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中國新型肺炎病死率

中國新型肺炎病死率

發布時間: 2020-12-16 16:54:49

① 預防肺炎免疫疫苗國產與進口的有何區別

你好來,沒區別的,肺炎疫自苗為「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主要預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肺炎球菌感染是在世界范圍內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且是肺炎、腦膜炎、中耳炎的主要病因。美國有觀察資料顯示,估計每年有40-50萬人患肺炎球菌性肺炎,病死率為5%-10%; 盡管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療,肺炎球菌感染仍可引起很高的發病率和病死率。採用疫苗接種可望降低肺炎雙球菌感染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和流感疫苗聯合使用可增加免疫效果。

② 肺炎由什麼引起

致病原因
肺炎的致病原因以細菌或病毒為主,偶爾是由真菌和寄生蟲引起。雖然目前有超過一百株的致病原被鑒別出來,當中卻只有幾株是確定會真正造成主要感染原因的。病毒與細菌的交叉感染的機率大約是,幼童45%,成人15%。即使仔細地檢測,能夠被鑒定出來的確診感染原大約只有一半而已。
肺炎(Pneumonia)有時會泛指所有發有關肺部發炎的狀況,常會與肺實質發炎(Pneumonitis)混用,且兩者都常被譯作「肺炎」,但它們之間在意義上其實有些差別。「Pneumonitis」指的是非感染性的肺部發炎狀況,「Pneumonia」通常是指感染性的肺炎。但只要患者具有肺實變的病徵時,則不論感染性或非感染性,都可以「Pneumonia」這個字描述。
導致肺炎的環境及風險因子包括抽煙、自體免疫缺乏、酒精中毒、慢性肺部阻塞疾病、哮喘、慢性腎臟疾病和肝病。酸抑制療法的應用(像是氫離子泵阻斷劑或H2受體阻抗劑)也與肺炎風險上升相關,風險會隨年齡增長而升高。
細菌
主條目:細菌性肺炎
細菌感染是造成社區性肺炎的主要原因,有將近50%的案例都可以分離出肺炎鏈球菌,其他可以分離出的細菌有20%的流感嗜血桿菌、13%的肺炎衣原菌,3%的肺炎分枝桿菌,其他的還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嗜肺軍團菌及革蘭氏陰性桿菌。上述病菌中有許多已出現有耐葯性的菌種,例如耐葯肺炎鏈球菌(DRSP)及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
當有一些容易造成肺炎的危險因子時,細菌就有可在生物體傳播的途徑。酗酒和肺炎鏈球菌、厭氧生物及肺炎分枝桿菌的感染有關,抽煙則容易造成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和嗜肺軍團菌的感染,接觸鳥類和鸚鵡熱衣原體有關,農場動物和貝氏柯克斯體有關,將胃中內容物誤吸到肺部容易造成厭氧生物感染,囊腫性纖維化和綠膿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關。冬天較容易有肺炎鏈球菌,而且也需要考慮誤吸入大量厭氧生物到肺部的可能性。
病毒
主條目:病毒性肺炎
在成人身上,病毒性肺炎占肺炎病例的三分之一,兒童則為15%。通常,較容易造成肺炎的病毒包含鼻病毒、冠狀病毒、正黏液病毒、人類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以及副黏液病毒。而簡單皰疹病毒則鮮少造成肺炎,除了在某些特定族群像是新生兒、罹癌者、器官移植接受者,以及嚴重燒傷的病患身上才比較容易看到。器官移植的病人或是免疫缺陷的病人若有罹患肺炎,很高機率是因為巨細胞病毒所引發的肺炎。當人們受到病毒感染,可能會因為一些因素,像是身體免疫力較低下雲雲,造成他又感染了其他病菌,像是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等,尤其是當在被病毒感染前便已有其他不健康狀況者,上述病菌感染更容易在病毒感染後連帶發生。
不同的病毒種類在一年中不同時節會各有所主要佔據的時節,意思是可能一年中某個時期,某病毒種類較興盛,占整體感染的比例較大,而另一個時期,則會換成另一種病毒種類占的比例較大。舉例來說,在流感季節,流行感冒病毒感染所佔的總病毒感染比例可能可以達到一半以上。而有時候也會爆發其他種類病毒的感染,像是漢他病毒或冠狀病毒等。
真菌
主條目:真菌型肺炎
真菌性肺炎極為罕見,但在因為艾滋病、服用免疫抑制葯物或是其他健康問題而導致的免疫功能較弱的病人上會較常發生 。莢膜組織胞漿菌、芽生菌、新型隱球菌、肺囊蟲肺炎以及粗球孢子菌等就是些常見的病原體。組織胞漿菌症好發於密西西比河盆地,而球孢子菌症則較常見於美國西南方。真菌性肺炎的病例數在20世紀後期因為人們旅遊活動變多以及免疫抑制葯物的使用增加而上升。
寄生蟲
主條目:寄生蟲性肺炎
有許多寄生蟲也會感染肺臟,包括弓漿蟲、糞小桿線蟲、蛔蟲,以及瘧原蟲。這些寄生蟲通常經由皮膚接觸、食入,或病媒蚊叮咬而進入人體。除了衛氏肺吸蟲之外,大部分的寄生蟲並不是直接傷害肺臟,而是先影響其他器官之後在直接或間接對肺部造成傷害。有些寄生蟲,尤其是屬於蛔蟲屬和糞小桿線蟲屬的動物,會誘發強烈的嗜酸性球活化反應,而這會導致嗜酸性細胞肺炎。在其他類別的感染中,如瘧疾等,會影響到肺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細胞激素引發的全身性發炎所造成的。在發達國家,寄生蟲感染最常出現在境外移入者。綜觀全球,寄生蟲感染最常見是在免疫低下的人身上發生。
特發性肺炎
特發性間質性肺炎或非感染性肺炎。是屬於間質性肺病這個類別。在這個類別中的疾病包含有彌漫性肺泡傷害、機化性肺炎、不特定的間質性肺炎、淋巴性間質性肺炎、落屑性間質性肺炎、呼吸性細支氣管炎間質性肺病,以及常見型間質性肺炎。

③ 小葉性肺炎名詞解釋

小葉性肺炎名詞解釋

支氣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又稱小葉肺炎,為小兒最常見的肺炎。發展中回國家小兒肺炎的發病答率明顯高於發達國家,病死率和玹死亡率更高於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相似,小兒肺炎是威脅我國兒童健康的嚴重疾病,無論是發病率還是病死率均居首位。

④ 在美國,新冠肺炎的致死率達到了多少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當前累計確診病例新冠狀病毒病例超過650萬,感染新冠狀病毒累計死亡人數超過19萬,按照這個數字來算的話,美國新冠狀肺炎致死率達到2.9%。

但是在這個面臨競選總統的時間當口,美國政府完全沒有解決問題的意思,全部的力量都在為美國大選服務,抗議活動從疫情開始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停止過,這么長的時間,就算再無能的政府也能夠給出一個解決方案,即使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是起碼可以平息層出不窮的暴亂,畢竟暴亂帶來的經濟損失也不算小了。

⑤ 肺炎和肺結核的區別,咋判斷,是否傳染,通過何種途徑,哪治療的比較好,日常生活應注意什麼。越詳細越好

肺炎系列之二:幾種感染性肺炎簡介

由於社會人口老齡化、免疫損害宿主增加、病原體變遷和抗生素耐葯率上升,肺炎仍然是威脅當今社會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
引起肺炎的病原體較多,有細菌(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軍團菌等)、支原體、衣原體、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真菌等。美國約半數以上的臨床肺炎病例不能查明病原體。
這里收集有關肺部感染疾病的基本情況,供參考。

流感病毒性肺炎

致病原 流感病毒。因流感後病毒自上呼吸道繼續向下呼吸道蔓延引起。
臨床表現 輕症者發病類似單純流感,但發熱持續時間長,咳嗽、胸痛較劇,咯片塊狀淡色粘痰。肺部體征較少。重症者有高熱、劇咳、血痰、氣急、發紺,可並發心衰,無實變體征。
血常規 白細胞總數減少,淋巴細胞比例增加
X線胸片 炎性陰影,兩肺散在絮狀或點片狀陰影,由肺門向四周擴展。
預 後 病程可遷延3~4周。患慢性心肺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死率高。
流行病學 嬰幼兒、老年人發生流感肺炎的比例較高。
潛伏期 1~3d,最短者僅數小時。
傳播途徑 空氣飛沫傳播,密切接觸(手-鼻)傳播,通過病毒污染飲食、茶具、食具、毛巾等間接傳播的可能性也存在。
特異預防 針對性的疫苗。抗流感病毒葯物。

腺病毒呼吸道感染

致病原 3、4、7型腺病毒與肺炎關系密切。
臨床表現 急性呼吸道感染:發熱、咽炎、無痰性咳嗽、不適、寒戰、肌痛和頭痛。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發熱、咽炎、扁桃體炎,鼻炎、發熱、咳嗽、咽壁滲出物等。下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起病緩慢,首先表現為發熱、咳嗽等,高熱(39~41℃)持續8~14天,起病後3~4天出現呼吸困難,肺部體征出現較晚。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狀。可見肺外病症如腎病、肝腫大等。
血常規 白細胞數正常。
X線胸片 廣泛的支氣管或肺實質受累,呈大片狀陰影,伴肺氣腫。
預 後 好
流行病學 呼吸道腺病毒感染多發生在冬末、春初;在嬰幼兒、家庭、醫院及新兵等群體中常可引起流行。
潛伏期 2~14d,腺病毒呼吸道感染潛伏期一般為5~6天。
傳播途徑 空氣飛沫傳播,密切接觸(手-鼻)傳播,也是重要途徑。
特異預防 無

人類副流感病毒

臨床表現 人類副流感病毒(HPIVs)常常引起兒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種病毒,其致病性僅次於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與RSV一樣,人類副流感病毒可以造成反復發作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和喉嚨痛)。它也能造成嚴重的反復感染的下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氣管炎和細支氣管炎),特別是在老年人中和有免疫缺陷人群中。人類副流感病毒的四種亞型各有不同的臨床和流行病學特徵。I型和II型的最典型的臨床特徵是造成兒童喉氣管支氣管炎,I型是這種兒童喉氣管支氣管炎的主要原因,而II型次之。I型和II型均能造成其它的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疾病。III型經常導致肺炎和細支氣管炎。IV型很難檢出,可能是因為它很少導致嚴重的疾病。人類副流感病毒的潛伏期一般在1~7天左右。
病毒構造 人類副流感病毒是單鏈的RNA病毒。病毒表面含有溶合酶和紅血球凝聚素—神經氨酸苷酶的醣蛋白刺。從血清學上人類副流感病毒可分為4型(I型到IV型),其中IV型又分a和b兩個亞型。病毒顆粒大小不一(平均直徑大小在150納米~300納米之間),形態各異。在外環境下不穩定,在物體表面存活幾個小時,肥皂水就很容易使其失去活性。
流行病學特徵 與感染者近距離密切接觸或接觸了污染物而傳播的。但具有傳染性的物質接觸了人的眼睛、口腔或鼻子里的粘膜後就會發生感染,或通過吸入由於噴嚏和咳嗽產生的呼吸道分泌物的飛沫而感染。人類副流感病毒可以在這種懸浮狀態下存活一個小時以上。人類副流感病毒無處不在,絕大部分人在兒童時代已受感染。血清學監測表示,5歲及以上兒童有90%~100%有抗人類副流感病毒III型的抗體,有大約75%有抗人類副流感病毒I型和II型的抗體。
診 斷 有兩種方法可以診斷人類副流感病毒的感染:1)通過組織培養:分離鑒定在細胞中的病毒或直接檢測存在於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使用免疫熒光試驗、PCR、酶聯免疫反應測定等方法。2)適當時間收集的兩份血清標本中IgG特異抗體的顯著升高或檢測單一血清標本中特異抗體IgM,而得出結論。
預防措施 沒有有效的疫苗來預防人類副流感病毒的感染;然而,科研工作者們正在研製人類副流感病毒I型和III型的疫苗。嬰兒從母體那裡被動獲得的人類副流感病毒I型和II型的抗體在嬰兒生命最初的幾個月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強調了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必須嚴密注意減少和阻止疾病傳播的各種控制措施。經常洗手以及不與感染者共用器具可以減少病毒的傳播。隔離那些得了感冒和呼吸道感染,雖然還能力參加托幼機構學校活動的孩子,對減少人類副流感病毒的傳播可能沒有什麼意義,因為病毒的傳播通常都在疾病的早期。在醫院里,應該採取嚴格的措施來防止人類副流感病毒的傳播,如經常性的洗手,穿戴有防護性的工作衣和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觸的方法。

支原體肺炎

臨床表現 支氣管炎並伴有發熱和無痰性咳嗽。有10%的病例可以通過放射影像學方法確診;除肺部症狀外,很少見其它諸如心臟的、神經的和皮膚方面的症狀。
病原 肺炎支原體,一種小型細菌。
發 病 率 在美國每年發生大約200萬支原體肺炎病例,且每年有10萬因患肺炎而住院的病人。
後 遺 症 身體復原的過程中常伴有長期咳嗽;其它的後遺症少見,偶爾有該病死亡病例報告,主要是發生在老年人和鐮狀紅細胞性貧血的病人。
傳播途徑 通過呼吸道分泌物接觸傳播;潛伏期是1~4周。
高危人群 不同年齡的人群普遍易感,但5歲以下的兒童少見。該病的爆發經常見於青年人群中,尤其是人口密集的軍隊和社會機構,在這些組織機構里的該病爆發可以持續幾個月。
監測系統 現還沒有針對該疾病的國家監測系統。
流行趨勢 無法預見。但隨著檢測和診斷技術的提高,更多的病例將會被發現。
問題和挑戰 由於急性感染的早期診斷很困難,早期發現暴發仍成問題。及早的採取控制措施阻止疾病爆發中的續發病例的發生。,成為控制該病的最大挑戰。
機 遇 新的診斷方法(血清學方法和PCR檢測方法)的問世是早期診斷成為可能。在社區獲得性肺炎中支原體肺炎的所起的作用及其在嚴重肺炎疾病中的潛在的輔助作用方面需作進一步探索。

肺炎衣原體

臨床特點 肺炎或支氣管炎,逐漸發生的咳嗽並伴有輕微的發熱或者沒有發熱,很少有咽炎、喉炎和鼻炎的表現。
病原學 肺炎衣原體,是1983年從一位患咽炎的大學生身上分離出來,並被確認是肺炎致病微生物。
發病率 在美國,每年被證實有50000個成年人因為肺炎而住院。總的發病率還不清楚。
後遺症 衣原體肺炎感染可能與動脈粥樣硬化、Alzheimer病、哮喘、反應性關節炎有關。
傳播 人傳人,通過呼吸道分泌物傳播。
危險人群: 不同年齡人群均易感,但主要發生於學齡兒童。20歲前,50%的人群被證實曾經感染過肺炎衣原體。人一生中常見有重復感染肺炎衣原體。
監 測 沒有國家和地區監測系統,正在開展社區獲得性肺炎病原學的多方面的學習是非常必要的。
流行趨勢 還不明確,診斷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確認感染的知識水平。
挑 戰 分離病原非常困難,急性期和恢復期的血清抗體檢測以便確認診斷。沒有有效方法預防感染和出現可能的後遺症。肺炎衣原體在動脈粥樣硬化所起的作用應該作進一步的研究。
機 遇 提供新的實驗室方法來發展診斷技術和評估肺炎衣原體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關聯性。

B型流感嗜血桿菌(Hib)感染

臨床特徵 在美國及其它發達國家,一半以上的Hib感染表現為腦膜炎,伴發熱、頭痛及頸項僵直。其它的Hib感染還可表現為蜂窩織炎、關節炎或敗血症。在發展中國家,Hib感染也是兒童細菌性肺炎死因中位列第二的疾病。
病原因子 B型流感嗜血桿菌(Hib)
發病率 在1980-1990年間,美國5歲以下兒童的發病率是40-100/10萬。1995年由於Hib同源疫苗的使用,兒童發病率降為<2/10萬。在發展中國家疫苗未得到廣泛應用,故Hib感染是引起嬰兒和兒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
後遺症 死亡率為3%-6%;超過20%的倖存者有永久性的聽力喪失。
傳播途徑 直接接觸鼻咽部帶菌者或病人的呼吸道飛沫而感染。
危險群體 嬰兒、幼童、家庭成員間的接觸、托幼機構的全托幼兒。
監 測 國家監測由NETSS和國立細菌性腦膜炎及菌血症報告系統共同實施。實驗室主動監測由感染項目暴露點和美國其它地區來實施。
趨 勢 自從同源疫苗獲准分別於1990年在嬰兒及1987年在兒童身上使用以來,美國5歲以下兒童的發病率已下降了超過95%,然而成年人發病率卻保持穩定。盡管如此,在阿拉斯加本土出生的人比起美國其它地方的人仍有較高的發病率。
挑 戰 在美國,當前根除Hib策略的發展方向是利用同源疫苗在幼童體內免疫原性和抗體持續時間可能性的不同。以此提出了5歲以上人群如何保持長期有效的問題、最佳的用途以及計劃等問題。盡管Hib感染是發展中國家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病因,但是Hib同源疫苗的費用限制了疫苗在這些國家的使用。
機 會 對Hib疫苗在運輸和侵入機體引起發病的預防等方面的評估,會促進這項技術的申請。這也有助於研發其它生物體多糖類疫苗(例如腦膜炎球菌、肺炎球菌、B組鏈球菌)。對人群免疫效果的深入評估將導致對入侵性疾病的預防及Hib傳播預防方法的優化疫苗的戰略做深入研究。

肺囊蟲性肺炎

病原微生物 由於肺炎囊菌(間質性漿細胞肺炎菌)的多態性和生物特性,以前被歸類於原生物。現根據核酸和生物化學分析將其歸為真菌。
生活周期 生活周期仍未完全清楚。肺炎囊菌在健康人和動物的肺里均可被發現。這種有機體在免疫缺乏的個體里致病,並且被證實為對那些免疫缺陷的個體來說,肺炎囊菌是導致肺炎的最重要的致病因素。現已明確肺炎囊菌有三個明顯不同的形態學階段:營養體( 原蟲)階段,在這個階段,肺炎囊菌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包囊期,成熟包囊(5~8微米)裡面容納了6~8個子包囊體;前包囊期,介於原蟲和包囊之間。有性繁殖階段的存在是有可能性的,沒有證據表明在其寄生生活周期中有存在於宿主細胞內的階段。
地理分布 肺炎囊菌廣泛存在於世界范圍內,存在於人類和各種動物體內。血清學證據表明大多數健康兒童在3~4歲時已被感染。肺囊蟲肺炎發生於免疫缺陷的個體和早產兒及營養不良的嬰兒當中。

發展中國家的兒童肺炎

臨床特徵 肺炎,一種肺部感染,是以咳嗽和呼吸急促伴呼吸困難為特徵。同時也可發生發熱和肌痛。
病原 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是主要的致病細菌。其它細菌(金黃色葡萄狀球菌和革蘭氏陰性菌)主要侵襲新生兒和營養不良兒童。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孢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可在約1/4的肺炎兒童中檢出,但與細菌性病原相比,這些病毒較少引起致命性感染。
發病率 在發展中國家,每年所有小於5歲兒童大約有10~20%的會得肺炎。
後遺症 每年急性呼吸道感染造成約2百萬小於5歲組的兒童死亡,是這個年齡組兒童的死亡的主要原因。大約1%的肺炎病例會留下後遺症(如支氣管擴張),這些後遺症增加再次感染的危險性。
傳播途徑 個體與個體之間通過直接接觸傳染性分泌物可造成該病的直接傳播。大部分的兒童肺炎病例為散發,而非爆發。
高危人群 嬰兒,尤其是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大約75%肺炎死亡病例發生於1歲以下的嬰兒。營養不良、瘧疾和處於社會下層都增加患肺炎的危險性。
監測 發展中國家沒有標准監測方法。
流行趨勢 雖然發展中國家的兒童肺炎發病率沒有改變,但由於抗生素的更廣泛使用,過去十年肺炎死亡數已有所下降。
挑戰 抗生素耐葯性的蔓延、病例管理系統的使用、衛生保健人員的廣泛培訓、抗生素供應的保障、非洲愛滋病流行的影響和確定促進全球Hib(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的使用的策略。
機遇 Hib結合疫苗(已可使用)和肺炎鏈球菌結合疫苗(2000年已在美國取得許可)為預防肺炎、降低肺炎發病率和死亡率提供最好的機遇。病例管理系統的推廣使用和降低肺炎的危險因素對控制該病也很重要。

肺炎鏈球菌病

臨床特徵 肺炎鏈球菌感染引起的主要疾病為肺炎、菌血症、中耳炎、腦膜炎、竇炎、腹膜炎和關節炎。
病原 肺炎鏈球菌。有超過90種血清型存在;引起侵襲性疾病的肺炎球菌的88%血清型包含於23價多糖肺炎疫苗。小於5歲年齡組的兒童中,7價肺炎結合疫苗含有80%侵襲性肺炎球菌分離的血清型。
發病率 每年肺炎鏈球菌感染導致10萬~13.5萬人因患肺炎而住院、600萬例中耳炎和超過6萬例侵襲性病例(包括 3300例腦膜炎)。貧困地區的發病率有著不同的地理分布,每10萬人口中出現21例到33例不等。
後遺症 侵襲性疾病的住院成人中有14%的病例死亡。神經後遺症和/或學習障礙可能在腦膜炎病例中出現。再次感染的中耳炎病例可能發生聽覺損害。
傳播途徑 人與人直接傳播。
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2歲以下的兒童、黑人、美洲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土著人、參加托幼中心的兒童和依賴於醫療條件的人(包括HIV感染者和鐮狀細胞病人)。
監測 以人群為基礎的主動監測已在美國九個州( 總人口 : 1 億9千萬)進行。美國的幾個州必須報告小於5歲組兒童的肺炎鏈球菌耐葯性和該年齡組的所有侵襲性疾病。一個全國系統跟蹤了發生於小於5歲組已免疫兒童的侵襲性疾病。
流行趨勢 由於HIV治療方法的改善和針對兒童新的結合疫苗的使用,一些地區年輕人和小年齡兒童的肺炎鏈球菌病的發病率正在下降。在公共場所和托幼中心,肺炎鏈球菌病爆發時有發生。在美國,有β-內醯胺抗性的肺炎鏈球菌株是很常見的。並且對多種葯物的耐葯的菌株正在增多。
挑戰 肺炎球菌結合疫苗的供應不足。23價多糖肺炎疫苗未得到充分利用。對於多種肺炎感染,缺乏敏感、快速的診斷方法。抗生素的廣泛濫用導致葯物耐葯性的出現。
機遇 通過在成人中擴大使用23價多糖肺炎疫苗和最近取得許可的針對嬰兒和小年齡兒童的結合疫苗,可提高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的能力。開展謹慎使用抗生素運動可能減緩或逆轉正出現的葯物耐葯性。

漢坦病毒肺綜合征

病原 漢坦病毒。
臨床表現 發病急,病初有前驅症狀如畏寒、發熱、肌痛、頭痛、乏力等症狀,亦可有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症狀,發熱一般為38-40℃。以上症狀持續短者12h,長者達數日,多數在2~3d後迅速出現咳嗽、氣促和呼吸窘迫,非心源性肺水腫。部分患者可有腎損害。前驅期、心肺期和恢復期。
血常規 血白細胞計數升高,核左移,血小板明顯減少,部分患者出現血液濃縮。部分患者可有尿蛋白等。
X線胸片 雙肺間質浸潤影或間質和肺泡均出現浸潤影,部分患者可見胸腔積液和心包積液。
預 後 預後差,病死率高達50%以上。
流行病學 1993年首次發現,美國28個州均有病例報告,歐洲亦有病例報告。在美國流行季節為春夏季,4~7月為主。
潛伏期 不詳
傳播途徑 通過攜帶病毒的鼠類排泄物的氣溶膠方式傳播,接觸攜帶病毒的動物亦可能感染,有報告存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預防 嚴密隔離病例或染疫動物,防止人傳人。

肺鼠疫

病 原 鼠疫桿菌,檢痰可查到鼠疫桿菌。
臨床表現 原發性肺鼠疫: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狀及呼吸道感染特有症狀。發病急劇,惡寒、高熱達39~41℃、脈細速、呼吸急促,病人顏面潮紅,眼結膜充血,病初乾咳,繼之咳嗽頻數,稀薄泡沫樣痰,痰中混血或純血痰。繼發性肺鼠疫:有原發腺鼠疫或敗血型鼠疫症狀,病情突然加重,出現咳嗽、胸悶、呼吸困難、隨之咳出稀薄泡沫樣血痰。
血常規 白細胞增加
X線胸片 胸部可見大小不同、密度不等、邊緣不整的陰影,有時可見胸腔積液。
預 後 若不及時有效治療,病人多在2~3天內死亡。
流行病學 動物間鼠疫流行。
潛伏期 腺鼠疫一般在1~6天,多為2~3天。肺鼠疫潛伏期短。
傳播途徑 肺鼠疫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
預防 滅鼠滅蚤,預防動物間鼠疫,隔離鼠疫病例,預防傳播。

肺炭疽

病 原 炭疽桿菌
臨床表現 發病急劇、寒戰、高熱、咳嗽、胸痛、氣促發紺,咳黏液血痰,一般神志清醒。重者發紺、血壓下降、脈細數,出現休克。隨後迅速出現呼吸衰竭,意識喪失、死亡。
實驗室 白細胞增多。檢痰可發現革蘭氏陽性有夾膜炭疽桿菌。
X線胸片 縱隔陰影增寬、胸水及肺部炎症。
預 後 預後不良。
流行病學 在人群間和動物發病有一定關系,造成家畜流行的諸因素也與人群中流行的因素有關。本病世界各地均有發生,夏秋發病多。
潛伏期 潛伏期一般為1~5日,也有短至12小時,長至2周。
傳播途徑 吸入含炭疽桿菌芽孢的飛沫或塵埃而感染。
預防 接觸炭疽菌後48小時內可預防性服用抗菌素。減毒疫苗皮上劃痕接種。
肺結核

肺結核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人類主要通過吸入帶菌飛沫(結核病人咳嗽、打噴嚏時散發)而感染。接種卡介苗可提高機體對將桿菌的特異免疫力,從而減少發病。
本病分五型,成人以浸潤型肺結核最常見。
典型肺結核起病緩、病程長,病人有低熱、乏力、納差、咳嗽和少量咯血。部分病人可無明顯症狀,僅在體格檢查時被發現。老年人發病亦常不典型。胸部X線檢查是目前診斷肺結核的主要方法,痰結核桿菌檢查亦有助於確診。
治療方面,必須嚴格按醫囑完成抗結核化療,治病徹底,否則會影響療效或導致復發。

注意事項:
1.按醫囑堅持全療程(一般需9個月)規律(天天服葯)。什麼時候停葯應由醫生根據病情、胸片、痰菌檢查結果而定。
2.除吡嗪醯胺分三次口服外,其他葯物主張一日一次頓服;利福平最好於清晨空腹時服用。
3.服利福平後小便呈桔紅色屬正常現象,若出現惡心、嘔吐、食慾減退、肝區不適、耳鳴、重聽、口周發麻、視覺異常等,應及時告知醫生。
4.注意休息,避免勞累。有發熱、咯血時應卧床休息。
5.多食魚、肉、蛋、牛奶、豆製品等高蛋白食品,少食含脂量高的食物;必須戒煙,飲酒亦節制。
6.咳嗽、打噴嚏時要用手帕或手捂住口鼻,所用食物、餐具要與家人的分開,不要和嬰幼兒並頭睡在一起。
7.居室常開窗通風,病人的被褥等物品應常在陽光下暴曬。

⑥ 什麼能讓支氣管肺炎加重呢

支氣管肺炎又稱小葉肺炎為小兒最常見的肺炎發展中國家小兒肺炎的發病率明顯高於發達國家病死率和玹死亡率更高於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相似小兒肺炎是威脅我國兒童健康的嚴重疾病無論是發病率還是病死率均居首位在我國肺炎占兒科住院患者24.5%~65.2%;5歲以下兒童每年105萬死亡病例中死於肺炎者佔30萬為此年齡組兒童第一位死因。避免支氣管肺炎的加重,護理上需要比較注意:
1. 飲食營養均衡,適當參加戶外運動。嬰兒時期應注意營養,及時增添副食,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喝白開水,少吃辛辣甘甜食品。辛辣甘甜食品會加重寶寶的咳嗽症狀。多曬太陽,多參加戶外活動。防止佝僂病及營養不良是預防重症肺炎的關鍵。從小鍛煉體格,經常在戶外運動,使機體耐寒及對環境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增強,就不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及肺炎。保證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不但影響寶寶生長發育,還會降低寶寶的抵抗力。
2. 患兒所住房間要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父母平時應注意室內溫度,最適宜的溫度是18-22℃。房間的濕度應保持在50%左右,可以通過在室內掛濕毛巾,使用加濕器等方法。都有助於減輕患兒的症狀。讓患兒飲用溫水以減輕咳嗽症狀,並讓他服用解熱鎮痛劑溶液以退燒。大多數的患兒都會在數天內好轉,並且在一周內完全復原。倘若24小時後,症狀仍未見好轉,那麼就應該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假如呼吸變得異常快速或發燒超過39℃,那麼就應立即帶孩子去醫院急診。如果患兒非常睏倦或拒絕飲食,應馬上叫救護車。經過治療後,有些孩子可能還會反復發生支氣管炎,但是通常他們在5歲前,這些情況就會自然消失。
3. 保證寶寶呼吸道順暢。幫助寶寶排痰:患兒咳嗽、咳痰時,表明支氣管內分泌物增多,為促進分泌物順利排出,可用霧化吸入劑幫助祛痰,每日2-3次,每次5-20分鍾。寶寶咳嗽痰多時,多給寶寶翻身拍背,幫助寶寶把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出。每1-2小時一次,使患兒保持半卧位,有利痰液排出。及時清除鼻腔分泌物。鼻塞可用細棉棒、吸鼻器。寶寶鼻塞、鼻堵時可用沾有溫水的棉棒濕潤鼻痂,一點一點地將鼻痂取出,爸媽注意千萬不可以用力過猛哦。選擇細小的棉棒,它比傳統的棉棒更好用。另外,也可用溫熱毛巾敷於鼻子根部,這樣可緩解鼻塞。如果寶寶鼻孔因被鼻涕塞住而影響呼吸,可用吸鼻器幫助寶寶把鼻涕吸出來。
4. 定時監測體溫,必要時給其退熱。如果體溫在38.5℃以下,一般無需給予退熱葯,主要針對病因治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體溫高,較大兒童可予物理降溫,即用冷毛巾頭部濕敷或用溫水擦澡,但幼兒不宜採用此方法,必要時應用葯物降溫。
5. 防止呼吸道傳染病及並發症和繼發感染。對嬰幼兒應盡可能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尤以弱小嬰兒受染後易發展成肺炎。已患肺炎的嬰幼兒抵抗力弱,易染他病,應積極預防可能引起嚴重預後的並發症,如膿胸、膿氣胸等。在病房中應將不同病原的患兒盡量隔離。恢復期及新入院患兒也應盡量分開。醫務人員接觸不同患兒時,應注意消毒隔離操作。
希望以上的建議可以幫助到你,要是你還有疑問,你可以在醫本呼吸上問問其他專家醫生的建議,畢竟專家醫生的經驗更加豐富,也更加權威,最近他們還有義診,建議可以試試,反正也是免費的哦

⑦ 新型肺炎對 新型肺炎對未成年的小孩子有危害嗎

小孩肺炎危害大嗎:小兒肺炎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大病,但是肺炎本身也有輕重,有輕度肺炎,也有重症肺炎。一般的孩子肺炎都比較順,病程良好,一般不留後遺症,但是對一些身體不好、抵抗力弱的孩子,如果肺炎不徹底治療,可能會遷延成反復發作,甚至慢性發作的過程。在臨床經常見,一個孩子半年內得了五次肺炎,而且都在那一塊得肺炎,就說明孩子抵抗力不太好,自身免疫力不能把那塊肺炎修復,中醫叫「病走老路」。從西醫來說自身免疫功能不夠,不能把那一塊病灶固化起來保護好,所以病毒細菌經常在一個地方潛伏,沒有特別好的地方把它完全消滅,所以恢復得不是特別好。但是一般來說,肺炎大部分都是經過適當的治療7到10天就能好。所以肺炎一般對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大病,但不是一個危及生命的病,家長不用太緊張,有少部分重症肺炎會危及到生命,這些孩子往往是抵抗力不好,機體比較弱,營養條件不好,這些孩子的肺炎有時候會比較重,甚至會引起呼吸衰竭、心衰,需要搶救。在兒科,肺炎發病率和死亡率比較高,但是在整個肺炎的治療過程中,由於抗生素的應用,醫療條件改善,病死率也逐漸降低,但是從整個的病死率來說,肺炎佔了比較重的部分,但是也不是那麼可怕。經過治療,大部分孩子甚至90%以上的孩子,都是預後良好,只有少部分人或者有基礎病的人,會變成比較重的肺炎

⑧ 糖尿病患者第一次患肺炎有危險嗎

你好!糖尿病人因復自身抵抗力較制低,容易感染肺炎,後果非常嚴重。肺炎對糖尿病患者的危害有兩個:一是導致血糖難以控制,繼而造成病情加重甚至惡化;二是肺部感染,會引發菌血症和腦膜炎,搶救不及時會導致死亡。有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患肺炎的風險是健康人的6倍,病死率是健康人的3倍。

⑨ 中國鍾南山爺爺抗擊疫情說過的話

應對疫情要抓住兩個要害,一個是早發現,一個就是早隔離,這兩條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內。

武漢本來就是一容個英雄城市,有全國、有大家的支持,武漢肯定能過關。

醫院除了配備傳染病專家,還有配備重症方面專家,單純傳染病專家是不行的,有重症醫學專家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更好地搶救病人。

(9)中國新型肺炎病死率擴展閱讀

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應對中出現的偏頗和極端做法,暴露出工作推進中的法治思維、法治意識還有待加強。

針對基層治理的短板和不足,應該堅決貫徹中央關於依法防控的要求,教育引導幹部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基層治理中實現法治、德治、自治的統一。

⑩ 什麼是肺炎疫苗

肺炎多糖疫苗為「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能覆蓋23種經常引起肺炎球菌感染的回血清型,約90%的肺答炎是由這23種血清型引起的。絕大多數健康的成年人,在接種後2~3周內,均能產生抵抗所有或大部分肺炎球菌的保護性抗體。
23價肺炎疫苗可以有效地預防肺炎,已經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30多個國家及地區應用14年以上,接種後保護率可達92%,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功效可維持5年。2歲以上體弱或反復患肺炎的幼兒及高危人群(如無脾兒童)可以使用。
回答僅供參考,請在正規醫院醫師指導下就診用葯。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