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著名反擊
Ⅰ 二戰中蘇聯是怎樣反擊的
蘇軍的戰略反攻
1943年8~11月 ,蘇軍在南線徹底肅清高加索地區的敵人,解放頓巴斯;在烏克蘭,解放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和基輔;在中線解放斯摩棱斯克。1944年初蘇軍擁有635萬人 ,不僅在兵員上而且在重要武器裝備方面均已超過德軍。此外,還得到了美英的援助。這些都為戰略反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1944年 ,蘇軍連續發動10次重大的戰略性戰役 ,歷史上稱為斯大林式的10次打擊。解放了本國的全部領土,進入波、羅、保 、南等國作戰 ,到年底共消滅德軍約200萬人 。
1945年初,在蘇德戰場上,蘇軍在兵力和武器方面佔有絕對優勢。蘇軍的戰略目標是:消滅波、捷、匈境內的德軍,並在西方盟軍的協同配合下,兩面夾擊,在德國本土上消滅敵人,迫使德國無條件投降。
攻克柏林
1945年春天 ,蘇軍在東歐各國軍隊和人民的配合下,通過匈牙利戰役 、維斯瓦-奧得河戰役 、西里西亞戰役、東波莫瑞戰役,消滅大量德軍有生力量,解放波蘭 、匈牙利、奧地利東部及維也納,佔領捷克斯洛伐克一部分和德國東部。為攻克柏林創造了條件。
到1945年3月底和4月初,蘇軍已為攻打柏林作好准備 。參加這次戰役的部隊是G.K.朱可夫元帥指揮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K.K.羅科索夫斯基元帥指揮的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和I.S.科涅夫元帥指揮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 ,總兵力在250萬人以上 。希特勒為死守柏林搜羅的兵力總共為100萬人 。1945年4月16日 ,蘇軍從奧得河 、尼斯河同時向柏林發動進攻,激戰16個晝夜,至5月2日下午3時 ,德軍停止抵抗 ,柏林戰役結束。蘇軍殲滅德軍93個師,俘虜德軍40多萬人。盤踞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國兩個集團軍群 (55個師) 也於5月中旬投降。1945年5月8日24時,德國無條件投降儀式在柏林正式舉行。德國投降書於1945年5月9日零時生效。歐洲戰爭到此結束。
Ⅱ 二戰時我國從什麼時候開始反擊
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始時間,盡管在1939年9月之前,有北非衣索比亞的回抗意戰爭,與中國的抗日答戰爭(部分史家認為起始於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或起始於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2][3])等已經開始爆發國際間的軍事沖突,但普遍持有歐洲中心觀的學者認為戰爭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4][5],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告結束。。。。。。。。。。。。。。。
Ⅲ 二戰德國阿登反擊主力是什麼
在阿登反擊戰中德軍投入兵力約257000人,其中主要部隊是:
德國武裝黨衛軍第6裝甲軍
由澤普·迪特里希率領。此軍於1944年10月26日剛成立不久,內包含武裝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和第12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此集團軍被託付此次作戰的主要目標:佔領安特衛普。
德國第5裝甲軍
由哈索·馮·曼陀菲爾率領,負責進攻中路和佔領布魯塞爾。
德國第7軍
由埃里希·布蘭登貝爾格(Erich Brandenberger)率領,負責進攻最南路和保護側翼。雖說是集團軍群,但此軍僅由四個步兵師組成,且沒有可做矛頭的裝甲集群,因此在整場戰役都沒什麼成果。
德國第15軍
由古斯塔夫·阿道夫·馮·查根(Gustav-Adolf von Zangen)率領。此軍最近在市場花園作戰做過激烈戰斗因而重整,被部署在阿登戰場最北端,負責牽制美軍部隊移動,若情況有利就自己進攻。
作戰總指揮為德國B集團軍群司令瓦爾特·莫德爾和西線總司令格特·馮·倫德施泰特
武裝黨衛軍第6裝甲軍和國防軍第5裝甲軍是主攻部隊
此外,
「格里芬行動」中,斯科爾茲尼率領的一小部份他領導的經過變裝、會講英語的德軍組成的營滲透入敵後;
「史塔瑟作戰」中投入敵後的1,300名傘兵 都給盟軍帶來混亂
Ⅳ 蘇聯二戰時期十次反擊 有什麼關於這個的故事 最好是可以吸引人的 或者講解用的地圖
這簡單,你去網路一下下紀錄片《偉大的衛國戰爭》,希望能幫到你
Ⅳ 二戰全面爆發前已對法西斯的侵略進行反擊的國家有哪些
西班牙,中國,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
Ⅵ 二戰時期日本打進中國誰是第一個帶兵反擊的
二戰時期日本打進中國。誰是第一個帶兵反擊的?沒關注過不太清楚,這個內容。
Ⅶ 二戰時,蘇聯被德國打的很慘,為什麼反擊又會成功
這是一個被現代軍事學家們爭論了超過70年的世界性問題,是的,你提這個問題太寬泛,我們只能從各個客觀層面一一進行分析。
這里我們不必首先提到蘇德戰爭的正義性問題,不說那種「正必勝邪」的大話,因為恰恰在德國發動紅色計劃入侵蘇聯以前的兩年,芬蘭就遭到了「紅色正義」的殘酷侵略。最終,英勇的芬蘭人民沒有贏得這場「正義之戰」,請注意這里的兩個引號的含義是不同的。
1.蘇德戰爭蘇聯最終獲勝的核心,永遠建立在綜合實力的對比上。納粹德國縱使強大,而且還剛剛戰勝了歐洲「陸戰之王」法國,德國的武裝力量正處於進攻的鋒芒之中。但是根據1941年的數據,德國的綜合實力並不能壓倒性地超越蘇聯,工業實力上德國精細的工業系統面對蘇聯粗放模式下的高產並不具有絕對優勢。戰爭比拼的就是綜合實力,如果德國不能達到他對手的兩倍以上,這場戰爭最終會演變成為一場殘忍的持久戰。更何況,蘇聯是在正義聯盟的這一邊
2.蘇聯在戰爭的初期,軍隊打了太多掙扎的,德軍的閃電戰在蘇聯的西部平原大放異彩,各種機動,迂迴,側翼進攻,打得蘇聯紅軍摸不著頭腦。蘇聯剛剛經歷了大清洗,紅軍各級指揮層基本上被摧毀得一絲不剩,戰爭初始,紅軍士兵的勇敢並不能彌補指揮系統的羸弱。紅軍空軍的大數戰機在戰爭的頭三天就被德國的戰術空軍悉數摧毀在機場上,連升空作戰的機會都沒有。失去了制空權,紅軍的作戰能力大打折扣,在戰場上變成了聾子瞎子,也失去了得到空中支援的機會。大量有生力量作戰減損,德軍的巨大包圍圈分割了各個戰線的紅軍,上百萬紅軍士兵成為了德軍的俘虜
3.蘇聯的戰略理論自30年代以來逐步確立和成熟,大縱深戰略是蘇聯防禦外敵入侵的強大手段,可惜在1941年的夏天,紅軍卻在蘇德邊界形成了類似線性防禦的形勢。德軍的突然襲擊,大量的紅軍作戰單位來不及展開,前線失去了縱深只能被生生地分割包圍。預備隊匆忙應戰,但是令人尷尬的是,許多紅軍指揮員對形勢的估計遠遠偏離了現實,他們希望能夠在一線成功阻滯德軍的進攻後,發動自己的預備隊進行大規模的進攻,以最快速度將戰火轉移到德國的境內。紅軍情報系統幾乎癱瘓,可是對面的德軍快速部隊一天就可以機動幾十上百公里,德軍打了無數漂亮的包圍戰,消滅了大量蘇軍有生力量
4.來自美國的租借法案是蘇聯得以快速恢復元氣的關鍵。戰爭頭三個月,蘇聯就失去了七成的工業區,蘇聯在戰前工業部門本就不齊全,許多戰爭必須的物資根本不能生產。戰爭開始後這種危機隨著大量工廠的控制權失去,更加明顯。生產戰機的鋁幾乎完全依賴美國的租借,還有大量其他關鍵物資幾乎全部來自援助。美國將各種機器工具源源不斷運抵蘇聯,甚至將整座工廠搬遷至蘇聯的國土上。還有大量的軍火輸入也是蘇聯快速組建新部隊的基礎
5.納粹德國三線作戰,很容易在各個方向都不能取得決定性的戰果。北方集團軍群被阻遏在波羅的海的盡頭,中央集團軍群的精銳被抽調至南線支援在烏克蘭的戰斗,無力向莫斯科發動強大的攻勢。南方集團軍群的戰線在到達斯大林格勒的時候,就已經漸漸失去銳氣,再也無力威脅遠在數百公里外的蘇聯油田了。
6.蘇聯廣闊的國土,讓德軍的後勤系統不堪重負,沒有了攻勢補給的國防軍和武裝黨衛軍,連防禦都成為問題。德軍的倉促參戰,結果卻是對蘇聯寒冬的准備嚴重不足。冬季裝備的嚴重匱乏成為一線德軍的噩夢,加劇了本就搖搖欲墜的補給線的徹底崩潰
太多太多的原因,德軍失去了初期進攻的實力,在國力的對拼之下就漸漸失去了主動權
(以上純手打,謝謝支持)
Ⅷ 二戰中,蘇聯在什麼時候對德軍開始進行反擊
1942年2月5日拂曉,蘇軍加里寧方面軍的左翼部隊對德軍實施了突擊。6日凌版晨,蘇軍西方面軍的突擊集權群和西南方面軍的右翼突擊集群,在航空兵的協同下,轉入了對德軍的反攻。從此,偉大的衛國戰爭進入了局部反攻階段。
Ⅸ 法國在二戰中進行了哪些反擊
自由法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的機械化部隊繞過馬其諾防線,突襲法國西北部時,戴高樂才倉促受命組建一個裝甲師,並被提升為准將,但為時已晚,法軍一潰千里。1940年6月5日,總理雷諾改組政府,任命戴高樂為國防和陸軍部次長。這時,副總理貝當和總司令魏剛等投降派在政府中佔了上風,當德軍逼近巴黎時,他們不組織抵抗,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拱手將巴黎讓給了敵人。隨後,雷諾政府垮台,貝當出任總理,向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法軍全部解除武裝並交出武器。法國北部由德國直接佔領,南部由貝當傀儡政府管轄,首都設在維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到此結束。
身為國防和陸軍部次長的戴高樂,堅決主張把法國政府遷往法屬北非,同法西斯德國血戰到底。就在法國政府中的投降派醞釀向入侵者無條件投降時,戴高樂出使英國,謀求英、法聯合抗擊法西斯德國。等他返回法國時,投降的局面已不可挽回了,於是他下決心到英國去領導法國的抵抗運動。6月17日,戴高樂送英國的斯皮爾斯將軍回倫敦。到機場後,就在飛機起動之際,他突然鑽進艙門,飛機騰空而起。在場的其他法國官員驚得目瞪口呆。當天晚上傳來消息,貝當已經向德國入侵者求降。第二天下午6時,戴高樂在英國廣播公司的播音室對法國發表廣播演說:「我是戴高樂,我現在在倫敦。我向目前正在英國領土上和將來可能來到英國領土上的持有武器或沒有武器的法國官兵發出號召,向目前正在英國領土上和將來可能來到英國領土上的一切軍人工廠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發出號召,請你們和我取得聯系。無論發生什麼情況,法蘭西抵抗的火焰決不應該熄滅,也決不會熄滅。 」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時刻,它標志著由戴高樂領導的反對法西斯侵略和維護民族獨立的「自由法國」運動開始了。
這時,戴高樂還對留在法國的魏剛將軍抱有一線希望,寫信希望他離開法國本土,領導抵抗運動,可是魏剛甘當傀儡政府的 「國防部長」,並且以軍事法庭的名義缺席宣判戴高樂死刑。戴高樂義無反顧地舉起了抵抗的旗幟,著手把流落在國外的散兵游勇集合並組織起來,建立起一支7000人的武裝部隊,並開始引起國際的重視。1943年他把自由法國總部從倫敦遷到阿爾及爾,就任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主席。法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和其他抵抗力量統一為「法國內地軍」,擁有50萬戰士,在國內開展了艱苦卓絕的反侵略斗爭。戴高樂設法和國內的「法國內地軍」取得聯系,並且千方百計地把最高領導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在整個戰爭期間,戴高樂念念不忘的是法國作為一個大國的歷史地位,力圖使法國在戰後作為一個殖民大國繼續存在。再加上他那十分固執而倔犟的性格,他和英國首相丘吉爾的關系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和美國總統羅斯福的關系可說是相當糟糕。因此,他被排斥在1945年2月雅爾塔三強會議之外,而這次會議卻處理著諸如戰後歐洲狀況等與法國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問題。戴高樂想方設法取得了出席批准德國投降儀式的代表權,並使法國在德國獲得了一塊佔領區。可是7月舉行波茨坦三巨頭會議,戴高樂又被排斥在外,這使他在戰後一系列重大國際問題上沒有發言權,更沒有人理睬他的旨在肢解德國的計劃。盡管如此,戴高樂為法國爭得了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資格,享有大國否決權。
1944年8月26日,戴高樂凱旋巴黎。當他來到凱旋門時,歡迎的人們擠滿了星形廣場和愛麗舍田園大街。他不時舉起手臂向含淚歡呼的巴黎人民致意。
Ⅹ 二戰英國什麼時候正式反擊
如果是來反攻,應該是阿源拉曼戰役。
如果是反擊,應該是援助挪威的戰役,這是英國海軍能夠發揮威力的地區,同時為了防止北歐鐵礦等落入德軍手裡,英軍投入了地面部隊,雖未能取得實質反擊成果,但海軍反擊成果頗佳,擊沉了德軍若干艦艇,並挫動了了德海軍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