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發明
⑴ 動畫是誰發明的
中國早在公元前的西漢南越國時期即2000多年前就已有了動畫。據新快報報道,目前世界動漫業界普遍公認著這么一個事實——動畫技術起源於十九世紀的法國。但來自南越王墓博物館的研究學者兼日語解說員滕壽平博士,卻根據其新近的發現提出上述驚人的異議。
西漢青銅器提桶上發現「動畫」
據介紹,近日滕壽平博士在研究一隻青銅器提桶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了一組「動畫」。
滕博士告訴記者,該青銅器提桶是西漢南越國(公元前7年至公元前111年)第二代王趙昩墓內出土的珍寶。整個桶高40.7厘米,直徑為30厘米,遺憾的是,關於該桶的製作者和具體製作年代均沒有記載。
有一天,滕博士在觀察提桶表紋時,被提桶外壁正中腰部位置環形雕刻著的圖案吸引住了。初看,那是一幅有關海戰凱旋歸來的圖畫;但仔細一看,圖畫上的組成元素:人、船、鳥、魚、龜、旗幟、飾物都出現多次重復。連貫來看,似乎不是「一幅」畫,而是「一組」圖,這引發了滕博士極大的興趣。
於是,為更清晰地查看畫像,滕博士乾脆把「整幅」畫原原本本地拓印在宣紙上,這下「謎底」水落石出了——「依照自左至右排列順序,我清楚地看到畫面上人、船、鳥、魚、龜、旗幟、飾物等元素,呈現的是動作上漸進的變化」。
按照這個「變化」,滕博士輕而易舉地就把這貌似「成幅」的畫,有機地切分為所含元素一模一樣的「四幅」小圖,然後將它們由上而下排列,「你可看到,從人、船到旗幟都出現了非常連貫的動作變化」。
之後,滕博士又使用現代電腦幻燈技術和flash技術將四幅圖畫連續播放,「它們的的確確是動畫!講述了海戰凱旋中一小段連續的復雜動作。」
後來,滕博士又做了個實驗,把青銅器提桶置於一轉盤上旋轉,透過限制視野的視窗觀看,也可看出整個畫面動起來了。
動漫界慣認皮埃爾為鼻祖
據滕博士介紹,視覺的暫留現象,首先被法國人保羅·羅蓋特發現,1818年他發明了留影盤——在一個被繩子或木竿穿過中心的圓盤的一面,畫著一隻空鳥籠,在盤子的另一面畫著一隻鳥。當圓盤旋轉時,鳥在籠子出現了。這證明了當眼睛看到一系列圖像時,它一次保留一個圖象。
到1826年,法國人約瑟夫高原利用留影盤原理,發明了轉盤活動影像鏡,這是在邊沿有一道裂縫的轉盤畫上帶循環圖的卡。看的人將圖畫對著鏡子,轉動轉盤,透過裂縫觀看,就會把一系列旋轉中的圖畫看成一個運動圖象。
「這兩個盤子被稱作兩大發明,曾引起轟動」,滕博士說,沿用這兩項發明技術,1860年皮埃爾·代斯威格內斯在圓筒內壁貼上圖畫,利用轉子帶動它旋轉,觀者通過筒頂的槽觀看,筒壁上的圖畫竟魔術般地動起來。這個動畫製作技術一直被沿用至今天,而皮埃爾也因他的這一「旋轉圓筒圖畫留影技術」,被當今動畫影視界視為鼻祖。
比法國早了1800多年?
「都是圓筒,皮埃爾·代斯威格內斯在圓筒內壁貼上圖畫;而中國的青銅器提桶,是在外壁雕刻圖畫,轉動起來都是一樣的動畫視覺效果。但不同的是,兩只圓筒的動畫製作年代竟然相差了將近1800多年!」為此,滕博士認為,南越王趙昩墓內青銅器提桶上的圖畫,才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旋轉圓筒圖畫留影技術!該桶的作者才是動畫製作的鼻祖。「也就是說動畫的發明應該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國」。
為讓這一新說法獲得世界的權威公認,目前滕博士正在製作一部電視記錄片,以直觀、具體、形象的畫面演示青銅器上動畫的形成全程,然後上交中國動畫協會以及國際相關的動漫組織予以審評。
⑵ 動漫誰發明的
1831年,法國人Joseph Antoine Plateau把畫好的圖片按照順序放在一部機器的圓
盤上,圓盤可以在機器的帶動下轉動.這部機器還有一個觀察窗,用來觀看活動圖片效果.在機器的帶動下,圓盤低速旋轉.圓盤上的圖片也隨著圓盤旋轉.從觀察窗看過去,圖片似乎動了起來,形成動的畫面,這就是原始動畫的雛形.
1906年,美國人J.Steward製作出一部接近現代動畫概念的影片,片名叫《滑稽面孔的幽默形象》(Humorous Phase of a Funny Face).他經過反復地琢磨和推敲,不斷修改畫稿,終於完成這部接近動畫的短片.
1908年,法國人Emile Cohl首創用負片製作動畫影片,所謂負片,是影象與實際色彩恰好相反的膠片,如同今天的普通膠卷底片.採用負片製作動畫,從概念上解決了影片載體的問題,為今後動畫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09年,美國人Winsor Mccay用一萬張圖片表現一段動畫故事,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公認的第一部象樣的動畫短片.從此以後,動畫片的創作和製作水平日趨成熟,人們已經開始有意識的製作表現各種內容的動畫片.
1915年,美國人Eerl Hurd創造了新的動畫製作工藝,他先在塑料膠片上畫動畫片,然後再把畫在塑料膠片上的一幅幅圖片拍攝成動畫電影.多少年來,這種動畫製作工藝一直被沿用著.
⑶ 盤點動漫中哪些發明家
1:阿笠博士(《名偵抄探柯南》,襲聲優:緒方賢一)
2:博士(《日常》,聲優:今野宏美)
3:菈菈·撒塔林·戴比路克 (《出包王女》 系列,聲優:戶松遙)
4:志熊理科(《我的朋友很少》,聲優:福圓美里)
5:牧瀨紅莉棲(《命運石之門》系列,聲優:今井麻美)
6:代達羅斯(《天降之物》,聲優:大龜明日香)
7:糜稽·揍敵客(《全職獵人》,聲優:石冢堅(1999年版),齊藤貴美子(2011年版))
8:灰原哀(《名偵探柯南》,聲優:林原惠)
9:平賀源外(《銀魂》,聲優:青野武、島田敏)
10:則卷千兵衛(《阿拉蕾》,聲優:內海賢二,屋良有作)
11:大蛇丸(《火影忍者》,聲優:松本和香子 )
12:烏索普《海賊王》
13:纏一身《斬服少女》
14:布里夫《龍珠》
15:弗蘭克斯博士《DARLING in the FRANXX》
16:涅繭利《死神》
⑷ 動漫的由來
動畫的起源
傳統藝術伴隨人類文明的誕生而產生,而電影、動畫則是由人類發明出來的,動畫的發明早電影幾年。
工業文明的發展和人們對人類視知覺的研究,是電影和動畫誕生的先決條件。19世紀攝影術和機械設計的進步,為動畫的發明提供了物質上的基礎。1824 年,英國生理學家彼德·馬克·羅傑特(Peter Mark Roget)發表了論文《關於移動物體的視覺暫留現象》 (Persistence of Vision with Regard to Moving Objects),發現了人眼的視覺暫留現象。這一發現為動畫和電影的發明提供了心理學上的依據。
1825年,英國人約翰?A?派里司(John A. Paris)發明了幻盤(Thaumatrope)。1832 年,比利時科學家約瑟夫·普拉托(Joseph Plateau)發明了詭盤(phenakistiscope)。這些動畫的原始雛形,不斷向更好地產生運動幻覺的方向前進。
1877年,法國人艾米·雷諾(Emile Reynaud)在前人發明的裝置基礎上進行改進,製造了一架用幾面鏡子拼成圓鼓形的活動視鏡(praxinoscope)。雷諾不斷改良活動視鏡,在1888年創造了他的光學影戲機(Théatre optique)。1892年10月11日,雷諾和巴黎有名的蠟像館Grevin Museum簽訂合同,在這里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動畫片。放映節目由每卷能繼續放映約十到十五分鍾的一些畫片構成。在製作這些影片時,雷諾已利用了近代動畫片的主要技術:活動形象與布景的分離、畫在透明紙上的連環圖畫、特技攝影、循環運動等。因此雷諾一般被認為是動畫的創始人。
在同一時期,美國和法國的發明家們致力於研究使用膠片的活動影像裝置。經過十幾年時間和各國發明家的努力,最終盧米埃爾兄弟發明了最接近於現代電影的裝置活動電影機。在早期電影的實踐中,電影家們發現了停格再拍的原理。至20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現代動畫的幾個基本製作技術都已被人們發明出來,以詹姆士?斯圖爾特?布萊克頓(James Stuart Blackton)為代表的各國早期動畫電影人開始製作拍攝在膠片上的動畫電影,現代動畫電影由此大開濫觴。
2. 動畫的黃金時代
在動畫發明的最初幾年,普遍被認為是雜耍一類的玩意,只在游樂場一類的地方作為娛樂節目的一種進行放映。但是,藝術家和商人們漸漸認識到動畫所蘊含的藝術可能性和商業機會。動畫作為新興的電影產業的一部分,逐漸得到了發展。1914年,美國人愛爾?赫德(Earl Hurd)發明了在透明賽璐珞片上分層繪制動畫的技術,這種技術降低了動畫製作的工作量,使更長的動畫片製作成為可能。漸漸在早期動畫工作室中形成了較為固定的生產工藝,一直在商業動畫領域沿用到1980年代早期。
在美國,動畫製作產業也隨此漸漸形成規模,溫瑟?麥凱(Winsor McCay)、 約翰?布賴(John Bray)、馬克思?弗萊舍(Max Fleischer)等人對美國動畫工業的建立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在這期間,歐洲的埃米爾?考爾(Emile Cohl)等一批早期動畫製作者致力於更個人化的探索,伴隨美術界和電影屆紛至沓來的印象主義、表現主義風潮,創作了一大批藝術動畫。到了20年代初期,隨著研究主流商業電影之外的藝術電影院、俱樂部、展覽和書籍在歐洲的出現,所謂「藝術動畫」的格局也漸漸形成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遠離戰場,電影業得到發展,大戰結束後取代法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國。美國動畫在規模和水平上的優勢至少延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923年,年僅22歲的沃特?迪斯尼(Walt Disney)來到好萊塢,成立了自己的動畫製片廠。年輕的迪斯尼雖然沒有接受過正式的藝術教育,但他頭腦靈活、精力充沛,在富於藝術創造力的同時也極有商業頭腦。20年代後期,迪斯尼逐漸建立了自己在動畫工業中的名聲和地位。1928年,好萊塢的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Jazz Singer)誕生一年後,迪斯尼公司製作出了第一部有聲動畫片《蒸汽船威利號》(Steamboat Willie)。這部短片讓米老鼠(Mickey Mouse)成為最廣為人知的動畫角色,也成就了迪斯尼的動畫帝國。從20年代末期至今到50年代初期,迪斯尼製作了大量高質量的動畫短片和長片,而稍後華納、米高梅等好萊塢大製片廠也創立了動畫製作部門,這一時期在動畫史上被稱為「黃金時代」(Golden Age)
⑸ 動漫是誰發明的
非常無恥地找別人的答案。。。。專。。。屬。。
http://..com/question/312246593.html
http://..com/question/8979519.html?an=0&si=2
http://tieba..com/f?kz=1081089801
⑹ 誰發明了動畫片
今天的連環漫畫的先驅在大約公元2000年前埃及的牆壁裝飾上被發現,它描繪了兩個摔跤手的一版小段連續的復雜動權作。在LeonardodaVinci的一些著名的插圖中,他向人們展示出肢體怎麼將向各種各樣的位置里運動。Giotto的天使似乎在以他們重復的動作飛行,而日本人使用了連環畫來講述連續的故事。有史以來,人類一直試著以他們的藝術捕獲運動的一種感覺。從畫在西班牙北部的Altamira洞的8腿雄野豬到長久保存的pharoahs的遺體,極力捕獲運動都是許多人類文明藝術努力探索的一個普遍的主題。
如果沒有首先理解人眼睛的一個基本的原則,動畫就不可能實現。視覺的暫留,首先被法國人保羅·羅蓋特發現,1828年他發明了留影盤。它是一個被繩子或木竿再兩面間穿過的圓盤。盤的一個面畫了一隻鳥,另外一面畫了一個空籠子。當圓盤被旋轉時,鳥在籠子出現了。這證明了當眼睛看到一系列圖像時,它一次保留一個圖象。
⑺ 動畫片是誰發明的
動畫片的起源 早在1831年,法國人Joseph Antoine Plateau把畫好的圖片按照順序放在一部機器的圓盤上,圓盤可以在機器的帶動下轉動。這部機器還有一個觀察窗,用來觀看活動圖片效果。在機器的帶動下,圓盤低速旋轉。圓盤上的圖片也隨著圓盤旋轉。從觀察窗看過去,圖片似乎動了起來,形成動的畫面,這就是原始動畫的雛形。 1906年,美國人J Steward製作出一部接近現代動畫概念的影片,片名叫「滑稽面孔的幽默形象」(Houmoious Phase of a Funny Face)。他經過反復地琢磨和推敲,不斷修改畫稿,終於完成這部接近動畫的短片。 1908年法國人Emile Cohl首創用負片製作動畫影片,所謂負片,是影象與實際色彩恰好相反的膠片,如同今天的普通膠卷底片。採用負片製作動畫,從概念上解決了影片載體的問題,為今後動畫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09年,美國人Winsor Mccay用一萬張圖片表現一段動畫故事,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公認的第一部象樣的動畫短片。從此以後,動畫片的創作和 製作水平日趨成熟,人們已經開始有意識的製作表現各種內容的動畫片 1915年,美國人Eerl Hurd創造了新的動畫製作工藝,他先在塑料膠片上畫動畫片,然後再把畫在塑料膠片上的一幅幅圖片拍攝成動畫電影。多少年來,這種動畫製作工藝一直被沿用著。 從1928年開始,世人皆知的Walt Disney逐漸把動畫影片推向了顛峰。(參考《迪斯尼傳》)他在完善了動畫體系和製作工藝的同時,把動畫片的製作與商業價值聯系了起來,被人們譽為商業動畫之父。直到如今,他創辦的迪斯尼公司還在為全世界的人們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動畫片。「迪斯尼」----20世紀最偉大的動畫公司。
⑻ 動畫片是怎麼出來的,誰發明的
中國早在公元前的西漢南越國時期即2000多年前就已有了動畫。據新快報報道,目前世界動漫業界普遍公認著這么一個事實——動畫技術起源於十九世紀的法國。但來自南越王墓博物館的研究學者兼日語解說員滕壽平博士,卻根據其新近的發現提出上述驚人的異議。
西漢青銅器提桶上發現「動畫」
據介紹,近日滕壽平博士在研究一隻青銅器提桶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了一組「動畫」。
滕博士告訴記者,該青銅器提桶是西漢南越國(公元前7年至公元前111年)第二代王趙昩墓內出土的珍寶。整個桶高40.7厘米,直徑為30厘米,遺憾的是,關於該桶的製作者和具體製作年代均沒有記載。
有一天,滕博士在觀察提桶表紋時,被提桶外壁正中腰部位置環形雕刻著的圖案吸引住了。初看,那是一幅有關海戰凱旋歸來的圖畫;但仔細一看,圖畫上的組成元素:人、船、鳥、魚、龜、旗幟、飾物都出現多次重復。連貫來看,似乎不是「一幅」畫,而是「一組」圖,這引發了滕博士極大的興趣。
於是,為更清晰地查看畫像,滕博士乾脆把「整幅」畫原原本本地拓印在宣紙上,這下「謎底」水落石出了——「依照自左至右排列順序,我清楚地看到畫面上人、船、鳥、魚、龜、旗幟、飾物等元素,呈現的是動作上漸進的變化」。
按照這個「變化」,滕博士輕而易舉地就把這貌似「成幅」的畫,有機地切分為所含元素一模一樣的「四幅」小圖,然後將它們由上而下排列,「你可看到,從人、船到旗幟都出現了非常連貫的動作變化」。
之後,滕博士又使用現代電腦幻燈技術和flash技術將四幅圖畫連續播放,「它們的的確確是動畫!講述了海戰凱旋中一小段連續的復雜動作。」
後來,滕博士又做了個實驗,把青銅器提桶置於一轉盤上旋轉,透過限制視野的視窗觀看,也可看出整個畫面動起來了。
動漫界慣認皮埃爾為鼻祖
據滕博士介紹,視覺的暫留現象,首先被法國人保羅·羅蓋特發現,1818年他發明了留影盤——在一個被繩子或木竿穿過中心的圓盤的一面,畫著一隻空鳥籠,在盤子的另一面畫著一隻鳥。當圓盤旋轉時,鳥在籠子出現了。這證明了當眼睛看到一系列圖像時,它一次保留一個圖象。
到1826年,法國人約瑟夫高原利用留影盤原理,發明了轉盤活動影像鏡,這是在邊沿有一道裂縫的轉盤畫上帶循環圖的卡。看的人將圖畫對著鏡子,轉動轉盤,透過裂縫觀看,就會把一系列旋轉中的圖畫看成一個運動圖象。
「這兩個盤子被稱作兩大發明,曾引起轟動」,滕博士說,沿用這兩項發明技術,1860年皮埃爾·代斯威格內斯在圓筒內壁貼上圖畫,利用轉子帶動它旋轉,觀者通過筒頂的槽觀看,筒壁上的圖畫竟魔術般地動起來。這個動畫製作技術一直被沿用至今天,而皮埃爾也因他的這一「旋轉圓筒圖畫留影技術」,被當今動畫影視界視為鼻祖。
比法國早了1800多年?
「都是圓筒,皮埃爾·代斯威格內斯在圓筒內壁貼上圖畫;而中國的青銅器提桶,是在外壁雕刻圖畫,轉動起來都是一樣的動畫視覺效果。但不同的是,兩只圓筒的動畫製作年代竟然相差了將近1800多年!」為此,滕博士認為,南越王趙昩墓內青銅器提桶上的圖畫,才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旋轉圓筒圖畫留影技術!該桶的作者才是動畫製作的鼻祖。「也就是說動畫的發明應該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國」。
為讓這一新說法獲得世界的權威公認,目前滕博士正在製作一部電視記錄片,以直觀、具體、形象的畫面演示青銅器上動畫的形成全程,然後上交中國動畫協會以及國際相關的動漫組織予以審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