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1年
① 日歷是誰創造的從哪一年開始
日歷的由來 我國始有歷法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據甲骨文中的一 頁甲骨歷,證專明殷代的歷法已具有相屬當的水平,這一頁甲骨。歷是全人類最古老的歷書實物,這頁甲骨歷也就叫日歷。 但真正的日歷產生,大約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順宗永貞元年,皇宮中就已經使用皇歷。最初一天一頁,記載國家、宮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皇歷分為十二冊,每冊的頁數和每月的天數一樣,每一頁都註明了天數和日期。發展到後來,就把月日、於支、節令等內容事先寫在上面,下部空白處留待記事,和現在的「台歷」相似。那時,服侍皇帝的太監在日歷空白處記下皇帝的言行,到了月終,皇帝審查證明無誤後,送交史官存檔,這在當時叫日歷,這些日.歷以後就作為史官編寫《國史》的依據。 後來,朝廷大臣們紛紛仿效,編制自家使用的日歷。 至於月歷以後又發展成掛歷、台歷等各種形式,只是近一個世紀的事。 隨著時代的發展,·盡管日歷的品種增多、花樣也不斷翻新,但仍舊保持著古老日歷的格局。
求採納
② 張遠懷念創造營一周年,這個老男孩經歷了啥
張遠去年去創造營踢館,他曾經已經出道了,但是如今卻仍然要用練習生的身份來到創造營參加比賽。《創造營2019》最大一個亮點就是出現了四個來踢館的選手,他們都曾有過非常豐富的舞台經驗,有過成團的經驗,而如今來到《創造營2019》也給選手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雖然這么多年過去了,組合也早就已經解散了,但是張遠卻一直沒有停止過唱歌。他想要繼續唱歌,想要繼續站在舞台上表演,初心不忘。
③ 一千年前誰創造了什麼
一千年前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的發明創造
沈括(約1033~1097),中國北宋科學家。字存中。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至和元年(1054),沈括以父蔭入仕,任海州沭陽縣(今屬江蘇)主簿。修築渠堰,開發農田,頗有政績。治平三年(1066),入京編校昭文館書籍。熙寧年間,宋神宗趙頊用王安石為相,銳意改革,沈括也參與了當時的許多活動。八年夏,遼人意欲侵佔宋朝河東路沿邊土地,引起邊界糾紛。沈括以翰林侍讀學士的身分,奉使交涉。到遼廷後,據理力爭,先後6次辯論,遼人不能屈,獲成而還。他在出使途中繪記了遼國山川險阻及風俗人情,成《使虜圖抄》,上於朝廷。元佑二年(1087),他完成了在熙寧九年即已奉命編繪的「天下郡縣圖」,定名為《守令圖》。元佑三年,沈括移居到潤州(今江蘇鎮江),將他以前購置的園地,加以經營,名為「夢溪園」,在此隱居8年後去世。其間,寫成了他的科學名著《夢溪筆談》,以及農學著作《夢溪忘懷錄》(已佚)、醫學著作《良方》等。沈括所著詩文,在南宋時編成《長興集》41卷,今殘存19卷。沈括資質聰穎,勤於思考,並能夠向各行各業能者學習,在物理學、數學、天文學、地學、生物醫學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和貢獻,在化學、工程技術等方面也有相當的成就。此外,沈括在文學、音樂、藝術、史學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詣。為了紀念這位世界聞名的中國古代科學家,1979 年7月1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該台在 1964年發現的一顆小行星(編號2027)命名為沈括。
沈括的科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歷法,與今天的陽歷相似。在物理學方面,他記錄了指南針原理及多種製作法;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闡述凹面鏡成像的原理;還對共振等規律加以研究。在數學方面,他創立「隙積術」(二階等差級數的求和法)、「會圓術」(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長的方法)。在地質學方面,他對沖積平原形成、水的侵蝕作用等,都有研究,並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醫學方面,對於有效的方葯,多有記錄,並有多部醫學著作。此外,他對當時科學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情況,如畢升發明活字版印刷術、金屬冶煉的方法等,皆詳為記錄。
他晚年居住在潤州(今鎮江市)的夢溪園,專門從事著述,為後人留下了一部三十卷的科學巨著《夢溪筆談》。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沈括對指南針的使用做了多種實驗,並且把實驗的方法記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成為研究我國古代指南針的珍貴資料。除此之外,在實驗中,他還發現了指南針所指的方向不是正南而是略微偏東,這種現象在物理學中叫做磁偏角。這是世界上最早發現磁偏角的記錄,比歐洲哥倫布的發現早了400多年。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還記載了很多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事跡,其中最有名的,是關於畢升發明活字印刷的記錄。畢升是一位傑出的發明家,他發明的活字印刷術,製版迅速,又節省人力物力,是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也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畢升對人類作出了很大貢獻,可是,像這樣一位有重大貢獻的發明家,要不是沈括把他的光輝業績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下來,我們就會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有一年,沈括到河北去,經過太行山,看到山崖中夾有一層卵石和海生螺蚌化石。他十分詫異,經過認真研究,他認為太行山東面的陸地,就是海水夾帶泥沙沉積形成的。沈括關於水侵蝕沖積作用的論述,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比西方學者早700年。
在古代西方人還不知道石油是什麼東西時,中國老百姓已經用這種黑色的液體燒飯點燈了,這也要歸功於沈括。他曾在陝北一帶,發現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他經過反復研究,弄清了這種東西的性質和用途,又動員老百姓使用。他給這種黑色的液體起了個名字叫「石油」,這個名字一直延用到今天。他預言「此物後必大行於世」。他還認為我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這些論述,如今都已被證實。
沈括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留下的《夢溪筆談》一書,成為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果的資料庫,長期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經常為各門學科的專家所引用。這部書是我國科學技術史上的一份珍貴遺產,也是世界科學技術史上一部傑出的著作。
沈括的四種方法
鋼片指南魚發明不久,人們拿一根鋼針,放在磁鐵上磨,使鋼針變成磁針。這種經過人工傳磁的鋼針,可以說是正式的指南針了。
第一種是水浮法——把指南針放在有水的碗里,使它浮在水面上,指示方向。針怎麼能浮在水面上呢?沈括沒有說明。北宋晚期,有個寇宗爽,編了一部《本草衍義》,書中講到在指南針上穿幾根燈草,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沈括的水浮法,可能也是這樣的。
第二種是指甲旋定法一把磁針放在手指甲面上,使它輕輕轉動。手指甲很光滑,磁針就和司南一樣,也能旋轉自如。
第三種是碗唇旋定法——把磁針放在光滑的碗口的邊上。
第四種是縷懸法——在磁針中部塗一些蠟,粘上一根細絲線,把細絲線掛在沒有風的地方。
根據試驗,沈括認為這四種方法,要算縷懸法最好。因為用指甲旋定法和碗唇旋定法,磁針很容易滑落,用水浮法,水也動盪不定,縷懸法卻沒有這些缺點。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的這四種方法,可以說是世界上指南針使用方法的最早記錄。
這四種方法,有的仍然為近代羅盤和地磁測量儀所採用。現在磁變儀、磁力儀的基本結構原理,就是用縷懸法。航空和航海使用的羅盤,就多以水浮磁針作為基本裝置。沈括在九百多年前就提出這四種方法,真不愧是一位注重實際的科學家。
沈括還有一個重要的發現。他在《夢溪筆談》中講到,磁針雖然朝著南方,但是指的不是正南,而略微有些偏東。這一現象,在科學上叫做「磁偏角「。「磁偏角」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那是因為地球上的磁極,和南極、北極稍許有一些偏差的緣故。所以磁針的南北線和地球的子午線是不一致的。這在科學上叫做「磁偏角」,又稱為「磁差」或「偏差」。磁偏角的數值,在全球各地是不相同的。在西方,直到公元一四九二年哥侖布橫渡大西洋時候,方才發現磁偏角,比我國遲了四百多年。
沈括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從事政治活動,但他刻苦治學,「博聞強記,一時罕有其匹」,「於天文、方誌、律歷、音樂、醫葯、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據胡道靜的統計,沈括著述近40 種,分為易、禮、樂、春秋、儀注、刑法、地理、儒家、農家、小說家、歷算、兵書、雜藝、醫書、別集、總集、文史等17 類。今存的僅《夢溪筆談》、《補筆談》、《續筆談》、《蘇沈良方》和綜合性文集《長興集》(原有41 卷,僅存19 卷)等五種,其餘多已亡佚。其中《夢溪筆談》是沈括晚年在夢溪園中,將其一生所見所聞和研究心得以筆記文學體裁形式寫下的不朽著作。現存《夢溪筆談》為26 卷,連同《補筆談》3 卷,《續筆談》11 篇。筆談共分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權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志、葯議17 門,分類系事,考辨精邃,共有609 條。有關歷史(包括考古)方面的記述,至少有120 條以上。有關自然科學條目佔255 條,約為全書的42%,內容涉及自然觀、數學、物理、化學、天學、地學、生物、醫葯、工程技術等諸多領域。書中反映有當時科學技術成就的一些忠實記錄,如喻皓的《木經》、畢升的活字印刷術等,都是我們今天在這方面所能獲得的唯一資料。《夢溪筆談》不僅是一部史料價值很高的歷史典籍,而且是一部科技史資料匯編,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博士曾稱此書是「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④ 麻將最早是由我國創造的嗎能具體到大概哪一年哪個人發明的嗎
麻將(Má jià抄ng,英:Mahjong, Mah-jong或Mah-jongg)一種漢族發明的益智游戲(haobc),牌類娛樂用具,用竹子、骨頭或塑料製成的小長方塊,上面刻有花紋或字樣,每副136張。根據地域差異玩法有所不同。
⑤ 什麼是我國古代歷史的獨特創造把一周年分為24個的分
節氣,是指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確定節氣。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採用的是「定氣法」,根據地球在黃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劃分,每一個節點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它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一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每個節氣,都表示著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中國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節氣能較好的反映出太陽運行的周期。
漢至明末使用「平氣法」劃分出來的節氣,每節氣分三候,可以見到黃河流域天文、地理、人事和自然界的一般景物。「平氣法」節氣以黃河流域日短至的冬至日為起點,二十四個節氣始於冬至、終於大雪。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結,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動。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鄉,又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始鴝。
大寒:大寒之日雞使乳,又五日鷲鳥厲疾,又五日水澤腹堅。
立春:立春之日東風解凍,又五日蟄蟲始振,又五日魚上冰(魚陟負冰)。
雨水:雨水之日獺祭魚,又五日鴻雁來(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動。
驚蟄:驚蟄之日桃始華,又五日倉庚鳴,又五日鷹化為鳩。
春分:春分之日玄鳥至,又五日雷乃發聲,又五日使電。
清明:清明之日桐始華,又五日田鼠化為鴽,又五日虹始見。
穀雨:榖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鳴鳩拂奇羽,又五日戴勝降於桑。
立夏: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小滿:小滿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麥秋生)。
芒種:芒種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鳴,又五日反舌無聲。
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鳴,又五日半夏生。
小暑:小暑之日溫風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鷹乃學習(鷹始摯)。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為蠲,又五日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
立秋:立秋之日涼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蟬鳴。
處暑:處暑之日鷹乃祭鳥,又五日天地始肅,又五日禾乃登。
白露:白露之日鴻雁來,又五日玄鳥歸,又五日群鳥養羞。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聲,又五日蟄蟲培戶,又五日水始涸。
寒露: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又五日雀入大水為蛤,又五日菊有黃華。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獸,又五日草木黃落,又五日蟄蟲咸俯。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凍,又五日雉入大水為蜃。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見,又五日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又五日閉塞而成冬。
大雪:大雪之日鶡旦不鳴,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⑥ 網易,搜狐,新浪創造於哪一年
網易成立時間:
1997年6月
搜狐網成立時間
1998年
新浪成立時間:
1998年12月
⑦ 你會明白,2019年和2018年一樣爛.因為年份是人類創造的虛擬單位,而它根本不會
就算了解宇宙的構造,生命的本質,萬物的起源,依舊漲不了卑微的工資
⑧ 有沒有可能在野外創造一個生態系統進行野外生存1年多
可以,美國從1984年起花費了近2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造了一個幾乎完全密閉的「生物圈二號」實驗基地。
1993年1月,8名科學家進入「生物圈二號」。按照計劃,他們將在裡面呆上兩年,如不發生嚴重意外,實驗結束前是不能出來的。兩年中除了提供第一批包括種子在內的物品外,其餘的一切都需要他們自己解決。能源,取自太陽能;氧氣,由他們種植的植物製造;糧食,靠他們自己在裡面種地獲得;肉類和蛋白質,取自他們養的雞、鴨、豬、羊。甚至包括裡面的氣溫和氣候,也是由他們來設法控制,並盡可能模擬地球氣候。總之,他們必須設法保證這個小小的生態系統的平衡。
一年多後,土壤中的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與建築「生物圈二號」所用的混凝土中的鈣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鈣,導致「生物圈二號」的氧氣含量從21%下降到14%。加之由於沒有調節好內部氣候,致使糧食歉收,科學家們不得不吃種子勉強度日,結果是,提前撤出實驗室。更令人意外的是,「生物圈二號」運行三年後,其中的一氧化碳含量猛增到79%,足以使人體合成微生素B12的能力減弱,從面危害大腦健康。
1996年1月1日,哥倫比亞大學接管了「生物圈二號」。同年9月,由數名科學家組成的委員會對實驗進行了總結,他們認為,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人類還無法模擬出一個類似地球一樣的、可供人類生存的生態環境。
⑨ 一年多過去了,《創造101》的女孩們現在各自發展怎麼樣
《創造101》看過幾期是由騰訊視頻出品的中國首檔女團青春成長節目,展示了青春偶像的個人魅力偶像魅力!節目將召集101位選手,通過任務最終選出11位選手,組成的偶像團體。創造101的一群女孩可以說是2018年最幸運的一群女孩,她們從默默無名到炙手可熱,只用了2個月的時間。如今1年已經過去,每個人的命運各不相同,今天就和大家說說發展最好、潛力最大的5位女團成員。
4、孟美岐
山支大哥相當的霸氣,雖然外表很是小女生,可擋不住人美歌甜身材好,哈哈。頻頻登上微博熱搜。她在參加節目之前就已經有了很高的人氣了,出過很多作品了,所以也算是小有名氣的。
5、楊超越
楊超越可以說是扛起創造101收視率的關鍵人物,一路黑一路紅,最後憑借她的錦鯉人設和宅男心中的女神顏,成功在娛樂圈佔據一席之地,她的資源可以說是最豐富也最好的那個。
就拿代言來說,除了那些日常的代言和網游代言,她居然拿到了安慕希的代言,和迪麗熱巴、楊穎共同出現在代言海報上,這就說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