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知名月餅
㈠ 各地月餅口味特點
如果今年你還提著個月餅盒子走親訪友的話,你估計已經OUT了。據記者調查發現,一種新的「電子月餅」在市場上很受消費者歡迎,不但能夠寄託對親朋好友的美好祝願,還能存放相聚瞬間的點滴幸福,這是怎樣的「電子月餅」呢?
記者調查後發現,國內一些電子數碼相框類產品成為消費者中秋送禮「新寵」。其中,愛國者數碼相框推出的F5086數碼相框就是這樣一種「電子月餅」:她首先作為創新科技的電子產品,超越了傳統月餅的送禮「俗套」,同時也承載這中秋團圓的美好祝願。更為重要的是,她還能夠珍藏親朋好友相聚時的每一張幸福照片,讓彼此的情誼更濃更真更長久,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交際價值,成為市場相互追捧的送禮產品。
傳統的中秋節為團圓節,所以古詩有「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詩句,而形似「滿月」的月餅,也寄託了人們在佳節對一家團圓的美好願望。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漸漸覺得送月餅已經缺乏新意,而且最近頻頻曝光的「天價月餅」也單純的節日祝願有些變質。相反,諸如愛國者數碼相框這樣的「電子月餅」,不僅有著良好的寓意,而且還非常實用,稱得上是一款不可多得的「電子月餅」。
所謂好的「電子月餅」最重要的是依然要體現出傳統月餅所體現出來的深刻涵義。傳統月餅的滿月形外表象徵了團圓而愛國者數碼相框的造型正是表達團圓的載體;傳統月餅里的陷,代表了對美好生活的祝福,而愛國者數碼相框則用照片的形式來呈現生活的美好,所以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據記者了解到,目前愛國者數碼相框F5086,以其出色的「電子月餅」的概念,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支持。
不僅如此,愛國者數碼相框F5086在用材規格上也要求嚴格,機身採用了獨特的防劃傷材質,整體採用流線弧形的設計,取「滿月」之意。8英寸4:3A級特麗屏,解析度為800×600,色彩表現性能優越。這份「電子月餅」還集多種功能於一身,如,MP3音樂播放和照片背景音樂播放、MPEG1/2/4視頻播放、萬年歷、時鍾、鬧鍾……讓你在每一次使用她時,都有每一次新發現。
消費專家向記者提到,融入感情和創意的愛國者F5086產品,必然深受消費者歡迎,她能有效地兼顧了社交功能和珍藏永久照片的價值,既有新意又非常實用,成為中秋佳節一份珍貴而又新奇的新禮物。隨著中秋送禮行情的再度高漲,愛國者數碼相「電子月餅」已經得到消費者的最新追捧,市場銷量水漲船高。
㈡ 各地中秋習俗!
1、賞月。
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版了周代,權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2、吃月餅。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3、祭月。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4、燃燈。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於竹竿上,高懸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㈢ 各地月餅輕裝上市,每個地方的月餅都有哪些不同之處
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講,都非常的重要。在中秋節這天,我們不僅需要有一個闔家團圓的氛圍,很多時候一家人,也會圍坐在一塊,品嘗美味的月餅。
在提倡節儉的情況下,今年很多地方的月餅,都開始了輕裝上陣;針對不同地區的月餅,有著不一樣的口感和風格。
對於你們來講,是喜歡南方的月餅多一點,還是北方的月餅更多一些呢?
㈣ 中國各地是不是都有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
全國各地中秋節的習俗www.hebei.com.cn 長城網 2009-09-11 08:41:00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中秋月餅)賞月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台,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台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吃月餅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其它中秋節的習俗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岩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 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 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發辮狀,浸濕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游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游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在北方,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㈤ 各地過中秋節的習俗
全國各地中秋節習俗習慣盤點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內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容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岩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
㈥ 各地月餅輕裝上市,什麼餡的月餅最好吃
個人推薦豆沙餡的,不膩而且非常香甜,豆沙的口感非常細軟,入口輕甜,而且伴著豆沙清香,讓人回味無窮,非常適合送禮或者自己吃。
㈦ 中秋節送禮,有沒有什麼可以提供全國各地配送的,但是價格要實惠的月餅全國快遞的
今年團購出來了方便了很多,我在5愛團上買了一款華美的月餅送南方的客戶,買了一款稻香村的送北方的客戶,還看上了一款冰皮月餅,等前面的送到了看下服務,再給老家也快 遞幾份回去,確實挺方便。
㈧ 各地有什麼特色月餅啊
我國月餅品種繁多,按產地分有:京式月餅、廣式月餅、蘇式月餅、台式月餅、滇式月餅、港式月餅、潮式月餅、徽式月餅、衢式月餅、秦式月餅、甚至日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鹹味、咸甜味、麻辣味;從餡心講,有桂花月餅、梅干月餅、五仁、豆沙、冰糖、黑芝麻、火腿月餅、蛋黃月餅等;按餅皮分,則有漿皮、混糖皮、酥皮、奶油皮;從造型上又有光面與花邊之分。
廣式月餅
它是目前銷售量最大的一類月餅,它起源於廣東及周邊地區,如今已流行於全國各地,其特點是皮薄、餡大,通常皮餡比為2:8,皮餡的油含量高於其它類,吃起來口感松軟、細滑,表面光澤突出,突出的代表是廣州蓮香樓及廣州酒家的白蓮蓉月餅。
廣式月餅以其考究的用料,精細的工藝,嚴謹的製作,使其月餅皮薄柔軟,色澤金黃,圖案花紋玲瓏浮凸,造型美觀,餡料多樣,風味純正,甘香可口,這些使廣式月餅成為月餅宗族的龍頭老大,它令社會不同階層,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生活趣味的消費者都青睞,形成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舉國上下皆食廣式月餅的潮流,甚至旅居海外的華僑、留學生等,近至日本、東南亞、遠至澳洲、美國,都以廣式月餅中為中秋賞月必備之佳品。
京式月餅
京式月餅起源於京津及周邊地區,在北方有一定市場,其主要特點是甜度及皮餡比適中,一般皮餡比為4:6,以餡的特殊風味為主,口感脆松,主要產品有北京稻香村的自來紅月餅,自來白月餅,還有五仁月餅等。
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起源於上海、江浙及周邊地區,其主要的特點是餅皮疏鬆,餡料有五仁、豆沙等,甜度高於其它類月餅,主要產品有杭州利民生產的蘇式月餅等。
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主要起源並流行於雲南、貴州及周邊地區,目前也逐漸受到其它地區消費者的喜歡,其主要特點是餡料採用了滇式火腿,餅皮疏鬆,餡料咸甜適口,有獨特的滇式火腿香味,主要產品是昆明吉慶祥生產的雲腿月餅。
衢式月餅
衢式月餅可謂自成一體,是浙江省衢州市的地方特色。其特點是以芝麻為重要原料,所以衢式月餅也被稱為「衢州麻餅」。其主要代表有「杜澤桂花月餅」和中華百年老字型大小「邵永豐麻餅」。
徽式月餅
徽式月餅,其表皮是油酥皮,用上等麵粉與素油攪拌加工製成,餅焰採用野菜(苦板菜),經過腌制加工,拌以新鮮豬板油和白糖而成。主要代表是「梅干月餅」。
其它幫式的月餅相對量較少,「年年中秋明月夜,歲歲月餅有不同」近年來,新款式月餅層出不窮。如冰皮月餅、果蔬月餅、海味月餅、椰奶月餅、茶葉月餅等
上海還有鮮肉月餅...
㈨ 全國各地那種的月餅好吃
我個人喜歡天津的黑芝麻和椰絨月餅,上海的什錦月餅。
我國月餅品種繁多,按產地分有:京式、廣式、蘇式、台式、滇式、港式、潮式、甚至日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鹹味、咸甜味、麻辣味
;從餡心講,有五仁、豆沙、冰糖、芝麻、火腿月餅等;按餅皮分,則有漿皮、混糖皮、酥皮三大類;相關分類簡介如下:
(1)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又名廣東月餅,廣式月餅是目前最大的一類月餅,它起源於廣東及周邊地區,盛行於廣東、海南、廣西等地,目前已流行於全國各
地,並遠傳至東南亞及歐美各國的華僑聚居的。廣式月餅因主產於廣東而得名,早在清末民初已享譽國內外市場。 廣式月餅的主要特色是:選
料上乘、精工細作、餅面上的圖案花紋玲瓏浮凸,式樣新穎,皮薄餡豐、滋潤柔軟,有光亮里,色這金黃,口味有咸有甜,可茶可酒,味美香
醇,百食不厭。
從餅皮上劃分,廣式月餅並可分為糖漿皮、酥皮和冰皮三大類。其中以糖漿皮月餅為主,因為糖漿皮月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廣為傳播
,加上皮質柔軟滋潤,皮色金紅,可塑性大,如蓉口類的甜餅,海味類的咸餅核果人類的甜咸兼備的月餅,且保質期長,這是糖漿皮月餅的一
大特色。
酥皮月餅和冰皮月餅只有數十年歷史。其中酥皮月餅的餅皮色澤金黃,它是吸收西方點心類的做法,結合廣式月餅的特色創制而成,主要
生產蓉口類的甜餅為主,其特點是:熱吃松化甘香,有牛油味,冷吃則酥脆可口。冰皮月餅源自香蕉糕的做法,餅皮如玉石般潔白,製成後必
須放在2-5攝氏度上下的恆溫箱內保存。
(2)京式月餅。
京式月餅是以北京地區製作工藝和風味特色為代表的一類月餅。作法如同燒餅,外皮香脆可口。
提漿月餅類
以小麥粉、食用植物油、小蘇打、糖漿制皮,經包餡、磕模成型、焙烤等工藝製成的餅面圖案美觀,口感艮酥不硬,香味濃郁的月餅。
自來白月餅類
指以小麥粉、綿白糖、豬油或食用植物油等制皮,冰糖、桃仁、瓜仁、桂花、青梅或山楂糕、青紅絲等制餡,經包餡、成形、打戳、焙烤
等工藝製成的皮鬆酥,餡綿軟的月餅。
自來紅月餅類
指以精製小麥粉、食用植物油、綿白糖、飴糖、小蘇打等制皮,熟小麥粉、麻油、瓜仁、桃仁、冰糖、桂花、青紅絲等制餡,經包餡、成
形、打戳、焙烤等工藝製成的皮鬆酥,餡綿軟的月餅。
京式大酥皮月餅類(翻毛月餅)
指以精製小麥粉、食用植物油等製成松酥綿軟的酥皮,經包餡、成形、打戳、焙烤等工藝製成的皮層次分明,松酥,餡利口不粘的月餅。
(3)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取濃郁口味,油糖皆注重,且偏愛於松酥;以小麥粉、飴糖、油、水等制皮,小麥粉、油制酥,經制酥皮、包餡、成形、焙烤等
工藝加工而成的口感松酥的月餅,原產於蘇州地區。
蘇式百果月餅做法:
一、外皮:
1、用精白粉麵粉兩杯、植物油五分之二杯,蜂蜜一大匙,華氏七十度左右熱水半杯,拌勻後備用。
2、油酥部分;麵粉一杯,植物油五分之二杯不加水,將麵粉和油拌勻,反覆揉搓後備用。
將1、2各分成二十份,分別用手搓圓後將1料壓平、壓扁,然後把2料包入其中,再壓扁,干成長方形,橫卷後再從左向右捲成龜背形,干
成圓形待用。
二、餅餡: 粘米粉或麵粉半杯(炒熟),白糖粉四分之三杯,白砂糖四分之一杯,植物油三大匙,葡萄酒半匙,蜂蜜一匙,金桔蜜餞(切
成黃豆大小)二大匙,胡桃仁切成豆粒大小四分之一杯,松子一匙,芝麻一匙,菠蘿蜜餞一匙半,瓜子仁一匙,餡料拌勻備用。
三、將餡料分成二十分,一一包入皮內,用手輕輕壓成月餅形。放入烤盤內,置於烤箱中部,開華氏三百五十度,烤二十分後,將餅各個
翻身,用三網路再烤十五分鍾左右,直至兩面成淡黃色即成。
用同樣方法可將百果餡換成豆沙、蓮蓉等製成各樣的蘇式的月餅。
(4)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主要起源並流行於雲南、貴州及周邊地區,目前也逐漸受到其它地區消費者的喜歡,其主要特點是餡料採用了滇式
火腿,餅皮蔬松,餡料咸甜適口,有獨特的滇式火腿香味。
雲腿月餅亦稱滇式月餅,它與蘇式月餅、廣式月餅相比各有千秋。雲腿月餅是用雲南特產的宣威火腿,加上蜂蜜、豬油、白糖等為餡心,
用昆明呈貢的紫麥麵粉為皮料烘烤而成。其表面呈金黃色或棕紅色,外有一層硬殼,油潤艷麗,千層酥皮裹著餡心。這種月餅既有香味撲鼻的
火腿,又有甜中帶鹹的誘人蜜汁,入口舒適,食而不膩。
雲腿月餅歷史悠久,相傳,明末清初,退據昆明的南明小朝廷的永曆皇帝(約在公元1649-1656年),終日憂愁,不思茶飯。一位御膳廚
師急中生智,別出心裁地選用雲南的火腿精肉切成碎丁,混以蜂蜜、精糖包餡,蒸制點心奉上,稱之為"雲腿包子"。因其香濃味醇,甜咸適宜
,皇上吃了龍顏大悅,連聲贊美。從此,列為御膳廚中的應時點心。
後來,這種包子的做法傳入民間,並逐漸由蒸制改為烘烤,由包子形狀改為圓餅形狀。光緒年間,昆明三轉彎(地名)有個胡姓開辦的"合
香樓"點心鋪,首創酥皮"四兩坨"(即每個重4市兩,4個重16兩,恰合當時老秤1市斤,故名)。餡分火腿、白糖、洗沙、麻仁等四個品種。從
這以後,每逢中秋來到之時,昆明市民爭相購買"四兩坨"。
民國初年,"吉慶祥"糕點鋪主人陳惠泉在"四兩坨"火腿紅餅的基礎上,首次烤制出硬殼火腿月餅,大受歡迎,生意興隆,鋪子也由小而大
。吉慶祥雲腿月餅的製作方法是:首先將火腿洗凈去骨,切成大塊蒸熟,然後再改刀切成黃豆大小的肉丁,與蜂蜜、白糖、熟面拌勻,作為餡
心,包入用白油、糖粉、蜂蜜等合成的麵皮之中,用中火烤熟即成。這種月餅具有酥、松、香的特色,成為雲南具有代表性的名特食品。
(5) 潮式月餅
潮式月餅身較扁,餅皮潔白,以酥糖為餡,入口香酥。
豬油是傳統潮式月餅的主角最為傳統的潮式月餅主要有二種:一種拌豬油稱作月勞餅;一種拌花生油稱作清油餅。一般把潮州本上製作的
、具有濃郁潮州鄉土特色的月餅都稱為月勞餅。
2006月餅新種類
冰皮月餅:特點是餅皮無須烤,冷凍後進食。以透明的乳白色表皮為主,也有紫、綠、紅、黃等顏色。口味各不相同,外表十分諧美趣致。
果蔬月餅:特點是餡料主要是果蔬,餡心滑軟,風味各異,餡料有哈密瓜、鳳梨、荔枝、草莓、冬瓜、芋頭、烏梅、橙等,又配以果汁或果漿
,因此更具清新爽甜的風味。
海味月餅:是比較名貴的月餅,有鮑魚、魚翅、紫菜、鰩柱等,口味微帶咸鮮,以甘香著稱。
清涼月餅:是把百合、綠豆、茶水糅進月餅餡精製而成,為最新的創意,有清潤、美顏之功效。
椰奶月餅:以鮮榨椰汁、淡奶及瓜果製成餡料,含糖量、含油量都較低,口感清甜,椰味濃郁,入口齒頰留香。有清潤、健胃、美顏功能。
茶葉月餅:又稱新茶道月餅,以新綠茶為主餡料,口感清淡微香。有一種茶蓉月餅是以烏龍茶汁拌和蓮蓉,較有新鮮感。
保健月餅:這是前年才出現的功能月餅,有人參月餅、鈣質月餅、葯膳月餅、含碘月餅等。
象形月餅:過去稱豬仔餅,餡料較硬,多為兒童之食;外觀生動,是孩子們的新寵物。
迷你月餅:主要形狀小巧玲瓏,製法精緻考究。
㈩ 全國各地過中秋節都會有哪些習俗
全國各地中秋節習俗習慣盤點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岩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發辮狀,浸濕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游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游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