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獲獎
『壹』 中國電影電視有哪些獎項
1、中國電影金雞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於1981年創辦,是中國大陸電影界權威、專業的電影獎,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因當年屬中國農歷雞年,故取名中國電影金雞獎。
2、大眾電影百花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創辦於1962年,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主辦,由周恩來總理發起的電影大獎。百花獎代表觀眾對電影的看法和評價,並由觀眾投票產生獎項,因此又被稱為「觀眾獎」。
3、中國電影華表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簡稱華表獎,全稱:政府優秀影片獎,正式設立於1994年,由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辦,是中國(內地)電影界的政府獎,體現黨和國家對電影事業的熱情鼓勵和大力扶持 。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
4、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HKFA)
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創立於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頒發,旨在鼓勵優秀香港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是香港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一般於每年4月中旬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頒發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內的21個獎項。
5、中國電視劇飛天獎
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創辦於1980年,於1981年開始評獎,每年舉辦一屆,原名「全國優秀電視劇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主辦,為電視類的「政府獎」,是對上一年(或兩年度)電視劇思想藝術成就的一次檢閱和評判。從2005年,改為兩年一屆,與中國電視金鷹獎隔年舉辦。
6、中國電視金鷹獎
中國電視金鷹獎創辦於1983年,是經中宣部批准,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性電視藝術綜合獎。其前身為「《大眾電視》金鷹獎」,是國家級的唯一以觀眾投票為主評選產生的電視藝術大獎。
1998年第16屆開始,改名為「中國電視金鷹獎」。2000 年第18屆開始,全面升級為「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 並落戶湖南長沙 。
『貳』 「短短的一生卻是得獎無數」,姜亦珊一生都得過哪些知名獎項
姜亦珊是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在她的41歲生涯里,跟著眾多老師學習,專攻的是張派青衣,在她短暫的41年裡,她獲得了哪些知名獎項?她為什麼會突然間去世了呢?
她去世以後,很多她的戲迷都表示震驚,從曝光的微信截圖來看,她是一個很開朗的人,但是,就在這大好年華的時候就離開了,真的是很可惜!希望姜亦珊一路走好,天國裡面沒有那麼多的事情,你可以在那裡追尋你的京劇夢!
『叄』 國內著名的文學獎項有哪些
1、茅盾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是以著名作家茅盾命名的文學獎,1982年茅盾先生把自己的25萬元稿費捐獻給了作協,為得就是能夠鼓勵長篇小說的創作,於是這個獎,也就便以茅盾命名。
【獲獎作品】
《將軍吟》 莫應豐 著
《將軍吟》圍繞空軍某兵團司令員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經歷,通過對三個將軍不同命運的描述,控訴了林彪、「四人幫」的罪行,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中極其復雜的、尖銳的矛盾斗爭,全盤否定了「文化大革命」運動,表達了人民的願望。
2、老舍文學獎
老舍文學獎是北京市文聯和老舍文藝基金會於1999年創立的文學獎,這個獎不同與茅盾文學獎獎,它主要是獎勵在北京創作的作家,別的地方的作家,即使是寫得再好,那麼也是不能夠參評,所以這個獎,還是有著某種局限性。
【獲獎作品】
《蒙面之城》 寧肯 著
《蒙面之城》描寫青年馬格在北京、秦嶺、西藏、深圳的流浪之旅。作者從流浪之旅中演繹了馬格內心的迷茫以及他與現實社會的沖突。
5、莊重文文學獎
香港著名人士莊重文先生倡議出資,由中華文學基金會主辦的一項青年文學獎。主要用來獎勵在文學創作、文學評論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年輕作家和優秀的青年文學刊物。現每兩年頒發一次。
【獲獎作品】
《我愛小丸子》潘向黎 著
本書由擅長寫故事的年輕作家潘向黎寫的中篇小說。她是屬於婉約唯美一派。有著一份中國式的清淡。在她所營造的悠遠輕渺的意境里,漂浮著的是現代人的迷惘,那是屬於潘向黎特有的既傳統又現代的文字氛圍。
『肆』 求英國最著名的音樂大獎---mercury歷年獲獎名單...
上面的人有的沒給全
歷年mercury獲獎名單
1992年 Primal Scream - 《Screamadelica》
1993年 Suede - 《Suede》
1994年 M People - 《Elegant Slumming》
1995年 Portishead - 《Dummy》
1996年 Pulp - 《Different Class》
1997年 Roni Size & Reprazent - 《New Forms》
1998年 Gomez - 《In Our Gun》
1999年 Talvin Singh - 《Ok》
2000年 Badly Drawn Boy - 《The Hour Of Bewilderbeast》
2001年 PJ Harvey - 《Stories From The City,Stories From The Sea》
2002年 Ms. Dynamite - 《A Little Deeper》
2003年Dizzee Rascal -《Boy In Da Corner》
2004年 Franz Ferdinand - 《Franz Ferdinand》
2005年 Antony And The Johnsons - 《I am A bird Now》
2006年 Arctic Monkeys -《Whatever People Say I Am,That』s What I』m Not》
2007年Michael Nyman - The Piano Concerto and MGV
2008年James MacMillan - Seven Last Words From The Cross
一年一度的「全英音樂獎」2008年頒獎典禮將在英國倫敦「伯爵宮」舉行,此次頒獎典禮將由Ozzy Osbourne和他的妻子Sharon Osbourne擔任主持人。
2008年「全英音樂獎」頒獎典禮將在2008年2月20日舉行,提名將於1月14日公布。英國ITV 1電視台也將對該盛典做全程現場直播。Sharon Osbourne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過去的幾年裡,Ozzy Osbourne和我應邀擔任過了不少頒獎典禮的主持人,但我認為到目前為止擔任『全英音樂獎』的主持人將是最有意義的一次,『全英音樂獎』也是最負盛名的一個頒獎典禮。對Ozzy Osbourne這樣一個音樂人來說,擔任該頒獎典禮的主持人也是他藝術生涯中的無限榮耀。」
在已經結束的2007「全英音樂獎」的頒獎典禮中來自謝菲爾德的當紅樂隊Arctic Monkeys無疑是最大贏家,他們獲得了「英國最佳樂隊/組合獎」,而他們打破英國流行樂壇首張專輯銷量記錄的《Whatever People Say I Am,That』s What I』m Not》成為本屆全英音樂獎評選出的「英國最佳專輯」。
來自美國拉斯維加斯的The Killers樂隊,同樣獲得兩個獎項——「國際最佳組合獎」和「國際最佳專輯獎」,而去年英國專輯銷量最高的樂隊Snow Patrol,無緣最佳專輯獎。本屆英國最佳男、女歌手獎都頒給了唱靈魂樂的新人——只發過一張唱片、今年剛21歲的James Morrison和23歲的Amy Winehouse。國際最佳男歌手由Justin Timberlake奪得;國際最佳女歌手則是Nelly Furtado。
「全英音樂獎」有30年的歷史,由英國音像工業協會評出的大獎,評委是音樂產業中各個環節的參與者,比如唱片公司代表、媒體代表、銷售代表、電台DJ等,通過投票選出最終結果。
「全英音樂獎」是英國音樂界最有分量的獎項。和「格萊美」相比,「全英音樂獎」不按音樂類型細分獎項,而是將所有歌手、組合放在一起比較,評出最佳。
長時間觀察美國、英國榜單你會發現,上榜美國排行榜的單曲,一定能在英國排行榜上找到;而上榜英國排行榜的單曲,在美國排行榜上經常排不上位子。說白了,英國認美國歌,而美國卻不一定認英國歌。
英國各類音樂大獎中,僅次於「全英音樂獎」的是「水星音樂獎」。「水星音樂獎」每年只頒一個獎項——最好聽的專輯。評委全是業內人士,成立獨立評審小組,從專業的角度選出最好聽的音樂。
今年的「水星音樂獎」在倫敦的格羅夫納館酒店揭曉,來自倫敦的三人獨立搖滾樂隊The Klaxons的處子專輯《Myths Of The Near Future》最終擊敗了其他11張獲得提名的專輯,奪得了英國流行樂壇這一十分重要的獎項。而大熱門Arctic Monkeys和Amy Winehouse最終都與大獎失之交臂。意外獲勝的The Klaxons激動萬分,他們得到了兩萬英鎊的獎金,而樂隊成員James Righton甚至承認他已經激動得掉淚了。他說:「我還沒有過這種體驗,這太令人震驚了。我們當然希望獲勝,但Amy Winehouse和Bat For Lashes原本獲勝的機會更大。」
當被問到能夠擊敗Amy Winehouse最終拿獎感覺如何時,The Klaxons的另一位成員Jamie Reynolds說:「她的專輯非常復古,而我們的這張專輯才是今年最前衛的,我們一直在進步。」
在希爾博彩公司今年7月份開出的獲獎賠率中,Amy Winehouse和上屆「水星音樂獎」得主Arctic Monkeys要領先於其他的十位提名者。Arctic Monkeys原希望成為水星音樂獎歷史上首位兩次奪冠的樂隊,但最終未能如願,而Amy Winehouse也因為最近毒癮發作取消了巡演,這使得她在最後時刻支持率下滑。不過,在今年的頒獎儀式中,意外露面的Amy Winehouse登台演唱了只有一把木吉他伴奏的「Love Is A Losing Game」,也算是對支持她的歌迷的安慰吧。Amy Winehouse看起來很鎮靜也很清醒,雖然很瘦但很健康。
『伍』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及他們的代表作
1、亨利克·顯克維支
亨利克·顯克維支,波蘭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有通訊集《旅美書簡》,歷史小說三部曲《火與劍》、《洪流》、《伏沃迪約夫斯基先生》;歷史小說《十字軍騎士》。
顯克維支出身於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進入華沙高等學校語文系學習,後因不滿沙俄政府對學校的鉗制憤然離校。1872年起任《波蘭報》記者。
大學時期即開始寫作,是具有民主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的現實主義作家,素有「波蘭語言大師」之稱。
1896年,顯克維支又完成了反映古羅馬暴君尼祿的覆滅和早期基督教興起的長篇歷史小說《你往何處去》,1905年他因這部作品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100多年來,顯克維支的作品再版次數和印數均居波蘭作家之首,並且被譯成40餘種外國文字,譯本達2000多種。英法等國曾掀起過「顯克維支熱」。
2、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英國小說家、詩人。代表作品有詩集《營房謠》、《七海》,小說集《生命的阻力》和動物故事《叢林之書》等。
1907年吉卜林憑借作品《基姆》獲諾貝爾文學獎 ,當時年僅42歲,是至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獲獎理由:「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觀察入微、想像獨特、氣概雄渾、敘述卓越見長」。
3、羅曼·羅蘭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1866年生於法國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學家,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評論家,社會活動家,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
他的小說特點被人們歸納為「用音樂寫小說」。另外,羅曼·羅蘭還一生為爭取人類自由、民主與光明進行不屈的斗爭,他積極投身進步的政治活動,聲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並出席巴黎保衛和平大會,對人類進步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代表作品有《名人傳》、《約翰·克利斯朵夫》等。
4、蕭伯納
蕭伯納,全名喬治·伯納德·蕭(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愛爾蘭劇作家。
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而獲諾貝爾文學獎,他是英國現代傑出的現實主義戲劇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長幽默與諷刺的語言大師。
同時他還是積極的社會活動家和費邊社會主義的宣傳者。他支持婦女的權利,呼籲選舉制度的根本變革,倡導收入平等,主張廢除私有財產。
代表作品有《聖女貞德》、《傷心之家》、《華倫夫人的職業》等。
5、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
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奧克帕克,美國作家、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榮獲不少獎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授予銀制勇敢勛章;1953年,他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利策獎;1954年的《老人與海》又為海明威奪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1年,海明威的《太陽照樣升起》(The Sun Also Rises)與《永別了,武器》兩部作品被美國現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中。
代表作品有《老人與海》、《乞力馬扎羅的雪》、《永別了,武器》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蕭伯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羅曼·羅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亨利克·顯克維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
『陸』 有哪些比較著名的國際電影節及其歷年的獲獎作品列表是什麼
中文電影資料庫:電影獎項
http://www.dianying.com/gb/awards/
電影節列表
戛納電影節 金棕櫚獎
威尼斯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
蒙特利爾電影節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
洛加諾電影節
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
莫斯科電影節
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聖丹斯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
釜山國際電影節
東京國際電影節
香港國際電影節
台北電影節
亞洲拉子影展
https://secure.wikimedia.org/wikipedia/zh/wiki/%E7%94%B5%E5%BD%B1%E8%8A%82%E5%88%97%E8%A1%A8
新浪上的國際電影節內容
title:國際電影節 title:資料 site:ent.sina.com.cn
http://www..com/s?wd=title%3A%B9%FA%BC%CA%B5%E7%D3%B0%BD%DA+title%3A%D7%CA%C1%CF+site%3Aent.sina.com.cn&cl=3
『柒』 有哪些世界聞名的攝影獎項
世界聞名的攝影獎項有如下:
1、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獎
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國際授權,是一個跨越國界、跨越民族、高水準的國際盛事。
中國賽區(含港澳地區)由美國《國家地理》中國大陸唯一合作夥伴——《華夏地理》雜志主辦。《國家地理》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官方雜志,在國家地理學會1888年創辦的九個月後即開始發行。
2、世界新聞攝影獎
荷賽獎是世界新聞攝影比賽(WORLD PRESS PHOTO,簡稱「WPP」,通稱「荷賽」),由總部設在荷蘭的世界新聞攝影基金會(WORLD PRESS PHOTO FOUNDATION)主辦。
該會成立於1955年,因為發起於荷蘭,故被稱為荷賽。被認為是國際專業新聞攝影比賽中最具權威性的賽事。自1957年舉辦第一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以來,至2018年已舉辦了61屆。
3、奧地利超級攝影巡迴展
奧地利超級攝影巡迴展(簡稱「奧賽」)創建於1992年,是由奧地利超級攝影學會主辦,以主贊助商哈蘇冠名的國際攝影沙龍。經過數年發展它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國際攝影沙龍。
4、中國攝影金像獎
中國攝影金像獎是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的全國性攝影藝術最高獎項。金像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電視金鷹獎、戲劇梅花獎等項並列,是中國文學藝術界12個藝術門類最高獎項之一,不僅在藝術界有著重要的地位,在社會上也有著廣泛的影響。
5、哈蘇國際攝影獎
哈蘇基金會是由厄納和維克多·哈蘇捐贈的遺產於1979年建立的。基金會的宗旨是促進自然科學和攝影領域的科學教育和研究。該基金會每年都撥款資助眾多項目,其中之一就是每年一度的哈蘇國際攝影獎。
參考資料:網路-荷賽獎
『捌』 全球最著名的電影節是哪些近五年來各大電影節獲獎電影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
戛納電影節 金棕櫚獎
威尼斯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
蒙特利爾電影節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
洛加諾電影節
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
莫斯科電影節
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聖丹斯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
釜山國際電影節
東京國際電影節
香港國際電影節
台北電影節
亞洲拉子影展
戛納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Festival de Cannes),又名坎城電影節或康城電影節,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與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1946年9月20日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支持、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創辦。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每年5月在法國海濱小城戛納舉行。從首屆以來除1948年和1950年因財政困難停辦,1968年受「五月風暴」影響中途中止外,已舉辦58屆(截至2005年)。
電影節設有專門的選片委員會,負責選片工作。評獎委員會則負責評獎工作。電影節授予評選出的最佳影片以大獎—— 「金棕櫚獎」。此外還有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攝影、最佳音樂、評委特別獎、最佳娛樂片、最佳劇本、國際獎等多種獎項。
除比賽、評獎、觀摩影片之外,戛納國際電影節還舉辦了形式多樣的電影藝術和商業活動。1962年設立了「評論周」,1969年設立了「導演半月」研究會,1973年開展了「法國電影前景」討論,並經常舉辦影展、電影先驅者和導演的紀念活動。電影節期間影片交流活躍,各國的電影商都雲集於此成交大宗的影片買賣,使得戛納成了世界最大的影片交易市場。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泄》,入選影展競賽部份,王家衛並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戛納電影節對世界各國的電影藝術家們具有最大的吸引力,影響十分廣泛。
威尼斯電影節是每年八九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主要獎項是金獅獎。它也是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
威尼斯影展是威尼斯雙年展的一部份。威尼斯雙年展,顧名思義,是每2年所舉辦的展覽,所展覽的是超現代藝術,是這領域一個很重要的藝術活動。
最近在最佳「反潮流」這一個領域增加了聖馬克獎。
2005年正在舉行的是第62屆。開幕片為香港導演徐克的七劍。
柏林電影節:Berlinale(德文全稱Internationalen Filmfestspiele Berlin,簡稱IFB)和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稱三大A類電影盛事。
柏林電影節也是各大傳媒的盛事,每年大約有15,000名的專業參與人員,其中來自世界76個不同國家的記者多達3,500名。2004年2月5日到15日舉行的第54屆柏林電影節參展影片有3,117部。
從2002年開始柏林電影節隸屬於商業性質的「柏林藝術展出有限公司 」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北美洲其中一個重要電影節。 每年9月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於1976年首次舉辦,早期是以放映其他電影節的參展電影為主的電影節。經過多年發展及多番轉變,今日已成為頗具規模的電影盛會,近年更被認為是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的預演。
電影節強調多元化口味,並藉此肯定加拿大為電影工業作出的貢獻。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全稱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在捷克的卡羅維發利(Karlovy Vary)舉行一次。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整個中歐以及東歐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盛事。
不行了,太多了,你還是自己去看吧: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4%B5%E5%BD%B1%E8%8A%82
『玖』 有關諾貝爾獎及其著名獲獎人的英文資料,急!!!
在wiki網路中都有,你上英文版的,在網路上給不了你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