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知名湖泊
A. 我國的湖泊的數量
在數量上應該沒有很大區別,湖泊是水域,不像沙漠這么容易荒漠化。只要有降水,就有湖泊,當然也有一些地方乾旱,湖泊暫時缺水,但是不會消失。
4.湖泊
我國的湖泊眾多,天然湖泊有2000多個,主要的淡水湖有:江西的鄙陽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蘇的太湖和洪澤湖、安徽的巢湖。位於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鹹水湖。位於西藏中部的納木錯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也是我國最高的湖泊。
在陸地表面上有一些能夠蓄相當水量的天然窪地,稱之為湖泊。湖泊不僅使我們的星球更加璀璨,還是人類生息繁衍的良好環境。但是,湖泊是非常容易消失的。要使美麗的湖泊長久存在,根本的是保持河流沿岸的土壤不流失。中國歷來有五湖四海之稱,「四海」即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五湖」指的是湖南的洞庭湖、江西的鄱陽湖、江蘇的太湖、洪澤湖、安徽的巢湖。
中國湖泊的分布
湖泊可以鑲嵌在白雪皚皚的高山,也可以沉睡在陡峭的深谷,也可以仰卧在遼闊的平原,也可以偎依在咆哮的海濱。不論是白雪茫茫的極地,四季如春的溫帶,還是赤日炎炎的南方,你都可以尋覓到她的芳蹤。
湖泊的分布沒有地帶性規律可循,也不受海拔的限制。
我國湖泊分布,大概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昆侖山-岡底斯山一線為界。此線東南為外流湖區,以淡水湖為主,湖泊大多直接或間接與海洋相通,成為河流水系的組成部分,屬吞吐型湖泊。此線西北為內陸湖區,以鹹水湖或鹽湖為主,湖泊位於封閉或半封閉的內陸盆地之中,與海洋隔絕。
湖泊的分布沒有地帶性規律可循,也不受海拔的限制,凡是地面上一些排水不良的窪地都可以瀦水,發育成湖泊。
東部平原湖區
東部平原湖區共有大小湖泊834個,其中,大於1km2的湖泊有696個,總面積為 21171.60km2 ;大於10km2湖泊有138個,總面積為19587.50km2。
東部平原湖區較著名的湖泊有洞庭湖、洪湖、鄱陽湖、巢湖、太湖、澱山湖、東錢湖、南四湖、白洋淀、七裏海、日月譚等。
蒙新高原湖區
蒙新高原湖區共有大小湖泊879個,其中,大於1km2的湖泊有772個,總面積為 19700.30km2 ;大於10km2湖泊有107個,總面積為18059.43km2。
蒙新高原湖區較著名的湖泊有呼倫湖、運城鹽湖、紅鹼淖、文縣天池、羅布泊等。
雲貴高原湖區
雲貴高原湖區共有大小湖泊73個,其中,大於1km2的湖泊有60個,總面積為 1199.40km2;大於10km2湖泊有13個,總面積為1088.20km2。
雲貴高原湖區較著名的湖泊有滇池、洱海、瀘沽湖、草海、邛海、九寨溝海子群等。
青藏高原湖區
青藏高原湖區共有大小湖泊1437個,其中,大於1km2的湖泊有1091個,總面積為 44933.30km2;大於10km2湖泊有346個,總面積為42816.10km2。
青藏高原湖區較著名的湖泊有納木錯、青海湖、察爾汗鹽湖、鄂陵湖等。
東北平原與山地湖區
東北平原與山地湖區共有大小湖泊192個,其中,大於1km2的湖泊有140個,總面積為3955.30km2;大於10km2湖泊有52個,總面積為3705.70km2。
東北平原與山地湖區較著名的湖泊有鏡泊湖、五大連池、扎龍湖、白頭山天池等。
中國的國際湖泊
長白山是中國和朝鮮的界湖。位於吉林省撫松縣境內,湖面海拔2154米。湖泊高踞於長白山之顛,在群峰環繞之中。由於海拔較高,常有雲霧繚繞,很難見其真貌,人們視為神秘之水,因此稱為天池。
天池是呈橢圓形的火山口湖,南北長4850米,東西寬3350米,周長約13公里,湖面面積約9.2平方公里,湖泊的集水面積21.4平方公里。湖水總蓄水量約20億立方米,平均深度204米,最大深度373米,是我國最深的湖泊。湖泊四周沒有常流水注入,主要由天然降水以及環湖的岩層隙水補給。
湖泊只有在北側有一缺口,水流經過1200多米蜿蜓的流程後突然從斷崖處飛瀉而下,形成68米的飛瀑,夾峙在二山之間,形如馬尾瀑布的水流就是松花江的正源,二道白河的源頭。
天池池周高峰有10餘座,以白雲峰最高,海拔2691米,位於天池的西面,主要岩石是各種火山的噴出岩,有浮石、火山礫、火山砂、粗面岩、凝灰岩等。天池北面另一高峰天文峰,海拔2670米,為第二高峰,1958年天池氣象站建於該峰東北側2622米處,故稱天文峰。
?
長白山天池的形成與火山的活動有密切的關系,在距今一百萬年的地質年代,發生過多次規模較大的火山噴發。近期的噴發有1597年(明萬曆25年)8月,1668年(清康熙7年)4月和1702年(清康熙41年)4月,距今已有290多年,雖然近年沒有噴發,但沿二道白河上朔,沿河仍有許多溫泉的分布。
天池氣候寒冷,湖水凍結每年長達6個月之久,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不及10℃。降水豐沛,平均年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每年約有8個月時間被積雪覆蓋,6月中旬積雪才開始融化,在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中,天池周圍生長著各種珍奇的生物。
興凱湖是中俄的界湖,也是我國最大的國際湖。又菩絲
B. 我國天然湖泊有多少個
中國是多湖泊國家,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即達2800多個,總面積約8萬平方公里,其中淡水湖泊面積為3.6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5%左右。
中國湖泊根據各地民族語言的譯音和習慣稱謂共約有30種。一般在太湖流域稱盪、漾、塘和;松遼地區稱泡或咸泡子;內蒙古稱諾爾、淖或海子;新疆稱庫爾或庫勒;西藏稱錯或茶卡。
分布和形態特徵 中國湖泊分布范圍廣而不均勻,東起東經132°20′的興凱湖(中、俄界湖),西至東經78°50′的班公錯;北自北緯48°57′的呼倫湖,南到北緯23°25′的大屯海。 東部平原和青藏高原形成2大稠密湖群。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柴達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湖泊分布亦多。但長江上游、珠江流域和浙閩丘陵等地區湖泊寥寥無幾。按湖泊的地理位置,可將中國湖泊分為東北、(內)蒙(古)新(疆)、青藏、東部和雲貴5大湖區。
中國絕大部分湖泊屬中、小型、面積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共11個(見表[中國主要湖泊形態特徵])。最大淡水湖泊為鄱陽湖,最大鹹水湖是青海湖,最大鹽湖是察爾汗鹽湖。藏北的青蛙湖湖面海拔5644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鹹水湖。海拔5386米的森里錯,則為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海拔最低的湖泊是新疆吐魯番盆地的艾丁湖。湖底海拔-155米。 青藏湖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區。中國最深湖泊是位於長白山主峰白頭山上的天池(見白頭山天池),湖水深度最大達312.7米,也是中、朝兩國的界湖。
構造差異 中國東部平原屬地殼下沉地區,區內淡水湖泊較集中,分布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和巢湖等中國著名5大淡水湖泊。湖盆多呈碟狀,平均水深約3米,為典型的淺水型吐吞湖泊。一般均具有調節江、河洪枯的能力。河流泥沙對湖泊演變影響顯著;西部青藏湖區為強烈的地殼隆起區,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區內湖泊類型多樣,以沿構造斷裂帶形成的構造湖為主,並有冰川湖、岩熔湖及堰塞湖等。湖泊水深多在數十米以上,呈封閉性或半封閉性弧立分布,主要靠冰雪融化和降水補給。近期變遷表現為干化和退縮及大量山地碎屑物質的充填,湖水清澈,許多大湖透明度均在10米以上;東北湖區則多火山堰塞湖;蒙新湖區多風蝕窪地湖;而雲貴湖區則多構造斷陷湖。
地帶性 中國湖泊分布具有地帶性特色。東部平原湖區入湖河流源遠流長,湖泊補給水源豐富,且河、湖水量交換強烈,湖水礦化度低,大部分小於200毫克/升。個別湖泊甚僅有30~40毫克/升,主要屬重碳酸鈣型水。青藏、蒙新湖區氣候乾燥,湖泊大多為內陸河流的尾閭。湖水礦化度大多在1~2克/升, 如青海湖為12.94克升。個別湖泊甚可達400~500克/升,因此成為中國鹽湖(包括鹹水湖)最集中區域;同時,由於一些湖泊入湖河流的變遷改道,游移性湖泊在這2個湖區亦有零星分布,如新疆的瑪納斯湖即屬此例。
資源 中國湖泊的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東部湖區富於灌溉、航運、養殖之利和灘地資源。湖泊水生動、植物種多量大,水生維管束植物即達90種以上,產量高,用途廣泛。中國湖泊中魚類有200種以上,具有經濟價值的魚類有110餘種。 鯉、鯽是最常見或最主要的魚類。青、草、鯉、鱅、魚是中國特有的經濟魚類,在淡水湖泊中分布廣泛。魴、鯿、、鱖、銀魚等是中國東部平原地區湖泊中的名貴魚類,產量甚豐。青藏地區湖泊中的裸鯉,東北地區湖泊中的狗魚、銀鯽及雲貴地區湖泊中的金線魚、弓魚等,亦均屬上等魚類或名貴魚類,產量均佔一定比重。此外,湖泊中棲息的水禽和淡水湖泊中盛產的蝦、蟹、貝類,亦為經濟價值較大的資源。西部青藏、蒙新湖區的鹹水湖和鹽湖,占湖泊總面積的一半以上,蘊藏豐富的鹽類礦產資源。區內鹽湖除蘊藏大量食鹽、芒硝、石膏、天然鹼等固體鹽礦原料外,甚或富集有硼、鋰、鉀、鎂等多種液體礦床,銣、銫、溴、碘等元素亦具相當數量。有些高原與山區的湖泊蘊藏極大水力資源,滇池和鏡泊湖的水能早已開發,興建中的雲南洱海發電站,發電能力超過上述兩湖之總和。台灣省日月潭的發電能力亦在幾萬千瓦以上。西藏自治區的羊卓雍錯與雅魯藏布江的直線距離僅8~10公里,但湖面高出江面840餘米,無疑為水力資源開發潛力很大的湖泊。此外,有不少湖泊風景秀麗,如西湖、太湖、洱海和天池等。
C. 我國主要湖泊
擁有4400平方米面積的青海湖浩瀚神秘,是大自然賜予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寶鏡,清澈碧藍的湖面上那微微泛動的波瀾似乎在悄聲述說著一個古老的傳說……
青海湖古代稱為「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藏語叫做「錯溫布」,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語稱它為「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它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它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乍看上去,像一片肥大的白楊樹葉。青海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話:「身背炒麵繞大湖,跑垮好馬累死鹿」。
青海湖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抱,舉目環顧,猶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將青海湖緊緊環抱其中。從山下到湖畔,則是廣袤平坦、蒼茫無際的千里草原,而煙波浩渺、碧波連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翡翠玉盤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間,構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壯美風光和綺麗景色。
青海湖在不同的季節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節,青海湖畔山清水秀,遼闊起伏的草原就像是鋪上一層厚厚的綠色的絨毯,數不盡的牛、羊、馬猶如五彩斑駁的珍珠撒滿草原,湖畔大片整齊如畫的農田麥浪翻滾,菜花泛金,那碧波萬頃,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瓊漿在輕輕盪漾。而寒冷的冬季到來時,青海湖冰封玉砌,銀裝素裹,就像一面巨大的寶鏡,在陽光下熠熠閃亮,終日放射著奪目的光輝。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鳥島都是旅遊勝地。海心山又稱龍駒島,島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產龍駒而聞名。
D. 我國著名的湖有哪些胡
中國十大湖泊[圖文]
zhong guo shi da hu po
中國的湖泊(lakes in China) 中國是多湖泊國家,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即達2800多個,總面積約8萬平方公里,其中淡水湖泊面積為3.6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5%左右。
中國湖泊根據各地民族語言的譯音和習慣稱謂共約有30種。一般在太湖流域稱盪、漾、塘和氿;松遼地區稱泡或咸泡子;內蒙古稱諾爾、淖或海子;新疆稱庫爾或庫勒;西藏稱錯或茶卡。
分布和形態特徵中國湖泊分布范圍廣而不均勻,東起東經132°20』的興凱湖(中、俄界湖),西至東經78°50』的班公錯;北自北緯48°57』的呼倫湖,南到北緯23°25』的大屯海。東部平原和青藏高原形成2大稠密湖群。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柴達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湖泊分布亦多。但長江上游、珠江流域和浙閩丘陵等地區湖泊寥寥無幾。按湖泊的地理位置,可將中國湖泊分為東北、(內)蒙(古)新(疆)、青藏、東部和雲貴5大湖區。
中國絕大部分湖泊屬中、小型。面積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共11個(見表)。最大淡水湖泊為鄱陽湖,最大鹹水湖是青海湖,最大鹽湖是察爾汗鹽湖。藏北的青蛙湖湖面海拔5644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鹹水湖,海拔5386米的森里錯,則為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海拔最低的湖泊是新疆吐魯番盆地的艾丁湖、湖底海拔-155米。青藏湖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區。中國最深湖泊是位於長白山主峰白頭山上的天池,湖水深度最大達312.7米,也是中、朝兩國的界湖。
構造差異中國東部平原屬地殼下沉地區,區內淡水湖泊較集中,分布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和巢湖等中國著名5大淡水湖泊。湖盆多呈碟狀,平均水深約3米,為典型的淺水型吞吐湖泊。一般均具有調節江、河洪枯的能力。河流泥沙對湖泊演變影響顯著;西部青藏湖區為強烈的地殼隆起區,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區內湖泊類型多樣,以沿構造斷裂帶形成的構造湖為主,並有冰川湖、岩熔湖及堰塞湖等。湖泊水深多在數十米以上,呈封閉性或半封閉性孤立分布,主要靠冰雪融化和降水補給。近期變遷表現為干化和退縮及大量山地碎屑物質的充填,湖水清澈,許多大湖透明度均在10米以上;東北湖區則多火山堰塞湖;蒙新湖區多風蝕窪地湖;
而雲貴湖區則多構造斷陷湖。
地帶性中國湖泊分布具有地帶性特色。東部平原湖區入湖河流源遠流長,湖泊補給水源豐富,且河、湖水量交換強烈,湖水礦化度低,大部分小於200毫克/升,個別湖泊甚僅有30~40毫克/升,主要屬重碳酸鈣型水。青藏、蒙新湖區氣候乾燥,湖泊大多為內陸河流的尾閭。湖水礦化度大多在1~2克/升,如青海湖為12.94克/升。
個別湖泊甚可達400~500克/升,因此成為中國鹽湖(包括鹹水湖)最集中區域;同時,由於一些湖泊入湖河流的變遷改道,游移性湖泊在這2個湖區亦有零星分布,如新疆的瑪納斯湖即屬此例。
資源中國湖泊的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東部湖區富於灌溉、航運、養殖之利和灘地資源。湖泊水生動、植物種多量大,水生維管束植物即達90種以上,產量高,用途廠泛。中國湖泊中魚類有200種以上,具有經濟價值的魚類有110餘種。鯉、鯽是最常見或最主要的魚類。青、草、鯉、鱅魚是中國特有的經濟魚類,在淡水湖泊中分布廣泛。魴、鯿、鮊、鱖、銀魚等是中國東部平原地區湖泊中的名貴魚類,產量甚豐。青藏地區湖泊中的裸鯉,東北地區湖泊中的狗魚、銀鯽及雲貴地區湖泊中的金線魚、弓魚等,亦均屬上等魚類或名貴魚類,產量均佔一定比重。此外,湖泊中棲息的水禽和淡水湖泊中盛產的蝦、蟹、貝類,
中國主要湖泊形態特徵
亦為經濟價值較大的資源。西部青藏、蒙新湖區的鹹水湖和鹽湖,占湖泊總面積的一半以上,蘊藏豐富的鹽類礦產資源。區內鹽湖除蘊藏大量食鹽、芒硝、石膏、天然鹼等固體鹽礦原料外,甚或富集有硼、鋰、鉀、鎂等多種液體礦床,銣、銫、溴、碘等元素亦具相當數量。有些高原與山區的湖泊蘊藏極大水力資源,滇池和鏡泊湖的水能早已開發,興建中的雲南洱海發電站,發電能力超過上述兩湖之總和。台灣省日月潭的發電能力亦在幾萬千瓦以上。西藏自治區的羊卓雍錯與雅魯藏布江的直線距離僅8~10公里,但湖面高出江面840餘米,無疑為水力資源開發潛力很大的湖泊。此外,有不少湖泊風景秀麗,如西湖、太湖、洱海和天池等。
(一)青海湖,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它浩瀚縹緲,波瀾壯闊,是大自然賜與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寶鏡。
青海湖,古代稱為「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藏語叫做「錯溫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語稱它為「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由於青海湖一帶早先屬於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稱它為「仙海」。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海」。
青海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環湖周長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楊樹葉。青海湖水平均深約19米多,最大水深為28米,蓄水量達1050億立方米,湖面海拔為3260米,比兩個東岳泰山還要高。由於這里地勢高,氣候十分涼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氣溫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勝地。
青海湖中有5個小島,其中以鳥島最為著名。鳥島的面積只有0.27 km2,島上生活著數不清的鳥,主要有斑頭雁、棕頭鷗、魚鷗、鸕鶿、燕鷗、黑頸鶴、天鵝、赤麻鴨等十多種,尤其以前四種最多,約佔全島鳥群總數的70%。有人估計,每年大約有十萬只鳥在島上繁殖育雛。人若登上鳥島,鋪天蓋地而來的鳥群會使人產生無立足之地的感覺。
青海湖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這里地域遼闊,草原廣袤,河流眾多,水草豐美,環境幽靜。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抱:北面是崇宏壯麗的大通山,東面是巍峨雄偉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綿綿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間。舉目環顧,猶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將青海湖緊緊環抱其中。從山下到湖畔,則是廣袤平坦、蒼茫無際的千里草原,而煙波浩淼、碧波連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盞巨大的翡翠玉盤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間,構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壯美風光和綺麗景色。
(二)江西鄱陽湖是世界上七個重要濕地之一和我國最大的吞吐性淡水湖,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長江洪水的調蓄和長江水資源的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都陽湖的濕地破壞是長期人類活動綜合作用的結果。1998年發生歷史性的大水災後,鄱陽湖地區實施了「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移民建鎮」等濕地恢復政策。在國家移民建鎮資金的支持下,湖區農民解決了住房問題。但是,由於他們全部或部分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耕地(主要是水田),傳統的水稻種植為主的生產方式已難以為繼,出現了嚴重的生計問題。同時為鞏固退田還湖帶來的濕地恢復成果,在退田還湖地區發展替代產業極為迫切和必要。
鄱陽湖位於北緯28°22′至29°45′,東經115°47′至116°45′。地處江西省的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鄱陽湖以松門山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面為入江水道,長40公里,寬3至5公里,最窄處約2.8公里;南面為主湖體,長133公里,最寬處達74公里。(可插入相關圖片)
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泊。
鄱陽湖南北長173公里,東西最寬處達74公里,平均寬16.9公里,湖岸線長1200公里,湖體面積32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處25.1米左右,容積約276億立方米,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它承納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河。經調蓄後,由湖口注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是一個季節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陽湖水系流域面積16.22萬km2,約占江西省流域面積的97%,占長江流域面積的9%:其水系年均徑流量為1525億立方米,約占長江流域年均徑流量的16.3%。
(三)洞庭湖位於荊江南岸,湖南省的北部,界湘鄂兩省之間,面積遼闊,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洞庭湖北有三口與長江相通,南有湘、資、沅、澧四水匯入。這是湖南地理特徵之三。洞庭湖像一個巨大的水庫,容納湖南四水的水量並起著吞吐長江洪水的作用。湖南境內所指的洞庭湖區,習慣上把湘、資、沅、澧四水尾閭受堤防保護的地區都計算在內,因此,就行政范圍來說,它包括19個縣、7個市、15個國營農場的全部或一部,其中,純湖區包括有常德、漢壽、華容、望城等12個縣,常德、益陽、岳陽、津市4個市和15個國營農場。據1985年統計,洞庭湖區面積佔全省的1/14,人口佔全省的1/9,耕地佔全省的1/6,糧食產量佔全省的1/6,棉花產量佔全省的4/5,水產品佔全省的1/3,油料、麻類、湘蓮、生豬、家禽的產量也都占較大比重。洞庭湖區是湖南商品糧生產基地,在全省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現在洞庭湖區的范圍,北至荊江,西至澧縣、常德,南至沅江、漢壽、益陽,東至湘陰、汩羅、岳陽,面積約為18780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天然湖泊面積約為2691平方公里(元明到清代中期面積為6270km2,1949年為4700km2),洪水時期,一片汪洋,枯水時期,洲灘畢露。據自然形態劃分為東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及其他小湖泊。洞庭湖區北通長江,內聯「四水」,湖泊星羅棋布,河渠縱橫交錯,干支流相連成為湖南省水運的中心。洞庭湖水系的補給多以雨水為主。長江水量經三口分流入湖;湘、資、沅、澧四水水量充沛,對湖泊的補給量也大。其水量平衡的特點是:出入湖泊徑流量所佔比重很大,洞庭湖的入湖徑流量與出湖徑流量均分別佔全湖水量總收支的90%以上,湖面降水與蒸發所佔比例相對很少。另一個特點是:兩者數量幾乎相近,即出口水量與入湖水量為1.04:1.15,說明湖泊吞吐量接近。
日落太湖之美景
(四)太湖古稱震澤,又名五湖,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 里,有大小島嶼48個,峰72座。這里山水相依,層次豐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畫卷。在觀賞這"秀色可餐的太湖風景同時,還可游覽江財名山、名園,探考歷史。
太湖東、北、西沿岸和湖中諸島,為吳越文化發源地,有大批文物古跡遺存,如春秋時期的闔閭城越城遺址、隋代大運河、唐代寶帶橋、宋代紫金庵、元代天池書屋、明代揚彎一條街、宜興三洞、無錫三山和蘇州東、西洞庭山等。
太湖流域行政區劃分屬江蘇、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其中江蘇19399平方公里,佔52.6%;浙江12093平方公里,佔32.8%;上海5178平方公里,佔14%;安徽225平方公里,佔0.6%。流域內分布有特大城市上海市,江蘇省的蘇州、無錫、常州、鎮江4個地級市,浙江省的杭州、嘉興、湖州3個地級市,共有30縣(市)。有500萬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座,100~500萬人口的大城市1座,50~100萬人口城市3座,20~50萬人口城市9座。至1997年止流域內共有人口3611萬人,約佔全國人口2.9%,其中農業人口1844萬人,非農業人口1767萬人,城市化水平達49%。流域內有耕地2266萬畝,比1985年減少384萬畝,主要用於建設用地。其中水田1856萬畝,旱地410萬畝,復種指數200%。流域用地狀況,耕地佔41%,水域15%,建設用地18%,其他用地26%。
洪澤湖水產早市
(五)美麗富饒的洪澤湖畔哺育著淮安的四區(清河、青浦、楚州、淮陰) 四縣(漣水、洪澤、盱眙、金湖) , 宿遷的二區(宿城區、宿豫區)三縣(沭陽、泗陽、泗洪)。洪澤湖位於江蘇省洪澤縣西部,發育在淮河中游的沖積平原上,原是泄水不暢的窪地,後瀦水成許多小湖。在我國秦漢時代,它們被稱為"富陵"諸湖。其中以洪澤湖最大,面積2069平方公里,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中的第四大淡水湖。
洪澤湖古稱破釜塘。公元616年,隋煬帝下江南,其時正值大旱,行舟十分困難。當龍舟經過破釜塘時,突然天降大雨,水漲船高,舟行順暢。煬帝大喜,自以為洪福齊天,恩澤浩盪,於是便把破釜塘改名為洪澤浦。唐代開始名洪澤湖。 洪澤湖的整個形狀很像一隻昂首展翅欲飛的天鵝。由於洪澤湖發育在沖積平原的窪地上,故湖底淺平,岸坡低緩,湖底高出東部蘇北平原4-8米,成為一個"懸湖"。在治淮以前,洪澤湖汪洋一片,既無固定湖岸,又無一定形狀。參照對淮河的治理,對洪澤湖也進行了整治。現在湖區的東部大堤寬50米,全長67公里,幾乎全用玄武岩的條石砌成。遠遠望去,宛如一座橫亘在湖邊的水上長城。這條長堤不僅保護著下游地區的萬頃良田和千百座村鎮,而且攔蓄的豐富水源為航運、發電、灌溉提供了便利。
洪澤湖是一個淺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內,最大水深5.5米。湖水的來源,除大氣降水外,主要靠河流來水。流注洪澤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出湖河道中三河和蘇北灌溉總渠是洪澤湖分泄入長江和入海的主要河道。
洪澤湖水生資源豐富,湖內有魚類近百種,以鯉、鯽、鱅、青、草、鰱等為主;洪澤湖的螃蟹也是遠近馳名的。此外,洪澤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蘆葦幾乎遍布全湖,繁茂處連船隻也難以航行。蓮藕、芡實、菱角在歷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雞頭、菱角半年糧"的說法。
(六)內蒙古呼倫湖呼倫湖方圓八百里,碧波萬頃,象一顆晶瑩碩大的明珠,鑲嵌在呼倫貝爾草原上。
呼倫湖也稱呼倫池、達賚湖,是中國第五大湖,也是內蒙古第一大湖。位於呼倫貝爾草原西部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和滿洲里市之間,東經117°00′10〃~117°41′40〃,北緯48°30′40〃~49°20′40〃,呈不規則斜長方形,長軸為西南至東北方向。湖長93公里,最大寬度為41公里,平均寬度為32公里,周長為447公里。當湖水位在545.33米時,湖水為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為5.7米,最大水深8米左右,蓄水量為138.5億立方米。
「呼倫」是由蒙古語「哈溜」音轉而來,意為「水獺」;「貝爾」蒙語意為「雄水獺」。古代這兩個大湖盛產水獺,生活在湖邊的蒙古人便以動、植物名稱命山、河、湖、泉名稱的古老習慣為兩湖命名。清初,游牧在湖邊的蒙古人開始稱呼倫湖為「達賚諾爾」。「達賚」蒙古語意為「海」,「諾爾」意為「湖」,「達賚諾爾」意為「海一樣的湖」。
呼倫湖水的補給除大氣降水和地下水外,主要來自發源於蒙古國東部的克魯倫河,以及連接貝爾湖和呼倫湖的烏爾遜河。湖東北部的達蘭鄂羅木河是一個吞吐性河流,海拉爾河水大時,順該河流入呼倫湖,呼倫湖水大時又順此河流向額爾古納河。
呼倫湖還以「大、活、肥、潔」著稱全國。「大」是湖的面積2339平方公里,為中國北方第一大湖,相當於呼倫貝爾盟1988年耕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活」是湖內有烏爾遜河、克魯倫河和水大時的達蘭鄂羅木河注入,不是死水湖;「肥」是湖面和注入湖中的各河流位於牧區,湖畔和河岸牧草繁茂,牲畜的糞便多流入湖中,是魚類的天然餌料;「潔」是湖區各河流基本沒有污染,是少有的一池碧水。
(七)納木措湖
納木措湖位於西藏當雄縣與班戈縣之間,湖面面積1940平方公里,湖面海撥4718米,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納木措還是西藏著名的佛教聖地,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藏歷羊年是藏傳佛教傳統的朝拜納木措,到納木措轉湖的年頭。從2003年羊年正月開始,從青藏高原各藏區趕往納木措轉湖的藏族群眾就絡繹不絕。到2003年6月中旬,即藏歷四月十五期間,前往納木措朝拜「聖湖」的人高達好幾萬。在美麗的納木措湖畔,信徒們圍著著名的扎西島不停地轉經,在湖邊和陡峭的山崖上掛上五色經幡,他們還成群結隊地湧向湖邊,用聖水洗滌身體和衣物。在青藏高原燎人的驕陽下,在漫天的暴風雪中,他們尤如一群群移動的雕像,用他們信念的步履丈量著腳下神聖的土地,祈禱著萬物眾生,一步步走向理想的境地
(八)色林錯湖
它是藏北草原僅次於納木錯的第二大鹹水湖,面積有1800多平方公里,這里也是申扎、尼瑪、班戈三縣的交界處。遠遠望去,湖面碧藍,遠處山形若隱若現。公路就在離湖邊十幾公里的地方,想接近她卻已無路可走。湖邊沼澤地多,不敢冒險,直到下午日落時分,我們才有幸在湖畔的草原上歇息,也許是因她的美麗才停下匆忙的腳步。金色的草原、藍藍的湖水、夕陽映紅的雪山讓我們忘卻了草原傍晚時分的寒冷,貪婪地拍攝著她的美妙,草原上成群結隊的黃羊、藏羚羊也在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的寧靜。看著這湖光山色和湖畔野生動物追逐覓食的情景,我們很自然地想到離拉薩很近的納木錯——十七、八年前的納木錯也是這番情景,湖邊不時有成群的藏羚羊出沒,其它的野生動物也很多,簡直就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後來隨著遊人的大量進入,那裡已很難再見到野生動物的蹤影了。色林錯至今仍保持著如此好的原生態,我們真的為她感到慶幸。
炎炎盛夏,位於博斯滕湖畔的新疆和碩縣金沙灘迎來了又一個旅遊旺季。博斯滕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古稱西湖,湖面煙波浩淼,四周葦草叢密,棲息著各種水鳥。泛舟其中,自有佳趣。和碩縣金沙灘景區因其優質的湖水,細密干凈的沙灘,成為遊客前往度假避暑的勝地。
新疆博斯滕湖黃金沙灘帶動黃金旅遊
(九)博斯滕湖
博斯騰湖
古稱「西海」,唐謂「魚海」,清代中期定名為博斯騰湖,位於焉耆盆地東南面博湖縣境內,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吞吐湖。博斯騰淖爾,蒙古語意為「站立」,因三道湖心山屹立於湖中而得名。博斯騰湖距博湖縣城14公里,距焉耆縣城24公里,湖面海撥1048米,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25公里,略呈三角形,大湖面積988平方公里。大湖西南部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數十個小湖區,小湖區有較大的湖泊,總面積為240平方公里,湖水西東深,最深16米,最淺0.8--2米,平均深度約10米左右。總面積1228平方公里的博斯騰湖與雪山、湖光、綠州、沙漠、奇禽、異獸同生共榮,互相映襯,組成豐富多彩的風景畫卷。大湖水域遼闊,煙波浩淼,天水一色,被譽為沙漠瀚海中的一顆明珠。小湖區,葦翠荷香,曲徑邃深,被譽為「世外桃園」。
(十)南四湖
南四湖 為昭陽、獨山、南陽、微山湖四湖的總稱,位於蘇魯交界處,南四湖南北總長約120 km,東西平均寬5.2 km,流域面積31700 km2 。上級湖一般湖低高程32.5m,正常蓄水位34.5m,蓄水面積600 km2,設計洪水位36.5m,相應容積23.1億m3。下級湖一般湖低高程31.0m,正常蓄水位32.5m,蓄水面積585 km2,設計洪水位36.0m,相應容積30.78億m3. 南四湖的洪水經韓庄閘、伊家河閘和藺家壩閘分別流入韓庄運河、伊家河和不牢河,再先後匯入中運河。我省徐州市豐縣、沛縣、銅山縣280萬畝農田排澇入湖,湖西及不牢河沿岸200萬畝農田引湖水灌溉。 南四湖湖西大堤全長131.5km,其中我省北起蘇魯省界處的姚樓河口,南至銅山縣張谷山,長80.1km。二級壩以上的上級湖堤長21.86km;二級壩以下的下級湖堤長58.24km。湖西大提的防洪安全直接關繫到京杭運河、津浦、隴海鐵路和豐沛礦區、徐州市區工礦企業及數百萬群眾的安全。 沿湖西有姚樓河、大沙河等6條港河,湖西大堤上共興建了大屯、挖工庄、韓壩、八段、五段、岱海閘及岱海涵洞等7座穿堤建築物。 1957年沂沭泗大洪水,上級湖南陽站水位36.48m,下級湖微山站水位36.28m,為歷史最高記錄。
E. 我國的主要湖泊
1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東,九江市南,由鄱、撫、信、修、贛等五大水系匯聚版而成,面積3583平方公里,權為我國最大淡水湖泊,也是典型的季節性吞吐型湖泊。汛期一片汪洋,碧波千里、枯水期束水如帶,僅存河港。湖區多洲灘,為魚類天然產卵場,我國的主要湖泊
F. 我國湖泊很多,它們主要分布在哪三個區域
(1)青藏高原湖區。青藏高原上的湖泊面積為37549平方公里, 佔全國湖泊面積的49.6%,僅西藏就有大小湖泊1500多個。湖面海拔多在 4000米以上。藏北高原的喀順錯,湖面海拔5556米,是我國目前已知地勢最高的湖泊。青藏高原湖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湖泊數量最多、面積最大的內陸高原湖區。境內除東部及南部有部分外流湖為淡水湖外,其他多為內陸鹹水湖或鹽湖。這些湖泊多系構造運動和冰川作用的冰蝕或冰磧物壅塞而形成的構造湖和冰川湖,也有因泥石流阻寒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這些湖水都較深。區內分布有青海湖、納木錯、色林錯、羊卓凝錯、鄂陵湖、扎陵湖及班公湖等較大的湖泊。
青藏高原的不斷隆起,阻止了水蒸氣的進入,使高原氣候日益乾燥。自本世紀以來,整個高原的降水量明顯減少,尤以近20年來最為突出,湖水的蒸發加速,必將導致湖水的濃縮和湖面的縮小。青藏高原湖泊退縮的現象是相當普遍的,我國最大的內陸湖泊——青海湖,湖濱有多級古湖堤,最高一級古湖堤高出現在水面100米左右,據推算, 當時的湖面比現在要大三分之一。隨著湖泊縮小,湖濱出現大面積的沼澤和草灘,成為重要的天然牧場。
(2)蒙新湖區。蒙新湖區湖泊面積為8854平方公里, 佔全國湖泊面積的11.7%,區內多內陸鹹水湖和鹽湖;全區大致以黑河為界, 黑河以西多構造湖,以東多小型風蝕湖,亦有部分構造湖。新疆吐魯番盆地的艾丁湖,位於海平面以下155米,水深不足1米,是我國地勢最低的湖泊。境內較大的湖泊有呼倫湖、博斯騰湖、塞里木湖、布倫托湖(烏倫古湖)及貝爾湖(中、蒙界湖)。
蒙新湖區地處內陸,遠離海洋,氣候乾燥,夏季炎熱、冬季嚴寒,湖泊封凍期為3-4個月,年內降水量稀少,河系不發育, 不少湖泊成為內盆地匯水中心,有的則是河流的尾閭湖。由於匯入湖泊河流水量不穩定,隨著補給水量的增減,水面時大時小,湖形多變,如索果諾爾、瑪納斯湖等就以湖形多變而聞名於世。當匯入湖泊的河流上、中游層層攔截時,勢必減少入湖河流的水量,使湖泊水量入不敷出,導致湖泊日漸消亡。新疆的羅布泊和台特馬湖已於1964年和1972年先後乾涸。但有一些湖泊因與較大河流溝通或貫穿,湖形較固定,且為淡水湖泊,如博斯騰湖、烏梁素海等。
發育在沙漠地區的湖泊,具有面積小、湖水淺、補給水量少、湖水易濃縮,又多為時令湖。由於蒸發強烈,湖水礦化度都很高,成為鹽湖或礦湖,如內蒙古的吉蘭泰鹽池就著名的產鹽湖泊。
(3)雲貴高原湖區。雲貴高原為我國淡水湖泊分布較多的地區之一,區內多構造湖,也有象異龍湖、威寧草海等溶蝕湖。湖泊面積為1108平方公里,佔全國湖泊面積的1.5%。區內的湖泊主要集中在滇中和滇西北地區,除撫仙湖、瀘沽湖、陽宗海及程海等湖泊為湖盆坡度較大、湖岸線平直的深水湖外,其他各湖均系湖盆平緩、岸線彎曲,水深在15米以內的淺水湖泊。高原氣候溫暖,降水量較大,湖泊水量豐富,湖水冬季不結冰,是我國唯一不冰凍的湖區。不少湖泊除蘊藏豐富的水力資源外,還兼有灌溉、供水、航運和發展水產之利。滇池、洱海及瀘沽湖等湖泊,山青水秀,風景佳麗,又有名勝古跡,是我國著名的旅遊湖泊區。
我國是個多湖泊的國家。湖泊有兩萬多個,湖泊總面積達75610Km2,其中外流湖的淡水貯量為內流湖的4.5倍。就地區而言,我國的湖泊主要分布在東部平原(長江中下游居多)和青藏高原兩大湖區。青藏高原是我國湖泊面積廣、分布稠密的地區,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48.4%,它擁有世界上最高且數量最多的高原湖泊群。僅西藏就有湖泊兩千多個,約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是我國湖泊面積最大的省區。其水質有明顯的分布規律:藏東南為淡水湖,藏南為淡水與鹹水湖,藏北為鹹水湖,藏北北部為鹽湖。
民族地區湖泊的分布。我國的湖泊由於分布在不同的自然地帶,所以特徵就有一定的差異。根據我國湖泊的分布特點、成因和水文特徵的不同,大致劃分為青藏高原湖區、東部平原湖區、蒙新湖區、東北山地湖區和平原湖區、雲貴高原湖區等五個比較集中的湖泊區。其中青藏高原湖區、蒙新湖區和雲貴湖區分布在民族地區。
G. 我國著名的江河湖泊有哪些
一、江河:
1長江:源頭位於青藏高原腹心,幹流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數百條支流輻輳南北,延伸至貴州、甘肅、陝西、河南、廣西、廣東、浙江、福建8個省、自治區的部分地區。
2黃河:發源於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流經青海、四川、 甘肅、 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 9省、自治區。
3淮河:介於長江和黃河兩流域之間,位於東經112度~121度,北緯31度~36度,發源於河南省南部的桐柏山,大體自西向東流,經過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蘇省北部,至江蘇省江都縣三江營注入長江。
4黑龍江:大體位於我國黑龍江省,它穿越中國、俄羅斯和蒙古。
5松花江:松花江流經黑龍江、內蒙古、吉林三省(區)
6珠江:主要在廣東,先後流經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6個省區。
二、湖泊:
1青海湖:中國最大湖泊,也是最大鹽水湖,位於青海省
2鄱陽湖:位於我國江西,是最大淡水湖
3洞庭湖:位於湖北省
4太湖:江蘇省南部
5巢湖:位於安徽省中部
6洪澤湖:位於江蘇省洪澤縣西部
7.滇池 位置:昆明市西南
8.洱海 位置:雲南大理蒼山東麓
9.千島湖 位置:浙江省西北
10.日月潭 位置:台灣阿里山和玉山之間
H. 我國著名的湖泊有哪些呢
三大內陸湖:江西鄱陽湖、湖南洞庭湖、江蘇太湖
杭州西湖、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
I. 求;我國著名湖泊的傳說。100字之內
青海湖的神話傳說:有的說,這是當年東海老龍王最小的兒子引來一百零內八條江河的水,匯容成這浩瀚的西海,因此他成為西海龍王;有的說,這是當年文成公主在進藏途中,行至日月山口,回首漢宮,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潸然淚下,淚水匯成這藍色的湖,隨後,文成公主又毅然決然地上路了;還有的說,這是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把二郎神追趕得逃到這里,二郎神又飢又渴,發現了這個神泉……
J. 我國著名的8大城市湖泊,誰的湖泊最壯觀
第八名,濟南大明湖。湖面58公頃,公園面積103.4公頃,平均水深2米左右,最深處達4.5米,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與趵突泉、千佛山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
第七名,嘉興南湖。規劃區域總面積276.3公頃,其中水域面積98公頃。素來以「輕煙拂渚,微風欲來」的迷人景色著稱於世。
第六名,揚州瘦西湖。總面積2000畝,水上面積700畝,游覽區面積100公頃。是具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和揚州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
第五名,北京昆明湖。總面積有3000畝之闊,大約2平方公里,它的面積約為頤和園總體面積的四分之三。原為北京西北郊眾多泉水匯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濼、大泊湖等名稱。
第四名,南京玄武湖。總面積達444公頃,是江南地區最大的城內公園,也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被譽為「金陵明珠」。
第三名,杭州西湖。湖水總面積5.593平方公里,是現今《世界遺產名錄》中少數幾個和中國唯一一個湖泊類文化遺產。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它是中國大陸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之一。
第二名,蘇州金雞湖。位於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總面積11.5平方公里。中國最大城市湖泊公園,是二十一世紀蘇州「人間新天堂」的象徵。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商務旅遊示範區。
第一名,武漢東湖。水域面積達33平方公里,現為中國水域面積最為廣闊的城中湖之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