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清朝著名商人

清朝著名商人

發布時間: 2020-12-08 02:52:41

㈠ 中國的清朝紅頂商人是誰

胡光墉(1823~1885),安徽績溪人,因在杭州經商,寄居杭州,幼名順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設銀號,後入浙江巡撫幕,為清軍籌運餉械,1866年協助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調任陝甘總督後,主持上海采運局局務,為左大借外債,籌供軍餉和訂購軍火,又依仗湘軍權勢,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20餘處,並經營中葯、絲茶業務,操縱江浙商業,資金最高達二千萬兩以上。
墉幼時家貧,幫人放牛為生,稍長,由人薦往杭州於姓錢肆當學徒,得肆主賞識,擢為跑街。咸豐十年(1860),因肆主無後,臨終前,以錢庄贈之,乃自開阜康錢庄,並與官場中人往來,成為杭城一大商紳。 咸豐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軍攻杭州,光墉從上海、寧波購運軍火、糧米接濟清軍。左宗棠任浙江巡撫,委光墉為總管,主持全省錢糧、軍餉,因此阜康錢庄獲利頗豐。京內外諸公無不以阜康為外庫,寄存無算。他還協助左宗棠開辦企業,主持上海采運局,兼管福建船政局,經手購買外商機器、軍火及邀聘外國技術人員,從中獲得大量回佣。他還操縱江浙商業,專營絲、茶出口,操縱市場、壟斷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錢庄支店達20多處,布及大江南北。資金2000萬余兩,田地萬畝。由於輔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補道,賜穿黃馬褂,是一個典型的官商。同治十三年,籌設胡慶餘堂雪記國葯號,光緒二年(1876)於杭州涌金門外購地10餘畝建成膠廠。胡慶餘堂雪記葯號,以一個熟葯局為基礎,重金聘請浙江名醫,收集古方,總結經驗,選配出丸散膏丹及膠露油酒的驗方400餘個,精製成葯,便於攜帶和服用。其時,戰爭頻仍,疫癘流行,「胡氏辟瘟丹」、「諸葛行軍散」、「八寶紅靈丹」等葯品備受歡迎。此後,胡光墉親書「戒欺」字匾,教誡職工「葯業關系性命,尤為萬不可欺」,「采辦務真,修制務精」。其所用葯材,直接向產地選購,並自設養鹿園。且招牌為「真不二價」胡慶餘堂現為國內規模較大的全面配製中成葯的國葯號,飲譽中外,對中國醫葯事業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光緒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開辦蠶絲廠,耗銀2000萬兩,生絲價格日跌,據他觀察,主要原因是華商各自為戰,被洋人控制了價格權,胡雪岩高調坐莊。百年企業史上,第一場中外大商戰開始了。開始,胡氏高價盡收國內新絲數百萬擔,占據上風。華洋雙方都已到忍耐極限,眼見勝負當判,誰知「天象」忽然大變。歐洲義大利生絲突告豐收再就是中法戰爭爆發,市面劇變,金融危機突然爆發。事已如此,胡雪岩已無回天之力。次年夏,被迫賤賣,虧耗1000萬兩,家資去半,周轉不靈,風聲四播。各地官僚競提存款,群起敲詐勒索。十一月,各地商號倒閉,家產變賣,胡慶餘堂易主,宣告關門倒閉。接著,慈禧太後下令革職查抄,嚴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從,姬妾仆從寧死都不離開胡雪岩,他的棺木埋於杭州西郊鸕鶿嶺下的亂石堆中。1921年紗布交易所建立,也算是給亂墳堆里的胡雪岩一個遲到了30年的告慰。
顯赫一時的一代豪商胡雪岩,終於一貧如洗。他曾經擁有的萬貫家財和浮華一生,都沒能給後人留下基業與嚮往。倒是他精心創下的胡慶餘堂,至今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價」的優良傳統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雖然欽差大人文煜為了保存這座國葯國庫,幫助胡雪岩接管胡慶餘堂。善良的百姓,至今仍記得他姓胡,並因胡慶餘堂而傳頌著胡雪岩的名字.
清末時講,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奎。我個人認為目前胡雪岩應該是中國商人的偶像。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官商,同時,令人佩服的是他黑白通吃。在當時中國政府的力量是無窮的,許可權極大,所以企業要做大,必須找到這個靠山。
胡雪岩的個人魅力更是了得,他雖然有那麼多的老婆,但是他的家庭關系處理的非常好,而且不同時期不同的老婆都發揮過很重要的作用,在當時缺乏信用契約的前提下,有老婆相助(相對穩固的夫妻契約)更是如虎添翼!
大盛奎是做邊境貿易的,在當時封閉的中國,走私肯定獲利不菲,所以在今天開放的環境下應該說沒有參考意義。
綜上所述,我認為國外的環境和中國相去甚遠,在中國做生意還是要研究國學,中國特有的官僚制度,人際關系,信用制度,胡雪岩作為中國商人的偶像當之無愧!!
胡雪岩的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從錢庄一個小伙計開始,通過結交權貴顯要,納粟助賑,為朝廷效犬馬之勞;洋務運動中,他聘洋匠、引設備,頗有勞績;左宗棠出關西征,他籌糧械、借洋款,立下汗馬功勞。幾經折騰,他便由錢庄伙計一躍成為顯赫一時的紅頂商人。他構築了以錢庄、當鋪為依託的金融網,開了葯店、絲棧,既與洋人做生意也與洋人打商戰。
胡雪岩一生,是非功過褒貶不一,這里且只分析他的人道。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他善於用人,以長取人,不求完人。他說一個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顧嗣協曾有詩: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取短,智高難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
幼時家境貧寒。為了養家糊口,作為長子的他經親戚推薦,進錢庄學徒,從掃地、倒尿壺等雜役干起,三年師滿後,就因勤勞、踏實成了錢庄正式的伙計。正是在這一時期,胡雪岩靠患難知交王有齡的幫助,一躍而成為杭州一富。
王有齡,宇雪軒,福建侯宮人。在道光年間,王有齡就己捐了浙江鹽運使,但無錢進京。後胡雪岩慧眼識珠,認定其前途不凡,便資助了王五百兩銀子,叫王有齡速速進京混個官職。後王有齡在天津遇到故交侍郎何桂清,經其推薦到浙江巡撫門下,當了糧台總辦。王有齡發跡後並未忘記當年胡雪岩知遇之恩,於是資助胡雪岩自開錢庄,號為"阜康"。之後,隨著王有齡的不斷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錢庄外,還開起了許多的店鋪。
庚申之變成為胡雪岩大發展的起點。在庚申之變中,胡雪岩處變不驚,暗中與軍界搭上了釣,大量的募兵經費存於胡的錢庄中,後又被王有齡委以"辦糧械"、"綜理槽運"等重任,幾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戰時財經,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胡雪岩之所以可以迅速崛起,除了得益於王有齡之外,另一個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個人就是左宗棠。
1862年,王有齡因喪失城池而自縊身亡。經曾國藩保薦,左宗棠繼任浙江巡撫一職。左宗棠所部在安徽時 "晌項已欠近五個月,餓死及戰死者眾多。此番進兵浙江,糧餉短缺等問題依然困擾著左宗棠,令他苦惱無比。急於尋找到新靠山的胡雪岩又緊緊地抓住了這次機會:他雪中送炭,在戰爭環境下,出色地完成了在三天之內籌齊十萬石糧食的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左宗棠面前一展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左的賞識並被委以重任。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後,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來於寧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間。他在經辦糧台轉運、接濟軍需物資之餘,還緊緊抓住與外國人交往的機會,勾結外國軍官,為左宗棠訓練了約千餘人、全部用洋槍洋炮裝備的"常捷軍"。這支軍隊曾經與清軍聯合進攻過寧波、奉代、紹興等地。
胡雪岩是一位商人,商人自然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左宗棠任職期間,胡雪岩管理賑撫局事務。他設立粥廠、善堂、義墊,修復名寺古剎,收礆了數十萬具暴骸;恢復了因戰亂而一度終止的牛車,方便了百姓;向官紳大戶"勸捐",以解決戰後財政危機等事務。胡雪岩因此名聲大振,信譽度也大大提高。這樣,財源滾滾來也就不在話下了。自清軍攻取浙江後,大小將官將所掠之物不論大小,全數存在胡雪岩的錢庄中。胡以此為資本,從事貿易活動,在各市鎮設立商號,利潤頗豐,短短幾年,家產己超過千萬。
晚清時期著名的洋務運動由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三人發起。此三人在同太平天國戰爭中,認識到了西方先進軍事技術的重要性,迫切地要求向西方學習、自強禦侮,但由於他們的特殊身份,不便與外國人打交道。這樣,與左宗棠聯系極為密切,諸通華洋事務的胡雪岩在洋務運動中又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協助左宗棠創辦了福州船政局、甘肅織呢總局;幫助左宗棠引進機器,用西洋新機器開鑿徑河。毫不誇張地說,左宗棠晚年的成功中有著胡雪岩極大的功勞。
胡慶餘堂在1880年時,資本發展到二百八十萬兩銀子,與北京的百年老字型大小同仁堂南北相輝映,有 "北有同仁堂,南有慶餘堂"之稱。而胡雪岩,胡慶餘堂的創辦者,也因其不恥下問、勇於探索,以一個錢庄出身、不熟悉葯業的人在中國葯業史上寫下了光彩奪目的一筆,使胡雪岩的聲名不至被時間所沖淡。這也算是善有善報吧!
除了創辦胡慶餘堂以懸壺濟世的義舉之外,胡雪岩還為左宗棠的西征舉借洋款,為左宗棠成功收復新疆,結束阿古柏在新疆十多年的野蠻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又書寫了他人生中精彩的一筆。
1866年,左宗棠由閩浙總督調任陝甘總督,奉命出關西征。正所謂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西征軍經費雖然由各省共同籌集,但為數不多,且經常拖欠。為解決經費問題,左宗棠只好奏請惜洋款救急。
自然,具體經辦借洋款事務這一重任落在了胡雪岩肩上。胡雪岩通過在上海匯豐銀行的任幫辦一職的朋友古應春的安排,打算向英國渣打銀行借款。胡與該銀行經理首次面談便因在利息、借款期限等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不歡而散。後在胡雪岩的精心策劃下,自稱中國通的渣打銀行駐中國地區總經理被收拾得服服貼貼,雙方很快就利息、期限、償還方式等細節達成一致。胡雪岩為西征籌得第一筆借款。
此後,為助左宗棠西征,胡雪岩先後六次向洋人借款,累汁金額為一千八百七十萬兩白銀,而利息至少佔總數的一半,可以說是非常驚人的高利貸。但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這一借款舉動是 值得的。
當然,圖利是商人的本性,胡雪岩也無法脫俗,他利用借貸款實付利息與應艾利息之間的差額,吃了「回扣」。但總的來說,在當時西征大軍欠缺糧晌,各方相互推委的艱難時刻,胡雪岩能夠挺身而出,不辭勞苦擔負起籌借洋款的重任,協助左宗裳西征保住新疆,還是表現了他的愛國之情。雖然,我們常常把 "奸"字與 "商"宇連在一起,甚至更有"無奸不商"一說,但就事實而論,生意場中也有性情中人,胡雪岩算得上其中之一。在功成名就之後,他並未忘記他的發跡之地——杭 州,為杭州百姓做了許多義舉。他開設錢塘江義渡。方便了"上八府"與 "下三府"的聯系,並設船,為候渡乘客提供方便,並因此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他還極其熱心於慈善事業,樂善好施,多次向直隸、陝西、河南、山西等澇旱地區捐款賑災。到1878年,除了胡雪岩捐運給西征軍的葯材外,他向各地捐贈的賑災款估計己達二十萬兩白銀。更鮮為人知的是,在轟動朝野的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自己的聲譽活動京官,贊助錢財,為此案最終昭雪立下了汗馬功勞,並藉此案使他的義聲善名更加深入人心。此外,他還兩度赴日本,高價購迴流失在日本的中國文物。從這一切舉動中可見他行俠仗義的仁厚之心和一顆拳拳愛國之心。
古語有雲:"福兮,禍所伏也。"胡雪岩在商場馳騁多年,靠官府後台,一步步走向事業的頂峰,風光無限,但其最終的失敗,卻也是由官場後台的坍倒和官場的傾軋所致。胡雪岩雖為商人,但他的發跡以及鼎盛與政界要人的庇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胡雪岩緊緊把握住了"大樹底下好乘涼"的精髓,他先藉助王有齡開錢庄,又以左宗棠為靠山創辦胡慶餘堂,為西征籌借洋款,恢復因戰事而終止的牛車,為百姓、為國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從而一步步走向事業的巔峰。作為一名商人,他被御賜一品頂戴,被賞黃馬褂,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但就是這樣一位己名利雙收、事業有成的人,卻在幾天之內垮掉了,他的事業也隨之走到了盡頭。表面上胡雪岩生意的失敗是由於他野心過大,急於擴充,出現決策性失誤,使錢庄因缺乏流動資金而被擠兌,致使其經營的生絲鋪、公濟典當、胡慶餘堂等紛紛關閉。但導致胡生意失敗的為深入的原因是政治敵人的打擊。胡雪岩雖聰明一世,與官場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卻因為不諳官理、剛愎自用、不懂變通而成為左宗棠與李鴻章政治斗爭的 "犧牲品",成為李鴻章 "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犧牲者,實在令人為之扼腕嘆惜。胡雪岩破產後,先前那些為其錢財嫁人胡家的美妾們,一改往日爭先恐後巴結胡氏的嘴臉,溫情頓失,紛紛要求攜帶自己的私房錢離開;留在胡氏身邊的,只有羅四太太。在羅四太太的陪伴下,靠著胡慶餘堂的微薄收入,胡雪岩凄涼地度過了他的晚年,於光緒十一年 (公元1885年),黯然離世。
胡雪岩的一生,極具戲劇性。在短短的幾十年裡,他由一個錢庄的伙計搖身一變,成為聞名於清朝朝野的紅頂商人。他以"仁"、"義"二宇作為經商的核心,善於隨機應變,而決不投機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而不忘本,深諳錢財的真正價值,大行義舉,在贏得美名的同時,也得到了心靈的滿足;他經商不忘憂國,協助左宗棠西征,維護了祖國領土的完整;在救亡圖強的洋務運動中,他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建立了卓越的功勛。當然,他也未能擺脫商人以利益為第一位的俗套,且在生活方面極盡奢靡,但畢竟人無完人、瑕不掩瑜,胡雪岩這位了不起的商人身上有許多值得今人學習的東西。
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岩》。
胡雪岩商訓,是「天」、「地」、「人」,內容即為:天為先天之智,經商之本;地為後天修為,靠誠信立身;人為仁義,懂取捨,講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盛宣懷(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漢族,出生於江蘇常州府武進縣龍溪,逝世於上海),字杏蓀,又字幼勖、荇生、杏生、號次沂、又號補樓、別署愚齋、晚年自號止叟。清末的一個政治家、企業家和福利事業家,官僚買辦。1879年,署天津河間兵備道。1884年,赴粵辦理沙面事件;同年,署天津海關道。1885年,任招商局督辦。1886年,任山東登萊青兵備道道台兼東海關監督。次年,在煙台獨資經營客貨海運,航運范圍不僅擴大到山東整個沿海,而且還開辟了煙台至旅順的航線。1891年春,在煙台設立膠東第一廣仁堂慈善機構。次年,任直隸津海關道兼直隸津海關監督。1896年,任鐵路公司督辦,接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奏設南洋公學於上海。1902年,任正二品工部左侍郎。

㈡ 大清時期,那位中國商人是當時的世界首富

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徽州績溪縣人,紅頂商人,幼名順官,字雪岩,著名徽商。開辦胡慶餘堂中葯店。後入浙江巡撫幕,為清軍籌運餉械,1866年協助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調任陝甘總督後,主持上海采運局局務,為左大借外債,籌供軍餉和訂購軍火,又依仗湘軍權勢,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20餘處,並經營中葯、絲茶業務,操縱江浙商業,資金最高達二千萬兩以上,人稱「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岩》」。中法戰爭爆發後,由於資金周轉困難,加上官僚壓榨,胡雪岩最終破產,客死杭州。 胡光墉(1823~1885),徽州績溪人,因在杭州經商,寄居杭州,幼名順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設銀號,後入浙江巡撫幕,為清軍籌運餉械,1866年協助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調任陝甘總督後,主持上海采運局局務,為左大借外債,籌供軍餉和訂購軍火,又依仗湘軍權勢,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20餘處,並經營中葯、絲茶業務,操縱江浙商業,資金最高達二千萬兩以上。 墉幼時家貧,幫人放牛為生,稍長,由人薦往杭州於姓錢肆當學徒,得肆主賞識,擢為跑街。咸豐十年(1860),因肆主無後,臨終前,以錢庄贈之,乃自開阜康錢庄,並與官場中人往來,成為杭城一大商紳。 咸豐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軍攻杭州,光墉從上海、寧波購運軍火、糧米接濟清軍。左宗棠任浙江巡撫,委光墉為總管,主持全省錢糧、軍餉,因此阜康錢庄獲利頗豐。京內外諸公無不以阜康為外庫,寄存無算。他還協助左宗棠開辦企業,主持上海采運局,兼管福建船政局,經手購買外商機器、軍火及邀聘外國技術人員,從中獲得大量回佣。他還操縱江浙商業,專營絲、茶出口,操縱市場、壟斷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錢庄支店達20多處,布及大江南北。資金2000萬余兩,田地萬畝。由於輔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補道,賜穿黃馬褂,是一個典型的官商。同治十三年,籌設胡慶餘堂雪記國葯號,光緒二年(1876)於杭州涌金門外購地10餘畝建成膠廠。胡慶餘堂雪記葯號,以一個熟葯局為基礎,重金聘請浙江名醫,收集古方,總結經驗,選配出丸散膏丹及膠露油酒的驗方400餘個,精製成葯,便於攜帶和服用。其時,戰爭頻仍,疫癘流行,「胡氏辟瘟丹」、「諸葛行軍散」、「八寶紅靈丹」等葯品備受歡迎。此後,胡光墉親書「戒欺」字匾,教誡職工「葯業關系性命,尤為萬不可欺」,「采辦務真,修制務精」。其所用葯材,直接向產地選購,並自設養鹿園。且招牌為「真不二價」胡慶餘堂現為國內規模較大的全面配製中成葯的國葯號,飲譽中外,對中國醫葯事業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光緒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開辦蠶絲廠,耗銀2000萬兩,生絲價格日跌,據他觀察,主要原因是華商各自為戰,被洋人控制了價格權,胡雪岩高調坐莊。百年企業史上,第一場中外大商戰開始了。開始,胡氏高價盡收國內新絲數百萬擔,占據上風。華洋雙方都已到忍耐極限,眼見勝負當判,誰知「天象」忽然大變。歐洲義大利生絲突告豐收再就是中法戰爭爆發,市面劇變,金融危機突然爆發。事已如此,胡雪岩已無回天之力。次年夏,被迫賤賣,虧耗1000萬兩,家資去半,周轉不靈,風聲四播。各地官僚競提存款,群起敲詐勒索。十一月,各地商號倒閉,家產變賣,胡慶餘堂易主,宣告關門倒閉。接著,慈禧太後下令革職查抄,嚴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從,姬妾仆從寧死都不離開胡雪岩,他的棺木埋於杭州西郊鸕鶿嶺下的亂石堆中。1921年紗布交易所建立,也算是給亂墳堆里的胡雪岩一個遲到了30年的告慰。

㈢ 一個清朝很有名的商人

胡雪岩

㈣ 清朝商人伍秉鑒究竟是誰

伍秉鑒(1769—復1843年),又名伍敦元,制祖籍福建,生於廣州。清代廣州十三行商人,廣州的世界首富。[1][2]2001年,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了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國人入選,伍秉鑒就是其中之一。道光十四年(1834年),伍秉鑒的私人資產已達2600萬銀元。[1][2]

伍秉鑒財產的形式很多,不光是銀子,還有自己的企業,這個企業叫「怡和行」,做中西貿易,主要經營絲織品、茶葉和瓷器。他立足廣州,主要是跟英國人做貿易,同時又把產業放大到國外,甚至債務也放到國外,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大的債權人。他也像中國普通的地主一樣,在國內買了大量的田產、宅院、茶園、店鋪,甚至讓銀子變成資本,到美國投資鐵路、證券和保險業務。伍秉鑒的怡和行一度成為世界級的跨國財團。

㈤ 清朝雍正乾隆時期杭州有哪些著名商人,有什麼產業

胡雪岩

生平簡介:

胡光墉(1823~1885),幼名順官,字雪岩,湖裡村人。墉幼時家貧,幫人放牛為生,稍長,由人薦往杭州於姓錢肆當學徒,得肆主賞識,擢為跑街。咸豐十年(1860),因肆主無後,臨終前,以錢庄贈之,乃自開阜康錢庄,並與官場中人往來,成為杭城一大商紳。 咸豐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軍攻杭州,光墉從上海、寧波購運軍火、糧米接濟清軍。左宗棠任浙江巡撫,委光墉為總管,主持全省錢糧、軍餉,因此阜康錢庄獲利頗豐。京內外諸公無不以阜康為外庫,寄存無算。他還協助左宗棠開辦企業,主持上海采運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經手購買外商機器、軍火及邀聘外國技術人員,從中獲得大量回佣。他還操縱江浙商業,專營絲、茶出口,操縱市場、壟斷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錢庄支店達20多處,布及大江南北。資金2000萬余兩,田地萬畝。由於輔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補道,賜穿黃馬褂,是一個典型的官商。同治十三年,籌設胡慶餘堂雪記國葯號,光緒二年(1876)於杭州涌金門外購地10餘畝建成膠廠。胡慶餘堂雪記葯號,以一個熟葯局為基礎,重金聘請浙江名醫,收集古方,總結經驗,選配出丸散膏丹及膠露油酒的驗方400餘個,精製成葯,便於攜帶和服用。其時,戰爭頻仍,疫癘流行,「胡氏辟瘟丹」、「諸葛行軍散」、「八寶紅靈丹」等葯品備受歡迎。此後,胡光墉親書「戒欺」字匾,教誡職工「葯業關系性命,尤為萬不可欺」,「采辦務真,修制務精」。其所用葯材,直接向產地選購,並自設養鹿園。胡慶餘堂成為國內規模較大的全面配製中成葯的國葯號,飲譽中外,對中國醫葯事業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光緒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開辦蠶絲廠,耗銀2000萬兩,高價盡收國內新絲數百萬擔,企圖壟斷絲業貿易,惹怒外商,聯合拒購華絲。又因海關海運操於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運。次年夏,被迫賤賣,虧耗1000萬兩,家資去半,周轉不靈,風聲四播。各地官僚競提存款,群起敲詐勒索。十一月,各地商號倒閉,家產變賣,胡慶餘堂易主,宣告破產。接著,清廷下令革職查抄,嚴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從,於光緒十一年十一月鬱郁而終。
http://www.newconcept.com/jixi/mingren/huxueyan/

㈥ 安徽最出名的清代商人有哪幾位

徽商是中國十大商幫之一,鼎盛時期(明清)徽商曾經佔有全國總資產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贏得了「徽駱駝」的美稱。胡開文,曹素功,胡慶,胡玉美,王致和,謝裕,張一元,汪懿余等

㈦ 清代有名的女商人

周瑩
周瑩出生於同治七年,就是1868年,周家以前也是一戶富商大戶,由於生意漸漸衰敗,最後在當地孟店的周家從此一蹶不振,之後對周家再也沒有記載了。
由於周家經濟拮據,周瑩被兄嫂安排,嫁給了涇陽縣安吳鎮安吳堡的吳聘,為了給這個不久人世的男人沖喜。結婚當天吳聘病情加重,拜堂也是用公雞代替,結果拜堂後10天吳聘就去世了。
公公吳蔚文當時是在朝為官,也是著名鹽商,但在一次不幸中遇難去世,所以周瑩從此承擔起了家族 的重擔,她無子守節,得到了家族的賞識,被稱為「安吳寡婦」。
周瑩苦心經營吳家生意,並發揚光大,使吳家生意達到了頂峰。由於她奉行誠信仁義,在商場站穩了腳跟。除此之外,她還在當時戰亂和天災的情況下,開設粥場,賑濟災民等另外還做了興水利,辦教育,建文廟,助軍餉等一件件的義事,使周瑩成為了當地遠近聞名的活菩薩。
甚至在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太後帶光緒帝逃離北京來到西安,周瑩有積極響應,捐銀十萬,隨後又幾次進獻貴重的禮物和上萬白銀,讓當時的慈禧萬分感動,於是周瑩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同時也成為慈禧太後的乾女兒。
周瑩在1910年去世正好當時42歲,膝下無子,雖然沒能為吳家生兒育女,但在生前過繼了吳家中院侄子吳懷先為養子
周瑩這一生為吳家和周家甚至為國家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唯獨委屈了自己,為吳聘守寡一生並因為沒有為吳家生個一男半女的,所以在她死去之後都沒能入吳家祖墳,只是默默地被葬在距離吳氏陵園數百米的亂墳崗,至今了無蹤跡。

㈧ 清朝商人伍秉鑒為什麼被認為是當時的世界首富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林小靜

伍秉鑒是世界首富的說法來源於1834年的《華爾街時報》,文章稱伍秉鑒是「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資財,天下第一大富翁」,估計資產達2600萬銀元,相當於今天的50億元人民幣,幾乎等於當時清政府全年收入的一半。2001年,美國《亞洲華爾街日報》評選出過去一千年世界上最富有的50個人。名單上有六個中國人的名字:成吉思汗、忽必烈、劉瑾、和珅、伍秉鑒和宋子文。其中,伍秉鑒是唯一不以權勢而能擁有傾國之富的商人,被認為是19世紀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的畫像曾經長期被懸掛在英資香港匯豐銀行總部大廳,《華爾街日報》評價他說:「出生於1769年的清朝行商伍秉鑒,繼承父業與外商從事買賣,又進一步貸款給外商並以此獲得巨額財富。」美國學者馬士也評價說:「在當時,伍氏的資產是一筆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資財。」

(廣州十三行)

伍秉鑒也非常注重搞好和其他行商的關系,雖然是競爭對手,但他卻秉持「利益均沾」的原則,1811年,伍秉鑒擔任英國公司羽紗銷售代理人,事後卻將利潤按比例分給全體行商。層有一位行商黎光遠因經營不力破產,按當時朝廷的規定,要被充軍伊犁,伍家便籌款捐助他在流放地的生活。從1811年到1819年,伍秉鑒向瀕臨破產的行商放債達200餘萬銀元,使多數資金薄弱的行商不得不依附於他。伍秉鑒在行商群體中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他被推舉擔任十三行公行的總商。

在」一口通商」時期,伍秉鑒能夠廣州十三行行商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離不開清政府的扶植,他先後利用賄賂、捐贈等各種手段與官府建立密切關系,伍家幾代人都有官銜與封蔭。第一次鴉片戰爭清廷戰敗後,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於是下令廣州行商歸還條約規定的外商債務300萬兩白銀,伍家又獨擔100萬兩,行商公認繳134萬兩,其他行商攤派66萬兩。不過也正是《南京條約》的簽訂,廣州「一口通商」的優勢已不在,廣州十三行優勢全無,行商隨之日益衰落,有的走向破產,伍秉鑒也不例外。可以說伍秉鑒的成功是清朝「閉關鎖國」政策下的產物,而一旦清朝的這一政策被打破,他所取得的榮譽也一並消亡。

參考文獻:

小廣:《19世紀世界首富伍秉鑒》,《黃金時代》,2006年第06期。

賀痴:《清代世界首富伍秉鑒的財富人生》,中國致公出版社,2010年10月。

編輯:施祺

㈨ 清朝時代最著名的三家商人是哪三家

廣東十三行這個商人群體迅速崛起,與兩淮鹽商、晉陝商人一起,被後人稱為清代中國的三大商人集團。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