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智庫
『壹』 世界著名智庫有哪些
(1)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胡佛戰爭、革命與和平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 on War, revolution and Peace)
(3)對外關系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4)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
(5)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6)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
(7)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
(8)城市研究所(Urban Institute)
(9)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10)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
(11)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
(12)加圖研究所(CATO Institute)
(13)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
(14)尼克松和平與自由中心(Nixon Center for Peace and Freedom)
(15)鄧白氏集團信息服務公司(Dunn & Bradstreet Information Service Corporotion)
(16)數據交換公司(Data Exchange Corporation)
(17)波士頓顧問公司(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18)美國斯坦福國際咨詢研究所(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19)巴特爾紀念研究所(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20)國際數據集團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Group)
(21)阿斯彭人文研究所(Aspen Human Institute)
(22)東方一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
(23)防衛信息中心(Center for Defense Information)
(24)哈佛國際事務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
(25)柯林頓與美國進步政策研究所
(26)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27)美國赫德森研究所(The Hudson Institute)
(28)人口委員會(The Population Council)
(29)未來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30)美國亞洲文化學院(U.S. Asian Cultural Academy)
每個智庫都有自己的歷史與有趣故事,可以網路搜索詞條查閱一下。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貳』 美國智庫的介紹
即智囊機構,也稱「思想庫」或「智慧庫」,英文稱呼「think tank」。是指由專家組成、多回學科的、為決策者在答處理社會、經濟、科技、軍事、外交等各方面問題出謀劃策,提供最佳理論、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機構,是影響政府決策和推動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幾十年來,智庫在西方國家內政外交政策的制定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美國的影響力尤為顯著,它以精準全面的分析研判、與政界廣泛深入的聯系以及在社會公眾中的影響力,左右著美國政治、經濟、社會、軍事、外交、科技等方面的重大決策,以致有關國學者將智庫視為繼立法、行政和司法之後的「第四部門」。智庫的職能主要包括:提出思想、教育公眾和匯集人才。智庫首先通過研究和分析形成新的政策主張,再通過出版書刊、舉辦各類交流活動、利用媒體宣傳等方式,力圖使這些主張獲得公眾的支持和決策者的青睞。智庫十分重視研究人員的培養,智庫成員出入政界已成為美國政治的一大特色,一方面智庫將精英輸送到政府機構任職,由研究者變為決策參與者;另一方面也為在政府換屆中的下台官員提供容身之所。
『叄』 美國是不是三大智庫之說啊,是哪三大智庫啊
智庫,抄即智囊機構,最初也稱「思襲想庫」,是指由專家組成、多學科的、為決策者在處理社會、經濟、科技、軍事、外交等各方面問題出謀劃策,提供最佳理論、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機構。嚴格意義上的智庫是獨立於政府機構的民間組織。
美國的智庫相當發達,目前全美大約有2000多個從事政策分析的組織,僅華盛頓特區就有100多個。在美國,智庫舉足輕重,左右著美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一系列重大決策。
智庫的職能主要包括:提出思想、教育公眾和匯集人才。智庫首先通過研究和分析形成新的政策主張,再通過出版書刊、舉辦各類交流活動、利用媒體宣傳等方式,力圖使這些主張獲得公眾的支持和決策者的青睞。
智庫十分重視研究人員的培養,智庫成員出入政界已成為美國政治的一大特色,一方面智庫將精英輸送到政府機構任職,由研究者變為決策參與者;另一方面也為在政府換屆中的下台官員提供容身之所
『肆』 全球頂尖的著名智庫有哪些
《全抄球智庫襲發展報告2013》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項目(TTCSP)」的研究成果,上海社科院智庫研究中心是其在中國唯一授權單位,這也是報告中文版在我國首次正式發布。
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智庫數量為6826家,比2012年的6603家有所增加。其中,北美洲最多,共有1984家,歐洲有1818家,而亞洲排第三,有1201家;智庫數量最多的國家是美國,有1828家,是第二名中國425家的4倍多,第三名英國智庫287家。
2013年度全球智庫第一名仍是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目前,美國仍居國際智庫首位,影響力居前列。布魯金斯、卡內基、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美國外交委員會、美國蘭德公司等連續多年居國際排行前列。印度等金磚國家智庫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伍』 美國最有名的智庫是哪個
華盛頓亞洲問題著名思想庫、智庫、公共政策研究機構
思想庫、智庫、公共政策研究機構有時也被稱為"智囊機構",其功能是開發研究課題、撰文出書、佐助與公共政策問題有關的論證。這些研究機構的專家經常受邀出席國會聽證會,白宮咨詢會。他們發表的著作文章也常被引為支持某一立場觀點的論據。
雖然有些公共政策研究機構帶有明顯的自由派或保守派色彩,但很多機構都被尊視為公共政策問題的權威。一些長期在公共政策辯論中發揮作用的華盛頓著名亞洲問題智囊機構包括:
美國國會圖書館國會研究服務部(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美國和平研究所(United States Institute)、加圖研究所(Cato Institute)、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競爭企業協會(Competitive Enterprise Institute) 、美國亞洲文化學院(US Asian Cultural Academy) 、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全國亞洲研究所(NationalBureauofAsianResearch)、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華盛頓全球咨詢公司(WashingtonGlobalPartnersLLC) ,等等。
『陸』 國外頂級智庫是怎樣煉成的
國外頂級智庫是怎樣煉成的
編者按:
2016年12月8日,察哈爾圓桌(第46期)暨《智庫是怎樣煉成的:國外智庫國際化案例研究》新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此次圓桌主題為「外國智庫國際化經驗及啟示」。
進入全球化時代後,國際化逐步成為當代智庫發展的重要特徵和方向。目前世界發達國家的智庫發展已呈現明顯的國際化特徵,國際影響力十分巨大。要研究中國智庫的發展之道,離不開國外智庫的國際化案例分析。
《智庫是怎樣煉成的:國外智庫國際化案例研究》的發表,迎來了業界關注。該作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柯銀斌、研究員呂曉莉主編,內容起底了全球十大智庫的發展之道,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搬來一座「他山之石」。
作為中國非官方的外交與國際關系智庫,察哈爾學會致力於建成一個國際化的新型智庫。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察哈爾學會主席韓方明博士曾指出,察哈爾學會的國際化需要借鑒研究國外智庫的國際化經驗,於是身為學會研究團隊成員的本書的兩位作者便專門針對國外的外交與國際關系領域十大智庫進行了全面研究,最終完成了本書的寫作。察哈爾學會從該書中摘取精彩章節以饗讀者,今天呈現給大家的是其中有關阿斯彭學會的發展特點及其對中國智庫的啟示的片段。
編者註:阿斯彭學會(The Aspen Institute)原名「阿斯彭人文學會」(Aspen Institute of Humanistic Studies),創始人是芝加哥的美籍德裔商人沃爾特·佩普克(Walter Paepcke),其前身是佩普克於1949年在科羅拉多州阿斯彭鎮舉辦的一個紀念德國大文豪歌德200周年誕辰的活動。翌年,佩普克創辦了阿斯彭人文學會。
阿斯彭學會並不局限於傳播和研究德國文化,同時更致力於研究人類的價值觀以及基於人類的愛和創造力所進行的一些爭論,擴展到更為廣泛的人文研究領域。按照學會創始人的說法,學會「對現代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各種共性問題,希望各界領導人廣泛地提供一個能在安靜的環境中,進行思索和互相討論的場所,以交流意見,探索未來文明為目的」。如今,阿斯彭學會已成為美國乃至世界最著名的學術思想機構之一。
關於美國智庫,我們關注最多的是布魯金斯學會,並將其作為美國智庫的代表性機構。實際上,美國智庫也是多元性的,例如本案例所介紹的阿斯彭學會,其發展就頗有特點。從某種意義上講,對中國社會智庫而言,阿斯彭學會的學習借鑒意義也許大於布魯金斯學會。
核心人物:企業家佔主導地位
1950年成立的阿斯彭學會至今已有近65年的歷史,其三位核心人物均是企業家或大型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創始人、第一任理事長沃爾特·佩普克是工業企業家,創辦了美國集裝箱運輸協會;1969年任理事長的約瑟夫·斯萊托曾在司湯達特石油公司從事經濟學研究,在福特集團任國際部長;現任理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是沃爾特·艾薩克森曾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編者註:Cable News Network,簡寫為CNN)主席。
企業家作為智庫的核心人物至少有兩項獨有的作用:一是利用本人在企業界的地位和人脈資源為智庫發展籌集資金,二是把企業戰略與管理的思維和方法運用到智庫運作過程中。前者為智庫成長提供「血液」,後者為智庫發展提供組織管理理念和方法。這兩個方面都是智庫發展所必需的成功關鍵因素。
中國目前的社會智庫中,由企業家或大型企業高管者創辦的智庫極少。中國民營企業家已開始履行社會責任,已有不少的民營企業家(如新華都集團陳發樹、福耀集團曹德旺)成立了基金會,專門開展慈善救助工作。但目前還未出現民營企業家專門成立基金會捐助社會智庫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中國社會智庫發展時間短,沒有太大的社會影響力,未引起中國民營企業家的關注;二是少數民營企業家關注並了解社會智庫,但認為資助社會智庫就是參與政治活動。
中國社會智庫的未來發展,需要民營企業家的支持。社會智庫自身應更加努力,不斷提升社會影響力,向企業界展示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引起民營企業家的關注和理解。政府一方面要向企業界介紹與說明社會智庫的功能和價值,另一方面應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鼓勵民營企業捐助社會智庫。
機構性質:從思想學術研究機構到全球著名綜合性智庫
阿斯彭學會成立之初,名稱為阿斯彭研究所,研究領域為人文主義,包括幾個基本議題,如人類自由和平等,真善美以及建築、音樂、法律、宗教中的人文因素等。1969年,約瑟夫·斯萊托上任後,制定了一個五年計劃,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從單一的人文主義的思想學術研究轉向為多樣化的政策研究,把阿斯彭學會轉變為多樣化的政策研究和交流機構。今天,阿斯彭學會從思想學術研究機構成功轉型為美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頗具特色的綜合性智庫。
近兩年來,中國出現了智庫熱潮,同時也產生了對智庫的不同理解甚至曲解。依筆者看來,我們可以從智力服務業這個大概念出發,一層一層地分析,揭示出智庫的本質特徵。
智力服務機構是指以提供思想、智力等知識產品為主要任務的組織,依其盈利性質可分為:(1)盈利性智力服務,如咨詢公司、律師事務所和會計事務所等;(2)非盈利性智力服務,即不以盈利為目的、盈餘不能進行分配的智力服務機構。
非盈利智力服務可分為「內腦」和「外腦」,「內腦」是指某個組織內部設立的、專門為該組織服務的研究機構,一般不向其他組織提供智力服務;「外腦」是法律上獨立的研究機構,向社會提供智力服務。
外腦又可分為學術研究機構和公共政策研究機構,前者主要從事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以學理知識積累與創新為目的,研究成果主要在學術界傳播;後者主要從事政策研究和應用研究,以提供可選擇的公共政策方案為主要目的,研究成果不僅向政策制定者提供,而且還要向學術界、社會各界傳播。
所以,智庫就是非盈利性質的、具有「外腦」功能的公共政策研究機構。它要與學術研究機構有著密切的聯系:(1)學術研究成果是智庫可選用的「食財」;(2)部分人員既是學術研究者,又是智庫專家。它還要與「內腦」保持交流與溝通,智庫提供的政策方案往往要經過「內腦」的篩選才能進入決策者視野,「內腦」往往會委託自己信得過的智庫從事特定政策方案研究。
由此觀之,黨政軍人大政協及其各部門的研究室只是「內腦」,大多數高校研究院所(中心)是學術研究機構,其中少數研究院所具有智庫功能,只有為數不多者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庫。中國智庫的未來發展,需要「內腦」的支持和學術研究機構的合作。
內容發展:以人文主義為基礎,向社會和國家層面拓展
阿斯彭學會成立初衷是開展「公共外交」(部分原因在於創始人的德裔身份),即向美國和美國人民介紹德國的哲學和文明在歐洲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怎樣占據了這樣的位置,同時更致力於研究人類的價值觀以及基於人類的愛和創造力所產生的一些爭論,從而擴展到更為廣泛的人文研究領域。
1969年之後,學會的研究領域仍然以人文主義為根基,逐漸延伸到社會公平與正義、人類和平等理念領域,以及人口和糧食、能源和環境、經濟、文化與宗教等實踐政策議題上。
進入新世紀,阿斯彭學會的人文研究更加彭勃,不僅深入到社區及家庭繁榮、人類健康與發展、教育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還在國家層面不斷突破,致力於實現世界和平,緩解國家沖突等。
由此可見,阿斯彭學會的內容發展遵循以下的邏輯:以人文主義研究為根基;在人文研究基礎上,同時向社會和國家兩個層面拓展,進而成為一個具有人文主義價值觀和人文科學方法論的涉及社會和國家公共政策的智庫。這是阿斯彭學會不同於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智庫的最大特色。
中國智庫發展歷史不長,在內容方面,官方智庫主要依官方計劃進行,社會智庫往往跟蹤時事熱點課題。這種狀況在初期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未來是必須要加以改變的。
以某種價值觀和方法論為基礎發展智庫的思想內容產品,是智庫發展的最高層次。盡管阿斯彭學會僅是一個特例,但中國智庫尤其是社會智庫,應以此為努力的方向。尋找和形成適合自己的價值觀,創新方法論,是智庫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
傳播策略:精英人際網路與各類獎項為特色
出版物(尤其是專業期刊和研究報告)和主題活動(尤其是國際性的品牌活動)是智庫傳播的通用策略,這些策略和手段有助於形成和提升智庫的影響力(尤其是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阿斯彭學會也是這樣。
不僅如此,阿斯彭學會的傳播策略中,還有兩項特色,值得關注和研究:(1)精英人際網路,包括學會理事和終事理事,如蘇丹前駐美國大使班達爾·本·蘇丹王子、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獨立能源公司總經理詹姆斯·卡拉維、艾美電視廣播獎獲得者基思·貝里克、紐約證券交易所前主席兼CEO威廉·唐納森、國際法庭庭長小和田恆等;全球精英網路,來自世界46個國家的16000餘名成員都加入了這個網路,如博思艾倫咨詢公司高級顧問保羅·安德森、花旗公司總裁布拉多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全球副總裁貝絲·布魯克、華特迪士尼公司前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邁克爾·艾斯納、高盛投資公司資深顧問布魯克斯、富士施樂株式會社首席顧問小林洋太郎等。(2)各類獎項,阿斯彭學會從初期設立阿斯彭人文獎,到1970年設立人道主義政治家獎、1984年設立公共服務獎,分別對應著學會的人文研究以及國家與社會兩個層面的政策研究。阿斯彭學會還設立了各種獎學金和計劃,包括非洲領導計劃、Pahara-Aspen教育獎學金、英國獎學金計劃、中美洲領導力計劃、中國獎學金計劃、亨利皇冠獎學金計劃、印度領導倡議、自由獎學金計劃、中東領導倡議、奈及利亞領導力計劃—高級夥伴計劃等。
中國為數不多的智庫正在嘗試建立精英網路,這類網路存在以下特徵:一是名譽性大於實質性;二是以中國退休高級官員為主,很少包括商界精英;三是以國內精英為主,很少建立全球精英網路。
中國智庫目前很少設立各類獎項,或者有設立但影響力不大。
依筆者之見,這兩項傳播策略是中國智庫應該高度重視的,有條件和能力的智庫應嘗試建立全球性精英網路,匯集全球精英的智慧,為智庫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資源。還可與影響力大的媒體合作,設立針對性強、范圍較窄的獎項,通過獎勵社會精英人士來引導輿論議程和走向。
國際化路徑:在外國設立分支機構為主
1974年,也就是阿斯彭學會成立23年後,阿斯彭學會在德國柏林設立了第一家分支機構。至今,阿斯彭學會在美國之外建立了8家分支機構:法國(1983年)、義大利(1984年)、日本(1998年)、印度(2004年)、羅馬尼亞(2006年)、西班牙(2010年)和捷克(2012年)。這在全球智庫中是領先的。
在全球化時代,國際化是智庫發展的戰略必選項,尤其是從事國際和全球問題研究的智庫。借鑒企業國際化的經驗,智庫國際化通常遵循以下路徑:向外國傳播智庫思想產品——與外國智庫共同主辦主題活動——與外國智庫合作開展項目研究,最後才是在外國設立智庫分支機構。
阿斯彭學會在成立23年之後才設立第一家外國分支機構,而且是在創始人的第一祖國設立。雖然案例資料並未表明,這期間,阿斯彭學會已經在德國開展交流與合作,但是,估計這類合作是存在的。
中國智庫應把國際化列入戰略日程,尤其是從事國際和全球問題研究的智庫。中國智庫在全球范圍內是後來者,後來者居上的基本邏輯是學習、合作和創新。從學習開始,學習先行者的成功經驗,發揮後來者的優勢;通過與外國智庫合作,共同設置議程,開展交流與研究,共同對外發布研究成果;在學習與合作基礎上,中國智庫必須在戰略、組織和管理方面有所創新,才有可能後來者居上。
『柒』 智庫是什麼,美國有哪些著名智庫
智囊團一樣, 軍師,師爺的作用。 美國著名的智庫是蘭德智庫。 在50年代准確判斷出朝鮮戰爭中國一定會出兵。
『捌』 美國的智庫非常強大,中國的智庫呢跟美國智庫對比如何
想想我們的選拔機制,你就知道我們的專家是什麼樣的了,即便有少數非常不錯的專家學者,決策者也根本不把他們當回事,智囊有什麼用?還不是極少數人拍腦袋決定一切。
『玖』 美國智囊團都有哪些
第一大智囊團:國家經濟委員會
國家經濟委員會(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成立於1993年,其主要職能是就美國和全球經濟政策向總統提供政策建議,在白宮政策發展辦公室內辦公,是總統行政辦公室的一部分。第二大智囊團: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簡稱CEA)是依據1946年就業法成立的機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要是經濟學家組成的智囊團,側重宏觀經濟分析、研究和預測,以及經濟政策建議。對總統和國會參眾兩院負責,並負責國內經濟領域的公共關系。
第三大經濟智囊團:經濟復甦顧問委員會
為了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加強國家經濟競爭力,保持美國社會的繁榮,在總統制定和實施經濟復甦計劃時,向總統提供獨立的、無黨派傾向的信息分析和建議,2009年2月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布了《關於成立經濟復甦顧問委員會的命令》。這一為期兩年(除非總統下令延長)的臨時機構浮出水面,主要任務是幫助美國經濟擺脫衰退並穩定金融市場,為總統和有關部門提供咨詢、建議。
第四大經濟智囊團:總統出口委員會
金融危機爆發後,以透支消費、信貸擴張和房地產市場繁榮為支點的美國經濟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危機後的美國經濟何去何從?這是美國政府必須解答的難題。短期來看,以刺激需求和清理金融機構不良資產作為重點,以求恢復市場信心,而長期看,「再工業化」將成為美國重塑競爭優勢的重要戰略。
『拾』 美國智庫是什麼機構
智庫,即智囊機構,最初也稱「思想庫」,是指由專家組成、多專學科的、為決策屬者在處理社會、經濟、科技、軍事、外交等各方面問題出謀劃策,提供最佳理論、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機構。嚴格意義上的智庫是獨立於政府機構的民間組織。
美國的智庫相當發達,目前全美大約有2000多個從事政策分析的組織,僅華盛頓特區就有100多個。在美國,智庫舉足輕重,左右著美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一系列重大決策。
智庫的職能主要包括:提出思想、教育公眾和匯集人才。智庫首先通過研究和分析形成新的政策主張,再通過出版書刊、舉辦各類交流活動、利用媒體宣傳等方式,力圖使這些主張獲得公眾的支持和決策者的青睞。
智庫十分重視研究人員的培養,智庫成員出入政界已成為美國政治的一大特色,一方面智庫將精英輸送到政府機構任職,由研究者變為決策參與者;另一方面也為在政府換屆中的下台官員提供容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