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著名的街道
A. 濟南歷下區有多少街道和社區
歷下區轄13個街道辦事處 ,13個街道辦事處分別是:泉城路街道辦事處、專大屬明湖街道辦事處、東關街道辦事處、建築新村街道辦事處、千佛山街道辦事處、趵突泉街道辦事處、解放路街道辦事處、文化東路街道辦事處、燕山路街道辦事處、甸柳新村街道辦事處、姚家辦事處、智遠辦事處、龍洞街道辦事處。
B. 濟南市有多少街道辦事處,分別屬於哪個區叫什麼
截止2019年3月,共112個街道辦事處,錄屬區與名稱介紹如下:
1、歷下區轄14個街道:
解放路街道、千佛山街道、趵突泉街道、泉城路街道、大明湖街道、東關街道、文東街道、建新街道、甸柳街道、燕山街道、姚家街道、龍洞街道、智遠街道、舜華路街道。
2、市中區轄17個街道:
大觀園街道、桿石橋街道、四里村街道、魏家莊街道、二七街道、七里山街道、六里山街道、舜玉路街道、濼源街道、王官莊街道、舜耕街道、白馬山街道、七賢街道、十六里河街道、興隆街道、黨家街道、陡溝街道。
3、槐蔭區轄16個街道:
振興街街道、中大槐樹街道、道德街街道、西市場街道、五里溝街道、營市街街道、青年公園街道、南辛庄街道、段店北路街道、張庄路街道、匡山街道、美里湖街道、吳家堡街道、臘山街道、興福街道、玉清湖街道。
4、天橋區轄15個街道:
無影山街道、天橋東街街道、北村街道、南村街道、堤口路街道、北坦街道、制錦市街道、寶華街道、官扎營街道、緯北路街道、葯山街道、北園街道、濼口街道、桑梓店街道、大橋街道。
5、歷城區轄19個街道:
山大路街道、洪家樓街道、東風街道、全福街道、孫村街道、巨野河街道、華山街道、荷花路街道、王舍人街道、鮑山街道、郭店街道、唐冶街道、港溝街道、遙牆街道、臨港街道、仲宮街道、柳埠街道、董家街道、彩石街道。
6、長清區轄7個街道:
文昌街道、崮雲湖街道、平安街道、五峰山街道、歸德街道、萬德街道、張夏街道。
7、章丘區轄15個街道:
明水街道、雙山街道、聖井街道、埠村街道、棗園街道、龍山街道、普集街道、官莊街道、相公庄街道、綉惠街道、文祖街道、曹范街道、白雲湖街道、高官寨街道、寧家埠街道。
8、濟陽區轄6個街道:
濟陽街道、濟北街道、回河街道、孫耿街道、崔寨街道、太平街道。
9、平陰縣轄2個街道:
榆山街道、錦水街道。
10、商河縣轄1個街道:
許商街道。
(2)濟南著名的街道擴展閱讀
一、濟南地理位置:
位置面積。濟南位於山東省的中部,地理位置介於北緯36°01′~37°32′,東經116°11′~117°44′,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
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濟南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的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重要的交通樞紐。四周與德州、濱州、淄博、萊蕪、泰安、聊城等市相鄰。總面積799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303平方公里。
二、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2月,濟南市下轄10個市轄區、2個縣:市中區、歷下區、天橋區、槐蔭區、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區、濟陽區、萊蕪區、鋼城區、平陰縣、商河縣。
1949年5月,濟南市下轄第一至第十一共11個區。
三、區劃沿革
1、1950年,濟南市下轄區改為市區6個、郊區5個。1951年4月17日,撤銷直屬鄉,設立郊六區。1954年合並調整為市、郊各5區。
2、1987年4月11日,撤銷濟南市郊區、歷城縣,設立濟南市歷城區,以原歷城縣的行政區域和原郊區的洪家樓鎮、華山鎮、王舍人鎮為歷城區的行政區域。將原郊區的北園鎮劃歸天橋區。
3、2001年6月26日,撤消長清縣,設立濟南市長清區,轄長清、平安店、歸德、孝里、馬山、五峰山、萬德、張夏、崮山9鎮和雙泉、武家莊2鄉、613個行政村。
4、2016年12月22日,撤銷章丘市,設立濟南市章丘區,以原章丘市的行政區劃為濟南市章丘區的行政區域。
5、2018年6月19日,撤銷濟陽縣,設立濟南市濟陽區,以原濟陽縣的行政區域為濟陽區的行政區域。
6、2019年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山東省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設立濟南市萊蕪區,以原萊蕪市萊城區的行政區域為萊蕪區的行政區域;設立濟南市鋼城區,以原萊蕪市鋼城區的行政區域為鋼城區的行政區域。
C. 老濟南迷人的 街道有哪些
芙蓉街 整個街道都是賣濟南特色美食的,還有老濟南的建築 現在都沒有變
D. 濟南最繁華街道是那裡
早上好!
濟南最繁華街道是
泉城路,文化西路,文化東路
。。。希望您滿意。。。
E. 濟南什麼街道人比較多
你想法不錯!
即要街道人比較多,周圍小區還比較多,還要房租不要太貴。
只能告訴你,這種情況不可能。
水漲船高,位置好 房租貴 這是死道理。 貴 你也難能搶到房。
有空多轉轉,把市場考察一下。
F. 濟南有什麼特色街道可以逛逛的
世茂寬厚里,歷下區抄泉城路,毗鄰濟南著名的黑虎泉和標志性建築解放閣,總建築面積4.5萬㎡, 以餐飲、文化旅遊、休閑配套為主。不僅沿街建築均是老濟南特色傳統建築,並且可以看到眾多老字型大小的店面,諸如宏濟堂、福膠、燕喜堂 、便宜坊、會仙樓、顏家菜、黃家烤肉等等
G. 濟南最有名氣的街道
縱橫阡陌的濟南市「經緯路」,見證了濟南的發展變遷。
自開商埠,濟南道路以「經緯」命名,這就是在全國也較為少見,和地理意義的經緯完全相反的更是獨一家,成為特色。頗有意思的是,一些老濟南人叫久了,就乾脆省去了經和緯,或加入大小。如今,緯十二路就習慣被叫做「十二馬路」。濟南的路為什麼以經緯命名,又為什麼偏偏將東西向的路稱經路,南北向的稱緯路?即使是上了年紀的老濟南也沒幾個人能真正說清楚。
經緯命名源自「織物」長短稱謂
其實,對於濟南道路以經緯命名,濟南市志上早有記載。1904年,膠濟鐵路建成通車,清政府勘定西關外一區域作為濟南商埠。當時的商埠區境界東西長約五里,南北則不到三里。而在當時,濟南紡織業較為興盛,根據古時織物「長者為經、短者為緯」的稱說,就命名商埠區內的東西方向道路為「經」,從北以鐵路為限的「經一路」向南依次排列;把南北方向的道路命名為「緯」,從東起十王殿的「緯一路」依次向西排列,與經路垂直相交。而經緯之間的短緯路一般命名為小緯路,現在,濟南仍有小緯二路、小緯六路。
這種統一命名方式,為商埠向南、向西發展預留了依次排列的道路名稱。同時,經路設計時也考慮了當時津浦、膠濟兩鐵路的走向,以便利商貨的集散。可以說,道路經緯命名見證了濟南的開埠史。
百年滄桑,經緯路幾多變遷
初建時的商埠,濟南的經緯路並沒有這么多條,1916年才僅有經一路、經二路,緯一路至緯五路總共7條道路。到了1921年,濟南商埠區又向西擴展至緯十路,向南擴展至經七路。
上世紀30年代,現在的大觀園附近區域,也就是經二路至經三路、緯二路至緯四路之間的交叉地帶,形成商埠的商業區。這里南有大觀園,北有火車站,東有新市場,西有萬紫巷和中山公園,區域內的電影院、戲院幾步一處,老商號鱗次櫛比。在星期天或節假日里,逛逛二大馬路經四路當時就已經成為老城市市民假日生活的一部分。
今天,濟南經緯路早已經突破了鐵路的限制,從經一路到經十一路,從緯一路一直排到緯十二路,經緯道路數量越來越多。在濟南城市交通布局中,經緯道路仍然佔有重要地位。一南一北的經十路、經一路,是橫亘市區的主幹道,而大緯二路則貫通南北。
經三路、經五路以及緯三路、緯六路等多條道路依然保持了原來的起止點,任憑周邊鱗次櫛比的建築起了又起。路兩側林木繁茂,夏日的午後,路面上全是斑駁的林陰,行走在窄窄的人行道上,仍能感受到喧囂之中的閑適。
經十路、經一路、緯二路卻早已改變了「模樣」,道路變得更寬,一點點地延伸。經十路成了市區的「通衢大道」,全長90公里也成為重要的景觀軸線,燕子山、千佛山、馬鞍山、英雄山在南側依次排列,起伏山景迷人眼。經一路的延長線早在幾年之前就已經把原來的起始點「十王殿」遠遠地拋在了身後,裝扮一新的經一路彌漫著現代化的氣息。
清泉靈動,經緯難舍
很多六七十歲的「老濟南」仍然住在老城區,道路就是他們小時候玩耍的場所。如今,幾十年過去了,路邊的樹木早已經枝葉繁茂。不過,即使是落寞孤枝、枯藤老樹也會讓老人們滿心歡喜,誰叫他們從小就生長在這里呢。外地人也喜歡,這片區域道路雖然不寬,可在這里從不會迷失方向。無論要到哪裡,只要一說經和緯的名稱,就能很方便地找到想去的地方。
曾有人嫌經緯命名過於簡單,總覺得少了些文化味道,和地理經緯相反的命名也有些不舒服,甚至建議更改經緯路的名稱,但無論怎樣,這些道路名稱卻始終保留下來,並且在不斷地增加。重修經十路,延長線依然是經十東路、經十西路命名,盡管此間有過不同的聲音希望能有更恢宏的道路名稱。
無論城市如何發展,見證了濟南百年變遷的經緯路在很多濟南人的心中會一直佔有重要位置的。不只是融入到這個城市之中,經緯路更多的是走進了市民的生活。就像是濟南靈魂的靈動泉水一樣,道路經緯,同樣難舍。
相關鏈接:據介紹,國內其他城市以經緯命名道路的不太多,目前比較典型的有鄭州市,其經緯路走向與地理意義上的經緯保持了一致,另外西安市以前也以經緯命名道路,但後來大多更名。
H. 濟南的哪些街道比較大比較出名
經十路、花園路、泉城路、、、、挺多的。關鍵你干什麼
I. 濟南最好的是什麼街道
1、曲水亭街:曲水亭街它北靠大明湖、南接西更道、東望德王府北門,西鄰濟南文廟。從珍珠泉和王府池子而來的泉水匯成河,與曲水亭街相依,一邊是青磚碎瓦的老屋,一邊是綠藻飄搖的清泉,臨泉人家在這里淘米濯衣。北魏時期,濟南士大夫即在曲水亭街附近建起了「曲水流杯池」也即王府池子。池水北出為曲水河。舊時,每年三月三,各地文人聚會於此,到水邊洗濯以清除不祥,宴會開席,文人們將盈滿酒的杯子放在托盤上,又將托盤放在「流杯池」水面上任其漂流而下。托盤漂至拐彎處往往會停下來,於是,坐在河邊的人必要端杯一飲而盡,然後即興吟詩,如詩作不佳便會被罰酒。這種曲水流觴盛會一直流行到清代。
現在的曲水亭街依然完整地保留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泉城風貌。曲水亭街,叫起來上口,聽起來順耳,極富文化韻味。
2、濟南經十路:經十路位於濟南市市中心區南側,東起邢村立交,西至擔山屯立交,全長30公里,是連接濟南東部產業帶和西部新城、貫穿中心城區的城市主幹道。經十路道路及環境建設工程分東段、中段、西段。這次申報「魯班獎」的是東段和中段,東起邢村立交,西至興濟河橋,總長度24.6公里,項目總規模用地270萬平方米,其中,道路面積144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26萬平方米,工程總投資11.65億元。在經十路改造工程中,施工單位採用了16項新技術,在我市的城建史上均屬於首次運用。
3、濟南泉城路: 泉城路位於繁華的中心商業區,歷史悠久,商業發達,她是泉城東西向發展的主軸,南北自然山水風貌的交匯點圍合於濟南四大泉群之中,有「十字金街」』之地位。她毗鄰大明湖,的突泉、泉城廣場。黑虎泉等諸多景點,又相連芙蓉街、曲水亭古城區,是濟南城市旅遊中心的一條重要的准步行商業街。
泉城路東起青龍橋,西至爍源橋,北通太平寺巷、高都司巷,鞭指巷、省府前街、縣東巷、縣西巷;南接舊軍門巷、榜棚街、衛巷、舜井街、歷山西街,全長1.5公里。據城建檔案資料記載,早在明代。泉城路就是濟南】日城區的主於道。1965年,原來的府東大街、府西六街、院東大街、院西大街、西門大街、西門城街合並,濟南開始有了泉城路。
時代的演變,歲月的更迭,發展起來的是泉城路兩側成片的商業區,確立起來的是傳統商業街的顯赫地位。 30年代之前,這里集中了舊城幾乎所有重要的老字型大小店鋪、布店、金銀店、書店、葯店、當鋪、銀號等,僅著名的老字型大小就有隆祥布店、恆大銀號、宏濟堂葯店、瑞蚊祥布店、東方書社、山東商業銀行等,這些老字型大小有著幾十甚至上百年的歷史,形成了一整套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方法,以至於成為泉城路標志性的建築和城市歷史文化內涵的組成部分。泉城路上的老字型大小幾乎控制了濟南市的市場,從其建築上就可見一斑。 20世紀30年代的泉城路大店鋪基本上都是中西合壁的建築,如隆祥布店(1935年)、恆大銀號(1917年)、宏濟堂葯店(1920年)、東方書社(1935年)等。這些老字型大小店鋪成為濟南標志性的建築,建築形象也為廣大市民所接受。其中的瑞蚊祥布店建店於清末成豐年間,到20世紀30年代已經在全國北京、上海、武漢、青島等地建成十餘處分號,員工達三千餘人。它的店鋪採用鑄鐵欄桿,大玻璃櫥窗等近代建築手法,同時又保留灰磚牆面和槅扇門等傳統手法,僅在外觀上就顯示出其實力不凡。
然而,隨著年輪的增加,時代步伐的加快,使得泉城路凸現其房屋陳舊、設施落後,布居雜亂的疲憊之態。濟南市市委、市政府順應社會各界的強烈心願,把泉城路的建設改造問題提上了桌面。
泉城拓寬改造工程是濟南市實現「五年大變樣」』目標的重點工程,是泉城特色標志區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工程。 2001年6月16日,作為濟南市「五年人變樣」』的重頭戲,在匯集了各界人民共識的基礎上泉城路機聲隆隆,建設改造工程破土動工。省市領導率各路精兵強將身蒞現場調研,立足泉城特色、文化品位、商業功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精心施工,精益求精。其水平規模,既滿足當前,更著眼於未來。而今,僅近十個月,在建設者手中,在市民心中,一條既秉承歷史文化,又接續時代未來的嶄新的泉城路誕生了。
新生的泉城路是一條具有購物、交通、休閑、旅遊、文化五大功能的准步行商業街。長1560米,寬50米的准步行街,路面由色澤華貴的十幾萬塊大理石一氣呵成,首次引入的「軟」隔離,創造出空間上一覽無余的視覺整體效果。泉城路商業街環境設計總用地13.3=公頃,其朴地面鋪裝用地10.62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79。55兒公共設施用地0. 32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2.40兒綠化用地2.3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17.23兒水面0.11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0.82%。景觀設施休閑帶貫穿整條商業街。漫步街頭,真是一步一景,十步一畫,它特有的時尚與繁榮令人耳目一新。這里有齊魯金店、百貨大樓、寶明齋等老字型大小,更有貴和、新大新等眾多商業新秀;有氣勢宏偉的大廈,也有飛檐彩繪的民族建築,更有時空廣場清泉石上流、銅塑的品位高雅,盎然意趣。
從青龍橋到西門, 1500米長的泉城路全部用請一色的花崗石一塊塊拼接起來的,石板以灰色調為主, 50米寬的石板路簡潔分明、平整如一。整條道路的路面被分成三部門。路中間是15米寬的快車道,可以並排跑4輛車。快車道兩側,是4.=米寬的自行車道和13米寬的人行道。人行道斑馬線也全部以色彩變化的石村砌成。快車道與慢車道中間,是原有的和新移植的232棵法國梧桐樹,每隔幾米就有一棵,形態各異。慢車道與人行道中間用景觀設施帶隔開。綠化後,設施帶就變成一條綠帶,綠帶上有電話亭、休閑椅、報亭、還由小的噴泉、雕塑。人行道又分為東、中、西三段,各景觀段路面色彩和採用材質總體風格統一,但又有變化。西門至省府前街景觀段,以灰綠色廣場磚鋪裝分隔帶和景觀設施休閑帶;省府前街至縣西巷主體景觀段以磨光問人燒花崗岩為分隔帶,以紫灰紅色岩面地磚鋪砌景觀設施休閑帶;縣西巷至青龍橋景觀段以灰藍色岩面地磚為分隔帶和設施休閑帶的鋪砌。新泉城路上,再也看不到那些亂糟糟站立的電線桿和到處懸掛的各種電線。各種管線都藏在地下。
更引人注目的,而且凸顯泉城特色的,還是泉城路上的水景設計。行走在寬闊的石板路上,行人隔一段就會驚喜的發現,五組形態各異的泉景相映成趣,讓人們真正體會到泉城風韻。
在原歷下公安分局門前,是長約32米的「歐式冰柱噴泉」,水型潔白高雅,宛如凝固的水晶一般,晶瑩剔透。在齊魯金店東側,與歐式冰柱噴泉相呼應的是「跳泉」』。跳泉由一段段光亮的圓弧水柱組成。在空中交錯飛舞,不濺不散,是目前國際上科技含量很高的一種水型。在芙蓉街一院前街景觀設施帶內,則是長約200米的流動的「水街」』,水街分為五段,芙蓉銜街口有三個高低不同的水池,水源自高處噴溢而出,由高到低循環,形成噴溢景觀。西更道口由兩級高低不同的水池組成,形成湧泉景觀。院前街口為長方形水池,池兩側為斜坡,斜面左右成v字效果,形成溢水景觀。在貴和購物中心門前,是「夜星海小廣場一旱噴泉」』。方格網狀花崗石鋪裝地面,旱噴泉噴頭安裝在網格交點上,噴泉呈柱狀。夜晚,鋪裝分隔帶上安裝的燈光照亮水柱。不僅供觀賞,人們還可以在水柱中走動與戲水。在百貨大樓和省僑辦之間的開闊地帶,市民還可以欣賞到「時空主題廣場噴泉\一條婉蜒曲折的「小溪」將廣場分為南北兩個空間,小溪兩旁還有兩組《泉韻》的雕塑;遊客老外和少女在水邊駐足觀賞。南部為水景空間:「石板清泉」』一方整而獨立於水中的平台宛如老濟南街區中石板縫中涌動的泉水。「疊水瀑布」』一分立於廣場水池兩側,八列逐漸增高的水幕牆,由1.2米至3米逐漸升高,形成瀑布群般的宏偉氣勢。「的突湧泉」』一在「石板請泉」中,及瀑布下水池中,幾處噴涌而光亮的「趵突泉涌」,低矮、粗壯的噴水令人聯想起泉城的「天下第一泉」』。
新泉城路引人駐足的景觀除了水景,還有五組銅像雕塑。生活味很濃的「母女倆」「父與子」「打手機者」,以及今人恍如置身老泉城的「老殘聽曲」「泉韻一」「泉韻二」,散布在路上,遊人觸手可及。伸手摸一摸,別有一番趣味。新泉城路引人駐足的景觀除了水景,還有五組銅像雕塑。生活味很濃的「母女倆」「父與子」「打手機者」,以及今人恍如置身老泉城的「老殘聽曲」「泉韻一」「泉韻二」,散布在路上,遊人觸手可及。伸手摸一摸,別有一番趣味。
在時空主題廣場對面、芙蓉街南口的小廣場內,一組《老殘聽曲》,再現老殘坐在柳樹下的「明湖居」聽書的場景,讓人彷彿回到了當年「家家泉水、戶戶楊柳」』的老濟南;濟南舊城區的文化場景彷彿歷歷在目。在與芙蓉街相對的泉城路南側的時空主體廣場東西兩側,「泉韻一」「泉韻二」兩組雕塑,十足表現了古時老濟南人與水的親密關系和對泉水的依賴。另一組則更表現當代人對泉的渴望以及利用泉水資源開發旅遊的觀念。在舜井街騎樓下,一個《打手機的人》又把人拉回到現代生活中。泉城路東段步行道上的《母女倆》,正如生活中在街上閑的光濟南人;泉城路西段設施帶上走累了坐在椅子上休息的《父與子》則讓人會心一笑。
泉城路的兩邊,已經建起的新建商業建築古色古香,風格各異。這些建築一般為兩三層,為了與整個步行街的環境相協調,其臨街立面經過了精心設計,有的像仿古建築,有的照搬濟南的老建築模樣。有的富有現代氣息。另外,泉城路兩側原有建築物,像百貨大樓、時裝大樓等,也按照統一風格重新裝飾一新。
行走在泉城路上,有裝演華麗的現代大樓,如珍珠泉大廈,新大新、貴和購物中心、貴和商廈等,同時,泉城路還保留了高家當鋪、珍珠泉等建築,這些頗有價值的老建築風格各異,卻都讓人領略到老商業街昔日的繁華景象。其中,最具代表的當屬芙蓉街。
在這次泉城路的改建中,芙蓉街的整治、改造也是個「重頭戲」改造後的芙蓉街是按照原芙蓉街的風貌建設的,保持了古老風味。走到街口,迎面而來的是一座別致的牌樓,「芙蓉街」牌坊集彩繪、斗拱、木雕於一身,華麗精巧。兩側建築都是木製雕花門窗,細心的遊人會發現,低層是民式方窗,高層是官式圓窗。登上房頂俯視, 30餘個仿古建築的屋面錯落有致,沒有一處雷同,組合起來依然是「四合院」。古風民韻在這些建築物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與此同時,現代建築科技還給這些::古建築,,增添了新意,使其更適合現代人的審美要求。如在窗檯上使用了優質青石,在牆面上噴細砂,既美觀又耐風化。
古今建築的有趣融合,烘托出了泉城路從古到今一脈相承的濃濃商業文化。同時,匯聚了世界一流的照明燈飾,更體現出了泉城路建設的高標准、高檔次。泉城路快車道兩側有107盞9米的高桿路燈,造型為灰白色流線形飛利浦鈉光鄧;慢車道和人行道照明是150根義大利進口的低桿庭院燈;針對大型商場多的特點,整條商業街人行道上設了626盞引導埋地燈; 600多盞沿街引導樹照明燈, 35組別致的廣告燈箱和。組現代氣息濃郁的旋轉式燈箱,營造出綠綠蔥蔥、人樹銀花的景象。 15米以下的建築裙樓,由建築泛光燈、沿街商店透光和廣告燈箱共同渲染街道氣氛;15一60米建築立面。泛光燈與投光燈照明匯成整潔協調的背景界面; 60米以上的高層建築,閃爍的燈飾將豐富著城市的輪廓線。
泉城路是歷史的。芙蓉街、歷山頂、舜井街、兩側小巷如畫軸,單是名字已今人陶醉,更不消說泉城路的磚磚瓦瓦,都敲得出一個個故事;泉城路是現代的,它是我們濟南的時代通衡(qu)大道,是濟南書架上的一部精美的都市風情畫卷;是濟南人採納衣食的一個豐富的廳堂;它更將濟南這架高速運轉的計算機中,匯集了八方信息,使其成為技術更先進,存儲量更巨大的一個嶄新的硬碟……
是歷史的也是現代的,是高雅的又是通俗的,這正是泉城路的魅力。
新生的泉城路,濟南人的驕傲。
J. 濟南最繁華的街道有哪些
泉城路,文化西路,文化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