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著名橋的景區

著名橋的景區

發布時間: 2020-12-06 19:08:23

1. 現代有名的橋有哪些具體地點(至少5個)

1 趙州橋簡介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建於隋大業(公元605-618)年間,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橋長64.40米,跨徑37.02米,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不是實的,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實肩型)。

趙州橋距今已1400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邢台發生的7.6級地震,邢台距這里有40多公里,這里也有四點幾級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3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當地的老人說,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據記載,趙州橋自建成至今共修繕8次。

在主拱券的上邊兩端又各加設了二個小拱,一是可節省材料,二是減少橋身自重(減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橋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國科學院自然史組等四個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對趙州橋的橋基進行了調查,自重為2800噸的趙州橋,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層石條砌成高1.55米的橋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這么淺的橋基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時還認為這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不是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他在報告中寫道:

「為要實測券基,我們在北面券腳下發掘,但在現在河床下約70-80厘米,即發現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層,共高1.58米,每層較上—層稍出台,下面並無堅實的基礎,分明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非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見水,所以除非大規模的發掘,實無法進達我們據學理推測的大座橋基的位置。」

為了保護趙州橋,上世紀末在趙州橋東100米處新建的橋梁,其結構還是沿襲趙州橋,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數量增加到一邊5個。

2 千古風流一名橋--廣濟橋
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

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

(廣東民謠)

這「潮」,指的是潮州;這「橋」,說的便是廣濟橋。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在潮州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居閩、粵交通要律,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等同居中國名橋之列,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開合式橋梁」,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韓江古無橋。《潮州三陽志·橋道》栽:「由東以入廣者,至潮有一江之阻。沙平水落,一葦可航;雨積江漲,則波急而岸遠。老於操舟者且自恐,閱一日不能四五濟,來往者兩病之。」為渡江,人們往往「日夜野宿,以伺其便」。可見無橋之苦,擺渡之難。

宋乾道七年(1171),潮州太守曾汪「乃造舟為梁,八十有六,以接江之東西岸,且峙石於中,以繩其勢、根其址,凡三越月而就,名曰康濟橋」。這便是最早的廣濟橋。

康濟橋經越3年,於淳熙元年(1174)夏,被無情的洪水沖毀。繼任的太守常禕重修之,並將浮舟增至106隻,使「舳艫編連,龍卧虹跨」,十分壯觀。橋成尚有餘資,「遂創傑閣於西岸,以鎮江流,名曰仰韓」。其實,這個「傑閣」就是西岸的第一墩。它的創建,拉開了從兩岸向江心築墩架梁的曠日持久工程的帷幕。西岸橋墩從淳熙元年至紹定二年(1228),歷54年間由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孫叔謹諸太守相繼完成橋墩10座。又以丁允元築墩最多,功績最著,西橋因此而稱「丁侯橋」。東橋以紹熙五年(1194太守沈宗禹「蟠石東岸」築「蓋秀亭」為始,經陳宏規、林山票、林會諸公築建,至開禧元年(1205),共築成橋墩13座,命橋名為「濟川」。開慶元年(1259),太守林光世「造新舟二十四,鐵纜七十丈,從旁翼而貫之」。至此,全橋格局始定。

此後,該橋亦興亦廢,時毀時修,風風雨雨又經理了二百多年,至明中葉才迎來了它最輝煌燦爛的時期。

明宣德十年(1435),橋又一次被洪水毀壞。知府王源「以修橋為己任,捐俸倡之,所部撩屬及富家巨室,皆爭先恐後。於是,購木石,募工佣,凡墩之頹毀者補之,石樑中斷者易之」。完工後,「西岸為十墩九洞,計長四十九丈五尺;東岸為十三墩十二洞,計長八十六丈。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為浮橋」,統一全橋名稱曰:廣濟橋。橋成後,「立亭屋百二十六間」,又在橋墩上修築「廣濟橋廿四樓」,使廣濟橋的華麗稱甲一方,令邦人李齡發出了「吾潮勝狀在於廣濟一橋」的贊嘆!

正德八年(1513),廣濟橋遭台風破壞,知府譚倫「繼修如制」,復增一墩一樓,減去福州6隻,遂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

此後,廣濟橋又屢有興廢,歷經滄桑,但基本格局沒大的變化。直到1958年,因國道交通的需要,將中斷浮橋拆除,改為三孔鋼桁架及兩個高樁乘台式橋梁,並對所有石墩進行了加固補強。1988年,廣濟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萬安古渡洛陽橋

漫步在福建惠安的洛陽橋上,彷彿與歷史進行一次對話。於是,巨大的石樑不再沉默,中亭與碑亭也平添幾分生動,石塔上飛翹的蓮花瓣和模糊的佛像浮雕也變得靈性盈盈,連筏形橋墩也活脫起來,用同一種古老的語言,講述很久很久以前關於橋的故事與傳說。

橋的誕生幾乎都與交通有關,洛陽橋也不例外。洛陽江匯晉、惠兩邑諸山眾多溪流滔滔穿越洛陽鎮南側,夾裹著山野之氣奔流入海。這里「水闊五里,深不可址」,南北兩岸設有流口,以船擺渡成為唯一的交通方式,古稱「萬安渡」。但入海口水流湍息,「每於風潮交作,數日不可渡」,兩岸只得望天興嘆。

然而,萬安渡的區位又至關重要,北通惠安而至福州以遠,南連泉州至漳、廈、潮、廣、宋代中期泉州已成為繁華的港口,商貿經濟具有相當的規模,對周邊區域的輻射也成必然態勢,但洛陽江卻是其北上的天然障礙。

晉代造橋技藝已趨成熟,中原移民南下也將其帶入閩中,與這里石雕工藝的成熟相得益彰,加之火葯的發明和能熟練地利用火葯,開采巨大岩石已非難事,天時地利、萬安渡造僑已成大勢。

洛陽古橋,始建於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嘉佑四年(1059年)竣工,歷時六年零八個月,其規制獨特,工程宏大,創梁式跨海大石橋歷史之先,有「海內第一橋」之稱,以至神宗朝,運使王子京以洛陽江萬安橋圖晉獻皇上,也博得龍顏大悅,慷慨封賞。之後,泉州地區興起造橋之熱,在150年間,竟建橋200多座,總長度達50餘里,故贏得「閩中橋梁甲天下」、「泉州橋梁甲閩中」之譽。

洛陽橋之所以與石拱型趙州橋、多孔石拱型蘆溝橋、舟梁型潮洲廣濟橋,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橋,除其造勢宏大,還因結構獨特,技藝高超。

古橋為古構平梁,南北走向,橋長834米,寬7米,殘存橋墩31座,橋面由長11米、寬與厚都近1米的花崗岩巨石鋪架,造橋者的智慧表現在,根據潮大流急,創造了兩頭尖形的船筏式分開水勢,即「筏型基礎」;又運用潮汐落差,創造了「激浪以漲舟,懸機以弦 」奠基法和橋板浮運法;蔡襄接任督造後,又創「種蠣於礎以為固」。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橋梁談往》中對其這樣評價:「這種基礎,就是近代橋梁的『筏型基礎』,但在國外只有不到一百年的歷史。所用橋梁的『浮運法』,就是今日還很通行。」而養殖牡蠣把橋基與墩石腦合凝結成整體,恐怕也是現代生物科學的超前運用。

如今,在洛陽橋北端已豎立起一座相當高大的蔡襄石雕塑像,眉須之間仍透著那份沉穩謙和,不輕意也流露夫奈的孤獨。

歷史上一直把蔡襄與洛陽橋之間的故事編排得出神入化,以致讓後人也認定洛陽橋系蔡襄所為。歷史有點誤差是可以原諒的,作為泉州知府的蔡襄,在任期間對督視橋役可說是盡職盡責,雖說只有23個月,僅占整個造橋時日的四分之一,但其哎心瀝血卻有口皆碑。況且蔡襄在其親自撰寫的《萬安橋記》碑文中,並不自詡其功,只簡記造僑之始末,而大書王實、義波等造橋之人的史實。可見蔡襄人品之高尚,為官之清廉。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蔡襄所為合情合理,並無特別之處,人們如此排編也反映老百姓對清官政治的一種呼喚。蔡襄塑像子然而立,守望著自己熟悉的洛陽橋,卻再也見不到那壯烈的造橋場面,後人的敬意也給他帶來幾許孤獨。如果當時在這里設計雕塑的是一組普通建設者移石架橋的群像,也許更好合歷史的真實,也符合蔡襄的本意。

洛陽橋的另一個功能,就是它所產生的文化國徽。自橋建成之後,各種風格造型,與山水秀色融為一體的與橋有關的祠、廟、庵、堂等紛紛興建,把當時的建築文化與藝術表現得淋淳酣暢;連篇累牘和各領風騷以橋為題的歷代記文和詩題吟詠,大大豐富了這聲土地的文化底蘊;眾多或遒勁或飄逸或排放或細膩的關於橋的碑記石刻、詩題碑刻和摩崖石刻,其傳統的書法與雕刻藝術則營造了雋永的意境,而無數以橋為素材杜撰編排的傳說故事和地方戲曲,更是充滿古典浪漫主義的色彩,廣為流傳。一座古橋能引起如此大的文化轟動,這在建橋史上是罕見的。

洛陽橋交通功能的淡化,又是時代發展的一個標志。如今324國道上那座洛江橋閘,已車流如水,貫通南北。它與近在咫尺的古橋共同構成「洛江雙虹」的新景,一道古代的,一道現代的,但它們折射出的都是我們民族創造與文明的太陽之光。

4 盧溝橋簡介

盧溝橋景區位於北京西南豐台區境內,景區內盧溝橋、宛平城既是著名的古跡,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重要紀念地。1987年這里新建了抗日戰爭紀念館。盧溝橋始建於金代,因跨盧溝河(今永定河)得名,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盧溝橋的修建與北京城的興起密切相關。金代建中都,北京逐漸興起,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盧溝橋是連接北京小平原與華北大平原的重要通道。盧溝橋氣勢雄偉,它長266.5米、寬9.3米,有橋洞11孔,橋墩10個,橋墩的設計十分科學迎水的一面砌成分水尖,尖長4.5-5.2米,尖端垂直安裝三角形鐵包柱,以減緩水流沖擊力和破碎初春解凍時流過的冰排,俗稱「斬龍劍」。盧溝橋裝飾華美。橋身的望柱飾有石獅、欄板飾有花紋。石獅子是盧溝橋一絕,俗稱「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以形容其多。獅子的總數在500個左右。東、西橋頭分別有一對石獅和一對石象。西橋頭別有華表四座。橋兩頭的四座石碑分別是清康熙七年(1668)重修盧溝橋碑、乾隆五十年(1785)重修盧溝橋碑、乾隆御筆「盧溝曉月」碑和乾隆視察永定河詩碑。盧溝橋建橋至今逾800年,聲名遠揚。「盧溝曉月」是金章宗皇帝欽定的燕京八景之一。元朝時,義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這里,稱盧溝橋「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近代,因「七七事變」爆發於此,這里成為全民族抗戰爭的重要紀念地。

中國十大名橋:
盧溝橋、廣濟橋、五亭橋、安平橋、趙州橋、十字橋、風雨橋、鐵索橋、五音橋、玉帶橋
外國:
明石海峽大橋、享伯灣大橋、韋拉扎諾海峽大橋、麥基諾海峽大橋、博斯普魯斯大橋、喬治·華盛頓大橋、塔古斯河大橋、福斯洛大橋、塞文橋、巴林-沙烏地阿拉伯跨海大橋、大貝爾特橋、厄爾松海峽橋、聯邦橋、奧克蘭港灣大橋、澳凼大橋

世界著名的橋

明石海峽大橋:全長1780米,連接日本的本洲與四國,1997年建成。

享伯灣大橋:全長1410米,位於英國享伯灣,1980年建成。

韋拉扎諾海峽大橋:全長1298米,位於美國紐約,1964年建成。

麥基諾海峽大橋:全長1158米,位於美國密歇根州,1957年建成。

博斯普魯斯大橋:全長1074米,

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1973年建成。

喬治·華盛頓大橋:全長1067米,位於美國紐約市,1931年建成。

塔古斯河大橋:全長1013米,位於葡萄牙里斯本,1966年建成。

福斯洛大橋:全長1006米,位於蘇格蘭福斯灣,1964年建成。

塞文橋:全長988米,位於英國塞文灣,1966年建成。

巴林-沙烏地阿拉伯跨海大橋:位於波斯灣,全長25公里,一度為世界最長。

大貝爾特橋:位於丹麥哥本哈根,全長17.5公里,1998年竣工通車。

厄爾松海峽橋:連接瑞典和丹麥,總長16公里,世界最長的公路鐵路兩用斜拉橋,2000年通車。

聯邦橋:位於加拿大,總長12.9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穿過冰覆蓋水域的橋,1997年通車。

奧克蘭港灣大橋:全長1079米,有8條平行車道,是紐西蘭唯一的港口橋。

澳凼大橋:澳門半島與凼仔島間的第一座跨海大橋,全長2569.8米,引橋長2090米,橋面寬9.2米,由6個橋墩支撐,最大跨度為73米,高度35米,1974年通車,為澳門八景之一

2. 中國最著名的十大景區是那幾個

一 萬里長城 長城始建於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國,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逐匈奴後,把原來分段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並且繼續修建。其後歷代不斷維修擴建,到公元十七世紀中葉明代未年,前後修築了二千多年。 二 北京故宮 故宮,又名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今天人們稱她為故宮,意為過去的皇宮。 三 承德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自康熙四十二年始建,至乾隆五十五年最後完工,歷時八十七年,建樓、台、殿、閣、軒、齋、亭、榭、廟、塔、廊、橋一百二十餘處,尤以康、乾御題七十二景昭著,與自然山水相輝映,園中有園,景內有景,構成了一幅千姿百態的立體畫卷。 四 安徽黃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黃山市西北風景秀麗的皖南山區,向以「三奇」、「四絕」名冠於世,其劈地摩天的奇峰、玲瓏剔透的怪石、變化無常的雲海、千奇百怪的蒼松,構成了無窮無盡的神奇美景。黃山一九九零年被列入「世界遺產(文化和自然)」名錄。 五 杭州西湖 西湖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被譽為「人間天堂」。 六 桂林山水 桂林灕江風景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旅遊區,千百年來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灕江風景區以桂林市為中心,北起興安靈渠,南至陽朔,由灕江一水相連。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絕聞名中外。其中一江(灕江),兩洞(蘆笛岩、七星岩),三山(獨秀峰、伏波山、疊彩山)最具代表性,它們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華所在。 七 西安兵馬俑 在驪山北麓,茂密的林木掩映著一組規模宏大、外觀別致的建築,這就是聞名遐邇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八 蘇州園林 蘇州素以園林美景享有盛名,有謂「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說。 九 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 十 台灣日月潭 日月潭,中國十大名勝之一,位於台灣中央屬南投縣魚池鄉的水社村。

3. 中國還有哪些著名的橋

古代:

1.趙州橋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建於隋大業(公元605-618)年間,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橋長64.40米,跨徑37.02米,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不是實的,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實肩型)。

2 千古風流一名橋--廣濟橋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在潮州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居閩、粵交通要律,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等同居中國名橋之列,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開合式橋梁」,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萬安古渡洛陽橋
漫步在福建惠安的洛陽橋上,彷彿與歷史進行一次對話。於是,巨大的石樑不再沉默,中亭與碑亭也平添幾分生動,石塔上飛翹的蓮花瓣和模糊的佛像浮雕也變得靈性盈盈,連筏形橋墩也活脫起來,用同一種古老的語言,講述很久很久以前關於橋的故事與傳說。

4 盧溝橋簡介
盧溝橋景區位於北京西南豐台區境內,景區內盧溝橋、宛平城既是著名的古跡,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重要紀念地。1987年這里新建了抗日戰爭紀念館。盧溝橋始建於金代,因跨盧溝河(今永定河)得名,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現代:
1、東海大橋
我國東海大橋於2005年5月建成,起始於上海南匯區蘆潮港,北與滬蘆高速公路相連,南跨杭州灣北部海域,直達浙江嵊泗縣小洋山島,全長32.5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之一。

2、廣西程陽風雨橋
廣西程陽風雨橋就是典型的侗族建築。這座橫跨林溪河的木石結構大橋建於1916年,河中有五個石砌大墩,橋面架杉木,鋪木板。橋長64.4米,寬3.4米,高10.6米。其驚人之處在於整座橋梁不用一釘一鉚,大小條木,鑿木相吻,以榫銜接,你不得不佩服侗族人巧奪天工的技藝。

3、杭州灣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北起嘉興市海鹽、止於寧波市慈溪,於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車。它全長36公里,超過東海大橋3公里多,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最長的跨海大橋。

4、上海盧浦大橋
盧浦大橋於2000年10月開工興建,2003年6月建成通車。盧浦大橋主橋長750米,主跨550米,堪稱「世界第一鋼結構拱橋」。同時,盧浦大橋還是目前世界上首座採用除合龍段之外,完全採用焊接工藝連接的一座跨江的特大型拱橋,現場焊接焊縫總長度達4萬多米。

4. 烏鎮很有名的那個橋在哪個景區

就是那個兩個橋的?應該在西柵吧、在烏鎮活了噶多年、東柵里我還沒看見過。。。

5.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橋

1.趙州橋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建於隋大業(公元605-618)年間,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橋長64.40米,跨徑37.02米,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不是實的,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實肩型)。
2 千古風流一名橋--廣濟橋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在潮州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居閩、粵交通要律,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等同居中國名橋之列,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開合式橋梁」,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萬安古渡洛陽橋
漫步在福建惠安的洛陽橋上,彷彿與歷史進行一次對話。於是,巨大的石樑不再沉默,中亭與碑亭也平添幾分生動,石塔上飛翹的蓮花瓣和模糊的佛像浮雕也變得靈性盈盈,連筏形橋墩也活脫起來,用同一種古老的語言,講述很久很久以前關於橋的故事與傳說。
4 盧溝橋簡介
盧溝橋景區位於北京西南豐台區境內,景區內盧溝橋、宛平城既是著名的古跡,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重要紀念地。1987年這里新建了抗日戰爭紀念館。盧溝橋始建於金代,因跨盧溝河(今永定河)得名,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現代:
1、東海大橋
我國東海大橋於2005年5月建成,起始於上海南匯區蘆潮港,北與滬蘆高速公路相連,南跨杭州灣北部海域,直達浙江嵊泗縣小洋山島,全長32.5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之一。
2、廣西程陽風雨橋
廣西程陽風雨橋就是典型的侗族建築。這座橫跨林溪河的木石結構大橋建於1916年,河中有五個石砌大墩,橋面架杉木,鋪木板。橋長64.4米,寬3.4米,高10.6米。其驚人之處在於整座橋梁不用一釘一鉚,大小條木,鑿木相吻,以榫銜接,你不得不佩服侗族人巧奪天工的技藝。
3、杭州灣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北起嘉興市海鹽、止於寧波市慈溪,於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車。它全長36公里,超過東海大橋3公里多,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最長的跨海大橋。
4、上海盧浦大橋
盧浦大橋於2000年10月開工興建,2003年6月建成通車。盧浦大橋主橋長750米,主跨550米,堪稱「世界第一鋼結構拱橋」。同時,盧浦大橋還是目前世界上首座採用除合龍段之外,完全採用焊接工藝連接的一座跨江的特大型拱橋,現場焊接焊縫總長度達4萬多米。

6. 中國十大名橋是哪些

中國十大名橋分別為:北京盧溝橋、潮州廣濟橋、揚州五亭橋、太原十字橋、晉江安平橋、石家莊趙州橋、廣西風雨橋、四川瀘定縣瀘定鐵索橋、河北清陵五音橋、北京頤和園玉帶橋。其中:北京盧溝橋、四川瀘定縣瀘定鐵索橋、石家莊趙州橋獨具特色,值得一觀。

1、北京盧溝橋

趙州橋位於河北趙縣城外的洨河之上,建於隋朝,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全世界現存的最早的石拱橋。趙州橋名氣很大,大多數人在小學時都曾學過那篇著名的課文《趙州橋》,使得這座古橋被幾代人熟知。

趙州橋在橋拱圈兩肩各設有二個跨度不等的小拱,即敞肩拱,這就使其比實肩拱顯得空秀靈麗,既能減輕橋身自重,節省材料,又便於排洪、增加美觀,包括欄板、望柱和鎖口石等,其上獅象龍獸形態逼真,琢工的精緻秀麗,不愧為文物寶庫中的藝術珍品。

7. 北京著名的橋

在北京頤和園內著名的橋有:十七孔橋、界湖橋、豳風橋、玉帶橋、鏡橋、練橋和柳橋。

1、十七孔橋:

取自杜甫的「柳橋晴有絮」的詩句而得名的。

資料拓展:

頤和園,北京市古代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里,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

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同時公布的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2009年,頤和園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

頤和園在歷史上幾度遭到破壞。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珍寶被劫掠一空。清朝滅亡後,頤和園在軍閥混戰和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

8. 世界十大最著名橋梁 建築還是景點 或許都是吧

1、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Florence) 是義大利中部的一個城市,托斯卡納區首府。位於亞平寧山脈中段西麓盆地中。阿諾河橫貫市內,兩岸跨有7座橋梁。十五至十六世紀時佛羅倫薩是歐洲最著名的藝術中心,以美術工藝品和紡織品馳名全歐。工業以玻璃器皿、陶瓷、高級服裝、皮革為主。金銀加工、藝術復製品等工藝品亦很有名。 主要景點:米開朗基羅廣場 大教堂美術館 烏費茲美術館 米開朗基羅廣場 2、布宜諾斯艾利斯 布宜諾斯艾利斯有「南美小巴黎」之稱,市內很多街道和建築有歐洲風格。這里的主要景點包括3個廣場(聖馬丁廣場、國會廣場和五月廣場)、一條街(佛羅里達商業步行街)、貴族公墓(安葬著庇隆夫人遺體)和探戈的發源地「小街」。 聖馬丁廣場 3、曼谷 泰國首都,主要港口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主要景點:大城 大王宮 四面佛 卧佛寺 四面佛 4、羅馬 義大利首都、第一大城。位於台伯河下游平原,東距第勒尼安海25公里。市區跨台伯河兩岸,架有橋梁24座。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羅馬氣候溫暖,四季鮮明,春季正是一年中最適合出遊的季節。 主要景點: 西班牙廣場 萬神殿 大圓形競技場 大圓型競技場 5、紐約 紐約市是美國最大都市及第一大港,也是世界第五大都市,位於美國東海岸北部,紐約州東南部。紐約是世界最著名城市之一、是國際經濟、金融、藝術、傳媒之都、聯合國總部所在地。紐約市還是眾多世界級博物館、畫廊和演藝比賽場地的所在地,使其成為西半球的文化及娛樂中心之一。 主要景點:中央公園 自由女神像 帝國大廈 自由女神像 6、烏代布爾 印度拉賈斯坦邦最浪漫的城市,建於漂亮的皮秋拉湖,怪不得有「東方威尼斯」之稱。本市由統治者烏代辛格於1568年建造,刷得雪白的建築物、大理石宮殿、湖畔花園、廟宇和傳統住宅,構成一種融和的印度調子。 、悉尼 悉尼位於澳大利亞東南海岸,這里氣候宜人、環境優美、風光漪妮、景色秀麗,夏不酷暑、冬不寒冷,日照充足,雨量豐沛。 主要景點:澳洲博物館、維多利亞女王大廈、悉尼大橋、悉尼歌劇院、 悉尼歌劇院 8、伊斯坦布爾 地跨歐亞兩洲的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港口、工商業中心和主要的旅遊勝地。 主要景點:托普卡普宮殿 金角灣 聖索非亞大教堂 聖索非亞大教堂 9、 舊金山 華人稱為三藩市。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西海岸聖弗朗西斯科半島,面積47平方英里,三面環水,環境優美,是一座山城。氣候冬暖夏涼,陽光充足,被譽為「最受美國人歡迎的城市」。 主要景點:唐人街 聯合廣場 金門大橋 漁人碼頭 九曲花街 北灘 矽谷 金門大橋 10、開普敦 開普敦是南非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立法機關所在地,開普敦省首府。城市背山面海,風光綺麗,文物眾多,旅遊業興盛,工商業發達。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