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輪誰發明的
1. 滑輪相當於杠桿,它們都能抬什重物,那麼為什麼還要發明滑輪
滑輪省力省時間
2. 既然發明了杠桿,為什麼發明滑輪
因為用途不同。杠桿不適合連續長距離對同一物體使用不變的力,例如向高處提升重物,這種情況下杠桿就無能為力。所以人們 發明滑輪
3. 我家了四川農村曬糧食很不方便能不能發明個滑輪拉著糧食到樓上
滑輪。手動大約50元左右,現在還有電動的小型升降機,大約300到500元
4. 杠桿和滑輪是誰發明的
杠桿原理和滑輪原理是阿基米德提出的,至於這玩意兒,不知。。。。。。
5. 滑輪相當於杠桿他們都能提升重物那為什麼又要發明滑輪呢
滑輪有滑輪的作用。
6. 在古代,是誰發明前所未有耕種術
在索取時代,人類主要是靠天生活,對大自然提供的食物只是拿來,而缺乏認識。神農時代,「人民眾多,禽獸不足」,「行蟲走獸,難以養民」的客觀現實要求必須改變靠天吃飯的狀態,實現人類依靠自身耕種獲得食物的目標。炎帝率領眾部落發現那些可以食用的植物,並掌握了它們的生長規律,從而發明了最早的耕種業。《管子·輕重篇》載:「神農作,樹五穀淇山之陽,九州之民,乃知穀食,而天下化之。」又雲「神農教耕生谷,以致民利」。《逸周書》曰:「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遂耕而種之。」《新語·道基》載:「至於神農,以為行蟲走獸難以養民,乃求可食之物,嘗百草之實,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穀。」《搜神記》卷一記載:「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穀。故天下號神農也。」
農作物栽培歷史各有不同,近東和歐洲開始於公元前6500-3500年;東南亞,開始於公元前6800-4000年;在中美洲和秘魯,大約開始於在公元前2500年。在古代,人們先是到處打獵和採集果實,後來發展到可以栽培植物,有了可靠的食物供應後,人們就建立村莊和城鎮,更多的人可以去發展新技術、提供服務,進一步促使了這種轉變,最後,一個農業文明就形成了。中國古代,各個江河流域的人們就種植大豆、柑橘、桃、梨、大麻和茶樹等,還飼養動物,精通園藝,特別是花卉。 現在的伊拉克一帶地區很早就開始種植作物,他們發明了輪子,用滑輪來從人工渠里汲水,他們還建設了相當復雜的灌溉系統,他們馴化了駱駝、猴子和馬等動物。在古代埃及,人們利用尼羅河的水和肥沃的土壤,種植小麥、大麥和蓖麻等,埃及人還栽培棕櫚,除了公牛和馬外,他們還飼養家禽、綿羊、山羊和豬。在印度北部的印度文明(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750年)時期,他們種植小麥、大麥和水稻,還栽培棉花、芝麻、茶樹和甘蔗。 還馴化了雞,水牛等用來耕種田地。農民使用犁,修建了很好的灌溉系統和很大的谷倉。
在古代中美洲---現在的墨西哥等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玉米馴化前,中美洲的人還是到處打獵,耕種只是隨便種種而已。公元250年到1600年,墨西哥和中美洲等地產生了瑪雅-托爾鐵克-阿芝特克文明,人們用玉米做雜交來提高產量,還種植豆類、南瓜、胡椒、鱷梨、煙草和棉花。他們建有水渠和水上花園。還發展了乾旱農業,發明了保持水分的耕作技術。
公元1200年左右,印加人在安第斯山脈的惡劣環境中建立了一個國家,他們使用石器,修建了梯田、灌溉和排水系統。給土地施用肥料,還建造了石倉來貯藏糧食。印加人種植玉米、白甜馬鈴薯和南瓜等,還馴化了美洲駝做工,羊駝取毛。
7. 中國發明滑輪是在什麼時候
是不是秦始皇那個時代啊
記得採納啊
8. 誰能告訴一下杠桿、斜面、滑輪的相關資料啊(不要是誰發明的資料和歷史)
1、杠桿: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圍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是杠桿回。
1、杠桿的平衡條件:答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1) 支點:杠桿圍繞著轉動的點
(2)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
(3)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4)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F1)的距離
(5)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F2)的距離
斜面是一種簡單的機械,但對斜面的問題尤其是力學問題的分析卻容易出錯.其中認為斜面總能省力就是一種比較典型的錯誤.
滑輪是杠桿的變形,屬於杠桿類簡單機械。
滑輪分為:定滑輪、動滑輪
9. 滑輪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現存滑輪最早的證據是西元前八世紀發明的,由亞述(Assyria)人發明。
關於滑輪的繪品最早出現於一幅西元前八世紀的亞述浮雕。這浮雕展示的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滑輪,只能改變施力方向,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施力,並不會給出任何機械利益。在中國,滑輪裝置的繪制最早出現於漢代的畫像磚、陶井模。在《墨經》里也有記載關於滑輪的論述。
亞述(Assyria)古代西亞奴隸制國家。位於底格里斯河中游。公元前三千年代中葉,屬於閃米特族的亞述人在此建立亞述爾城後逐漸形成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城邦。
古希臘人將滑輪歸類為簡單機械。早在西元前400年,古希臘人就已經知道如何使用復式滑輪了。大約在西元前330年,亞里士多德在著作《機械問題》(《Mechanical Problems》)里的第十八個問題,專門研討「復式滑輪」系統阿基米德貢獻出很多關於簡單機械的知識,詳細地解釋滑輪的運動學理論。據說阿基米德曾經獨自使用復式滑輪拉動一艘裝滿了貨物與乘客的大海船,西元一世紀,亞歷山卓的希羅分析並且寫出關於復式滑輪的理論,證明了負載與施力的比例等於承擔負載的繩索段的數目,即「滑輪原理」。
1608年,在著作《數學紀要》(《Mathematical Collection》)里,荷蘭物理學者西蒙·斯特芬表明,滑輪系統的施力與負載之間移動路徑的長度比率,等於施力與負載之間的反比率。這是雛型的虛功原理。
1788年,法國物理學者約瑟夫·拉格朗日在巨著《分析力學》(《Mécanique analytique》)里,使用滑輪原理推導出虛功原理,從而揭起了拉格朗日力學的序幕。
10. 誰發明了機械裝置,如滑車,螺旋抽水機等
為解決用尼羅河水灌溉土地的難題,它發明了圓筒狀的螺旋揚水器,後人稱它為「專阿基屬米德螺旋」。...除了杠桿系統外,值得一提的還有舉重滑輪、灌地機、揚水機以及軍事上用的拋石機等被稱作「阿基米德螺旋」的揚水機至今仍在埃及等地使用 螺旋是效率極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