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的平原
❶ 中國有幾個平原
1.東北平原,面積34萬平方公里,由三部分組成,即松花江、嫩江流域的松嫩平原、遼河專流域的遼河平原。
2.華北屬平原,西起太行山,東到海濱,北依燕山,南至淮河附近,與長江中下游相接,跨冀、魯、豫等省和京津兩市,為我國第二大平原。
3.長江中下游平原,跨鄂、湘、贛、皖、蘇、浙六省和上海市,主要由漢江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蘇皖平原及長江三角洲等平原組成,為我國第一大平原。
❷ 回復:中國除了三大平原,還有哪些著名的小平原
東北平原: 三江平原 - 松嫩平原 - 遼河平原
華北平原: 海河平回原 - 黃河三角洲 - 膠萊平原 - 淮河平原
長江中下答游平原: 兩湖平原 - 鄱陽平原 - 皖中平原 - 長江三角洲 - 太湖平原 - 杭嘉湖平原 - 洞庭湖平原 - 江漢平原 - 贛撫平原 - 澧陽平原
東南沿海諸平原: 寧紹平原 - 溫黃平原 - 福州盆地 - 興化平原 - 泉州平原 - 漳州平原 - 潮汕平原 - 珠江三角洲 - 潯江平原 - 南流江三角洲
黃河中上游諸平原: 湟水谷地 - 銀川平原 - 河套平原 - 土默川平原 - 汾河谷地 - 運城盆地 - 渭河平原(關中平原)
其它平原: 成都平原 - 漢水谷地 - 伊犁谷地 - 河西走廊
❸ 中國有哪些平原
1、東北平原處於溫帶和暖溫帶范圍,有大陸性和季風型氣候特徵。夏季短促而溫暖多雨;冬季漫長而寒冷少雪。冬夏之間季風交替。7月均溫21~26℃,1月均溫-24~-9℃。10℃以上活動積溫2200~3600℃,由南向北遞減。年降水量350~700毫米,由東南向西北遞減。
東北平原四周為山麓洪積沖積平原和台地,海拔200米左右。北部台地形狀保存較明顯,南部強烈侵蝕呈淺丘外貌。平原西南部風沙地貌發育,形成大面積沙丘覆蓋的沖積平原。平原東北端循松花江谷地與三江平原相通。
2、華北平原是華北陸台上的新生代斷陷區。晚第三紀和第四紀時期,形成連片的大平原,與此同時平原邊緣斷塊山地相對隆起,大平原輪廓日趨鮮明。新生代相對下沉,接受了較厚的沉積,局部沉積竟達千米。
華北平原海拔多不及百米,地勢平緩傾斜。由山麓向濱海順序出現洪積傾斜平原、洪積一沖積扇形平原、沖積平原、沖積一湖積平原、海積一沖積平原、海積平原等地貌類型。
黃河、淮河、海河、灤河等河流所塑造的地貌構成了華北平原的主體,即黃河沖積扇平原;淮河中下游平原;海河中下游平原;灤河下游沖積扇平原。
3、長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東麓,東到黃海、東海濱,北接桐柏山、大別山南麓及黃淮平原,南至江南丘陵及錢塘江、杭州灣以北沿江平原,東西長約1000千米,南北寬100~400千米,總面積約20萬平方千米。
主要由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皖蘇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及長江三角洲平原等6塊平原組成。一般海拔5~100米,多在海拔50米以下。年均溫14~18℃,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
4、渭河平原位於陝西省中部,介於秦嶺和渭北北山(老龍山、嵯峨山、葯王山、堯山、黃龍山、梁山等)之間,西起寶雞,東至潼關,長約300餘公里,海拔約323~800米,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
因在函谷關(後亦稱潼關)和大散關之間(一說在函谷關、大散關、武關和蕭關之間),古代稱「關中」,亦有稱「秦中」之說,西窄東寬,號稱「八百里秦川」。
5、寧紹平原是錢塘江和杭州灣南岸的一片東西向的狹長海岸平原,位於浙江省東北部,因古時東為寧波府,西為紹興府而得名。由錢塘江、曹娥江、姚江、奉化江、甬江等河沖積而成。
寧紹平原自西向東包括紹興平原(舊紹興府蕭山縣、山陰縣、會稽縣、上虞縣)、三北平原(舊紹興府的餘姚縣、舊寧波府的慈溪縣和鎮海縣這三個縣的北部)、三江平原(姚江、奉化江、甬江流域)。主要行政單位包括寧波和紹興兩市市域中北部、杭州市域東南的蕭山、濱江和江東。
❹ 中國的四大平原,三大高原,四大盆地分別是那些
中國的四大平原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關中平原。
中國的高原應該是四個,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
中國的四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❺ 中國有那幾大平原
中國四大平原:東北平原 華北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東北平原 東北平原(DongbeiPingyuan) 中國最大平原。又稱松遼平原。位於 東北地區中部。介於北緯40°25′~48°40′,東經118°40′~128°。南 北長1000 多公里,東西寬300~4更多>>
:位於中國的東北部,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面積3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平原。海拔大部分在200米以下,地面遼闊坦盪,包括三江平原、松遼平原、松遼分水嶺、遼河平原,沿河多沼澤。
華北平原:西起太行山,東至海濱,北達燕山,南抵淮河。面積30萬平方公里,它是由黃河、淮河和海河等河流攜帶的泥沙沉積而成的,又稱黃淮海平原。平均海拔100米以下,地勢低平,土層深厚,土質肥沃。
長江中下游平原:有些地方的海拔不足5米,河網縱橫,湖泊眾多,號稱「水鄉澤國」。
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自巫山向東至海濱,北界淮陽山,南接江南丘陵,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地勢低平,地面高度大部在50米以下,有些地方的海拔不足5米,河網縱橫,湖泊眾多,號稱「水鄉澤國」。 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和江西鄱陽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長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蘇、浙江、上海間的長江三角洲,其中長江三角洲地面高度已在10米以下。平原上河汊縱橫交錯,湖盪星羅棋布。著名的洞庭湖、鄱陽湖、太湖、高郵湖、巢湖、洪澤湖等大淡水湖都分布在這一狹長地帶。
珠江三角洲平原: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是珠江在廣東中部入海處沖積成的三角洲。由西江、北江和東江沖積的三個小三角洲組成,面積約1.13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米左右。其中西江、北江三角洲佔1/10。三角洲上有160多個基岩殘丘,距今約6,000∼2,000年時原是淺海灣中的島嶼。珠江含沙量不多,每年總沙量不過1億噸,多島嶼的淺海灣有利於泥沙滯積,所以2,000年來三角洲發展較快。殘丘海拔300∼500公尺,往往成為秀麗的風景區,如西樵山、五桂山、崖山等。
❻ 中國的四大平原是哪四個,具體的介紹一下
中國四大平原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關中平原。
其中,面積最大的平原為東北平原(35萬平方公里)、最小的平原為關中平原(約4萬平方公里),經濟最為富庶的為長江中下游平原(16萬平方公里),人口最多的平原為華北平原(31萬平方公里)。
東北平原(又稱松遼平原)位於東北地區中部。平原東西兩側為長白山地和大興安嶺山地,北部為小興安嶺山地,南端瀕遼東灣,南北長約1000多公里,東西寬約400公里,面積達3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平原。
介於北緯40°25′~48°40′,東經118°40′~128°。東北平原可分為3個部分,東北部主要是由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沖積而成的三江平原;南部主要是由遼河沖積而成的遼河平原;中部則為松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的松嫩平原。東北大平原是一個山環水繞、沃野千里的平原。新中國成立後,大批轉業軍人、知識青年和幹部響應國家的號召,懷著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豪情壯志奔向」北大荒」,排干沼澤,開墾荒原。如今這里已發展成為中國主要的糧食基地之一,過去人跡罕至的「北大荒」已被建設成為富饒的「北大倉」。
華北平原是中國第二大平原。位於黃河下游。西起太行山脈和豫西山地,東到黃海、渤海和山東丘陵,北起燕山山脈,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別山,東南至蘇、皖北部,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相連。延展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蘇省等5省、2直轄市地境域。面積約310,000平方千米。華北平原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南部淮河流域處於向亞熱帶過渡地區,其氣溫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溫 8~15℃ ,冬季寒冷乾燥 ,農作物大多為兩年三熟,南部一年兩熟。
長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自巫山向東至海濱,北界淮陽山,南接江南丘陵,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地勢低平,地面高度大部在50米以下,有些地方的海拔不足5米,河網縱橫,湖泊眾多,號稱「水鄉澤國」。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和江西鄱陽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長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蘇、浙江、上海間的長江三角洲,其中長江三角洲地面高度已在10米以下。平原上河汊縱橫交錯,湖盪星羅棋布。著名的洞庭湖、鄱陽湖、太湖、高郵湖、巢湖、洪澤湖等大淡水湖都分布在這一狹長地帶。
關中平原位於陝西省中部,又被稱為八百里秦川,指的是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 因此又稱渭河平原,它南倚秦嶺,北界北山,西起寶雞峽,東至潼關,東西長約360公里,約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9%,自古以來,這里風調雨順,土地肥沃,農業發達,為秦國文明的興起奠定了強大基礎,所以號稱「八百里秦川」,也是黃河流域華夏文明的發祥地是陝西最富足的地方,也是中國最早被稱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的地方。歷史上周、秦、漢、隋、唐等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秦州自古帝王都。
❼ 中國幾大平原
東北平原
概況
東北平原位於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之間,南北長約1000多公里,東西寬約400公里,面積達35萬平方 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可分為3個部分,東北部主要是由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沖積而成的三江平原;南部主要是由遼河沖積而成的遼河平原;中部則為松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的松嫩平原。東北大平原是一個山環水繞、沃野千里的平原。新中國成立後,大批轉業軍人、知識青年和幹部響應國家的號召,懷著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豪情壯志奔向」北大荒」,排干沼澤,開墾荒原。如今這里已發展成為中國主要的糧食基地之一,過去人跡罕至的「北大荒」已被建設成為富饒的「北大倉」。
位置
東北平原,中國最大平原。又稱松遼平原。位於東北地區中部。介於北緯40°25′~48°40′,東經118°40′~128°。南北長1000多公里,東西寬300~400公里,總面積約35萬平方公里。平原東西兩側為長白山地和大興安嶺山地,北部為小興安嶺山地,南端瀕遼東灣。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和石油資源是東北平原最具優勢的自然資源。 平原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東部、北部以自然肥力較高的黑土為主,西部主要是黑鈣土和草甸土,南部遼河平原分布有草甸土一潮土。境內大部分地區地表水和地下水均較豐富,宜於引灌,據統計,尚有宜農荒地SJX)多萬畝,草原刁茄多萬公頃,草山草坡213萬公頃, 農牧業開發潛力十分巨大。 石油是東北平原最重要的礦產資源。平原北部在中生代晚侏羅紀時已初步形成拗陷盆地,白堅紀進人大發展時期,湖泊及河流相沉積厚達6儀舊米,後因盆地抬升縮小,新生代沉積厚度約15(X)米,巨厚的沉積物,為石油生成提供了有利條件。據研究,松遼盆地總生油量可達 8(X)、以刀億噸,按ro%的聚集系數計,總聚集量約80~叩億 噸,天然氣儲量前景可在2《XX)億立方米以上。除大慶油田外, 還有吉林油田、遼河油田。遼河油田所在的遼河平原也是沉降帶,它的下游,新生代沉積厚度超過2《IX)米,具有良好的生油環境。
編輯本段華北平原
概述
華北平原是中國第二大平原。位於黃河下游。西起太行山脈和豫西山地,東到黃海、渤海和山東丘陵,北起燕山山脈,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別山,東南至蘇、皖北部,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相連。延展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蘇省等5省、2直轄市地境域。面積約面積310,000平方千米。華北平原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南部淮河流域處於向亞熱帶過渡地區,其氣溫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溫 8~15℃ ,冬季寒冷乾燥 ,農作物大多為兩年三熟,南部一年兩熟。
區域劃分
根據華北平原不同的區域特徵,可分為四個亞區平原: 遼河下游平原,以山海關為界,山海關以外的平原,是由遼河沖積形成的,沼澤地較多,局部有鹽漬化,平均氣溫低,但夏季仍然可以種植水稻,主要農作物以高粱、水稻、玉米為主; 海河平原,燕山以南,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地區。是由海河和黃河沖積形成的,所以也被稱為黃海平原,是中國糧棉的重要產區,南北距離達500多千米,所謂「千里平原」,主要作物為小麥、玉米和棉花。可以達到一年小麥、玉米兩熟。 黃泛平原,位於海河平原和淮北平原之間,是黃河沖積形成的,包括泛濫沉積,鹽鹼、沙化土地較多,但平均氣溫高,適合喜溫抗沙作物生長,主要作物有棉花、花生、水稻、棗等。 淮北平原,淮河以北,黃泛區以南,是黃河泛濫和淮河沖積形成的,氣溫高,水源充沛,由於以前黃河泛濫,淤積淮河幹道,造成這一帶經常性災荒,淮河經過疏通治理後,淮北平原成為中國小麥的主產區之一
編輯本段長江中下游平原
概述
有些地方的海拔不足5米,河網縱橫,湖泊眾多,號稱「水鄉澤國」。 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自巫山向東至海濱,北界淮陽山,南接江南丘陵,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地勢低平,地面高度大部在50米以下,有些地方的海拔不足5米,河網縱橫,湖泊眾多,號稱「水鄉澤國」。 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和江西鄱陽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長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蘇、浙江、上海間的長江三角洲,其中長江三角洲地面高度已在10米以下。平原上河汊縱橫交錯,湖盪星羅棋布。著名的洞庭湖、鄱陽湖、太湖、高郵湖、巢湖、洪澤湖等大淡水湖都分布在這一狹長地帶。
氣候
氣候大部分屬北亞熱帶,小部分屬中亞熱帶北緣。年均溫14~18℃,最冷月均溫0~5.5℃,絕對最低氣溫-10~-20℃,最熱月均溫27~28℃,無霜期210~270天。農業一年二熟或三熟 ,年降水量 1000~1400 毫米 ,集中於春、夏兩季。地帶性土壤僅見於低丘緩岡,主要是黃棕壤或黃褐土。南緣為紅壤,平原大部為水稻土。農業發達,土地墾殖指數高(上海62.1%,江蘇45.6% ),是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盛產稻米、小麥、棉花、油菜、桑蠶、薴麻 、黃麻等
編輯本段關中平原
概述
關中平原位於陝西省中部,是陝西最富足的地方,也是中國最早被稱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的地方。 「金城千里」指關中平原四周為山原、河川所環抱,猶如一座規模龐大的天然城堡。關中南有秦嶺,西有隴山,北面是黃土高原,再向北方和西北方,還有黃河天塹為屏障,東面也有黃河阻隔,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從戰國時起就有「四塞之國」的說法,所以漢代張良用「金城千里」來概括關中的優勢勸說劉邦定都關中。 人們都熟知四川盆地習慣稱「天府之國」,也就是說這里物產豐饒,猶如天之庫府,其實最早稱為「天府」的,卻是關中。戰國時期,蘇秦向秦惠王陳說「連橫」之計,就稱頌關中「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貿,沃野千里,蓄積多饒」,並說,「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這比成都平原獲得「天府之國」的稱謂早了500多年。這是因為關中從戰國鄭國渠修好以後,就成為了物產豐富、帝王建都的風水寶地。
形成原因
關中平原南倚秦嶺,北界「北山」。介於陝北高原與秦嶺山地之間。西起寶雞峽,東迄潼關港口,東西長約36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積39064.5平方公里。關中平原是由河流沖積和黃土堆積形成的,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水源豐富,機耕、灌溉條件都很好,是陝西自然條件最好的地區,號稱「八百里秦川」。渭河橫貫盆地入黃河,河槽地勢低平,海拔326~600米。從渭河河槽向南、北南側,地勢呈不對稱性階梯狀增高,由一二級河流沖積階地過渡到高出渭河200~500米的一級或二級黃土台塬。階地在北岸呈連續狀分布,南岸則殘缺不全。渭河各主要支流,也有相應的多級階地。寬廣的階地平原是關中最肥沃的地帶。渭河北岸二級階地與陝北高原之間,分布著東西延伸的渭北黃土台塬,塬面廣闊,一般海拔460~800米,是關中主要的產糧區。渭河南側的黃土台塬斷續分布,高出渭河約250~400米,呈階梯狀或傾斜的盾狀,由秦嶺北麓向渭河平原緩傾,如岐山的五丈原,西安以南的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渭南的陽郭原,華縣的高塬原,華陰的盂原等,目前已發展成林、園為主的綜合農業地帶。
❽ 中國的四大平原是哪四個
中國四大平原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關中平原。
1、東北平原
稱松遼平原(廣義)、關東平原,是中國四大平原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平原,位於中國東北部,地跨黑、吉、遼和內蒙古四個省區,地處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脈之間。
(8)中國著名的平原擴展閱讀:
中國平原的主要類型特點:
獨立型
獨立型平原,是一級級別的地形,是世界五大陸地基本地形之一。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下游平原,西歐平原等都是一級級別的地形。這種平原海拔較低。
從屬型
從屬型平原,是某種更大地形里的構成單位。高原和大型山脈可以包括盆地(青藏高原就包括柴達木盆地、吐魯番盆地在天山山脈東部的南北支之間),河流穿越的盆地一般有平原(大小不一)、丘陵、谷地,盆地的底部一般是某種平原,例如四川盆地就包括成都平原,兩湖盆地包括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
盆地與平原的關系:一些盆地包括平原、丘陵和河谷,例如松遼盆地等幾個盆地里的平原組成東北平原,兩湖盆地包括兩湖平原等;有的平原中間的大凹形區域也是盆地,如華北平原里有渤海—華北盆地的一部分,西伯利亞平原的大凹形就是西伯利亞盆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四大平原
❾ 中國有哪些平原
我個人覺得中國的平原很多,我給你說一些常考的吧,因為我是11屆剛內畢業時文科生,
常考的有容河套平原,在黃河幾字灣的地方,那裡每年都有凌汛發生,主要種植小麥一類的旱季作物。 還有河西走廊,有塞上江南之稱,位於黃河上游,甘肅西北部那裡,種植一些旱季作物。
還有松嫩平原,位於我國的北部,在東北平原里,有春汛,種植小麥,甜菜等,還有長江中下游平原,因為那裡常會有洪澇災害,在6月左右到7月,雨帶推移帶長江地區,會發生梅雨災害,且影響范圍廣,到7月下旬,8月時雨帶推移帶華北東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又會發生伏旱,
然後鄱陽湖洞庭湖也容易考,應為湖水面積在不斷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