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機認證
A. 有機農業對土壤的要求
有機生產需要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進行。有機生產基地應遠離城區、工礦區、交通主幹
線、工業污染源、生活垃圾場等。
基地的環境質量應符合以下要求:
a)土壤環境質量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級標准。
b)農田灌溉用水水質符合GB5084的規定。
c)環境空氣質量符合GB3095-1996中二級標准和GB9137的規定。
應通過回收、再生和補充土壤有機質和養分來補充因作物收獲而從土壤帶走的有機質和
土壤養分。
土壤的要求,GB15618-1995網上搜一下就有了,找不到的話可以發給你。
保證施用足夠數量的有機肥以維持和提高土壤的肥力、營養平衡和土壤生物活性。
有機肥應主要源於本農場或有機農場(或畜場);遇特殊情況(如採用集約耕作方式)
或處於有機轉換期或證實有特殊的養分需求時,經認證機構許可可以購入一部分農場外的肥
料。外購的商品有機肥,應通過有機認證或經認證機構許可。
限制使用人糞尿,必須使用時,應當按照相關要求進行充分腐熟和無害化處理,並不得
與作物食用部分接觸。禁止在葉菜類、塊莖類和塊根類作物上施用。
天然礦物肥料和生物肥料不得作為系統中營養循環的替代物,礦物肥料只能作為長效肥
料並保持其天然組分,禁止採用化學處理提高其溶解性。
有機肥堆制過程中允許添加來自於自然界的微生物,但禁止使用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
在土壤培肥過程中允許使用和限制使用的物質見附錄A。使用附錄A未列入的物質時,
應由認證機構按照附錄D的准則對該物質進行評估。
在有理由懷疑肥料存在污染時,應在施用前對其重金屬含量或其它污染因子進行檢測。
應嚴格控制礦物肥料的使用,以防止土壤重金屬累積。
在有理由懷疑肥料存在污染時,應在施用前對其污染因子進行檢測。
檢測合格的肥料,應限制使用量,以防土壤有害物質累積。
禁止使用化學合成肥料和城市污水污泥。
B. 土壤有機質檢測需要哪些數據
FT-YJA土壤有機質檢測可同時檢測8個樣品;測一個土樣有機質≤60分鍾,同時檢測三個土樣有機質≤專80分鍾
線性誤差:≤3%(屬0.03,硫酸銅檢測)
重復性誤差:≤0.5%(0.005,重鉻酸鉀溶液)
靈敏度:紅光≥4.5 ×10-5 藍光≥3.17×10-3
波長范圍:紅光620±8nm 藍光440±8nm
C. 土壤認證的重金屬有哪幾樣
重金屬汞污染
土壤的汞污染主要來自於污染灌溉、 燃煤、 汞冶煉廠和汞制劑廠(儀表、 電氣、 氯鹼工業)的排放。如一個700 兆瓦的熱電站, 每天可排放汞215 公斤, 估計全世界僅由燃煤而排放到大氣中的汞, 一年就有3000 噸左右。含汞顏料的應用、 用汞做原料的工廠、 含汞農葯的施用等也是重要的汞污染源。汞進入土壤後95%以上能迅速被土壤吸持或固定, 這主要是土壤的粘土礦物和有機質有強烈的吸附作用, 因此汞容易在表層積累, 並沿土壤的縱深垂直分布遞減。
土壤中汞的存在形態有金屬汞、 無機態與有機態, 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在正常Eh 和pH 范圍內, 汞能以零價狀態存在是土壤中汞的重要特點。植物能直接通過根系吸收汞, 在很多情況下, 汞化合物可能是在土壤中先轉化為金屬汞或甲基汞後才能被植物吸收。無機汞有HgSO4、 Hg(OH)2、 HgCl2、 HgO , 它們因溶解度低, 在土壤中遷移轉化能力很弱, 但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 轉化為具有劇烈毒性的甲基汞, 也稱汞的甲基化。 微生物合成甲基汞在好氧或厭氧條件下都可以進行。在好氧條件下主要形成脂溶性的甲基汞,可被微生物吸收、 積累而轉入食物鏈, 造成對人體的危害; 在厭氧有酶催化下, 主要形成二甲基汞, 它不溶於水, 在微酸性環境中, 二甲基汞也可轉化為甲基汞。 汞對植物的危害因作物的種類不同而異, 汞在一定濃度下使作物減產, 較高濃度下甚至可使作物死亡。
植物吸收和累積與汞的形態有關, 其順序是: 氯化甲基汞 > 氯化乙基汞 > 醋酸苯汞 > 氯化汞 > 氧化汞 > 硫化汞。不同植物對汞吸收能力是: 針葉植物 > 落葉植物; 水稻 >玉米 > 高果 > 小麥; 葉菜類 > 根菜類 > 果菜類。土壤中汞含量過高, 汞不但能在植物體內累積, 還會對植物產生毒害, 引起植物汞中毒, 嚴重情況下引起葉子和幼蕾掉落。汞化合物侵入人體, 被血液吸收後可迅速彌散到全身各器官, 當重復接觸汞後, 就會引起腎臟損害。
重金屬鎘污染
鎘主要來源於鎘礦、冶煉廠。因鎘與鋅同族,常與鋅共生, 所以冶煉鋅的排放物中必有ZnO、CdO,它們揮發性強,以污染源為中心可波及數千米遠。鎘工業廢水灌溉農田也是鎘污染的重要來源。鎘被土壤吸附,一般在0-15cm的土壤層累積,15cm以下含量顯著減少。土壤中的鎘以CdCO3、Cd(PO4)2、及Cd(OH)2的形態存在,其中以CdCO3為主,尤其是在pH>7的石灰性土壤中,土壤中的鎘的形態可劃分為可給態和代換態,它們易於遷移轉化,而且能被植物吸收,不溶態鎘在土壤中累積, 不易被植物吸收, 但隨環境條件的改變二者可互相轉化。
如土壤偏酸時, 鎘的溶解度增高, 而且在土壤中易於遷移;土壤處於氧化條件下(稻田排水期及旱田)鎘也易變成可溶性, 被植物吸收也多。 土壤對鎘有很強的吸著力, 因而鎘易在土壤中造成蓄積。 鎘在土壤中吸附遷移還受伴隨離子如Zn2+、 Pb2+、 Cu2+、 Fe2+、 Ca2+等的影響,如鋅的存在就可抑制植物對鎘的吸收。鎘是植物體不需要的元素, 但許多植物均能從水中和土壤中攝取鎘, 並在體內累積。累積量取決於環境中的鎘的含量和形態。鎘在植物各部分分布基本上是: 根 > 葉 > 枝的干皮 >花、 果、 籽粒。水稻研究表明同樣規律, 即主要在根部累積, 為總量的82.15% , 地上部分僅佔17.15% , 其順序: 為根 > 莖葉 > 稻米 > 糙米。
土壤中過量的鎘, 不僅能在植物體內殘留, 而且也會對植物的生長發育產生明顯的危害。 鎘能使植物葉片受到嚴重傷害, 致使生長緩慢, 植株矮小, 根系受到抑制, 造成生物障礙, 降低產量, 在高濃度鎘的毒害下發生死亡。鎘對農業最大的威脅是產生 「鎘米」 、 「鎘菜」 , 人食用這種被鎘污染的農作物, 則會得骨痛病。 另外, 鎘會損傷腎小管, 出現糖尿病, 鎘還會造成肺部損害, 心血管損害, 甚至還有致癌、 致畸、致突變的報道。
重金屬鉛污染
鉛是土壤污染較普遍的元素。污染源主要來自汽油里添加抗爆劑烷基鉛, 汽油燃燒後的尾氣中含大量鉛, 飄落在公路兩側數百米范圍內的土壤中。另外礦山開采、 金屬冶煉、 煤的燃燒等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在礦山、 冶煉廠附近土壤含鉛量高達1500cm/kg以上。隨著我國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三廢」 中的鉛也大量進入農田, 一般進入土壤中的鉛在土壤中易與有機物結合, 不易溶解, 土壤鉛大多發現在表土層, 表土鉛在土壤中幾乎不向下移動。植物對鉛的吸收與積累, 決定於環境中鉛的濃度、 土壤條件、 植物的葉片大小和形狀等。植物吸收的鉛主要累積在根部,只有少數才轉移到地上部分。積累在根、 莖和葉內的鉛, 可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 使植物受害。鉛對植物的危害表現為葉綠素下降。阻礙植物的呼吸及光合作用。谷類作物吸鉛量較大, 但多數集中在根部, 莖稈次之, 籽實較少。 因此, 鉛污染的土壤所生產的禾穀類莖稈不易作飼料。
鉛對動物的危害則是積累中毒。鉛是作用於人體各個系統和器官的毒物, 能與體內的一系列蛋白質、 酶和氨基酸內的官能團絡合, 干擾機體多方面的生化和生理活動, 導致對全身器官產生危害。
重金屬鉻污染
鉻的污染源主要是鉻電鍍、 製革廢水、鉻渣等。鉻在土壤中主要有兩種價態: Cr6+和Cr3+。土壤中主要以三價鉻化合物存在, 當它們進入土壤後, 90%以上迅速被土壤吸附固定, 在土壤中難以再遷移。Cr6+很穩定, 毒性大, 其毒害程度比Cr3+大100倍。而Cr3+則恰恰相反, Cr3+主要存在於土壤與沉積物中。土壤膠體對三價鉻具有強烈的吸附作用, 並隨pH 的升高而增強。土壤對六價鉻的吸附固定能力較低,僅有81.5%—36.12%。不過普通土壤中可溶性六價鉻的含量很小, 這是因為進入土壤中的六價鉻很容易還原成三價鉻, 這其中, 有機質起著重要作用, 並且這種還原作用隨著pH 的升高而降低。值得注意的是, 實驗已證明, 在pH 6.15—8.15 的條件下, 土壤的三價鉻能被氧化為六價鉻,同時, 土壤中存在氧化錳也能使三價鉻氧化成六價鉻, 因此,三價鉻轉化成六價鉻的潛在危害不容忽視。
植物對鉻的吸收95%蓄積於根部。據研究, 低濃度Cr6+能提高植物體內酶活性與葡萄糖含量, 高濃度時, 則阻礙水分和營養向上部輸送, 並破壞代謝作用。鉻對人體與動物也是有利有弊。人體含鉻過低會產生食慾減退等症狀。而Cr6+具有強氧化作用, 對人體主要是慢性危害,長期作用可引起肺硬化、 肺氣腫、 支氣管擴張, 甚至引發癌症。
重金屬砷污染
土壤砷污染主要來自大氣降塵、 尾礦與含砷農葯, 燃煤是大氣中砷的主要來源。通常砷集中在表土層10cm 左右, 只有在某些情況下可淋洗至較深土層, 如施磷肥可稍增加砷的移動性。 土壤中砷的形態按植物吸收的難易劃分, 一般可分為水溶性砷、 吸附性砷和難溶性砷, 通常把水溶性砷、 吸附性砷總稱為可給性砷, 是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部分。 土壤中砷大部分為膠體吸收或和有機物絡合——螯合或和磷一樣與土壤中鐵、 鋁、 鈣離子相結合, 形成難溶化合物, 或與鐵、 鋁等氫氧化物發生共沉。
pH和Eh值影響土壤對砷的吸附, pH 值高, 土壤砷吸附量減少而水溶性砷增加; 土壤在氧化條件下, 大部分是砷酸, 砷酸易被膠體吸附, 而增加土壤固砷量。隨Eh降低, 砷酸轉化為亞砷酸, 可促進砷的可溶性, 增加砷害。植物在生長過程中, 吸收有機態砷後可在體內逐漸降解為無機態砷。砷可通過植物根系及葉片的吸收並轉移至體內各部分, 砷主要集中在生長旺盛器官。 作物根莖葉、 籽粒含砷量差異很大, 如水稻含砷量分布順序是稻根 >莖葉 > 谷殼 > 糙米, 呈自下而上遞降變化規律。砷中毒可影響作物生長發育, 砷對植物危害的最初症狀是葉片捲曲枯萎, 進一步是根系發育受阻, 最後是植物根、 莖、 葉全部枯死。砷對人體危害很大, 在體內有明顯的蓄積性, 它能使紅血球溶解, 破壞正常的生理功能, 並具有遺傳性、 致癌性和致畸性等。
D. 已經通過綠色食品認證的地塊,它的土壤水分的檢測要求是否也可以通過有機栽培的認證
有機種植生產過程要求水和土壤分別符合GB 5084 和GB 3095標準的要求,對照這兩個標准看一下就知道是否符合要求了
E. 在驗證土壤中是否有有機物實驗時,所採用的土壤必須是什麼樣的土壤。
易於燃燒,H2O,有機物 鹽 砂石
F. 有機農產品認證中,土壤中有機質、全氮、陽離子交換量具體需要達到什
在有機農產品認證中,土壤中有機質、全氮、陽離子交換量沒有具體指標要求。
G. 在驗證土壤中是否有有機物時
土壤加熱後,由於失去水分,及土壤中含有某些金屬或重金屬離子等,發生變化,會變色很正常.
H. 誰知道什麼是有機土壤,有機土壤的國際認證標準是什麼
你問的問題有點不專業,沒有有機土壤的說法,只能說它是生產有機農產回品中的一個條件或說因素,答生產有機農產品限制因素很多包括大氣、水、土壤、所在環境等,至於土壤方面需要幾年之內沒使用過其限制的農葯、化肥,而且認證後還有三年的轉換期,才能稱之為有機農產品。
至於國際認證標准最權威的是瑞士、美國、德國、日本,咱們國家針對出口的,都找國外認證,出口沒麻煩。
I. 有機認證水土檢測樣品有什麼要求
土壤符合GB 15618土壤環境質量標准二級以上標准
灌溉水符合GB 5084 農田灌溉水標准
加工或清洗用水符合GB 5749生活飲用水標准
J. 有機產品土壤培肥認證對原料有什麼要求
有機產品土壤培肥認證對原材料要求:應該通過適當的耕作與栽培措施維持和提高內土壤肥力,包括回容收、再生和補充土壤有機質及養分來補充因植物收獲而從土壤中帶走的有機質及土壤養分:採用種植豆科植物、免耕或土地休閑等措施進行土壤肥力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