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斷代體誰創造

斷代體誰創造

發布時間: 2020-12-14 08:39:53

① 紀傳體通史和斷代體通史有什麼區別

紀傳體,東亞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一般人的稱「內傳」)的容方式記敘史實。司馬遷的《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以前的史書多以編年體記述),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記》體例,以紀傳體編纂而成。二十四史還附志、表等作為附錄。

斷代史是史書的一種體例,與通史相對,指只記載某一段時代歷史的史書。

在中國古代大部分的史書都是斷代史,斷代史史書被認為從班固的《漢書》開始,因漢書只記述漢代一朝的歷史,由漢朝立國至王莽篡漢共二百多年的時間(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凡二百三十年)。此後「廿四史」都是斷代史,如《後漢書》、《晉書》、《宋史》、《明史》等。

斷代史是古時中國史家最常採用的體例,由於蓋自秦漢以來,均為君主本位政體,本朝人往往不敢直評本朝政治,忌諱甚多。而斷代史較合著者之心理,因前朝已亡,評述前朝政治,危疑較少,較易發揮。唐朝史家劉知幾最為推崇斷代史,認為斷代史「言皆精練,語甚該密,學者尋討,易為其功」。

② 我國第一部斷代體史書是什麼

我國第一部斷代體史書是《漢書》。
斷代體:事件介紹的很詳細,但時間跨度短且專不連續地記載屬朝代歷史。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顏師古釋注,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

③ 中國第一部記傳體斷代史是誰

第一部斷代史

以朝代為斷限的史書,即記述一個朝代歷史的史書,叫斷代史。我國第一部斷代史,是東漢著名的歷史學家班固編著的《漢書》(又稱《前漢書》)。

班固(32-92),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自幼聰敏。九歲就能作文章、誦讀詩賦,成年後博通各種書籍,有很深的史學修養。

西漢司馬遷著的《史記》,只寫到漢武帝太初年間,班固的父親班彪,為了續補《史記》,曾作《史記後傳》六十五篇。班彪死後,二十三歲的班固決心繼承父業,在《史記後傳》的基礎上編撰《漢書》。不料,公元62年,有人向朝廷誣告他「私作國史」,遂被捕入獄,書稿也被查抄。幸而他的弟弟班超趕到京城洛陽,上書漢明帝,說明其兄著書的用意。明帝看到了書稿,對班固的史學才能十分贊賞,非但沒有治罪,還任命他為蘭台令史,負責掌管宮廷的藏書和校勘工作。不久,他編撰《漢書》的願望,也得到了明帝的准許。班固前後經過二十餘年勤奮不懈地努力,到章帝建初年間(76—83),《漢書》大體完成。班國死後,未完成的八表和《天文志》,由其妹班昭續成。

《漢書》記事,上起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元年),下至公元23年(王莽地皇四年),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族等各個方面,比較全面地反映了西漢王朝二百三十年的社會面貌。《漢書》仿照《史記》的體例,用紀傳體寫成,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計有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八十萬字。一百篇也就是一百卷。後人將其中篇幅過長的分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這樣就成了目前看到的一百二十卷。《漢書》中對漢武帝以前史事的記載,多採用《史記》的內容,對漢武帝以後史事的記載,則參考了班彪的《史記後傳》和其他許多有關的著述。

《漢書》在沿襲《史記》的本紀、列傳記事方式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比如將「世家」並入「列傳」,改「書」為「志」。《漢書》的十志雖然取法於《史記》的八書,但又增加了《藝文志》、《地理志》、《五行志》和《刑法志》四篇,擴大了記述歷史的領域。《漢書》的「十志」,包括大量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珍貴資料,如《食貨志》記述了周代至王莽時期的經濟制度和社會生產發展狀況,《藝文志》記述了歷代著作的流傳情況,是我國最早的目錄學。「十志」確立了比較完整的志書規模,對我國的史學有深遠的影響,以後正史的「志」,多沿用《漢書》諸志的名目。

《漢書》組織嚴密,體例完整,記事系統而詳盡,內容廣泛而豐富,堪稱「包舉一代」,是繼《史記》之後又一部重要的史學巨著。《漢書》語言精煉,人物描寫細膩、生動,因而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名著。後人常將《漢書》與《史記》並提,稱為「史漢」。

《漢書》開創了紀傳體斷代史的先河。在它之後,歷代的正史都採用這種體裁,可見它對中國史學的貢獻之大。不過,班固的歷史觀是以封建正統思想為指導的,他往往神化皇權,用迷信附會政事,對農民起義領袖等反抗暴政的人物加以貶斥,這些都是他不及司馬遷的地方。

④ 三國演義是斷代體古典小說嗎

也不知道你哪聽來的體裁就往演義上套。
體例區分只能是針對史書的,分四種專。
紀傳體:人物屬傳記為中心,記載人物生平主要事件。如《史記》
編年體:按時間順序記載歷史事件。如《左傳》
紀事本末體:以歷史事件為綱,重要史事分別列目,獨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順序編寫。如《通鑒紀事本末》
國別體:一部書分載多國歷史。如《戰國策》
在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的史書中,僅以某一朝代為斷限的,叫做斷代史。比如《漢書》。但這並不是一種獨立的體裁,而是指其內容涉及的范圍。
《三國演義》不是史書,而是文學。文學體裁在我國早期只有兩種,韻文和散文。隨著五四新民主主義文學思想的發展,文學體裁有分為三個大類的:敘事類,抒情類,戲劇類。也有分四個大類的:詩歌、小說、散文、戲劇文學。到近些年各種層出不窮的分類就更多,區別也就是類別角度和范圍。所以硬要給《三國演義》分個體裁的話,簡單點就是敘事類小說,復雜點的可以是通俗演義形式的長篇敘事類章回體文言文小說。

⑤ 我國第一部斷代體史書

是《漢書》,作者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人,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八年。父親班彪是一個專史學家,曾作《後傳屬》六十五篇來續補《史記》。《漢書》就是在《後傳》的基礎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隨從車騎將軍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那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絕無僅有的女作者。
《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它的記事始於漢高帝劉邦元年,終於王莽地皇四年。
《漢書》的體例與《史記》相比,已經發生了變化。《史記》是一部通史,《漢書》則是一部斷代史。《漢書》把《史記》的"本紀"省稱"紀","列傳"省稱"傳","書"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漢代勛臣世家一律編入傳。這些變化,被後來的一些史書沿襲下來。

⑥ 史記是什麼體的史書,斷代體,編年體,紀傳體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內部紀容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作者簡介: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1] 。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⑦ 編年體,紀傳體,國別體,斷代體各有什麼區別

分類方式不同。
編年體 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如:資治通鑒;
紀傳體內 以某個人的經歷為線索編排有關容歷史事件。如:史記;
國別體 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如:三國志;
斷代體 限定某個時間段內歷史事件。如:明史、文革史。

⑧ 我國第一部斷代體通史是哪部

我國第一部斷代體通史是《漢書》

一、簡介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後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

《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記》、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後漢書》、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全書共八十萬字。

二、創作背景

由於《史記》只寫到漢武帝的太初年間,因此,當時有不少人為其編寫續篇。據《史通·正義》記載,寫過《史記》續篇的人就有劉向、劉歆、馮商、揚雄等十多人,書名仍稱《史記》。

班固的父親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對這些續篇感到很不滿意,遂為《史記》作《後傳》六十五篇。班彪死後,年僅22歲的班固,動手整理父親的遺稿,決心繼承父業,完成這部接續巨作。

(8)斷代體誰創造擴展閱讀

一、作品鑒賞:敘事體裁

在敘事上,《漢書》的特點是注重史事的系統、完備,凡事力求有始有終,記述明白。這為我們了解、研究西漢歷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今,凡是研究西漢歷史,無不以《漢書》作為基本史料。

在體裁方面。《漢書》與《史記》同為紀傳體史書。不同的是,《史記》起於傳說「三皇五帝」,止於漢武帝時代,是一部通史;而《漢書》卻是專一記述西漢一朝史事的斷代史。

這種紀傳體的斷代史體裁,是班固的創造。以後歷代的「正史」都採用了這種體裁。這是班固對於我國史學的重大貢獻。

二、歷史地位

歷史地位

《漢書》這部史學巨著,分為紀12篇,主要記載西漢帝王的事跡;表8篇,主要記載漢代的人物事跡等;志10篇,專述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以及各種社會現象;傳70篇,主要記載各類人物的生平以及少數民族的歷史等。

班固作《漢書》沿襲《史記》的體例,所不同的是《史記》有「世家」,《漢書》沒有;《史記》記載典章制度的部分叫作「書」,《漢書》改稱「志」。

《史記》貫通古今,不以朝代為限,所以叫通史。《漢書》紀傳所記的都是西漢一代的史實,所以叫斷代史。

斷代為史始於班固,以後列朝的所謂「正史」都沿襲《漢書》的體裁,正如劉知幾所說「自爾訖今,無改斯道」了。可見,其史學地位之重要。

《漢書》在中國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它寫社會各階層人物都以「實錄」精神,平實中見生動,堪稱後世傳記文學的典範,例如《霍光傳》、《蘇武傳》、《外戚傳》、《朱買臣傳》等。除此之外,《漢書》亦記載少數民族歷史。

《漢書》繼承《史記》為少數民族專門立傳的優良傳統,運用新史料將《史記·大宛傳》擴充為《西域傳》,敘述了西域幾十個地區和鄰國的歷史以補充,增補了大量漢武帝以後的史實,這些記載,均是研究亞洲有關各國歷史的珍貴資料。

⑨ 何為「斷代體史書」

「斷代體史書」,史書的一種體裁,按朝代為斷限,班固寫《漢書》首創斷代體.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