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本草
① 我國古代還有很多著名的醫生李時珍發明了《本草綱目》扁鵲,妙思邈,華佗,張仲
張思淼的好像是《千金方》。扁鵲的貌似已經失傳了。
② 本草經被稱為有關他的一個著名神話故事是我還知道我國著名創世神話有
《神農來本草經》稱為上品的「靈源芝」。
《神農本草經》是古代醫葯學家科學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神農氏嘗百草,一日遇七十毒」的傳說神話故事
我還知道神話故事有誇父追日,女蝸補天,後羿射日,嫦娥奔月,共工觸不周山,女蝸造人,精衛填海,盤古開天地,神農嘗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話故事。
③ 我國本草學著作只要有哪些
1.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先秦時期)2.第一部葯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回》(東漢末年)3.第一部臨床醫答學專著——《傷寒雜病論》(東漢)4.晉代王叔和搜集整理分編成《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二部書5.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是我國第一部針灸學專著南北朝劉宋時期的6.《雷公炮灸論》是我國最早的制葯學專著。(年份不太明確)7.我國最早的兒科專著——《顱鹵經》(隋唐年間)8.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葯典《新修本草》(唐顯慶四年),比過去公認為世界上最早的葯典即1542年歐洲紐倫堡葯典要早近900年。9.宋朝廷幾度組織力量編寫了《太平聖惠方》和《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等大型醫書10.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明朝)
④ 我國古代的醫學著名《本草綱木》成就與我國那個朝代
本草綱是由明朝偉大的醫葯學家李時珍所著。
⑤ 我國著名的本草著作《本草綱目》創作於哪個朝代
明朝 《本草綱目》是明朝偉大的醫葯學家李時珍(1518-1593年)以畢生精力,親歷內實踐,廣收博採,實地考察,容對本草學進行了全面的整理總結,歷時27年編成,30餘年心血的結晶。全書52 卷,約200萬言,全書共有190多萬字,記載了1892種葯物(新增374種),分成60類。其中374種是李時珍新增加的葯物。收葯1892種,繪圖1100多幅,並附有432156多個葯方。是集我國16世紀以前葯學成就之大成,在訓詁、語言文字、歷史、地理、植物、動物、礦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書十七世紀末即傳播,先後多種文字的譯本,對世界自然科學也有舉世公認的卓越貢獻。它是幾千年來祖國葯物學的總結。這本葯典,不論從它嚴密的科學分類,或是從它包含葯物的數目之多和流暢生動的文筆來看,都遠遠超過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⑥ 《本草綱目》中的十大名本草或幾大名本草
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
中醫葯物學中登峰造極的著作
天下第一葯典
展示年中華文明獨特風采
影響中國的經典著作
影響歷史進程的100本書之一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醫葯書
《本草綱目》為明代著名本草學家、醫學家、博物學家李時珍所撰,被譽為"東方葯學巨典"。此書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明代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進行多方考證,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葯物學巨著。
《本草綱目》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醫學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是取之不盡的中華醫葯學知識寶庫,素享"醫學之淵海"、"格物之通典"之美譽。其涉及內容極為廣泛,如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采礦,以及歷史學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所以可以說是一部有著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自問世以來,一直以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雄姿獨佔中國古代葯學之鰲頭,成為中國古代葯學史上部頭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巨著,曾被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譽為"中國的網路全書",成為歷代醫者和讀書人孜孜以求的必修書。
中國博物學家中的"無冕之王"李時珍寫的《本草綱目》這部偉大著作,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國文化史、化學史和其他各門科學史的一個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
--《中國科學技術史》
明人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部葯書,它為我國中葯學和植物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李時珍根據古籍的記載和自己的親身實踐,對各種葯物的名稱、產地、氣味、形態、栽培、採集、炮製等做了詳細的介紹,並通過嚴密的考證,糾正了前人的一些錯誤。他在書中介紹和考證了許多來自南亞的葯物,並廣征佛書,給其中許多葯物注出了梵文譯名,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著名醫葯學家 薛克翹
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在葯物發展史上有巨大貢獻,是我國傳統醫學的經典著作,是現今研究中葯的必讀書籍,在國際上有七種文字譯本流傳。
--《葯理學總論》
《本草綱目》中的水
讀《本草綱目》就是讀李時珍,因為這和讀其他書籍不同,你面對的不僅僅是一些文字,打開書頁就能感受到一股善意,這個名為李時珍的長者一直活在這本書中,他用我們聽得懂的語言和我們說話,我經常被他的語言所折服,常常情不自禁地朗誦起來。多麼有味啊,不僅僅是葯味,同時充滿著文學的意味和做人的品味。
李時珍說葯,有時娓娓道來,有時平平直說,有時富於詩意,有時又如戲劇。使你覺得他不是在說葯,而是在說變化多端的世事,在說豐富多彩的人生,在說一物降一物的妙理。生病的人讀著這樣的文字,漸漸減輕了自己的病痛;沒病的人看到他的文字,就像欣賞到一篇篇美文,至少我是這樣。真不應該僅僅將《本草綱目》看成一本葯書,他教人養身,也教人如何看待大自然,同時教人養德養心。
人生在世,怎能不讀這樣的美文?如果有人沒有讀過李時珍,請看我特地為您從《本草綱目》中做的摘錄,僅僅是水的一部分,就足以見到他的智慧之美了。
李時珍說--
"露水。露是陰氣積聚而成的水液,是潤澤的夜氣,在道旁萬物上沾濡而成的,味甘,性平,無毒。秋露水稟承夜晚的肅殺之氣,宜用來煎潤肺的葯,調和治疥、癬、蟲癩的各種散劑。
"臘雪。凡是花都是五瓣,雪花卻是六瓣,六是陰數。冬至後第三戌為臘。臘前的雪,很宜於菜麥生長,又可以凍死蝗蟲卵。臘雪,瓶裝密封後放在陰涼處,數十年不會壞。用臘雪水浸過的五穀和種子,則耐旱而不生蟲;灑在桌幾和床席上,則蒼蠅、蚊子自己就飛走了;浸泡過的各種果實,不蛀蟲,難道不也是除蝗蟲的效驗嗎?春天的雪有蟲,水也易敗壞,所以不收取。
"夏冰。冰是太陰之精。水性很像土,能變柔為剛,這就是所說的物極必反。味甘,性大寒,無毒。宋徽宗吃冰太多,傷了脾胃,御醫治療沒有效果,便召楊介去診治,楊介用大理中丸。徽宗知道後說,服了多次了。楊介說,皇上的病,因吃冰太多而得,臣因此用冰來煎此葯,是為治致病原因。徽宗服後,果然痊癒。"
瞧,是不是很有意思?在他的書里,滿世界都是葯,葯草、葯木、葯石、葯谷、葯獸、葯水等等,甚至於人的部分,諸如牙齒頭發也可做葯。在他的書里,葯物各有屬性,有毒,無毒。若得當,有毒也是好葯,不當,則無毒也傷身體。由此可見,服用是否得當,與做人一樣,也是有正道、邪道之分的,而正道、邪道全在於一個恰當,關鍵能不能去患。至於上面所說的水的變化,更使人看到大千世界不可窮測之理。
希望這短短的摘錄能夠激起您了解這位智者的興趣
⑦ 我國著名的本草學著作有哪些
我國著名的本草學著作有:《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傷寒論》、《金匱要略》、《針灸甲乙經》、《雷公炮灸論》、《顱鹵經》、《新修本草》、《太平聖惠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本草綱目》等。
主要著作: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託名「神農」所作,實成書於漢代,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是現存最早的中葯學著作。《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葯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為中葯理論精髓。
《傷寒雜病論》 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作者是張仲景,至今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
《傷寒論》為東漢張仲景所著漢醫經典著作,是一部闡述外感病治療規律的專著,全書12卷。現今遺存10卷22篇。
《針灸甲乙經》 各書所載卷數不一,今本多取其自序所述的十二卷。 全書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其內容系擷取《素問》、《鋮經》(即《靈樞》和《明堂孔穴灸治要》這三部書的有關部分的精華,予以整理重編。
《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撰於嘉靖三十一年至萬曆六年,稿凡三易。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
(7)我國著名本草擴展閱讀:
中國曾以尋求長生不老葯為中心而出現了本草學,其傳說的人物為神農。本草才發展成為書籍的形式是在後漢以後(公元一世紀)。
在梁代(公元六世紀)本草書籍迅速增多,其中有名的是陶弘景的《神農本草經集注》,收入大約700種葯物,以後幾經增注更加完善。
明萬曆6年(1578)李時珍完成了總共52卷的《本草綱目》,並於萬曆18年(1590)出版共記載了1892葯物,可謂集本草之大成。
在日本,一般認為在奈良朝代以前雖從中國傳入醫方的同時也傳入了本草書,但在奈良時代通過遣唐使而將本草學傳入日本,則曾是盛行一時的,遂於公元701年開始設置本草教習和葯園。
⑧ 炎帝寫出了中國第一部葯學著作本草經所以〈 〉是我國著名的神話實現了先人的
《黃帝內經》是中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起源於軒轅黃帝版,代代口耳相權傳,後又經醫家、醫學理論家聯合增補發展創作,並不是由黃帝完成於一個短時間內,而是由黃帝的醫學為基礎經許多醫家進行搜集、整理、綜合跨越了一個較長的時間段集結而成。
它是以黃帝、岐伯、雷公對話、問答的形式闡述病機病理的同時,主張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時主張養生、攝生、益壽、延年,是中國漢族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8)我國著名本草擴展閱讀:
《黃帝內經》還蘊藏了很多哲理科學,譬如對人才管理的啟示,《黃帝內經》主張以醫道醫德盡顯人道品德。
德,作為中國古代自然觀的重要范疇,其外延,最終已轉化為形成天地萬物及自然天象運行的客觀規律,而人才以內在之「厚德」外化為才學之「載物」, 也是一種順應自然和諧的內外統一。《黃帝內經》的問世,使中醫的醫德有了最早的文字表述和闡釋。
《內經》概括和總結了當時醫家對醫德的認識,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醫德思想,宣告了中醫醫德理論的誕生。
⑨ 我國古代葯物學著名《本草綱目》的作者是李時珍編寫的改為病字句
《本草綱目》的作者是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