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著名人物
1. 民國時期最厲害的人物你認為是誰,除去大家耳熟能詳的
辛亥革命中,山西是最早脫離滿清的省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0月11日湖北脫離滿清光復。1911年10月28日,同盟會閻錫山在山西發動起義,10月29日攻佔太原巡撫府,殺掉了太原巡撫,閻錫山隨後被推舉為山西省督軍,從此開始了閻錫山統治山西38年的歷史。
閻錫山對於山西省的統治貫穿了整個民國時期。閻錫山可以說是在民國那個混亂年代,在同一個地方任職時間最長的長官。這是山西省的福氣,山西省行政長官從來沒有換人。而其它省份早就亂的不成樣子了,今天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我打跑了你,我來做這個省的督軍。比如湖南省在五四運動前就換了三個督軍,先是柏文蔚,然後是湯薌銘,然後是傅良佐。其它省也是同樣如此。但是山西省卻一直都是閻錫山。
在對待中央政府方面,閻錫山表現得非常圓滑。民國時期,無論是北京的北洋軍政府,還是南京的國民政府都不太安定。尤其是北京的北洋軍政府,袁世凱死後,大總統得職位差不多是平均一年多換一次。但是無論誰當大總統,無論是哪個派系的軍閥首領當大總統,閻錫山都表示承認。其實閻錫山承認不承認都沒什麼兩樣,因為山西一直都是他說了算。但是如果你承認了中央政府,那麼你就能獲得中央政府的支持,中央也不會拿你開刀。袁世凱沒死的時候,他要做皇帝,閻錫山先是不表態;後來袁世凱稱帝,閻錫山表示承認;再後來護國戰爭,閻錫山又表示願意討伐逆賊袁世凱。他就是這樣一個圓滑的人,這也就是閻錫山以及他的晉系軍閥能夠一直在夾縫中生存的原因。
以上所講的閻錫山的這個特點,也同樣和三國時期荊州牧劉表非常相似。無論誰當大總統,閻錫山都表示承認。同樣的,東漢末年的時候,東漢政權名存實亡,很多權臣挾持漢獻帝來發號司令。但是無論誰挾持漢獻帝當政,劉表都不管。董卓挾持漢獻帝的時候,曹操組織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而劉表卻不參加,躲在一旁看好戲。後來李傕、郭汜反攻長安,繼續挾持漢獻帝,劉表竟然送書信給李傕,表示稱賀。李傕、郭汜因此不把它當作敵對的對象。後來曹操挾天子令諸侯,並且自命丞相,劉表竟然也送書信給曹操稱賀,曹操因此就繼續承認他這個荊州牧。
2. 民國時期有哪些曾留學海外的著名人物
詹天佑
3. 民國時代都有哪些著名人物才子才女,名人,非常
四大公子,因版本不同,共有張學良,袁克文,溥侗,孫科,張伯駒,張孝若版,盧小嘉,段權宏業。
四大才女,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
社交名媛:陸小曼、唐瑛、王映霞、趙一荻
演藝界:胡蝶、阮玲玉、王人美、周旋、黎明暉、陳雲裳、張織雲、黎莉莉、王丹鳳
還有文化界美術界的名人那就很多了
4. 民國時代的著名人物是
你這問題太難了,民國吋代著名人物有十萬多人,各類人物都有,如政治人物,軍事人物,經濟人物,建築,各黨各派,等等,關鍵是你要的是什麼人物?
5. 民國時期有哪些比較著名的人物
冰心: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成員、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被稱為"世紀老人"。 1919年8月,冰心在《晨報》上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1923年,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講師。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於北京逝世,享年99歲。
6. 民國時期比較著名的歷史人物
孫中山(1866~1925)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名文 ,字德明 ,號日新,後改逸仙;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化名中山樵。廣東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出生於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斗爭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
黃興
黃興是中國近代傑出的資產階級革命家,於1874年10月25日出生於湖南善化縣龍喜鄉涼塘村,原名黃軫,號杞園,字廣午,曾自署名竟武、琴五、近午、慶午等。黃興這個名字是他在從事革命活動後改的,字克強,被後人沿用至今。
袁世凱
袁世凱,字慰庭,號容庵。河南項城人。年輕時兩次鄉試未中,遂決計棄文就武,依靠淮軍統領吳長慶。1882年(光緒八年)8月,朝鮮發生「壬午兵變」。當時朝鮮和中國有宗藩關系,吳長慶受命前往鎮壓,袁世凱由李鴻章奏舉,任駐漢城清軍「總理營務處,會辦朝鮮防務」。至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夕,化裝逃出漢城,回到天津。1895年12月,袁世凱由榮祿、李鴻藻等奏派擴練駐天津小站的定武軍,更名為「新建陸軍」,並引用和培植一批私人親信,以加強對全軍的控制。
蔡鍔
蔡鍔(1882-1916),中國軍事家。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陽人。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入長沙時務學堂,從梁啟超學習。 1900年參加自立軍起兵,失敗後留學日本士官學校。1904年歸國,先後在江西、湖南、廣西、雲南訓練新軍。1911年(宣統三年)擢雲南三十七協協統。武昌起義爆發,與雲南講武堂總辦李根源在昆明舉兵響應,建立軍政府,任雲南都督。並派唐繼堯進軍貴州,由唐接任貴州都督。1913年被袁世凱調至北京,暗加監視。1915年11月潛出北京,12月在雲南組織護國軍起兵討袁,與袁軍激戰於四川瀘州、納溪。袁世凱死後任四川督軍兼省長,因病赴日本就醫,不治逝世。有《蔡鍔集》、《蔡松坡集》。楹聯主要收於《蔡松坡先生聯語》。
張作霖
張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奉系軍閥首領。早年投身綠林。1902年被官府收編。武昌起義後,仍效忠清廷,任「奉天國民保安會」軍事部副部長,打擊革命力量。後被袁世凱任命為第27師師長,鎮壓反袁的國民黨人。袁稱帝,被封為子爵、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袁死後,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奉天督軍兼省長、東三省巡閱使,在日本幫助下控制了遼吉黑三省,成為奉系首領。此後,張作霖以東北為基地,向關內擴張勢力。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前,與直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直奉戰爭失敗後撤回關外,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宣布東北三省「獨立」、「自治」。1924年9月挑起第二次直奉戰爭,占據山東,一度擴展到蘇、皖,直至上海。他聯合吳佩孚、閻錫山、張宗昌等,合力對馮玉祥的國民軍作戰,重占天津、北京。1926年,任安國軍總司令,宣言「反共討赤」,封閉進步報館,殺害李大釗等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1927年6月在北京成立安國軍政府,自稱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企圖以黃河為界南北分治。1928年初,蔣介石統率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各路軍北上,直逼京、津。張作霖眼看大勢已去,於5月30日下總退卻令。因懾於東北人民的反日浪潮,對日本的侵略要求未予全部承諾,而激怒日本軍方,6月4日清晨,張乘車由北京回奉天經過沈陽西郊皇姑屯車站附近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葯炸成重傷,當日逝世。
張學良
張學良,字漢卿,號毅庵,偉大的愛國者,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之長子,國民黨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安事變的組織者。1901年6月4日出生於遼寧省台安縣。1919年3月,入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第一期炮科,畢業後歷任奉軍營、團、旅、師、軍、軍團長、空軍司令等職。1928年6月,其父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後,由奉系元老推為首領,出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12月,不顧日本和親日派的阻撓,宣布東北「易幟」,服從南京國民政府,任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等職。1930年10月,就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職。
馮國璋
馮國璋(1859~1919),中國直系軍閥首領。字華甫(符)。河北河間人。1890年在武備學堂畢業,留堂任教習。1893年入淮軍將領聶士成幕府。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曾隨軍參加抗擊日軍。後出使日本,他留心考察日本軍事,編成兵書數冊。1896年回國後,將所編兵書送呈袁世凱,頗受重視,袁任用其負責訓練新軍,興辦軍事學堂。經馮之手,培養了一大批有北洋派系觀念的軍官。袁世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馮統領禁衛軍兼充總統府軍事處處長,雖支持袁世凱的獨裁統治,但對袁帝制心存疑慮,並借口有病拒不進京就任參謀總長。袁世凱死,黎元洪繼任大總統。10月國會選舉馮為副總統,當時北洋軍閥集團分化為直系和皖系,馮為直系首領。1917年7月黎元洪去職,馮以副總統代理大總統,就任後與皖系首領、國務總理段祺瑞間的權力之爭日漸加劇。皖系控制的安福國會以馮代理總統期滿,於1918年10月選舉北洋元老徐世昌為總統 ,將馮攆下政治舞台。徐世昌為了平息馮的不滿,特准馮仍節制北洋第15、16兩師。次年12月,馮國璋卒於北京。
曹錕
曹錕(1862~1938),中國直系軍閥首領。字仲珊。天津人。生於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卒於天津。1885年入天津武備學堂。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隨軍去朝鮮,戰後投袁世凱,次年升管帶。武昌起義後,移駐京郊南苑附近。1912年2月,曹錕縱兵嘩變,焚掠北京內外城,為袁世凱製造拒絕南下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借口。1915年袁謀稱帝,曹上書請求改變國體,被授虎威將軍,再封一等伯。護國討袁軍興,曹率軍入川鎮壓,1916年3月與護國軍戰於敘(州)瀘(州)間,受創敗退。9月任直隸督軍。1917年7月張勛復辟,曹任西路討逆軍總司令。孫中山南下護法,曹錕曾通電附和段祺瑞反對恢復舊國會、反對護法軍政府。1918年2月曹南下漢口,以吳佩孚代理第三師師長兼前敵指揮,率部入岳州、占長沙、取衡陽。1919年12月馮國璋病死,曹錕被奉為直系首領。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起,直系勝,曹錕與吳佩孚等控制了北京政府。1923年10月,曹錕以賄選手段當上了總統。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直系失敗,曹錕被軟禁。1926年4月,馮玉祥軍將領不滿北洋政府臨時執政段祺瑞與奉系勾結,發動驅段兵變,將曹錕釋放。
吳佩孚
吳佩孚(1871~1939)中國北洋軍閥直系首領。字子玉。山東蓬萊人。1939年12月4日卒於北平。光緒二十四年(1898)投淮軍。日餓戰爭爆發,赴東北刺探俄軍情報,因「功」以幫統記名。1906年任北洋陸軍曹錕部管帶,頗得器重。後升任旅長。護國討袁運動興起,隨營入川鎮壓蔡鍔領導的雲南護國軍。1917年7月,任討逆軍西路先鋒,參加討伐張勛復辟。同年孫中山組成護法軍政府。段祺瑞派曹錕、張懷芝帶兵南下討伐,吳任第三師代理師長兼前敵總指揮。因湖南督軍席位為皖系張敬堯所得,吳僅獲空銜,十分氣憤,遂發出罷戰主和通電。
段祺瑞
段祺瑞(1865~1936),中國皖系軍閥首領。原名啟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1885年考入天津武備學堂炮兵科。1889年畢業後赴德國學習軍事。次年回國。1896年調往天津小站,任新建陸軍炮隊統帶兼武衛右軍各學堂總辦。1903年清廷成立練兵處,段成為袁世凱擴編北洋軍的重要幫手。段與馮國璋、王士珍被人們稱為北洋三傑。1909年調充第六鎮統制。次年調任江北提督,加侍郎銜,駐江蘇清江。
黎元洪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湖北黃陂縣夏店(今屬大悟縣)人,寄籍江夏縣(今武昌縣),祖籍江西南昌。
張勛
張勛(1854-1923)北洋軍閥。字紹軒,江西奉新人。行伍出身。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投靠袁世凱,任管帶。1899年後任副將、總兵等職,1911年升為江南提督,率巡防營駐南京。武昌起義後,在南京屠殺民眾數千人,頑抗革命軍,敗後退至徐州一帶。為表示忠於清王朝,所部禁剪辮子,被指為「辮子軍」。1913年奉袁世凱命,進攻討袁軍,重佔南京。因縱兵搶掠,誤傷外僑,調往徐州,任長江巡閱使。1916年袁世凱死後,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為安徽督軍,繼而擴充至十三省同盟,陰謀為清室復辟。1917年6月率兵入京,解散國會,逼走總統黎元洪,7月1日與康有為宣布復辟。至12日為皖系軍閥段祺瑞所擊敗,逃入荷蘭公使館,被通緝。後病死天津。
徐世昌(1855~1939)
中國清末官僚,北洋政府總統。字卜五,號菊人,又號?齋。直隸(今河北)天津人。1879年徐與袁世凱結為盟兄弟,得袁資助北上應試。先中舉人,後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1897年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成為袁的重要謀士,此後累獲擢升。1907年東北改設行省,徐被任命為東三省總督,曾多所舉措,冀能鞏固清政府在東北地區的統治。1911年5月,清廷設皇族內閣,徐任協理大臣。辛亥革命爆發,徐力主起用袁世凱鎮壓革命。同年11月袁組織責任內閣,徐改任軍諮大臣,加太保銜。1912年3月,袁世凱繼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徐力辭太保,觀望時局變化。1914年5月袁世凱任命徐世昌為國務卿,次年袁公開推行帝制,徐以局勢難卜求去,退居河南輝縣水竹村。1916年3月袁被迫取消帝制,恢復民國年號,起用徐為國務卿。徐在公私兩方面為袁盡力。因要求討袁護國軍停戰議和遭到拒絕,徐任職僅一月即力薦段祺瑞繼任。11月,徐以北洋元老資格應邀抵京,先調解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間的權力斗爭,後又調解直系首領馮國璋和段祺瑞的矛盾。1918年10月徐世昌經皖系操縱的安福國會選舉為總統。他標榜偃武修文,下令對南方停戰,次年2月召開南北議和會議,但無結果。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徐被迫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的職務,以緩和全國輿論的反對。為了阻止新文化運動的高漲,徐極力鼓吹尊孔讀經以為抵制。在北洋軍閥各派系的斗爭中,徐世昌慣以元老身分和居間調和者的角色因勢操縱。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後,直系控制了北京政府,曹錕、吳佩孚逼徐去職。徐被迫回天津。晚年,藉助僚友門客編撰書籍20餘種。
蔣介石
蔣介石(1887~1975)中國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主要領導人。名中正,字介石,學名志清。1887年10月31日生於浙江奉化,1975年4月5日卒於台北。
汪精衛
汪精衛(1883-1944)原中國國民黨副總裁,親日派首領,後為漢奸。名兆銘,字季新。生於廣東三水。 1903年官費赴日本留學。 1905年參與組建同盟會。一度主編《民報》。 1905-1906年資產階級革命派與改良派論戰期間,發表一系列文章,宣傳革命主張,抨擊清政府和改良派,產生了積極影響。 1907年隨孫中山赴南洋。 1910年3月,謀炸清攝政王載灃,事泄被捕,被判處終身監禁。
7. 民國時期有哪些英雄人物
王二小
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專路軍抗日根據地屬,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村裡的兒童團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二小十三歲。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8. 民國初年,著名的新聞界人物
「報界之奇才」黃遠生
黃遠生(1885-1915)原名黃為基,字遠庸,筆名遠生,江西九江人。民國初年著名記者。 這個人的死是一個謎。他的生,則是一段被湮沒的傳奇。 他20歲進京趕考,在清王朝最後一次會試中高中進士。他不按朝廷慣例接受官職,卻赴日留學,後來投身報界。他在美國舊金山被暗殺,槍手卻一直不知是反動的袁世凱所派,還是革命的國民黨人。 歷史的記敘往往忽略他末代進士的身份,而凸顯出一位開山記者———「中國第一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記者」、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專職記者,因為此前的中國報人多為政論家,自他始方以新聞采訪和寫作著名於世,其「遠生通訊」被視為民初中國新聞界的一大招牌。 他年少風光,時人贊為「同是記者最翩翩,脫手新聞萬口傳」,更譽之為「報界之奇才」。
「救亡圖存」邵飄萍
邵飄萍(1886~1926),又名鏡清、振青、新成,學名錫康,筆名阿平、素昧平生等。紫溪人,後隨父母遷居金華。14歲進秀才,21歲就讀浙江省立高等學堂,接受維新共和思想。民國元年(1912),與杭辛齋在杭州合辦《漢民日報》,任主編,被推為省報界公會幹事長。民國2年8月,以「二次革命」嫌疑罪被捕,《漢民日報》遭封。翌年營救出獄,東渡日本,入法政學校組織東京通訊社。民國5年春回國,主持《時事新報》筆政。繼應聘為《申報》駐北京特派員,並在京創辦新聞編譯社。
民國7年10月,獨資創辦《京報》,受聘為北京大學新聞研究會導師。民國8年,到北大「五三晚會」發表演說,疾呼「救亡圖存,奮起抗爭」!因遭通緝,《京報》被查封。再次流亡日本,被聘為《朝日新聞》社特約記者。在日期間,著書向國人介紹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並系統考察和研究日本新聞事業。民國9年回國復辦《京報》,任社長。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在北方新聞界中最早和黨組織發生聯系,為「亢慕義齋」校訂馬列譯著。民國11年,免費發行《紀念馬克思特刊》、《列寧特刊》,利用特殊職業條件,常將情報提供給黨組織。在辦報之餘,致力於教育事業,曾應聘為北京平民大學和政法大學教授及務本女子大學校長。
民國14年春,經李大釗、羅章龍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五卅」運動中,多次發表署名評論,又聯合同仁拒登英日廣告,發起募捐,救恤難胞。「三·一八」慘案後,直書奉軍暴行,《京報》成了討伐段祺瑞的輿論陣地。民國15年4月20日,遭張翰舉出賣而被捕。26日,被張作霖殺害於北京天橋。1949年4月毛澤東主席親自批文追認其為革命烈士。著有《新聞學總論》、《實際應用新聞學》等。
「博愛」林白水
林白水(1874-1926年),原名林萬里,字少泉,號宣樊、退室學者、白話道人,閩縣(今閩侯)青圃村人。幼承家學,又拜名士高嘯桐為師。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應林啟之邀,赴杭參與創辦求是書院、養正書塾、東城講舍、蠶學館4所新式學堂,任求是書院總教習。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六月,任《杭州白話報》主筆,宣揚新政,提倡社會變革,宣傳禁煙,倡導破除迷信及婦女纏足等惡習。受其影響,杭州成立全國第一個「女子放足會」。
光緒二十年(1902年)一月,返福州,與表兄弟黃翼雲、黃展雲等創辦全省第一所新學——福州蒙學堂,在校秘密組織「勵志社」。後到上海與蔡元培、章炳麟等創立「中國教育會」、「愛國女學社」和「愛國學社」,出版《學生世界》雜志。翌年,赴日本留學,參加中國留學生的愛國拒俄排滿活動,加入「軍國民教育會」。同年夏返滬,與蔡元培等創辦《俄事警聞》。十二月,自辦《中國白話報》,公開鼓吹以暴力推翻帝制。光緒三十年(1904年),出任《警鍾日報》主編,宣揚孫中山及其領導的革命。
孫中山曾書「博愛」二字相贈。後加入光復會。辛亥(1911年)武昌起義勝利,萬里回閩,任福建都督府政務院法制局局長和共和黨福建支部長。民國2年(1913年),當選國會眾議院議員,被聘為總統府秘書兼直隸省督軍署秘書長。次年,袁世凱解散國會,萬里回到福建。民國4年,再度入京,附和袁世凱稱帝,被袁委為參政院參政。帝製取消後,萬里重操新聞舊業,創辦《公言報》,任主筆。
民國8年初,在上海創辦《平和日刊》。民國10年春,在北京創辦《新社會報》,自任社長,以白水為筆名,發表政論文章,揭露軍閥政客的黑幕丑聞。翌年,被查封,萬里入獄3個月。出獄後,《新社會報》改為《社會日報》出刊。民國12年10月,因刊登揭露曹錕賄選總統的文章,報館遭封閉,他再次入獄。出獄後,於民國15年8月5日在該報登載《官僚之運氣》一文,揭露潘復與張宗昌相互勾結、狼狽為奸的丑聞。當晚遭軍閥張宗昌逮捕,翌晨被殺害於天橋。北伐成功後,由林森等資助扶柩回鄉安葬。有《林白水先生遺集》傳世。
1986年,國家民政部追認為烈士。其女旅美華人、美國國防大學教授林慰君捐資在故鄉建立紀念堂、紀念碑。
9. 民國時期舊上海的名人有那些
傳奇皇帝---杜月笙、黃金榮
錦江紅顏----董竹君
文學巨匠----巴金
永遠的國母----宋慶齡
猶太首富----哈同
梨園寵兒----周信芳
傳奇女子---張愛玲
一代名伶----阮玲玉
交際女王----唐瑛
「天涯歌女」----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