猶他大學知名
1. 世界著名假象
「科學與真理同行,也必與丑聞相伴。」
這話不知道是哪位哲人說的,頗有些聳人聽聞的味道。不過客觀地將,世上騙人的把戲太多,而且這些把戲一旦沾上科學的邊兒,就更讓人真假難辨、捉摸不透。然而騙局終究是騙局,就如林肯的名言:「你可以一時欺騙所有人,也可以永遠欺騙某些人,但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人。」讀了上海文化出版社的《假象——震驚世界的20大科學欺騙》一書後,相信大家對林肯的這句話定會更有一番感觸。
讀這本書,很有幾分讀偵探小說的味道。最深的感受是震驚,一次又一次的震驚!雖然有些事件早有耳聞,但講得這么詳細、這么透徹的還沒見過。更難得的是,書中還配有兩三百幅插圖,那些驚世大騙局的製造者們的形象歷歷在目,甚至還可以看到那些「犯罪證據」,讀起來自然更是「有趣」。
現講這20大科學丑聞按照我自己的「震驚」程度簡述如下。當然,還是建議大家弄本書看看,蠻有意思的。我是在卓越網上買的,才21塊。
1. 辟爾唐古化石——世紀大騙局
這一世紀大騙局是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科學丑聞之一。1911年,英國律師道森聲稱在辟爾唐發現了一個猿人頭蓋骨的一部分。1913年,道森和英國著名人類史學家伍德沃德宣布,他們發掘出了一種半猿半人的生物頭蓋骨,並說這種生物生活在大約50萬年以前。他們的「發現」被當作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一個有力證據,在人類學上被命名為「曙人」,被認為是類人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的過渡性生物,甚至作為重大科學成就出現在郵票上。1928年,科學家採用含氟量測定古化石年代的辦法,查出「曙人」的頭蓋骨不早於新石器時代,下頜骨屬於一個未成年的黑猩猩,他們還發現頭蓋骨、下頜骨全經過了染色處理。一場精心製造的騙局終於真相大白。
2.N射線——集體的自我欺騙
在1899年英國科學家倫琴發現X射線後,1903年,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布朗洛宣布他發現了一種新射線——N射線。它引起了法國物理學界的狂熱追捧,包括諾貝爾獎得主貝克勒爾在內的眾多學者紛紛跟進。1904年上半年,僅法國科學院院刊就發表了54篇有關N射線的論文。但在法國之外,竟然沒有一個人能發現這種射線。後來,英國物理學家伍德證明,N射線純屬子虛烏有。布朗洛出於急於做出重大成就與英國人一較高下的心理,把自己的主觀判斷當作了客觀事實。而其他法國科學家則出於一種民族自豪感而團結在布朗洛周圍,從而製造了這幕集體自我欺騙的鬧劇。
3. 密立根在做實驗時選擇數據——偉人身上的瑕疵
1910年,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進行了著名的「油滴實驗」,第一次測出了氫比一個電子重1836倍。獲得了192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與此同時,比他更有名望的物理學家埃倫哈夫特也在進行相同的實驗,但沒有得到相應的結果。事隔60年後,史學家發現,密立根發表的58次觀測結果,並非如他信誓旦旦所說的那樣是「沒有經過選擇的」,而是從140次觀測中挑選出來的!他只採集那些對他有利的漂亮數據,而不利的數據則一概刪去。這一發現震動了物理學界。
4. 冷核聚變——急於求成變笑柄
1989年3月23日,美國猶他大學的彭斯和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弗萊什曼舉行新聞發布
會,宣稱在實驗室的小型裝置上,用鈀作陰極電解重水,實現了常溫常壓下的「冷核聚變」。但是,世界各地1000多個實驗室始終沒有人成功地重復出彭斯和弗萊什曼的實驗結果,最終否定了這一成果。他們倆的故事也就成了科學界幾乎人人皆知的反面教材。
5. 舍恩《科學》系列論文造假——明日之星的隕落
「舍恩事件」被認為是當代科學史上規模最大的學術造假丑聞之一。2002年11月1日,美國《科學》雜志刊登了美國物理學家舍恩及其8名合作者的簡短聲明,宣布撤消2000至2001年期間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的8篇論文。這8篇論文的第一作者都是舍恩,內容涉及有機晶體管、超導裝置和分子半導體等成果。時年32歲的舍恩曾在學術刊物上發表了近90篇論文,一度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的候選人。但舍恩的研究結果遭到一些同行質疑,貝爾實驗室為此邀請5名外部專家進行調查。專家們9月份得出的調查結果認為,舍恩至少在16篇論文中捏造或篡改了實驗數據,而他的合作者們都是無辜的,對此毫不知情。舍恩大規模造假的原因在於他有強烈的名利心,希望通過搶先發表一些猜想而獲取榮譽,最終身敗名裂。
6.水變油——現代的天方夜譚
20世紀80年代,中國哈爾濱人王洪成宣稱實現了「水變油」。他的理論是配製出一種母液,然後按1:100000的比例兌上普通的水便變成了「水基燃料」,可以替代汽油,而且成本低廉,只用一台簡易的機器每20分鍾就能生產出1噸母液,而1噸母液就能配製水基燃料10噸。王洪成通過其表演,說服了一些著名科學家,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和黨委書記等都對其深信不疑,還有媒體稱此是「中國第五大發明」,使水變油成為當時的熱點新聞。在1994年多名政協委員聯名提出質詢前,這一騙局在國內持續了十多年,造成國家損失數億元。王洪成最後被判刑十年。
7.遼寧古盜鳥——讓化石之鄉蒙羞
「遼寧古盜鳥」是一件由不同動物骨骼化石拼接在—起的假化石,1999年走私到美國後,引起美國學者的高度關注。美國著名的《國家地理》雜志發表文章稱,古盜鳥是連接恐龍和鳥的缺失環節,為鳥類的恐龍起源說提供了直接的依據。後來,我國科學家徐星戳穿了這一騙局。這一科學丑聞隨即在西方國家引起軒然大波,包括NBC、《今日美國》、《自然》、《科學》等世界著名媒體爭相報道。
8.李森科事件——權力扭曲了科學
20世紀30~60年代,拉馬克和米丘林的獲得性遺傳觀念在蘇聯成為正統,其代表人物李森科出於政治與其他方面的考慮,拒絕接受受到實驗支持的孟德爾和摩爾根遺傳學,並把西方遺傳學家稱為蘇維埃人民的敵人,利用政治工具對其對手實行迫害,使蘇聯的遺傳學遭到浩劫,並波及到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李森科事件是政治權威取代科學權威裁決科學論爭的典型案例。
9.薩默林老鼠免疫——美國科學界的水門事件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紐約斯隆-克特林研究所的科學家威廉·薩默林聲稱,他成功地將黑老鼠的皮移植到了白老鼠身上。薩默林似乎找到了不用免疫抑制葯物就能避開排異反應的方法。對於器官移植來說,這一發現具有重要意義。1974年,薩默林的造假行為被揭露,原來,他是藉助一支黑色的氈制粗頭筆才取得這一成果的。實驗室中一位善於觀察的助手注意到,小白鼠背上的黑色斑點能被洗掉,所以其它一切也就被洗掉了。後來,薩默林承認了一切,用工作繁重為自己辯護。最後,他被判定犯有行為不端罪。薩默林事件引起學術界強烈震動,許多報刊將這件丑聞稱作「美國科學界的水門事件」。
10.巴爾的摩事件——諾貝爾獎得主的風波
1986年4月,諾貝爾生物醫學獎獲得者巴爾的摩和其合作者特里薩·嘉麗聯名在著名學術刊物《細胞》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然而,特里薩所帶的一名博士後發現自己所在的實驗室得出的實驗數據有問題,可能是造假,這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可悲的是,在長達 5年的調查過程中,巴爾的摩始終利用自己的聲望公開威脅調查者,反對外界的干預。1991年3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經過兩輪調查,正式指責論文中有兩個關鍵實驗數據是偽造的,屬嚴重的科學不端行為。後雖證實巴爾的摩對數據出錯確不知情,為他恢復了名譽,但他當時還是撤回了這篇論文,公開向揭發者歐圖勒道歉,並辭去了洛克菲勒大學校長的職務。
11. 哈佛醫學院達爾西事件——紙包不住火
達爾西是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在哈佛兩年期間,就發表了近百篇論文,被認為是一名傑出人才。但後來同實驗室的同事揭穿了他的造假行為。可是其導師布勞瓦爾德卻認為這只不過是一起孤立事件,並且隱瞞了這一事件。達爾西雖然被解除了在哈佛的任職,但仍被允許留在實驗室繼續工作。後來,人們發現,達爾西的論文幾乎篇篇有假。由於哈佛的知名度,這一案件在美國學界廣為人知。
12. 耶魯醫學院事件——生物醫學史上震動最大的事件
1979年3月一個早晨,耶魯大學醫學院院長收到美國國家衛生院研究人員海倫娜的信,指控耶魯教授費立格和其學生索曼剽竊她的論文。原來,費立格是海倫娜向《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投稿文章的審稿人。費立格建議該雜志拒絕這篇文章。而索曼借機剽竊了她的論文,並和費立格聯名寫成文章,向《美國醫學雜志》投稿。可鬼差神使,這篇論文竟被送給海倫娜的導師評審,而他又把它交給了海倫娜,於是東窗事發。索曼承認了抄襲,可卻受到其導師和耶魯大學的包庇。但隨後的調查發現,其文章中還有嚴重的偽造數據問題。這一時間持續了一年多,堪稱生物醫學史上震動最大的事件。
13.索克爾事件——射向學術公正假面的利箭
1996年,美國紐約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艾倫·索克爾給後現代思潮研究的重鎮《社會文本》雜志寫了一篇論文《超越界線: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釋學》。據稱,這是一篇討論「後現代哲學以及20世紀物理學的政治蘊涵」的學術文章。文中所使用的語言完全符合規范,形式也十分中規中矩:35頁的論文列有217篇參考文獻,條條准確無誤,109個注釋也條理清楚。《社會文本》5位副主編一致認為論文已具有相當水準,,並將其發表在名為「科學大戰」的特刊上。不料索克爾該物理學家三周後在《大眾語言》月刊上發表了《曝光——一個物理學家的文化研究實驗》,對該文作了徹底否定,坦言自己是有意模仿後現代行話,論文看似不錯實屬胡說八道、錯漏百出。文章披露,他的那篇「詐文」不過是「把有意編造的謬誤、語言的濫用以及各種毫無根據的結論捏合在一起的大雜燴」。他在編輯們所信奉的後現代主義與當代科學之間有意識地捏造「聯系」,甚至還加入了常識性的科學錯誤。索克爾認為,「詐文」之所以被接受,是因為它「聽上去很有趣」,並且「迎合了《社會文本》編輯們在意識形態上的偏見」。
14.伯克利實驗室「118元素」事件——子虛烏有的「重大科技突破」
1999年6月,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15名研究人員在著名學術刊物《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論文稱,通過鉛原子核和氪原子核的撞擊發現了元素周期表上空缺的118號元素,以及由118號元素衰變產生的116號元素。這一成果曾被視為1999年最重要的科技突破之一。
但其他科學家隨後進行的重復研究,卻無法獲得類似結果。該研究小組重新分析原始數據後,也發現實驗中的一項重要指標根本就是人為製造的。2002年,伯克利實驗室最近公開承認,有關研究人員從事了「不正當科學行為」,嫌疑最大者也被開除。
15.艾滋病發現權風波——持續8年的爭奪
1983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蒙特尼爾教授從一名患淋巴結病變的同性戀患者身上提取了一種病毒(即艾滋病病毒),並將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的《科學》雜志上。1984年5月,《科學》雜志又發表了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研究員蓋洛的文章,稱蓋洛等人首次從48名艾滋病患者體內分離出了大量的病毒,並強調他們是獨立發現的。蒙特尼爾馬上發表聲明,認為蓋洛研究艾滋病病毒的血樣是他寄給蓋洛的,並指責蓋洛剽竊他的科研成果。到了1987年,經當時美國總統里根和法國總理希拉克雙邊調停,達成兩國共享優先發現人體艾滋病毒的權利。《芝加哥論壇報》進行了3年的調查,證實蓋洛所發表的論文依據是法國送的血樣,但是蓋洛的作假行為卻一直受到美國政府的庇護。最終,《科學》雜志宣布蓋洛論文中的照片顯然是法國蒙特尼爾所拍的照片。1991年,法國幾個研究所的聯合調查結果公布:蓋洛的病毒樣品品種與蒙特尼爾送給蓋洛的病毒樣品是一模一樣的。蓋洛最終不得不向世人承認:他分離的文滋病病毒來自蒙特尼爾送給他進行辨認的病毒樣品。至此,艾滋病病毒的發現權所屬才最終有了結果。
16.月球騙局——以科學之名欺騙
歷史上著名的「月球騙局」發生在1835年。這一年的8月25日,新開張不久的紐約《太陽報》以大字標題刊出了一名記者捏造的消息:「約翰·赫歇爾爵士最近在好望角取得了重大天文發現」,聲稱英國著名天文學家赫歇爾利用一架新型望遠鏡,把月球景物看得異常清楚。在他筆下,赫歇爾的望遠鏡可以清楚地看到月球表面的各種物體,這些物體包括:鮮花、樹木、湖泊、怪獸。然後,記者還讓赫歇爾發現了月球上長著翅膀的人形動物,並從它們的姿勢判斷出,它們是有理性的生物。公眾的胃口被吊了起來,而報紙的銷量以火箭速度上升。當這些新聞在歐洲傳播時,巴黎科學院甚至還為此召開了一次討論會。
謊言很快就被戳穿了。9月16日,《太陽報》公開承認了他們虛構這些消息的錯誤。可是,這場荒唐可笑的風波延續了數月之久才最終平息下來。
17. 阿爾薩布蒂案件——科學騙子屢屢得逞
阿爾薩布蒂是一名伊拉克人,然後去了約旦,最後來到美國。他一路招搖撞騙,剽竊大量論文,以此粉飾自己的簡歷,從而騙得政府的大量資助,混跡在各高校之間。阿爾薩布蒂剽竊論文的方法很簡單。他把別人發表過的論文用打字機重新打一遍,把原作者的名字換成自己的名字,然後就把這稿子寄到一家不引人注目的雜志發表。他的這個手法瞞過了世界各地幾十種科學雜志的編輯。上述雜志大部分是不引人注意的,因此這類剽竊案很難得到追查。而且,雖然許多證據確鑿的剽竊文章後來都被撤銷了,但在科學文獻記錄的最高權威——大型科學檢索計算機檔案中,有幾十篇論文仍然冠以阿爾薩布蒂的名字。
18.激酶級聯說——杜撰的諾貝爾獎級發現
1981年5月,在冷泉港實驗室召開的一個學術會議上,康奈爾大學一位24歲的研究生斯佩克特,向與會的專家們講解了他的最新致癌理論——激酶級聯說。這個新理論的思路是那麼清晰,實驗證據是那麼確鑿,科學意義是那麼重大,馬上被認為是一個諾貝爾獎級的重大成果。斯佩克特與導師拉克爾聯名將這一理論發表在1981年7月的《科學》雜志上。許多著名的研究人員都轉向這一熱門,但他們並沒有下苦功去重復斯佩克特的實驗,而是把自己的試劑交給斯佩克特去測試。
然而,慢慢地,人們發現斯佩克特的試驗結果別人重復不出來。後來,與他同系的一個病毒學教授終於戳穿了他的造假行為。
使人啼笑皆非的是,雖然斯佩克特塔偽造試驗結果這點千真萬確,可他的理論卻仍有一定價值。有人說,如果斯佩克特只把它當作一個假說寫出發表,而不是想要去證明它,他就會被承認是一個天才。
19.被遺忘的脈沖星發現者——諾貝爾委員會的性別歧視案
1967年8月8日,劍橋射電天文台的女研究生蘇珊·喬斯林·貝爾在長長的記錄紙帶上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干擾」信號。直到11月28日,貝爾才成功地記錄下這個射電源的節奏:它每隔1.33秒向地球發出一個脈沖。她的導師休伊什認為這有可能是地外文明——外星「小綠人」——發出的信號。可進一步的觀測表明,那是一種新型的天體。這個天體發出脈沖的頻率精確得令人難以置信。貝爾在過去的觀測資料中又找出了3個脈沖星。1968年2月,貝爾和休伊什聯名在《自然》雜志上報告了脈沖星的發現,並認為脈沖星就是物理學家預言的中子星。這是20世紀的一個重大發現,可是197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桂冠卻只戴在了導師休伊什的頭上,而貝爾竟被完全忽略了。諾貝爾委員會的這一行為受到了很多科學家的指責,成為諾貝爾獎歷史上一樁著名的丑聞。
20.聚合水事件——載入網路全書的「偉大發現」
1962年,蘇聯科學家德佳奎因連續發表論文,宣稱水在石英玻璃毛細管中加熱後性質反常——-500℃沸騰,-8℃才結冰。接著,不少國家的科學家紛紛參與這一研究,而美國著名的光譜學家利平科特聲稱他用拉曼光譜研究後證明這種水確實不同尋常,這是水在石英錶面上聚合成的,可以把這種水命名為「聚合水」。這就進一步鼓舞了世界各國的科學家,使他們狂熱投入到「聚合水」這一研究中去。甚至有人還發出警告說:千萬不要把聚水帶到實驗室外,因為它可能誘發水的連鎖聚合反應,以至毀滅了各種生命。還有人甚至提出製造「聚合水武器」,用來干凈地消滅敵對者。從1962~1973年,世界上發表了有關「聚合水」的學術論文有450餘篇,
當然,也有許多科學家極力反對聚合水的存在。1973年,分析化學家羅西友以一種巧妙而又令人信服的方法證明,「聚合水」不過是溶有鈉、鉀、氯離子和硫酸根的水。始作俑者德佳奎因也不得不發表聲明,承認「聚合水」確是溶解了石英管上雜質的水。於是,聚水這一「偉大發現」就此告吹。但是我們還是在科技網路全書中查到「聚合水」這一條目:「聚合水是一種典型的、現代的實驗性人工製品的例子,在它最後被儀器分析和理論分析推翻前曾發展成為引人入勝的爭論」。
這場歷時十年的科學界的軒然大波,既有科學研究中的失誤,也有人為的原因,而後者是主要的,它干擾了嚴格的科學實驗的進行。就如,對「新發現」的盲目樂觀和狂熱,為了成名而嘩眾取寵,為了求得經費而對論文急於求成,為了論戰而醉心於新聞宣傳,以至違背公認的科學研究准則,不切實際地向傳媒渲染自己取得了科學的「進展」和具有的「偉大」意義。而某些對科學不甚了了的新聞記者,則以獵奇的心態不斷在報章上製造轟動效應,從而把這種「病態」進一步升級。
2. 中國當代最著名的山水畫家有哪些
富春山居圖,這個應該是中國現在最有價值的山水畫了!
3. 世界知名大學排行榜
根據「校友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人數」、「員工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人數」,「高引用率研究人員人數」,「《自然》和《科學》論文數」,「SCI論文數」,「教職人員平均學術表現」等指標排名。
1 Harvard Univ USA 美國哈佛大學
2 Stanford Univ USA 美國斯坦福大學
3 Univ Cambridge UK 英國劍橋大學
4 Univ California - Berkeley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5 Massachusetts Inst Tech (MIT) USA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6 California Inst Tech USA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
7 Princeton Univ USA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8 Univ Oxford UK 英國牛津大學
9 Columbia Univ USA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10 Univ Chicago USA 美國芝加哥大學
11 Yale Univ USA 美國耶魯大學
12 Cornell Univ USA 美國康奈爾大學
13 Univ California - San Diego USA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14 Tokyo Univ Japan 日本東京大學
15 Univ Pennsylvania USA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16 Univ California - Los Angeles USA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17 Univ California - San Francisco USA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18 Univ Wisconsin - Madison USA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
19 Univ Michigan - Ann Arbor USA 美國密歇根大學
20 Univ Washington - Seattle USA 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
21 Kyoto Univ Japan 日本京都大學
22 Johns Hopkins Univ USA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23 Imperial Coll London UK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
24 Univ Toronto Canada 4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25 Univ Coll London UK 英國倫敦學院大學
26 Univ Illinois - Urbana Champaign USA 美國伊利諾大學UC分校
27 Swiss Fed Inst Tech - Zurich Switzerland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
28 Washington Univ - St. Louis USA 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
29 Rockefeller Univ USA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
30 Northwestern Univ USA 美國西北大學
31 Duke Univ USA 美國杜克大學
32 New York Univ USA 美國紐約大學
33 Univ Minnesota - Twin Cities USA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
34 Univ Colorado - Boulder USA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
35 Univ California - Santa Barbara USA 美國加州大學桑塔巴巴拉分校
36 Univ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37 Univ Texas Southwestern Med Center USA 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
38 Vanderbilt Univ USA 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
39 Univ Utrecht Netherlands 荷蘭烏得勒支大學
40 Univ Texas - Austin USA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
41 Univ Paris 06 France 法國巴黎第六大學
42 Univ California - Davis USA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43 Pennsylvania State Univ - Univ Park USA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44 Rutgers State Univ - New Brunswick USA 美國羅特格斯州立大學新布朗思
維克分校
45 Tech Univ Munich Germany 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
46 Karolinska Inst Stockholm Sweden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
47 Univ Edinburgh UK 英國愛丁堡大學
48 Univ Paris 11 France 法國巴黎第11大學
49 Univ Pittsburgh - Pittsburgh USA 美國匹茲堡大學
50 Univ Southern California USA 美國南加州大學
51 Univ Munich Germany 德國慕尼黑大學
52 Univ Rochester USA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
53 Australian Natl Univ Australia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54 Osaka Univ Japan 日本大阪大學
55 Univ California - Irvine USA 美國加州大學厄文分校
56 Univ North Carolina - Chapel Hill USA 美國北卡羅來那大學
57 Univ Maryland - Coll Park USA 美國馬里蘭大學
58 Univ Zurich Switzerland 瑞士蘇黎世大學
59 Univ Copenhagen Denmark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
60 Univ Bristol UK 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
61 McGill Univ Canada 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
62 Carnegie Mellon Univ USA 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
63 Univ Leiden Netherlands 荷蘭萊頓大學
64 Univ Heidelberg Germany 德國海德堡大學
65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 USA 美國凱斯西保留地大學
66 Moscow State Univ Russia 俄國莫斯科國立大學
67 Univ Florida USA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
68 Univ Oslo Norway 挪威奧斯陸大學
69 Tohoku Univ Japan 日本東北大學
70 Univ Sheffield UK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
71 Pure Univ - West Lafayette USA 美國普渡大學
72 Univ Helsinki Finland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
73 Ohio State Univ - Columbus USA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74 Uppsala Univ Sweden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
75 Rice Univ USA 美國萊斯大學
76 Univ Arizona USA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按:朱蘇力一直聲稱自己是該校博士,
其實是另一所學校——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博士)
77 King\'s Coll London UK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
78 Univ Manchester UK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
79 Univ Goettingen Germany 德國古騰堡大學
80 Michigan State Univ USA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
81 Univ Nottingham UK 英國諾丁漢大學
82 Brown Univ USA 美國布朗大學
83 Univ Melbourne Australia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
84 Univ Strasbourg 1 France 法國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學
85 Ecole Normale Super Paris France 法國巴黎高等師范學院
86 Boston Univ USA 美國波士頓大學
87 Univ Vienna Austria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
88 McMaster Univ Canada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
89 Univ Freiburg Germany 德國佛雷堡大學
90 Hebrew Univ Jerusalem Israel 以色列希伯萊大學
91 Univ Basel Switzerland 瑞士巴塞爾大學
92 Lund Univ Sweden 瑞典蘭德大學
93 Univ Birmingham UK 英國伯明翰大學
94 Univ Roma - La Sapienza Italy 義大利羅馬大學
95 Humboldt Univ Berlin Germany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
96 Univ Utah USA 美國猶他大學
97 Nagoya Univ Japan 日本名古屋大學
98 Stockholm Univ Sweden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
99 Tufts Univ USA 美國塔夫茨大學
100 Univ Bonn Germany 德國波恩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