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著名縣歌

著名縣歌

發布時間: 2020-12-05 15:20:40

Ⅰ 客家山歌有什麼著名

客家山歌,中國民歌體裁中山歌類的一種。流行於廣東東部的梅縣、興寧、五華、紫金,福建西部的上杭、寧化、清流、永定,江西南部的興國、瑞金、永新等地,以及台灣北部的桃園、新竹、苗栗等地客家人聚居的地方。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稱「客家山歌」。客家山歌的內容廣泛,語言樸素生動。歌詞善用比興,韻腳齊整。歌詞句式為7字4句,每句為「2、2、3」的組合。詞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興編唱。可以一曲多詞,反復演唱。中文名:客家山歌外文名:Hakka Mountain Folk Songs音樂類型:中國民歌山歌類體現文化:客家文化使用語言:客家語流行區域:廣東、福建、江西、台灣等地
目錄簡介來源社會背景與歷史因素傳承與發展種類與腔調特點綜述類別調式表現手法藝術特色感情濃烈、想像豐富形象鮮明、意境清新抒情敘事、渾然一體感物即事、自然流暢代表地區梅州永定中山深圳東莞(鳳崗)歌曲賞析展開 簡介來源社會背景與歷史因素傳承與發展種類與腔調特點綜述類別調式表現手法藝術特色感情濃烈、想像豐富形象鮮明、意境清新抒情敘事、渾然一體感物即事、自然流暢代表地區梅州永定中山深圳東莞(鳳崗)歌曲賞析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客家山歌客家山歌,被稱為有《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主要流傳於梅州、河源、惠州、贛州、汀州、韶關、清遠各縣以及廣州的白雲太和、越秀洪橋街、增城、從化,深圳的鹽田、龍崗、石岩、觀瀾,東莞鳳崗、清溪、樟木頭,中山的五桂山、南朗,汕尾陸河,揭陽揭西,潮州饒平,廣西的賀州、博白、陸川,海南儋州南豐,湖南炎陵、瀏陽和台灣的苗栗、新竹、桃園等地及國內外客家人聚居地。經過不斷發展,客家山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2006年5月20日,梅州客家山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繼承了《詩經》中的傳統風格,受到唐詩律絕和竹枝詞的重大影響,同時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優秀成分,千百年來,廣泛流傳,久唱不衰。
客家山歌有勞動歌、勸世歌、行業歌、耍歌、逞歌、虛玄歌、拉翻歌、謎語歌和猜調、小調、竹板歌等。
各種歌詞結構大致相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聲韻。
她曲調豐富,大致有號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節山歌、快板山歌、疊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
編輯本段來源客家山歌是客家民歌中影響最大也最為重要的一種,它用客家方言吟唱,上承《詩經》的傳統風格,繼受唐詩律絕及後世竹枝詞的重大影響,同時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優秀成分,自成體系,風格卓特。從題材內容看,包括了勞動歌、勸世歌、行業歌、耍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兒歌和猜調、小調、竹板歌等等。曲調豐富,主要有號子山歌和正板山歌、四句八節山歌、快板山歌、疊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旋律非常優美。各種歌詞的結構大體相同,每首4句,每句7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聲韻;善用比興手法,尤以雙關見長,語言生動通俗,押韻上口。
編輯本段社會背景與歷史因素客家山歌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頭文學,它富有客家人的語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獨立一支。客家人由於所處環境的關系,終日作業於田野山嶺之間,並且男女俱出,沒有「男子事於外,女子事於內」的嚴格差別。客家人的性格,大都簡朴耐勞,很少慵惰浮誇之態,保存著古代中原人的風氣。這些都頗和客家山歌的產生有點關系。任何一種藝術都有其社會背景和歷史源流。山歌之所以風行於客家地區,大約有下列四種原因:
第一,客家多分布於華東南各省山區地帶,日常生活與「山」發生關系,而且客家風俗是婦女與男子同樣擔任著山間的各種操作,在長期的山間共同工作中,男女互相傾訴衷曲是預料中事,而山歌是有音韻的言詞,比一般語言更能表達情意。
第二,客家因居住在山區地帶,工作較為辛勞,一旦走到山上或原野谷中,不免感到心花怒放,而欲唱幾首歌來發泄自己的感情。
第三,舊時客家因沒有其他較為完備而普遍的民俗娛樂,平時抑制的情感不能獲得適當的宣洩,而唱山歌正是一種大眾化的娛樂,所以一般男女對它都有共同的喜愛。
第四,在客家社會里,舊禮教束縛很嚴,平常在家庭中或鄉村裡,男女之間保持嚴格的界限,除了夫婦關系,男女間的社交活動是非常稀少的。即使是夫婦之間,也很少有輕松的生活節目。由於在家裡拘束過嚴,所以到了山間就好像精神得到了解放,所以會自然地唱起山歌來。
就客家山歌的內容和性質來說,大致可分為下列三種: 一是屬於自我陶醉或自我發泄的,唱時未必有對象,有時可以單獨一人隨口哼幾句 來調劑枯燥的心情。 二是屬於男女間調情的山歌,這是客家山 歌的最主要部分。 三是屬於戲謔性的歌謠,即男女之一方以戲謔態度先向對方唱一首山歌,對方如有反應則互相以山歌調鬧譏諷對方,如無反 應,可知她(他)是一個老實可欺或不會唱山歌的人,那就更可以放任起來了。
屬於自我陶醉的山歌:
食煙愛食兩三筒,連妹愛連兩三宗,
第一就要言語好,又要人才蓋廣東。
放下擔子坐茶亭,敢唱山歌怕人。
阿歌好比諸葛亮,唔怕曹操百萬兵。
屬於戲謔性的山歌:
一陣雨來一陣風,看你衰鬼怕老公,
肚裡心事唔敢講,蛟子咬里(了)唔敢動。
摘茶阿妹真可憐,背囊拗得像梨圓,
茶頭繞到茶尾轉,幾多辛苦做無錢。
衰鬼唔使緊嫌 ,你個命水還個歪。
一日三餐食唔飽,一年四季著草鞋。
屬於情歌:
入山看見藤纏樹,出山看見樹纏藤,
藤生樹死纏到死,樹生藤死死也纏。
攬樹開花花攬花,阿哥攬上妹攬下,
牽起衫尾等郎攬,等郎一攬再回家。
新買扇子七寸長,一心買來送情郎,
囑咐情郎莫跌撇,兩人睡目好撥涼。
河邊楊柳嫩嬌嬌,拿起槳板等東潮,
阿哥 船妹 水,船浮水面任哥搖。
編輯本段傳承與發展客家山歌旋律優美,幾乎所有曲調中都有顫音、滑音、倚音等裝飾音,因而使旋律變得回環曲折、委婉動聽。客家山歌有多種唱腔,包括鬆口原板山歌、梅縣山歌、興寧羅崗山歌、蕉嶺長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
客家山歌客家山歌題材廣泛,意境含蓄,善用比興手法,尤以雙關見長,語言生動通俗,押韻上口。如:「郎有心來妹有心,鐵杵磨成綉花針;郎系針來妹系線,針行三步線來尋。」這首山歌用比喻詞「恰似」直接把男女不分離的戀情比作始終不曾分離過的針和線,通俗易懂,形象可見,情真意切,生動傳神;「橄欖好食核唔圓,相思唔敢亂開言;啞子食著單只筷,心想成雙口難言。」這首歌利用形象生動的比喻,並帶雙關,用於抒發相思之情,訴說傾慕對方想與之結成一對夫妻但又難於開口,委婉含蓄、耐人尋味。
客家山歌有較強的藝術想像力。如:「新打戒指九連環,一個連環交九年;九九還歸八十一,還愛相交十九年。」客家山歌中萬事萬物都是有感情、有生命的,戒指本來是沒有感情的飾物,但它一般又多作「定情信物」,因此,歌中的戒指便成了愛情的見證,表現了男女同結百年之好的熾熱戀情;「見妹挑擔百二三,阿哥心頭著一驚;心想同你分多少,又見人多唔敢聲。」歌中敘述了客家妹子勤勞能幹,長途能挑擔一百二三十斤,使男的為之吃驚心疼的同時,細致刻畫了男青年對情人既關心又怕羞的復雜心情,抒情敘事,渾然一體。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江西興國等革命根據地群眾,用客家山歌編唱新詞,歌頌革命,如《雞心嶺上金燦燦》等傳唱各地,人們稱為「興國山歌」。20世紀40年代來,廣東興梅地區的文工團,創作了《花轎臨門》、《回心轉意》等劇本,配以客家山歌的曲調,有唱有說,從而發展成為客家地區的方言劇種。
著名作曲家徐沛東認為,客家山歌流傳了千百年,保留了很多古語的成分,具有很高的鑒賞價值。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也應該與時俱進,要在原來山歌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用今天的眼光和時代的特徵來審視山歌,以此為靈感,把客家風情融入到歌曲的創作中去。
著名作曲家陳小奇指出,客家山歌由於語言的局限性,限制了它在全國的傳播。但它的旋律在全國卻是首屈一指,在編配上可以有較大的變化,結構也只有四五句,所以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他表示,客家音樂的創作素材非常豐富,目前藝術界對此開掘得還不夠充分。
著名詞作家閻肅認為,客家山歌極具藝術開發的潛力和價值。他說:「客家山歌的即興演唱和含蓄的意境、多達100多種的曲調觸動了大家的靈感。我們將運用客家山歌的音樂旋律,創作出一批兼具時代感和客家風味的新山歌,將客家山歌發揚光大。」
專家們認為,當前要振興和繁榮客家山歌文化,應當走雙管齊下的路子:既要整理和保存原腔原板的山歌資料,又要鼓勵創作具有時代氣息的新山歌。把傳統和時代的東西糅在一起,使傳統山歌煥發出時代的藝術魅力,從而帶動和推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編輯本段種類與腔調特點綜述客家山歌的內容廣泛,語言樸素生動。歌詞善用比興,韻腳齊整。歌詞句式為7字4句,每句為「2、2、3」的組合。詞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興編唱。可以一曲多詞,反復演唱。
客家山歌的曲調各地不同,即使是同一地區的曲調,也因不同歌手演唱而有差異。它有多種腔調的變化,並有不同的名稱。
類別號子山歌亦稱山歌號子。多採用「?喲嗬哈」等襯詞,只有一個長樂句,在高音區相鄰兩三個音之間進行,散板,節奏自由,用假聲唱,聲音高亢。
正板山歌也叫四句板山歌。由4個樂句組成,結構工整對稱,是客家山歌中流傳最普遍的一種曲式。
四句八節山歌歌詞4句,八節是指8個樂句。是把1句歌詞分作兩個樂句來唱,詞中夾以較多的襯詞。其曲調是在正板山歌的基礎上發展而成。
快板山歌也叫急板山歌。歌詞無襯詞,曲調無拖腔。它是用正板山歌的曲調,把節奏緊縮,將速度加快來演唱。
疊板山歌亦稱疊字山歌。歌詞中插上較多的疊字疊句,有時多達數10字。其曲調的開頭與結尾,基本上保留正板山歌的特點,中間則由於採用疊字疊句而擴充了曲調,演唱時近似數板。
五句板山歌歌詞為7字5句,曲調是正板山歌的擴充。
調式客家山歌客家山歌調式多為羽調式和徵調式;一般多採用四聲羽調式為la-do-re-mi,徵調式為sol-la-do-re。曲調進行時,羽調式常採用la-re(反行是re-la)或la-mi(反行是mi-la);徵調式常採用sol-la-do-re(反行是re-do-la-sol)。用音非常簡練,有的山歌只採用兩個音,如福建寧化的《新打梭標兩面光》,江西銅鼓的《急板山歌》等,只採用re、la兩個音。
表現手法客家山歌客家山歌要把無形無影的思想情感化為具體可見、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常常運用各種形象生動的表現手法,主要有:比喻、雙關起興、重疊、直敘、對比、排比、對偶、頂真、誇張、拆字等十一種。如
郎有心來妹有心,二人恰似線和針;
銀針唔曾離絲線,絲線何曾離銀針。
這首山歌用比喻詞「恰似」直接把男女不分離的戀情比作始終不曾分離過的針和線,通俗易懂,形象可見,情真意切,生動傳神。
客家山歌題材廣泛,意境含蓄,善用比興手法,尤以雙關見長,語言生動通俗,押韻上口。如:「郎有心來妹有心,鐵杵磨成綉花針;郎系針來妹系線,針行三步線來尋。」這首山歌用比喻詞「恰似」直接把男女不分離的戀情比作始終不曾分離過的針和線,通俗易懂,形象可見,情真意切,生動傳神;「橄欖好食核唔圓,相思唔敢亂開言;啞子食著單只筷,心想成雙口難言。」這首歌利用形象生動的比喻,並帶雙關,用於抒發相思之情,訴說傾慕對方想與之結成一對夫妻但又難於開口,委婉含蓄、耐人尋味。
編輯本段藝術特色感情濃烈、想像豐富新打戒指九連環,一個連環交九年;
九九還歸八十一,還愛相交十九年。
客家山歌中萬事萬物都是有感情、有生命的,戒指本來是沒有感情的飾物,但歌中的戒指成了愛情的見證,表現了男女同結百年之好的熾熱戀情。
形象鮮明、意境清新入山看見藤纏樹,出山看見樹纏藤;
樹死藤生纏到死,藤死樹生死也纏。
以山上藤樹相纏,死不分離的具體形象,比喻一對戀人對愛情忠貞不渝、生死相戀的高尚情懷和堅強意志。歌中不僅描繪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形象畫面,而且寓情於景、借景傳情,形成了情景交融、清新優美的意境。
抒情敘事、渾然一體見妹挑擔百二三,阿哥心頭著一驚;
心想同你分多少,又見人多唔敢聲。
歌中敘述了客家妹子勤勞能幹,長途挑擔一百二、三十斤,使男的為之吃驚心疼的同時,細致刻劃了男青年對情人既關心又怕羞的復雜心情。
感物即事、自然流暢新做大屋四四方,做了上堂做下堂;
做了三間又三套,問妹愛廊唔愛廊(郎)。
山歌借客家人的住房的結構試探戀人的意思,寓意含蓄、貼切生動。聽者彷彿看到一個憨厚的小夥子急於知道姑娘心意,便以物喻情,借「廊」與「郎」偕音雙關的手法,巧妙委婉地試探他心愛的姑娘。
編輯本段代表地區梅州客家山歌是梅州群眾喜聞樂見,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形式。它包含中原音樂的韻致,又顯露出嶺南土著音樂的特色,大多比較高亢,節奏較自由,具有濃郁的山歌風味,頗富情趣。客家山歌豐富多彩,流行於我市各縣,各縣山歌唱腔有不同的風格特點,在一個縣內的山歌中,又有幾種不同腔調。山歌可以通過有才華的山歌手,運用一個基本腔調,隨著內容的變化而唱出不同的感情,曲調也有所變化,即情即景,出口成歌,隨編隨唱,對答如流。下面介紹我市各縣較有特色的山歌唱腔:
一、 梅縣山歌:梅縣山歌較有特色的是「鬆口山歌」。鬆口山歌曲調豐富多彩,腔板多種多樣。如鬆口山歌號子: 在男女對唱山歌中,一般唱完號子就轉入柔潤婉轉的山歌正板:
二、興寧市山歌:興寧市山歌中有羅崗山歌、石馬山歌、水口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石馬山歌《新綉荷包兩面紅》,風趣幽默,腔板羽調式,唱調特色明顯。
三、 五華縣山歌:五華縣山歌中有華城山歌、水寨山歌、安流山歌、上山山歌、橋江山歌、長布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五華長布山歌《唱歌要上石馬峰》,音域寬、鬆散結構,抑揚頓挫,如行雲流水。
四、 蕉嶺縣山歌:蕉嶺縣山歌中有蕉城山歌、三斷山刃山歌、新鋪山歌、長潭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長潭山歌《長潭行出公王陂》,兼有湖南音調特色,比較抒情優美,多表達幽怨,將節奏壓縮,又可表達歡快的情緒。五、 大埔縣山歌:大埔縣山歌中有埔北山歌、三河山歌、茶陽山歌、西河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西河山歌《烏烏赤赤,還過甜》,比較優美抒情,落音在宮調式,音調較明亮、舒展。
六、 平遠縣山歌:平遠縣山歌中大柘山歌、上山刃山歌、和田山歌、壩頭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上山刃山歌《上山刃唔得慢慢搖》,傳達勞動情緒、風趣,有特色。
七、 豐順縣山歌:豐順縣山歌中有麻竹壢山歌、潘田山歌、湯坑山歌、豐良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豐順縣新山歌《心上沒樹變荒心》。徵調式,歡快、可塑性強,可通過移位,豐富音樂形象。
以上是簡略介紹各縣具有特色的山歌。客家山歌的調式主要是羽調式,大致分為:(1)沿江色彩區(包括梅縣、興寧、蕉嶺以及大埔、豐順沿梅江到韓江兩岸地域);(2)興平色彩區(包括興寧、平遠);(3)五華色彩區;(4)大埔色彩區。其次是徵調式豐順色彩區和大埔色彩區。客家山歌由於語言和生活習慣各有差異,邊遠地區或受鄰省影響又形成各自風格特點的山歌。
永定永定是盛產山歌的地方,人稱「歌謠之鄉」。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們將中原文化與閩越文化互為交融,為傳遞心聲,抒發情感,創作出許多極富特色的客家山歌。
永定客家山歌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有如奼紫嫣紅的百花園,各種類型的山歌異彩紛呈,爭奇斗艷,如「勞動歌」、「情歌」、「生活歌」、「時政歌」等等,從不同側面給人以不同的享受,韻味無窮。
勞動歌。勞動是辛苦的,可永定客家人卻善於用歌謠來激勵情緒、驅除疲勞,如流傳於湖雷、坎市等地的《船工歌》:「撐船工人真可憐,日日夜夜住河唇;大雨落來沒瓦擋,狂風吹來又沒門。」流傳於湖坑、古竹等地的《紙工歌》:「新做紙寮個個高,哪有紙寮唔唱歌;做盡人間常用紙,日日夜夜苦奔波。」這些歌詞聲淚俱下,反映了舊社會貧苦農民因貧窮而不得不從事艱辛勞動的狀況。
情歌。在永定客家山歌中,情歌占相當大的比例。它的熾熱、健康的情感,形象、生動的比喻,風趣、簡練的語言,有如山泉,沁人肺腑,如流傳於古竹、陳東等地的《走路好比風吹雲》:「阿妹生得白淋淋,好比高山紅林檎;講話好比黃鶯唱,走路好比風吹雲。」歌詞含而不露,娓娓動聽,如詩如畫,委婉地表達了少男少女初戀的情懷。流傳於高陂、坎市等地的《坐監好比逛花園》:「生愛戀來死愛戀,唔怕官司到衙前;殺頭好比風吹帽,坐監好比逛花園。」慷慨激昂的語句就像一團火,燒向封建禮教及其封建婚姻制度,頌揚了男女愛情專一,堅貞不渝。永定情歌,還有反映青年男女擇偶標準的。流傳於大溪、下洋等地的《情哥瞧妹會當家》:「高山頂上一枝花,情哥想妹妹想他;情妹看哥人品好,情哥瞧妹會當家。」流傳於培豐、虎崗等地的《有心戀郎莫講錢》:「有心戀郎莫講錢,兩人相愛才來戀;你若講起錢財事,好花難香月難圓。」坦然、直率,講述找對象只看人品,不講錢財。

Ⅱ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歌詞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 曹火星

詞:曹火星

曲:曹火星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共產黨辛勞為民族

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

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

他堅持抗戰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設了敵後根據地

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共產黨他辛勞為民族

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

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

他堅持抗戰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設了敵後根據地

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2)著名縣歌擴展閱讀:

2015年8月26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了「我最喜愛的十大抗戰歌曲」網路投票結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入選的10首歌曲之一。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以霸王鞭節奏合拍,詞彙直白。1943年曹火星創作這首歌的時候,歌詞中有一句話「堅持抗戰六年多」,1944年大家唱這首歌時,群眾自動改成了「堅持抗戰七年多」,最後凝固在抗戰勝利之時——「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傳唱,始終伴隨著人民軍隊進軍的步伐,伴隨著民族解放的前進號角。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贏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從此積貧積弱的中國走向繁榮富強。

Ⅲ 中國近代,現代著名作家及其作品。

1、張愛玲,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回李鴻章的長女。就學答於香港大學、聖約翰大學。代表作《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紅樓夢魘》、《金鎖記》、《小團圓》。

4、冰心,原名謝婉瑩,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代表作《繁星·春水》、《閑情》、《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櫻花贊》。

5、余華,當代作家,他的作品多描述現實世界,描寫人性,暴力,世界的黑暗。代表作《活著》、《許三觀賣血記》,1998年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

Ⅳ 小說作者淡歌的簡介

談歌,原名譚同占。1954年出生於河北省龍煙鐵礦,祖籍河北完縣(今河北省順平縣)。作家、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先後在河北省龍煙鐵礦西二區小學、河北宣化第四中學就讀。1970年3月參加工作。先後做過鍋爐工、修理工、車間主任、地質隊長、機關秘書、宣傳幹部、報社記者、政府副市長等職務。1977年開始文學創作,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迄今共發表長篇小說19部,中短篇小說千餘篇,計有1500餘萬字。部分作品被譯成法、日、英等文字介紹到國外。曾獲《當代》《十月》《人民文學》《小說選刊》《小說月報》獎。1984年考入河北師范大學。1986年畢業,曾在《冶金報》《冶金地質報》任記者。1996年調入河北作家協會至今。現任河北作家協會副主席。
中文名
譚同占
別名
談歌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4年3月

重要短篇小說

獲得主要獎項

作品改編

作品評價

人物影響

作品欣賞
創作年表
1978年開始業余文學創作。

著名作家談歌 劉文韜 攝
1979年曾在《工人日報》發表獨幕話劇《歡迎檢查團》等作品。至1989年十年間,在工作之餘,曾在《蓮池》、《個舊文藝》、《北京晚報》、《河北日報》、《保定文藝》、《東海》、《北京文學》、《小說林》、《四川文學》、《廣州文藝》、《作品》、《天津文學》、《工人日報》、《健康報》、《青年作家》等幾十種報刊發表中短篇小說散文300餘篇、詩歌百餘首。短篇小說代表作有《總工程師與賣大碗茶的兒子》(《河北日報》責編:韓曉春)、《你有多少聚M烯我都要》(《現代作家》責編:楊泥)、《水滸知識智力競賽側記》(《廣州文藝》)、《假如你第一次扛槍打兔子》(《小說林》)、《四十歲的大學生》(《工人日報》)等。曾獲《工人日報》《河北日報》《天津文學》等一些報刊的徵文獎或年度獎。
1990年起,專注於小說創作。一些中短篇小說多次被《新華文摘》、《小說月報》、《小說選刊》、《中篇小說選刊》、《作品與爭鳴》、《作家文摘》等轉載。如《年底》、《大廠》、《絕品》、《天下荒年》、《野民嶺》、《單刀赴會》、《天香醬菜》等。出版並發表長篇小說《家園筆記》《票兒》《白玉堂之曲之殺》等19部。
重要文學活動:
1981年參加了河北省文聯舉辦的第二屆文學講習班(為期半年)。
1994年被河北省文學院聘為專業作家(為期兩年)。1994年參加了河北省青年作家代表大會。

1996年參加了河北省作家代表大會。
1996年參加了全國作家代表大會。
1998年參加了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
2001年參加了全國作家代表大會。
2002年參加了魯迅文學院第一屆高級研討班。
2006年參加了全國作家代表大會。
2012年參加了全國作家代表大會。
主要作品集或主要長篇小說
中篇小說集《大廠》(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年)

中篇小說集《城市熱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7年)
長篇小說《城市守望》(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年)
長篇小說《家園筆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短篇小說集《人間筆記》(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
短篇小說集《絕唱》(長江文藝出版社2001年)
雜文隨筆集《一吐為快》(遠方出版社2001年)
中篇小說集《天下故事》(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
中篇小說集《英雄傳說》(台灣知本家出版社2005)
隨筆集《品讀水滸人物》(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年)

長篇小說《票兒》(湖南文藝出版社2009年)
短篇小說集《人間筆記2》(百花文藝出版社2011年)
隨筆集《燈下閑讀》(地震出版社2013年)
長篇小說《曲之殺》(江蘇文藝出版2010年)
1990年以來部分長篇小說、中篇小說存目:
《山毛櫸》(中篇)《昆侖》1990年5期
《那一陣我活得沒滋味》(中篇)《小說家》1991年6期

《空槐》(中篇)《長城》1993年5期
《狗頭金》(中篇)《荷花澱》1994年1期
《我曾讓你傻半天》(中篇)《天津文學》1994年1期
《大忙年》(中篇)《北京文學》1994年7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猴兒的故事》(中篇)《小說創作》1994年12期
《山問》(中篇)《長城》1995年1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年底》(中篇)《中國作家》1995年3期
《天下大事》(中篇)《北京文學》1995年6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野民嶺》(中篇)《小說林》1995年4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天下無忌》(中篇)《珠海》1995年4期
《天下荒年》(中篇)《北京文學》1995年10期
《黑日》(中篇)《長城》1995年5期
《高山流水》(中篇)《當代作家》1995年6期
《廁觴》(中篇)《天津文學》1995年11期
《大廠》(中篇)《人民文學》1996年1期

《天下書生》(中篇)《小說家》1996年1期
《城市警察》(中篇)《小說林》1996年2期
《天下濤濤》(中篇)《芙蓉》1996年3期
《城市行為》(中篇)《作品爭鳴》1996年12期
《城市熱風》(中篇)《北京文學》1996年7期
《雪崩》(中篇)《當代》1996年4期
《熱風》(中篇)《十月》1996年4期
《天下匆匆》(中篇)《百花洲》1996年4期
《大廠續》(中篇)《人民文學》1996年8期

《官司》(中篇)《東海》1996年10期
《車間》(中篇)《上海文學》1996年10期
《西天路上》(中篇)《海峽》1996年5期
《警察的故事》(中篇)《啄木鳥》1997年3期
《危礦》(中篇)《春風》1997年3期
《天下憂年》(中篇)《北京文學》1997年3期

《下崗》(中篇)《百花洲》1997年4期
《長河落日圖》(中篇)《今古傳奇》1997年4期
《污染》(中篇)《芳草》1997年8期
《小廠》(中篇)《時代文學》1997年3期
《年初》(中篇)《中國作家》1997年5期
《城市》(中篇)《人民文學》1997年10期
《風波》(中篇)《作品》1997年11期

《陽光里的股東們》(中篇)《北京文學》1998年1期
《絕士》(中篇)《十月》1998年2期
《山草謠》(中篇)《東海》1998年4期
《年前秧歌》(中篇)《山花》1998年4期
《城市劇團》(中篇)《時代文學》1998年3期
《鄉關何處》(中篇)《特區文學》1998年3期
《大地無垠》(中篇)《春風》1998年10期
《的爺》(中篇)《人民文學》1998年10期
《猴事》(中篇)《小說家》1998年4期
《天絕》(中篇)《十月》1999年2期
《無處告別》(中篇)《長城)1999年2期
《家園筆記》(長篇節選)《當代》1999年5期
《逍遙樓》(長篇小說)《今古傳奇》1999年6期
《城市檢查官》(中篇)《啄木鳥》2000年第1期
《意外》(中篇)《上海小說》2000年3期
《遭遇背景》(中篇)《江南》2000年第1期
《豪氣沖天》(中篇)《十月》2000年2期
《你千萬別往心裡去》(中篇)《上海小說》2000年2期
《陽光下發生的事情》(中篇)《上海小說》2001年3期
《楊志賣刀》(中篇)《十月》2001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商敵》(中篇)《青春閱讀》2001年10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陽光下的沖突》(中篇)2001年3期
《不服氣你去試一試》(中篇)《上海小說》2001年3期
《大雨到來之前》(中篇)《長江文藝》2002年9期
《神探白玉堂》(長篇小說)《小說月報原創版創刊號》2002年
《城市傳說》(中篇)《十月》2002年2期(小說月報轉載)
《城市秧歌》(中篇)《上海小說》2002年1期(作品爭鳴轉載)
《城市遷徙》(中篇)《當代》2004年3期(作品爭鳴轉載)
《火車提速》(中篇)《上海小說》2003年6期(小說選刊轉載)
《血色黃金》(長篇小說)《小說月報》2003年2期
《旁觀者迷》(中篇)《啄木鳥》2005期1期
《廣陵散》(長篇小說)《十月長篇小說》2005年增刊
《黑幕重重》(長篇小說)《今古傳奇》2006年1期
《老樂的執迷不悟》(中篇)《小說月報原創版》2006年4期(新華文摘、作家文摘轉載)
《核磁共振》(中篇)《當代》2006年6期(小說選刊轉載)
《玄武門小說(節選)》(長篇)《十月長篇小說》2007年2期
《明天有暴雨》(長篇小說)《長江文藝長篇小說卷》2008年
《升國旗奏國歌》(中篇)《小說月報原創版》2008年3期
《人物筆記二題》(中篇)《天津文學》2008年9期(小說月報轉載)
《鳳凰令》(長篇小說)《今古傳奇》2009年3期
《局中局》(長篇小說)《今古傳奇》2010年6期
《票兒》(長篇小說節選)《小說界》2009年5期
《橋》(短篇小說)《小學語文六上》2019年12課
重要短篇小說
《筆記二題》(短篇)《東海》1990年10期
《筆記三題》(短篇)《河北文學》1990年11期
《大黑和二黑》(短篇)《河北文學》1992年4期
《筆記二題》(短篇)《東海》1992年6期
《筆記二題》(短篇)《四川文學》1992年10期
《筆記二題》(短篇)《天津文學》1992年8期
《絕活》(短篇)《河北文學》1992年12期
《筆記二題》(短篇)《春風》1993年7期
《三叔的故事》(短篇)《百花園》1993年6期
《名流》(短篇)《北京文學》1994年1期(中華文學選刊轉載)
《絕情》(短篇)《春風》1994年1期
《筆記二題》(短篇)《鴨綠江》1994年1期
《絕賭》(短篇)《春風》1994年3期
《筆記三題》(短篇)《天津文學》1994年7期(中華文學選刊轉載)
《名角》(短篇)《當代人》1994年6期
《筆記二題》(短篇)《當代人》1994年10期
《猴之事》(短篇)《廣州文藝》1994年3期
《筆記三題》(短篇)《作品》1995年10期
《筆記二題》(短篇)《中國作家》1996年3期
《賺了三塊四角六分錢》(短篇)《廣州文藝》1995年4期
《絕橋》(短篇)《小說界》1995年5期
《喬邁下海》(短篇)《當代人》1995年6期
《筆記二題》(短篇)《當代人》1995年10期
《絕人》(短篇)《北方文學》1996年1期(小說月報轉載)
《筆記三題》(短篇)《春風》1996年7期
《筆記二題》(短篇)《飛天》1996年7期
《李秀平的故事》(短篇)《作家》1996年11期
《城市票友》(短篇)《當代人》1996年11期(小說月報轉載)
《岳姑娘的故事》(短篇)《芒種》1996年1期
《絕店》(短篇)《當代人》1997年2期
《大哥的故事》(短篇)《長城》1997年3期
《短篇二題》(短篇)《芙蓉》1997年3期
《犯罪心理學》(短篇)《羊城晚報》1997年8月
《絕橋》(短篇)《春風》1998年5期
《事件》(短篇)《佛山文藝》1998年5期
《筆記三題》(短篇)《當代作家》1998年5期
《絕偽》(短篇)《小說家》1998年6期
《單刀赴會》(短篇)《當代人》1999年2期(小說月報轉載)
《筆記五題》(短篇)《上海小說》1999年3期(小說月報轉載)
《短篇二題》(短篇)《紅岩》1999年3期
《秦瓊賣馬》(短篇)《人民文學》1999年10期(新華文摘轉載)
《高大力的故事》(短篇)《青春閱讀》2000年1期
《布店》(短篇)《章回小說》2000年10期
《賭客》(短篇)《紅岩》2000年5期
《李二娘的故事》(短篇)《廣州文藝》2000年12期
《賀梁紅梅》(短篇)《作家》2005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海口》(短篇)《長城》2005年4期(小說月報轉載)
《萬家福超市》(短篇)《當代人》2005年9期(小說月報轉載)
《絕印》(短篇)《人民文學》2005年12期(小說月報轉載)
《穆桂英掛帥》(短篇)《上海小說》2006年1期(小說月報轉載)
《絕品二題》(短篇)《長城》2002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絕渡》(短篇)《長城》2003年3期(小說選刊轉載)
《老頭包子》(短篇)《青春閱讀》2005年12期
《故事、事故》(短篇)《北京文學》
《黑子和石頭》(短篇)《小說月報原創版》2007年2期
《保姆張秀梅》(短篇)《中國作家》2007年5期
《和平里10樓》(短篇)《作品》
《馬洪剛的愛情》(短篇二則)《作品》2008年4期
《孟家母子》(短篇)《山花》2005年6期
《老同學三題》(短篇)〈長城〉2006年6期(小說月報轉載)
《暴水橋頭》(短篇二則)《小說界》2005年5期(中華文學選刊轉載)
《酒道》(短篇)《現代小說》2006年創刊號
《張子和》(短篇)《北京文學》2006年10期(小說月報轉載)
《老張》(短篇)《當代人》2006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天香醬菜》(短篇)《作家》2007年1期(小說月報轉載)
《洗澡》(短篇)《作品》2007年7期(小說月報轉載)
《郭氏姐妹》(短篇)《芒種》2007年8期
《一聲嘆息》(短篇)《啄木鳥》2007年5期
《蘇子玉、龍粥》(短篇)《十月》2008年5期
《瓷人》(短篇)《上海文學》2007年9期
《鋦人》(短篇)《上海文學》2007年12期
《兩個女人》(短篇)《芒種》
《紫硯》(短篇)《啄木鳥》(小說選刊轉載)2009年1期
《魚塘女人》(短篇)《啄木鳥》2009年6期(小說月報轉載)
《拾荒女人》(短篇)《啄木鳥》2010年9期
《奇人與奇石》(短篇)《中國作家》2010年1期
獲得主要獎項
1、《大廠》獲《人民文學》1996年特別獎。
2、《大廠》獲《小說選刊》1996年獎。
3、《大廠》獲《小說月報》百花獎。
4、《年底》獲1995年河北省文藝振興獎。
5、《官司》獲《東海》1996年三十萬文學巨獎銅獎。
6、《筆記小說二題》獲《中國作家》1996年小說獎。
7、《天下荒年》獲《北京文學》1995年中篇小說獎。
8、《筆記三題》獲《天津文學》1994年至1995年小說獎。
9、《城市警察》獲公安部金盾文學獎。
10、《城市警察》獲《啄木鳥》獎。
11、《熱風》獲《十月》1997年文藝獎。
12、《山草謠》獲《東海》1998年銅獎。
13、《燕趙筆記》獲《小說月報》百花獎。
14、《老張》獲《小說月報》百花獎。
15、《當局者迷》獲公安部偵探推理大賽獎。
16、《張子和》獲《北京文學》獎。
17、《核磁共振》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
18、《天香醬菜》獲《小說月報》百花獎。
19、《升國旗奏國歌》獲「梁斌文學」獎。
20、《升國旗奏國歌》獲《中篇小說選刊》獎。
作品改編
中篇小說《大廠》被中央電視劇製作中心改編成8集電視連續劇。被西安電影廠改編成電影《大廠》。被改編成一些地方戲。如越劇、話劇、呂劇、廣播劇等。
中篇小說《年底》《年初》被遼寧電視台改編成25集電視連續 劇《選擇》。
獲遼寧省電視劇金獎 中篇小說《大忙年》《雪崩》《城市熱風》等九部中篇被中國電影合拍公司改編成27集電視連續劇《震盪》。
短篇小說《絕人》被中央電視台改編成電視電影《夏日情懷》。
獲優秀獎 短篇小說《名流》被中央電視台改編成電視電影《小鎮名流》。
獲優秀獎 中篇小說《野民嶺》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改編成《沉默的山無言的河》。
中篇小說《山問》峨嵋電影製片廠改編成《山問》。
短篇小說《城市票友》被北京電視台改編成電視電影。
作品評價
近些年來,雖有不少文學作品在不同類型和層次的讀者群中獲得好評。但像《大廠》(載《人民文學》1996年第l期,作者談歌)這樣,反映工廠生活而能受到普遍歡迎、產生轟動效應的,還沒有過。那盛況,有點兒像17年前《喬廠長上任記》問世時的情景。《大廠》寫的是某市一家有2000職工的國有企業,因前廠長礎吞公款留下虧空,更因面臨諸多難點,陷於窘困境地:外欠的帳要不回來,來討債的賴著不走;老勞模患重病硬撐著不肯住院,小家屬做手術得藉助眾人捐錢;一些工人情緒浮躁,有的偷原材料外賣,有的砸財務科撒氣;總工程師心神不定,發明創造因無資金推不上去,想調離工廠另謀出路;就在年關逼近之時,為跑業務壯門面而留下的唯一一輛高級轎車丟失……作品把工廠方方面面的「窩心事」,像打摺扇似地一瓣瓣鋪展開來,將大大小小的矛盾沖突,如扇骨般都歸結到一廠之長呂建國身上,通過他之所歷所感,描繪了廠內外眾生相,映現了當今的浮世圖。僅從故事情節的設計與安置來看,這部中篇並沒有新奇的內容,也未見曲折的結構;且該廠不夠大,它所遭逢的那些「窩心事」,對於真正大型國有企業來說,多半可謂小小不言。但是,《大廠》......
1996年3月1日《文藝報》報道:《人民文學》今年第一期發表的反映國營大中型企業當前處境的中篇小說《大廠》在讀者中引起熱烈反響,再一次證明了文學緊貼現實生活的重要性。《大廠》十分真實地觸及到當前國營大中型企業的困境,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下,塑造了廠長呂建國等一批在困苦中堅韌奮斗的企業幹部和工人形象。作品發表後,《人民文學》編輯部收到很多讀者來信,稱贊這是一篇感人的佳作。有的讀者說,讀《大廠》就如同當年讀《喬廠長上任記》一樣,令人振奮;有的讀者反映說,載有《大廠》的《人民文學》在所在單位被爭相傳閱;有的讀者在稱道《大廠》能真正貼近工人的心的同時,也批評目一些文學和影視作品對現實生活毫不了解,把廠長寫成只會上酒樓、摟女人、偷漏稅的人物。《大廠》也在文藝界引起熱烈反響,《作家文摘》、《小說選刊》、《新華文摘》等報刊分別予以轉載,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正在籌備改編電視劇,有關單位還有改編電影的意向。
以下摘自《談歌文化小說論》:談歌自《大廠》、《年底》等緊貼現實的小說創作蜚聲文壇,成為具有重要影響的當代作家,受到大量讀者和批評家的熱烈贊揚,成為「現實主義沖擊波」中勢頭最猛的一股力量。但談歌也因此被批評界永遠定位於只能書寫即時性社會題材的作品。筆者認為,這類作品雖然緊貼現實、目光敏銳,具有較為重要的文學史意義和價值,但它們缺乏深厚的文化和歷史意識,在藝術上也有失粗糙。而在文化小說中,談歌將目光拉進歷史與文化,試圖用更深沉的人文視角和傳奇性的民間話語來發掘燕趙精神乃至民族文化中的內核。這些小說文化味頗濃,以講述傳奇故事的方式回溯老保定的奇人逸事,具有獨特的審美意蘊和藝術價值,並能代表作家小說藝術上的最高成就。學界對談歌小說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他的現實主義小說創作上,對其文化小說的研究很少,集中論述談歌文化小說的著作更是鳳毛麟角。在筆者看來,批評界對談歌整體小說創作的豐富性是認識不足的。為彌補談歌小說研究的缺失,本論文集中論述談歌的文化小說。本論文採用歷史美學分析、文本細讀、文化分析等方法,內部研究與外部研究相互支援,各文類之間相互對比,從中突出談歌文化小說的審美意蘊和藝術個性。筆者從探討談歌個人性格、燕趙文化的整體氛圍和談歌文化小說產生的關系入手,以從審美意蘊到藝術個性為線索分析談歌的文化小說創作,這樣就完成了對談歌文化小說從內容到形式的系統觀照。著重解析談歌受關注較少的文化小說,既有利於論文創新,也有利於集中解決論文的中心問題。本論文從三個方面論述談歌的文化小說: 第一章追溯談歌文化小說出現的淵源:談歌個性豪爽直率,血氣方剛,燕趙文化的整體氛圍也給了他潛在的影響,使他在自己的文化小說中塑造出某些「實驗性自我」,將自己理想中俠肝義膽的生活付諸文學想像中的「實踐」。另一方面,他用文化小說追憶燕趙風骨的堅韌、奉獻、勇敢、頑強是要將這種精神與當代社會的精神現狀作對照,企盼用它再造理想的精神世界,張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深沉的道義承擔也是談歌寫作文化小說的內在動機之一。第二章論述談歌文化小說的審美意蘊:燕趙文化精神是談歌文化小說的內核,具體包括燕趙精神、燕趙文化人格、燕趙民間文化。另一方面,「新的歷史意識」是談歌文化小說的精神旨歸:這些小說以重寫歷史、還原真實歷史為創作旨歸,採用歷史辯證法重寫歷史人物,關注「被歷史記錄所遺忘了的」人的歷史和歷史事件的真相。在第三章里,筆者論述了談歌文化小說獨具的藝術個性,指出這些小說將傳奇性和寫實性相結合使作品具有了極強的藝術張力:既生動,又深邃;戲劇性是談歌文化小說的潛在結構模式,作者擅於製造戲劇沖突,運用各種戲劇性結構方式,採用戲劇的內心獨白手法,人物也具悲劇色彩。談歌文化小說將顯性的話本結構與潛在的戲劇結構相結合,形成了具有無限張力和活力的敘述方式;受古典散文和地方戲詞的影響,談歌文化小說的語言文白相間,古今雜糅,典雅凝練。談歌把口語、文言、書面語以及曲藝語言、評書話本語言神奇地結合起來,使諸多語言元素在他的文化小說中水乳交融、不可分割,這種話語方式使這些小說的語言呈現出典雅又富有詩韻的魅力。談歌的文化小說創作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他的「現實主義沖擊波」小說的不足,更具有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在文化小說的創作過程中,談歌在小說藝術上完成了自我超越。談歌文化小說作為研究界的一塊璞玉,應得到更多的研究和關注。此外,談歌文化小說創作民族化的精神內核和民族化的表達方式對當代文壇也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以下摘自《白燁——《97小說風尚:寫實》:談歌在1997年的幾部作品,較之過去更注重直陳現實、直抒胸臆,其中尤以《天下憂年》為最。這部作品中的「我」,真是陷人了內憂外患、四面楚歌的境地:先是妻子所在的工廠開不出工資,想調動工作沒有門路;其次是15歲的侄女小麗因學習不好,被弟弟一巴掌打出家門不知去向;接著是67歲的老岳母不慎摔斷了腿,交不起巨額醫療費難以就醫;隨後又是「我」去山西找侄女,人未找到又遭歹人搶劫,同車的旅客竟然無人過問。寫到這里,作者遏抑不住滿心的痛楚和滿腔的義憤,先以插人社會新聞的方式羅列了道德滑坡造成的世風日下景況,又以引經據典的論說抨擊了人心不古帶來的人情冷漠和血性淡薄。這部作品可以說用一種疊床架屋式的情節結構,對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不幸進行了集束式的掃描,人們既看到了釀就人生悲劇的客觀因素,又看到了在其中推波助瀾的人為因素,從而達到了對於當下現實深刻而大膽地反映。但從閱讀的感覺上看,《天下憂年》已很難說是傳統意義上的小說。它的敘事如同報告,語言如同訴狀,幾乎讓人感覺不到虛構與想像的成分,徹頭徹尾的事件記述和觀感描述,使它的紀實性質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如果說它是小說,那一定是紀實小說,而與其說是紀實小說,還不如說是社會特寫更為明確。
以下摘自來源:中華文學基金會 2006-4-14 11:56:00 1996年,平靜的中國文壇忽又熱鬧起來。隨著《大廠》、《天下荒年》等作品驚雷般地炸響,談歌也如同一隻沖下山林的猛虎,裹挾著一股颶風騰躍而出。這年,談歌發表長篇小說1部、中篇小說17部、短篇小說23,還有一部25集電視連續劇,總計近200萬字;全國有重要影響的幾家文學刊物的頭條幾乎被他佔去了大半。這在當代中國文壇上簡直是個奇跡!無怪乎海內外一些評論家驚呼:文壇上的這一年是「談歌年」。
《當代》雜志主編汪兆騫說:談歌是文壇上的一個才子,多面手,他有好幾種筆法,好幾種路數,能寫各式各樣的小說,如同武術大師,精通十八般武藝。他的百餘篇「絕字頭」筆記小說便是明證。他的歷史小說《絕土》,寫的是荊柯刺秦王。這是一個幾近婦孺皆知的歷史故事,幾千年來,民間的口頭演繹和渲染,已將故事和人物大致確定為一種模式。談歌卻賦故事和人物以全新的神貌:易水河畔寒風怒號萬物蕭殺,荊柯一身縞素,瘦弱得幾乎被一陣風捲去,但他毅然與太子丹絕別,為洗雪自己的名譽而踏上不歸之路。作品淋漓盡致地「潑墨描寫,鮮活靈動的人物形象,撼人魂魄的故事,使你不能不去痛苦地思索。似乎是一種規律,探索者心中沒有絕對權威,頭上沒有「緊箍咒;惟其如此,才能勇探新路,獨辟蹊徑,開一種風氣之先。談歌的長篇小說《家園筆記》,就是一部打破傳統的結構模式,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敘事方式的力作。著名編輯郭小林說:「讀談歌的小說,總感到人物要跳將出來,涕淚淋漓的對你直抒胸臆,可謂此中真歌哭,情文兩俱備。」
人物影響
1996年中國文壇掀起「現實主義沖擊波」的領軍人物。談歌與關仁山、何申被稱為河北三駕馬車。因其許多小說作品在1996年被多家刊物同時刊出,1996年文壇,被一些媒體戲稱為「談歌年」。談歌的短篇小說諸如《城市票友》《穆桂英掛帥》《絕品》等被編入大學教材與中學教輔教材。小小說《橋》被編入小學六年級人教版語文課本。《大廠》《絕屠》等十幾篇小說被譯成日文、法文、英文介紹到國外。

Ⅳ 洪澤縣有什麼著名歌手

洪澤湖洪澤湖位於江蘇省洪澤縣西部,發育在淮河中游的沖積平原上,原是泄水不暢的窪地,後瀦水成許多小湖。在我國秦漢時代,它們被稱為"富陵"諸湖。其中以洪澤湖最大,面積2069平方公里,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中的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古稱破釜塘。公元616年,隋煬帝下江南,其時正值大旱,行舟十分困難。當龍舟經過破釜塘時,突然天降大雨,水漲船高,舟行順暢。煬帝大喜,自以為洪福齊天,恩澤浩盪,於是便把破釜塘改名為洪澤浦。唐代開始名洪澤湖。洪澤湖的整個形狀很像一隻昂首展翅欲飛的天鵝。由於洪澤湖發育在沖積平原的窪地上,故湖底淺平,岸坡低緩,湖底高出東部蘇北平原4-8米,成為一個"懸湖"。在治淮以前,洪澤湖汪洋一片,既無固定湖岸,又無一定形狀。參照對淮河的治理,對洪澤湖也進行了整治。現在湖區的東部大堤寬50米,全長67公里,幾乎全用玄武岩的條石砌成。遠遠望去,宛如一座橫亘在湖邊的水上長城。這條長堤不僅保護著下游地區的萬頃良田和千百座村鎮,而且攔蓄的豐富水源為航運、發電、灌溉提供了便利。洪澤湖是一個淺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內,最大水深5.5米。湖水的來源,除大氣降水外,主要靠河流來水。流注洪澤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出湖河道中三河和蘇北灌溉總渠是洪澤湖分泄入長江和入海的主要河道。洪澤湖水生資源豐富,湖內有魚類近百種,以鯉、鯽、鱅、青、草、鰱等為主;洪澤湖的螃蟹也是遠近馳名的。此外,洪澤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蘆葦幾乎遍布全湖,繁茂處連船隻也難以航行。蓮藕、芡實、菱角在歷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雞頭、菱角半年糧"的說法。

Ⅵ 中國古代著名詩人有哪些

有:李白、杜甫、李清照、王維、辛棄疾等。

1、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2、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3、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4、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庄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5、辛棄疾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

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謚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Ⅶ 朱熹出生於尤溪縣,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詩人。他在《九曲棹歌》詩中寫道:「九曲將窮眼豁然,桑麻雨露見

汽化吸熱

Ⅷ 軍旅歌曲大全

《當那一天來臨》、《軍中綠花》、《人民軍隊忠於黨》、《團結就是力量》、《我是一個兵》,具體解釋如下:

一、《當那一天來臨》

《當那一天來臨》 是解放軍總政治部2005開展的《戰斗精神隊列歌曲》徵集評選活動中的最佳作品之一。「放心吧祖國,放心吧親人,為了勝利我要勇敢前進…」作為一首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的軍中歌曲,將我國解放軍英姿颯爽、英勇向前的精神毫無保留地展現了出來。

五、《我是一個兵》

《我是一個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的著名革命歌曲之一,由任職第四野戰軍(四野)的陸原於1950年創作。作者認為該歌曲改變了「舊中國」「好男不當兵」的歧視軍人觀念。該歌曲後來獲得解放軍全軍文藝匯演一等獎,以後廣泛收錄在中國革命歌曲出版品中,並時常在官方慶典晚會上被演唱。

Ⅸ 山西民歌有哪些

1、人說來山西好風光自

《人說山西好風光》是張棣昌譜曲、喬羽作詞,郭蘭英演唱的一首山西民歌。是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的插曲,創作於1959年,60年代開始響遍大江南北,成為中國民歌的經典之作,把山西民歌創作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2、汾河流水嘩啦啦

《汾河流水嘩啦啦》是著名歌唱家孟貴彬演唱的一首歌,作為電影《汾水長流》主題歌。是一首充滿晉中特色的歌曲。

3、圪梁梁

《圪梁梁》是一首山西民歌,原名《那是個誰》,由有「黃河之濱民歌王」之稱的楊仲青於1980年創作。這首歌廣為大眾熟悉是因為一部電視劇《血色浪漫》,作為這部電視劇的插曲,龔琳娜的演唱使得這首歌廣為人知。

4、幸福不會從天降

《幸福不會從天降》,演唱者夢之旅合唱組合 ,所屬專輯: 《流淌的歌聲》,已發行的音樂作品。

5、綉荷包

《綉荷包》是一首晉北民歌,由范秀冬演唱。民歌《綉荷包》流傳的歷史很久遠。據現代戲曲、曲藝理論家傅惜華(1907-1970)考證,《綉荷包》在清代中葉時已十分盛行的一種時調小曲。

Ⅹ 粵語歌曲經典老歌有哪些

粵語歌曲經典老歌有《沉默是金》、《光輝歲月》、《紅日》、《千千闕歌》、《皇後大道東》等。

一、《沉默是金》

《沉默是金》由張國榮作曲,許冠傑填詞,最早在1988年由許冠傑、張國榮合唱,兩人又各自在同年錄制了獨唱版本,兩人合唱的版本及許冠傑獨唱的版本收錄在專輯《Sam and Friends》中,張國榮獨唱的版本收錄在專輯《Hot Summer》中。

二、《光輝歲月》

《光輝歲月》是中國香港搖滾樂隊Beyond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黃家駒作曲並為歌曲的粵語版填詞,普通話版則由何啟弘、周治平填詞。

該曲的粵語、普通話版分別收錄在Beyond於1990年9月發行的粵語專輯《命運派對》以及1991年4月發行的普通話專輯《光輝歲月》中。該曲是黃家駒為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創作的一首作品。

五、《皇後大道東》

《皇後大道東》是羅大佑、蔣志光演唱的一首粵語歌曲,由林夕填詞,羅大佑譜曲,花比傲編曲,收錄於滾石唱片於1991年7月1日發行的同名合輯《皇後大道東》中。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