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摺扇
① 中國古代身份象徵的摺扇究竟有哪些來源
摺扇最早出現於公元五世紀的中國南北朝時代,《南齊書》上說:「褚淵以腰扇專障日。」,「腰扇」據屬《通鑒注》上的解釋「即折疊扇。」
摺扇又名「撒扇」、「紙扇」、「繖扇」、「掐扇」、「摺迭扇」、「摺疊扇」、「聚頭扇」、「聚骨扇」、「櫂子扇」、「旋風扇」。是一種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韌紙或綾絹做扇面的能折疊的扇子;用時須撒開,成半規形,聚頭散尾。
② 古代的扇子叫什麼
五明扇、翟扇、羽扇、摺扇、涼友、翣。
扇子史傳上最初稱為「五明扇」,據傳是虞舜所制。從秦至漢都在沿用,張打此扇是在向外界表明吸納賢才的主張,但到了魏晉之時竟成為皇帝的專用。殷周時期已出現了一種「翟扇」,那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雞尾羽做成的,故有「羽扇」之說。
早期的扇子並非用來納涼,而是用作統治者禮儀之具,所以又叫「儀仗扇」。中國秦漢以後,扇子的形制主要有方、圓、六角等形,扇子的面料採用絲織的絹素,由於宮中用得多,故又稱「宮扇」,隋唐兩代,盛行於世的主要是紈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紙扇。
宋以後,摺扇漸漸流行。明清時期,浙江、蘇州、四川等地盛產摺扇,題字作畫亦興於此。這一精湛的技藝從明代開始傳入歐洲,然後風行世界。
涼友,是扇子的一個別名。扇子最早稱「翣」,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它起初不是用來納涼的,而是一種禮儀工具。漸漸地,扇從地位和權利的象徵轉變成為納涼、娛樂、欣賞等生活用品和工藝品。
(2)古代著名摺扇擴展閱讀
中國扇子種類繁多,但真正被收藏家鍾愛的卻只有團扇和摺扇。團扇的收藏不以成扇的形式出現,因扇柄、扇框多已不存。而扇面經各種形式的裝裱後得以傳世。所以團扇的收藏實際上是團扇書畫的收藏。而摺扇既有各種形式裝裱後的扇面書畫,更有大量不同形制的成扇傳世。
摺扇自問世以來便與書畫結下了不解之緣。書畫摺扇在宋代開始流行,在明清兩代達到鼎盛。摺扇書畫因扇面上寬下窄,小中見大咫尺千里反映豐富的大千世界,殊難布局,摺痕凹凸揮灑不易,行氣構圖均需匠心,以至許多書畫家不願在扇面上創作。
目前年代久遠的扇面書畫,已可望不可即。宋元的團扇、明代的摺扇,無論書畫家名頭大小都是非常珍貴的;清代的摺扇只要品相完好,書畫精到,可不計名頭入藏。
由於書畫扇面需具有一定的功力,所以收藏現代扇面書畫,除注意名頭的大小,要特別注意作品的藝術水準。小名頭畫家的作品,只要書畫精到,也可入藏。
摺扇書畫,除了書畫鑒賞,扇面、扇股本身也是鑒賞的對象。扇面的形狀尺寸決定了書畫空間的形式,而製作的材料、加工的方式又影響了筆墨的表現,廠家的生產工藝又使扇面表現出濃郁的年代氣息和時尚印記,其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同時也是書畫鑒定的佐證。
扇面的紙料以細膩棉韌的宣紙為面,牢固軟熟的皮紙為襯,光滑細薄的連史紙為芯。除素麵外,有的經過染色,加工等工序,製成各式各樣的扇面。
其中金箋扇面最具特色,有灑金、泥金、渾金、屑金、雨金、片金等等。金箋扇面以其富麗典雅而備受書畫家和收藏家的喜愛。目前新制的泥金扇面,每張數百元,長期供不應求。
③ 古代人的摺扇上的字畫有什麼講究
濃縮的書畫藝術--扇面 摺扇的結構由扇面和扇骨兩部分組成。扇面按質地不同又主要有紙面和絹面兩種。扇面作為藝術品始於宋代,北宋時已有人在紙面摺扇上題詩作畫,而南宋時才出現絹面摺扇。由於宋元時期流行團扇,用摺扇的人不多,而摺扇又是易損日用品,所以流傳下來的實物極為稀少。明代中期,摺扇書畫逐漸流行起來。由於扇面的形狀呈半圓弧形,因而其構圖別具一格,形成妙趣橫生的畫境。無論是山水、人物、花鳥、走獸等"繪畫",還是詩詞歌賦等"書法",都可以創作出格調清新多變、布局錯綜紛繁的構圖效果,從而突破了傳統的繪畫和書法模式,為中國書畫史開辟了嶄新的一頁。 但應該指出的是,並非存世的所有扇面都值得收藏和投資。道理很簡單:扇面書畫與一般的書畫作品一樣,只有精品才具有升值和鑒賞價值。下面按不同的時代及類別,大致介紹一下具有投資價值的扇面。 明代成化以後,扇面藝術進入輝煌時期,許多著名書畫家(如仇英、沈周、蘭瑛、唐寅、董其昌等),都在扇面上留下了不朽的作品,這是中國書畫藝術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扇面彌足珍貴,很難覓得,不少收藏投資者把它們視為最高的追求目標。 在明代扇面書畫的基礎上,清代又有了新的發展。這一時期名家輩出,作品形式多樣,除繼續表現各家名派的個性藝術風格外,還流行雙人甚至多人聯合創作,有夫婦合作、師生合作、友人合作等多種形式。比如高翔畫的"梅花疏枝瘦朵"扇面,便由金農和陳章題詩。乾隆的幾柄消暑摺扇,扇面的一面由劉統勛題寫書法,另一面由鄒一桂畫蘭花、蝴蝶,或蔣遷錫畫牡丹花。其中由雙人合創"一字一畫"扇面的方式,後來被文人雅士們廣為仿效,例如:梁啟超的書法扇面,由余紹宋配畫山水圖;陳法琛的書法扇面,由其弟子陳懋侗配畫工筆折枝牡丹。有意思的是,"柯橋竹石圖"扇面是由一位名家與其5個弟子聯合創作,其配合默契,作品風格渾然一體,令人叫絕。 民國以後,"一字一畫"扇面的合作更為流行,此種形式一直沿襲至今。由於合作夥伴各自都有相當高的藝術修養,能夠前呼後應、互為襯托,自然能夠收到異曲同工的藝術效果。這類扇面備受藏家青睞,從歷年的拍賣價位看,一般都大大高於單人的作品。 從清代起,摺扇藝術再顯歷史的輝煌,很多書畫家在扇面構圖上刻意創新,尤以山水畫的構圖有超常的突破。通常山水畫的構圖講究"地平線",而扇面卻是上寬下窄,且呈半圓形狀,如果依然水平地處理地平線,則扇面下端的兩角勢必形成空白。為了使構圖合理,景物自然,創作者們相繼創立了滿幅構圖、邊角構圖和一河兩岸構圖的三種新章法。其中,滿幅構圖是讓景物佔大部分空間,整體感覺實多虛少,通常以描繪山景居多;邊角構圖是把主要景物集中在左側或右側的下角,或自左邊或右邊向下伸展,整體感覺虛多實少;一河兩岸構圖則主要是表現江河兩岸風光,如一江春水或左右橫穿,或上下直流,或斜向而瀉。這三種構圖形式為後來扇面山水畫的發展開辟了新篇章,很多畫家創作了大量構圖精妙、題材新穎、氣勢磅礴、風光秀麗的山水扇面佳作,深受歷代藏家青睞。如袁江、王鑒、黃賓虹、張大千、馮超然等的山水扇面,在海內外書畫市場被推崇為傳世之作,極具保值增值意義。山水扇面的成就,對花鳥扇面的創新也頗有影響力,近現代畫家高翔、王雲、楊晉、任伯年、齊白石、傅抱石等都有格調清新的花鳥扇面問世,其同樣走俏國內和國際市場。 此外,自明清以來,一些著名的書畫家都有一種習慣,即在繪畫、書寫扇面時,總要先考慮扇骨的工藝水平,甚至只有出自名手的扇骨,才肯揮毫落墨。如明代蘇州制骨名家李昭、馬勛、馬福、柳玉台等所制的扇骨,便都有落款,它們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具有很高的鑒賞價值和經濟價值。
④ 古代扇子有什麼別名嗎
扇子在中國古代的別稱「搖風」、「涼友」。相傳禹舜時代已有晉朝崔豹《古今注》曾記載「舜作五扇」。
中國扇子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竹文化、佛教文化有著密切關系,中國有制扇王國之稱。用細潔的紗、羅、綾等製成的一種扇子,扇面輕如蟬翼、薄如晨霧、色澤光亮,給人以溫文爾雅之感,造型美,畫面精。用鐵絲作外框,用絹糊面,綵帶沿邊,以刺綉、作扇面裝飾。小小一把扇,蘊藏著古老而深邃的東方文化神韻。
⑤ 中國古代的摺扇是誰設計的 為什麼設計的如此精妙靈感來源於哪
這個.....中古古代是沒有摺扇....我們一般看見的 摺扇是日本起源的.....
⑥ 古人稱摺扇叫什麼
摺扇,是一種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韌紙或綾絹做扇面的能折疊的扇回子;用時須撒開,成答半規形,聚頭散尾。又名「撒扇」、「繖扇」、「掐扇」、「摺迭扇」、「摺疊扇」、「聚頭扇」、「聚骨扇」、「櫂子扇」「旋風扇」。
古人喜歡單音節詞,稱扇
摺扇最早出現於公元五世紀的南北朝時代。《南齊書》上說:「褚淵以腰扇障日。」,這「腰扇」,據《通鑒注》上的解釋,「即折疊扇。」不過那時還不流行。到了北宋,「如市井中所制折疊扇……展之廣尺三四,合之止兩指許」,市井有制,說明它已不是少數人專用的了。
⑦ 古代中國摺扇是誰發明的,此人還有何貢獻
許多現代化的家用產品,如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等,讓我們的生活非常便利。而空調對於是夏天不可少的。而在古代沒有空調的日子,古人們也只能用摺扇來降溫了。那關於摺扇大家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首先關於摺扇發源地的解釋就涉及到3個國家,分別是中國、日本和朝鮮。至於發明摺扇的人現在也無從考證了。
摺扇出現的時間最普遍的觀點是在北宋。據說,摺扇是從他國自宋代傳入我國,後來即開始自製。因其使用方便輕巧別致而受大眾歡迎。
由此可見,摺扇是在宋代傳入我國的,有豐富的史料證據可以證明。但在具體國家上,出現了朝鮮和日本。還有一種說法是,摺扇是從日本經由當時高麗傳入。而更多的歷史資料中記載,中國的摺扇都與日本有淵源。盡管大家對摺扇的起源與發展、歷史觀點不一致,但都認可摺扇是由原本某種扇形逐漸改進和革新,並賦予了我們新的民族傳統文化意義。
所以由此看來不管古代摺扇是發源於哪個朝代,誰的發明,都是逐漸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合,最終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摺扇文化。希望我的回答能讓小夥伴滿意
⑧ 古代摺扇數量如何稱呼
把,一把扇子
⑨ 古時扇子有什麼作用
扇子,最早稱「翣」,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歷史。據說 我國那時已有蒲扇和竹扇了,人版們開初不是用權它取涼,而是一種裝飾品。在周代,王和後的車子都有「扇扇」,用來遮蔽風塵,叫 「障扇」;後來的封建皇帝和高官出行的儀仗中,都有大障扇,以顯示其威風。據晉崔豹的《古今注》記載,最早的扇子是殷代用雉尾製作的長柄扇,但並不是用來拂涼的,而是一種儀仗飾物,到了漢代以後,湖南的竹扇和山東的絹扇普遍用來取涼,,扇子主要是驅暑,還 可以作為一種工藝品。人們可以在扇子上繪畫、雕刻多種花鳥山水人物,或題詩寫字,頗為高雅。
⑩ 古代摺扇有什麼名字
復您好
摺扇又名「撒扇制」、「紙扇」、「繖扇」、「掐扇」、「摺迭扇」、「摺疊扇」、「聚頭扇」、「聚骨扇」、「櫂子扇」、「旋風扇」。
根據製作材料和方法的不同,這些摺扇命名也不一樣。
扇骨多而輕細的,叫春扇或者秋扇。
以香料塗沫扇面的,叫香扇。
可以藏在靴子中,以備行旅途中使用的,叫靴扇。
更有一種以各色漏地紗為扇面,可以隔扇窺人的,叫瞧郎扇。
還有一種左右可以打開,製成三層扇面,中間一層畫著春宮畫的,叫三面扇。
此外,根據製作式樣各別,產地和製作人不同,而叫做黃扇、曹扇、潘扇、川扇、青陽扇等等。
望採納,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