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曲劇家
1. 我國著名的戲曲演員有哪些
1.梅蘭芳
梅蘭芳(1894年10月日-1961年8月8日),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梅蘭芳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台。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獄鴛鴦》《思凡》等11出戲。於1949年前先後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並榮獲美國波莫納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50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3年,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歲。
梅蘭芳在50餘年的舞台生活中,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其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並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2.馬連良
馬連良(1901年2月28日-1966年12月16日),生於北京,字溫如,中國著名京劇藝術家。老生行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馬派」藝術創始人,京劇「四大須生」之首,民國時期京劇三大家之一,扶風社的招牌人物。代表劇目有《借東風》、《甘露寺》、《清風亭》、《四進士》、《失空斬》等。父馬西園與著名京劇演員譚小培熟識,三叔馬崑山在上海唱戲,受家庭的熏陶,使馬連良從小熱愛京劇藝術。
8歲入北京喜連成科班,26歲自行組班,發展成為獨樹一幟的「馬派」表演風格,自1920年代至1960年代盛行不衰。20世紀,他與余叔岩、高慶奎、言菊朋並稱前「四大須生」;後三人去世,他又與譚富英、奚嘯伯、楊寶森並稱後「四大須生」。1933年馬連良在天津與周信芳同台演出,因他們技藝精湛,各具風采,被譽為「南麒北馬」。
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因主演《海瑞罷官》而被迫害致死。
3.裘盛戎
裘盛戎(1915年-1971年),凈角演員。原名裘振芳,北京人,生於1915年,病逝於1971年,歲未過花甲。1952年獲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演員一等獎。擅演劇目有《姚期》《將相和》《杜鵑山》等。
4.程硯秋
程硯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男,原名承麟,滿族索綽羅氏,滿洲正黃旗人。北京人,後改為漢姓程,初名程菊儂,後改艷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硯秋,改字御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藝術大師,著名京劇演員,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藝術的創始人。1958年3月9日去世,享年54歲。
5.荀慧生
荀慧生(1900年1月5日-1968年12月26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偉大的京劇旦角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演員,荀派藝術的創始人。男,祖籍河北阜城,初名秉超,後改名秉彝,又改名「詞」,字慧聲,1925年與余叔岩合演《打漁殺家》起改名為荀慧生,號留香,藝名白牡丹。是四大名旦之一。
參考資料網路-荀慧生
網路-程硯秋
網路-裘盛戎
網路-馬連良
網路-梅蘭芳
2.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戲曲家是誰
明代抄的襲湯顯祖??
http://ke..com/view/24370.htm
3. 著名中國戲曲家
1、我國較出名的戲曲家有「元曲四大家」(關漢卿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湯顯祖、王實甫等。
2、簡介
戲曲是中國一種古老的藝術,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專指中國傳統戲劇。戲曲家就是指研究戲曲的人。
4. 中國著名戲曲家有哪些
程硯秋
5. 當代戲曲家最著名的是哪位
魏明倫,四川內江人,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公共管理系系主任,當代著名戲劇家、辭賦作家。國家一級編劇。被譽為巴蜀鬼才。
6. 誰是古代最著名的戲曲家
關漢卿
大約生於金代末年(約公元1229年—1241年),約生於金末,大都人(今北京專)。卒於元屬成宗大德初年(約公元1300年前後),元代雜劇作家,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號已齋叟(一作一齋)。賈仲明《錄鬼簿》吊詞稱他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可見他在元代劇壇上的地位。關漢卿曾寫有《南呂一枝花》贈給女演員珠簾秀,說明他與演員關系密切。他曾毫無慚色的自稱:「我是個普天下的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結尾一段,更狂傲倔強地表示:「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出自關漢卿手筆,學術界尚有分歧。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7. 標志著中國戲曲理論系統化的著名戲劇理論家是
標志著中國戲曲理論系統化的著名戲劇理論家是李漁。
李漁在汲取前人的理論成果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藝術實踐經驗,對中國古代戲曲理論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從而形成了一套內容豐富、具有民族特色的戲劇理論體系。被後世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是文化產業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比法國著名文學家狄德羅的戲劇理論體系早出一百年,他的《閑情偶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的戲劇理論著作。
(7)著名曲劇家擴展閱讀
李漁的戲劇理論
李漁素有「中國戲劇理論始祖」、「東方莎士比亞」之稱。李漁作為明清之際著名的戲劇大師,他在戲劇領域的建樹推動了中國古代戲劇歷史的發展。通過鑒賞李漁的戲劇作品,便可了解李漁的戲劇理論。李漁的作品因為具備通俗易懂、雅俗共賞的特點而被世人熟知。
由此可以,通俗易懂的詞句是李漁戲劇理論的特色之一。通過記載得知,李漁在戲劇創作時,編寫了十六戲劇創作形式,其中包括「前後八種」和「內外八種」。
除此之外,李漁的戲劇理論特色還在於擅長使用賓白。李漁研究戲劇文化之初,便已將研究中心放在了觀眾互動和舞台效果上。
李漁不但繼承了明代戲曲的創作形式,而且李漁還創新了戲曲演唱技巧。再加上李漁的戲劇風格鮮明具有特色,所以李漁的戲劇作品一經面世,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十種曲》作為李漁的戲劇代表作品,它的創作特色呈現了李漁的戲劇理論。在《十種曲》中,李漁積極地將賓白運用於其中,如同他主張的「填詞之設,專為登場」一樣,《十種曲》展現了李漁高超的戲劇創作藝術。
老少咸宜是李漁戲劇創作的又一特點,李漁的戲劇作品之所以深受中國乃至日本、歐洲等國家的歡迎,這與李漁的創作特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十種曲》面世後,國內還曾一度出現「洛陽紙貴」的現象。
8. 元代有哪些出名的戲曲家
「元代四大雜劇家」是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
明代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中說:「元人樂府稱馬東籬、鄭德輝、關漢卿、白仁甫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韻》序中說:「樂府之盛之備之難,莫如今時……其備則自關、鄭、白、馬,一新製作。」但是,周德清雖以四人並稱,卻並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賈仲明為馬致遠作的吊詞中又有「共庾、白、關老齊眉」的說法,庾指庾吉甫。這些說法表明,元曲四大家的概念是逐漸形成的。
關於這幾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評價,因人因時而各有不同。元代鍾嗣成的《錄鬼簿》把關漢卿列為雜劇作家之首,賈仲明稱關漢卿是:「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但明初朱權的《太和正音譜》卻首推馬致運,以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關漢卿為「可上可下之才」。明代前期以後,又有盛贊鄭光祖而貶低其餘三家的,如何良俊《四友齋叢說》說:「馬之辭老健而乏滋媚,關之辭激厲而少蘊藉,白頗簡淡,所欠者俊語,當以鄭為第一。」清人王季烈《曲談》中則認為「關、白、馬、鄭諸家」。近代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中說:「元代曲家,自明以來,稱關、馬、鄭、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詣論之,寧稱關、白、馬、鄭為妥也。關漢卿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
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他們被稱為「元曲四大家」,已為歷史公認。明代王世貞、王驥德等人為王實甫未被列入「四大家」而提出非難,王驥德還提出「王、馬、關、鄭」說。清代李調元《雨村曲話》則有「馬、王、關、喬(吉)、鄭、白」之說,但未見流行。
9. 中國古代著名的戲劇家還有哪些人
中國古代著名的戲劇家有: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白樸、鄭光祖,湯顯祖,關漢卿 。
一:關漢卿(1219-1301年),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
二:王實甫(1234-1294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興(今定興縣)。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雜劇《西廂記》的作者,生平事跡不詳。
三:馬致遠(1250—1324),字千里,號東籬,被譽為「馬神仙」,大都(今北京)人。他是一位「姓名香貫滿梨園」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貞書會」的重要人物,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元代散曲家、戲曲作家。
四: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朴,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也有資料顯示可能是山西曲沃縣,在河曲縣為他修有白樸塔。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
五:鄭光祖生於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字德輝,漢族,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市襄汾縣)人。鄭光祖從小就受到戲劇藝術的熏陶,青年時期置身於雜劇活動,享有盛譽。
六: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葯卜筮諸書。
七:關漢卿(1219-1301年),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