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慈溪著名景點

慈溪著名景點

發布時間: 2020-12-06 00:07:07

⑴ 慈溪哪個景點最好玩哪

杜白二湖區
如果說上林湖是以其清秀的風光和旅遊資源豐富而著稱,那麼杜湖、白洋湖則以其鍾毓神秀和眾多歷史文化遺跡而聞名。慈溪人對杜白二湖情有獨鍾,稱為三北大 地兩顆熠熠閃輝的明珠。
杜湖與白洋湖,其實相距僅200米之遙,杜湖在東,白洋湖在西,因此也有人稱其為「姊妹湖」。如果沿著白洋湖往西而行,就會發現原來上林湖同杜白兩湖相距也不過隔了幾道山巒,真是湖光靈氣,遙相呼應。
杜湖:作為慈溪市的第一大湖,它的面積有3700多畝,初來乍到的遊客一定不相信有這么大。如果有興去游一番,那原來的看法就會大大改觀。其實,杜湖跟杭州西湖一樣,也分里湖與外湖兩個部分,只是因為兩湖中間有條5公里長堤相隔才會產生杜湖並不大的錯覺,可是,如果放眼遠眺,依然渾然一體。沿著湖堤西行,湖的南邊是連綿的群山,北邊是十里長堤,樹木蔥蘢,山峰掩映,煙波浩渺,水天一色。但遇到陰霾密布的天氣,則一掃平常的美麗景緻,那陰陰的山風,滾滾濁浪,令人不寒而慄。湖堤北面高田村,有座磚木結構的晚清建築;湖南面的解家村有定水寺遺址,是唐初名臣、書法家虞世南的故居;南宋越國公袁韶也安葬於此,實在為杜湖添色不少。
杜湖的西面便是形成於兩漢期間的白洋湖,與杜湖不同的是,其面積才1700畝,但三面環山,狹長回迂,如果把杜湖比作大家閨秀,那麼白洋湖倒象位落落大方的農家姑娘,清秀而恬靜,令人賞心悅目,不忍離去。
白洋湖:其實白洋湖的誘人之處,主要還在於它蘊含著濃厚的歷史文化遺跡;湖西山麓規模宏大的革命烈士陵園,埋葬著中共慈溪縣委組織部長鄭俠虎、寧紹台農協特派員沈邦祺及沈一飛等近百名烈士。與烈士陵園隔湖相望的,是近代著名的愛國僑商吳錦堂先生墓,坐北朝南,正南刻有吳公小傳及自撰聯:「為愛湖山堪埋骨,不論風水只憑心」,從中可以得見先生那一顆熱愛故土的殷殷之心和高風亮節的情懷。
距吳錦堂墓的不遠處,便是修復一新的千年古剎--金仙寺,它創建於南朝梁代,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幾經毀葺,風貌依然。寺院山門正對著白洋湖,門前的一對石獅子痴痴地望著歷經千年而依舊盈盈清碧的湖水。每當夕照西來,殘陽如血,四野一片寂靜,渾厚的鍾聲悠悠地傳過來,帶著千年銅銹,充塞著每一個角落。倦飛的鳥兒穿過湖面,穿過鍾聲,各歸其巢。
上林湖越窯遺址
中國瓷文化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中國國名的英文縮寫China一詞的原意就是瓷器,可見中國瓷文化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大約在東周時期,我 國就出現了「原始青瓷」,至東漢時期完成了向青瓷的過渡,開創了人類生產瓷器的歷史。而這個舉世矚目的演進,就是在上林湖窯區完成的。唐代,上林湖越窯青瓷生產進入全盛時期,成為我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產品最精美的青瓷產地,且歷經唐、五代、北宋六百餘年,長盛不衰。
陳列室中精美絕倫的青瓷器,無論從造型、紋飾、釉色、胎質、品種、數量等方面,都遙遙領先於全國各大窯系。歷代文人常常將上林湖越窯瑩碧潤澤的色彩、如冰似玉的晶瑩胎質、千姿百態的器皿造型、極富想像力的紋飾,作為入詩上畫的題材爭相吟詠。
展室牆上的地圖告訴我們,上林湖生產的青瓷器,當時不僅上貢皇室,內銷各地,還漂洋過海遠銷到亞非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在日本、朝鮮、印度等地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大量的上林湖越窯青瓷器。它們被收藏在各國博物館,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見證。
>>五磊寺
慈溪境內有不少靈山古剎,其中當推五磊寺最為著名,她位於杜湖東側,和金仙寺上下對應。一面是煙波浩淼的湖面,一面是高聳挺拔的山巒,濃重的佛教文化為這里的景點罩上了一層祥和的氣氛,五磊寺有浙東第一古寺之稱。
五磊寺名勝古跡較多,寺門前有一水池,取名「真明池」,碧水從東面的象眼冢汩汩流出,注入真明池後又經小渠流到月亮湖,常年不枯竭。
池水清洌甜爽。池旁有赤松五棵,作為五磊寺的香木,為後世傳人所栽。離寺不遠的山坡上,有參天古樹數株,有些樹齡難以估計,需幾人才能合抱。寺內以樟樹居多,枝葉繁茂,四季常青,與五磊寺的金黃建築交相輝映。各種經幢閣樓美不勝收,殿堂亭榭盡浮佳氣。歷代的文人墨客為五磊寺留下了數量可觀的麗章佳句,五磊寺在杜湖邊的石湫頭設有下院,專供上下山者小憩。到20世紀30年代初,律宗第十一代祖師弘一法師曾在此駐足,創設「南山律學院」,後因分歧未果。但五磊寺還是因此成了寧波一帶天台宗的發源地,可見影響之深遠。
>>銬栳山
又名仙居山,它以漫山翠蓋,奇石瀑布而箸稱。銬栳山上的植被,以松、竹、桐為主,在炎熱的夏季步入這幽幽林道,只覺絲絲清涼。到了山頂,茶樹萬叢,清香陣陣襲來。
拷栳山有東西兩逢,東峰高424米,西峰高357米,拷栳溪水隨嶺迂迴流瀉,兩股源流在上方瀑布嶺匯合,沖出涯口奔騰而下,一路上跳躍著銀白色水花,遇峭壁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瀑布。西灣米篩潭瀑布最富有特色,在汛期,瀑布如煙如霧,瀑聲如雷似鼓。
沿著陡坡上去,迎面凌空跨溪的石橋叫汀步橋,溪上溜滑的那個石樑叫泥鰍。站在這石橋上極目四周,都是佳景,南面為念步石階,西面是岩山,北望西灣,一片蔥籠。
站在這崗頂上,我們再看,東峰上有仙居寺遺址,西峰上有清波院遺跡。
它們都是魏晉遺跡。這里還有莫子純讀書處和宋代摩涯石刻等。
>>虞氏舊宅
慈溪虞氏舊宅現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虞氏舊宅位於慈溪市龍山鎮山下村,系虞洽卿赴上海經商發跡後在家鄉營造的私宅,通面闊59米,通進深94米,共由五進房屋組成。
前部分三進,建成於1919年,由照壁、台門、廳堂、第三進及廂房組成。正廳中原掛有「天敘堂」匾,取「敘天倫之樂」之意,後成為虞氏舊宅的代稱。後部分由主樓、後樓兩進西式建築組成,建成於1929年,是整個建築的主體和精華所在。
虞氏舊宅是近代建築中西合璧的成功範例
不同風格的建築都呈左右對稱結構,位於同一中軸線上,主體突出,過渡自然,具有很強的整體感。主樓融中國傳統建築和多種外來建築風格於一體,於高牆深院內營造了一個相當精緻和諧的環境,同時在外觀上以灰牆青瓦,盡量與周圍民居相協調,體現出20世紀20年代中國的建築設計師對外來建築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虞氏舊宅的建築施工達到了很高的工藝水平
虞氏舊宅建築無論石作、磚雕、木雕、梁架還是混凝土,都用料講究,精工細作。特別是主樓的混凝土結構和裝飾,70多年過去了,至今很少見到開裂、酥化、脫落現象,馬賽克地面和牆面瓷磚至今完好如初,色彩鮮艷。混凝土檐口線條稜角分明,廊柱柱身、圍牆上部等處的混凝土塑成的毛莨葉、卷草紋、垂幔等裝飾工整飽滿,其精湛工藝令人嘆為觀止。
虞氏舊宅的裝飾藝術獨具特色,具有很高藝術價值
虞氏舊宅隨處可見各種類型的裝飾,梁、枋、雀替、門楣、連楹、柱子、圍牆、樓梯、牆頭、地面上,觸目皆是,或富麗堂皇,或精緻秀麗,均具有相當的藝術特色。
虞氏舊宅是一座優秀的近代建築,它把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和外來建築文化有機結合起來,並能和諧地矗立於中國江南鄉村的建築環境中,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達蓬山
「巍巍達蓬,跨海之東,古留佛跡,今逢慧公。自來十載,若志潛蹤。達摩面壁,彷彿宇風。乃辟石洞,乃肇大雄。梵音振起,海音聿通。指揮花落,入定雲封 佛跡維異,師行維崇,余聆其鐸,語語透宗。虎溪相過,敢附陶翁。」這摩崖石刻詩,氣勢磅礴,讀來令人回腸盪胸。
達蓬山位於慈溪市田央鄉境內,海拔422公尺,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09年,秦始皇為求長生不老之葯,第五次出巡。也許是前四次出巡沒有到達蓬萊仙境的緣故,這第五次他便不再從沿海進發,而是「過丹陽,至錢塘,臨浙江......上會稽,祭大禹」,最後來到達蓬山。相傳在秦始皇沒有到來之前, 達蓬山的原名叫香山,因山上多香草而得名。達蓬山的北面,亦即329國道線以北大片土地,當時還是潮汐漲落的海塗。秦始皇到了以後,就命方士徐福在山頭巨石上設壇祈禱,這便是有名的「千人壇」。祭祀之後,秦始皇便命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 渡海東去,尋求長生不老之葯。所以,在延?《四明志》中記載道:「大蓬山又名達蓬山,上有岩高五六丈,左右兩崖對峙如斗雞石。秦始皇東游,欲自此入蓬萊仙界,故名。」《剡源集》亦載:「汶溪北引達蓬,士人相傳秦始皇登此山,謂可以達蓬萊而東眺滄海,方士徐福之徒所謂跨溟濛,泛煙濤,求仙葯而不返者也。」後人在群峰中建秦渡庵,遺跡至今猶存,濃蔭復蓋,綠山圍繞,殿、廓、池、碑,牽人情思。
秦渡庵北面不遠,在逶迤山體前有一巨石屹立,石下有岩洞,洞口窄小,僅容一人扶岩下洞,洞內寬闊,四周峭壁削立,頭頂一方青天,壁上藤蔓、樹枝遮掩,陰涼爽身。石崖下部有一隻碩大的天然腳印,據說是觀音大士留下的,與普陀山的「觀音跳」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是謂佛跡洞。離洞不遠處,還有一處摩崖石刻。除靈台和神龕造型外,兩邊分別刻有波濤洶涌的大海、船、人、馬等。從圖象上看,可能是以徐福出海為題材的。石刻前面的十幾公尺處,有一裊裊冒氣的小洞,這就是縣志所載的「小休洞」。因洞中常年有白氣逸出,故當地人俗稱「冒氣洞」。
關於達蓬山的一系列傳說和記載,曾使不少學者慕名而來。特別是幾位日本朋友,懷著對徐福的崇拜之情,來達蓬山尋覽舊跡。據有關人士分析,真正造成歷史誤會的責任者應該是南宋的孝宗皇帝趙慎。這位趙匡胤的七世孫於1162年即位後,對靖康之恥耿耿於懷。他不滿足於偏安一方的現狀,決心恢復大宋江山,一上任就派張浚率幾十萬大軍揮師北伐。然而,趙慎的勃勃雄心因用人的失誤而付諸東流。1163年,張浚兵敗符離,趙慎又被迫在和約上簽字。這既恥又辱的結局幾乎使他萬念俱灰,與歷史上任何一個鬱郁不得志者一樣,趙慎尋求解脫的辦法當然也是去寺廟燒香,在縷縷青煙中求得短暫的滿足。於是,他派人四齣尋訪佛跡。隆興二年,錢竿和陳邦彥就來過達蓬山,並在山上勒石刻字,發思古之幽情。從此以後,隱沒了多年的佛跡洞便廣為流傳開來,而昔日秦始皇遣人出海這段歷史卻被漸漸湮沒,只能在古文獻中找到蛛絲馬跡了。 [編輯本段]九·歷史名人東漢隱士嚴子陵
嚴子陵是慈溪現境最早載入史冊的人物。他原姓庄,後人因避明帝諱改姓嚴。名遵,字子陵。今橫河鎮陳山(原屬餘姚)人。年輕時就很有名望,後來游學長安時,結識了劉秀和侯霸等人。
公元8年,王莽稱帝,法令苛細,徭役繁重,吏治腐敗,民怨沸騰。王莽為籠絡人心,曾廣招天下才士。侯霸趁機出來做官穎了,劉秀卻參加了綠林起義軍,決心推翻王莽政權。嚴子陵當時也多次接到王莽的邀聘,但他均不為所動,最後索性隱名換姓,避居僻鄉,徹底擺脫了王莽的羈絆。
公元25年,劉秀終於擊敗王莽,在洛陽建立起東漢王朝,當上了皇帝,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光武帝。他登基後,思賢若渴,到處尋找嚴子陵。幾年後,得知嚴子陵披著羊皮隱居在齊國某個地方釣魚,便立即派人帶了聘禮,備了車子去請,一連請了三次,並親自致書雲:「古大有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鴻業若涉春冰,辟之瘡瘡須杖而行。若綺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潁水之風,非朕所敢望。」嚴子陵實在推諉不過去了,才終於來到了洛陽。
這時,侯霸已經當上了劉秀的丞相。原來他在王莽失勢時,便及時轉舵,向起義軍靠攏,以後憑著有一定能力,一步步爬了上來。他深知劉秀十分器重嚴子陵,所以一聽到嚴子陵來了,不敢怠慢,馬上派人攜書問候。嚴子陵卻對侯霸那種追名逐利、一味投機的行為十分鄙視,看了侯霸的信後,也不願回信,只讓來人帶了兩句話去,說是「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侯霸認為這是挖他的瘡疤,心中十分不滿,從此便想方設法要把嚴子陵攆出洛陽去。嚴子陵則因為看到侯霸這樣的人居然當了丞相,也就不願再在洛陽呆下去,每天只在賓館里睡大覺,等待回家。甚至當光武帝劉秀親自來看望他,他也閉著眼睛,不理不睬。劉秀知道這位老友性情高潔、孤介,便撫著他說:「子陵呀子陵,你到底為啥不肯出來輔助我治理國家呢?」嚴子陵突然睜開眼來,盯著劉秀說:「唐、堯得天下,是因為德行遠聞,才使隱者洗耳。你何必苦苦逼我呢!」劉秀見一時說服不了他,只得嘆息著登車回宮去了。
過幾天,劉秀又將嚴子陵請到宮中,與他談論舊事,談得十分投機。晚上,還與嚴子陵同榻而卧。嚴子陵在睡夢中把腳擱到他的肚皮上,他也毫不介意。不料此事被侯霸知道了,他便在第二天叫太史官上奏,說是昨夜客星犯帝座甚急,想以此引起光武帝對嚴子陵的猜忌。劉秀聽了卻哈哈大笑,說:「這是我和子陵同睡啊,沒事!」然而嚴子陵卻料定其中必有緣故,他從這件事中,看到了小人的傾軋,官場的險惡,便執意不肯再在洛陽留下去了。當劉秀還想要他做諫議大夫時,他終於不辭而行,悄然離去,隱居於富春山下。那裡有個「嚴陵瀨」,據說就是他當年垂釣之處。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劉秀曾再一次徵召嚴子陵,嚴子陵也再一次地拒絕了,並索性回到故里陳山隱居起來,沒過幾年,便老死在這里,享年80。
嚴子陵的人品確是難能可貴的,然而當時知道的人並不多。直到北宋名臣范仲淹任睦州知州時,在嚴陵瀨旁建了釣台和子陵祠,並寫了一篇《嚴先生祠堂記》,贊揚他「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嚴子陵才以「高風亮節」聞於天下。南宋嘉定年間,陳山嚴子陵墓旁也建起了高風閣,後來還辦了個高節書院,今均早已湮沒,只剩下一塊墓碑,還保存在峙山公園里。
初唐書家虞世南
鳴鶴虞氏世家,自三國至唐代,貴盛500餘年。著名書法家虞世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虞世南生於南朝陳永定二年(558),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時。虞寄無子,世南過繼於他,故字伯施。
虞世南沉靜寡慾,篤志勤學,少時曾受學於吳郡文學家顧野王,在長達10餘年的寒窗苦讀中,精思不倦,廢寢忘食。陳文帝知其博學多才,召為建安王法曹參軍。陳滅,與兄世基同入長安,俱有重名。隋大業中,授秘書郎,遷起居舍人。但煬帝嫌其剛直,10年不予徙升。而虞世基因善於媚言取寵,被煬帝視為心腹,結果與煬帝同被宇文化及殺死。武德四年(621),秦王李世民任命虞世南為秦府參軍,後遷太子中舍人。李世民即位後,任著作郎兼弘文館學士,繼轉秘書監。
虞世南年輕時曾向紹興智永法師學習書法。智永是晉代書聖王羲之的七世孫,藏有王羲之傳世真跡,虞世南因此盡得王書真髓,成為一代大家。他晚年自撰自書的《孔子廟堂碑》被稱為我國書法藝術的瑰寶,以致黃庭堅有「千兩黃金哪購得」之嘆。據傳,唐太宗向虞世南學習書法時,感到「戈」法最難擺布,有一次寫到「戩」字,便將右邊空著,請虞世南補上,然後叫魏徵品評。魏徵說:「皇上所寫的字,惟有『戈』旁與世南最為逼似!」太宗聽後,嘆服不已。
虞世南雖然外形文弱,但志性剛烈。他議論持正,敢於進諫,曾借隴右山崩等自然災害,勸諫太宗整頓刑獄,救濟災民;又借星象變異,勸告太宗戒驕戒躁,慎終如故;太宗准備厚葬高祖時,他援引前代典法,主張薄葬;太宗晚年喜好田獵,他又勸諫「時息獵車」,以免擾民。唐太宗為此贊嘆道:「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憂不理!」並稱世南有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是「當代名臣,人倫準的。」
李世民初即位時,虞已年近七十。當時他就請求告老,未獲允准。直到貞觀十二年(638)才同意他退下來,當年五月他就病死了,終年81歲。太宗為他的死「哭之甚慟」,讓他陪葬昭陵,贈他禮部尚書,賜他謚號文懿,還把他的像畫在凌煙閣上,虞世南真可說是「備受哀榮」的了。
現在鳴鶴鎮解家村有定水寺遺址,相傳早先本是虞世南的故居,那裡東臨里杜湖,西北兩面緊靠著青龍、白虎兩山,翠竹清泉,景物幽深,是個令人流連的地方。有人建議在此設立一個慈溪市書法藝術中心,既以紀念虞世南,亦以繁榮當代書法藝術,這不失是一個很好的主意.
南宋名儒黃東發
南宋末年,有一位著名的學者黃震。黃震字東發,人稱於越先生,是我們慈溪人,現在的掌起鎮黃家村有座古卧床橋,相傳就是黃震幼年讀書之處。
黃震生於南宋嘉定六年(1213),直至43歲才進士及第。他一生為官清廉,不畏權貴,正氣浩然。雖屢遭挫折,均堅貞不屈。例如咸淳三年(1267),他因在擔任地方官時很有政聲,被擢升史館檢閱,參與寧宗、理宗兩朝《國史》、《實錄》的修纂,翌年七月輪對時,就因為直言不諱指出當時大弊為民窮、兵弱、財匱及士大夫無恥,還不顧宮中正在建內道場,建議停賣僧人及道士度牒,以致觸怒了度宗皇帝,被貶官三級,並下放到廣德軍做了一個通判。
他到廣德軍後,辦事仍舊十分認真。那裡有座祠山廟,每年有數十萬人來此禱神,濫殺耕牛作為祭品,並時常發生爭斗,影響農業生產與村族之間的團結。在祭祀活動中,還有自戴桎梏,自行拷掠以求神靈保佑的陋俗。黃震見此情景,責令其中一個坦白自己的罪狀。那人說:「我沒犯罪。」黃震厲聲斥道:「你肯定有許多罪孽,因為不敢對別人說,想以此來求得神靈的寬恕!」即下令當眾罰打,直到對方大喊「饒命」方才罷休。自此一來,淫祀惡俗頓時消除。不久,黃震因指責郡守賈蕃世的不法行為,被賈告到他的叔叔、當時權相賈似道那裡,結果得了個「撓政」的罪名而被免了職。
咸淳七年(1271),黃震任撫州知州。當時撫州正值飢荒,百姓流離失所,一片凄涼。米商富家卻乘機囤積糧食,抬高糧價,大發其財。黃震單車疾馳,先不入州署,就在驛舍里處理起公務來,四處張貼「閉糶者籍,強糴者斬」的告示,當即把米價壓了下來。接著,又親自煮粥賑濟災民,並獎勵有功於賑濟的人員,很快穩定了局面。在撫州,黃震還辦了二件大事:一是有一批因結關拒捕而入獄已28年的囚犯,活著的已僅半數,因此事關繫到尚書省,一直無人敢作主結案。黃震經過調查,指出結關並非作亂,況且已經過多次大赦,就果敢地將他們全部釋放了。二是撫州原設有「慈幼局」,當初是為收養棄嬰而設的,久而久之,名存實亡。黃震提出與其棄後收養,不如保於末棄。於是改進舊法,凡將分娩而實在貧窮的家庭,可以申請官養;被遺棄的嬰兒,允許他人收養,官方給予補助。這樣一來,救活了許多嬰兒。
德?元年(1275)三月,黃震從江西提點刑獄,調任浙東提舉。當時,鳴鶴、石堰一帶鹽民因不堪官吏盤剝而舉行大規模暴動,遭到鎮壓後大批逃亡。黃震受命處置,他深入鹽場,反復調查,知道完全是官逼民反。便一方面如實向朝廷反映情況,一方面著手多方招集逃難的鹽民,並如數發還官府歷年所欠的曬鹽本錢61.3萬余貫,由此而把一場「千里震驚」的風波平息了下來。
《宋史.黃震傳》稱其「決滯獄,清民訟,赫然如神明」;「居官恆未明視事,事至立決。自奉儉薄,人有急難,則周之不少吝。」應該說這些記述和評論都是十分確鑿、十分公允的。
南宋王朝覆滅後,黃震隱居於澤山,在今田央鄉,榜其門曰:「澤山行館」、其室為「歸來之廬」,專心整理自己的著作。他的哲學思想雖以朱熹為宗,但並不墨守成規,而自有創見,並有系統論述,形成「東發學派」。他主張理是「四時行,百物生」的「自然之准則」;釋「道」為日用之常行之理,斥道家高談「人心」、「道心」之玄虛。其子黃夢干、黃儒雅(一作叔雅)、黃儒英(一作叔英)及學侶陳著,均重經史考辨,將東發學派思想傳播至閩浙一帶。黃震的《東發日鈔》(一作《黃氏日鈔》)是一部滿含睿語哲理的讀書筆記,對古書辨偽致力至深,為東發學派的代表作。另著有《古今紀要》、《古今紀要逸編》、《戊辰修史傳》、《讀書一得》、《禮記集解》、《春秋集解》等多種。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月,69歲的黃震在故里去世(《宋元學案》稱餓死在鄞縣寶幢山),門人私謚文潔先生,並建湖山書院來紀念他。
卧床橋原為泥橋,後人已將它改為石橋,橫跨在快船江上。東西橋欄分別有「古卧床橋」、「護龍橋」的題額。東西橋門分別鐫有:「地接渭川是名賢故里,堤連上閘沔古浦青流」、「看煙景波光不殊往昔,想流風余韻直至於今」的對聯,成為三山古跡之一。田央鄉湖山村也還有湖山書院的遺址。特別是1975年在今鳴鶴鎮西埠頭村出土了黃震的墓誌,那上面詳細記述了黃震的生平事跡,可補充正史記載之不足,是一件十分珍貴的文物,現由市文管會收藏著。

⑵ 慈溪市有什麼名勝古跡

栲栳飛瀑汀步橋 米篩瀑布王龍潭 栲栳松杠石
泥鰍石和蛤蜊石 石谷亭題刻 杜湖
白洋湖 鳳浦湖 白洋瀑布
砥柱石 鵓鴣石 老虎洞
白龍潭瀑布 十里梅花徑 千丈岩
古生態村蘭嶼 范市千年古樟 鯰魚龍潭
勝山
上林湖和越窯遺址 寺龍口窯址 荷花芯窯址
彭侍郎祠舊址 虞世南故里 越國公袁韶墓
白洋後溪橋 鳴鶴古橋 鳴鶴古建築群
觀海衛城 衛山鎮峰塔 衛山烽火台
達蓬山石刻畫像 求仙亭和千人壇 秦渡庵遺址
徐福廟遺址 宋塔和白雲洞 靈湖和靈龍宮
伏龍山石刻 刺史橋 龍山所城
下梅林廟 三北輪埠公司舊址 掌起文昌閣
陳家車子屋 古卧床橋 范市河頭村
橋頭鎮走馬樓 桑家大廳 滸山北城門
客星山 橫河七星橋 鳴鶴古鎮
祖師洞 望海亭 五磊講寺
月亮池 五磊寺塔林 金仙禪寺
達蓬山佛跡洞 佛跡寺舊址 洞山教寺
伏龍寺與蓮花池 蛇打滾 白路嶺
虞氏天敘堂 吳錦堂故居 吳錦堂墓園
錦堂師范學校 楊賢江故居 馬宗漢故居
陳之佛故居 吳耕民紀念館 徐福紀念館
孫家境祠堂 路甬祥舊宅

⑶ 慈溪周邊有哪些旅遊景點啊

B01:杭州西湖山水風情一日游 A線 ★雷峰塔 編號:098行程安排:上午6:40南京路新世界城門口發車,旅遊大巴赴杭州(約2小時30分鍾)乘船游西湖(約50分鍾)、觀三潭印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登雷峰塔(約60分鍾)、看西湖全景、花港觀魚(約30分鍾)、龍井問茶(約30分鍾)、靈隱飛來峰(約80分鍾)(香火券30元自理)、參觀江南絲綢(約50分鍾),約17:40結束後返滬。價 格:198元 兒童價:80元(1.3米以下只含車位費、門票自理)供應標准:空調旅遊車往返,景點第一門票,導游全程服務(餐費自理) B02:杭州西湖山水風情一日游 B線 ★靈隱飛來峰 編號:0100 行程安排:上午6:40南京路新世界城門口發車,旅遊大巴赴杭州(約2小時30分鍾)乘船游西湖(約50分鍾)、觀三潭印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花港觀魚(約30分鍾)、龍井問茶(約30分鍾)、靈隱飛來峰(約80分鍾) (香火券30元自理)、黃龍洞(約40分鍾)、參觀江南絲綢(約50分鍾),約17:40結束後返滬。價 格:178元 兒童價:80元(1.3米以下只含車位費、門票自理)供應標准:空調旅遊車往返,景點第一門票,導游全程服務(餐費自理) B03:蘇州園林一日游 A線 ★拙政園 編號:090行程安排:上午7:00人民廣場上海大劇院門口發車,旅遊大巴赴蘇州(約1小時30分鍾)游覽中國四大名園—拙政園(約60分鍾),國家AAA級景區—定園、水上風情游(約60分鍾),千年古剎—寒山寺(約40分鍾)、絲綢風采(約40分鍾)、江南第一塔北寺塔(約40分鍾)、紫砂博覽或珍珠展覽館(約40分鍾),約17:30結束後返滬。價 格:198元 兒童價:70元(1.3米以下只含車位費、門票自理)供應標准:空調旅遊車往返,景點第一門票,導游全程服務(餐費自理) B04:蘇州園林一日游 B線 ★ 獅子林 編號:0100 行程安排:上午7:00分人民廣場上海大劇院門口發車,旅遊大巴赴蘇州(約1小時30分鍾)、游覽獅子林(約50分鍾)、國家AAA級景區—定園、水上風情游(約50分鍾)、絲綢風采(約40分鍾)、寒山寺(約40分鍾)、北寺塔(約40分鍾)、紫砂博覽或珍珠展覽館(約40分鍾),約17:30結束後返滬。價 格:158元 兒童價:70元(1.3米以下只含車位費、門票自理)供應標准:空調旅遊車往返,景點第一門票,導游全程服務(餐費自理) B05:烏鎮古鎮一日游 編號:090 行程安排:上午7:40南京路新世界城門口發車,旅遊大巴赴烏鎮(約2小時)品杭白菊(約30分鍾)、游烏鎮(約240分鍾)茅盾故居、林家鋪子、翰林院、百床館、修真觀古戲台、約15:00至桐鄉皮革城(約90分鍾),約17:30結束後返滬。價 格:180元 兒童價:80元(1.3米以下只含車位費、門票自理)供應標准:空調旅遊車往返,景點第一門票,導游全程服務(餐費自理) B06:周庄水鄉一日游 編號:090 行程安排:上午7:40南京路新世界城門口發車,旅遊大巴赴周庄(約1小時30分鍾)游周庄(約240分鍾)張廳、沈廳、雙橋、富安橋、江南絲綢(約30分鍾)、澄虛道觀、古戲台、張林園(約40分鍾),約17:00結束後返滬。價 格:150元 兒童價:60元(1.3米以下只含車位費、門票自理)供應標准:空調旅遊車往返,景點第一門票,導游全程服務(餐費自理) B07:上海都市一日游 編號:080 行程安排:上午7:40南京路新世界城門口發車赴浦東,游覽東方明珠登263米主觀光層歷史陳列館(約1小時30分鍾)、浦東新區、南浦大橋、船游黃浦江(約40分鍾) 、城隍廟(約60分鍾)、工藝品展示館(約40分鍾)、南京路步行街(約60分鍾),結束行程。價 格:180元 兒童價:60元(1.3米以下只含車位費、門票自理)供應標准:空調旅遊車往返,景點第一門票,導游全程服務(餐費自理) B08:無錫太湖一日游 ★ 含三國城 編號:080 行程安排:上午6:40人民廣場市政府門口發車,旅遊大巴赴無錫(約2小時30分鍾),游覽蠡園(約50分鍾)、太湖名勝—黿頭渚船游太湖、登三山仙島(約120分鍾)、三國城(約90分鍾)、參觀太湖珍珠(約40分鍾)、紫砂工藝(約40分鍾),約17:00結束後返滬。價 格:190元 兒童價:80元(1.3米以下只含車位費、門票自理)供應標准:空調旅遊車往返,景點第一門票,導游全程服務(餐費自理) B09:南京古都一行程安排:上午6:20人民廣場大劇院門口發車,旅遊大巴赴南京(約3.5小時),游覽朝天宮(約40分鍾)、瞻園(約40分鍾)、夫子廟風光帶秦淮畫舫(約30分鍾)、白鷺方洲公園(約40分鍾)、中山陵(約70分鍾),參觀紫玉苑(約30分鍾),約17:30旅遊結束大巴返滬。價 格:248元 兒童價:180元(1.3米以下只含車位費、門票自理)供應標准:空調動車往返、景點第一門票,導游服務(餐費自理)

⑷ 慈溪市有哪些風景名勝

五磊寺、五磊山、上林湖、杭州灣濕地、跨海大橋

⑸ 慈溪有哪些好玩的旅遊景點

1、寧波大橋生態農庄
寧波大橋生態農庄旅遊區位於慈溪杭州灣跨海大橋西側一公里專處,交通便捷屬。農庄面積達2000畝,其中陸地面積1500畝,水域面積500畝。寧波大橋生態農庄是一個聚農業風情、種植文化、科普教育、休閑娛樂等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觀光庄園,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達蓬山
達蓬山原名香山,位於慈溪市東南部。之所以命名為「達蓬」的原因,即從這里出發航海可以到達蓬萊仙境。
3、杭州灣海濱游樂園
杭州灣海濱游樂園位於已興建的杭州灣大通道南岸東側13km處,是國內目前最大的海塗蓄淡水水庫,水庫大壩全長15km,庫面積7.4km2。海塗陽光充足,空氣清新,水域開闊,初步形成以「圍墾文化」為題,集休閑、娛樂、餐飲為一體的綜合風景旅遊景區。

⑹ 慈溪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旅遊景點

杜白二湖區抄 慈溪人對杜白二湖情有襲獨鍾,稱為三北大地兩顆熠熠閃輝的明珠。 上林湖越窯遺址 中國瓷文化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中國國名的英文縮寫China一詞的原意就是瓷器,可見中國瓷文化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大約在東周時期,我國就出現了「原始青瓷」,至東漢時期完成了向青瓷的過渡,開創了人類生產瓷器的歷史。而這個舉世矚目的演進,就是在上林湖窯區完成的。 五磊寺 慈溪境內有不少靈山古剎,其中當推五磊寺最為著名,她位於杜湖東側,和金仙寺上下對應。一面是煙波浩淼的湖面,一面是高聳挺拔的山巒,濃重的佛教文化為這里的景點罩上了一層祥和的氣氛,五磊寺有浙東第一古寺之稱。 銬栳山 虞氏舊宅 慈溪虞氏舊宅現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虞氏舊宅位於慈溪市龍山鎮山下村,系虞洽卿赴上海經商發跡後在家鄉營造的私宅,通面闊59米,通進深94米,共由五進房屋組成。 達蓬山等等

⑺ 慈溪市有哪些風景名勝

慈溪著名景點有:

1、杜湖
作為慈溪市的第一大湖,它的面積有3700多畝,初來乍到的遊客一定不相信有這么大。如果有興去游一番,那原來的看法就會大大改觀。其實,杜湖跟杭州西湖一樣,也分里湖與外湖兩個部分,只是因為兩湖中間有條5公里長堤相隔才會產生杜湖並不大的錯覺,可是,如果放眼遠眺,依然渾然一體

2、白洋湖
其實白洋湖的誘人之處,主要還在於它蘊含著濃厚的歷史文化遺跡;湖西山麓規模宏大的革命烈士陵園,埋葬著中共慈溪縣委組織部長鄭俠虎、寧紹台農協特派員沈邦祺及沈一飛等近百名烈士。與烈士陵園隔湖相望的,是近代著名的愛國僑商吳錦堂先生墓,坐北朝南,正南刻有吳公小傳及自撰聯:「為愛湖山堪埋骨,不論風水只憑心」,從中可以得見先生那一顆熱愛故土的殷殷之心和高風亮節的情懷。

3、五磊山風景區
五磊山風景區環境清幽,風光宜人,古樹名樹眾多,主峰海拔424米,並有內外五峰環聚,有小「廬山」之稱。景區集山水風光與佛教文化於一體,既有自然天成的山林野趣,又有古樸幽美的名勝古跡。

4、五磊寺
五磊寺是慈溪境內最為著名的寺廟,她位於杜湖東側,和金仙寺上下對應。一面是煙波浩淼的湖面,一面是高聳挺拔的山巒,濃重的佛教文化為這里的景點罩上了一層祥和的氣氛,五磊寺有浙東第一古寺之稱。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小景點,如:杜白二湖區、上林湖越窯遺址 、五磊寺、銬栳山 、虞氏舊宅、達蓬山等。

⑻ 慈溪有哪些好玩的旅遊景點

杜白二湖區

如果說上林湖是以其清秀的風光和旅遊資源豐富而著稱,那麼杜湖、白洋湖則以其鍾毓神秀和眾多歷史文化遺跡而聞名。慈溪人對杜白二湖情有獨鍾,稱為三北大 地兩顆熠熠閃輝的明珠。

杜湖與白洋湖,其實相距僅200米之遙,杜湖在東,白洋湖在西,因此也有人稱其為「姊妹湖」。如果沿著白洋湖往西而行,就會發現原來上林湖同杜白兩湖相距也不過隔了幾道山巒,真是湖光靈氣,遙相呼應。

⑼ 慈溪有哪些名勝

杜白二湖區
如果說上林湖是以其清秀的風光和旅遊資源豐富而著稱,那麼杜湖、白洋湖則以其鍾毓神秀和眾多歷史文化遺跡而聞名。慈溪人對杜白二湖情有獨鍾,稱為三北大 地兩顆熠熠閃輝的明珠。
杜湖與白洋湖,其實相距僅200米之遙,杜湖在東,白洋湖在西,因此也有人稱其為「姊妹湖」。如果沿著白洋湖往西而行,就會發現原來上林湖同杜白兩湖相距也不過隔了幾道山巒,真是湖光靈氣,遙相呼應。
杜湖:作為慈溪市的第一大湖,它的面積有3700多畝,初來乍到的遊客一定不相信有這么大。如果有興去游一番,那原來的看法就會大大改觀。其實,杜湖跟杭州西湖一樣,也分里湖與外湖兩個部分,只是因為兩湖中間有條5公里長堤相隔才會產生杜湖並不大的錯覺,可是,如果放眼遠眺,依然渾然一體。沿著湖堤西行,湖的南邊是連綿的群山,北邊是十里長堤,樹木蔥蘢,山峰掩映,煙波浩渺,水天一色。但遇到陰霾密布的天氣,則一掃平常的美麗景緻,那陰陰的山風,滾滾濁浪,令人不寒而慄。湖堤北面高田村,有座磚木結構的晚清建築;湖南面的解家村有定水寺遺址,是唐初名臣、書法家虞世南的故居;南宋越國公袁韶也安葬於此,實在為杜湖添色不少。
杜湖的西面便是形成於兩漢期間的白洋湖,與杜湖不同的是,其面積才1700畝,但三面環山,狹長回迂,如果把杜湖比作大家閨秀,那麼白洋湖倒象位落落大方的農家姑娘,清秀而恬靜,令人賞心悅目,不忍離去。
白洋湖:其實白洋湖的誘人之處,主要還在於它蘊含著濃厚的歷史文化遺跡;湖西山麓規模宏大的革命烈士陵園,埋葬著中共慈溪縣委組織部長鄭俠虎、寧紹台農協特派員沈邦祺及沈一飛等近百名烈士。與烈士陵園隔湖相望的,是近代著名的愛國僑商吳錦堂先生墓,坐北朝南,正南刻有吳公小傳及自撰聯:「為愛湖山堪埋骨,不論風水只憑心」,從中可以得見先生那一顆熱愛故土的殷殷之心和高風亮節的情懷。
距吳錦堂墓的不遠處,便是修復一新的千年古剎--金仙寺,它創建於南朝梁代,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幾經毀葺,風貌依然。寺院山門正對著白洋湖,門前的一對石獅子痴痴地望著歷經千年而依舊盈盈清碧的湖水。每當夕照西來,殘陽如血,四野一片寂靜,渾厚的鍾聲悠悠地傳過來,帶著千年銅銹,充塞著每一個角落。倦飛的鳥兒穿過湖面,穿過鍾聲,各歸其巢。
上林湖越窯遺址
中國瓷文化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中國國名的英文縮寫China一詞的原意就是瓷器,可見中國瓷文化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大約在東周時期,我 國就出現了「原始青瓷」,至東漢時期完成了向青瓷的過渡,開創了人類生產瓷器的歷史。而這個舉世矚目的演進,就是在上林湖窯區完成的。唐代,上林湖越窯青瓷生產進入全盛時期,成為我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產品最精美的青瓷產地,且歷經唐、五代、北宋六百餘年,長盛不衰。
陳列室中精美絕倫的青瓷器,無論從造型、紋飾、釉色、胎質、品種、數量等方面,都遙遙領先於全國各大窯系。歷代文人常常將上林湖越窯瑩碧潤澤的色彩、如冰似玉的晶瑩胎質、千姿百態的器皿造型、極富想像力的紋飾,作為入詩上畫的題材爭相吟詠。
展室牆上的地圖告訴我們,上林湖生產的青瓷器,當時不僅上貢皇室,內銷各地,還漂洋過海遠銷到亞非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在日本、朝鮮、印度等地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大量的上林湖越窯青瓷器。它們被收藏在各國博物館,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見證。
>>五磊寺
慈溪境內有不少靈山古剎,其中當推五磊寺最為著名,她位於杜湖東側,和金仙寺上下對應。一面是煙波浩淼的湖面,一面是高聳挺拔的山巒,濃重的佛教文化為這里的景點罩上了一層祥和的氣氛,五磊寺有浙東第一古寺之稱。
五磊寺名勝古跡較多,寺門前有一水池,取名「真明池」,碧水從東面的象眼冢汩汩流出,注入真明池後又經小渠流到月亮湖,常年不枯竭。
池水清洌甜爽。池旁有赤松五棵,作為五磊寺的香木,為後世傳人所栽。離寺不遠的山坡上,有參天古樹數株,有些樹齡難以估計,需幾人才能合抱。寺內以樟樹居多,枝葉繁茂,四季常青,與五磊寺的金黃建築交相輝映。各種經幢閣樓美不勝收,殿堂亭榭盡浮佳氣。歷代的文人墨客為五磊寺留下了數量可觀的麗章佳句,五磊寺在杜湖邊的石湫頭設有下院,專供上下山者小憩。到20世紀30年代初,律宗第十一代祖師弘一法師曾在此駐足,創設「南山律學院」,後因分歧未果。但五磊寺還是因此成了寧波一帶天台宗的發源地,可見影響之深遠。
>>銬栳山
又名仙居山,它以漫山翠蓋,奇石瀑布而箸稱。銬栳山上的植被,以松、竹、桐為主,在炎熱的夏季步入這幽幽林道,只覺絲絲清涼。到了山頂,茶樹萬叢,清香陣陣襲來。
拷栳山有東西兩逢,東峰高424米,西峰高357米,拷栳溪水隨嶺迂迴流瀉,兩股源流在上方瀑布嶺匯合,沖出涯口奔騰而下,一路上跳躍著銀白色水花,遇峭壁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瀑布。西灣米篩潭瀑布最富有特色,在汛期,瀑布如煙如霧,瀑聲如雷似鼓。
沿著陡坡上去,迎面凌空跨溪的石橋叫汀步橋,溪上溜滑的那個石樑叫泥鰍。站在這石橋上極目四周,都是佳景,南面為念步石階,西面是岩山,北望西灣,一片蔥籠。
站在這崗頂上,我們再看,東峰上有仙居寺遺址,西峰上有清波院遺跡。
它們都是魏晉遺跡。這里還有莫子純讀書處和宋代摩涯石刻等。
>>虞氏舊宅
慈溪虞氏舊宅現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虞氏舊宅位於慈溪市龍山鎮山下村,系虞洽卿赴上海經商發跡後在家鄉營造的私宅,通面闊59米,通進深94米,共由五進房屋組成。
前部分三進,建成於1919年,由照壁、台門、廳堂、第三進及廂房組成。正廳中原掛有「天敘堂」匾,取「敘天倫之樂」之意,後成為虞氏舊宅的代稱。後部分由主樓、後樓兩進西式建築組成,建成於1929年,是整個建築的主體和精華所在。
虞氏舊宅是近代建築中西合璧的成功範例
不同風格的建築都呈左右對稱結構,位於同一中軸線上,主體突出,過渡自然,具有很強的整體感。主樓融中國傳統建築和多種外來建築風格於一體,於高牆深院內營造了一個相當精緻和諧的環境,同時在外觀上以灰牆青瓦,盡量與周圍民居相協調,體現出20世紀20年代中國的建築設計師對外來建築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虞氏舊宅的建築施工達到了很高的工藝水平
虞氏舊宅建築無論石作、磚雕、木雕、梁架還是混凝土,都用料講究,精工細作。特別是主樓的混凝土結構和裝飾,70多年過去了,至今很少見到開裂、酥化、脫落現象,馬賽克地面和牆面瓷磚至今完好如初,色彩鮮艷。混凝土檐口線條稜角分明,廊柱柱身、圍牆上部等處的混凝土塑成的毛莨葉、卷草紋、垂幔等裝飾工整飽滿,其精湛工藝令人嘆為觀止。
虞氏舊宅的裝飾藝術獨具特色,具有很高藝術價值
虞氏舊宅隨處可見各種類型的裝飾,梁、枋、雀替、門楣、連楹、柱子、圍牆、樓梯、牆頭、地面上,觸目皆是,或富麗堂皇,或精緻秀麗,均具有相當的藝術特色。
虞氏舊宅是一座優秀的近代建築,它把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和外來建築文化有機結合起來,並能和諧地矗立於中國江南鄉村的建築環境中,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⑽ 慈溪有什麼旅遊景點

1.慈溪掌起古窯浦桃子節,賞桃花,吃桃子,3月份,水蜜桃7月份
2.餘姚梁弄摘櫻桃4月份
3.慈溪庵東摘草莓45月份
4.慈溪種琵琶的很少56月份
5.慈溪楊梅很有名6月份(橫河、匡堰、鳴鶴)
6.可以一起去爬山,慈溪大林場,在鳴鶴匡堰那裡,上林湖邊上,東西栲栳山,山上有烤茶葉的
7.慈溪橫河鎮大山村(慈溪第二高山村)四面環山、山清水秀,自然環境優良,有良好的生態建築基礎。現在大山村擁有大山艱苦創業基地、農家樂、生態楊梅園、垂釣、竹筍挖掘、森林浴、品茶、登山等旅遊項目。旅遊者在其中既可品嘗農家餐飲,又可體驗農家生活,是旅遊者真正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主題]生態旅遊特色村,休閑度假橫河鎮
[特色]摘楊梅、挖竹筍、品農茶、登高山
8.慈溪匡堰鎮崗墩村海拔440米,是慈溪市第一高山村,村莊四面環山,自然風光秀美。該村以傳統農業為主產業,區域內沒有任何工業污染,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爬山不錯的)
9.慈溪梅湖景色不錯。
10.上林湖有遊船景色很好。
11.慈溪鳴鶴古鎮別有一番風味,從東站坐到東埠頭的車在鳴鶴站下車,邊上有金仙寺,白洋湖。
12.慈溪鳴鶴五磊寺景區,爬山也不錯,有藏雲溪。
13.虞洽卿故居
14.達蓬山雅戈爾主題公園
15.慈溪庵東大橋生態農庄
16.上林坊逛街,有酷尚游樂場,浙江時代電影院
17.慈溪峙山公園,免費的,爬山不錯
18.古塘綠苑旁邊虎嶼公園也可走走
總之,要逛能逛很多的,看你怎麼逛了,路上街邊隨便走走也沒關系的。
祝 夏日風樂 馬到成功!加油!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