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著名書法集

著名書法集

發布時間: 2020-12-05 15:59:32

❶ 中國最著名書法家排名

中國最著名書法家排名:董其昌、何紹基、柳公權、米芾、歐陽詢。

1、董其昌

董其昌(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後期大臣,書畫家。

存世作品有《岩居圖》《明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晝錦堂圖》《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等,著有《畫禪室隨筆》《容台文集》《戲鴻堂帖》(刻帖)等。

2、何紹基

何紹基(1799年—1873年),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晚清詩人、畫家、書法家。書法初學顏真卿,又融漢魏而自成一家,尤長草書。著有《惜道味齋經說》、《東洲草堂詩·文鈔》、《說文段注駁正》等。

3、柳公權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中期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

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行、草書有《伏審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傳世。柳公權亦工詩,《全唐詩》存其詩五首,《全唐詩外編》存詩一首。

5、歐陽詢

歐陽詢(557年—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將軍歐陽紇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於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

❷ 我國著名的書法家及其作品有哪些

著名書法家有王羲之、黃庭堅、顏真卿、鍾繇、柳公權等。

一、王羲之

1、人物簡介

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2、代表作介紹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

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並揮寫了一篇《蘭亭集序》。

唐太宗對他推崇備至,曾親撰《晉書》中的《王羲之傳論》,推頌為「盡善盡美」。還將臨摹本分賜貴威近臣,並以真跡殉葬。

二、黃庭堅

1、人物簡介

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

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2、代表作介紹

《松風閣詩帖》是黃庭堅七言詩作並行書,墨跡紙本,縱32.8厘米 橫219.2厘米,全文計29行,153字。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松風閣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靈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稱樊山,是當年孫權講武修文、宴飲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九月,黃庭堅與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經松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聽松濤而成韻。

三、顏真卿

1、人物簡介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唐朝名臣、書法家,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司徒顏杲卿從弟。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

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

2、代表作介紹

《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是唐天寶十一年(752年)由當時的文人岑勛撰文、書法家徐浩題額、書法家顏真卿書丹、碑刻家史華刻石而成,是楷書書法作品。現今保存於西安碑林第二室。

此碑共三十四行,滿行六十六字,內容主要記載了西京龍興寺禪師楚金創建多寶塔之原委及修建經過。整體秀美剛勁,清爽宜人,有簡潔明快,字字珠璣之感。用筆豐厚遒美,腴潤沉穩。

橫細豎粗,對比強烈;起筆多露鋒,收筆多鋒,轉折多頓筆。結體嚴謹道密,緊湊規整,平穩勻稱,又碑版精良,存字較多,學顏體者多從此碑下手,入其堂奧。

四、鍾繇

1、人物簡介

鍾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著名書法家、政治家。

鍾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人都曾經潛心鑽研其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鍾王」。

2、代表作介紹

又名《戎路表》、《戎輅表》,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鍾繇六十八歲時寫。內容為得知蜀將關羽被殺的喜訊時寫的賀捷表奏。此系最能代表鍾書面貌的一帖。《宣和書譜》說:「楷法今之正書也,鍾繇《賀克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

五、柳公權

1、人物簡介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中期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

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

2、代表作介紹

《玄秘塔碑》,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並序》,是唐會昌元年 (841年)由時任宰相的裴休撰文,書法家柳公權書丹而成,為楷書書法作品。現今保存於西安碑林第二室。

《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敘大達法師在德宗、順宗、憲宗三朝所受恩遇,以紀念大達法師之事跡而告示後人。其結體緊密,筆法銳利,筋骨外露,陽剛十足,字跡如刀刻一般,且筆畫粗細變化多端,風格特點顯著。

《玄秘塔碑》為柳公權書法創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標志著「柳體」書法的完全成熟,歷來被作為初學書法者的正宗範本,對後世影響深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書法家

❸ 當代著名書法家有哪幾位

1、劉俊京

簡介:字體清暢簡靜 溫雅沖和、俊雅書風京儒文采。作品有收藏潛力的書法家。獲第三屆北京"德藝雙馨"獎。

❹ 我國古代著名書法家的代表作品及特點

1,唐寅(1470-1524),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特點是:俊逸挺秀,嫵媚多姿,行筆圓熟而灑脫,唯筆力稍弱,鉤挑牽絲綿軟,結構亦略趨鬆散。代表作有《六如居士集》,《行書七律詩軸》。

2,劉墉(1719-1803),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勛長子。山東諸城人,乾隆十六年中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擅真行書潛心六朝碑版,書名滿天下。著有劉文清詩集等著作。

特點:初看圓軟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骼分明,內含剛勁。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主要作品有《石庵詩集》。

3,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唐朝名臣、書法家。開元間中進士。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李希烈縊殺,終年77歲。

特點: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

其著有楷書《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等,是極具個性的書體,行草書有《祭侄稿》、《爭座位帖》、《裴將軍帖》、《自書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極其悲憤的心情下進入的最高藝術境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

4,鄭板橋(1693-1765),清代書畫家、文學家,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特點:鄭板橋書法,用隸體摻人行楷,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代表作《行書論書》,《行書曹操詩》。

5,傅山(1607-1684)明清之際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濁翁、觀化等別名,漢族,山西太原人。傅山的詩文思想性、現實性極強,寫作不拘成法,任性直率,古奧老拙,慷慨蒼涼,奇思逸趣,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特點:書法草楷篆隸,無不精工,豪邁不羈,獨辟蹊徑,名滿天下,傅山的書法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他書出顏真卿,並總結出「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於直率毋安排」的經驗。寫大字喜用顏體,端莊遒勁,剛健有力。代表作《霜紅龕集》。

❺ 中國有名的書法家(至少10個)

1、趙孟頫

趙孟頫(1254年10月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 ,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

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趙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鉅夫舉薦,趕赴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禮敬。

歷任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等職,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

晚年逐漸隱退,延祐六年(1319年)借病乞歸。至治二年(1322年),趙孟頫逝世,年六十九。獲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謚號「文敏」,故稱「趙文敏」。著有《松雪齋文集》等。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通經濟之學,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的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

趙孟頫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2、米芾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岳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

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

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於一身。

其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

米芾書畫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風格特點。在書法也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多景樓詩》《虹縣詩》《研山銘》》《拜中嶽命帖》等。

3、黃庭堅

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涪翁,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作品有《山谷詞》,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書法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4、祝允明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於天順四年十二月六日,卒於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因長像奇特,而自嘲醜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人稱為「祝京兆」,明代著名書法家。

祝允明的科舉仕途頗為坎坷,十九歲中秀才,五次參加鄉試,才於明弘治五年(1492)中舉,後七次參加會試不第。

甚至其子祝續也在前一科中進士,於是祝允明絕了科舉念頭,以舉人選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為廣東興寧縣知縣,嘉靖元年(1522),轉任為應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稱病還鄉。

祝允明擅詩文,尤工書法,名動海內。他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又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之代表。楷書早年精謹,師法趙孟頫、褚遂良,並從歐、虞而直追「二王」。

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風骨爛熳。

其代表作有《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所書「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皆為傳世墨寶。

5、懷素

懷素(737-799年),俗姓錢,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

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書法率意顛逸,千變萬化,法度具備。

傳世書法作品有《自敘帖》《苦筍帖》《聖母帖》《論書帖》《小草千文》諸帖。

6、張旭

張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代書法家,擅長草書,喜歡飲酒,世稱「張顛」。

與懷素並稱「顛張醉素」,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並稱「吳中四士」,又與賀知章等人並稱「飲中八仙」,其草書則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

張旭出生於一個門第不低的家庭,曾向堂舅陸彥遠學習書法,學有所成後為吳道子、顏真卿等欽慕;

年長後通過應舉或薦舉、徵辟而入仕,釋褐為常熟縣尉;先後任左率府長史、金吾長史,因而被世人稱為「張長史」;大約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約七十五歲。

在書法方面,張旭勤於觀察客觀事物,善於將客觀的自然物象與個人的主觀情感結合起來,既繼承傳統,又勇於創新,在繼承前人書法成就並加以創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藝術在盛唐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峰。

7、薛稷

薛稷(649年—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縣)人(河東薛氏西支)。唐朝大臣、書畫家。

曾任黃門侍郎、參知機務、太子少保、禮部尚書等職,封晉國公。唐玄宗即位後,太平公主與竇懷貞等人密謀政變。薛稷因知情不報,亦被賜死於獄中,享年六十五歲。

工書法,師承虞世南,與褚遂良、歐陽詢、虞世南並列初唐四大書法家。善繪畫,長於人物、佛像、樹石、花鳥,尤精於畫鶴,能准確生動地表現出鶴的形貌神情。有《信行禪師碑》等少數作品傳世。

8、褚遂良

褚遂良(596年—658年或659年),字登善,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陽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書法家。

褚遂良博學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時追隨薛舉,為通事舍人。歸順唐朝後,歷任諫議大夫、黃門侍郎、中書令,執掌朝政大權。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升尚書右僕射,封河南郡公。後出為同州刺史。永徽三年(652年)召回,任吏部尚書,監修國史,旋為尚書右僕射,知政事。

因堅決反對立武則天為後,被貶為潭州(今長沙)都督。武後掌權後,遷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貶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卒於任上。天寶六載(747年),配享高宗廟庭。謚號「文忠」。

褚遂良工於書法,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等。

9、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漢族,越州餘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

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靜寡慾,執著且向學。歷仕陳、隋二代,官拜秘書郎、起居舍人。隋朝滅亡後,被竇建德任命為黃門侍郎。

李世民滅竇建德後,引虞世南為秦王府參軍、記室參軍、弘文館學士,與房玄齡等共掌文翰,為「十八學士」之一。

貞觀年間,歷任著作郎、秘書少監、秘書監等職,先後封永興縣子、永興縣公,故世稱「虞永興、虞秘監」。他雖容貌怯懦、弱不勝衣,但性情剛烈,直言敢諫,深得李世民敬重,被稱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五絕。

貞觀十二年(638年),虞世南去世,年八十一。獲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懿」,配葬昭陵。貞觀十七年(643年),繪像凌煙閣。

虞世南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日本學界稱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為「初唐三大家」。

其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原有詩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國張壽鏞輯成《虞秘監集》 四卷。

10、歐陽詢

歐陽詢(557年—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

南梁征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將軍歐陽紇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於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

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號為「歐體」。

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

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懷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祝允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庭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米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趙孟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歐陽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虞世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褚遂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薛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旭

❻ 中國有哪些著名書法家

1、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2、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3、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生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

4、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

5、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 、司徒顏杲卿從弟,唐代名臣、書法家。

❼ 著名書法家有哪些

蔡邕:東漢書法家。善於篆、隸,又創飛白體,精妙絕倫。

鍾繇:三國書法家。字元常,三國魏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兼善各體,尤精小楷,開創了由隸書到楷書的新貌。和晉代王羲之並稱「鍾王」。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被世人尊為「書聖」。

王獻之:王羲之的兒子,父子在書法上各有千秋,以行草為能。

張旭:唐代書法家。以草書成就最高,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

歐陽詢:唐代書法家。他的書法,以隸書為最。

虞世南:唐代書法家。妙得「二王」及智永筆法,筆勢圓融遒勁,外柔而內剛。

褚遂良:唐代書法家。書法繼二王、歐、虞之後,別開生面。他的楷書「豐艷流暢,變化多姿」,後人把他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為唐初四大書家。

顏真卿:唐代書法家。他的楷書骨力道勁而氣概凜然,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懷素:唐代書法家。懷素的狂草千變萬化,與張旭比肩,合稱「顛張狂素」。

蘇軾:北宋書法家。書法早年姿媚、中年圓勁、晚年沉著。

黃庭堅:北宋書法家。書法博採眾長,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

米芾:北宋書法家。真、草、隸、篆、行俱佳,而尤以行草書見長。他自稱「刷字」,是指他用筆迅疾而勁健,盡興盡勢盡力,追求「刷」的韻味、氣魄、力量,追求自然。

蔡襄:北宋書法家。世人評蔡襄行書第一,小楷第二,草書第三。

趙孟頫:元代書法家。諸體皆工,尤以楷書和章草見長。

文徵明:明代書法家。書法各體無一不精,尤其以行書、楷書為人所稱道。

祝允明:明代書法家。楷草皆精。

董其昌:明代書法家。集古法之大成,以行草書造詣最高。

米萬鍾:明代書法家。米芾後裔。行、草俱佳,與董其昌齊名,稱「南董北米」。

徐渭:明代書法家。其書法筆墨縱橫,貌似狂放不羈,其實暗含秩序。

朱耷:明代書法家。他的書法與繪畫風格相似,極為簡練。

金農:明代書法家。書法創扁筆書體,兼有楷、隸體勢,時稱「漆書」。

鄧石如:清代書法家。以篆隸最為見長,而篆書成就在於小篆。其代表作《篆書唐詩聯句》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翁同鑠:清代書法家。早年主要學習歐陽詢、褚遂良,又學趙孟頫、董其昌,以後又致力學真卿,得其風骨,使翁同龢的書法融南北諸家之長,開創了蒼老道勁、剛健渾穆、含蓄朴茂的翁體。

❽ 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

1、趙朴初(1907年11月5日-2000年5月21日),安徽安慶人,中國民主促進會創始人之一,卓越的佛教領袖、傑出的書法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與偉大的愛國主義者。

❾ 我國最著名的書法家有哪些

1、王羲之,其作《蘭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後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因此,歷代書家都推《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

2、顏真卿,在書法史上,顏真卿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廣收博取,一變古法,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對後世影響巨大。

顏體奠定了他在楷書史上千百年來不朽的領軍地位。

3、趙孟頫,趙孟頫是一位氣貫古今的書畫大家,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

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於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趙孟頫的這首題畫詩已成為我國書畫界的座右銘。

鑒於趙孟頫在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以趙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環形山,以紀念他對人類文化史的貢獻。

4、柳公權,在我國的書法史上,有一位擅長楷書,以骨力清勁著稱於世的大家,這就是為人所熟知的柳公權。

柳公權成功的桂冠既是由辛勤刻苦的荊棘編成,又是站在巨人的肩頭上去摘取的。他善於吸取書藝大家的智慧與成果,變化成自己一家書藝。柳公權從顏真卿處接過楷書的旗幟,自創「柳體」,豎起了一座巍峨豐碑。人們瞻仰這豐碑時,景行仰止,重其書,慕其人,故書與人並垂不朽。

5、王獻之,王獻之的書法,兼精楷、行、草、隸各體,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書以《洛神賦十三行》為代表,其行書以《鴨頭丸帖》最著。草書名作《中秋帖》,列為清內府「三希帖」之一。

6、蘇軾,蘇軾有著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才能,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皆有精湛的造詣。他是中國傑出的文豪,是北宋文壇領袖,建樹了多方面的文學業績。散文與歐陽修並稱「蘇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的行書與黃庭堅的清勁、蔡襄的溫淳婉媚不同,而是筆墨豐肥圓潤、渾厚爽朗;因其修養廣博,故「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天真平淡,格調俊逸,以氣韻見勝。其作《黃州寒食帖》用筆渾厚遒逸、跌宕多變,富有情感,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6、董其昌,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禪理、精鑒藏、工詩文、擅書畫及理論。他是海內文宗,執藝壇牛耳數十年,是晚明最傑出、影響最大的書畫家。

董其昌的繪畫長於山水,注重師法傳統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調,講究筆致墨韻,墨色層次分明,拙中帶秀,清雋雅逸。《畫史繪要》評價道:「董其昌山水樹石,煙雲流潤,神氣俱足,而出於儒雅之筆,風流蘊藉,為本朝第一。」董其昌的繪畫對明末清初的畫壇影響很大,並波及到近代畫壇。

在康熙、雍正之際,他的書法影響之深,是其他書法家所無法比擬的。

8、張旭,工詩書,草楷俱佳尤長草書。他的草書,名噪當代,影響後世,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時與李白詩,裴文劍舞稱「三絕」,被後世譽為「草聖」.

9、米芾,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於一身,他是「宋四書家」(蘇、米、黃、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

米芾平生於書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稱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對古代大師的用筆、章法及氣韻都有深刻的領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米芾學書在傳統上下了很大功夫。他少時苦學顏、柳、歐、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實的基本功。

10、懷素,以「狂草」名世。懷素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刻苦臨池,采蕉葉練字,木板為紙,板穿葉盡,禿筆成冢,其後筆走龍蛇,滿紙雲煙,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

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他的書法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而法度具備。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不可企及的高峰。

❿ 中國最著名的十大書法家

中國十大書法家集包括了董其昌、何紹基、柳公權、米芾、歐陽詢、王鐸、王羲之、文徵明、顏真卿、趙孟頫這些最為知名的書法家,他們對書法影響深遠。
NO1. 董其昌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後期大臣,書畫家。萬曆十七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崇禎九年,卒,賜謚"文敏"。
NO2. 何紹基
何紹基(1799-1873),晚清詩人、畫家、書法家。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道光十六年進士。咸豐初簡四川學政,曾典福建等鄉試。歷主山東濼源、長沙城南書院。通經史,精小學金石碑版。據《大戴記》考證《禮經》。書法初學顏真卿,又融漢魏而自成一家,尤長草書。有《惜道味齋經說》、《東洲草堂詩·文鈔》、《說文段注駁正》等著。
NO3. 柳公權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漢族,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中期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柳公權二十九歲時進士及第,早年曾任秘書省校書郎,並入李聽幕府。於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書,長在朝中。共歷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稱"柳少師"。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權去世,年八十八,追贈太子太師。
NO4. 米芾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岳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 。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於一身。其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
NO5. 歐陽詢
歐陽詢(557年-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將軍歐陽紇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於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歐陽詢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號為"歐體"。
NO6. 王鐸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 。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王鐸的草書縱逸,放而不流,縱橫鬱勃,骨氣深厚"。 明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攜,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禮部尚書。崇禎十六年(1643年),王鐸為東閣大學士。
NO7. 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今屬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王羲之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NO8. 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宗成化六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曾官翰林待詔。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真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NO9. 顏真卿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 、司徒顏杲卿從弟,唐代名臣、書法家。
NO10. 趙孟頫
趙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 ,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