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著名心學家

著名心學家

發布時間: 2020-12-10 11:25:01

Ⅰ 日心學是那個科學家

哥白尼不是被燒死的。他學生布魯諾才是被燒死的。。。

Ⅱ 明朝哲學家王畿"心學""四無說"指的是那"四無"

王畿提出「四無說」: 心體無善無惡,意、知、物亦是無善無惡

Ⅲ 用一句話來概括心學,大家該用什麼最准確

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天理即是人慾。 否認心外有理,有事,有物。回認為為學「惟學得其答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學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刪鋤之者也,無非有事於根焉而已。」要求用這種反求內心的修養方法,以達到所謂「萬物一體"的境界。 提倡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認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主張知行合一。他認為既然知道這個道理,就要去實行這個道理。如果只是自稱為知道,而不去實行,那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識是離不開實踐的。 主張致良知。 王陽明倡「君子之學,唯求其是」的「求是」學風,並多有闡發。時至今日,「求是」精神仍然十分重要。 王陽明認為士、農、工、商「其歸要在於有益於生人之道,則一而已」,且進一步說明「古者四民異業而同道,其盡心焉一也」的觀點,他把傳統觀念中一直被視作「賤業」的工商擺到與士同等的水平。 四句教,是王陽明晚年對自己哲學思想的全面概括,即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Ⅳ 請提煉概括王陽明心學的主要哲學觀點,後世通過心學指導所取得的成就。近現代心學研究的名家。

前兩個問題網路。
近現代心學研究的名家:
冀元亨,王陽明入室弟子。
王龍溪,王陽明入室弟子。
錢德洪,王陽明入室弟子。
徐愛,王陽明入室弟子。
王心齋:創立了陽明學分支,泰州學派。
黃宗羲:為追隨者,梨洲學派創始者。
劉宗周:為追隨者,蕺山學派創始者
朱舜水:東渡日本,影響日本水戶學、武士道極深。
聶豹:王守仁編外弟子,心學忠實擁護者,後傳授徐階心學以致用。
徐階:心學傳人,明朝中興重臣,以心學行走嘉靖官場斗敗大奸臣嚴嵩。
張居正:心學傳人,明代著名政治家,斗敗高拱,萬曆的老師。
王棟:出自泰州學派。
朱恕:出自泰州學派。
顏鈞:出自泰州學派。
王襞:出自泰州學派。
羅汝芳:出自泰州學派。
何心隱:出自泰州學派。
李贄:出自泰州學派。
焦竑:出自泰州學派。
周汝登:出自泰州學派。
賀麟:創立新心學。
蔣慶:當代儒生,創立陽明精舍,治陽明學及春秋公羊經學。
蔣中正:中華民國軍事強人暨第一至第五任總統,多次自稱為王陽明的信徒,並把台北草山命名為陽明山以示紀念。

日本

會庵:高僧。
中江藤樹:近江聖人。
佐久間象山:兵家、思想家。
西鄉隆盛:倒幕魁首
吉田松陰 高杉晉作 河井継之助 東鄉平八郎
岩崎彌太郎:三菱財閥創立者。
伊藤忠兵衛
澀澤栄一:日本第一國立銀行創立者。 藤田伝三郎 渡辺祐策
広瀬武夫:日本軍神。
三島由紀夫:作家。
安岡正篤:思想家。
河井継之助 熊沢蕃山 船越清蔵 賴山陽 山田方谷

朝鮮:

李滉:朝鮮儒學泰斗,繼承發揚了陽明學。

.

Ⅳ 墨家思想+陽明心學=

墨家思想除了「兼愛」、「非攻」,節儉等方面,最應該注意的是他的組織,回墨家學派與其他思答想流派不同,他是有自己的組織的,擁有武裝力量,以「巨子」為首的游俠組織(黑社會也闊以);
而陽明心學主張「心即理也」「心外無物」「致良知」,尤其是講求良知。
所以兩者結合可能等於一個有理想,有智慧,有實力的社會組織吧

Ⅵ 明代著名哲學家王陽明提出的 心學其主要含義是 闡述甚麼的 我向知道大概意思,謝謝大家了

餓,一句話說,他是唯心主義的。你說怎麼能在我們的唯物主義社會暢銷捏?

哲學是很多學派不錯,不過我們國家以馬列主義哲學為指導的,所有哲學分為唯心和唯物。其中又以唯物為我們國家政治社會生活的總指導。要多了解哲學的話,建議多看德國古典哲學。

詳細一點說:

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因晚年愛越城東南二十里之會稽山陽明洞,築室以居,自號陽明子,學者乃稱陽明先生。王陽明繼承了陸九淵的「心學」思想,並發揚光大,成為中國哲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代表作是以其語錄和論學書信為主要內容的《傳習錄》

王陽明繼承了程顥和陸九淵的心學傳統,並在陸九淵的基礎上進一步批判了朱熹的理學。《傳習錄》中的思想明顯地表現了這些立場和觀點。王陽明批評朱熹的修養方法是去心外求理、求外事外物之合天理與至善。王陽明認為「至善是心之本體」,「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慾之蔽,即是天理,不須外面添一分。」他對《大學》的解釋與朱熹迥異。朱子認為《大學》之「格物致知」是要求學子通過認識外物最終明了人心之「全體大用」。王陽明認為「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體之正」。「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知」是人心本有的,不是認識了外物才有的。這個知是「良知」。他說:「所謂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上面這句名言出自《傳習錄》。據說一次王陽明與朋友同游南鎮,友人指著岩中花樹問道:「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王陽明回答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散文家余秋雨在《王陽明法書集》的序言中寫道:「倘若把中國歷史上集大成式的哲學家縮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王陽明(守仁)的名字。由於他的哲學思想高超、警策、簡明,又由於他的人生經歷曲折、奇特、宏富,他在中國文化領域的知名度是其他許多哲學家無法比擬的。「中國古代哲學,發展到宋明理學,疊起一座高峰,比之漢唐繹學的理論思辯方面,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而陽明之學則是中國儒家的最後一個高峰,並成為近世啟蒙思想的先導。梁啟超稱王陽明「是一個豪傑之士」,是因為他在程朱理學籠罩一統天下,以極大的勇氣,挺身而出,用「心即理」的學說之與抗衡,以「知行合一」理論戳穿了那些道貌岸然的理學家。他的新說,對當時社會,「像打一葯針一般,令人興奮」,「吐出很大光芒」。

王陽明的這一觀點像極了上面貝克萊的觀點——存在即被感知。看見花時,感覺到了,花就存在;沒有看見時,感覺不到,花就不存在。但是,兩個人還是有所區別的:貝克萊是要通過「存在即被感知」這句名言解決認識論問題,到最後,為了保證物的存在,貝克萊還不得不搬出了上帝來保證外物的存在。王陽明不同,其「心外無物」說的是意義問題,和維特根斯坦的「世界的意義在世界之外」近似。也就是說,「心外無物」是指心乃生發意義的源泉,不致「良知」,外在世界盡管五彩繽紛,但對我毫無意義可言。就當你未見到那個美麗的女子時,在你心中那個人便根本不存在,只有你見到她,那美麗才會呈現於你眼前,於你而言才會具有意義。先生說致良知,良知在於我們的本心,與龍場悟道一樣,你未見龍場之時,世界於你只是狹小的周圍一圈,當你來到深山自然之中,心會變得與自然一樣廣闊,便能窺見更多的真理。

明中葉的王陽明反對朱熹把心與理視為兩種事物的觀點,創立與朱熹相對立的主觀唯心主義理論——心學。理學由客觀唯心主義向主觀唯心主義演變,說明它已經走到極端。

Ⅶ 明代思想家王陽明死後,其陽明學後來發展如何

仍然在穩定社會秩序,維護國家穩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王陽明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他的思想在一段時間內一度成為了社會上的潮流思想,就算在他去世以後,以他名字命名的“陽明學”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因為平定宸濠之亂有功,在隆慶年間被封為侯爵。 王守仁可以說是明代心學集大成者,明代心學發展的歷程基本可以歸納為:陳獻章開創,湛若水完善,王陽明總結發展。陽明心學和與陳獻章的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這是被共同承認的在當時的思想界 。在王守仁死後五十多年,王守仁從祭祀孔廟,他與薛瑄、胡居仁、陳獻章共同成為並稱為祭祀孔廟的四位學者。

王守仁的祭祀,顯示出了王陽明心學最終被人們所認可。王陽明的心學還傳到了其他國家在以後的一段時間里,例如日本、韓國等。

Ⅷ 明朝心學家王守仁到底是號「明陽」還是「陽明」

陽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

Ⅸ 為什麼心學家會把心和悟作為哲學的根本問題

心學家所說的心和悟是研究事物的本質屬性,所以這是哲學的根本問題。

Ⅹ 宋明理學主要代表人物都有誰

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邵雍、朱熹、陸九淵、王陽明等。

1、周敦頤

周敦頤(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謚 號元公,北宋道州營道樓田堡(今湖南省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

周敦頤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文學家·、哲學家,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太極圖說》《通書》(後人整編進《周元公集》)。

所提出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欲、順化等理學基本概念,為後世的理學家反復討論和發揮,構成理學范疇體系中的重要內容。

2、程顥

程顥(1032—1085.7.9) 字伯淳,號明道,學者稱其「明道先生」。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人。北宋理學家、教育家,理學的奠基者,「洛學」代表人物。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舉進士後,歷官鄠縣主簿、上元縣主簿、澤州晉城令、太子中允、監察御史、監汝州酒稅、鎮寧軍節度判官、宗寧寺丞等職。

程顥在北宋嘉祐年間考中進士,宋神宗時任太子中允監察御史里行,反對王安石新政。

在學術上,程顥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的命題,認為「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便須「以誠敬存之」。

3、朱熹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

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後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准。

4、陸九淵

陸九淵(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靜,撫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縣)人,南宋哲學家,陸王心學的代表人物。

因書齋名「存」,世稱存齋先生。又因講學於象山書院,被稱為「象山先生」,學者常稱其為「陸象山」。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進士,調靖安主簿,歷國子正。有感於靖康時事,便訪勇士,商議恢復大略。曾上奏五事,遭給事中王信所駁,遂還鄉講學。

紹熙二年(1191年),知荊門軍,創修軍城,穩固邊防,甚有政績。紹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謚文安。

5、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

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謚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

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宋明理學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