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
『壹』 英國歷史上各個領域著名的人物都有哪些
我說近代的....政治經濟:克倫威爾..丘吉爾..撒切爾夫人..凱恩斯...等..軍事慧靈頓..蒙哥利馬...科學:牛頓..達爾文..法拉第...瓦特..貝爾..霍金..等..文學..我只知道莎士比亞...
『貳』 英國著名人物
1.克倫威爾 http://ke..com/view/49729.htm?fr=ala0
2.莎士比亞 http://ke..com/view/2120.htm
3.丘吉爾 http://ke..com/view/11240.htm
4.牛頓 http://ke..com/view/1511.htm
5.蒙哥馬利 http://ke..com/view/14582.htm
6.伊利莎白一世 http://ke..com/view/525995.htm
7.哈雷 http://ke..com/view/34519.htm
8.瓦特 http://ke..com/view/5239.htm
9.霍金 http://ke..com/view/5205.htm
10.撒切爾夫人 http://ke..com/view/46916.htm
『叄』 英國王室的著名人物
一個朝代是由幾代人延續下來的。為什麼1917年德國的尊嚴在英國受到了侮辱,這就需要知道德國人是怎麼進入英國王室的。事情要追溯到18世紀初的英女王安妮。
安妮是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她的父親詹姆斯二世是羅馬天主教教徒,而她是個虔誠的新教徒。安妮在位的12年,英國在文學和藝術裝潢方面達到了繁榮時期,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堅實而閃光的印記。但她個人生活卻是灰色的,她的孩子不是流產就是夭折,沒有一個能夠存活下來。出於後繼乏人的考慮和對家庭的忠誠,安妮女王最初傾向於遵從家族的意見,選擇她的同父異母兄弟作為王位的繼承人。然而,英國立法機關的成員們早在1702年安妮登基以前就開始考慮繼承人的問題。對於當時的大多數英國人來說,他們希望王位繼承人依然是一位新教徒,而不是天主教教徒。顯然詹姆斯二世的宗教偏見所造成的傷害,依然使人們耿耿於懷。很清楚,下一個君王的人選要麼是斯圖亞特家族安妮女王的同父異母兄弟,要麼是斯圖亞特家族詹姆斯一世的後裔子孫——德國北部的漢諾威家族的喬治一世,是一個小公國的統治者,同時也是新教徒。這是令人較能接受的一家親戚。宗教做出了決定:英國需要一位信奉新教的國君。於是立法機關的成員們將選票投給了安妮女王的這家德國親戚。根據1701年的繼承法,斯圖亞特家族的天主教成員們被很小心地排除在外,斯圖亞特家族在德國的新教後代入主英格蘭。
安妮死於1714年,於是下一個君主來自漢諾威家族,這就是英王喬治一世,漢諾威家族的第一個國王。宗教將英國推進了喬治王朝時代。 喬治一世的即位為英國王室注入了德國血統。這位新君主只能說一點兒英語,只把一部分時間放在他的王國上。盡管這是一個愚鈍的、不討人喜歡的外國人,盡管詹姆斯二世的兒子和孫子一直都在覬覦王位,但是法律將王冠牢牢地戴在了喬治一世的頭上,直至1727年。
喬治一世之後登基的是他的兒子喬治二世。喬治二世雖然政治上無能,卻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華。他是英國歷史上最後一位親自帶兵征戰沙場的君王。
喬治時代在位最長的是喬治三世。喬治三世是喬治二世的孫子,出生於英國,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終年81歲。多次的精神錯亂為他的晚年籠罩上一層烏雲。這個病傳給了他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喬治四世。在喬治四世攝政和執政時期,英國在時裝、傢具和建築方面成就顯著。
下一個登上王位的是喬治三世的另一個兒子威廉四世,他在位僅7年。威廉四世寬厚、善良,然而又令人遺憾地常常犯錯誤。和其他君王比起來,這是一個比較容易被人遺忘的君主,人們之所以還能記住他,只因為他是維多利亞女王的伯父。維多利亞是喬治三世第四個兒子的女兒,她將是威廉四世的繼承人。威廉四世從心裡討厭維多利亞那個盛氣凌人的母親。作為國王,他的野心之一就是盡量活著,直到維多利亞度過18歲生日。到那時,維多利亞就可以不需要母親的攝政而獨自執政。威廉四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維多利亞女王是英國漢諾威家族的最後一位君王。她的登基意味著英國漢諾威王朝結束了,由她而開始了一個新的朝代。維多利亞女王的出現並沒有切斷英國王室與德國的聯系。事實上恰恰相反,她的母親、家庭老師以及作為監護人的舅父萊奧波德都是德國人,都來自德國的柯堡家族,而女王自己也認為她是那個家族的成員之一。更重要的是,1840年也就是在即位的前三年,維多利亞和表兄、來自德國柯堡家族的王子阿爾伯特結了婚。她與丈夫感情深厚,並因此大舉支持近親結婚,導致後來王室血友病的發生。
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0多年,英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達到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維多利亞女王成為英國強大和繁榮的象徵。「這個女人就是大不列顛帝國」。 19世紀盛行大家庭,女王也不例外,也是一位多產的母親,共育有五男四女。到晚年時,她已是四世同堂的老祖母,共有37個孫子、近80個重孫。兒孫們的婚姻不能自主,而是專門有人為他們與外國王室牽線搭橋。於是女王的子子孫孫就成了德意志、挪威、瑞典、西班牙、希臘、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等國的國王或王後。一張驚人的皇家親屬國際網就這樣被織成,這張網上的一絲一縷都和女王相連。維多利亞女王不僅是柯堡家的祖母,也是歐洲的祖母。
維多利亞女王的長女嫁到德國皇室,後來成為德國皇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她的兒子即維多利亞女王的外孫德皇威廉二世,竟然統轄德軍與英國開戰,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也被稱為「親戚間的戰爭」。 喬治六世被家人稱作「伯蒂」(Bertie),在登基前則被公眾稱為「艾伯特王子」。他是喬治五世(原為約克公爵)和瑪麗王後(原為瑪麗公爵夫人)的第二個兒子。1920年他成為約克公爵、因弗內斯伯爵和基拉尼男爵。
當時看起來他並無繼承王位的可能,因為他的哥哥,那個十分受歡迎且聰明的愛德華王儲在繼承順位上比他靠前。正因為這樣,艾伯特王子被允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英國皇家海軍服役,並且在選擇妻子時能擁有更大自由。1923年他在多次被拒絕後終於與伊麗莎白·鮑斯·萊昂(Elizabeth Bowes-Lyon)結婚。
由於他們不太可能繼承王位,夫婦倆人能夠在比較正常的環境中將他們的兩個女兒,伊麗莎白和瑪格利特撫養長大。艾伯特十分害羞,終身都患有嚴重的口吃。當他得知1936年繼位為愛德華八世的兄長最終決定為了婚姻問題而退位,自己將繼承王位時,他十分不愉快。1937年5月12日他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登基,並改名為喬治六世,這么做一來遵從維多利亞女王的遺願,即位之後所有的英國君主都不能以「艾伯特」為名,另一方面也通過使用與他父親同樣的名字來重新建立公眾對王室的信心。
鑒於二戰期間,英國愛國民眾對於德國人的仇視之情,喬治六世將英國王室的德國姓氏去除,用溫莎作為代替,此姓氏延續至今。 2014年4月8日 英國威廉王子一家三口日前出訪紐西蘭,小王子喬治的外交「處女秀」吸引了各方關注。不過英國媒體引述消息稱,首次正式外訪的喬治小王子正處於出牙期,加上他開始學習爬行,令人擔心小王子如何適應時差和身體出現的變化。
2014年4月7日抵達紐西蘭首都惠靈頓後,喬治小王子一派「氣定神閑」,被母親凱特王妃抱著走下飛機。在此期間,喬治王子還「不經意」的露出了幾顆小乳牙。
英國王室助手早已告知威廉王子夫婦,年紀尚輕的小王子要乘搭長途飛機,以及經歷11小時的時差,這難免會對小王子產生影響,加之小王子正處於出牙期和學爬階段,因此威廉王子夫婦決定,將此次旅程的活動范圍僅限於惠靈頓,以及澳大利亞城市堪培拉和悉尼,而且不會每日轉換地點,希望盡快完成活動後返回下榻酒店看兒子,同時不想讓小王子奔波折騰。
牙醫預計小王子的牙齦會紅腫甚至發炎,而且臉頰會發紅,並不時流口水,相信威廉王子夫婦將因小王子長牙而度過數個不眠之夜。
『肆』 英國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和名事
英國歷史概述
英國包括大不列顛(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是歐洲共同體12個成員國之一。它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是由不列顛群島中大部分島嶼組成的,其中第一大島是大不列顛,第二大島上有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蘇格蘭西部沿海有一個叫做赫布里底的大群島。蘇格蘭本土的東北沿海有奧克尼群島和薩得蘭群島。上述這些群島都與本土有行政上的關系,但愛爾蘭海上的馬恩島以及大不列顛與法國之間的海峽群島則基本上自治,不是聯合王國的組成部分。
英國的面積大約為242500平方公里(93600平方英里),從南部海岸到蘇格蘭的最北部差不多將近1000公里(約600英里),橫向最寬處差不多將近500公里(約300英里)。
"Britain"這個詞起源於希臘和拉丁詞,而最終可能追溯到凱爾特語。盡管用"史前時期"這一尺度來衡量時,凱爾特人也是稍後才來到不列顛群島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創造了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築遺址和圓形巨石陣這樣的著名歷史遺跡),但是有關英國歷史的文字記載畢竟還是從講述凱爾特人開始的。"凱爾特"這個詞語相當普遍地經常用來區分不列顛群島的早期居民和後來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侵者。
羅馬人的統治從公元43年起延續了300多年。在羅馬人於408年最後撤走之前,該島開始遭到來自北歐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的侵擾,經歷了一段日趨混亂的時期。"England"這個詞正是從"Angles"而來的。在此後的兩個世紀中,侵擾逐步變成了定居,並建立了許多小王國。不列顛人在如今的威爾士和康沃爾地區獨立生存下去。這些小王國中出現了力量較強稱霸全國的王國,先是在北方(諾森布里亞王國),然後在中部(麥西亞王國),最後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國)。但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北歐海盜接著入侵英國並定居下來,盡管在10世紀時西撒克斯王朝曾擊敗過入侵的丹麥人並一度稱霸英格蘭的廣大區域。
1066年發生了對英格蘭的最後一次成功入侵。諾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戰役中擊敗了英國人,來自法國的諾曼人和其他人來此定居。在隨後的3個世紀中,法語成為貴族的語言,法律結構受到了英吉利海峽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響,社會結構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了影響。
威爾士雖然常常處於英格蘭人的勢力范圍之內,但一直是凱爾特人的堡壘。然而在1282年盧埃林王子陣亡之後,愛德華一世發動了一場戰役並取得勝利,把威爾士置於英格蘭的統治之下。威爾士人的民族情緒繼續高漲,15世紀初由歐文·格林德領導的起義便說明了這一點。1536年和1542年的聯合法令把英格蘭與威爾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統為一體。
當初住在蘇格蘭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紀,來自愛爾蘭的蘇格蘭人在如今的阿蓋爾地區定居。洛錫安住著英格蘭人,而威爾士不列顛人則繼續北上來到斯特拉思克萊德。9世紀時,蘇格蘭各地區聯合起來抵禦北歐海盜。在整個中世紀,英格蘭當時強大的君主國一直威脅著蘇格蘭的獨立。
英格蘭與蘇格蘭最終的聯合表明,當時宗教上的差異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視更加至關緊要。在英格蘭,伊麗莎白一世於1603年由蘇格蘭詹姆斯六世(英格蘭詹姆斯一世)繼位。即使
如此,英格蘭和蘇格蘭除了在奧利弗·克倫威爾統治時一度被強行聯合在一起,在17世紀它們一直是相互獨立的。到1707年,由於意識到更緊密的政治和經濟聯合會帶來益處,雙方同意建立一個單一的大不列顛議會。蘇格蘭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區。但是在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這兩位漢諾威王室新教徒統治期間,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詹姆斯二世黨人發動過兩次叛亂,試圖恢復信奉天主教的斯圖亞特王室。
愛爾蘭在公元前就出現了許多王國,但愛爾蘭並沒有能免受北歐海盜的侵犯,到公元10世紀時竟成了北歐海盜的一統天下。
1169年英格蘭的亨利二世發動對愛爾蘭的入侵。英格蘭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統治者的權力,因為他急於想使愛爾蘭教會完全順從羅馬。愛爾蘭大部分地區都落到了盎格魯—諾曼權貴手中,但是在中世紀英格蘭幾乎沒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轄權。
都鐸王朝的幾位君主幹預愛爾蘭的傾向要強烈得多。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對愛爾蘭造反者發動過一系列戰役。'抵抗運動主要集中在北部的烏爾斯特省,1607年由於抵抗運動失敗以及領導人出逃,烏爾斯特變成了來自蘇格蘭和英格蘭的移民聚居地區。
由於英國內戰(1642~1652),愛爾蘭又爆發了多次起義,但都被克倫威爾鎮壓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廢黯之後,英格蘭與愛爾蘭之間的戰爭更是不斷。18世紀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時期。18世紀末,英國政府為謀求穩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愛爾蘭議會(建立於中世紀)獲得立法自主權;在憲法上與大不到顛的唯一紐帶是王國政府。然而,該議會僅僅代表少數盎格魯-愛爾蘭特權階層,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發生了一次起義,但沒有成功;1801年,愛爾蘭與大不列顛聯合為一體。
雖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義者的起義遭到了鎮壓,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未期,一股稱為愛爾蘭共和軍的游擊力量開始對英國當局採取軍事行動。1920年通過的愛爾蘭政府法案規定要成立兩個地方自治議會,一個設在都柏林,另一個設在貝爾法斯特。該法案於1921年在北愛爾蘭實施,烏爾斯特省9個郡中有6個接受了它們自己的議會,同時在英國議會中仍享有席位,並服從英國議會的最高管轄權。但是,愛爾蘭共和軍繼續在南部為爭取脫離英國當局贏得獨立而戰斗。1921年6月簽訂了停戰協定之後,根據同年12月締結的英—愛條約建立於愛爾蘭自由邦,1949年該自由邦成為愛爾蘭共和國。
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雖不屬於聯合王國,但與聯合王國有著特殊的關系。海峽群島在10世紀和11世紀時曾是諾曼底公國的一部分。馬恩島在1266年以前名義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權,到1765年最終才直接由王國政府管轄。今天,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都有各自的立法機構和法律制度,英國政府則負責那裡的防衛和國際關系事務。
『伍』 英國最偉大的人物是誰
應該說卑鄙小人說的是作者自己。。。
作者用的是反諷的手法,估計那些偉大人物應該是英國國王吧。。
格列佛在大人國曾經代表英國國王和大人國的國王辯論英國的制度的問題,最後一一被反駁,而格列佛也深深的懷疑了英國的制度問題。所以他在為自己為英國國王出頭而和小人國國王爭辯而「自責」。
應該是這樣吧。。。
至少在大人國之前,書中只談論了制度的問題。。
『陸』 英國歷史重大事件及著名人物的作者簡介
郝澎,1950年出生於天津抄市。1982年在內蒙古師范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後在吉林大學學習英語語言與文學,1989年獲碩士學位。1994年到美國進修,研究美國文化。現在首都師范大學英語教育系工作,任副教授,從事英語教學和英美文學、翻譯、英美文化的研究工作。發表過譯作多部,有關領域的論文10餘篇。
『柒』 英國歷史名人有哪些
英國歷史名人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 beare 1564~1616)英國著名戲劇家和詩人。出生於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鎮的一個富裕市民家庭,曾在當地文法學校學習。13歲時家道中落輟學經商,約1586年前往倫敦。先在劇院門前為貴族顧客看馬,後逐漸成為劇院的雜役、演員、劇作家和股東。1597年在家鄉購置了房產,一生的最後幾年在家鄉度過.莎士比亞的著作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他的作品被翻譯、改編、出版、搬上舞台和銀幕,他養活全世界千千萬萬的文化男女,也包括我們這些從事舞蹈工作的,我們對他永遠感恩戴德。簡而言之莎士比亞是被全人類神化了的人物。莎士比亞的作品一直是西方芭蕾舞編導們取之不盡的源泉.
著名劇作: 《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2個版本),悲劇;《仲夏夜之夢》, 《奧賽羅》等等.
勞倫斯·奧利維爾(Laurence Olivier)Laurence 爵士是在二十世紀最出名的一位英語系演員。最聞名的是飾演莎士比亞戲劇,他也自己導演過亨利五世 (1945) 而勇奪奧斯卡最佳傑出獎項。 他另一次的自導自演是1948年的哈姆雷特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在六十年期間他演出超過一百部電影與電視和無數的戲劇。1907年5月22日生於英國,1989年7月11日死於英國蘇塞克斯郡,死因肌肉失調並發症,享年82歲.
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是20世紀最負盛名的英國資產階級政治家,是大英帝國利益的堅決捍衛者。他為大英帝國的利益奮鬥了一生.丘吉爾出身於貴族家庭,從小受到典型的英國式教育。他曾三考軍校,最後畢業於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
32歲首次入閣,先後擔任了殖民副大臣、商務大臣、內政大臣等職。77歲再次出任保守黨政府首相. 1965年1月初,丘吉爾因患感冒而卧床不起,15日因腦溢血而昏迷,24日逝世,享年91歲。1月30日,英國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
丘吉爾不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還是一位著名的演說家和作家。青年時他著有《馬拉坎德遠征史》、《河上戰爭》等,成名之後他的著作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6卷)、《英語民族史》(4卷)、《世界危機》(4卷)、《馬爾巴羅的生平與時代》(4卷)等。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等歷史著作和演說,丘吉爾曾在195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霍雷肖·納爾遜 (horatio nelson 1758.9.29-1805.10.21) (在拿破崙戰爭期間擔任英國海軍司令)
納爾遜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海軍指揮官。他的行為准則、英勇品格和高超的航海技術直到今天還是海軍軍官學習的楷模。納爾遜有統領世界上最龐大和經過最好訓練的海軍的優勢,率領這支海軍一直以出色的謀略智取敵人並取得了一系列歷史性重大勝利。納爾遜是開明的領導人,對愚蠢的人沒有耐心,對於他認為愚蠢的命令不予理睬。納爾遜對部下關懷備至,他們對他的每一項決定都很推崇.
『捌』 英國的歷史名人簡介
阿爾弗雷德大帝——統一英格蘭七王國。
威廉——登陸英格蘭,建立諾曼版王朝。
理查一權世——獅心王,十字軍東侵。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否定羅馬教皇,君主專制。
伊麗莎白一世——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圈地運動,羊吃人,海外探險,掠奪,英國第一次強大起來。
克倫威爾——推翻國王,革命勝利,強國,擊敗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佔領愛爾蘭。
威廉三世——《權利法案》,光榮革命,資產階級第一個國家。
威靈頓——擊敗拿破崙,鎮壓憲章運動,維也納體系。
維多利亞——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最終鼎盛。
勞合喬治——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
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
撒切爾夫人——馬島海戰,戰勝阿根廷,開發北海石油,
布萊爾——出兵伊拉克,當美國走狗。
『玖』 17世紀英國著名人物
(1)英國大戲劇家、詩人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的文學巨匠,他的代表作有《羅密歐和朱麗葉》《哈姆雷特》等,這些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倫理觀念和社會陋習,謳歌了人的偉大,集中體現了人文主義,提升了英國的人文精神.
(2)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17世紀下半期在天文學上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在數學上創建微積分,在力學上創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其中牛頓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
(3)1640年的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在克倫威爾的領導下,王軍戰勝議會軍,1649年國王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台,建立了共和國,克倫威爾掌握了政權,擔任「護國主」,但是他去世不久,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二世復辟.
(4)1785年以後,瓦特改進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隨後應用於許多生產部門,人們利用蒸汽機提供的動力帶動機器,進行生產,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從此,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
(5)1859年,英國科學家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思想.書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法則中發展的即生物進化論的觀點;《物種起源》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沉重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
故答案為:
(1)莎士比亞.
(2)牛頓.
(3)克倫威爾.
(4)瓦特.
(5)達爾文.
『拾』 英國著名歷史人物
克倫威爾 溫斯頓.丘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