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幼兒創造性思維摘要

幼兒創造性思維摘要

發布時間: 2020-12-13 13:23:03

㈠ 如何培養幼兒語言能力

摘要:幼兒學習語言不單讓幼兒具有模仿語言的能力,還應指導幼兒從各個角度去認識事物,去描述事物。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教師要合理地運用適合幼兒的教學方法,使孩子在快樂、有趣的活動中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幼兒語言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為教師應有足夠的耐心去觀察、引導孩子,抓住一切教育契機,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手段,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快樂的得到發展。關鍵詞:示範模仿 故事表演 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教育的工具。它既是教師的工具,也是幼兒學習的工具。幼兒只有學好語言,才能有效地把握世界,才能有效地進入人類的「思想庫」。學前幼兒語言的教學模式,多以活潑、多元化、創造、游戲等方式來呈現教學活動。好的教學活動是孩子願意參與,喜歡玩、並且是可操作並增加互動的教學策略,而不應是僵化地只要孩子坐下聽講或背誦而已。所以,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教師要合理地運用適合幼兒的教學方法,使孩子在快樂、有趣的活動中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下面說說我是的幾點方法: 一、利用示範模仿的方法示範模仿法是指教師通過自身的規范化語言,為幼兒提供語言學習的樣板,讓幼兒始終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自然地模仿學習。教師的語言是幼兒模仿的對象,教師一言一行,幼兒都會一一聽在耳里,看在眼裡。例如教師說什麼,怎樣用詞和造句,用什麼言詞來說出自己的感覺,說話時的態度、表情和手勢,對別人說話的反應等,多對幼兒起示範作 用。因此在教學中我會根據本班幼兒的發音特點來確定,不會把難發的音過於集中,多以朗誦游戲方法來讓幼兒學習正確發音,這樣教師不僅作為游戲的組織者,同時也是游戲的參加者,以正確的發音給幼兒示範。例如,兒歌《十二生肖歌》,在這節活動中,教師讓幼兒對十二生肖有了了解後進行示範朗誦。教幼兒朗誦時可以分句教。這樣幼兒聽得清楚,記得住,模仿得更准確。幼兒學會兒歌後,教師和幼兒以一問一答的形式玩對答游戲。這樣既讓幼兒充分的感受詩歌的韻律美,豐富了幼兒的詞彙,又提高了幼兒的朗誦水平。 二、鼓勵幼兒多進行自由交談的方法談話是幼兒在一定范圍內運用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繁榮一種語言活動。經常開展談話活動能較好地促進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發展,自由交談令幼兒講話無拘無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而且不受空間、時間、人物的限制。教師可以在課間向幼兒提出話題,讓幼兒自由交談。例如;今天的天氣怎麼樣?昨天晚上看了什麼動畫片?今天想為班做件什麼好事等,教師還可以經常組織幼兒在草地旁的小路散步時,就以園內的花草樹木或其他的環境變化與幼兒進行交談和討論。如:「滑梯旁新添的輪胎鞦韆可以怎麼玩?你們猜一猜是誰把它搬到這兒來的?我們要怎樣愛護輪胎鞦韆?」等。通過這樣的自由交談,教師既提供機會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又使他們在原有水平上有了提高。 三、提供幼兒練習發音的機會練習法是指有意識地讓幼兒多次使用同一個言語因素或訓練幼兒某方面言語技巧的一種方法。教師提供練習方式時應以生動活潑,形式變換多樣,具有獨特性的練習,從而調動幼兒練習的積極性。避免簡單、枯燥的重復發音的機會。例如:游戲「快樂頂字卡」教師把字卡或句子放在幼兒的頭上時,讓幼兒能大聲的讀出來,如幼兒的發音不正確教師立即糾正。又如「小孩小孩真愛玩」「請你摸一摸」、「看誰說得對」等游戲,讓幼兒在快樂、有趣的游戲中對個別不正確的發音和不到位的音進行重復訓練,從發音部位、發音口形、語感到語義都應找出弊病、解釋清楚。 四、利用游戲學習的方法游戲法是指教師運用有規制的游戲,訓練幼兒正確發音,豐富幼兒詞彙和學習句式的一種方法。教師設計游戲的目的在於提高幼兒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促進幼兒各種感官和大腦的積極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根據幼兒語言教育的目標和內容選擇和編制游戲。要求游戲的目標明確,規制具體,便於幼兒理解,達到訓練語言能力的目的;在運用游戲的同時,可配合使用教具和學具,使他們在輕松、愉快、饒有興趣的活動中進行強化訓練。例如:中班「開火車」游戲,教師用積木搭火車,通過這個情景引發幼兒游戲的興趣。游戲開始後,教師請一人做火車頭,其他小朋友都做小火車車廂。游戲開始時,大家一起念兒歌,「點兵點將,點到誰,誰就是我的火車廂,」由火車頭邊念兒歌邊用手輪流點小朋友,當兒歌念完後,最後被點到的小朋友站起身,從火車頭的包里摸出一張圖片,並用量詞說出圖上的東西。說對的小朋友站在火車頭後做一節車廂。說錯了,不能做車廂。大家再重新念兒歌,尋找另一個火車廂。 五、採用故事表演的活動方式表演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學習表演文學作品,以提高口語表現力的一種方法。在教育實踐中使用這種方法時,教師必須讓幼兒理解童話、故事,熟悉人物對話以及體會角色心理的基礎上,指導幼兒正確地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扮演角色,再現故事情節,進行故事表演,同時教師要鼓勵幼兒在故事表演中創新內容和增加情節與對話,大膽地發展故事情節。如學習童話《耳朵上的綠星星》,教師就可以採用故事表演的方式來幫助大班幼兒理解童話故事內容,再現故事中美的場景,美的色彩,美的形象,美的語言等,來烘托相互關愛的內在精神美,體現作品角色的情感心理。 六、教師運用多聽、多看、多說的方法只有讓幼兒多聽、多看、多說,才能使幼兒獲得豐富的詞彙、獲得語言練習的機會,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首先,教師利用日常生活中語言多用,經常重復的條件,鞏固幼兒語言基礎並加深對語言的理解。例如: (1)起床穿衣,教幼兒說出不同衣服的名稱和顏色。如:我的衣服是……顏色的,我很喜歡等; (2)在盥洗時教幼兒掌握盥洗用具的名稱和盥洗動作等。如:洗手時我是用……來擦手的;洗臉時我先……再……等; (3)進餐時讓幼兒說出食物的名稱以及它的色、香、味,並說明其營養價值。如:「今天小朋友午餐的菜是西紅柿炒蛋。那紅紅的西紅柿,金黃色的雞蛋,顏色可真好看!聞一聞,香噴噴,令人垂涎欲滴!而且,西紅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吃了會使我們的皮膚變得更好,身體更健壯;雞蛋很香,有豐富的蛋白質,吃了能讓我們更聰明……」形象生動的語言描述,不僅令幼兒食慾大開,而且還讓幼兒學會了正確的語言表述方法。 (4)在戶外散步時,讓幼兒自由交流所見的東西,及時豐富詞彙。只有讓幼兒在活動中自由交談,暢談自己的感受,才能激發幼兒說的慾望,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七、開展常規主題活動的方法常規主題活動是教師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和語言發展特點來制定的,在制定主題活動時,教師應結合幼兒在生活中較為熟悉的、容易理解的話題,這樣便於幼兒進行語言表達。例如天氣預報員:每天早晨來園之後早操之前這段時間,請一名幼兒向全班幼兒預報當天的天氣情況。為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豐富幼兒的語言內容,教師應啟發幼兒根據當天的天氣狀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講述,「今天多雲,最高氣溫35度,天氣比較炎熱,小朋友要多喝水,不要做劇烈的活動。」在實際的講述練習中幼兒的語言明顯豐富了,語言能力顯然也得到了鍛煉。總之,教師在實際應用中,結合本班幼兒語言發展和語言學習的特點,選擇和創造更為恰當的教育方法,有的放矢地進行語言教育,只有多方重視,訓練到位,幼兒的表達才會豐富起來,語言才會變得靈活、生動、准確而充滿智慧。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