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糧倉
⑴ 宋代全國最大的糧倉是哪裡
太湖流域。宋元時南方農業發達的原因
宋朝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相當驚人。據回蒙文通先生考證,唐時平均答每畝產量約1.5石(唐比漢代高50%),而宋代平均每畝產量約2石,比唐代高約30%。經濟作物無論種茶、種棉、種植甘蔗、栽桑養蠶均產量高於唐。生產分工也很仔細,其主要表現在經濟作物上,比如宋代的茶葉生產,在秦嶺兩淮以南的地區出現了以專門種植和加工茶葉為生的園戶,而且產量頗豐。而農產品種類也有明顯增多的跡象。
宋朝對傳統農作物也是大為推廣,尤其是小麥在南方的推廣尤為顯著。而水稻在北宋時的淮河黃河流域也進行了推廣。同時,棉花種植也普遍推廣了。南宋後期棉花種植從兩廣和福建擴展到了長江流域(甚至北宋時期還有「木棉收千株,八口不憂貧」之說),南方農業生產水平已超過北方。
⑵ 南宋時全國最重要的糧倉在什麼流域
在太湖流域:諺語「蘇湖熟,天下足」即為明證。
⑶ 宋代哪個城市成為重要糧倉
宋代哪個城市成為重要糧倉
蜀地絲織品「號為冠天下」
南方成為水稻主要產地,蘇州、湖州是糧倉
廣州、泉州是大商港
⑷ 宋代全國最重要的糧倉是在什麼流域
蘇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
⑸ 宋朝最豐饒的糧倉指哪裡
宋朝時,經濟發展迅速,農業得到較大的發展,南方出現豐饒的糧倉。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⑹ 北宋重要糧倉在哪
北宋重要糧倉是含嘉倉,當時乃天下第一糧倉
⑺ 宋朝太湖流域的兩個大糧倉是什麼
宋朝太湖流域的兩大糧倉是蘇州與湖州。
衍生知識點:
1、蘇州
宋太祖回開寶8年(公元975年),吳越答王錢俶改中吳軍為平江軍,隸江南道。
太平興國3年(公元978年)吳越納土歸宋,恢復甦州建置,轉屬兩浙路轉運使。
政和3年(公元1113年)敕升蘇州為平江府,屬江南道浙西路,於是蘇州又有平江之稱。
宣和5年(公元1123年)置浙西提舉司,建炎4年(公元1130年)置浙西提點刑獄司,治所均在平江城。
2、湖州
宋代屬兩浙路十二州之一,「湖州吳興郡」,景祐元年,升「昭慶軍節度」。
寶慶元年,改「安吉州」,崇寧年間戶數162335,人口361689。
轄縣六:烏程,望、歸安,望(太平興國七年置)、安吉,望、長興,望、德清,緊、武康。
⑻ 宋朝太湖流域的兩大糧倉是什麼
宋朝太湖流域的兩大糧倉是蘇州與湖州。
1、蘇州
宋太祖開回寶8年(公元975年),吳越王錢俶改中吳軍為平江軍,隸江南道。
太平興國3年(公元978年)吳越納土歸宋,恢復甦州建置,轉屬兩浙路轉運使。
政和3年(公元1113年)敕升蘇州為平江府,屬江南道浙西路,於是蘇州又有平江之稱。
宣和5年(公元1123年)置浙西提舉司,建炎4年(公元1130年)置浙西提點刑獄司,治所均在平江城。
2、湖州
宋代屬兩浙路十二州之一,「湖州吳興郡」,景祐元年答,升「昭慶軍節度」。
寶慶元年,改「安吉州」,崇寧年間戶數162335,人口361689。
轄縣六:烏程,望、歸安,望(太平興國七年置)、安吉,望、長興,望、德清,緊、武康。
⑼ 宋朝當時的天下四大糧倉,除了蘇州和湖州之外還有哪兩個
您好,只有兩大糧倉,沒有四大這一說,歷史上是這樣記載的:
「蘇湖熟,天下足」回據說是南宋時候的民諺答.元代任仁發的《浙西水利議答》里提過.意思是:這個地方的糧食豐收,足於解決全國人口的吃飯問題.
為什麼這樣呢,因為:宋元明清時期的中國的糧食供應基地主要集中於長江中下游的太湖、鄱陽湖和洞庭湖等平原和湖沼地區.這些地區不僅自身人口稠密,還要運出大量的糧食供應其它地區,所以從宋代以後就流行有「蘇湖熟,天下足」,「蘇常熟、天下足」,「湖廣熟,天下足」的民諺.
⑽ 宋代南方的兩個重要糧倉的名字是什麼
蘇州和湖州
兩宋時,南方已成為全國經濟的重心。那時,主產於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國產量最多的糧食作物,盛產水稻的蘇州和湖州成為天下聞名的「糧倉」。
蘇湖熟 天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