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玉器
Ⅰ 清代攻雕大型或巨型玉器作品,主要出自哪個玉師之手
清代玉雕大師有很多,比較有名的有五位,分別是:
1、朱永泰
乾隆宮廷玉雕名家,蘇州人。朱永泰的玉器具有簡朴渾厚的藝術特色,深受乾隆喜歡。乾隆五十三年初,造辦處玉匠朱永泰用一年時間,將御制詩和注釋、圖章款式琢磨於玉山上,工程至此告終,前後共用了八年時間。玉山工程復雜,工藝精湛,器形巨大,在我國工藝美術史上極為罕見,為稀世珍品。 朱永泰的玉雕作品(玉福海)。亦稱雲龍玉瓮。隨玉料形狀所制,近似扁方形,周身琢雲龍紋,腹內光素,底鐫弘歷題詩,為所鐫。此玉現存樂壽堂明間西側與玉壽山相對。原玉石重2500千克,連座高134.5厘米,寬135厘米,長60厘米,腹深34.5厘米,也是由兩淮鹽政玉作從乾隆四十一年至四十五年(1776~1780)十月,歷時四年零四個月完成。
朱永泰的又一玉雕作品(大禹治水玉山)。全名「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圖」。玉山卓立如峰,表現出大禹指揮眾人在崇山峻嶺、懸崖絕壁上劈山鑿石、疏通水害的情景。玉重一萬零七百多市斤,高 244厘米,寬96厘米,嵌金絲燒古銅座,堪稱「玉器之王」。養心殿造辦處如意館奉旨按宋人畫「大禹治水圖」設計玉山,乾隆四十六年(1781)二月初十日畫得正背左右四面紙樣,由院畫家賈全照圖式在大玉上臨畫。後幾經周折於當年閏五月七日將玉料、蠟樣同時發到兩淮鹽政,碾琢完工後於乾隆五十二年(1787)八月十六日運京。玉山背面鐫數百字御制詩文和璽文,由蘇州刻字名工朱永泰篆刻。全部工期近10年。現仍在樂壽堂後間。
2、姚宗仁
姚宗仁,清代蘇州琢玉高手。姚宗仁的祖父和父親都擅琢玉。雍正七年(1729)姚宗仁和都志通、韓士良同時被選進北京,在宮廷造辦處琢玉。他擅長設計畫樣,乾隆六年1741,二月初一,太監張明把一塊青玉交給姚宗仁畫樣,十六日姚宗仁畫成鳧尊紙樣,經批准發往蘇州製作。姚宗仁不但能畫樣,而且善於鑒定,乾隆對他十分器重。
姚宗仁能識料畫樣,又能幫鑒別真偽古玉。乾隆帝很賞識他,在《御制玉杯記》中記述了他識別真偽的經過,說"夫圬者梓人雖賤役""不妨為立傳"。 如此高級玉雕人才不但沒職務名稱,反被稱為與泥水打交道的鄉巴佬"賤役",可知在只有皇權沒有人權的社會里是沒有人格尊嚴的。但因姚宗仁對辮玉有貢獻,乾隆帝也想到為他立傳,道也將其地位擺平了。至於一般玉工因設計不出畫樣或因製作工期長而被責罰、打板子的事也是有的。就如姚宗仁這樣全能的玉工因延誤工期也被罰了"錢糧"。這說明在天子腳下的玉工整天受到監視,提心吊膽的進行勞作。還不如在民間的藝人那樣自由,可與官人紳士之流往來。
3、朱時雲
清代乾隆年間蘇州玉雕高手。擅長在玉石上刻字。朱時雲被蘇州織造衙門選送北京,在宮廷造辦處供職一年有餘。乾隆四十年1775七月,朱時雲托詞生病潛逃出宮,造辦處為此行文到蘇,要求蘇州進行查辦。 (乾隆玉洗)上的這首詩句的刻手,據《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簡稱《清文件》)記載,此時蘇州刻字名匠朱時雲在宮中受命,那麼,這首詩很可能是由朱時雲所刻。
4、芝亭
乾隆宮廷玉雕名家。芝亭仿古玉已初顯端倪.
5、謝士枋
清代乾隆年間吳縣人,故居在香山附近的圓通庵。謝士枋少年喪父,家境貧寒,鄰翁招他為徒,帶至揚州,習學玉雕。他靈敏好學,三年學成。所雕玉器精妙絕倫,揚州鹽商大賈競相高價爭購,名聲鵲起。乾隆年間被召入皇宮內廷。其一作品,形似半爿西瓜,外皮綠如翡翠,內瓤紅似珠霞,好似剛剛剖開,甘露欲滴,見者無不稱奇。乾隆帝對之愛不釋手,藏於圓明園。l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被英軍所得,後賣到上海。看到這件玉器的人都驚詫不已,以為至寶。
Ⅱ 清代玉器哪種種類最為發達
清代玉器品種和數量繁多,以陳設品和玉佩飾最為發達。陳設品有按青銅器為祖型的仿古形式器皿及各種仁獸、瑞禽的造型。
玉佩的品種更為豐富,成為各階層民俗事項和服飾廣泛佩戴使用的裝飾品和吉祥物。此外兼有實用功能的各種玉器皿、文房用品數量和品種也較歷代多有增加。
清代玉器在製作上以乾隆時代為分界線,前期治玉重視選料,由於開采條件改善,採集到的優質白玉、羊脂玉數量之多,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材質的精美,為這一時期能產生許多珍寶性藝術品,提供了物質基礎。在工藝方面,琢工精巧,光工細膩。
乾隆時代的玉器皿的輪廓線都極規則,橫平豎直外緣及子口轉折嚴整挺拔。稜角多呈勁挺鋒銳狀。起凸的浮雕圖案邊緣,也處理成鋒利邊線,觀之剔透。在拋光工藝上也很講究,一般細光處看不見琢鏃的痕跡,細光能達到玻璃光亮度。
如一件清代玉帶扣,通長12.25厘米,高3.95厘米、厚2.07厘米,白色,長方形板狀體,正面浮雕龍紋,龍頭居中,身部捲曲。帶鉤扣鼻為一龍頭,帶扣孔呈半圓形,背面為方槽形穿孔。
還有河北省南皮縣張之洞舊宅發現的玉盒,通高6.3厘米,口徑13.5厘米,底徑9厘米,青玉,盒為扁圓形,子母口,矮圈足。盒蓋四壁浮雕菊瓣紋,正中圓形開光內,剔地浮雕一朵盛開的牡丹,盒身外壁同樣浮雕菊瓣紋,與蓋扣合後嚴絲合縫,周壁的菊瓣紋也一一相對,線條流暢,柔和。與玉盒同時發現的佛手形玉佩,高12厘米,寬8厘米,厚4.4厘米,白色,玉質細膩,拋光凝潤光亮,圓雕一大兩小3個佛手,正面在茂盛的枝葉中長出一個大佛手,宛如雙手相向半握,大佛手的一側和背面枝葉下還各生長著一小佛手。
明末清初,鼻煙傳入我國,鼻煙盒漸漸東方化,產生了鼻煙壺,因此清代有大量的玉制鼻煙壺佳作,比如白玉梨形鼻煙壺、白玉茄形鼻煙壺、白玉鋪首紋鼻煙壺、白玉扁圓形鼻煙壺、白玉饕餮紋鼻煙壺、白玉雙龍銘文鼻煙壺等。
Ⅲ 清代有哪些著名的玉雕作品
大禹治水,據說很大
Ⅳ 清代玉器的介紹
滿清入關以後,經順治康熙帝勵精圖治,掃清叛亂,發展生產,雍正帝肅整吏治,繁榮經專濟,出現了「康乾盛屬世」。康熙時吳三桂追擊南明永曆帝入交趾,開通了緬甸翡翠進入中原的路線。乾隆時期在西域用兵,又打通了和田玉內運的通路,使和田玉大量運進內地,促進了玉器工藝迅速發展,出現了我國古代玉器史上最為昌盛的時代,也是我國玉文化的第三個高峰,清代玉器得以發展。
Ⅳ 清代玉器的造型有哪些
滿清入關以後,經順治康熙帝勵精圖治,掃清叛亂,發展生產,雍正帝肅整吏治,繁榮經濟,出現了「康乾盛世」。康熙時吳三桂追擊南明永曆帝入交趾,開通了緬甸翡翠進入中原的路線。乾隆時期在西域用兵,又打通了和田玉內運的通路,使和田玉大量運進內地,促進了玉器工藝迅速發展,出現了我國古代玉器史上最為昌盛的時代,也是我國玉文化的第三個高峰,清代玉器得以發展。總的來說,清代宮廷用玉直接受清內廷院畫藝術的支配和影響,其做工嚴謹,一絲不苟。有的碾琢細致,如雕似畫,有的在拋光上不惜工本以顯示其溫潤晶瑩之玉質美。清代重白玉,尤尚羊脂白玉,黃玉極少,也受到愛重。民間用玉以兩江產量最多也最精。清朝最負盛名的碾玉中心是蘇州專諸巷,蘇州玉器精緻秀媚,內廷玉匠也多來自該地。揚州玉作發展很快,大有後來居上之勢,其玉作豪放勁健,特別善於碾琢幾千斤甚至上萬斤重的特大件玉器,《大禹治水圖玉山》即其代表作。
清代玉工善於借鑒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的成就,集陰線、陽線、平凸、隱起、鏤空、俏色等多種傳統做工及歷代的藝術風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來藝術影響並加以揉合變通。清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王朝,玉器在這一時期得到了空前發展,形成了我國古代玉器史上的又一個高峰。清代玉器的品種和數量很多,以陳設品和佩飾最多,也最為精美。陳設品有仿青銅器的仿古器皿,還有各種寓意吉祥的動物造型。新增的品種有山水、花鳥、玉山子、浮雕圖畫式的玉屏風等等。玉佩飾的種類更是非常的豐富。此外還有各種玉質的實用器皿、文房用品。清代玉器善於借鑒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的成就,集陰線、陽線、鏤空、俏色等多種傳統做工及歷代的藝術風格之大成,創造與發展了工藝性、裝飾性極強的玉器工藝,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和較高的藝術造詣。清代玉器中有不少大型的觀賞性「玉山」,以山水畫為藍本,就地取材,加以設計製作。其做工嚴謹,一絲不苟。如「桐蔭仕女圖」,作者利用玉的白色和紅色,巧妙的琢製成茂密的樹木,假山和石桌石凳,很有江南庭院的詩意。
Ⅵ 清代的玉器有什麼特點
清康熙時吳三桂追擊南明永曆帝入交趾,開通了緬甸翡翠進入中原的路線。乾隆時期在西域用兵,又打通了和田玉內運的通路,使和田玉大量運進內地,促進了玉器工藝迅速發展。
乾隆、嘉慶年間是清玉的昌盛期。這時宮廷玉器充斥各個殿堂,各主要大城市玉肆十分興旺。民間觀玉賞玉之風興盛,玉器的用途更加廣泛,品類齊全。清代玉器的品種和數量很多,以陳設品和佩飾最多,也最為精美。新增的品種有山水、玉山子、浮雕圖畫式的玉屏風等;玉佩飾的種類更是非常豐富。
清代宮廷用玉直接受內廷院畫藝術的支配和影響,其做工嚴謹。有的碾琢細致,有的在拋光上不惜工本以顯示其溫潤晶瑩之玉質美。
翡翠自清代傳入我國後便一統玉器天下,並被稱之為「帝王玉」,其地位凌駕於各種寶玉之上。翠玉材質與白菜造型始風行於清代,宮廷作坊中的工匠,或是製作翠玉白菜的玉匠,發揮創意、巧藝,為順應皇帝的喜好而創作了傳世不朽的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長18.7厘米,寬9.1厘米,高5.07厘米,是一塊難得的翡翠美玉。這棵翠玉白菜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由整塊半白半綠的翠玉、運用玉料自然的色澤頒布雕刻而成。綠處雕琢菜葉,白處雕琢菜幫。
在綠色最濃之處,還有兩只昆蟲,是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菜葉自然翻卷,筋脈分明。螽斯俗名「紡織娘」或「蟈蟈兒」,這種昆蟲善於鳴叫,繁殖力很強,也是祝福他人多子多孫的意思。
白菜寓意清清白白;諧音「百財」;象徵新嫁娘的純潔,昆蟲則象徵多產,祈願新婦能子孫眾多。自然色澤、人為形制、象徵意念,三者搭配和諧,遂成就出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清代玉產地主要有宮廷、蘇州、揚州,呈三足鼎立趨勢,各具特色。造辦處玉作,體現皇帝旨意;蘇州玉器,以精巧見長,赫赫有名的陸子剛、郭志通,均出身於清朝最負盛名的碾玉中心蘇州專諸巷玉工世家。
蘇州玉器精緻秀媚,內廷玉匠也多來自該地,專諸巷玉器嬌嫩細膩,平面鏤刻是專諸玉作的一大特色,而其薄胎玉器,技藝更勝一籌。蘇州玉雕以小巧玲瓏見長,揚州則以大取勝,玉如意、玉山子是揚州玉雕業的著名產品。揚州玉山子特色明顯,玉匠善把繪畫技法與玉雕技法融會貫通,注意形象的准確刻畫和內容情節的描述,講究構圖透視效果。
揚州玉作發展很快,大有後來居上之勢,其玉作豪放勁健,特別善於碾琢幾千斤甚至上萬斤重的特大件玉器,「大禹治水」玉山即其代表作。
「大禹治水」玉山是清朝乾隆時期的一件重要的玉器,是我國玉器寶庫中用料最宏,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清朝乾隆年間,新疆和田地區的密勒塔山中發現了一塊重達6噸多的特大玉石。這塊大玉石色澤青綠,光潔滋潤,柔和如脂,是一塊天賜的奇石。消息很快傳到了京城,乾隆皇帝聞聽之後大喜,他決定將這塊稀世寶玉雕琢成奇絕之珍。
乾隆喜愛書法繪畫。他對宋人所畫的《大禹治水圖》更是愛不釋手,但由於年代久遠,這幅畫已經破損褪色了,而年過六旬的乾隆,產生了把自己比作大禹的想法,於是下旨把這塊特大玉石雕刻成大禹治水圖,一方面為了歌頌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另一方面顯示自己效法先王,功績卓著,以求千古留名。
「大禹治水」玉山工程浩大,費時費工。玉樣從新疆運到北京歷時3年多,在宮內先按玉山的前後左右位置,畫了4張圖樣,隨後又製成蠟樣,送乾隆閱示批准,隨即發送揚州,因擔心揚州天熱,恐日久蠟樣熔化,又照蠟樣刻成木樣,由蘇揚匠師歷6年琢成。
「大禹治水」玉山高224厘米,寬96厘米,底座高60厘米,重達535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玉山置於嵌金絲的褐色銅座上,以名貴青白二色和田玉精心雕造而成。青白玉的晶瑩光澤與雕琢古樸的青褐色銅座相搭配,更顯得雍容華貴,相映生輝。整塊玉石被通體雕刻成山峰狀,就好像是矗立在黃河中的一座大山。玉山上雕刻有山峰、小溪、瀑布以及人物等多種題材,匠師以寫實的剔地起突工藝技法,將這些題材與材料的原有形狀巧妙地結合起來。只見大山間重巒疊嶂,峭壁崢嶸,漫山遍野密布著蒼松翠柏,在懸崖峭壁間,聚集著成群結隊的治水大軍,他們或是開山鑿石,或是抬土運石。
在開岩者當中,可以看到治水大軍的指揮者大禹的身影。作品生動傳神,完美地再現了當年大禹率領民眾開山引水的壯觀場面。
在山巔浮雲處,還雕成一個金神帶著幾個雷公模樣的鬼怪,彷彿在開山爆破,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玉山運達北京後,擇地安放,刻字鈐印,又用兩年功夫,頗費周折,才大功告成。它的正面鈐刻乾隆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大方印,背面刻「八征耄念之寶」方印,下方還有長篇御制詩及注文,可見乾隆對此作品何等驕傲,何等珍視,把它當作自己一生的總結。
清代玉器中有很多大型的觀賞性「玉山」,以山水畫為藍本,就地取材,加以設計製作。其做工嚴謹,一絲不苟。如「桐蔭仕女圖」,作者利用玉的白色和紅色,巧妙地琢製成茂密的樹木、假山和石桌石凳,很有江南庭院的詩意。在圓明園也發現有玉山子,寬31厘米,高26厘米,青玉質,青綠色間夾有黃色皮綹。以浮雕、透雕雙勾技法琢刻出穿行於陡峭山崖間的仙翁,手持藤杖,寬衣大袖,長須齊胸,神采飄逸,一童子手攀枝條在前引路,一童子身背小筐,緊隨仙人,整器系子玉整雕,借用我國傳統繪畫中的遠山近景技法巧妙地融合在玉雕創作中。
乾隆時所稱的痕都斯坦玉器是具有阿拉伯風格的莫卧兒王朝玉器,乾隆中晚期時已大量進入內廷,得到乾隆的喜愛,其風格波及北京、蘇州、揚州等玉肆。
新疆維吾爾族玉器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與宮廷玉器和痕都斯坦玉器不同,雖屬阿拉伯風格,但器形、紋飾均較單純,光素器較多,不重磨工。
清代玉器無論是在品種數量和製造工藝上都形成了玉器史上的一個發展高峰期,並形成了不同風格和技術特色的「南玉」、「北玉」制玉中心。
Ⅶ 集歷代之大成的清代玉器是怎麼樣的
玉器在清代得到了空前發展,形成了我國古代玉器史上的又一個高峰。清康熙時吳三桂追專擊南明永曆帝屬入交趾,開通了緬甸翡翠進入中原的路線。乾隆時期在西域用兵,又打通了和田玉內運的通路,使和田玉大量運進內地,促進了玉器工藝迅速發展。
乾隆、嘉慶年間是清玉的昌盛期。這時宮廷玉器充斥各個殿堂,各主要大城市玉肆十分興旺。民間觀玉賞玉之風興盛,玉器的用途更加廣泛,品類齊全。
Ⅷ 清代玉器有什麼特色
清代玉器品種和數量繁多,以陳設品和玉佩飾昀為發達。陳設品內有按青銅器為祖型的仿容古形式器皿及各種仁獸、瑞禽的造型。
玉佩的品種更為豐富,成為各階層民俗事項和服飾廣泛佩戴使用的裝飾品和吉祥物。此外兼有實用功能的各種玉器皿、文房用品數量和品種也較歷代多有增加。
清代玉器在製作上以乾隆時代為分界線,前期治玉重視選料,由於開采條件改善,採集到的優質白玉、羊脂玉數量之多,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材質的精美,為這一時期能產生許多珍寶性藝術品,提供了物質基礎。在工藝方面,琢工精巧,光工細膩。
Ⅸ 清代玉器的品種又增加了哪些種類
清代玉器的品種和數量很多,以陳設品和佩飾昀多,也昀為精美。新增的品種有山水版、玉山子、權浮雕圖畫式的玉屏風等;玉佩飾的種類更是非常豐富。清代宮廷用玉直接受內廷院畫藝術的支配和影響,其做工嚴謹。有的碾琢細致,有的在拋光上不惜工本以顯示其溫潤晶瑩之玉質美。
Ⅹ 古代著名玉石有那些列舉幾個著名的玉器
古代「石之美者為玉」,白玉以和闐羊脂玉為最好,唯翡翠可與其比肩,此外玉專石的種類還有岫屬岩玉,玉髓,煤精等。著名玉器有紅山文化玉豬龍,良渚文化的雞骨白玉琮,戰國和氏璧,漢代出郭璧,遼金的春水秋山玉,清代的桐蔭侍女圖和大禹治水玉山子,至於金縷玉衣(戰國漢代流行後被曹丕廢止)就不必多說了。只記得這么多了,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