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創造游戲教案
A. 小班套小象游戲教案
目標:
1、練習快跑。
2、學習套圈的方法。
3、發展腿部肌肉。
規則:
(1)、版幼兒快跑至膠圈裡權時要把膠圈從腳經過身體向頭上脫出,然後再把膠圈放到身體一側。
(2)、賽跑的時候必須被拍到手後才能跑出。
指導:
(1)、套膠圈時腳要先踩進圈裡,然後用雙手把膠圈套出來。
(2)、跑到終點時立刻拍對方的手,然後站到隊伍的最後。
環境材料:
膠圈8個
B. 9.下列不屬於小班表演游戲的特點是()A游戲的目的性和計劃.B.想像性游戲.C創造性游戲
a游戲的目的性和計劃a游戲的目的性和計劃a游戲的目的性和計劃a游戲的目的性和計劃a游戲的目的性和計劃a游戲的目的性和計劃a游戲的目的性和計劃a游戲的目的性和計劃a游戲的目的性和計劃a游戲的目的性和計劃a游戲的目的性和計劃a游戲的目的性和計劃a游戲的目的性和計劃a游戲的目的性和計劃a游戲的目的性和計劃a游戲的目的性和計劃a游戲的目的性和計劃a游戲的目的性和計劃a游戲的目的性和計劃a游戲的目的性和計劃
C. 小班積木參與的創造性游戲有哪些
如果你是他們的新老師,你首先需要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喜歡上你,這樣他們才不哭,使他們的家長放心,家長才願意讓他們的孩子來上你所工作的哪個幼兒園.方法嘛.有以下幾點,但都不是我個人意見,是我找的.希望你能得到啟示. 有本幼兒園游戲大全,。
D. 如何創設小班區域游戲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 結合我園主題活動的學習開展,我們從生活的視角關注幼兒的需求,開展適宜的環境和開展區域活動;滿足幼兒多元化的發展,促進幼兒各種能力的提高。
一、區域游戲環境創設應遵循的原則
幼兒園區域游戲環境創設是幼兒課程的一部分,在創設幼兒園區域游戲環境時,要考慮它的教育性,應使區域游戲環境創設的目標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相一致:區域游戲環境創設要有利於教育目標的實現,促進幼兒全面發展。那麼,在區域游戲環境創設時對幼兒體、智、德、美四育就要兼而顧之,缺一不可。區域游戲設置的形式對幼兒的游戲行為有顯著的影響。在設置中,表演區域要相對的獨立,益智區、勞美區、建構區域的空間設置相對開放,幼兒的活動積極性較高,活動時間較長,互相學習合作有一定的提高。
1、自然性原則
(1)在獨立的空間,走廊的環境創設不同的區域,幼兒有自主選擇的餘地,能夠專注游戲,減少喧嘩和干擾。
(2)用不同設計,不同的材料創設區域。
2、相容性原則
我們將性質相似的區域設置在相鄰的位置,使幼兒之間能夠產生互動。如:手工作坊和娃娃家、音樂表演區相鄰,做好的作品可以放到家裡,給孩子觀賞,還可以送到表演區,給幼兒穿戴。益智區和建構角相鄰,使幼兒動手動腦結合,激發創意。
3、多樣性原則
在每一個區域中,都提供分類架和游戲筐,使幼兒便於取放和整理。如,益智區中,我們把瓶罐,紙盒,積木分類放。在手工創意室,有報紙、一次性杯、盤等等。在運動區,有扔沙包、滾皮球、踢毽子等。幼兒可以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綜合性地玩,提高幼兒游戲的水平。
4、互動性原則
首先鼓勵幼兒參與環境的創設,師幼共同收集材料,為活動提供開放式的環境。其次,讓環境具有動態性。如在科學探索區中,我們提供飼養欄,供幼兒飼養,觀察各種小動物並常增添其他物種。幼兒從親自操作中得到樂趣,每一次都是很興奮、很仔細。
二、區域游戲環境創設材料的投放策略
1、投放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的材料
活動的材料應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相符,能引起幼兒游戲的興趣。我們創設了適合小托班(娃娃家),適合小、中大班的專用區域,(手工創意室、藝術畫廊、劇區手工創意室、藝術畫廊、劇區、構建室等)提高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參與性。
2、投放具有啟發性、操作性、探索性、層次性的材料
讓環境具有動態性。如在探索區,我們為幼兒提供了小動物,昆蟲標本。幼兒通過親手種植、親眼觀察、親手操作獲得許多感性經驗,從而萌發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3、投放結合近期的教育目標的材料
在環保主題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許多的報紙和尼龍袋,還有許多的罐頭盒,幼兒在教師協助下把它們製作成各種服裝,並裝飾漂亮的小花,然後送到表演區給小演員們穿上表演,充分發揮區域之間的互動和幼兒之間的合作,合作游戲水平進一步提高。
三、區域游戲環境創設的實施方案
1、創設良好的區域游戲環境,可以促進幼兒的積極探索行為。
如何創設一個能吸引兒童、引導兒童、支持兒童活動的區域環境?這是我們首先關注的問題。我們既要提供一個有準備的、豐富的、精心設計的、有序的環境,又要提供一個開放的、變化的、有多種探索發現機會的環境。在那裡,地面、牆面、桌面被充分利用,環境布置、材料、設備等蘊涵的教育因素充分發揮作用,兒童獲得充分活動,和諧發展。
(1)安全舒適的心理環境讓幼兒玩得輕松自由。
為了能使幼兒更多地體驗到愉快感和成功感,我們必須為幼兒提供一種安全自由的心理環境,即自主、寬松、和諧的氛圍,它是開展區域活動的前提,只有兒童毫無拘束地表現自己的內心情感,幼兒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教師鼓勵的眼神、微笑的面容、及時的示意等,都讓幼兒感到尊重、信任和鼓勵,從而產生自信,更加積極主動愉快地投入到游戲之中。
(2)美觀舒適的區角布置引導孩子自由探索。
開放的環境布置有利於孩子在隨手可得中自由地進行各種探索活動,舒適而美觀的環境布置不僅有利於培養孩子們的秩序感,更有利於孩子初期審美能力的培養。例如:
溫馨娃娃家:設在一樓樓梯下,牆上的觸摸牆,激發了孩子的感官。溫馨的環境、漂亮的娃娃、娃娃家玩具等,為孩子營造了快樂的樂園,加強了他們的交往能力,學習初步人際交往的技巧,感受與他人融洽相處的樂趣,發展了幼兒的社會性。
手工創意室: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了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將他們變廢為寶,製作成教玩具及環保時裝。一排開放式的櫃子,裡面放滿各種工具材料,供幼兒動手製作。
構建室:這里的材料是幼兒自己收集的各類大大小小的餅干盒和各種罐頭盒、鞋盒,教師為幼兒提供了簡單的小木板和小棍子,幼兒便能創造出最有創意的高樓庭園。
大眼睛書吧:材料:圖書。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創造一個安靜自由的圖書角,支持幼兒與同伴進行自主閱讀,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觀點。
科學探索區:設立在長長的走廊上。材料:物品架,小動物,動物標本。幼兒通過親手種植、親眼觀察、親手操作獲得許多感性經驗,從而萌發對科學探索的興趣。科學自然角成為幼兒獲取知識,發現科學奧秘,熱愛生活的重要一角。
藝術畫廊:投放材料有課桌、椅子、繪畫工具、畫紙、展示欄、夾子、KT板培養兒童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像能力、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培養兒童的探索精神、增強自信心、培養耐心、毅力以及做事專注的習慣環境。
演藝區: 投放材料: 展示架、臉譜製作成品等.展示各種臉譜製作成品及地方劇種剪輯. 展示各種臉譜製作成品及地方劇種剪輯,體驗國翠京劇及地方文化特色.
活動區: 投放材料: 中型玩具組合.鍛煉幼兒體質.
玩具間: 投放材料: 自製毽子、沙袋、皮球、跳繩等體育用品.運用各種體育用品鍛煉身體.
2、功能全面的游戲區域設置有利於幼兒積極主動地游戲
我們將游戲環境分為六大類:(1)、建構類游戲:構建室(包括大型建構、小型建構、自然物建構)(2)、藝術類游戲:手工創意室、藝術畫廊、劇區(包括繪畫、手工、美術欣賞)(3)、益智類游戲:科學自然探索區(包括觀察、探索、閱讀)(4)、角色類游戲:娃娃家、劇區(包括家庭角色扮演、社會角色扮演)(5)、表演類游戲:表演區、劇區(音樂表演、戲劇表演)(6)、運動類游戲:活動區、玩具間(運用各種體育用品鍛煉身體)。大框架制定以後,各班教師就可根據本班兒童的基本發展水平、階段性教育目標以及個別差異,擬訂園內區域設置的具體內容。如適合小班的區域設置,以生活勞動、感官訓練、建構、裝扮與美工等為主,適合中班的區域設置,是,以裝扮、建構、美工、音樂等為主,適合大班的區域設置,應重視社會性、文化、語言、科學探索等能力培養。
例如:
幼兒園區域游戲創設一
區域名稱:星星藝術畫廊 創建時間:2010年9月
投放材料::
桌椅、繪畫工具、畫紙、展示欄、夾子、KT板.
適合年齡:
小、中、大班
規則:
1.自由發揮,大膽作畫。
2.培養兒童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像能力、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
3.培養兒童的探索精神、增強自信心、培養耐心、毅力以及做事專注的習慣環境。
注意事項:
1.保持安靜,不在桌上,牆上作畫,愛護環境。
2.管理好繪畫用品,用好放回原處。
管理者:*鍾老師、洪老師、葉老師、湯老師(打*者為組長)
職責:負責區域創設、日常管理、衛生打掃。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孩子的發展是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實現的。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幼兒的成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皮亞傑認知結構理論中也明確指出:兒童的發展是通過自身感知操作而得來的。
因此,我們認識到,要使幼兒得到發展,除需要積極創設環境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而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多樣性、自由性、趣味性,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我們將連續不斷地挖掘區域環境的教育作用,為幼兒的全面發展繼續努力。
E. 小班體能游戲撿花瓣滴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我是小班的老師,由於我班的幼兒剛剛入園半年時間,年齡又比較小,他們一些良好習慣及各方面能力還比較差,所以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一節體能活動《快樂的草地》。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在草地上大膽創新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
2 練習鑽、爬兩大動作,促進動作的協調發展。
3培養幼兒大膽、自信、積極參與游戲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練習鑽、爬兩大動作 難點是教會幼兒鑽、爬兩大動作
活動准備
1音樂《晨曲》《開火車》 2 呼啦圈8個、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小紅旗、獎牌 3 哨子、鬧鍾、手機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來到草地上。
1、 師:今天我要帶你們到草地上去玩,好嗎?來,我們開火車去,(師生共做火車狀)准備出發。
師:看,多美的草地啊!讓我們在草地上舒服的睡一覺吧!
(師生共同躺在草地上,各有各的睡姿,一副輕松自在的樣子)
2、(鬧鍾響)師:鬧鍾響了,孩子們該起床啦!(帶領幼兒伸個懶腰,拍拍嘴巴打個哈欠)睡得好舒服啊!
3、韻律活動《晨曲》師:來,跟「媽媽」一起穿衣服吧!(帶孩子在音樂聲中做穿衣服、穿褲子、刷牙、洗臉、彎腰、轉圈等動作,幫助幼兒進行熱身動作)
二、鼓勵幼兒在草地上創造性地游戲。
1、師:哇,多美的草地呀!讓我們在這里好好的玩吧!你們要開動小腦筋,想出有趣的玩法,咱們來比一比,誰的玩法最多、最有趣!
2、幼兒自由玩,教師觀察指導。
3、總結:來,都做到老師的身邊來,你們可真聰明,想出這么多的玩法,有的像小鳥飛,有的開火車,有的像小烏龜爬呀爬。
F.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創造能力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每一個健康發育的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創造潛力。所謂創造力,是指主體在創造性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發展起來的各種能力的總和,這種能力可分為高級、中級和初級三個層次。受知識、經驗、能力的限制,幼兒表現出來的創造力只是初級層次的,即是與自身能力相吻合,對自己來說是前所未有的,而不一定具有很高社會價值的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者一定要站在幼兒的立場上看待幼兒的各種活動,相信孩子,鼓勵孩子,讓他們體驗創造的快樂。
一、利用藝術教育,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生活中,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沒有限制的,關鍵在於育人者如何看待幼兒的創造力。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藝術創造的過程。唱好一首歌,說好一句話或者畫好一幅畫對孩子來說就是藝術創造。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進入了高科技時代。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具有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時時注意培養幼兒的創造力,特別是利用幼兒喜歡的藝術活動,如音樂、畫畫、故事等活動更好地啟發孩子,使他們思維活躍、想像豐富、富有創造力。如:歌曲《我會變》只有四句歌詞,孩子們學起來琅琅上口,很容易接受,於是讓幼兒在學會歌曲優美旋律的基礎上進行歌詞創編。首先讓孩子說出你想變成什麼,為什麼要變成它,孩子們立刻活躍起來,有的說想變成孫悟空、有的說想變成卡布達、還有一個稍大的男孩子想變成仙女……教師並沒有制止他,而是讓他說出變仙女的理由,雖然孩子們的想法有些離奇,但卻是他經過獨立想像自主地創造出來的,是他創造性的表現,在說出自己想法的同時,鼓勵孩子們用身體動作去表現自己想要變的形象:他們有的舞姿優美、有的憨態可掬、還有的顯得有些膽怯,教師不失時機地對他們的表現給與肯定,最後讓全體幼兒把每個人的創編都唱到歌里去,孩子們的積極性更高了,彷彿自己成了真正的作家,小臉上洋溢著笑容。讓孩子在興趣中學、在快樂中學、在心情舒暢中學,讓幼兒能夠表達內心最真摯的感受有助於創造力的培養。
又如:在美術活動讓孩子畫自己喜歡的家用電器時,先讓孩子說出自己喜歡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用語言描述出它的外形特徵,然後伴隨著輕音樂讓孩子動手創作。在觀察幼兒繪畫的過程中,發現一幼兒用了一張很大的紙,上半部分畫了一台冰箱和洗衣機,下半部又畫了同樣的物品,中間用一條線分開,教師便問「畫這條線做什麼?孩子急切回答「老師,這線下面的冰箱和洗衣機是放在地下室裡面的,什麼時候用就什麼時候搬上來」。在孩子的眼中一條線就能代表地下室,雖然不很恰當,但畢竟是他自己想出來的,是他思維積極活動的結果。「有缺陷的創造也是創造」,這比從成人那裡直接學到的正確做法不更富有創造性嗎?如果僅用「像不像」、「對不對」等簡單的話語來評判幼兒的作品,勢必禁錮幼兒的思維,阻礙他們創造力的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技巧的奧秘之一正在於兒童從一個好老師那裡很少聽到禁止,而經常聽到的是表揚和鼓勵的話。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在於發現每個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東西,鼓勵獨立創造。我們要多對幼兒說「讓我們試一試」、「當然可以」一類的話,要多鼓勵、多表揚、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認、多接納、多欣賞,要多給幼兒創造的氣氛。培養和諧、融洽、健康的人際關系,這種人際關系能使幼兒樂於和善於表達或交流思想和情感,保持自己的個性,使幼兒的巨大創造潛能發揮出來。
二、運用各種游戲,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一日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我們要重視研究游戲中幼兒創造性的學習,潛移默化地給幼兒適當指導,強化游戲活動的創造教育價值。游戲本身的特點和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告訴我們:游戲是幼兒自主探索的活動,伴隨著愉悅的情緒體驗,是在假想的情境中發展的,無強制的外在目的,利於激發幼兒的創造潛能。因此,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礎活動,在游戲中為幼兒帶來創造性的快樂和美好的體驗。為幼兒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操作的機會,讓游戲成為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
幼兒園中的游戲有教師組織的游戲活動,如區域活動、集體游戲活動,有幼兒自發的游戲,如幼兒在自由活動時自己組織、創造出的游戲,還有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採用的游戲形式,即「寓教於樂」。其中任何一種游戲,都有內在的價值,對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思維、語言等的提高都有幫助。
結構游戲具有廣闊的想像空間和可創造因素,它對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有積極的作用。在結構游戲中,從游戲主題、內容、材料等不同角度對幼兒進行啟發誘導,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幼兒抓住事物的特徵,舉一反三重視培養幼兒思維的獨特性,在結構游戲中,幼兒普遍喜歡交通工具,但形象較為單一,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利用小朋友搭好的小火車啟發幼兒:「除了這種車,你還會搭建哪些車?交通工具除了地上跑的車,還有天上飛的,水上行的……」經過一番點撥,幼兒構建了一系列的交通工具,發展了他們的創造力。
一次晨間活動中,孩子們玩「打仗」的游戲,玩具角的兩把小手槍已經被手快的孩子「搶」到了別在腰間,有的小朋友沒拿到搶,順手拿起羽毛球拍當槍使,教師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那是他的機關槍,能消滅好多敵人,邊說還邊做打槍的動作,教師適時地表揚了他,肯定了他的做法,如果簡單粗暴的制止,以淘氣、頑皮、不聽話為由否定孩子們在各種游戲中的探索、創新,實際上是扼殺了幼兒創造性的萌芽。幼兒對於教師的關注是極其敏感的,教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種表情、一個眼神都會對幼兒產生暗示作用,要始終以寬容之心來看待幼兒的各種創新行為,使幼兒敢想、敢說、敢探索、敢創造。教師對幼兒正在進行的活動不斷進行提問,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對形成和維持積極的、有利於幼兒創造的環境氣氛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巧用家長資源,挖掘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我們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潛能,讓家庭也成為激發幼兒創造力的良好場所。
在探究「聲音是怎樣發出來的」時,我們讓孩子回家和家長一起制「小電話」,他們有的用廢舊的紙杯,有的用果凍盒,還有的用紙盒,作品真是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當他們拿著做好的「小電話」與老師通話時,高興的心情溢於言表。在平時,除了將教學活動延伸到家庭當中以外,還通過一些專題的創造性活動來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如:「樂百氏」製作大賽、「娃哈哈」創作比賽、「紙盒趣」作品展示等,要求孩子和家長共同完成。通過這些活動不但可以增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最主要的是挖掘孩子的創造力。
在家庭中開展創造活動,不僅要注意激發幼兒創造的興趣,拓寬幼兒的知識面,發展幼兒創造思維,更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冒險精神,使幼兒具有創造的個性。要為幼兒創設輕松愉快的環境,使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活動處於最佳的心理狀態,要及時對幼兒的奇思妙想加以肯定,不僅要關心幼兒與人的交往活動,還要重視幼兒與物的操作活動,要注意不斷變換孩子的活動內容和方式,為他們提供有利於發展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玩具。要注意自身因素對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影響,不論哪位家長都應熱愛創造活動,積極參加創造活動,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教育家卡伯曾指出:正是童年時的幻想引發形成了以後所有的創造性活動。由此可見,教育者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成為創造性的教師,正確對待幼兒的創造性表現,為幼兒提供廣闊的空間,用期待和賞識的目光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聰明,體驗創造的快樂,具備創造力,進而最終成為一名真正的創造者。
G. 小班用積木操作的創造性游戲有哪些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注意聽同伴說話,懂得簡單的應對。
能聽懂對方的話,並運用語言進行協商。
教學准備: 准備積木若干盒。
(兩個幼兒一盒) 教學過程 1、幼兒自願結合,兩個一組,同用一盒積木。
即將每盒積木分為兩份,每個幼兒一份。
H. 小班三大創造性游戲觀察記錄表怎麼寫
注意力 A專注B願意 C偶爾注意D游離 參與度 A積極B願意 C隨意D淡漠 情緒態度 A興奮B愉快 C平靜D低落
I. 小班體育游戲教案好玩的小丑魚
【設計意圖】小班的孩子很喜歡參加戶外活動,但動作還不協調,很容易摔跤。為了鍛煉孩子身體的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我設計了一節戶外活動《好玩的球》。想通過本次活動,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得到鍛煉和發展,讓每個孩子學習到新的玩法,感受游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學習拍球,拋接球,滾球,踢靜止球等多種球的玩法,發展幼兒的綜合運動技能。
2.培養幼兒對玩球和體育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3.培養幼兒合作意識,提高幼兒合作能力。
4、通過想各種玩球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想像力。
J. 幼兒園游戲的類型有哪些它們的概念和特點是分別什麼
一、 幼兒園游戲分類的幾種形式 (一) 創造性游戲和有規則游戲 此類游戲的分類受蘇聯的影響較大,它便於教師了解游戲的教育作用,可以根據需要選用。這是目前我國廣大幼教工作者一致公認的分類方法。但容易給幼兒園游戲的開展帶來誤區。 (二) 主動性游戲和被動性游戲朱鄧麗娟等:《幼兒游戲》(上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頁。 1 主動性游戲兒童除了需要智力活動外,更需要運用肢體、肌肉的活動去進行游戲,兒童可以自由控制游戲的速度,也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來決定游戲的形式,如繪畫、手工、玩積木、玩玩具、角色游戲、玩沙、玩水、唱歌。根據不同的游戲方式,主動性游戲可以再分為以下四種: (1) 操作性游戲:運用四肢大小肌肉的活動來進行的游戲。大肌肉活動,如需手腳協調的攀、爬、拋、捉等動作;小肌肉活動,如推拉玩具、搓油泥、拼圖等,需運用手腕、手掌、手指等才能進行。 (2) 建造性游戲:兒童利用大小積木或拼插玩具來製作房屋、橋梁或其他物品。 (3) 創作性游戲:需要兒童用心去創作、運用簡單的材料製作物品,以表達其創作力。一切美工活動、玩沙、玩水游戲均屬於此類。 (4) 想像性游戲:利用現有的物件或玩具,憑自己的想像力來進行想像性的扮演角色的游戲。 2 被動性游戲屬於較靜態的活動,兒童只需觀看、聆聽或欣賞,而不需進行體力活動,如看圖書、聽故事、看錄像、聽音樂等都屬於靜態接受信息的活動。 (三) 手段性游戲和目的性游戲宮再英:《幼兒園自選游戲成果發布會》,《學前教育》,1996年第3期。 手段性游戲是指以游戲的方式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即教學游戲化。 目的性游戲是指為兒童提供為玩而玩、獲得游戲性體驗的條件。 此兩類游戲的分類各有其獨特的意義。手段性游戲把游戲作為教育教學的手段,教師的控製程度較大,而兒童卻不能完全依自己的願望自主地游戲。而目的性游戲則注重遊戲活動本身,幼兒可以主動支配自由的行為,自由參加游戲。使兒童在活動過程中體驗快樂並使個性、情緒及社會性方面得到發展,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兒童游戲在實踐中由於教師缺乏操作性的指導,致使游戲流於形式。 (四) 游戲的三維度分類法 方展畫(1990)方展畫:《幼兒游戲的類型》,《幼兒教育》,1990年第12期。提出應從三個維度來對游戲進行分類,這三個維度包括:個體--社會維度、生理--心理維度、認知--情緒維度;其中又分為五類:滿足型游戲、適應型游戲、運動型游戲、認知型游戲、情感型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