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造藝術美
1. 淺談如何創造書法藝術的意境之美
可以這樣說,書法藝術是意識形態,意境是最高級的。但是,意境的表現就需要技巧,正是:技近乎道。因此,先技後意,技意結合方為上品。
2. 藝術美的本質的四個層次是怎樣的
什麼是藝術?藝是指工藝,術是方法、途徑.藝術可以理解為,在一定的道德理念下,經過人為的發現和改變,將人類社會和大自然中最為美好的事物
的生動再現,是一種方式、方法或技巧.在這里有個前提,也就是說,這種方式方法必須得到多數人們按照當時審美觀念的認可,藝術才能夠成立.若不認可的,也
就稱不上是藝術.藝術是伴隨時代的境遷而發生變化,是特定時代的產物.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藝術什麼都不是!當今世界基本都是眾說紛紜,各有所論,
也很難為藝術下一個完整而統一的定義.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去搞藝術呢?究竟什麼才算是藝術?發現美、展示美是我們人類最美好的本性.從人們還是孩童時起,
就逐漸的建立起對審美的認識.人們在穿著打扮中創造美,在居室擺設中構建美,在言談舉止中塑造美,在道德品質中完善美……這些都是人類出於內心善待生命、
熱愛生活的美好願望.可以說,人人都在創造藝術,追求藝術.對於藝術的嚮往是人類不斷進步的一個重要外在表現.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各層次、各類別的
藝術群體.藝術具體說來,可大可小.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園林建築.其種類紛繁、科目眾多,涉及到我們生活得方方面面.舉例來說,我們欣賞的影視劇是一種藝
術,演員的表演是一種藝術,書法、繪畫、攝影、雕塑是一種藝術,時裝設計、表演是一種藝術,音樂、歌唱、舞蹈是一種藝術,裝潢、裝飾是一種藝術,詩歌、散
文等文學作品是一種藝術,紋身是一種藝術,美容、美體是一種藝術,甚至一盤佳餚、美羹也是一種藝術,藝術幾乎充斥在我們身邊每一個角落.藝術凝聚了人們那
豐富的智慧和辛勤勞動,展現了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嚮往.能夠體驗和感覺到藝術那無窮的魅力,將讓我們在精神上得到無與倫比的享受.當然,能否欣賞到藝術
美的真諦,能否去創造美,提升藝術修養和藝術品味將起到決定作用.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3. 如何理解美術實際上是一種創造美的藝術 site:z
美國著名的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是這樣說的:「在藝術教育里,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使人在創造的過程中,變得更富於創造力,而不管這種創造力將施用於何處。假如孩子長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經驗獲得較高的創造力,並將之應用生活和職業,那麼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已達成了。」 教室是我們實施教學內容的重要場所,但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我們完全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減少束縛感,營造自由、大膽創造的良好氛圍。所以我們在教學之外,讓學生大膽地走出課堂,親身進行美術實踐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美術實踐與學校課題活動結合,相輔相成。
我國美術教育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美國蓋蒂中心已開始使用「全面綜合性的美術教育」一詞。給我們美術教師的教育思想注入了新鮮血液。小學美術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目的是培養他們對藝術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審美素質,培養創新能力和創造思維。
我校是一所新興的學校,校園環境的布置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整體品位。優美的校園環境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濃厚的文化氛圍對師生產生深遠影響。學校建築大氣、清新優雅。校門口,著名書法家題寫的校名彰顯了濃厚的文化底蘊。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環境、用學生創造的周圍情景、用豐富的集體精神生活的一切東西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和最有效的領域之一。」因此,我們力求讓環繞校園的每一面牆壁,懸掛的每一幅作品、圖畫,站立的每一個宣傳版面,學生表演的每一個舞台……讓情的萌動,語的呢喃,靈的呼喚,盡在其中。讓學生得到審美的啟迪、精神的潤澤、心靈的陶冶。但是在學校一期環境布置中都是學校行為,學生沒有參與。如何發現和發展學生在造型、色彩、製作、創造等方面的美術才能,顯露學生個性潛能,從而形象地顯示出學生潛在的氣質、個性、能力特點呢?所以在學校二、三期工程建設當中,我們有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環境布置,圍繞學校課題開展了「我是小小校園設計師」等一系列活動,將美術實踐真正從教室內走出來。
1、美術教育是一種創造精神和創造實踐的教育,人類的創造力量顯了對未知領域不懈的探索、開拓和超越的精神。
我們認為,這次活動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創造活動,學生成為活動主角,教師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進行適度的指導,對所產生的創意予以檢討修正,使更臻完美。學生在設計中盡情地傾吐了各自的感受,體現了獨特的個性與偏愛,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美術語言與潛能,創造出心中最嚮往的意象。例如學校二期工程中有綠地圍繞亭台,學校三年級的學生實地考察後,運用美術課學到的知識紛紛對亭台的色彩、建築風格提出修改意見;並且結合學校區域性課題《開創讀書天地,營造書香校園》為亭命名,使美術實踐活動與學校課題有機結合。
2、圍繞學校課題還展開了班級讀書角的布置比賽活動。
以往學校班級圖書角的設計單調,千篇一律。無外是在牆上釘釘子掛書或是擺放圖書櫃。我們將統一式樣的書櫃投放到各班,由學生自行設計進行美化。在後來的評比中,我們發現各班從書在櫃上的擺放到「讀書角」的字體、花邊裝飾、書櫃中的飾物無一雷同。學生無拘無束的美術活動中將下意識地流露出與個人某些氣質特點相對應的個性化美術語言。
二、將實踐與可操作性相結合,真正做到自己「動」起來。
美術實踐是一種操作性的社會實踐 ,也是一種信息傳播活動,它在校園內傳播著社會生活信息、文化信息等。我校每年舉行的「校園科技節」、「校園讀書節」、「校園藝術節」「學校運動會」等大型活動的校園海報宣傳均由學生動手完成。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在創作實踐中天馬行空,不受任何束縛,考慮如何充分、藝術性地表達闡釋活動主題,引起參與者的注意,激發參與慾望的驅動力。同時各項活動的主持、會場布置、活動程序的安排也首先由學生策劃。學生在實踐中受到美的陶冶,美的啟迪,獲得美的享受。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凈化他們的心靈,不斷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三、與專家引領相結合,不斷提升自身美術素養。
為了開闊學生視野,增強學生藝術修養,突出學校藝術教育特色,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我們特邀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職業畫家史宇、羅中凱創作繪制主題壁畫《聆聽》。該壁畫創作於2006年3月,總面積108平方米,採用丙稀顏料繪制。在壁畫的創作過程中,我們尊重孩子們的審美感受,對壁畫進行了一個全校性的方案採集,孩子們對在學校作壁畫這一新穎事物非常感興趣,各班積極行動,或暢所欲言,或動筆描繪,或向畫家咨詢壁畫的創作程序。最後呈現了筆簇細膩圓潤,人物栩栩如生,筆調色澤鮮艷,場景歡快靈動的生動壁畫形象。這幅壁畫以藝術的起源與發展為主線,帶領孩子們聆聽音韻悠揚的古樂;以各民族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激發孩子們對浩瀚藝術的喜愛;以藝術對生活的升華,提升孩子們的藝術修養,讓學生實地感觸了一次美的享受。
孩子們在學校美術實踐過程中發展了記憶、想像、思維、創造等多種心理過程,甚至還包括淺顯的道德、情感、審美等高級心理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認為過程比作品更為重要。他們獲得更多的觸摸覺感知和體驗,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獲得直覺把握的經驗。他們在接受美育的同時也調動了學習心理因素和學習動機,滿足學習的某些需要。
4. 怎麼理解文學創造過程中如何美麗地描寫悲哀以更好地創造藝術之美
文學創造過程中,想要更美麗的描寫悲哀以及更好的創造藝術之美,必須要把藝術作品跟文學創作相結合,把他的精神靈魂更好地發揮出來,才能讓他既有文學的創意,又具有藝術的美感。
5. 什麼是藝術美如何欣賞美
個人見解。。
看你什麼心態去欣賞了!
也受你身邊的環境而定的,
心靈,美術,音樂,天氣,物體。都是美的
關鍵還是你自己的態度!
6. 藝術美如何欣賞
摘要:了解建築藝術的一般特點和具有較高的審美修養,充分調動自己的想像、情感等因素,積極能動地進行審美觀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建築藝術的美
關鍵詞:建築藝術 審美修養 欣賞角度 欣賞距離 欣賞方法0 引言建築是指建築物和構築物的通稱,是人類用物質材料修建或構築的居住和活動的場所。建築藝術.是指按照美的規律,運用建築藝術獨特的藝術語言,通過空間、形體、比例、均衡、節奏、色彩、裝飾等多種因素的協調統—,通過充分調動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環境雕塑、環境繪畫、建築小品、工藝美術、書法以至文學的作用,形成建築藝術特有的空間造型美。使建築形象具有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具有象徵性和形式美,體現出民族性和時代感。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與人類物質生產水平和精神發展狀況相關;其表現性與抽象性有極強的象徵意義。欣賞建築藝術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建築藝術自身的特點,通過感受建築藝術的形式美,既把握建築藝術的形象,又感悟出它的內在意蘊,從中獲得審美愉悅。欣賞建築藝術要把局部的審美觀照與整體的審美知覺結合起來。建築藝術的形象一般是由建築物的體積布局,比例關系,結構形式,空間安排等構成。建築的外在裝飾常有圓柱,柱頭、飛檐、貼臉,雕塑,圖案和壁畫等,這些裝飾因素是建築形象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應該與建築形象保持內在一致,從造型和色彩上豐富和發展建築的藝術構思,使建築形象錦上添花,增加藝術感染力。因此,欣賞建築藝術不僅可以對建築藝術的局部構成進行審美觀照,而且還應該把局部的藝術構成納入整個建築藝術及從環境中加以觀照。使欣賞者從整體的審美知覺中感悟建築藝術的美。在欣賞建築藝術時,既要欣賞建築色調、尺度、比例、景觀及空間變化,看其是否符合美的規律,又要注意具體的建築構成要素是否實現優化組合、建築的整體是否和諧統,進而可以把該建築納入建築群的總體風貌中加以欣賞。
1 感悟建築形象的象徵意義
建築藝術通常藉助象徵意義來蘊含其審美意蘊,這也是建築美學的一個重要命題。象徵意義首先是最初的象徵性,即建築藝術在物化成特定的建築物時就已經具有的象徵意義。如北京故宮的對稱和諧、層次分明、主要建築位居中央,顯現出封建時代帝王對國家的主宰以及封建制度的「寶塔」結構。我國秦朝建立的萬里長城,當時象徵著秦帝國的「大一統」。但是,隨著社會歷史實踐的發展變化,建築藝術又會產生出一些新的象徵意義。現在,北京故宮已成為中外遊客所欣賞的審美對象,它既顯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偉大成就,又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徵。當我們現在登上萬里長城,極目遠眺,萬里長城象一條巨龍在群山環抱中婉蜒游動,顯得氣勢非常恢宏遼闊。在我們的審美視野中,長城已不再是秦帝國「大一統」的象徵,而是中華民族創造力量的象徵,也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象徵。要感悟建築形象的象徵性,還必須了解建築藝術創造的時代背景及其民族特點。北京故宮作為封建社會的產物,其結構上,從正陽門到景山,通過一系列錯落有致,高低不同的空間處理,象徵著皇權形象。北京天壇的設計具有明顯的漢民族特點,象徵著天帝的崇高神聖,表達出漢民族「天人感應」的思想意識。在欣賞建築藝術的象徵性時,還可以結合心理美學的「移情說」,充分展開自己的審美想像,在感知建築形象的同時,把建築形象擬人化,賦予建築藝術以新的生命,使本無生命的建築有了人的性格、人的情感,人的生氣。比如找們欣賞一座幽靜別致的別墅,就會感受到它非常幽雅婉靜;欣賞那些高聳入雲的建築,會使我們產生向上飛騰的感覺;欣賞那些新穎奇特,色彩疏淡而簡潔的建築,則會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機勃勃,游灑飄逸;看到那些富有穩定感的建築,就會使人產生端莊穩重的感覺。當然,欣賞建築藝術時的移情,只能根據建築藝術質的規定性加以自然而又合情合理的想像,而不能胡思亂想,違背藝術欣賞規律。
2 要善於欣賞建築藝術的音樂美,建築藝術通常以錯落有致的空間造型顯現出類似音樂的節奏感
歌德和謝林都把建築看成是「凝固的音樂,」正是在於他們感受到建築藝術的音樂美。建築藝術的外在造型都是按照形式大的規律創造的,它無論向空間什麼方向延伸,都是有比例、有規劃、有變化地排列的,從而形成一定的節奏。而「優秀的建築物,它各方面的節奏,總能歸於統一。這便形成一種統一的調子,統一的旋律。當你在觀賞這座建築時,你便能在一定時間過程中感受到節奏上反復多樣的流動,產生音樂般的旋律感,正是這種旋律感,把你引向特定的情緒氛圍」,從而獲得類似感受音樂美的情感愉悅。感受建築藝術的音樂美,要善於調動自己的通感,以動態的視覺對建築造型顯現的空間序列進行審美觀照。欣賞建築藝術同欣賞繪畫不同,欣賞繪畫主要靠靜態的直觀把握,而欣賞建築卻不能只靠靜態觀照,還應運用動態觀照,從視點的高低、視角的俯仰、視野的遠近大小、空間的開合、視覺的分隔聯系中去觀照建築的空間序列,才能感受到空間序列的節奏感和音樂感。也只有從這個意義上才可以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
3 建築藝術的欣賞過程
建築藝術的欣賞過程通常包括欣賞角度、欣賞距離和欣賞方法這三個組成部分。欣賞角度可以分為水平方向上的正視與側視,在垂直方向上的平視、仰視與俯視。欣賞角度也就是審美角度或審美視角。在審美活動中,審美角度是非常重要的,客體審美價值的實現,不僅需要客體自身的審美同伴,而且還需要審美主體的密切配合,需要審美主體選擇合適的審美角度,盡可能多角度、全方位的把握審美客體。建築藝術是立體的空間藝術,欣賞者更應從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欣賞建築藝術的整體美。建築藝術又是視覺藝術,欣賞者與建築物距離的遠近直接影響制約著審美效果。一般來講,近距離可欣賞建築的細節或局部;中距離可直觀全貌;遠距離能概觀大致輪廓。欣賞者時間充足,可近、中、遠三者兼而有之;時間倉促,則只能或中或遠的覽其概貌。一般來講,欣賞古典建築可多作近、中距離的觀照;欣賞現代的宏偉建築可多作中、遠距離的概覽。當然,欣賞距離的遠近不是絕對的,應該因人而異,因建築藝術不同而不同。欣賞方法對於欣賞建築藝術有著重要意義,它一般分為靜態欣賞和動態欣賞。靜態欣賞是指欣賞者在特定的欣賞點上對建築物的靜態觀賞,動態欣賞是指欣賞者按照欣賞需要,在一定的觀賞路線上對建築物的觀賞。在欣賞中,應該把靜態欣賞與動態欣賞有機結合起來,作到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隨著欣賞路線的流動,欣賞者的大腦中就會出現一幅幅具體可感而又各不相同的建築形象畫面,即不同的建築形象,從而感受到建築形象的空間序列。同時,由於欣賞者視點的高低、視角的仰俯。視野的大小、視覺的轉換等是不斷流動變化的,這樣當欣賞者去感受建築形象的空間序列時,就會產生一種節奏感,這也正是人們把建築比喻成是凝固的音樂的內在依據。
總之,建築藝術是物質功能性與審美功能性相結合的藝術,是人類創造的最偉大的奇跡和最古老的藝術之一。在欣賞建築藝術的過程中,欣賞者應了解建築藝術的一般特點和具有較高的審美修養,充分調動自己的想像、情感等因素,積極能動地進行審美觀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建築藝術的美。
7. 在藝術美中如何體現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
首先說創造性概念,在繼承前人的技法或是手法風格的基礎上,又有別於前人的自我版表達。不過藝術權美的根本目的並非是為了創新,而是為了更好地表達。正如康德所說無目的的目的性,老子的意思則是無為而無不為;金剛經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有為法如夢幻炮影。所以最高的創造性是無為,對情、對景表達人的最平和的心態。面對美景山是山,水是水!
8. 作為一名藝術的研究者,一個美的學生,我該如何創造美
藝術發掘與創造需要:
純潔的心靈、生活的熱愛、虔誠的態度,深入的生活、獻身的精神、飽滿的激情,最後是否有勇氣面對人生困苦和磨難!沒有假惡丑暗影就沒有真善美的光明,這是最好的審美源泉。
贈貝多芬名言:
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痛苦能夠毀滅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毀滅。創造就需苦難,苦難是上帝的禮物。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撓。
9. 藝術美包括哪些方面
藝術美指藝術作品的美。
是人類審美的主要對象。是藝術家對生活的審美感情和審美理想與生活美醜特性在優美藝術形象中的結合。藝術美和藝術不是同一概念。藝術是和哲學、宗教、倫理等相並列的社會意識形態。藝術美是對藝術品審美屬性的概括。藝術美的種類繁多,存在於一切種類、樣式的藝術作品中。
藝術形象是藝術活動中客體的再現與主體的表現的統一。 「客體再現」,即藝術家在創作的時候,如實地描寫事物的客觀形態,是客觀的現實生活再現於藝術作品中。
再現固然要描繪得像生活本身那樣生動可悲、可信,但再現決不是照相式的有聞必錄,而要經過藝術家的選擇、提煉、集中和概括,甚至在再現時允許有某種變形,即在再現過程中已體現了藝術家的創作性勞動。
(9)如何創造藝術美擴展閱讀:
藝術審美化的電視呈現:
蘇軾對審美詩歌的稱道: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畫結合的審美境界。電視所賦予的聲畫之形是以詩性的審美本質與意境為內質的,這就是電視詩歌散文具有不同於其他藝術的藝術美所在。
這里還需要強調上述的幾個重要概念:詩性形式和意境追求。在電視詩歌散文中,似乎只是手段的電視聲畫表現其實已包含有詩性的形式,即它的形式選擇和內涵互為表裡,無論畫面還是音樂音響,都包含著詩意審美的意味。
而詩性形式具有的靈動思緒,跳躍文字,虛實結合的特性,和畫面組合、時空切換、實景與虛景的結合是可以默契呼應的。在許多優美的電視詩歌散文佳作中都不難體味到這種巧妙融合的妙處。深入一步看,電視詩文的根本還在於透過聲畫形式對意境的追求,即以抒情為本,而靠意境取勝。
10. 如何欣賞藝術美
對藝術的欣賞不復能只聽老師的制 因為他們也是說說自己的感受 是他們的欣賞角度和文化修養對眼中藝術的認識所決定的!
不論怎樣欣賞藝術要從它的多個角度去欣賞 針對一件藝術品 首現你要知道它的創作背景 作者的性格等等~~這些對認識它很重要~
更重要的是要培養自己的藝術氣息 提高藝術認識水平!
具體方法因人而異 就不多說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