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規律
Ⅰ 判斷題規律是客觀的,人類可以發明規律
既然規律是客觀存在的,那麼就不是「發明」規律,而是「發現」規律,因此這句話是錯誤的。
規律是客觀的,人類可以發明規律。( × )
Ⅱ 電磁感應是發明創造還是自然規律
電磁感應是一種現象,當然是自然定律的發現。通過利用這種現象產生的工具和機器才能稱為發明創造。
電磁感應現象是電磁學中最重大的發現之一,它揭示了電和磁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重要意義在於,一方面,依據電磁感應的原理,人們製造出了發電機,電能的大規模生產和遠距離輸送成為可能;另一方面,電磁感應現象在電工技術、電子技術以及電磁測量等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人類社會從此邁進了電氣化時代。
電磁感應(Electromagnetic inction)現象是指放在變化磁通量中的導體,會產生電動勢。此電動勢稱為感應電動勢或感生電動勢,若將此導體閉合成一迴路,則該電動勢會驅使電子流動,形成感應電流(感生電流)邁克爾·法拉第是一般被認定為於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的人,雖然Francesco Zantedeschi1829年的工作可能對此有所預見。
電磁感應是指因為磁通量變化產生感應電動勢的現象。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是電磁學領域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它不僅揭示了電與磁之間的內在聯系,而且為電與磁之間的相互轉化奠定了實驗基礎,為人類獲取巨大而廉價的電能開辟了道路,在實用上有重大意義。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標志著一場重大的工業和技術革命的到來。事實證明,電磁感應在電工、電子技術、電氣化、自動化方面的廣泛應用對推動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電磁感應俗稱磁生電,多應用於發電機。
電磁感應定律
電磁感應發現
1820年H.C.奧斯特發現電流磁效應後,許多物理學家便試圖尋找它的逆效應,
Ⅲ 發明規律這個詞語搭配是否恰當
不恰當,應該是發現規律
Ⅳ 40個發明原理的內容是什麼
阿奇舒勒對大量的專利進行了研究、分析和總結,提煉出了TRIZ中最重要的、具有普遍用途的這40個發明原理,原理是獲得沖突解所應遵循的一般規律。TRIZ主要研究技術與物理兩種沖突。技術沖突是指傳統設計中所說的折中,即由於系統本身某一部分的影響,所需要的狀態不能達到。物理沖突是指一個物體有相反的需求。TRIZ引導設計者挑選能解決特定沖突的原理,其前提是要按標准參數確定沖突,然後利用39×39條標准沖突和40條發明創造原理解決沖突。
1.分割原則
a.將物體分成獨立的部分。
b.使物體成為可拆卸的。
c.增加物體的分割程度。
2.拆出原則
從物體中拆出"干擾'部分("干擾"特性)或者相反,分出唯一需要的部分或需要的特性。
與上述把物體分成幾個相同部分的技法相反,這里是要把物體分成幾個不同的部分.
3.局部性質原則
a.從物體或外部介質(外部作用)的一致結構過渡到不一致結構。
b.物體的不同部分應當具有不同的功能
c.物體的每一部分均應具備最適於它工作的條件。
4.不對稱原則
a.物體的對稱形式轉為不對稱形式。
b.如果物體不是對稱的,則加強它的不對稱程度,
5.聯合原則
a.把相同的物體或完成類似操作的物體聯合起來,
b.把時間上相同或類似的操作聯合起來.
例:雙聯顯微鏡組;由一個人操作,另一個人觀察和記錄。
6.多功能原則
一個物體執行多種不同功能,因而不需要其他物體。
例:提包的提手可同時作為拉力器(蘇聯發明證書187964)。
7.'瑪特廖什卡'原則
a.一個物體位於另一物體之內,而後者又位於第三個物體之內,等等。
b.一個物體通過另一個物體的空腔。
8.反重量原則
a.將物體與具有上升力的另一物體結合以抵消其重量。
b.將物體與介質(最好是氣動力和液動力)相互作用以抵消其重量。
9.預先反作用原則
如果按課題條件必須完成某種作用,則應提前完成反作用。
例:杯形車刀車削方法是:在車削過程中車刀繞自己的幾何軸轉動。其特徵是為了防止產生振動,應預先向杯形車刀施加負荷力,此力應與切削過程中產生的力大小相近,方向相反" (蘇聯發明證書~536866)
Ⅳ 古人利用了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發明了( )
日晷
Ⅵ 人們利用什麼物理規律發明了鍾表
最早的時候,古埃及人發現影子長度會隨時間改變,發明了日晷,後來又發現水流動需要的時間是固定的,而發明了水鍾。
水鍾
中國古代人民也有用水來計時的工具叫銅壺滴漏,有的人也會用燒香來計時。而鍾的製造則要追溯到漢代,東漢時期的張衡發明的天文鍾,可以算是鍾的鼻祖。
銅壺滴漏
到了亞歷山大王朝,人們對水時鍾進行了改進,用一個浮子來對水面的變化進行測量,再通過滑車表示比較准確的時間。
後來,阿拉伯人又改進了水時鍾的水流穩定裝置。他們先讓流進來的水進入中間的水槽,在水槽里設置了一個小型的浮子。水進得多了,浮子就開始上升,中間水槽的入口便關閉起來,中間水槽里的水傾瀉出去後,小浮子也跟著降落,進水口就被打開了。這種辦法,在當時已經較為先進,與現代自動控制技術的「反饋控制」原理十分相似。
到了13世紀,歐洲出現了第一批機械時鍾,它採用了古巴比倫的均等劃分法。但當時的鍾只是以每小時敲鍾來報時,而不是在鍾的表面將時間顯示出來。17世紀,逐漸出現了鍾擺和發條。它運轉的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喬萬尼·德·丹第被譽為歐洲的鍾表之父。他用了16年的時間製造出一台功能齊全的鍾,被稱為宇宙渾天儀,它能夠表示出天空中一些行星的運行軌跡,還可以對宗教節日和每天的時間有所反映,它於1364年開始被使用。
丹第製造的鍾並不是歐洲的第一台鍾。據說,歐洲第一台能報時的鍾是1335年於米蘭製成的。
14世紀時,在歐洲城鎮的鍾樓里安裝的大鍾採用的是重力驅動,而不是依靠水力。由英國的聖·阿爾班教堂、布拉格、伯爾尼以及慕尼黑存留下來的大鍾,都帶有天文圖和小雕像,而城鎮鍾大部分都是有鐵齒輪的,到了17世紀,出現了時擺鍾和游絲發條。
1840年,英國的鍾表匠貝恩發明了電鍾。1946年,美國的物理學家利比博士弄清楚了原子鍾的原理。於兩年後,創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鍾。原子鍾至今也是最先進的鍾。它的運轉是藉助銫、氨原子的天然振動來完成的,它可以在300年內都能准確運轉,誤差十分小。
在中國的唐朝時期,時鍾有了新的發展。北宋時期,蘇頌發明了一種水運儀象台,這種儀器既是一種天文儀器,又是一種計時儀器。它是藉助齒輪工作的,被世界公認為機械鍾的祖先。
英國的湯姆平於1695年發明了工字輪擒縱機構。後來,同國的格雷厄姆又發明了靜止式擒縱機構,1765年,自由錨式擒縱機構誕生。1728到1759年,航海鍾問世。18到19世紀,鍾表製造業逐步實行了工業化生產。20世紀,開始進入了石英化新時期。可以說,鍾表的發明與發展,融合了全世界人民的智慧。
舉報/反饋
Ⅶ 物理規律是發現的還是發明的
淺層次的是發現,深層次的是發明。比如電生磁、磁生電是發現,而越來越多的軟體應用則應該屬於發明。
Ⅷ 數學規律是被發現的還是被發明的
這問題貌似哲理性。
地理學家發現未知地域,生物學家尋找新物種,化學家發現新化合物。數學家則是在幾何圖形和數字中發現新物體以及它們的特徵。不過呢,數學上的物體有些特別:我們不能把它們送到博物館或者動物園展覽。它們其實是抽象的物體,是我們想像和思維的產物。有點像柏拉圖式的觀點。對於古典時代的哲學家柏拉圖而言,數學極其重要。因為數學為他「所有可感知物背後都存在一個理想原型」這一觀點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以下在數學上是不言而喻的:不管我們在沙地上,紙張上畫圈圈還是在電腦屏幕前觀察它,數學觀點中關注的始終是哪個「理想」的圓,而不是沙地上的犁溝,紙張上的石墨或者屏幕上的像素點。不過呢,柏拉圖信念的關鍵在於,理想物體是現實物體的最高階段。在柏拉圖看來,所有可感知的物體,也就是所有我們看到的,聽到的,觸及到的,聞到或是嘗到的東西,都只不過是相應理想物體的單調影射而已。柏拉圖主義者確信數學特徵是被發現的,因為理想物體早已存在於柏拉圖理想的天空中。
現代數學的觀點與之恰好相反。以其形式的觀點看來,數學只是游戲而已。這不代表允許做一切事或者什麼都不重要。恰恰相反:游戲除了游戲規則之外就什麼也沒有了!玩家只能按游戲規則行事。數學中,公理就是游戲規則,闡述的是基本概念的使用方法。在游戲規則之外沒有更高的,隱藏的實在。數學教科書的結構就是這樣的。一句話,數學是人類創造的游戲,是被發明出來的。
這就像國際象棋的規則只規定如何走子,卻既不說明「帥」是「什麼」,也不解釋走子的「意義」。
現代數學只關心公理和邏輯法則,且遵守游戲規則。認為幾乎能在物質上感知到這些東西。不管是在探索質數組無限性的證明還是在研究集合體系是否比實數體系范圍更廣,抑或是在確定五維空間中直線的特殊坐標時,現代數學家始終能感知到他們的研究對象或者乾脆深信不疑。因為,在他們看來,摒除眾多數學家的信念因素,柏拉圖主義是站不住腳步的。數學家P。J戴維斯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這種情景:典型的數學家在工作日是柏拉圖主義者,在休息日又是形式主義者。
Ⅸ 技術從發明到轉化應用有什麼規律
發明是應用自然規律解決技術領域中特有問題而提出創新性方案、措施的過程和成果。產品之所以被發明出來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而發明出來產品。分為有用發明和無用發明。發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製作的新工藝、新方法。機器設備、儀表裝備和各種消費用品以及有關製造工藝、生產流程和檢測控制方法的創新和改造,均屬於發明。
這種發明是在基本原理不變的情況下,對已有技術作程度不同的改變和補充,又稱改良性技術發明。如電燈中用鎢絲代替碳絲,用充氬代替真空,都是依據電熱發光的同一原理。高壓蒸汽機、汽輪機和多缸蒸汽機的發明,都是對蒸汽機技術的改進。改進性技術發明以開創性技術發明為基礎,開創性技術發明靠改進性技術發明得到完善和發展。改進性技術發明可能以新的科學發現為前提 ,但在很多情況下是靠長期的經驗積累和經驗摸索。沒有科學原理的根本性突破,也可能做出有重大價值的改進性技術發明。改進性技術發明與開創性技術發明的區分是相對的。
開創性技術發明往往導致技術系統的根本性變革,其意義重大。在技術發明中,數量最多的是改進型的。完善與基本技術有關的材料、結構、工藝和功能都會導致改進性技術發明。把一種基本技術移植、應用於多種對象,通常要求改變基本技術的某些環節,派生出另一些發明,這屬於應用改進型技術發明。把多種已有技術結合起來組成一個前所未有的系統,實現某種新的功能,往往也需要對已有技術作改進而產生一些發明,這屬於綜合改進型技術發明。對產品的形狀、構造乃至外觀設計上的創新和改進,有時也具有發明的性質。
Ⅹ 如何用統計學來發現規律,發明指標實際樣例
突然奇想,我想了解大盤每天的漲家數量與跌家數量與大盤每天實際收盤之間的關系,是否存在客觀規律呢?是否可以按照規律來發明指標來指導操作呢?帶著這個想法,開始工作。
2、第二步,引入變數跌漲比zdb,表示為ds/zs
3、第三步,考察各變數間是否存在某種線性系
發現:收盤分別與漲家數、跌家數、關跌漲比之間沒有太大的線性關聯性。那就沒有辦法用這些變數直接來預測收盤,再想想,有沒有其他好方法。。。。
4、第四步,引進新變數,如果今天的收盤價高於昨天的收盤價,那麼變數zdbvalue為1,反之為0,白話一點就是如果今天漲了,變數為1,如果跌了,變數值為0.
這個變數標記每天的漲跌,然後來考察與跌漲比的關系。
由此聯想到了二元logistic模型來做分析,看每天的漲跌與跌漲比之間有何關系。
得到大盤漲跌的模型(根據統計學原則,這個模型擬合得非常好,這里省去證明過程):
zdvalue=1.70510-1.26517*zdb,根據模型,我們來做預測值,列在excel表中與真實值進行比較分析
發現根據跌漲比來預測當天的大盤收盤是漲還是跌,結果實際預測值為0.64或其他一些數據,這不坑爹嘛。。。。。不要急,還要進行再次數據擬合處理,要讓那些小數點的預測值形成1或0,且擬合的數據最大限度符合樣本歷史的大盤實際漲跌的數據,損失最小。
5、第五步,處理閥值alpha,讓產生的預測值與實際值擬合最好。
發現,當alpha=0.37時,預測出現錯誤的次數最少,為357次,即錯誤率=357/3117=11.4%,即用此方法,有將近90%的准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