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中國毛筆發明

中國毛筆發明

發布時間: 2020-12-24 19:30:18

⑴ 文房四寶」中的毛筆是誰發明

提到毛筆,人們往往會想起「蒙恬造筆」的故事,認為秦代名將蒙恬是毛筆的發明者。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太平御覽》引《博物志》日:「蒙恬造筆。」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說。「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唐代韓愈《毛穎傳》以筆擬人其中提到蒙恬伐中山,俘捉毛穎,秦始皇寵之,封毛穎為「管城子」。後世又以「毛穎」、「管城子」為筆的代稱。此事也與蒙恬有關。 有人對「蒙恬造筆」的說法提出質疑。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說:秦謂之筆,「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先秦書籍中沒有「筆」字,而「聿」字早在商代就出現了,而秦始皇只是統一了筆的叫法,可見筆是早於秦代就存在了。清代大學者趙翼在《陔余叢考》中的「造筆不始蒙恬」條中寫道:「筆不始於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於前人,遂獨擅其名耳。」看來,這一評述還是有所根據的。 解放後的出土文物更證明了這一點。一九五四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長沙市友家公山的一座戰國墓群中,發掘出一支長約21厘米,直徑為0.4厘米的毛筆實物。該筆與現在使用的毛筆權相似,筆頭用優質的免箭毛製成,毛長2.5厘米,筆桿亦系竹管,所不同的是筆頭不是插在竹桿套內,而是用劈開的竹桿端部將筆頭夾在其中,外纏絲線,再塗上漆。這支埋入地下兩千多年的戰國毛筆,被認為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毛筆實物,它稱為「戰國筆」。又由於長沙古屬楚國,這支世界上最古老的毛筆,還被稱為「楚筆」。 是否「戰國筆」就是最早的毛筆呢?也是個問號。有人估計在中國新石器時代的炎帝、黃帝時期就出現了毛筆。張華《博物志》也有「舜造筆」的記載。另外在出土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許多彩繪陶器上,表面所繪的動物圖案及幾何紋飾;明顯地呈現出用毛筆畫寫出來的痕跡。商代的甲骨文上,也出現了毛筆的痕跡。據《田骨學商史編》記載,從殷墟出土的三塊牛胛骨板上,有幾個用毛筆寫成的文字,以及一些龜甲片上,還可以看到一些未刻的文字,這些文字尚留有施朱塗墨的痕跡。而且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又具有相當多的「聿」字,由此可以這樣斷定,早在商代以前,我國就已有了用毛筆書字這個事實,現在文學界也大多持這個觀點。 相傳蒙恬曾在善璉村取羊毫制筆,在當地被人們奉為筆祖。又據說蒙恬的夫人卜香蓮是善璉西堡人,也精通制筆技藝,被供為「筆娘娘」。蒙恬與夫人將制筆技藝傳授給村民,當地筆工為了紀念他們,在村西建有蒙公祠,繞村而過的小河易名為蒙溪,蒙溪又成了善璉的別稱。相傳農歷3月16日與9月16日是蒙恬和卜香蓮的生日,村民們就要舉行盛大敬神廟會,以紀念他們的筆祖。元代,湖筆取代了宣筆的地位,湖州成了全國的制筆中心,並出現了馮應科、張進中、吳升、姚愷、陸震、楊鼎、沈秀榮、潘又新等制筆名師。明末清初,善璉湖筆逐漸外傳,善璉人在各地開設了一批著名的筆店,如北京的古月軒、賀連清,上海的周虎臣、楊振華、李鼎和,蘇州的貝松泉、陸益堂等。 制筆用的毛也是千奇百怪的,什麼兔毛、山兔毛、獺毛、豬毛、鹿毛、馬鬃毛、羊毛、狼毛、雞毛、鼠毛等,甚至連人的胡須也可制筆。據《嶺表錄異》里記述:嶺南無免,某郡守把一塊免皮給筆匠做筆。筆匠吃醉酒,將兔皮弄丟了,他怕受罰,就割下自己的鬍子來做筆。誰知做出來的筆非常好使,太守命令他再做一支。筆匠無奈,只好道出實情,太守便下令家家戶戶的老人把鬍子割下來作捐稅。另外還有用嬰兒的胎發來制筆的:「內惟胎發外秋毫,綠玉新栽管束牢。」這是唐朝一位待人贊美胎發筆的詩句。

⑵ 毛筆是中國發明的嗎

蒙恬
將軍發明的…文房四寶中的毛筆指的是湖筆,產自
浙江湖州

⑶ 「文房四寶」中的毛筆是誰發明的

毛筆據傳為蒙恬所創,所以至今被譽為毛筆之鄉的河北衡水縣侯店每逢農歷三月初三,如同過年,家家包餃子,飲酒慶賀,紀念蒙恬創毛筆。

蒙恬(約前250年-前210年),中國秦朝名將,祖居齊國,祖父蒙驁和父親蒙武皆為秦國名將。蒙恬北防匈奴多年,威震北方。秦始皇駕崩後,因為支持太子扶蘇,被趙高設計處決。

晉人崔豹《古今注》提到:牛享問曰:『自古有書契以來,便應有筆,世稱蒙恬造筆,何也?』答曰:『蒙恬始造,即秦筆耳。』」。據說蒙恬在鎮守北方時,見匈奴以獸毛沾顏料繪圖,又同時前方戰況告急,才改篆刻竹簡由絲卷書寫軍情。這才聲名大噪,並由史官記於史冊內。

晉 張華《博物志》(佚文):「蒙恬造筆。」(引自《藝文類聚》卷五十八)晉.崔豹《古今注》卷下《問答釋義》:「蒙恬始造,即秦筆耳(指以兔毛、竹管做筆)。」相傳,秦將蒙恬是以竹管、兔毫制筆的創始人。後因用為詠筆的典故。

唐 李瀚《蒙求》:「蒙恬制筆,蔡倫造紙。」

所以從司馬遷漢朝到唐朝,普遍認為,蒙恬是發明毛筆的,不是蒙恬始造,就是蒙恬造筆。

自元代以來,浙江湖州生產的具有「尖、圓、健」特點的「湖筆」成為全國最著名的毛筆品種。

(3)中國毛筆發明擴展閱讀:

文房四寶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文書工具,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安徽宣城諸葛筆、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紙,安徽徽州婺源龍尾硯。

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宣筆(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縣)、宣紙(安徽宣城涇縣)、歙硯(安徽徽州歙縣)、洮硯(甘肅卓尼縣)、端硯(廣東肇慶,古稱端州),元代以後湖筆(浙江湖州)漸興,宣筆漸衰,改革開放後,宣筆漸漸恢復了生機。

毛澤東常說用「文房四寶」打敗國民黨四大家族

毛澤東一生非常熱愛書法,對毛筆及墨、紙、硯「文房四寶」特別愛護珍惜。他常說:「我用『文房四寶』要打敗國民黨四大家族。」

戰爭年代,從江西根據地到延安,他一直把晉唐小楷等他閱讀臨寫過的法帖帶在身邊。他交待警衛員陳昌奉:「我到哪裡,不吃飯、不洗腳也要先把『文房四寶』擺放好,隨時讓我工作學習。」除了批閱文件,撰寫文章,毛澤東一有空,就會抓緊時間練習書法。他說:「習練書法是很好的休息,是積極的消遣娛樂,也是養神健腦健身之法。」

紅軍長征時期他在遵義縣北的婁山關,見一石碑上刻的「婁山關」三字不僅寫得蒼勁挺拔,而且石工刻得也如眼前峻峰峭壁,堪稱佳作。他在這塊石碑前停留良久,感嘆再三,他反復揣摩,不斷用手比劃運筆,嘴裡說著:「可惜這碑不知出自哪朝哪代哪位名家之手啊!」

有一次,在一座廟里見到許多書法造詣很高的碑文,毛澤東也抽空研究。他說:「中國的廟宇也是書法勝地,許多古廟都有很有價值的書法作品,稱得上是書法藝術的寶庫。」

⑷ 毛筆是誰發明的

如今用的毛筆,來毛筆是漢族自在生產實踐中發明的。相傳是秦朝監督修築萬里長城的將軍蒙恬首創。但是毛筆的發明權不能全歸功於蒙恬一人。

拓展資料:

毛筆(Chinese brush,writing brush),是一種源於中國的傳統書寫工具。有玉管、翠管等雅稱,被列為中國的文房四寶之一。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勤勞智慧的漢民族又不斷地總結經驗,存其精華,棄其糟粕,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幾千年來,它為創造漢族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促進漢民族與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毛筆初用兔毛,後亦用羊、鼬、狼、雞、鼠等動物毛,筆管以竹或其它質料製成。頭圓而尖,用於傳統的書寫和圖畫。毛筆是漢民族對世界藝術寶庫提供的一件珍寶,有著悠久的歷史。

參考:網路-毛筆

⑸ 歷史上第一個發明毛筆的人是誰

歷史上第一個發明毛筆的是蒙恬。蒙恬祖籍是戰國末期齊國人,被秦國器重,是秦國大將,秦始皇很看重他。蒙恬從小就很聰明,而且也很努力。在他十歲那年,因為機緣巧合,發明了毛筆,解決了書寫困難的問題,算是一位很厲害的神童了。

可是新的問題又來了,竹簡上的字不容易保存,蒙恬會怎麼解決了?不愧是神童,天資聰穎的蒙恬發現如果用絲絹代替竹簡,那麼字就不會掉了,而且字還很好看,並且帶著也很方便。

其祖父蒙驁非常高興,馬上告訴了秦王子楚,秦王親子看到蒙恬的示範後,很是興奮,大大的贊賞了蒙恬,同時讓他在此基礎上改進。毛筆就這樣被發明出來了,同時毛筆也被推廣到全國各地,而蒙恬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每個國家都知道了他。

⑹ 毛筆是誰發明的

據傳毛筆為蒙恬所創,戰國末年秦國將軍蒙恬在鎮守北方時,見匈奴以獸毛沾顏料繪圖,又同時前方戰況告急,才改篆刻竹簡由絲卷書寫軍情。聲名大噪,並由史官記於史冊內。故後世制筆業奉蒙恬為始祖。

先秦時,毛筆有多種名稱,如「聿」、「不律」、「弗」等,後統稱為「筆」。而毛筆之製造在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較為進步,功能也較完善。

因為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的11號墓中,發現的陪葬物中有三枝以竹為桿,筆桿下端較粗,鏤空成毛腔,筆頭的底部藏於腔內,以麻絲裹著並塗漆在上面,帶有筆套、大小長度都與今日使用的毛筆極為相像。

(6)中國毛筆發明擴展閱讀:

毛筆起源於公元前1600-1066左右。關於毛筆的起源,在歷史上有不同的說法,在歷史上記載最多的是蒙恬製做毛筆的故事,但近代的學者認為,早在蒙恬之前就有毛筆存在了。

在毛筆發明前,中國的文字是用刀契刻的。傳說蒙恬率軍駐扎在邊疆,需要經常向秦始皇奏報軍情,由於邊關戰情變化很快,文書往來非常頻繁,而刀刻速度又較慢。

情急之下,蒙恬從兵士的裝備上撕下一撮紅纓,綁在竹竿上,蘸著點顏色寫起來,覺得速度很快,就如法炮製,作了許多能寫字的工具。

北方狼多,士兵們常打狼,剝皮後,將狼毛製成筆頭。塞外草原,牧羊成群,羊毛也自然成了制筆的工具。這就是後來的狼毫毛筆和羊毫毛筆的來歷。

這樣看來,說蒙恬發明了毛筆卻也當之無愧。最初的毛筆是用來塗描甲骨文的筆畫的,而真正用毛筆寫字,可能開始於簡牘和錦帛上文字的書寫。

另外,5000~6000年的仰韶文化,其文化特點是彩陶,彩陶器形很多,上面繪有人面紋、魚紋、鳥紋、鹿紋、三角紋等多種花紋,彩陶的製作過程是先在軟的陶坯上描繪圖案,然後烘燒,推測當時的描繪工具應是毛筆類柔軟而富有彈性的工具。

但由於一切都沒有實物加以證明,只能是一種推測。這兩種推測到底哪一種是正確的,一時也無法確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毛筆

⑺ 中國的毛筆是誰發明的

蒙恬(?—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漢族,祖籍齊國,山東人。傳說他曾改良過毛筆,是祖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蒙恬( ? ~前210年)秦武將,山東省蒙陰縣人,故里在蒙陰縣城 秦朝大將蒙恬畫像
西南7.5公里處的邊家城子村。據考證,「蒙」以蒙山為氏。先世為齊國人,戰國時,祖父蒙驁於齊投靠秦昭王,領軍攻打韓、趙,累官至「上卿」。父親蒙武也為秦將,曾任秦內史,與秦將王翦聯手滅掉楚國。

⑻ 毛筆的起源是怎樣的是誰發明的呢

毛筆作為一種起源於中國的傳統的書寫工具,在中國古代歷史和文學發展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秦漢那個年代,人們大多用刀在竹片上刻寫下文字,耗費時間長,極其不便。但是,邊關戰爭的情況變化非常快,傳遞文書的需求極大,因此,將士蒙恬就撕下一些紅纓綁在一根桿子上,蘸上色彩書寫文字,這就是最早的毛筆。

現代人大多使用鋼筆、中性筆等來寫字,其實,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書法是我們不能丟棄的。練習軟筆書法,不僅是對優秀文化的傳承,其實更可以修身養性,而且,一手好書法彰顯的都是書法作者的品格,學好軟筆書法,對硬筆書法也是有好處的。

⑼ 中國的毛筆是如何發明出來的

書寫文字依賴於毛筆的產生。研究表明:毛筆產生於中國新石器時代,中國人使用毛筆寫字作畫的歷史已有數千年之久,彩陶上的圖畫和紋樣應當是由毛筆描繪在初胚上的。甲骨文也應該是先用毛筆寫出,然後再用利器刻出的。但是,最早的毛筆的實物卻是在距今2500 年左右的戰國中期楚墓中發現的。 發現最早毛筆的墓葬是河南省信陽長台關1 號楚墓和湖南省長沙左家公山楚墓。從中出土的毛筆與現在通用的毛筆相似,而筆竿細長,筆鋒均為2.5厘米,略長於現代小楷毛筆的筆鋒。其製作方法是將筆毛圍在筆竿的一端,以絲線束緊。長沙筆採用上好的兔箭毛,相當於後世的紫毫,剛銳而富於彈性,正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形容:"紫毫筆,尖如錐兮利如刀。"正是由於這種毛筆,所以我們看到楚國竹簡上的字體筆畫勁挺,落筆起筆鋒芒畢露。長台關1 號楚墓的毛筆裝在一個文具匣里,中間還裝有小銅鋸、小銅鑿、小銅刀。可以想像,這些銅器是對簡牘進行細加工、並在編繩處刻三角形契口採用的工具。 湖北省雲夢睡虎地戰國秦墓也出土了毛筆,但它與上述毛筆不同,筆毫是插入竿腔中的,與今天的制筆方法相似。同時該墓還伴出了墨、硯等書寫工具,它們與筆、簡合起來可稱為戰國時期的"文房四寶"。與現代的文房四寶相比,僅僅是簡和紙體現了古今差異,其餘三種完全相同。 簡牘、盟書、帛書都是用毛筆書寫的,所以它們的筆畫具有彈性,起止處較尖銳,中間和偏前的部分略粗,充分表現了毛筆的特點。它們與金文凝重的形態不同,筆勢由遲重變為流美,筆畫和體式也較金文更為簡略。所以毛筆的出現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而且是一場藝術革命。

⑽ 毛筆是誰發明的

毛筆是古代中國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發明的。

如今用的毛筆,相傳是秦朝監督修築萬里長城的將軍蒙恬首創。但是毛筆的發明權不能全歸功於蒙恬一人。1954年,從湖南長沙左家公山一座史前古墓里發掘出來了整套的書寫工具。這證明,在蒙恬之前就已經有所謂毛筆了。

百年前在安陽殷墟發現的甲骨文,揭開了中華文明的最大謎團,使傳說中的商代成為信史。但殷墟研究結果表明,三千多年前中國人主要用毛筆而非用「刀筆」寫字。

考古發掘的出土文字資料看,中國至少在夏代已有了正式文字,如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壺上,發現有毛筆朱書的「文」字。殷商時期,文字載體的門類已經很多,文字除了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之外,還有刻寫在龜甲獸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鑄在青銅器上,是迄今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10)中國毛筆發明擴展閱讀:

漢魏以來書法藝術的發展,對毛筆的製作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唐朝時,安徽宣州制出的「宣筆」筆料優良,製作精緻,受到眾多文人學士的稱贊和推崇。宋元之際,天下大亂,宋室南遷,政治文化中心隨之南移。

宣州筆工為避戰亂,四處流亡,另謀生計。湖州逐漸取代了宣州,成為制筆中心,宣筆遂被湖筆所取代。自元代始,山西、湖南、浙江等多地出產名筆,但只有浙江湖州的湖筆能甲天下。

毛筆製作工藝也日趨成熟,由此出現了我國第一部關於毛筆的理論總結性著作《考槃餘事》。其由明代屠隆編著,詳細敘述我國毛筆的發展歷史、制筆工藝以及歷代制筆名家。

在書中,屠隆提出一款好的毛筆必須具有「四德」,即「尖、齊、圓、健」。「尖」指筆鋒,尖如錐狀;「齊」指筆鋒打開後,齊如刀切,無參差;「圓」指筆頭渾圓挺直,無凹凸;「健」指寫畫時富有彈性,落筆時健勁有力。

「四德」俱備才是好筆。它也暗含文人學士應具有「仁、義、禮、智」四德。好毛筆要合乎「尖、齊、圓、健」四個標准,一個人的言行也應符合「仁、義、禮、智」的規范。時至今日,「尖、齊、圓、健」這四大口訣,仍是評判優質毛筆的標准。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