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秦朝著名的歷史故事

秦朝著名的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10 00:29:58

❶ 求一些秦朝的歷史故事

秦朝統治時期,全國人口不過二千萬,但是被征發築長城、守衛開發南方、修築奢華的阿房宮、造秦始皇大墓等等勞役,合起來共用了二三百萬人之多,耗費了不知多少人力財力。賦稅.兵役.徭役.刑法也很重百姓們的負擔太重了,生活得很苦很苦。
公元前二零九年陽城(河南省登封縣東南)的地方官派了兩名軍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漁陽(北京市密雲縣西南)去防守。他們每天都急著趕路,怕誤了日期。因為秦朝的法令很嚴酷,誤了期限,就要被殺頭。
這些人走到大澤鄉(安徽省宿縣東南)時,趕上連日大雨,路被淹沒,無法通行。他們只好停下等待,眼看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了。
民工中有一個叫陳勝的,他和他的朋友吳廣偷偷商量:「這里離漁陽有幾千里遠,怎麼走也趕不上期限了,難道我們白白去送死嗎?」吳廣說:「咱們逃跑吧。」陳勝說:「不行,逃走被抓回來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不如起來造反,就是死了也比白送死強,百姓們吃秦朝的苦也吃夠了。聽說秦二世是小兒子,該當皇帝的是他哥哥扶蘇。還有楚國的大將項燕是條好漢,咱們打著扶蘇和項燕的名義,號召天下人去打二世,楚國的人一定會來幫助我們的。」
於是陳勝把大家召集起來說:「男子漢不能白白去送死,死要死出個名堂。王侯將相,難道是命中註定的嗎?」
大家贊成,一致推選陳勝、吳廣為首領,九百人一下子把大澤鄉佔領了,他們打起了「楚國」的旗號。臨近的農民聽到消息紛紛響應,沒有武器,他們就砍木棒做刀槍,削了竹子做旗竿,隊伍很快壯大起來,歷史上把這叫做「揭竿而起」。
這支起義軍打下了陳縣(河南省淮陽),陳勝被擁戴為「王」,國號叫「張楚」。
在這支起義軍的帶動下,各地百姓紛紛殺了官吏,響應起義,風暴席捲了大半個中國。
但是因為起義軍的戰線太長,號令不統一,在秦軍的猛烈反擊又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僅維持了三個月就失敗了,陳勝也被叛徒殺害了。但是由他們點起的反秦烈火到處燃燒起來,導致了秦朝的滅亡。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❷ 歷史上有關秦朝的故事有哪些呢請列舉3個

朝秦暮楚、縱橫捭闔、商鞅變法、假途伐虢、完璧歸趙、紙上談兵、焚書坑儒、指鹿為馬、揭竿而起、破釜沉舟。。。

❸ 秦朝之前的歷史成語故事

一鳴驚人

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於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
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後,卻沈迷於酒色,
不管國家大事,每日只知飲酒作樂,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因
此,政治不上軌道,官吏們貪污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臨滅
亡的邊緣。
雖然,齊國的一些愛國之人都很擔心,但是,卻都因為畏懼齊王,所以沒有人趕出來勸
諫。
其實齊威王室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喜歡說些隱語,來表現自己的智慧,雖然他不喜歡聽
別人的勸告,但如果勸告得法的話,他還是會接受的。淳於髡知道這點後,便想了一個計
策,准備找個機會來勸告齊威王。
有一天,淳於髡見到了齊威王,就對他說:「大王,為陳有一個謎語想請您猜一猜:其
國有汁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發生名叫,
只是毫無目的的蜷夫著,大王您猜,這是一隻什麼鳥呢?」
齊威王本是一個聰明人,亦聽就知道淳於髡是在諷刺自己,向那隻大鳥一樣,身為一國
之尊,卻毫無作為,只知道享樂。而他時再也不是一個昏庸的君王,於是沈吟了一會兒之後
便毅然的決定要改過,振作起來,做一番轟轟烈烈的是,因此他對淳於髡說:
「嗯,這一隻大鳥,你不知道,它不飛則已,亦非就會沖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一鳴
就會驚動眾人,你慢慢等著瞧吧!」
從此齊威王不在沈迷於飲酒作樂,而開始整頓國正。首先他召見全國的官吏,盡忠負責
的,就給予獎勵;而那些腐敗無能的,則加以懲罰。結果全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到處
充滿蓬勃的朝氣。
另一方面他也著手整頓軍事,強大武力,奠定國家的威望。各國諸侯聽到這個消息以後
都很震驚,不但不敢再來侵犯,甚至還把原先侵佔的土地,都歸還給齊國。
齊威王的這一番作為,真可謂是「一鳴驚人」呀!
所以後來的人便把「一鳴驚人」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運用,一旦發揮出來,往往有驚人的作為。

還有圍魏救趙 完璧歸趙 縱橫捭闔 一鼓作氣 風聲鶴唳 草木皆兵 退避三舍 韋編三絕 濫竽充數

❹ 秦漢時期的歷史小故事

1、指鹿為馬

秦二世的時候,趙高駕著一頭鹿隨從二世出行,二世問他說:「丞相為什麼駕著一頭鹿呢?」趙高說:「這是一匹馬啊!」二世說:「丞相錯了,把鹿當做馬了。」趙高說:「這確實是一匹馬啊!(如果)陛下認為我的話不對,希望(陛下允許我)問一問群臣。」群臣之中一半說是鹿,一半說是馬。在這種情況下,秦王不能再堅持自己的看法,只好順從趙高的說法。

2、一刀兩斷

西漢初年,韓信被封為齊王之後,丞相蕭何擔心韓信兵權太大威脅劉家天下,就找樊噲共商計策。樊噲自鳴得意,連誇自己是如何斗敗項羽而保主公劉邦的,面對這淮陰一餓夫且手無縛雞之力的韓信,只須叫一兩個人就可以把他一刀兩斷。

3、力不從心

東漢時期,班超為平定匈奴作亂,70多歲還在西域作戰,他身體日漸衰弱,上書漢和帝要求回中原養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書奏請說班超老了,再有戰事就力不從心了,漢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摺,不斷地點頭,於是下詔讓班超回京。

(4)秦朝著名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秦朝歷史: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前221年,秦王政稱帝,史稱「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

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濫用民力,統一僅十餘年。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❺ 歷史上有關秦朝的故事有哪些請列舉3個.

歷史上有關秦朝的故事有這些:
指鹿為馬(趙高)

【成語故事】秦末,宦官趙高在秦始皇病專故後屬假傳聖旨命扶蘇自殺,立胡
亥為太子,他還想篡奪帝位,特地把一匹鹿當馬送給秦二世胡亥,
胡亥說是鹿,趙高叫胡亥問群臣。群臣有些迫於丞相趙高的勢力違心說是馬,只有部分說是鹿的大臣後被趙高所害。

焚書坑儒(秦始皇)
【成語故事】秦始皇34年,秦始皇採用丞相李斯的意見,把上書分封
的淳於越看成私家學誹謗朝政,下令將《秦紀》以外的史書全部上交焚毀,書生盧生等人不
滿,結果秦始皇下令逮捕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在咸陽挖坑活埋他們。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成語故事】漢朝時儒學大師孫敬小時候讀書十分刻苦,經常讀到
深夜,怕自己睡著就把頭發用繩子系在屋樑上。戰國時縱橫家蘇秦到秦國游說失敗,
為博取功名就發憤讀書,每天讀書到深夜,每當要打瞌睡時,他就用鐵錐子刺一下大腿來提神。

❻ 歷史上秦朝高建黎的故事,誰知道哦

高漸離,戰國末燕人,荊軻的好友 ,擅長擊築(古代的一種樂器,是古代的一種擊弦樂器,頸細肩圓,中空,十三弦),高漸離與荊軻的關系很好。荊軻刺秦王時,高漸離與太子丹送之於易水河畔,高漸離擊築,荊軻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荊軻行刺失敗後,據《史記.刺客列傳》記載「秦並天下,立號為皇帝。於是逐太子丹,荊軻之客,皆亡。高漸離變名姓為人庸保,匿作於宋子。久之,作苦,聞其家堂上客擊築旁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從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竊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擊築,一座稱善,賜酒。而高漸離念隱畏約無窮時,乃退,出其裝匣中築與其善衣,更容貌而前。舉座客皆驚,下與抗禮,以為上客,使擊築而歌,客無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傳客之,聞於秦始皇。秦始皇召見,人有識者,乃曰:「高漸離也。」始皇喜其善擊築,重赦之,乃矅其目,使擊築,未嘗不稱善。稍益近之,高漸離乃以鉛置築中,復進得近,舉築撲秦皇帝,不中。於是,遂誅高漸離,終身不復近諸侯之人。

[譯文]秦王吞並了天下,立號為皇帝。於是通緝太子丹和荊軻的門客,門客們都潛逃了。高漸離更名改姓給人家當酒保,隱藏在宋子這個地方作工。時間長了,覺得很勞累,聽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擊築,走來走去捨不得離開。常常張口就說:「那築的聲調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侍候的人把高漸離的話告訴主人,說:「那個庸工懂得音樂,私下說是道非的。」家主人叫高漸離到堂前擊築,滿座賓客都說他擊得好,賞給他酒喝。高漸離考慮到長久他隱姓埋名,擔驚受怕地躲藏下去沒有盡頭,便退下堂來,把自己的築和衣裳從行裝匣子里拿出來,改裝整容來到堂前,滿座賓客大吃一驚,離開座位用平等的禮節接待他,尊為上賓。請他擊築唱歌,賓客們聽了,沒有不被感動得流著淚而離去的。宋子城裡的人輪流請他去做客,這消息被秦始皇聽到。秦始皇召令進見,有認識他的人,就說:「這是高漸離。」秦始皇憐惜他擅長擊築,特別赦免了他的死罪。於是薰瞎了他的眼睛,讓他擊築,沒有一次不說好。漸漸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漸離便把鉛放進築中,再進宮擊築靠近時,舉築撞擊秦始皇,沒有擊中。於是秦始皇就殺了高漸離。終身不敢再接近從前東方六國的人了。

❼ 秦朝的人物和故事

1、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

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斗,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❽ 中英文介紹秦朝的歷史典故

歷史上有關秦朝的故事有這些:
指鹿為馬(趙高)

【成語故事】秦末,宦官趙高在秦專始皇病故後假傳屬聖旨命扶蘇自殺,立胡
亥為太子,他還想篡奪帝位,特地把一匹鹿當馬送給秦二世胡亥,
胡亥說是鹿,趙高叫胡亥問群臣。群臣有些迫於丞相趙高的勢力違心說是馬,只有部分說是鹿的大臣後被趙高所害。

焚書坑儒(秦始皇)
【成語故事】秦始皇34年,秦始皇採用丞相李斯的意見,把上書分封
的淳於越看成私家學誹謗朝政,下令將《秦紀》以外的史書全部上交焚毀,書生盧生等人不
滿,結果秦始皇下令逮捕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在咸陽挖坑活埋他們。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成語故事】漢朝時儒學大師孫敬小時候讀書十分刻苦,經常讀到
深夜,怕自己睡著就把頭發用繩子系在屋樑上。戰國時縱橫家蘇秦到秦國游說失敗,
為博取功名就發憤讀書,每天讀書到深夜,每當要打瞌睡時,他就用鐵錐子刺一下大腿來提神。

❾ 歷史上秦朝趙高的故事

趙高本是秦國某位國君之後,他的父親是秦王的遠房本家,因為犯罪, 電視劇《神話》中的趙高(張世飾)被施刑,其母受牽連淪為奴婢,趙高弟兄數人世世卑賤。秦始皇聽說他身強力大,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為中車府令掌皇帝車輿,還讓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斷獄。由於趙高善於觀言察色、逢迎獻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秦始皇和公子胡亥的賞識和信任。有一次,趙高犯下重罪,蒙毅不敢阿法,要按律處他死刑,秦始皇卻赦免了他並復其原職,由此不難看出秦始皇對趙高的偏愛,可他萬萬沒有想到,就是這位在自己眼中「敏於事」的寵臣,日後會成為斷送大秦江山的禍首。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年逾半百的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了。雖然他一生都在尋求著長生不老的秘方且「惡言死」,但仍然無法抗拒生命的自然運作規律。隨著病勢一天天加重,秦始皇深知自己的大限已到,當務之急是趕快確定立儲之事。他將二十幾個兒子一一進行掂量,覺得胡亥雖然最得他的疼愛,但知子莫若父,此子昏庸無能,不成器;長子扶蘇雖屢屢與自己政見不合,但為人「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再加上大將蒙恬的輔佐,無疑會是一位賢能的君王。況且,依照嫡長子繼承製也應該傳位於他。當下始皇不再猶豫,召來兼管著皇帝符璽和發布命令諸事的趙高,讓他代擬一道詔書給長子扶蘇。時扶蘇正監軍在上郡(今陝西榆林東南),始皇命他將軍事託付給蒙恬,趕回咸陽主持喪事。這實際上已確認了他繼承者的身份。詔書封好後,始皇吩咐趙高火速派使者發出,豈料老奸巨猾的趙高假意允諾著,暗中卻扣壓了遺詔。
原來,這趙高在秦國高層任事多年,早已諳熟了宮廷權力之爭的殘酷。他明白,一旦扶蘇當上了皇帝,自己必定會受到冷落和排擠,所以,這道遺詔對自己是極為不利的。唯有扶立對自己言聽計從的胡亥,才有可能保證自己日後的地位。於是,一個惡毒的計劃在趙高的腦海中逐步形成了。
七月丙寅,秦始皇駕崩於沙丘平台(今河北廣宗西北太平台)。丞相李斯鑒於皇上死於宮外而太子又未確立,害怕天下人知道真相後大亂起來,也擔心秦始皇的諸多兒子紛紛起來爭奪皇位,於是封鎖了消息,將棺材置於韞轅車(古代可以卧的車,有窗戶,閉之則溫,開之則涼,後也用作喪車)內,隊伍所經之處,進獻食物、百官奏事一切如故。因此當時除了隨行的胡亥、趙高和五六名寵幸之臣知曉始皇已逝外,其餘的人均被蒙在鼓裡。
一天傍晚,車隊停下住宿。趙高覺得時機已到,便帶著扣壓的遺詔來見胡亥,勸他取而代之:「而今大權全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手中,希望公子早作打算。」胡亥早就夢想有朝一日能夠登上皇帝的寶座,只是礙於忠孝仁義而不敢輕舉妄動。現在聽趙高一番貼心之語,蓄蘊已久的野心不禁蠢蠢欲動起來,但仍還有些猶豫,嘆息道:「父皇病逝的消息還沒有詔示天下,怎麼好就去麻煩丞相呢?」趙高早已摸透了他的心思,胸有成竹地說:「公子不必再瞻前顧後,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事沒有丞相的支持不行,臣願替公子去與丞相謀劃。」胡亥正求之不得,立即答應了。
李斯是秦朝開國元老之一。他跟隨始皇多年,協助始皇統一天下,治理國家,因而在朝中享有很高的聲望。趙高看出:只有爭取到李斯,篡位之事才有可能成功。為此,他頗費了一番心計。趙高了解到李斯本出身布衣,正是因為不堪卑賤窮困才效命於秦始皇,而今雖然位居三公,享盡榮華富貴,但依然時時為自己的未來擔憂,唯恐有一天眼前的一切會化為泡影。於是,他決定抓住李斯這個性格弱點發動進攻。
趙高徑直找到李斯,有恃無恐地對他坦言:「皇上駕崩一事,外人無從知道,給大公子扶蘇的詔書及符璽也在我那裡,定誰為太子,全在丞相與高一句話,丞相看著辦吧!」
李斯大驚,聽出了他想篡詔改立的意圖。當下斷然拒絕,義正辭嚴地說,「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你怎麼說得出口!斯本來出身低微,幸得皇上提拔,才有今日的顯貴。皇上現今將天下存亡安危託付給你我,怎麼能夠辜負他呢!」
趙高是何等奸滑之人,見正面游說無效,便一轉話鋒,問道:「丞相,依你之見,在才能、功績、謀略、取信天下以及扶蘇的信任程度這幾方面,你與蒙恬將軍誰強呢?」這句話正觸到李斯的痛處,他沉默半晌,黯然地說:「不及也。」趙高裝出十分關切的樣子,進一步試探道:「丞相是個聰明人,其中的厲害關系恐怕比高看得更清楚。大公子一旦即位,丞相之職必定落人蒙恬之手,到時候,你還能得善終嗎?胡亥公子慈仁敦厚,實乃立嗣的最佳人選,希望丞相仔細度量度量。」
李斯此刻已心亂如麻,他太懂得失寵之臣是什麼滋味了!而且,這也是他最害怕見到的。「萬念私為首」,李斯當然也不例外。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他終於向趙高妥協,仰天長嘆一聲,滴下淚來:「遭遇亂世,也只能以保身為重了!」趙高知計已成,欣喜若狂,馬上與李斯合謀,假託始皇之命,立胡亥為太子;又另外炮製一份詔書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賜扶蘇與蒙恬自裁。
扶蘇接到詔書後,如晴天霹靂,肝膽俱裂。他失聲大哭著,轉身回到帳中就要拔劍自殺。蒙恬與始皇素日相交甚厚,對這份意外的詔書產生了懷疑,勸阻道:「陛下而今出巡在外,又沒有立定太子,諸公子必定都虎視眈眈,暗含窺伺之心。他委任你我監軍守邊,足見信任之深。今天忽然派使者送來賜死命令,怎知不是有詐?不如提出懇請,弄清楚再死不遲。」那使者早就受了趙高胡亥等人的指使,只在一旁不斷地催促。扶蘇一向仁孝,哪裡還去想是真是假,悲傷地說:「君要臣死,父要子亡,還有什麼好請求的呢?」言罷揮劍自殺。蒙恬不肯不明不白地就死,使者便將他囚禁在陽周(今陝西子長縣北),兵權移交給副將王離,又安排李斯的親信為護軍,這才回去復命。胡亥聽說扶蘇已死,心中大石落地,就有釋放蒙恬的念頭。此時正好遇上蒙毅替始皇祭祀名山大川歸來,趙高本對他積怨已久,同時也擔心日後蒙氏重新掌握大權,不如索性一網打盡。於是對胡亥進讒言:「先帝本來早就想選賢立太子,就是因為蒙毅屢次阻止才沒有實行。這種不忠惑主的人,不如殺之,永絕後患。」胡亥信以為真,就派人把蒙毅拘留在代地(今河北蔚縣東北)。
趙高見障礙已除,建議胡亥趕快回去繼承皇位。由於氣候炎熱,始皇的屍體己開始腐爛,一陣陣惡臭從車中傳出。為掩人耳目,趙高便命人買來大批鮑魚將臭味蓋住,一行人浩浩盪盪回到了咸陽,這才發喪,公告天下,不久舉行了空前隆重的葬禮。太子胡亥稱帝,是為秦二世。趙高官被封郎中令,成為了胡亥最親信的決策者。從此以後,這對暴君奸臣便在一起製造出了一幕又一幕令人發指的慘劇。貌似強大的秦王朝,也由此分崩離析。胡亥登上皇位不久,就開始追求起窮奢極欲的生活來。為了顯示皇帝的威儀,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的春天,他就仿效始皇的排場沿著東線出巡,一直到達海邊。又南下會稽,最後由遼東返回。此外,他還大修阿房宮,徵召5萬名精壯之士屯衛咸陽,並收集天下奇花異草、珍禽奇獸供自己玩樂,以致於「咸陽三百里內不得食其谷」。但他畢竟清楚自己這個皇帝當得不夠光彩,因此仍時時憂心忡忡。一天,他向趙高感嘆:「朕既然已君臨天下,如果能在有生之年享盡人間歡樂,實現自己所有的心願,那該是多麼愜意啊!」趙高何嘗沒有這樣的隱憂,立嗣一事,全是他一手策劃,紙終究包不住火,倘若機密泄露,自己便會死無葬身之地。今日見二世亦如此,乘機和盤托出自己的想法:「陛下所慮極是!沙丘之謀,諸公子和大臣們都在懷疑,這些人難保不懷有二心。臣每每想到這些,就戰戰兢兢,恐有不測。心腹大患不除,陛下又怎能安樂一世呢!」
胡亥連連點頭稱是,急急地問:「卿有何高見,但說無妨。」
趙高略一思忖,目露凶光,面顯殺機:「陛下唯有嚴刑峻法,將有罪之人連坐誅族,對心懷不滿的大臣及諸公子逐一打擊,同時提拔陛下的心腹,安排要職。這樣一來,才可保您高枕無憂,肆志寵樂矣!」胡亥對趙高早已深信不疑,立刻採納了他的意見,將生殺大權一並交付給他。一時間,咸陽城內腥風血雨,魂號鬼哭,慘無人道的屠殺拉開了序幕。
趙高第一個開刀的就是蒙氏兄弟。蒙恬、蒙毅在始皇生前頗受重用,屢建奇功,在朝中也權高位尊,因此是趙高平生最忌之人。他「日夜毀惡蒙氏,求其罪過,舉劾之」。胡亥的叔父知道了趙高欲殺蒙氏兄弟,趕忙進宮勸阻二世,認為誅殺忠臣乃亡國之舉。無奈,利令智昏的胡亥根本聽不進去,以「先帝欲立太子而蒙毅阻攔,實屬危害社稷之舉」的罪名,迫蒙毅自殺。隨即趙高又遣使陽周追逼蒙恬,蒙恬悲憤難當,大聲疾呼:「我何罪之有,無過而死乎?」遂吞葯自盡。可憐一代名將戰無敵手,沒有捐軀疆場,卻慘死於卑劣的小人之手。
除掉蒙氏兄弟後,趙高的心病去了一半,便將謀殺的矛頭轉向了秦王室。據史書記載,趙高一次就在咸陽殺掉了胡亥的12個兄弟,將10名公主碾死於杜郵(今陝西咸陽市東)。公子將閭昆弟三人,被囚在內宮,賜死前,皆痛哭流涕,仰天大叫:「吾無罪」慘不及言。另一公子高,見眾手足都死於非命,知道趙高不會放過自己,便想逃亡,卻又怕連累親族,遂提出為父皇殉葬的要求。趙高就向胡亥報告說:「現在眾人整天提心吊膽,自顧不暇,已經毫無犯上作亂之心。」胡亥大悅,對他深表欣賞。接著,趙高又排擠掉不少敢於直言進諫的官員,安插了大批親信。他的兄弟趙成,封為中車府令;女婿閻樂,當上了咸陽縣令。為了堵塞群議,防止二世與其他人接觸,進一步把他控制於股掌間,趙高又編造謊言說:「天子之所以尊貴,就在於要隨時保持自己的威儀,使人只聞其聲,不見其形。陛下年紀還輕,如果在眾臣面前不經意地暴露了弱點,恐為天下人恥笑。故陛下不如居內朝處理政事,由微臣等人一旁輔佐。這樣,人人都會稱頌皇上的聖明。」昏庸無知的胡亥樂得把朝野大事交給趙高代理,於是不再上朝,一味尋歡作樂,決斷之權大部落到了趙高的手中。隨著權力的擴大,趙高的野心也不斷地膨脹。他不再滿足於只做一名郎中令,而將眼光轉向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之位。因此,除掉李斯在他的心目中顯得日益迫切了。
當時的秦朝已是危機四伏,自秦始皇以來的暴政到了胡亥之世更加變本加厲。「稅民深者為明吏」,「殺人眾者為忠臣」。沉重的徭役賦稅和殘酷的苛政刑法,使人民苦不堪言;六國的舊貴族們也日夜謀劃著復辟江山。各種復雜的矛盾交織在一起,終於點燃了反秦的熊熊烈火。農民領袖陳勝、吳廣首先在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劉村集)揭竿而起;舊貴族的勢力也很活躍,他們紛紛招兵買馬,企圖利用農民力量達到復辟目的;秦朝的小官吏如劉邦等人,由於不滿秦的統治,也加入了起義的隊伍。雖然他們心懷各異,但由於眼前利益一致,因此很快就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所向披靡,極大地震撼著秦室的根基。
李斯面對危局,心急如焚,屢次想進見二世,二世只是不許。趙高見此情形,假意問李斯:「現在關東反叛的盜賊如此囂張,但皇上仍然聲色犬馬,毫不關心。我本想勸阻一番,無奈位卑言微。丞相乃先帝重臣,說話有份量,為何不進諫呢?」李斯苦笑搖頭:「我何嘗沒有想過。只是現在陛下常居深宮,很難見到,我找不到機會啊。」趙高見李斯已上鉤,心下竊喜,表面卻不動聲色:「只要丞相肯進言,卑職一定留心,瞅到皇上有空閑,立即來稟報。」李斯自是感激不盡。
趙高深知胡亥已沉湎於酒色而不能自拔,當然就十分反感別人在他玩興正濃的時候來打擾。於是,每當看到胡亥歌舞狂歡,與眾姬妾廝混時,趙高就派人通知李斯:「皇上正閑著,可以奏事。」李斯趕忙去求見,一連幾次,都是如此。二世非常惱怒,破口大罵:「李斯這老賊,竟敢拿朕尋開心!我閑著的時候他不奏事,偏我宴飲正酣之時再三掃我興致。難道是看朕年輕,瞧不起朕嗎?」
趙高在一旁,立即應聲說:「哎呀!如果丞相真這么想,那就糟了!沙丘之謀,丞相也是參與者。現在,陛下做了皇帝,他卻沒撈到多少好處,必定懷恨在心。大概他是想讓陛下實行分封,立他為王呢!」趙高見胡亥的臉色越來越青,壓低了嗓門,輕輕嘆道:「另外,還有一事,陛下不問,臣還不敢直言相告。」胡亥見他欲言又止,立時引起了警惕,厲聲問:「莫非又與李斯有關?」趙高拜了兩拜,接著說:「丞相的長子李由現任三川郡守,造反鬧事的賊子陳勝等人與丞相本是同鄉。正是因為這層關系,所以盜賊們經過三川的時候,李由也不組織攻擊,致使事端越鬧越大。臣還聽說李由與陳賊有過書信往來,由於還沒有得到真憑實據,才不敢貿然奏知聖上。」胡亥正在氣頭上,聞之雷霆大發,立刻就要審辦李斯,並當即派人去調查李由通盜一事。李斯知道後,才恍悟自己中了趙高的圈套。他上書給二世,一面申訴自己的冤屈,一面指出趙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提醒二世當心。
然而此時的胡亥,早就被趙高完全迷惑,視其為股肱心腹,盡忠賢臣。他將李斯的申訴書交給趙高過目,囑其小心。趙高佯作悲傷,凄凄慘慘地說:「丞相父子謀逆之心已久,所擔心的就臣一人。臣死不足惜,只是擔心陛下的安危。」這幾句「赤膽忠心」之言,使胡亥大為感動。他安慰趙高道:「愛卿不必掛心,有朕在,誰敢動你。」自此趙高更加肆無忌憚。
過了幾日,李斯邀同將軍馮劫和右丞相馮去疾聯名上奏二世,建議暫停阿房宮的工程,減少邊區戍守和轉輸,以緩解民憤。二世對李斯本就有怒氣,這下一觸即發。他咆哮道:「這些都是先帝開創的功業,必須繼續從事!如今我才即位兩年,就蜂盜並起,完全是因為你們鎮壓不力所致,卻想罷先帝之所為。你們身為兩朝重臣,上無以報先帝,次不為朕盡忠,還有何資格占著丞相、將軍的位子!」說罷,下令將他們交付司法官審辦。
馮去疾、馮劫非常痛心,為了不受羞辱,不久便在獄中含恨自殺。胡亥派趙高審訊李斯父子謀反的案件,包藏禍心的趙高馬上露出了魔王般的本性。他天天嚴刑逼供,直打得李斯皮開肉綻,體無完膚;李斯實在受不住,只得招了假供。他之所以不自殺,是因為自思有雄辯之才,又是秦王朝的有功之臣;而且,自己也的確沒有謀反,說不定通過上書二世就會赦免他。可是天真的李斯哪裡知道,進諫之路已完全為趙高一黨把持,申訴書全落人了趙高手中。恣意妄為的趙高輕蔑地將書撕個粉碎:「囚犯還有資格上書!」為了堵住李斯曲嘴。他派自己的親信扮成御史(監察官)、謁者(官名,為國君掌管傳達)、侍中(官名,秦時設五人,往來殿內、東廂奏事),輪番提審。若李斯以實情相對,則施行拷打,直到李斯堅持假供不再改口為止。後來二世真的派人來審訊他,李斯以為還是和以前一樣,就仍以假口供對之。胡亥看到口供後,以為李斯真想謀反,對趙高感恩戴德:「如果不是愛卿,朕幾乎被丞相出賣了!」等到調查「李由通盜」的使者到三川時,李由已為項梁帶領的起義軍所殺。趙高見死無對證,便又欺騙二世說已將其就地正法。
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經過一系列精心策劃,李斯的罪名終於被趙高羅織而成,再也無法改變了。奔赴腰斬刑場的李斯,悔恨交加卻為時晚矣。當年沙丘之謀,他如果不貪求一時私利,又何至於落得今日的下場呢?胡亥的昏庸,趙高的陰毒,都是他始料不及的。這位功過參半的丞相;臨死前已敏銳地嗅到了秦必亡的氣息:「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為佐,吾必見寇至咸陽,麋鹿游於朝也。」大秦的氣數,在胡亥與趙高的統治下,已喪失殆盡。 李斯死後,趙高名正言順地當上了丞相,事無大小,都完全由他決斷,幾乎成了太上皇。羽翼已豐的他,漸漸不把胡亥放在眼中了。一天,趙高趁群臣朝賀之時,命人牽來一頭鹿獻給胡亥,說:「臣進獻一馬供陛下賞玩。」胡亥雖然糊塗,但是鹿是馬還是分得清。他失聲笑道:「丞相錯了,這明明是頭鹿,怎麼說是馬呢?」
趙高板起臉,一本正經地問左右大臣;「你們說這是鹿還是馬?」圍觀的人,有的懾於趙高的淫威,緘默不語;有的慣於奉承,忙說是馬;有的弄不清趙高的意圖,說了真話。胡亥見眾口不一,以為自己是沖撞了神靈,才會認馬為鹿,遂召太卜算卦,太卜道:「陛下祭祀時沒有齋戒沐浴,故至於此。」胡亥信以為真,便在趙高的安排下,打著齋戒的幌子,躲進上林苑游獵去了。二世一走,趙高便將那些敢於說「鹿」的人紛紛正法。
那麼,趙高為什麼要導演這場「指鹿為馬」的丑劇呢?這是有其險惡用心的。他考慮到,雖然自己鏟除了一批朝中重臣,但不能保證人人都服從自己。藉此正好檢驗一下人心向背,進一步清除異己分子,鞏固自己的勢力,為篡位掃清道路;此外,他還可以從中了解到胡亥對自己的信任程度,以便伺機而動。果然,這件事以後,朝中上下莫不噤聲,都看趙高的眼色行事,任其為所欲為。
然而,此刻的咸陽城外,已到處捲起了亡秦風暴。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後,項羽、劉邦領導的反秦義軍以更加迅猛的勢頭繼續戰斗。秦二世三年巨鹿(今河北平鄉縣西南)一役中,秦軍主力被項羽打得落花流水,精銳盡失,大將王離被擒。章邯求助不成,恐朝廷降罪,率12萬大軍投誠。六國舊貴族見機紛紛自立為王,並力西進。劉邦帶著數萬兵馬迂迴進入武關(今陝西商洛縣西南丹江北岸),為了早日攻克咸陽,他派人暗中與趙高聯系,希望趙高能作內應。趙高擔心胡亥知道後禍及自己,便稱病不上朝,私下裡暗算著乘亂奪位之事。
章邯的倒戈,給了搖搖欲墜的秦王朝一個沉重的打擊,荒淫的胡亥也不能再坐視不管了,他寢食難安,日日齋戒於望夷宮,惶惶不可終日。他派使者質問趙高:「丞相不是總說關東盜賊不能成氣候嗎,令天怎麼會到了這種地步?」趙高聽了大驚失色,知道二世對自己產生了懷疑與不滿,若不盡早下手,只怕日後夜長夢多。於是秘密與弟弟趙成和女婿閻樂商議對策,制定了弒君政變的計劃:由咸陽令閻樂率領手下士兵裝扮成山東農民軍攻打望夷宮(今河南咸陽市東北涇河南岸),以郎中令趙成為內應,趙高則負責指揮全局。
一切安排妥當後,趙成便在宮內散布謠言,假裝說有盜賊,命令閻樂發兵追擊,致使宮內防守空虛。同時,閻樂指使部分親兵,化裝成農民軍,將自己的母親劫持起來,暗中送到趙高家中,一邊又率千餘人以追賊為名直逼望夷宮而來。他們沖到宮門前,大聲向守門官吼道:「強盜進了宮門,你們為何不抵擋?」守門官莫名其妙,問:「宮內外禁衛森嚴,怎麼會有賊人進宮呢?」
閻樂不容分辯,手起刀落,殺死了守門官,沖進瞭望夷宮。逢人便砍,見人放箭。一時宮中血肉橫飛,慘不忍睹。胡亥見狀嚇得目瞪口呆,全身癱軟,直到趙成與閻樂走進來。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胡亥又驚又怒,急召左右護駕,怎料侍從們早已溜之大吉,只有一個宦者站在身邊。他揪住宦者的衣衫,歇斯底里大叫:「你怎麼不早告訴我呢,現在弄成這樣,我該怎麼辦!」宦者鼓起勇氣道:「正因為奴才平時不敢說話,才能活到今天。否則,早就被皇上賜死了。」二世就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垂頭喪氣。今日的局面,的確是他咎由自取。
閻樂沖到胡亥面前,胡亥一邊後退一邊顫聲道:「朕乃真龍天子,你敢弒君!」閻樂氣勢洶洶:「你這個無道暴君,搜刮民膏,殘害無辜,天下人人得而誅之。你還有什麼可說的?」胡亥還欲作垂死掙扎,膽戰心驚地問:「我可以見一見丞相嗎?」閻樂一口拒絕:「不行!」胡亥仍不死心,哭喪著臉哀求:「那麼,可以給我一個郡王當嗎?萬戶侯也行。」閻樂搖搖頭。胡亥絕望地叫道:「只要保全性命,我情願做一名百姓,這總行了吧!」閻樂不耐煩地說:「我奉丞相之命,為天下鏟除暴君,你說得再多也沒用,快快自裁吧!」此時的胡亥,才了解到這場宮廷政變的幕後指使人竟然是他曾經無比尊重和信賴的趙高。多年來養在身邊的居然是一隻老虎!他痛心疾首,悔怨交加,卻已無可奈何,只得最後再眷戀地環顧了一下巍峨的宮殿,回想了一下昔日奢靡安逸的生活,咬咬牙,拔出長劍,結束了他可憐又可恨的一生。
閻樂向趙高報告了胡亥已死的消息,趙高欣喜若狂,匆匆趕到現場,摘下了胡亥身上的玉璽佩上,大步走上殿去,仰仗著自己也有著嬴姓趙氏的血統,准備宣布登基。但是文武百官皆低頭不從,以無聲的反抗粉碎了他的皇帝夢。趙高頓覺天旋地轉,他這才感到自己的罪惡達到了「天弗與,群臣弗與」的程度,只得臨時改變主意,將玉璽傳給了趙子嬰(子嬰的身世說法眾多,比較合乎史實的說法是秦始皇之弟)。由於秦的力量已大為削弱,子嬰只得取消帝號,復稱秦王。
子嬰早在當公子期間,就已耳聞目睹了趙高的種種罪行。現在被趙高推上王位,知道自己不過乃是一個傀儡而已。子嬰不願再重蹈胡亥的覆轍,便與自己的貼身太監韓談商定了斬除趙高的計劃。
原來趙高要子嬰齋戒五日後正式即王位。等到期限到了,趙高便派人來請子嬰接受王印,正式登基。可子嬰推說有病,不肯前往。趙高無奈,只得親自去請。等趙高一到,宦官韓談眼疾手快,一刀就將他砍死了。子嬰隨即召群臣進宮,歷數了趙高的罪孽,並夷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❿ 有關春秋戰國或者秦朝的歷史小故事,要適合講的

商鞅變法、秦穆公罪哭崤山、勾踐卧薪嘗膽、楚莊王一鳴驚人,伍子胥過召關,專諸刺王鐐,要離刺慶忌,孫臏龐涓鬥智,趙括紙上談兵,信陵君竊符救趙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