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醫生鍾
『壹』 廣東是不是有個叫鍾蘭山的醫生,據說是很出名的
叫鍾南山,現任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廣州醫學院院長、廣州市科協主席、廣東省科協副主席等職
『貳』 鍾友鳴醫生是樂山最有名的骨科醫生嗎
是的 老醫生了 之前樂山好多顧客醫生都還是他的學生,找他看病還要排隊
『叄』 在中國歷史上有那些著名的醫生
1、蘇頌
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漢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後徙居潤州丹陽。北宋中期宰相,傑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製造家、葯物學家,集賢殿修撰蘇紳之子。
蘇頌出身閩南望族,於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登進士第。官至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宋哲宗時拜相。他執政時,務使百官守法遵職,量能授任。宋徽宗時進太子太保,累封趙郡公。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卒,年八十二,追贈司空。後追封魏國公。宋理宗時追謚「正簡」。
蘇頌好學,於經史九流、百家之說,至於演算法、地誌、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等學無所不通。作為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其主要貢獻是對科學技術方面,特別是醫葯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
他領導製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鍾「水運儀象台」,開啟近代鍾表擒縱器的先河。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著有《圖經本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
2、林道飛
林道飛(生不詳),字宏中,晚年號含雲逸叟,將樂縣人,明朝名醫。他以醫術高超、多行善事而享譽閩中,曾任福建太醫。耆年(老年,約60多歲)賑飢濟貧,病者投劑立效。
尤好施不倦。年八十三。子孫世其業。病人服用他開的方劑,葯到病除。他晚年熱心公益,經常拿出錢糧賑飢濟貧,還捐田120畝給含雲寺。林享年83歲,著有醫書《濟世良友》傳世。
3、熊宗立
熊宗立(1409--1482年),字道宗,號道軒,別號勿聽子。明代著名醫家。福建建陽崇化里熊屯人。其先祖熊秘在鄉建鰲峰書院,為子孫肄業之所,故熊宗立自稱「鰲峰後人」。熊宗立出生於醫學世家,其祖熊鑒(彥明)精醫。
熊宗立自幼多病,喜讀醫書,從熊鑒學醫,長大又隨劉郯學習校書、刻書、陰陽、醫卜之術,深得奧旨。熊宗立得家傳師承,學術底蘊頗為厚實。壯年後,結合自己的祖傳醫術,從事醫療和醫書的撰著、校注、刻印工作,從而成為一位整理出版醫學書籍的刻書家和醫學家。
4、扁鵲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春秋戰國時期渤海郡鄭(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
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秦太醫李醯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5、李辰生
1916年,李辰生於日據時期的台灣嘉義,1945年台灣光復,他獲得了台北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一名漢族人成為社會地位極高的醫學博士,這在當時的台灣極為罕見,
1949年4月,他毅然投身革命,並經朝鮮輾轉東北;解放後他參加台灣民主自治同盟,醉心於祖國的醫學教育和醫學事業,並在文革中紮根遵義十年;63歲時,趕上改革開放春潮初涌,他又南下「創業」,擔任暨南大學副校長、醫學院眼科主任。
『肆』 世界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醫生
1.白求恩
全名諾爾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產黨員,國際主義戰士,著名胸外科醫師。1890年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鎮,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產黨,1938年來到中國參與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他在中國工作的一年半時間里為中國抗日革命嘔心瀝血,毛澤東稱其為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2.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
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1873年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882—1885年在維也納綜合醫院擔任醫師,從事腦解剖和病理學研究。然後私人開業治療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夢的解析》,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標志著精神分析學派最終形成。
3.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公元1822-1895年),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類型、習性、營養、繁殖、作用等,奠定了工業微生物學和醫學微生物學的基礎,並開創了微生物生理學。循此前進,在戰勝狂犬病、雞霍亂、炭疽病、蠶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從而創立了經典免疫學。
4.J.利斯特(Lister,Joseph,1827~1912)英國外科醫生。他認為傷口中的腐爛和分解過程是由微生物所引起。1865年他用石炭酸消毒法進行復雜骨折手術獲得成功,他還用石炭酸消毒手術室、手術台、手術部位和傷口。並用復雜的包紮法包紮傷口。防腐法大大地減少了創傷化膿和手術後的死亡率。但還是沒有完全解決傷口的感染問題。1886年E.貝格曼(1836~1907)採用熱壓消毒器進行消毒,外科才真正進入了無菌手術的時代。
5.弗洛倫斯·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她創立護士學校,傳播其護理學思想,提高護理地位,使護理學成為一門科學。她因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率護士進行戰地救護而聞名,被譽為「提燈女神」。1908年3月16日,她在88歲高齡時被授予倫敦城自由獎。她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女護士,開創了護理事業。「5.12"國際護士節是全世界護士的共同節日,就是為了紀念這位近代護理的創始人而設立的,這一天就是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的生日。
(4)著名醫生鍾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是指扁鵲、華佗、張仲景、皇甫謐、葉桂、孫思邈、錢乙、宋慈、李時珍、葛洪,所屬領域是中醫和中葯。著有作品《扁鵲內經》、《外經》、《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
『伍』 有哪些著名的醫生
著名的醫生可多了,不過他們都有網路,你網路一下就知道了。
『陸』 歷史上有哪幾個著名的醫生
歷史上著名的醫生還挺多的
華佗
李時珍
張重金
孫思邈
王冰
『柒』 微信上中醫世家鍾醫生
是騙子 是假的
『捌』 國內外古今著名的醫生
一.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帝王國君之稱號,屬於以君王稱號為氏。昂,為自稱,即男子稱「我」,是古老的古代帝王、諸侯國君主自稱,在春秋晚期和戰國時期改稱「孤」、「寡」,秦始皇之後始稱「朕」。稱「昂」者,必為君王或貴胄,其後裔子孫有以其稱號為姓氏者,稱昂氏。姎,亦為自稱,即女子稱「我」,是古老的古代帝後、諸侯國君妃自稱,在春秋晚期和戰國時期改稱「寡」,秦始皇之後始稱「哀」。稱「姎」者,必為君王後、妃,其後裔子孫有以其稱號為姓氏者,稱姎氏。古代時期「姎」、「昂」、「昂」三字同義通假,後有避君諱改稱昂氏者。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大夫昂叔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據史籍《姓考》記載:「昂,周大夫昂叔之後。」這在史籍《姓氏詞典》、《稀姓錄》中皆有記載。昂,為西周時期地邑名(今四川青城),昂叔被賜封於昂地,其後裔子孫以邑為姓氏,稱昂氏。第三個淵源: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君主宋穆公之子公子昂,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姓源韻譜》記註:「宋公子昂之後。」在文獻《中華古今姓氏大辭典》中也記載:「昂,為春秋時宋穆公之子。此當系出子姓,乃以祖父名字為氏。」宋穆公即是宋公和,名叫子和,逝世於周平王五十一年(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0年)。宋穆公有兩個兒子,一個名叫子馮,另一個名叫子昂,子昂的裔子孫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昂氏。按理,諸侯死後,嫡長子繼位,但宋穆公在臨終時,卻把太宰華父督、大司馬孔父、侄子與夷都叫到床前。宋穆公說:「我大哥宋宣公認為我賢,非要立我為君,這可就委屈了侄子與夷。如今我已經不行了,托你們的福,要是我死後能得個全屍。到了陰曹地府,我哥要是問起他兒子怎麼樣了,我可怎麼說呢?所以呀,在我死後,你們要立與夷為國君,這樣我就雖死無悔啦。」孔父和與夷一聽,馬上都表態道:「可文武群臣都願效忠您的兒子子馮呀!」宋穆公說:「不行!我哥是為賢而讓位給我的,我要不讓給侄子,我還算什麼賢,不成罪人了嗎?」最終,宋穆公把兒子馮趕到鄭國去住,到底讓與夷繼了位,是為宋殤公。事後不久,衛國為了聯合宋國攻打鄭國,就對宋殤公說:「子馮在鄭國終究是個禍害,您要是想除掉他,我們衛國願意幫您的忙。」這證明宋殤公與子馮之間的關系並不好。而公子馮被宋穆公剝奪了政治前途,趕到了鄭國寄人蘺下,當然也不肯善罷甘休,從此種下了宋國連年戰亂的原由。大司馬孔父有一個「美而艷」的老婆,不幸被華父督在街頭偶遇,看得這位宋國的太宰眼兒也直了,路也不會走了。回家之後華父督滿腦門子都是美人兒,終於按捺不住,殺了同僚孔父霸佔了美人兒。宋殤公了解了這個丑聞後大怒,華父督便一不做二不休,連宋殤公也殺了,然後把在鄭國逃難的子馮迎回國,立為宋庄公,子馮終於還是回來當上了宋國的君主。第四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族昂沁部族,屬於以部族名稱漢化為氏。元末明初,蒙古族昂沁部族人因避戰亂,自遼東地區遷徙至今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西山驛鎮昂集村安家落戶,取部族名稱的諧音漢字為姓氏,稱昂氏,逐漸繁衍形成一個較大的昂集村,後有分支遷播至巢湖市柘皋鎮一帶。第五個淵源:源於彝族,出自元、明之際魯魁山野夷酋長勒昂之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魯魁山野夷,就是元、明、清諸朝時期對居於雲南石林地區的彝族同胞之稱,其酋首世稱「勒昂」,漢義即首領、頭人。其後裔子孫有以其稱謂漢化為姓氏者,稱昂氏,表示為彝家貴族後裔。彝族昂氏,生息繁衍於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圭山鄉。今在圭山鄉老海宜村邊的三棵百年古樹下,有昂氏合族立於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農歷6月29日的碑刻,碑文用彝、漢文字記述了彝族昂氏的遷徒和演變過程,稱「海宜昂氏宗譜碑」。在海宜昂氏宗譜碑的碑文中,漢文楷書陰刻,從右至左直書;彝文則陰刻,由今板橋鄉新則村昂發林書寫。碑文字跡清晰,碑中部陰刻彝文大字一行共二十四字,漢意為「我昂氏先祖系從貴州籃戴府搬遷到海宜村居住的。」兩側用漢文陰刻家譜;中間一塊碑刻的中部刻漢文大字一行「遠故顯考鄉評昂公諱莫之墓」,右側刻昂氏祖先昂莫的生卒年代及遷到海宜村居住的時間,左側為彝漢文對照的立碑年代;左側碑刻「昂氏合族家譜碑記」,記載了昂氏祖先從貴州搬遷到圭山海宜村定居,後家族人口增多散居於路南、彌勒等縣的歷史。該碑為彝族撒尼、阿細昂氏合族的家譜碑,詳細記錄了昂氏家譜及昂氏祖先為避戰亂,於明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
『玖』 中國現代十大名醫
沒有「中國現代十大名醫」的說法,知名的有鍾南山、林巧稚、鄧鐵濤、吳咸中、任應秋等。
1、鍾南山
鍾南山,男,漢族,福建廈門人,1936年10月出生於南京,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曾任廣州醫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會長。
鍾南山出生於醫學世家;1959年9月,在首屆全國運動會上,鍾南山以54.4秒的成績奪得男子400米欄冠軍,創造了當時的全國紀錄。
196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2007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
鍾南山長期從事呼吸內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重點開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的規范化診療、疑難病、少見病和呼吸危重症監護與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4、吳咸中
吳咸中,男,滿族,1925年8月出生,天津醫科大學、天津市南開醫院主任醫師、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1951年起即用中醫葯治療常見病症,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中國中西醫結合領域的開拓者之一。
5、任應秋
任應秋,當代著名中醫學家、中醫教育家。出生於四川省江津縣(今重慶市江津區),4歲即就讀私塾,及長,入江津縣國醫專修館攻讀經學,其間曾求學於經學大師廖季平。
當時廖季平已年逾七旬,甚喜其聰敏好學,故悉心指點,並傳授治學之法,使任應秋在治經學、訓詁學、考據、目錄等方面打下扎實基礎,為以後研究中醫學奠定了文學方面的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