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肺炎確診病例的診斷標准
『壹』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兒童要注意什麼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你問我答-兒童篇
新型冠狀病毒兒童佩戴口罩應注意什麼?建議兒童選用符合國家標准GB2626-2006KN95,並標注兒童或青少年顆粒物防護口罩 的產品。兒童使用口罩需注意以下事項:
1. 兒童在佩戴前,需在家長幫助下,認真閱讀並正確理解使用說明,以掌握正確使用呼吸防護用品的方法;
2. 家長應隨時關注兒童口罩佩戴情況,如兒童在佩戴口罩過程中感覺不適,應及時調整或停止使用;
3. 因兒童臉型較小,與成人口罩邊緣無法充分密合,不建議兒童佩戴具有密合性要求的成人口罩。
對小於1歲的孩子,主要是以被動防護為主,即靠父母、家人、看護人的防護來間接保護孩子。 看護人第一要戴好口罩,第二不要對著孩子打噴嚏、呼氣。如果咳嗽和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捂住您的口鼻,如果來不及就用手肘捂住口鼻,然後再去清洗手肘。另外,捂住口鼻的紙巾別忘了丟棄,再洗手。看護人在接觸兒童餐具、玩具、日常生活用品等物品前,或與兒童交流玩耍前,一定要洗凈雙手。
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保護孩子的地方?
1. 盡量減少孩子出門,尤其是公共場所和密閉的空間。如需要外出,要為孩子做好個人防護,如戴好口罩等。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至少在1米以上。
2. 用餐時要注意,不跟孩子共用餐具;給孩子餵食,不要用嘴吹食物,也不要用嘴嘗試食物再喂給孩子,更不要用嘴咀嚼完食物再喂給孩子。
3. 孩子要保持手部清潔,孩子的物品、玩具和餐具要定期消毒。
4. 和孩子玩耍和抱孩子之前一定要認真洗手,保持手衛生。
5. 回家時應該把外面穿的衣物換掉,洗手以後再抱孩子。
6. 家裡做到定期的通風,一般每天要通風2-3次,每次20-30分鍾。通風時要把孩子移出通風的房間,可以逐間房間進行通風。
7. 如果家長出現可疑症狀(發熱、咳嗽、咽痛、 胸悶、呼吸困難、乏力、惡心嘔吐、腹瀉、結膜炎、 肌肉酸痛等),應及時就醫。
8. 保障兒童的營養和睡眠,為孩子安排豐富有趣的家庭游戲和鍛煉,提高兒童的身體抵抗 力。
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帶孩子外出,公共娛樂設施可以玩嗎?
1. 盡量避免外出,不去室內游樂場、商場兒童玩具區等公共娛樂場所玩。
2. 如一定要玩,去戶外的公共娛樂設施並做好防護,包括正確佩戴口罩,戴手套接觸公共設施設備表面等。避開人多的時候,並盡量縮短逗留時間。不在公共場所吃喝東西或脫掉外 罩手套等。
3. 回家後及時脫去外套,洗凈雙手,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懸掛在潔凈、乾燥通風處, 或將其放置在清潔、透氣的紙袋中,做好手套等物品消毒。
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能帶孩子打疫苗嗎?
關注當地兒童預防接種門診的工作動態,和預防接種門診醫生去溝通孩子的具體情況,我們 建議單獨預約,分散接種。
新生兒首針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應按照國家免疫規劃程序在助產機構及時接種。乙肝表面抗 原陽性母親所生新生兒的第2劑和第3劑乙肝疫苗,建議與接種單位預約後及時接種。狂犬病、破傷風用於暴露後預防的疫苗,無論是否處於疾病高發地區,均需按疫苗接種程序及時接種。
如所在社區發生社區傳播性疫情,可暫停除上述4種疫苗以外的其他疫苗接種,並需注意在疫情結束後及時為兒童盡早補種。如果所在社區未發生社區傳播疫情,則可根據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或疾控機構具體要求及接種單位的時間安排選擇接種。
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孩子慢性病復查需要改期嗎?
在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慢性病患兒復查是否可以改期一定要遵循主治醫師對患兒病 情的評估,切不可擅自做主。如果醫生可以通過線上形式和家長溝通,做好患兒疾病的監測、 療效的判定並保持治療的延續性和有效性,可以減少到醫院就診的次數。但如果病情不允許, 或出現變化甚至惡化,則應及時就診。就診時,患兒和家長均應做好防護,尤其是應全程戴好口罩、不到處亂摸、不潔凈的手不觸碰眼口鼻等。 如果可以的話,也可以就近進行一些必要項目的檢查,然後將檢查結果通過線上途徑發給主治醫生,以指導接下來的治療。
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帶孩子接種疫苗或看病如何防護?
接種疫苗應遵循題4的原則安排接種。在疫情流行期間,應減少兒童去醫院就診的次數,如果遇到家長無法處理的情況,必須要去的話,盡量選擇兒童醫院或者綜合性的醫院兒科門診,減少在成人門診或呼吸科接觸到成人患者的風險。
通過提前預約門診號等方式減少在醫院的逗留時間。如果只有急診,可以帶上水杯、退燒葯、 小毛巾小毯子、消毒酒精棉片、口罩、醫保卡。
候診時盡量帶著孩子在通風處進行等待,和其他候診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
家長應全程佩戴口罩,兒童的口罩選用和佩戴原則參看問題1。家長和孩子都盡量不要觸摸醫院的物品,同時注意手衛生,去公共場所或觸摸公共設施後要注意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 鼻子和嘴。比如用免洗洗手液等,及時清潔孩子的小手。
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如何幫孩子應對壓力?
家長對於疫情的談論、媒體的宣傳等都可能使兒童產生一定的緊張或心理壓力。面對壓力, 兒童的表現往往與成人不同,例如他們可能會變得固執、焦慮、膽怯、生氣或焦躁不安等。 大人需要用支持的方法應對孩子的反應,傾聽她的擔憂並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愛。告訴孩子發生了什麼,解釋當前的情況,並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清楚地告訴他們如何做可以降低被感染的風險。此外,還需要告訴他們有可能發生的情況,例如,家庭成員和/或孩子可能 因為感到身體不適,需要去醫院一段時間,醫生可以幫助他們的身體恢復健康等,使兒童能 夠對未來有所預期,從而減輕心理壓力。
盡量讓孩子與父母或家人在一起,避免孩子與監護人分開。如果孩子不得不與家人分開(例 如住院),請確保通過電話等方式定期與孩子聯系讓他們安心。
盡可能保持正常的日常生活習慣,或在新的環境中幫助他們建立新的生活習慣,包括上課或 學習以及安全地玩耍和放鬆。
孩子咳嗽發燒,如何區分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表現與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沒有明顯不同,對於普通群眾,僅通過 症狀識別這三種疾病比較困難。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測結 果進行診斷。目前全國兒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報道較少,如果兒童出現咳嗽、發熱,可 以首先考慮是否存在其他病因。如果存在以下3 種情況之一,需做好患兒和家庭成員的預防措施,根據病情及時就醫:
1. 近14天內曾接觸過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病例;
2. 居住社區有疑似或確診病例報告,且曾在無防護的條件下去過公共場所、乘坐過公共交通工具;
3. 家人中出現類似可疑症狀。
孩子有點腹瀉,是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嗎?
腹瀉只是可能的一種臨床症狀,如需鑒別需進行實驗室檢測。
現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兒童病例數量有限,目前已經確診的病例主要症狀包括發熱、咳嗽、 乏力,也可以有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兒童腹瀉,家長應考慮是否有其他常見病因。如腹瀉合並多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可疑 症狀,家中出現可疑症狀或確診病例,推薦就醫檢查。
『貳』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高風險暴露人員如何選擇與使用口罩
(一)人員類別1. 在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的病房、ICU和留觀室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員,包括臨床醫師、護士、護工、清潔工、屍體處理人員等;
2. 疫區指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的醫生和護士;
3. 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的公共衛生醫師。
(二)防護建議
1. 醫用防護口罩;
2. 在感染患者的急救和從事氣管插管、氣管鏡檢查時加戴護目鏡或防護面屏;
3. 醫用防護口罩短缺時,可選用符合N95/KN95及以上標准顆粒物防護口罩替代,也可選用自吸過濾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配防顆粒物的濾棉,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的防護效果更佳。
『叄』 如何判定自己是否屬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
2020年1月2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最新制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管理方案(第三版)》,該方案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判定標准做了明確界定:
密切接觸者指與疑似病例、確診病例、輕症病例發病後,無症狀感染者檢測陽性後,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但未採取有效防護者:
1.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如近距離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如到密閉環境中探視病人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護人員;
3.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人員,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護理人員、同行人員(家人、同事、朋友等)、或經調查評估後發現有可能近距離接觸病例(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感染者(輕症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務人員。不同交通工具密切接觸判定方法。
4.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後經評估認為符合其他與密切接觸者接觸的人員。判定的密切接觸者請填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登記表》。
『肆』 什麼是輸入性新型肺炎和非輸入
輸入性新型肺炎是指外來的,由外地流入到本地的患者,而非輸入性是指為接觸外來攜帶者的本地患者。
目前正值春節期間,人流密集擁擠,應該戴好口罩,並嚴格避免吃野生動物,並增加室內通風,增加戶外運動,以提高我們的免疫力,以打擊病毒。
出門時優先選擇佩戴N95口罩,經由相關機構測試,N95口罩可以能過濾0.3um非油性顆粒,防護級別較高,阻止潛在的空氣中小的顆粒,並減少病毒的傳播。
(4)新型冠狀肺炎確診病例的診斷標准擴展閱讀
肺炎分很多種,不同種類應該用不同的葯。細菌性肺炎用抗菌葯(抗生素),病毒性肺炎用抗病毒葯,真菌性肺炎用抗真菌葯,寄生蟲肺炎用抗寄生蟲葯。因此不能所有的肺炎都用抗菌葯,抗菌葯只能治療細菌性的肺炎,必須要搞清楚這一點。
肺炎疫苗注射是需要條件的,並且主要是針對65歲以上的老人與小孩,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比如雖然不到65歲,但是腫瘤病人,接受過放化療,為了避免得肺炎,也可以打肺炎疫苗。
現有的肺炎疫苗能夠防範肺炎鏈球菌肺炎這種相對比較危險的肺炎,但不是全部細菌和病毒肺炎都能預防,所以它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對於適應人群而言,接種依然是利大於弊的。
『伍』 如果自己屬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應怎麼辦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管理方案(第三版)》為了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的判定和管理,有效控制疾病的傳播,特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制定了明確的管理要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應主動接受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對自己的管理。對
接觸者管理要求如下:
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實施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拒不執行者,可以由當地公安機關協助採取強制隔離措施。
1.實施醫學觀察時,應當書面或口頭告知醫學觀察的緣由、期限、法律依據、注意事項和疾病相關知識,以及負責醫學觀察的醫療衛生機構及聯系人和聯
系方式。
2.密切接觸者一般採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無法居家隔離 醫學觀察者,可安排集中隔離觀察。醫學觀察期限為自最後一次與病例、感染者發生無有效防護的接觸後14天。確診病例和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在醫學觀察期間若檢測陰性,仍需持續至觀察期滿。疑似病例在排除後,其密切接觸者可解除醫學觀察。
3.居家或集中醫學觀察對象應相對獨立居住,盡可能減少與共同居住人員的接觸,做好醫學觀察場所的清潔與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具體內容見《特定場所消毒技術方案(第一版)》。觀察期間不得外出,如果必須外出,經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准後方可,並要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
4.對乘坐飛機、火車和輪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及共同生活、 學習、工作中密切接觸者之外的一般接觸者要進行健康風險告知,囑其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以及腹瀉、結膜充血等症狀時要及時就醫,並主動告知近期活動史。
『陸』 新型冠狀肺炎怎麼才能確診
通過患者早期發現發熱症狀並到醫院就診後,結合患者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表現,並提取患者標本,經省疾控中心檢測,呈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即確診。
臨床表現:
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狀少見。約半數患者多在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多在1周後恢復。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出院標准:
2020年1月28日,國家衛健委通報出院標准:臨床症狀緩解,體溫正常,兩次核酸檢測都呈陰性才能確保出院沒有傳染性。
(6)新型冠狀肺炎確診病例的診斷標准擴展閱讀:
疫情防控:
取消多年傳統的留學生團年飯、發布病毒性肺炎預警提醒、發放一次性口罩等防護用具,逐個當面提醒學生注意疫情防控。湖北教育部門把學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採取措施組織各方力量開展防控,力爭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在漢高校均已發布病毒性肺炎防護預警提醒,不少高校均要求學生宿舍不允許留宿他人,訪客必須在門房登記後在規定時間內離開。在漢各校均明確建議留校研究生、留學生非必須原因盡量不要外出,尤其不到人流量大的場所逗留。
作為基礎科研重要力量,華中科技大學各附屬醫院、十個臨床醫學院等全部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此外,湖北省教育廳2020年1月21日也向全省大中小學發布寒假安全提示,提醒家長做好基礎防護。
『柒』 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報告時限是多久
2020年1月2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最新制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回例監測方案(第三版)》,該答方案對「病例報告」做了明確規定,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發現符合疑似病例、確診病例、輕症病例、無症狀感染者時,應於2小時內進行網路直報。疾控機構在接到報告後應立即調查核實,於2小時內通過網路直報系統完成報告信息的三級確認審核。不具備網路直報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立即向當地縣(區)級疾控機構報告,並於2小時內將填寫完成的傳染病報告卡寄出;縣(區)級疾控機構在接到報告後,應立即進行網路直報,並做好後續信息的訂正。
各縣(區)確診首例病例,以及符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監測方案(第三版)》中聚集性疫情,轄區疾控中心應通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信息系統在2小時內進行網路直報,事件級別可先選擇「未分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依據風險評估結果對事件定級後,可對事件級別進行相應調整。
『捌』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的居家觀察如何做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應從與患者最後一次無有效防護的接觸起,採取醫學觀察14天。
在家中觀察期間需與醫學觀察人員保持聯系,並需要了解病情觀察和護理要點,掌握家庭預防的洗手、通風、防護和消毒措施,在居家醫學觀察期間的具體建議如下:
(一)密切接觸者應相對獨立居住,盡可能減少與共同居住人員的接觸,謝絕一切探訪。
(二)密切接觸者在居家醫學觀察期間,原則上不得外出,如果外出,經過批准,需要佩戴醫用外科口罩,KN95/N95不可佩戴有呼吸閥的口罩,如密切接觸者無獨立居住條件,則其他共同居住人員生活中應與其至少保持1米距離。
(三)共處一室時,密切接觸者應佩戴N95/KN95或醫用外科口罩,不可佩戴有呼吸閥的口罩,其他共同居住人員應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最小化密切接觸者,和其他共同居住人員生活共享區域,並確保共享區域(廚房、浴室等)通風良好(保持窗戶開啟)。
(四)密切接觸者的生活用品如清潔用品、餐具、寢具、衣物等均應獨立,不可混用。共同居住人員應盡量避免接觸密切接觸者的生活用品。
(五)如密切接觸者有獨立居住空間,則其他共同居住者進入其居住空間時,應全程佩戴口罩,口罩需緊貼面部,且在居住空間活動過程中不要觸碰和調整口罩,如口罩因分泌物變濕、變臟,應退出空間並立即更換口罩,摘下並丟棄口罩後需清洗雙手。
(六)直接接觸密切接觸者或離開其居住空間後,需用洗手液、肥皂等流水清潔雙手,共同居住人員在准備食物、飯前便後均應清潔雙手,如果雙手不是很臟,可用酒精免洗液清潔。
(七)如雙手比較臟,則使用洗手液、肥皂等流水清洗(注意酒精使用安全,避免意外吞食用或引發火災)。
(八)洗手液、肥皂等流水洗手後,最好使用一次性紙巾擦乾,如果沒有,也可用潔凈的毛巾擦拭,但毛巾變濕時需要更換。
(九)密切接觸者偶然咳嗽或打噴嚏時,用來捂住口鼻的材料可直接丟棄,或者使用之後正確清洗,餐具使用後應使用洗滌劑和清水清洗。
(十)推薦使用含氯消毒劑和過氧乙酸消毒劑每天清潔、消毒家庭成員頻繁接觸的物品,如床頭櫃、床架及其他卧室傢具,至少每天清潔、消毒浴室和廁所表面一次。
(十一)使用普通洗衣皂和清水清洗密切接觸者衣物、床單、浴巾、毛巾等或者用洗衣機以60-90攝氏度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然後完全乾燥上述物品,將密切接觸者使用的床品放入洗衣袋,不要甩動衣物,避免直接接觸皮膚和自己的衣服。
(十二)戴好一次性手套和保護性衣物(如塑料圍裙)再去清潔和接觸被密切接觸者的人體分泌物污染的物體表面、衣物或床品。戴手套前、脫手套後要進行雙手清潔及消毒。
(十三)醫學觀察期間,應關注密切接觸者的健康狀況,若其出現發熱、乾咳等呼吸道症狀或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應立即就醫,具體指導如下:
1.前往醫院的路上,病人應該佩戴醫用外科口、N95/KN95口罩,不可佩戴有呼吸閥的口罩。
2.如果可以,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醫院,路上打開車窗。
3.時刻佩戴口罩和隨時保持手衛生,在路上和醫院時,盡可能遠離其他人(至少1米)。
4.若路途中污染了交通工具,建議使用含氯消毒劑或過氧乙酸消毒劑,對所有被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污染的表面進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