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大會
Ⅰ 科技發明 發明人 發明時間 特點
史豐收 發表評論(0)
編輯詞條
史豐收速演算法發明人
史豐收(1956.2.23.-2009.9.29.),男,陝西省大荔縣兩宜鎮人。
1980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曾任史豐收速演算法國際研究與培訓中心主任、史豐收速演算法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八、九屆委員、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國際速算發明家史豐收教授,從11歲開始鑽研速演算法,經過10年的努力,成功地打破幾千年來四則運算的傳統計演算法,創立了能夠不用計算工具、不列運算程序、從高位算起、一口報出正確答案的快速計演算法,因而轟動海內外,獲得極高的評價。史豐收教授不但受到國際學術界矚目,亦被列為中國大陸的數學奇才。史豐收速演算法的計算速度甚至比計算器還快,1990年由國家正式命名,現已編入中國大陸九年制義務教育《現代小學數學》教材和馬來西亞國家正規教材,史豐收教授的事跡已編入中國大陸小學《語文》課本和《思想品德》課本及中學《政治》課本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贊「史豐收速演算法」是教育科學史上的奇跡,對開發人腦智能具有重要意義,應向全世界推廣。1991年5月,史豐收速演算法國際研究與培訓中心在中國深圳成立,美籍華人、世界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教授和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也分別題詞祝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馬約爾親自發函祝賀。「史豐收速演算法研究所」也隨後成立,成為研究「史豐收速演算法」的重要學術重地。
目前,史豐收速演算法已在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得到廣泛推廣和傳播,學生達上千萬。史豐收速演算法這項由中國人發明的智慧成果正在造福人類。聯合國教育科文組織連續三屆總幹事親切接見史豐收教授,並對史豐收教授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貢獻給予充分肯定。現在,他正在積極從事推廣工作,希望這項中國人發明的智慧成果,能貢獻給全人類。
1967年11歲的小豐收與母親的合影。他母親信奉基督教,具有勤勞儉朴、善良為人的品德,對子女教育要求非常嚴格,從小要求他們愛祖國,為人民做好事。這一年,11歲的小豐收正式提出速演算法的課題。母親的期望無時刻不激勵著他樹立為國爭光、刻苦鑽研、立志成才的理想。由於當時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學校被迫停課,於是他無法上學讀書,便在家裡埋頭鑽研速演算法,有限的練習紙用完了,由於家庭貧困買不起紙和筆,他便在牆壁上練,用木棒在地上堅持練,甚至在被單上、自己身上、手背上都寫滿數字,被別人誤認為「瘋子」。 有最了解他的慈母才理解孩子在探索速演算法。「天道酬勤」、「功不負人」,他終於在1970年成功發明了速演算法。1992年正當史教授要把自己發明的速演算法成果向全球推廣之際,驚悉在家鄉的母親因心肌梗塞不幸與世長辭,這對工作在離家鄉千里之外,深愛自己慈母的長子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但為了報效祖國的培養,實現慈母要為人類做好事的囑托,他化悲痛為力量,孜孜不倦的投入史豐收速演算法的推廣工作,立志為中華民族爭光。
2009年9月29日,速算大師史豐收不幸因心臟病發作在北京逝世,享年53歲。史豐收的骨灰,10月4日從北京護送至陝西省大荔縣的故鄉安葬。
英雄出少年
史豐收從小就顯示出了與眾不同的才能。他上幼兒園時總喜歡把「小」字倒過來寫,阿姨說他寫錯了,他卻說「大」字的兩條腿向外伸得大大的,「小」字的兩條腿就應該向里並得小小的。他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上算術課,他向老師提出了一個怪問題:「算術能不能從左向右算起、從高位向低位算起呢?」此刻老師沒有批評他問得奇怪,而是鼓勵他說:「古今中外,幾千年都是從低位算起的,這是古人總結的經驗,你要是有本事,也可以發明創造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站好創新的制高點,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誰也沒想到年僅11歲的史豐收真的搞起了發明創造,他開始了從高位算起的艱難探索。那時正逢文革時期,學校停課了,這卻正好給史豐收提供了充裕的時間。他每天就趴在家裡的大炕上列算式,找規律。練習本寫完了,就在廢紙上寫;廢紙寫完了,就在自己身上畫;身上劃不下了,就在地上、牆上畫。那時史豐收家的牆上寫滿了算式,本來雪白的牆壁都成了「麻子臉」,他媽媽說那時家裡整個就成了數字的海洋,隨便那裡都有史豐收寫下的數字和算式。有次他媽媽給他兩個大饃吃,見他正忙著計算顧不上吃,就把大饃放在他旁邊讓他等會吃,誰知老半天,他也沒吃一口,卻在大饃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數字。學校停課七個月,史豐收在家算了七個月,終於摸索出了任何數乘以2至9,從左向右,從高位到低位的速算規律,編出了「算前位,看後位,提前進位」的速算口訣。
「天天算」+「時時算」
史豐收迷上了他自己發明的速演算法。文革時搞「天天讀」,要求學生上課背毛主席語錄,史豐收經常在桌面上立一本紅皮書,像搭個小屏風似的,然後就躲在下面算他的算術。後來秘密被老師發現了,他解釋說語錄本他早在課外時間背熟了,現在可以騰出時間來算算術了,老師一考他語錄,他真能背誦如流,因為他的聰明好學,老師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從此格外愛惜他,允許他在別人「天天讀」的時候進行他的「天天算」了。
史豐收不僅「天天算」,而且「時時算」。他不放過生活當中的每一個驗證他的演算法的機會。給別人算帳他最熱心,時間久了,人家知道他算帳又快又准也樂意讓他幫忙。即使走在街上看見汽車賓士而過,他也會將汽車後面的號碼數字乘一遍,諸如此類的計算他樂此不疲。有一次他和一個小夥伴在街上走,他口裡嘀嘀咕咕地默算著數字,手指也不停地掐著。正好一位婦女領著一個小女孩迎面而來,突然小女孩站住不動了,驚疑地看著史豐收對她媽說:「那個人怎麼啦?好像是個神經病。」這些話史豐收一點沒聽到,還沉浸在他一個人的數字世界之中,過後同伴告訴他,他才禁不住大笑起來:「啊,我成了神經病!」史豐收就這樣算了三年,終於在解決一位數乘法的基礎上,摸索出了一套多位數乘法和加、減、除法的速算規律。
夢圓科大
1972年,史豐收在西北大學附中學習其間,鑒於他的優異成績,北京大學決定破格錄取他入學,但由於當時正處在「上山下鄉」的年代,北京大學的申請未獲批准。史豐收高中畢業後,又值「四人幫」掀起「反擊右傾翻案風」,他被認定為「修正主義的苗子」受到批判,不得不離開省城回到家鄉,史豐收處於極度悲憤之中。1977年恢復高考,史豐收高興地參加了高考,卻因准備不充分未被錄取,再一次受到挫折。
1978年1月,史豐收決定進京毛遂自薦,農歷大年初四踏上了進京的列車。在北京,史豐收受到了中國科學院教育局的熱情接待,他的速演算法也受到了中國科學院有關專家、學者的肯定。經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國科學院院長方毅批示,中國科技大學破格錄取史豐收為數學系學生。在中國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兼副校長楊海波特意委派一位講師與史豐收住在一起,給予重點培養。楊海波還經常親自對史豐收諄諄教誨。在中國科技大學期間,史豐收學習了馬克勞林級數,解決了對數和任意三角函數的速算問題。1979年3月,史豐收在學校的支持幫助下,撰寫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專著<<快速計演算法>>一書,先後發行2000多萬冊。同年9月,中央電視台特邀他舉辦<<快速計演算法>>電視講座,在全國引起轟動。史豐收立即聞名遐邇、成了全國青少年崇拜的偶像。
他的腦子比電腦快
史豐收速演算法不僅獲得了國人的認可和青睞,也受到國際人士的關注。1987年8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姆博訪華,特意會見了史豐收教授,並看了他的速算表演,驚嘆不已。他當即邀請史豐收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大會。10月23日中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廈,史豐收為參加大會的158個會員國的代表進行了速算表演。出第一道題的是斯里蘭卡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的夫人,當這位夫人把891876乘9寫在黑板上,手中的粉筆還沒有放下的時候,史豐收已經把答案寫了出來:8026884。隨後,裁判手中的計算器也顯示出了相同的答案。接著一位非洲國家的代表出了一道用17個個位數字相加的題目,史豐收不假思索地就得出了答案,而裁判此時還在一個數一個數地在計算器上相加呢!黑板上又出了一道多位數相乘的題目:43879乘以7089。史豐收略一思索,得出了答案:311058231。而這時裁判手中只有8位數字的計算器卻無論如何也顯示不出9位數的答案,引起了在座觀眾的一陣大笑。在半個多小時的表演中,史豐收進行了多位數的加、減、乘、除、開方等數學運算,並向觀眾介紹了速算的原理和推廣情況,獲得了一陣陣掌聲。擔任裁判的印尼大使握著這位年輕速算專家的手風趣地說:「我的結論是,你的腦子比計算機的電腦快!」
目錄
• 史豐收速演算法的4個特點
• 速算大師史豐收逝世 享年53歲
• 「史豐收速演算法」發明人悄然離世
• 參考文獻
史豐收速演算法的4個特點編輯本段回目錄 1、具有創造性。史豐收速演算法打破了幾千年來四則運算從低位算起的計算順序,創造性地建立了一整套從高位算起的速算體系,使讀、寫、算數的順序一致。計算時從高位算起(從左到右),基本計算可以不列豎式,一口報出或一下寫出計算結果。傳統的演算法是讀寫數從高位起,計算卻從低位起,使讀、寫數與計算的順序不一致,使計算速度緩慢。計算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沒有解決好"進位"與"相加"問題。史豐收教授針對這兩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突破,獲得了成功,從而提高了計算速度,使他的速演算法成為獨具特色的史豐收速演算法。
2、具有規律性。史豐收速演算法有一套別具一格的計演算法則,計算口訣,也就是計算規律。在加法方面,發明了一位數加法的指算加法:直加、反手加。減內湊反手加、加外湊反手加,進1減補加;提出了多位數加法的新法則:數位對齊,高位加起,寫十記個,升個為十,串加下位,逐位右移,在乘法方面,總結出乘數是一位數乘法的8條進位規律共36句口訣和8條個位規律共13句口訣,以及一條求乘積的每位數的公式:本位積=(本個十後進)取和的個位數。有了這三個規律,再加上指算的配合,就可以丟掉乘法九九表進行乘法的快速計算。在減法里,提出了"復合數"概念,用"復合數"作鋪墊,把減法轉化為用加法來計算,又提出用乘法的"一口清"來定商,加快了求商速度。同時,兩位數乃至多位數的乘除法都有心算方法。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加、減、乘、除運算的計算速度。
3、具有系統性。史豐收速演算法有自己的計算體系,系統性強,在加法里,先是一位數的直加、反手加、減內湊反手加,加外湊反手加,進1減補加和多個一位數連加,然後是兩位數和多位數加法,在乘法里,先是乘數是2、3、4、5、6、7、8、9的一位數乘法,再是乘數是兩位數的筆算乘法和心算乘法,然後是乘數是三位數的筆算乘法和心算乘法。在減法里,只有基本概念沒有計算方法,通過以"復合數"為計算橋梁,把減法轉化為用加法來計算。在除法里,先是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再是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和心算除法,然後是除數是三位數的筆算除法和心算除法,為了保證整數四則運算的順利進行,還建立了一套基本概念,例如1至9的指型、內湊、外湊、補數、復合數、偶同數、自倍數、循環數、假小數、本位、本個、後進、本位積等。由此看出,史豐收速演算法的內涵體系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4、具有實用性。少年兒童對新鮮事物很感興趣,史豐收速演算法是個嶄新的快速演算法,所以容易激發少年兒童的興趣,史豐收速演算法道理不深,方法不繁,規律不多,動感性強,所以,少年兒童都愛學。這種速演算法,小學生連續學上兩三個月就可以基本掌握。成年人來學,時間還可以縮短。所以,兒童、少年、成年人都可以學會。速算大師史豐收逝世 享年53歲編輯本段回目錄
資料圖片:史豐收速演算法命名儀式舉行
核心提示
9月29日,陝西籍速算大師史豐收因心臟病發作在北京逝世,享年53歲。史豐收長年致力於推廣以他名字命名的速演算法,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多位著名學者專家指出,學習掌握史豐收速演算法,提高演算速度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能促進人的思維向更高層次發展。昨日,記者專訪了史豐收之弟史豐有。
昨日,史豐收速演算法發明人史豐收去世的消息獲得證實。
史豐收的弟弟史豐有向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
史豐有在陝西省委辦公廳工作。他告訴記者,哥哥史豐收是9月29日因心臟病發作,搶救無效,在北京復興醫院去世。
史豐有說,哥哥史豐收的追悼會10月3日在北京八寶山舉行,40多人參加。當時,北京正在舉行新中國成立60周年盛大慶典活動,家屬堅持一切從簡,不邀請記者參加,故媒體鮮有報道。
10月4日,按照哥哥史豐收的生前囑托,史豐收的骨灰從北京護送回大荔縣的家鄉,在父母墳邊安葬。縣鄉村1000多名鄉親聞訊趕來送葬。弟弟說,9月初,史豐收最後一次回陝西,對西安城市建設的大變化感到頗為高興和驚嘆。
通過史豐有的口述,國際速算大師史豐收教授的傳奇人生軌跡展現在記者面前。
10歲娃顛覆千年計算方法
1956年2月23日,史豐收出生在渭南大荔縣兩宜鎮一戶普通的農戶家裡。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上算術課,史豐收向老師提出了一個怪問題:「算術能不能從左向右算起、從高位向低位算起呢?」此刻老師沒有批評他問得奇怪,而是鼓勵他說:「古今中外,幾千年都是從低位算起的,這是古人總結的經驗,你要是有本事,也可以發明創造嘛!」由此,年僅10歲的史豐收真的搞起了發明創造,他開始了從高位算起的艱難探索。從此,他每天就趴在家裡的大炕上列算式、找規律。練習本寫完了,就在廢紙上寫;廢紙寫完了,就在自己身上畫;身上畫不下了,就在地上、牆上畫。
弟弟史豐有回憶說,那時,家裡的牆上到處是哥哥寫滿的算式,本來雪白的牆壁都成了「麻子臉」,那時家裡整個就成了數字的海洋。有次媽媽給哥哥兩個大饃吃,沒有想到哥哥卻在大饃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數字。就這樣,哥哥算了七個月,終於摸索出了任何數乘以2至9,從左向右,從高位到低位的速算規律,編出了「算前位,看後位,提前進位」的速算口訣。
為什麼要推廣速演算法?
1980年,史豐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畢業後,一直傾心致力於速演算法推廣工作,「史豐收速演算法國際研究與培訓中心」、「史豐收速演算法研究所」已在深圳正式成立,並逐步在全世界設立培訓中心分部。
在電子計算機盛行的時代,學習和推廣史豐收速演算法有什麼意義?史豐收的弟弟史豐有回答記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姆博先生曾說,長期依賴電腦計算,其副作用是導致人類思維能力逐漸退化,這對全人類來說是災難性的後果。史豐收的速算方法,正是能夠避免過分依賴先進科技工具帶來的負效應。著名學者托夫勒、楊振寧、陳省身等都指出,學習掌握史豐收速演算法,提高演算速度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能促進人的思維向更高層次發展。
如果將史豐收速演算法與電子計算機相結合,改造它的硬體,那麼,電子計算機的計算速度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這是一個待發掘的極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史豐收速演算法,用左手五指的伸屈,結合大腦進行快速計算,被國際心理學和腦科學專家肯定為鍛煉人類右腦的最佳途徑,並被列入當代智能工程。
「速算神童」邂逅大教授華羅庚
史豐收「發明」出任何數乘以2至9,從左向右,從高位到低位的速算規律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更加痴迷速演算法的研究。有一次他和一個小夥伴在街上走,他口裡嘀嘀咕咕地默算著數字,手指也不停地掐著。正好一位婦女領著一個小女孩迎面而來,突然小女孩站住不動了,驚疑地看著史豐收對她媽說:「那個人怎麼啦?好像是個神經病。」這些話史豐收一點沒聽到,還沉浸在他一個人的數字世界之中,過後同伴告訴他,他才禁不住大笑起來:「啊,我成了神經病!」史豐收就這樣算了三年,終於在解決一位數乘法的基礎上,摸索出了一套多位數乘法和加、減、除法的速算規律。
1972年,經西北大學劉致和教授推薦,北京師范大學趙慈庚教授帶著這位「神童」在北京進行速算表演,引起了轟動。最引人注目的是史豐收和中國著名數學教授華羅庚「競技」。華老拿算盤,小史用速算,結果,小史戰勝了華老!華羅庚高興地說:「你現在比別人快了一個圈,希望你將來把你的速演算法用到電子計算機上,再提高一個圈。」
史豐收速演算法揚名世界
史豐收速演算法引起世界的關注。1987年8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姆博訪華,特意會見了史豐收教授,並看了他的速算表演,驚嘆不已。他當即邀請史豐收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大會。
1987年10月23日中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廈,史豐收為參加大會的158個會員國的代表進行了速算表演。出第一道題的是斯里蘭卡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的夫人,當這位夫人把891876乘9寫在黑板上,手中的粉筆還沒有放下的時候,史豐收已經把答案寫了出來:8026884。隨後,裁判手中的計算器也顯示出了相同的答案。
在半個多小時的表演中,史豐收進行了多位數的加、減、乘、除、開方等數學運算,並向觀眾介紹了速算的原理和推廣情況,獲得了一陣陣掌聲。擔任裁判的印尼大使握著這位年輕速算專家的手風趣地說:「我的結論是,你的腦子比計算機電腦快!」
馬來西亞第三電視台稱史豐收速演算法是繼萬有引力之後世界的又一大發明。
2004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松浦晃一郎在巴黎該組織總部會見了史豐收,感謝他「對人類教育事業的積極支持」,鼓勵在全球推廣史豐收速演算法。
首例命名:「史豐收速演算法」
史豐收速演算法引起陝西省教育廳的重視,他被省教育廳保送到西北大學附中學習。高中畢業後,鑒於他的優異成績,省教育廳推薦他上北京大學,但由於他沒有「上山下鄉」,這一申請未獲批准。1977年恢復高考,史豐收高興地參加了,卻因准備不充分落榜,再一次受到挫折。
1978年1月,史豐收決定進京毛遂自薦,農歷大年初四踏上了進京的列車。他的速演算法也受到了中國科學院有關專家、學者的肯定。經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國科學院院長方毅批示,中國科技大學破格錄取史豐收為數學系學生。
1979年3月,史豐收在學校的支持幫助下,撰寫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專著《快速計演算法》一書,先後發行2000多萬冊。同年9月,中央電視台特邀他舉辦《快速計演算法》電視講座,在全國引起轟動。史豐收立即聞名遐邇,成了全國青少年崇拜的偶像。
1989年2月21日,10位知名的數學家程民德、丁石孫、江澤涵、段學復、庄圻泰、趙慈庚、孫樹本、孫永生、嚴士健、劉紹學聯名給李鵬總理寫了一封信,請國家對史豐收速演算法予以「法律保護」。李鵬總理接到此信後,曾批示「對史豐收的成就國家要給予保護」。宋健同志專門接見史豐收,並由國家科委發文保護史豐收的發明成果。後來,國家有關部門對「史豐收速演算法」正式命名,成為國家對自然科學發明的首例正式命名。
史豐收速演算法紀事
1968年,用外移法解決多位數相乘難題。
1969年,相繼攻克加減法與乘除法速算堡壘。
1970年,西北大學馬家祿講師等三名教師幫助史豐收總結整理,列印史豐收速演算法油印材料40份,標志著史豐收速演算法問世。
1971年9月,省教育廳保送史豐收進西北大學附中學習。
1972年受北京師范大學趙慈庚教授邀請赴京,先後在北京師大、中科院數學所、北京大學進行速算表演,得到吳有訓、華羅庚等科學家熱情支持。
1975年史豐收高中畢業,省教育廳推薦他上北京大學,因沒有「上山下鄉」經歷,被退回。
1976年,史豐收回鄉務農,後當民辦教師。
1978年2月,經國務院副總理方毅批示,中國科技大學破格錄取史豐收進數學系深造。
1979年3月,史豐收《快速計演算法》一書正式出版。同年9月,中央電視台舉辦史豐收速演算法電視講座,連播20多天,速演算法傳遍全國。
1984年9月,史豐收出任中國速演算法研究所所長。
1990年10月16日,在國家有關部門支持下,「史豐收速演算法」命名儀式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這是中國首例被命名的自然科學成果。
1991年4月、5月,「史豐收速演算法國際研究與培訓中心」在深圳成立。同年,國家教委將史豐收速演算法正式納入全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計算技術教科書。
1992年10月1日,為表彰史豐收為發展我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國務院決定從1992年10月起發給政府特殊津貼並頒發證書。
1997年12月,史豐收速演算法被編入《現代小學數學》課本第四、六、七、八冊。
新聞鏈接
史豐收速演算法『 史豐收速演算法是直接憑大腦進行運算的方法,又稱為快速心算、快速腦算。它打破人類幾千年從低位算起的傳統方法,運用進位規律,總結26句口訣,由高位算起,再配合指算,加快計算速度,能瞬間運算出正確結果,協助人類開發腦力,加強思維、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當代應用數學的一大創舉。史豐收速演算法的主要特點如下:從高位算起,由左至右;不用計算工具;不列計算程序;看見算式直接報出正確答案。
這一套計演算法,1990年由國家正式命名為「史豐收速演算法」,現已編入中國九年制義務教育《現代小學數學》課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之為教育科學史上的奇跡,應向全世界推廣。
Ⅱ 中國發明協會的成立背景
發明創造推動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從蒙昧時期發展到當今現代社會的整個歷史,就是人類不斷發明創造的歷史.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對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給中華民族寫下了光輝的篇章。今天要實現四個現代化,科學技術是關鍵.要振興中華,必然廣泛深入地開展群眾性的發明創造活動。為此,特向全國科技人員、工人、農民、青少年、以及一切熱心於發明創造活動的人們倡議:成立「中國發明者協會」。
當今世界,越來越重視發明創造。許多國家除政府設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外,還有不同形式的群眾團體,開展群眾性的發明創造活動,對推進科學技術進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起了重大作用。我們黨和政府歷來十分重視發明創造,建國以來頒布了一系列條例、法規,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組織和鼓勵群眾的發明創造。僅1978年國務院重新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獎勵條例》以來,已有七百項科技成果榮獲國家發明獎勵,1982年10月還召開了《全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這都極大地鼓舞和推動了全國發明創造活動,在當前大好形勢下,組織群眾團體推動群眾的發明創造活動,給以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定能更好地形成發明創造光榮、發明創造有功,促進愛科學、勤思考、關心技術進步,努力創造發明的良好社會風氣,定能造就更多的發明人才,涌現出更多更好的發明創造,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Ⅲ 名人在幾歲發明了什麼
李四光童年的時候,家庭生活是非常艱辛的。一家數口僅靠父親辦私塾收繳(jiǎo)學生的一點學費來勉強維持,如果遇上災荒年,私塾的學生少了,就有斷糧斷炊的危險,不得已時也只好從當地的地主家裡租借。所以,李四光的母親也經常紡線織布,換些零用錢。特別是李四光的父親為人耿(gěng)直,愛打抱不平,曾經因與黃岡的革命黨人有來往被迫逃離家鄉,去南京躲了一年多,家庭生活就更加艱難。這一切,對童年的李四光影響很大。
當他50多歲的時候,還不時想起幼年的苦難,深為自己的父母所忍受的種種苦楚而痛心。正是在這個家庭的影響下,李四光從小就養成了勤勞的習慣。他常常幫著媽媽打柴,舂(chōng)米、推磨、掃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幾乎樣樣事情都能幹。
5歲的時候,李四光開始跟一位姓陳的老先生啟蒙,6歲轉到父親的私塾里,隨父親念書。李四光學習的時候,刻苦認真,勤奮用功。每天從早到晚,朗讀、背誦、練字、作文忙個不停。他不貪玩,老師不在的時候,依然能獨自學習,而不像別的孩子一樣,爬桌子,踩凳子,鬧翻了天。李四光從小就喜歡動腦筋,問問題。有一次,他和小朋友一起捉迷藏的時候,看到村頭的一塊特別大的石頭,他就曾產生過這樣的疑問:這石頭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周圍沒有這種石頭呢?也許是個偶然的巧合。他後來果真成為著名的地質學家,還曾科學地回答過他孩童時的疑問呢。
李四光小時候喜歡自己動手製作小玩具,什麼小船啦,小汽車啦,各種色彩的燈籠啦什麼的。他心靈手巧,同齡的孩子都喜歡他、佩服他。特別是,他富有同情心,對左右鄰里的窮苦人有很深的感情。
有一次,天氣很冷,一個小偷摸進私塾里把同學蓋在被子上的棉衣偷走了,被同學捉住後,你一拳我一腳地狠揍了一頓,最後還被吊了起來。但是只有李四光沒有動手,他只是悄聲不響地拿來一條板凳,墊在小偷腳下,勸誡說以後不要再做壞事了,不然挨這么多打,可怎麼受得了呢?
1902年5月,湖北省開始興建大、中、小各種學堂,少年有志者,都願意來武昌上學。消息傳到黃岡後,李四光也向父母提出了上學的要求。父親很支持他,從鄉親手裡借來路費;母親也支持他,特地將自己出嫁時的嫁衣給李四光改制了一件棉袍子。李四光告別父母,第一次遠離家鄉,前往省城武漢求學。
1902 年冬,李四光進入武昌第二高等小學堂讀書,由於該學校是寄宿制,全部食宿均由學堂供給。李四光全家都很高興。在這里,李四光學習非常用功,他如飢似渴地吸取各種知識,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由於沒有人幫助疏通關系,直到1904年7月,他才被破格選派去日本官費留學。李四光回黃岡向父親辭行,隨即乘船去日本。但官費有限,他只好買了統艙票,以便節約開支留作它用。第一次去這么遠的地方學習,李四光心情無比激動,特別是當船駛出上海吳淞口,眺望大海,波濤洶涌,茫茫無際;小小少年,心曠神怡,站在甲板上,久久不願回艙。他的思緒隨著海風海浪飄得很遠,很遠??
經過漫長的旅行,輪船終於抵達日本的橫濱港,後又乘汽車來到東京,但不巧的是,臨行前,親友餞(jiàn)行,李四光多吃了些甲魚之類的葷腥,在海上又著了點涼,所以一到東京便腹瀉不止,醫院診治為痢疾,並對他隔離治療,只得借錢治病。這次病對他影響很大。當大夫勸他平時多吃素少吃葷時,他永遠記住了這個勸告,幾乎一生飲食清淡,至多吃點魚呀蛋呀什麼的。所以,有的朋友和他開玩笑說,李四光只是吃一些不會叫的東西。
在日本,李四光首先進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主要學習日本國的語言和初等數理比。1907年7月畢業之後,李四光又考入大阪高等工業學校。據說,這個學校每年僅能吸收中國留學生10名左右,而報考者竟達千餘人,李四光能夠考中,是極其不容易的。
在學校,李四光學習刻苦,生活依舊清貧。每月收到的官費用於必須的開支後,已所剩無幾。為了省錢,他常常把生米放進暖水瓶中,加上開水,浸泡一夜,第二天,湊著鹹菜一起吃下去。除了學習、生活,李四光更關心祖國的命運。他常步入留學生會館,聽演講,聽報告,結識了許多民主革命家。他剪掉自己的辮子表示站在革命一邊,擁護革命。1905年7月,李四光終於在東京見到了他敬仰的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並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的成立大會和宣誓儀式。孫中山曾親切地摸著李四光的頭說,你小小年紀就參加革命,很好,一定要「努力向學,蔚(Wèi)為國用」。當時,李四光年僅16歲。
1910年7月,李四光從日本大阪高等工業學校畢業,結束了7年留學日本的生活,和同學們一起返回祖國。不久,他被派到武昌縣花林湖北中等工業學堂任教。從學生到教師,李四光感受到一種新鮮和責任,他對學生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義爆發。當時,李四光正在北京參加留學畢業生的全國統一考試。他聽到消息後,異常興奮,立即收拾行裝南下。回到武昌不久,李四光便被委託為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參議。後來,又改任湖北軍政府實業部部長等職。然而,革命的發展並不是像他想像的一樣。不久,袁世凱上台,打擊和排擠革命黨人。李四光發展實業、造福人民、建設新湖北的宏偉計劃已成幻想,他內心郁悶,陷入彷徨之中??於是,李四光產生了再去讀幾年書,走科學救國的道路的想法。1913年7 月,李四光由官派出國,赴英國伯明翰大學繼續深造,年輕的李四光如願以償。當時,和李四光一起留學的有4個人,政府發放的路費全是金條。李四光告訴同伴:「你們慢慢收拾行李,我去銀行兌換錢幣。」當李四光來到銀行的時候,一身破舊的衣服引起了銀行職員的懷疑,非但沒有換回錢幣,還被懷疑偷別人的金條而被抓了起來,任他如何解釋也沒有結果,連餓帶凍,第二天才被同伴救回。盡管如此,青年李四光還心繫父親兄長,將自己旅費的一部分省下來交給他們,以供弟妹們上學之用。這是何等令人感動的情懷呵!李四光試圖用所有的愛戀來報答14年鄉村生活中父老鄉親所給予他的關懷與厚愛,就像他後來將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一樣,鞠躬盡瘁而又無怨無悔!
長途跋涉,遠渡重洋,李四光第二次離開祖國,終於抵達倫敦。這里是資本主義文明的故鄉,是近代產業革命的發源地。如今早已車水馬龍,五光十色,大廈林立。但在李四光的眼裡,這一切無異於過眼雲煙,他心裡更渴求的是知識和科學。經過慎重的選擇,李四光決定進入在采礦方面較為著名的伯明翰大學。他匆忙離開了倫敦,來到了英國西部重鎮伯明翰城,在學校附近的一所公寓住了下來。李四光的確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學生,即使休息時間,也下放鬆學習。偶爾在假日走進公園,看看名勝古跡,身邊也總是少不了一疊報紙雜志,或是一卷厚厚的書籍。在林陰里,在流水旁,他一坐下來就抄抄寫寫,或是思考一連串的問題。但平靜的學習生活沒有持續多久,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以英、法、俄為一方的協約國和以德、意、奧為一方的同盟國,為重
新瓜分世界,爭奪殖民地,展開了生死大戰。一時間,生活物資日益短缺,物價開始上漲,生活極度困難,許多留學生已無法忍受,紛紛離開英國。但李四光硬是憑著頑強的毅力和從小養成的堅忍精神,節衣縮食,克服了種種困難,把學習堅持了下來。他常常利用假期,跑到礦山做臨時工,賺錢維持生活,繼續完成學業。在這樣艱難的時候,他樂觀曠達,勞逸結合,利用業余時間學會了拉小提琴,並成了終生的愛好。
功夫不負有心人,1918年5月,李四光用英文寫成了一篇長達387頁的論文——《中國之地質》,並提交伯明翰大學地質系。6 月,他通過了論文答辯。由於這篇論文的提出,李四光被伯明翰大學授予自然科學碩士學位。不久,李四光接到了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發來的聘書,請他回國擔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6 年多的英國留學生活就要結束了,盡管國內依然是軍閥混戰,你爭我奪,李四光還是接受了邀請,帶著為真理奮斗的治學精神,帶著報效祖國的滿腔熱血,1920年5月,李四光結束了漫長的求學之路,回到北京。此時,他已經31歲,在這年輕的生命成長中,除了幼兒時期和暫短的工作以外,他幾乎都在不停的學習中忙碌著,東奔西走,上下求索。如今,對李四光來說,該是他向祖國貢獻知識和學問的時候了!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6 P0 j1 Y, k5
李四光到地質系後,主要講授岩石學和高等岩石學兩門課程。他備課認真,一絲不苟。對學生的要求很嚴格,特別注意基礎知識和基本功的訓練。從岩石的肉眼識別,到顯微鏡下的鑒定以及進行全面的化學分析,他都要求學生能夠掌握。他考試的方法不同於其他老師的方法,除了要進行筆頭的問答以外,還發給學生幾塊岩石的標本,要求他們寫出標本的名稱、礦物成份、生成條件、與礦產的關系等等。他還極其重視書本以外的知識,經常帶學生赴野外考察,邊看邊講,邊講邊看,要求同學們大量採集標本,回來後,歸類整理,陳列在實驗室供教學研究之用。
在長期的國外留學生活中,他親身感受到中國人受盡歧視的恥辱,從而產生了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他曾說:「我們不能不承認人家的文化程度比我們高,藝術比我們精。人家的地方已經開辟到十分田地,我們的一塊沃土,還在那裡荒著。請他們來做好了,再拱手奉還給我們,世界上恐怕沒有那麼一回事。所以,我們一線的生機,還是在我們的民族,大家打起精神,舉起鋤頭向前挖去。」所以,李四光上課的時候,除了科學上的一些專有名詞以外,他始終堅持用中文講解。有一次,上課的時候,一個學生叫他「Mr.李」,叫了幾聲,他就問那個學生叫誰?那個學生說:「叫你。」李四光說:「你可以稱我老李、小李或阿貓、阿狗什麼的,但是我不準你叫我『Mr.李』。」有一次,李四光帶了七八個學生到宜昌做野外考察,在街上看見一個美國人坐人力車不給車錢,還要拿起手杖打拉車人。李四光看到後,氣憤極了,就跑到美國人面前一定要他付車錢,並且不準打人。那個美國人開始愣了一下,後來一看是一個穿破西服的中國人,竟蠻不講理地冷笑一下,准備一走了之。李四光和七八個學生操起地質錘把他攔住了。那個美國人一看事情不妙,只得乖乖地給了車錢,灰溜溜地走了。路上的行人都為此感到揚眉吐氣。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於德國萊茵省巴門市的一個資產階級家庭。 他的父親是一個開有大紡織廠的資本家,與其他許許多多資本家一樣,以剝削工人為生,而且他的父親性格暴躁、強橫,稍不如意即大發雷霆。因為恩格斯是長子,所以被父親嚴厲管教著,一切均要按父親的旨意行事。甚至父親篤信宗教,就要讓恩格斯「按上帝意志」辦事。
& a7 x# e" {0 x8 k, t4 ^ J2 a! N 生長在這樣一個家庭,恩格斯並不是唯命是從,相反,他常常為軟弱的母親受到父親欺負而大鳴不平。他自己也經常希望能沖出父親嚴厲甚至蠻不講理的約束,去尋找自己的生活,走自己應該走的道路。* P7 X! P9 N7 A4 Z! \6 ~
他在19歲時寫的一首詩,反映了他這種積極開拓、勇於進取的精神:一股洶涌的洪流,呼嘯著獨自奔出山谷,松樹在他面前轟然倒下,它就這樣給自己沖開了一條大道;我也將和這股山洪一樣,給自己開辟一條道路。
- [3 ~" r& h, o4 ^* W# v, s 恩格斯中學未畢業,父親就強迫他停學,讓他去學習經商做生意,他希望恩格斯將來能繼承他的事業,成為大資本家。恩格斯雖然不滿父親的安排,但無奈之下,只好聽從父親安排,去到一個小營業所去工作。
' ^) P, j }+ }8 e6 w K2 h# n ~ 18歲時,恩格斯又被父親送到德國北部的一個重要港口城市布萊梅,到那裡的一家大貿易公司工作。這一次,恩格斯非常高興地接受了。; F- J, h, ?4 p2 b# X: D" z
布萊梅雖屬德國,但不是普魯士的領土8 F: n8 ]' i% c5 y6 H8 L
,這里的思想比較自由,普魯士專制政治對這里影響不大,人們可以自由地看書、議論。喜歡自由的人和對專制制度不滿者,都希望能夠來到這里,恩格斯也是這樣。0 g6 o1 h5 N% Q9 z
到了布萊梅,恩格斯除了應付一下父親派給的工作之外,把大部分時間用在了學習上。恩格斯酷愛學習,但威嚴霸道的父親不讓他讀書,他心裡總是窩著一股怨氣,暗暗地對父親表示不滿。現在終於有機會了,他如飢似渴地學習,對各方面的書都感興趣,哲學、歷史、物理、化學等他一本本、一卷卷地深入學習。讀書使他掌握了豐富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 R5 D" J1 c* }6 e- k
更為重要的是,在這里,恩格斯接受了不少新的思想,閱讀了許多國家的進步書刊,這使他更為同情工人無產者的遭遇。# Z8 N: v3 v: [ t1 P
早在家鄉讀中學時,恩格斯就對為自己家裡幹活的工人充滿了同情之心。他常常一個人偷偷跑到工廠里去觀察工人勞動,又來到工人所住的地方,觀察工人生活。他看到了這么一種現實,工人們在潮濕,窄小的低矮工棚里生活,一家老小擠在一起,裡面幾乎沒有任何亮光,亂糟糟簡直無法立足。工人們缺吃少穿,過著極端貧困的生活,而正是他們在為自己家裡創造著一筆又一筆的財富。他們拖著疲憊、纖弱的身子在沒日沒夜的勞動,有時有了病也沒有時間去看病。有不少工人因積勞成疾還不得不帶病幹活。更使恩格斯吃驚的是,工廠里有不少童工!他們本該和自己一樣讀書、學習,無憂無慮地度過他們的童年,但他們卻在這里,在這里辛辛苦苦地為資本家創造財富!
Ⅳ 列舉20世紀中國的重大發明創造
1、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新型長征運載火箭「神舟一號」,次日15時41分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2、在激光技術方面從1961年中國第一台激光器宣布研製成功,上世紀80年代華中科技大學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激光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90年代初建立了第一個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3、1975年1月29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試驗成功。中國成為繼美國和原蘇聯之後,第三個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
4、中國第一架飛機是工程師馮如在1910年製造的一架雙翼飛機,此後中國只有零星製造飛機,並沒有大規模生產。直到1954年7月11日第一架國產飛機初教5完成試飛,並於8月末開始大批生產。
5、1965年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
(4)發明大會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以階級斗爭為綱、曲折前進的三十年(公元1949-1978)
新中國成立後,百業待興,從1949年開始了國民經濟的恢復時期。
為了適應未來建設的需要,必須培養各種專門人才。
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以後,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在這條路線的指導下,國家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確定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方針,開展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同時把「引進技術」作為發展科學技術能力的方向。
「一五」計劃完成後,中國的工業技術力量已經比較可觀。1956年是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年,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號召。也是同年,中共中央把「百家爭鳴」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方針。
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大躍進」時期是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轉折時期。調整時期科學技術發展標志的三大成就:核技術、航天技術、人工合成胰島素。
1961年提前完成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又制定了1963年至1972年十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標志科學技術發展又步入了正常的軌道。
1966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及》,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開始,是科學技術發展受到嚴重挫折的時期。
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的幾十年(1978-)
鄧小平在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上,重提他在1975年就曾提出的「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觀點,從根本上澄清了理論是非,確立了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982年,中共中央明確提出「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的方針。
「文革」結束後,雖然也曾發生過關於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關系的爭論,但通過關於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大討論,在1984年已確立了「有限發展,重點突破」的戰略方針,並以此來發展我國的高技術。在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關繫上,確定了「注意基礎研究,加強應用研究」的方針,這些方針的確立,都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Ⅳ 20世紀中國的六項重大發明創造
1,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根據解密的資料,為了這顆原子彈的爆炸,中國一共花費了28億人民幣。
2,1967年6月17日,中國又成功地進行了首次氫彈試驗,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核訛詐政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3,1965年,完成結晶牛胰島素的合成,它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由於蛋白質和核酸兩類生物高分子有生命現象中所起的主要作用,人工合成了第一個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質,便突破了一般有機化合物領域到信息量集中的生物高分子領域之間的界限,在人類認識生命現象的漫長過程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最後,合成胰島素工作的簡報發表於1965年《中國科學》(Science China)。
胰島素的全合成開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結構與功能研究、晶體結構測定等結構生物學亦從此開始。多肽激素與類似物的合成,在闡明作用機理方面提供了嶄新的有效途徑,並為我國多肽合成制葯工業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4,袁隆平發明雜交水稻。在他撰寫的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雜種優勢,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論與研究實踐是對經典遺傳學理論的挑戰,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的傳統觀點,極大地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
袁隆平解決了三系法雜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難題。一是提出用「野生稻與栽培稻進行遠緣雜交」的技術方案,終於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徑,於1973年實現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強優勢的雜交水稻「南優2號」等一批組合,並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三是突破了制種關,過去的研究認為,水稻異交率僅2.4%,雜種一代種子產量極低,離生產要求相距甚遠,而袁隆平領導的課題組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制種產量逐漸提高,現在高的已達畝產300公斤以上。
5,1943年我國化學工程專家侯德榜創立侯氏制鹼法,是將氨鹼法和合成氨法兩種工藝聯合起來,同時生產純鹼和氯化銨兩種產品的方法。原料是食鹽水、氨氣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廠用水煤氣製取氫氣時的廢氣。此方法提高了食鹽利用率,縮短了生產流程,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降低了純鹼的成本,克服了氨鹼法的不足,曾在全球享有盛譽,得到普遍採用。變換氣制鹼的聯鹼工藝,是我國獨創,具有顯著的節能效果。
侯德榜是我國化學工業的奠基人,純鹼工業的創始人。他發明的「侯氏制鹼法」使合成氨和制鹼兩大生產體系有機地結合起來,在人類化學工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在學術界也獲得了相當高的評價。
6,1975年5月北京大學漢字信息處理研究室,由王選教授等主持工作,綜合運用精深的數學、計算機等多學科知識,歷經15個寒暑,研製開發成功「華光激光照排系統」,為世界上最浩繁的文字──漢字告別鉛字印刷開辟了通暢大道。對實現中國新聞出版印刷領域的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它引起當代世界印刷界的驚嘆,被譽為中國印刷技術的再次革命。
(5)發明大會擴展閱讀:
侯氏制鹼法的發展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國從歐洲進口純鹼的道路被阻斷,而當時壟斷中國純鹼市場的英國卜內門洋鹼公司卻囤積居奇,鹼價暴漲。看到這種情況,范旭東先生於1917年在實驗室成功制出了鹼。1920年成立「永利制鹼公司」,1922年請來侯德榜先生作為技術指導,他全身心的投入制鹼工藝和設備的改進上,終於摸索出了索爾維法的各項生產技術。
1924年8月,塘沽鹼廠正式投產。1926年,中國生產的「紅三角」牌純鹼在美國費城的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章。產品不但暢銷國內,而且遠銷日本和東南亞。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侵華戰爭,把工廠遷到四川,新建了永利川西化工廠。
制鹼的主要原料是食鹽,也就是氯化鈉,而四川的鹽都是井鹽,要用竹筒從很深很深的井底一桶桶吊出來。由於濃度稀,還要經過濃縮才能成為原料,這樣食鹽成本就高了。另外,索爾維制鹼法的致命缺點是食鹽利用率不高,也就是說有30%的食鹽要白白地浪費掉,這樣成本就更高了,所以侯德榜決定不用索爾維制鹼法,而另闢新路。
他首先分析了索爾維制鹼法的缺點,發現主要在於原料中各有一半的比分沒有利用上,只用了食鹽中的鈉和石灰中碳酸根,二者結合才生成了純鹼。食鹽中另一半的氯和石灰中的鈣結合生成了氯化鈣,這個產物都沒有利用上。
後來他終於想到,能否把索爾維制鹼法和合成氨法結合起來,也就是說,制鹼用的氨和二氧化碳直接由氨廠提供,濾液中的氯化銨加入食鹽水,讓它沉澱出來。這氯化銨既可作為化工原料,又可以作為化肥,這樣可以大大地提高食鹽的利用率,還可以省去許多設備,例如石灰窯、化灰桶、蒸氨塔等。於是他又帶領技術人員,做起了實驗。一直進行了500多次試驗,還分析了2000多個樣品,才把試驗搞成功,使設想成為了現實。
這個制鹼新方法被命名為「聯合制鹼法」,它使鹽的利用率從原來的70%一下子提高到96%。此外,污染環境的廢物氯化鈣成為對農作物有用的化肥——氯化銨,還可以減少1/3設備,所以它的優越性大大超過了索爾維制鹼法,從而開創了世界制鹼工業的新紀元。
Ⅵ 中國近年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改革開以來,我國的科學技術一直都在飛速發展,在高科技領域間距已經與西方發達國家慢慢減小,甚至有些領域已經超越西方國家,成為他們遙不可及的夢。
當然,在科技上,我們跟美國還有很大的差距。中國還需要更多的科學家。現在我們小學也開科學課,但確實有一個問題,就是好多學校不知道怎麼上科學課,因為沒有積累,有的甚至是音樂課老師來上科學課。
這就麻煩了,因為科學課是對老師要求最高的學科,是真的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要懂教育方法,才能讓孩子愛上科學。有了興趣,那什麼都好辦了,就算孩子有時候像陳雲霽樣,脫離一下,但很快又會回到正軌。現在的科學課很多就是考試時發點資料,讓孩子去死記硬背。完全不考慮孩子是不是真的對科學感興趣了。這樣反而扼殺了孩子對科學的愛好。家長可以給孩子准備一些能夠激發孩子興趣的書。
Ⅶ 全國科學技術大會於2006年1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這是中國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科技大會,它將吹響
(1)「略」。 (2)如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成功、神舟六號飛船成功發射等。 (3)中回學生要積極參加答社會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敢於質疑,善於質疑,培養自己的發散思維;多參加小製作、小發明活動;敢於創新,善於創新,把創新熱情與科學求實態度結合起來,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豐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4)如自主創新,人才為本;創新插上科技騰飛的翅膀;等等。 |
Ⅷ 2020年一月份在北京頒發明獎大會開始了嗎
一月份在北京頒發明講大會應該是沒有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