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空調發明史

空調發明史

發布時間: 2020-12-25 13:23:07

① 製冷的發展史

人類最早是將冬季自然界的天然冰雪,保存到夏季使用。這在我國、埃及和希臘等文化發展較早的國家的歷史上都有記載。

1834年在倫敦工作的美國發明家彼爾金斯(,}}CO}I氏論1I1'd)正式呈遞了乙醚在封閉循·環中膨脹製冷的英國專利申請。這是蒸氣壓縮式製冷機的雛型。空氣製冷機的發明比蒸氣壓縮式製冷機稍晚。美國人戈里(JohnG orrie介紹了他發明的空氣製冷機,這是世界上第一台製冷和空調用的空氣製冷機。

法國卡列設計製造了第一台氨吸收式製冷機。在各種型式的製冷機中,壓縮式製冷機發展較快。從1870年美國人波義耳發明了氨壓縮機,德國人林德(tirade)建造第一台氨製冷機後,氨壓縮式製冷機在工業上獲得了較普遍的使用。

隨著製冷機型式的不斷發展,製冷劑的種類也逐漸增多,從早期的空氣、二氧化碳、乙醚到抓甲烷、二氧化硫、氨等。1929年隨著氟利昂製冷劑的出現,使得壓縮式製冷機發展更快,並且在應用方而超過了氨製冷機。

隨後,於2世紀印年代開始使用了共沸混合製冷劑,加世紀60年代又開始應用非共沸混合製冷劑。直至2D世紀80年代關於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CR二問題正式被公認以前,以各種鹵代烴為主的製冷劑的發展幾乎已達到相當完善的地步。

(1)空調發明史擴展閱讀

降溫和空氣調節在工礦企業、住宅和公共場所的應用也愈來愈廣。空氣調節分為舒適空調和工藝空調。舒適空調是用來滿足人們舒適需要的空氣調節,而工藝空調是為滿足生產中工藝過程或設備的需要而進行的空氣調節。

空氣調節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發展和對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這不僅意味著受控的空氣環境對各種工業生產過程的穩定運行和保證產品的質量有重要作用,而且對提高勞動生產率、保護人體健康、創造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有重要意義。

工業生產中的精密機械和儀器製造業及精密計量室要求高精度的恆溫恆濕;電子工業要求高潔凈度的空調;紡織業則要求保證濕度的空調。同時,在民用及公共建築中,隨著改革開放,旅遊業的蓬勃發展,裝有空調機的賓館、酒店、商店、圖書館、會堂、醫院、展覽館、游樂場所日益增多。

此外,在運輸工具如汽車、火車、飛機和輪船中,也不同程度地安裝有空氣調節設備。空氣調節技術包括製冷、供暖、通風和除塵,其中製冷降溫是空氣調節的一項關鍵技術。

② 美的空調集團的發展歷史

感謝您對美的空調的關注與支持!
2013年美的集團換股吸收合並美的電器,於2013年9月18日在深交所掛牌整體上市2012年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卸任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接任。

2012年整合美的集團總部和二級產業集團部分管理職能,提升運營效率,深化戰略轉型

2011年收購開利拉美空調業務,成立美的-開利拉美空調合資公司,加快推進國際化進程

2011年「美的-工銀國際-鼎暉投資」開展戰略投資合作;推動戰略轉型

2010年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美的總部大樓落成並投入使用;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

2009年美的電器公開增發1.89億新股,募集資金近30億元

2008年控股小天鵝,為做強做大冰洗產業搭建新的平台

2007年美的第一個海外基地在越南建成投產

2005年收購江蘇春花;制定美的集團;十一五;戰略發展規劃,全面描繪未來美的發展的宏偉藍圖

2004年與東芝開利簽署合作協議,先後收購榮事達、華凌,製冷產業實力全面提升;

2003年相繼收購雲南、湖南客車企業,正式進軍汽車業,進入多元化發展

2002年全面推行戰略性結構調整

2002年冰箱公司成立

2001年完成產權改革;磁控管公司、變壓器公司成立,形成微波爐產業鏈

2001年新項目MDV、微波爐、飲水機、洗碗機、燃氣具等相繼投產

2000年事業部制公司化改造,管理層融資購法人股(MBO)和中高層骨幹持流通股

1999年成立信息技術公司、物流公司、電工材料公司

1999年美的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1998年收購東芝萬家樂進入空調壓縮機領域

1998年成立蕪湖製冷公司、工業設計公司,收購壓縮機公司

1997年進行事業部制改造

1993年成立電機公司和電飯煲公司

1993年成立美的集團並進行內部股份制改造

1985年開始製造空調

1981年正式注冊使用「美的」商標

1980年生產電風扇,進入家電行業

1968年何享健先生帶領23人集資5000元在北窖創業
如仍有疑問、歡迎向美的企業知道提問;在此祝您工作順利、生活愉快!

③ 空調是怎麼發明的

美國人威利斯·開利1902年設計了第一個空調系統。年他以\\"空氣處理裝置\\"為名申請了美國專利。開利的發明緣於一個印刷作坊,印刷機由於空氣溫度與濕度的變化使得紙張伸縮不定,油彩對位不準,印出來的東西模模糊糊。為此開利打開了空調機商業化之門。自那以後的20年間,開利的空調逐漸被用來調節生產過程中的溫度與濕度。並進入諸多行業,如化工業、制葯業、食品及軍火業。空調發明後的20年間,享受的對象一直是機器,而不是人。1922年開利工程公司研製成功在空調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的產品--離心式空調機,簡稱離心機。離心機最大的特點是效率高,這為大空間調節空氣打開了大門。從此,人成為空調服務的對象。空調實際上是通過影劇院得到普及的。20世紀20年代的娛樂業一到夏天就一片蕭條,因為沒人樂意花錢買熱罪受。1925年的一天,開利與紐約里瓦利大劇院聯手打出了保證顧客\\"情感與感官雙重享受\\"的口號。那一天,里瓦利劇院外人山人海,只不過幾乎人人都帶著把紙扇以防萬一。然而跨入劇院大門一剎那的清涼徹底征服了觀眾。空調自此進入了迅猛發展的階段。家用空調的研製始於20世紀20年代中期。1928年開利公司推出了第一代家用空調。但因經濟大蕭條和二次大戰,50年代後經濟起飛,家用空調才開始真正走入千家萬戶。

④ 空調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公元前1000年左右,波斯人已發明一種古式的空氣調節系統,利用裝置於屋頂的風桿,以外面的自然風穿過涼水並吹入室內,令室內的人感到涼快。
19世紀,英國科學家及發明家麥可·法拉第,發現壓縮及液化某種氣體可以將空氣冷凍,此現象出現液化氨氣蒸發時,當時其意念仍留於理論化。
1842年,佛羅里達州醫生約翰·哥里以壓所落成的新大樓設有中央空調。一名新澤西州Hoboken的工程師Alfred Wolff協助設計此嶄新的空氣調節系統,並把技術由紡織廠遷移至商業大廈,他被認為是令工作環境變得涼快的先驅之一。
1902年後期,首個現代化,電力推動的空氣調節系統由威利斯·開利(1876年-1950年)發明。其設計與Wolff的設計分別在於並非只控制氣溫,亦控制空氣的濕度以提高紐約布克林一間印刷廠的製作過程質素。此技術提供了低熱度及濕度的環境,令紙張面積及油墨的排列更准確。其後,開利的技術開始用於在工作間以提升生產效率,開利工程公司亦在1915年成立以應付激增的需求。
但空調發明後的20年,享受的一直都是機器,而不是人。直到1924年,底特律的一家商場,常因天氣悶熱而有不少人暈倒,而首先安裝了三台中央空調,此舉大大成功,涼爽的環境使得人們的消費意欲大增,自此,空調成為商家吸引顧客的有力工具,空調為人們服務的時代,正式來臨了。逐漸發展下,空氣調節開始用於提升在家居及汽車的舒適度。住宅空調系統的銷量到1950年代才真正起飛。

⑤ 海爾空調的發展史

海爾集團是在1984年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成立的青島電冰箱總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國家特大型企業。海爾集團在總裁張瑞敏提出的「名牌戰略」思想指導下,通過技術開發,精細化管理、資本運營,兼並控股及國際化,使一個虧空147萬元的集體小廠迅速成長為中國家電第一名牌。創業初期,只有一個產品,全廠職工不到800人,現在海爾擁有42大門類8600餘規格品種的名牌產品群,職工2萬多人。海爾從引進冰箱技術起步,現在依靠成熟的技術和雄厚的實力在東南亞、歐洲等地設廠,並實現成套家電技術向歐洲發達國家出口的歷史性突破。

海爾集團的發展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

名牌戰略階段(1984--1991年),用七年的時間,通過專心致志乾冰箱的過程實施了名牌戰略,建立了全面質量管理體系。

多元化戰略發展階段(1992--1998年),用七年的時間,通過企業文化的延伸及「東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功的實施了多元化的擴張。

國際化戰略階段(1998--),以創國際名牌為導向的國際化戰略,通過以國際市場作為發展空間的三個三分之一的策略正在加快實施與進展。

目前,海爾已在海外發展了62個經銷商,30000多個營銷點,海爾發展

⑥ 汽車空調的發展史

隨著此前幾年汽車業尤其是轎車的快速增長,汽車零部件行業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汽車空調作為提高汽車乘坐舒適性的一種重要部件已被廣大汽車製造企業及消費者所認可,至2013年8月止,在國內,國產轎車空調裝置率已接近100%,在其它車型上的裝置率也在逐年提高,汽車空調汽裝置已成為汽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功能部件。
我國作為世界上主要的空氣壓縮機生產基地,近幾年來,受益於國民經濟和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汽車空調行業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
到目前為止,我國已基本上形成了門類齊全,大、中、小配套的汽車空調生產體系,具備了年產轎車空調500-600萬套,中、重型汽車空調40萬套,大客車空調20萬套的生產能力,不僅能完全滿足我國汽車工業生產發展的需要,部分企業已具備了進入國際市場的能力。
盡管中國汽車空調市場潛力巨大,但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全球原料價格上漲給行業帶來巨大成本壓力;在產品方面,貨車及一些專用車的空調生產較少,市場需求還不能滿足;在技術方面,節能環保的發展趨勢給行業提出新的挑戰。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未來消費者將更多地注重汽車的安全性、穩定性、舒適性、娛樂性、輔助性和節能減排性,一些更符合節能、環保要求的新型汽車空調產品將更受歡迎;在技術發展趨勢方面,汽車空調將會向環保空調、綠色空調,小型節能化、舒適、自動化方向發展。
空調類型
1、按驅動方式分為:獨立式(專用一台發動機驅動壓縮機,製冷量大,工作穩定,但成本高,體積及重量大,多用於大、中型客車)和非獨立式(空調壓縮機由汽車發動機驅動,製冷性能受發動機工作影響較大,穩定性差,多用於小型客車和轎車)。
2、按空調性能分為:單一功能型(將製冷、供暖、通風系統各自安裝,單獨操作,互不幹涉,多用於大型客車和載貨汽車上)和冷暖一體式(製冷、供暖、通風共用鼓風機和風道,在同一控制板上進行控制,工作時可分為冷暖風分別工作的組合式和冷暖風可同時工作的混合調溫式。轎車多用混合調溫式)。
3、按控制方式分為:手動式(撥動控制板上的功能鍵對溫度、風速、風向進行控制)和電控氣動調節(利用真空控制機構,當選好空調功能鍵時,就能在預定溫度內自動控制溫度和風量)。
4、按調節方式分為:全自動調節(利用計算比較電路,通過感測器信號及預調信號控制調節機構工作,自動調節溫度和風量)和微機控制的全自動調節

⑦ 中央空調的發展史

1、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地區發生罕見的乾旱天氣,為解決乾旱缺水地區的空調冷熱源問題,美國率先研製出風冷式冷水機,用空氣散熱代替冷卻塔,其英文名稱是:Air cool Chiller,簡稱為Chiller!
在空調歷史中,美國已經發展和改進了有風管的中央單元式系統,並得到了正在現場安裝和修理有風管的單元式空調系統的空調設備分銷商和經銷商的強力支持。WRAC是最簡單和最便宜的系統,能夠很容易的在零售商店中購得,並在持續高溫來的時候自己安裝。
同時,無風管的SRAC和SPAC自70年代起在有別於美國市場的動力下在日本得到發展和改進。之後,設備設計和製造技術在90年代被轉讓到中國,這是通過與當地公司(包括主要元件如壓縮機、熱交換器、電勸機、精細閥和電子控制器的本地製造商)組成的合資公司進行的。在90年代中國也從其它先進國家吸收了較大型空調設備的先進高新技術,並與多數是美國的大公司組成合資企業。現今,中國已是一個頂級國家,她的當地主要工廠和合資企業製造了大量SRAC和SPAC以滿足增長的國內市場和出口需要。日本過去幾年在把SRAC和SPAC機組出口到中國、歐洲和中東以建立新的市場。但是中國現今已是最大的空調出口國,在2001年出口的WRAC,SRAC和SPAC機組總數達500萬台,2002年預計有750或800萬台機組出口,而日本正在失去出口的地位。

2、美國歷史
美國是最大的空調市場,佔世界總空調設備銷售額的28%,大多數是有風管的單元式空調系統。但是,熱泵比例相對的低,在2001年以數量計佔20%而以銷售額計『佔30%。
美國空調市場與其它國家的差別,一些明顯的原因是:
大多數人居住在位於有廣闊空間的郊區獨立房屋內,可以更方便地為整個室內空間的舒適優先選擇安裝風管。 能源價格相對要低,全國范圍有電力和燃氣可以供應,在冬季可以通過天然氣管路網路用燃氣爐取暖。大部分陸地在冬季的寒冷天氣並不適用沒有輔助電加熱的熱泵,而輔助電加熱是不經濟的。強大工業分銷商和經濟商網路以相對低的安裝費用和維修後緩支持推銷有風管的中央空調系統。

3、日本歷史
到了八十年代全球對氟里昂製冷劑地球大氣臭氧層的破壞引起廣泛的重視,再加上電力、能源日益緊缺,各個國家的廠商開始重視溴化鋰技術,但發現日本公司已經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實力、成熟穩定的技術。
業內分析人士則表示:「素以質量過硬著稱,並高居全球空調市場第2位,變頻空調首位的大金工業,某種程度上已經是日本質量神話的符號,猶其是對走高端價格路線的中國市場消費者而言,更是如此。但是,其商用空調、家用空調室外機等火災安全隱患產品大批量召回,加上此次空氣清洗機火災事故起訴事件,不僅對其國內市場,對中國等海外市場消費者對大金品牌的評價也將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影響到其在空氣清新機春季商戰、空調夏季商戰等激烈競爭市場上的表現。」

⑧ 空調發展歷史

空調的發展歷史 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地區發生罕見的乾旱天氣,為解決乾旱缺水地區的空調冷熱源問題,美國率先研製出風冷式冷水機,用空氣散熱代替冷卻塔,其英文名稱是:Air cool Chiller,簡稱為Chiller!

在空調歷史中,美國已經發展和改進了有風管的中央單元式系統,並得到了正在現場安裝和修理有風管的單元式空調系統的空調設備分銷商和經銷商的強力支持。WRAC是最簡單和最便宜的系統,能夠很容易的在零售商店中購得,並在持續高溫來的時候自己安裝。同時,無風管的SRAC和SPAC自70年代起在有別於美國市場的動力下在日本得到發展和改進。之後,設備設計和製造技術在90年代被轉讓到中國,這是通過與當地公司(包括主要元件如壓縮機、熱交換器、電勸機、精細閥和電子控制器的本地製造商)組成的合資公司進行的。在90年代中國也從其它先進國家吸收了較大型空調設備的先進高新技術,並與多數是美國的大公司組成合資企業。現今,中國已是一個頂級國家,她的當地主要工廠和合資企業製造了大量SRAC和SPAC以滿足增長的國內市場和出口需要。日本過去幾年在把SRAC和SPAC機組出口到中國、歐洲和中東以建立新的市場。但是中國現今已是最大的空調出口國,在2001年出口的WRAC,SRAC和SPAC機組總數達500萬台,2002年預計有750或800萬台機組出口,而日本正在失去出口的地位。

按國家進行回顧

美國
美國是最大的空調市場,佔世界總空調設備銷售額的28%,大多數是有風管的單元式空調系統。但是,熱泵比例相對的低,在2001年以數量計佔20%而以銷售額計『佔30%。美國空調市場與其它國家的差別,一些明顯的原因是:

大多數人居住在位於有廣闊空間的郊區獨立房屋內,可以更方便地為整個室內空間的舒適優先選擇安裝風管。

能源價格相對要低,全國范圍有電力和燃氣可以供應,在冬季可以通過天然氣管路網路用燃氣爐取暖。

大部分陸地在冬季的寒冷天氣並不適用沒有輔助電加熱的熱泵,而輔助電加熱是不經濟的。

強大工業分銷商和經濟商網路以相對低的安裝費用和維修後緩支持推銷有風管的中央空調系統。

日本

住宅空調是從60年代由本地生產或從美國進口的WRAC開始的,基於人們大多數在生活區居住而只對單個房間的空調有強烈要求,一般不採用中央系統以節省很昂貴的電力費用。但是,許多人抱怨高的運轉雜訊和振動不能為卧室所接受。同時在房間內安裝也不大方便。

在經過了WRAC痛苦的經歷之後,後來發展了SRAC以便在室內掛壁安裝,使房間空調機組運轉安靜並便於安裝。在功能上,雖然SRAC喪失了諸如新鮮空氣的進入和回風的排出等功能,但WRAC和SRAC對單個房間的空調在有人佔用時幾乎是相同的。在買方市場上了需要額外的小型SRAC機組,其特點是具有較低的雜訊並可以在卧室中方便地安裝為「添加機組」。熱泵型式在製冷和採暖季節都能很好地為人們所接受。一些特點諸如較低的雜訊、更足夠的制熱量、較低的功率消耗(也即較高的效率)以及較小的機組尺寸或改進的室內空氣分布吸引了用戶的注意力和興趣。由於能源費用比電力來得便宜和在較低環境溫度時有較高制熱量,煤油爐仍然廣泛在屋內用以加熱空間。但是,SRAC熱泵用於卧室對許多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安全運行且防止火災,因為在睡眠時間室內溫度低的時候房間空間是相當的好。生活方式從門窗大開以便在睡眠時間有新鮮空氣吸入轉變到為了市區安全而用鎖緊裝置將門窗關閉,這就需要在屋內購買更多的SRAC機組。在室內也安裝強制通風機以吸入新鮮的室外空氣和排出室內空氣,藉使用熱交換元件而達到節能的目的。80年代介入的突破性技術解決了熱泵的固有缺點並推動了SRAC機組的銷售。

在打折扣的商店裡,如同包括發送和安裝主費用在內的白色貨物一樣引發了價格大戰。SRAC的安裝十分容易和快捷,在現場技術水平較低的人員在幾小時內即可完成機組的安裝,製冷劑管路和接線。

過去存在一些質量問題,如製冷劑泄漏、元件故障以及直接涉及到製造商的修理或分包修理單位的綜合性故障。

現在隨著產品可靠性的改進,售後的修理電話已大大減少。但是,商業形式仍是一如既往,SRAC在通過折扣商店銷售,費用較低,售後服務直接由製造商或其分包修理單位承擔。

SPAC的銷售與SRAC的輕型商業市場相似。製造商更從事於所謂的「建築物多台SPAC」系統的銷售,與空調系統設計人員和機械承包商接觸並與製造商一起保持較高的附加值。1台壓縮冷凝機組與多台室內機組聯用的SPAC對於製冷劑管路安裝在牆內的新建住宅正越來越普及。

政府和公用事業公司(如電力和煤氣)以及負責制訂國家能源政策的單位正在補貼新的技術開發並用吸引人的刺激計劃來促進新的空調系統裝置。這些產品涉及商能效的熱泵、GHP和直接燃氣吸收式冷水機組。打折扣的能源價格所帶來的令人刺激的好處使用戶願意以低得多的操作能源費用安裝新的節能空調系統或者用它來技術改造。這樣,即使初始費用有所增加,投資回收也仍是很吸引人的。

空調產業「大戰」的探索

正當空調新生力量的強熱姿態迅猛堀起的時候,整個空調產業的格局已經開始變化,以實力派新生力量為代表的格蘭仕等站在世界巨人肩上,整合引進世界最先進的生產線、管理、技術,以國際專業化分工定位於全球名牌空調製造中心在迅猛發展。短短一年多,其出口就已進入中國空調業的前三甲,而且主要是歐、美、日發達國家的市場。由此可見,在產品同質化趨勢越來越嚴重的今天,只要你產品品質、技術含量具有領先優勢,性價比優勢明顯就會迅速發展,據格蘭仕集團拿出美國質量認證委員會等權威機構頒發的「高品質空調」、「國際貿易推薦產品」以及一大堆國際機構的質量認證證書,說明國內空調實力派新生力量在全球空調產業中已經形成。

正當格蘭仕等為代表的薄利多銷策略迅速發展的時候,一些老牌尤其是庫存巨大的老牌企業宣稱「服務戰」來阻擊。記者對目前主要空調廠的服務水平作了一次調查,包括對用戶的調查發現,實力派新生力量與一線品牌水平幾乎沒有什麼不同。值得一提的是空調是半成品,幾乎所有工廠主要依靠批發商、經銷商的安裝、維修專業服務隊伍來完成,一線品牌是這樣,二線品牌也是這樣,因為工廠支付給商家的安裝售後服務費,個別商家精打細算從中還有一塊油水。國美、蘇寧、大中等專營商都有自己一支十分專業的龐大安裝隊伍,目前沒有一家工廠能達到這一水平。其次是社會專業機構,這些機構是面對十幾家、幾十家商場主要是超市、綜合百貨店,專業水平也同樣相當高。再次是批發代理商自己有一支專業化隊伍,最後才是各工廠有一支補充性隊伍。旺季個別企業稱從工廠調集多少安裝工,都是一些生產線工人,安裝水平遠不如專業化隊伍。空調俗稱三分產品,七分安裝,主要指安裝的專業術較強。目前工廠間的服務主要區別於回訪的電話,有些多一些,有些少一些,一般工廠都是在安裝後有3-5個電回訪話,回訪的有一個很主要目的就是工廠臨近商家及安裝隊伍。不僅僅是對消費者的「服務」。所以說,從根本上沒有什麼區別。要說區別就是個別企業作為一種廣告宣傳內容,大量投入廣告費來宣傳炒作服務,個別企業認為這是一種最基本的產品附加,沒有什麼獨特的優勢可言,不投入廣告宣傳來炒作。

空調產品玩過技術文字概念戰,即大家有的普通技術,有的用一個新名詞來說,使許多人以為這是一種新技術,廠家也大肆炒作。現在已經不行了,因為玩爛了,原來個別領先的企業開創了這一局面,接下來一大堆企業跟進,所以在空調行業呈「群龍無首」的狀態。因為原來大家都是引進或國產組裝水平差不多,引進的好一些,如華凌等。真正區別在有些會宣傳炒作,營銷力量肯投入,有些不會炒作,進而在規模上產生了區別。這兩年上規模的企業由於連續災年,一大堆庫存積壓,原材料大幅降價,庫存產品實際上隨之大貶值,對企業形成強大的財務壓力,原來的優勢一下子變成了巨大的劣勢和沉重的包袱。

這兩年以格蘭仕、奧克斯為代表大喊價格戰,格蘭仕當初攜20億進軍空調,稱要把空調價格降下一半,當時眾多廠家的口水噴向格蘭仕,但從現在來看,價格是降下了一半,甚至更多一些,從格蘭仕實現其承諾來看,誰又在講誠信呢?可能個別會說這是不顧質量的降價,誰又能說日本松下降至1000多元,降了一半多價格是沒有質量保證的;韓國LG分體機賣198元一台是沒有質量的。一些高舉反對價格戰的企業又有誰敢說其產品沒有降價,無非是庫存太大,不願意對商家補水,換個型號罷了,讓商家們來承擔過去高價吃進的「老型號」。

空調大戰打了多年,產業集中度越打越散,而沒有出現彩電,尤其是微波爐一樣的世界巨頭,這又說明什麼?值得大家反思和研究。中國加入WTO,客觀上使我們呈一盤散沙狀的格局與已形成多年的壟斷狀態的跨國公司同台較量。對於已打得無利可圖的產業,跨國公司撈不到什麼油水,充其量以虧本換一個佔有率,虧得大一些,佔得多一些;虧得少一些,佔得少一些。對於還有一些利可圖的產業,要看誰的生產力水平高,能多搶一些利,產能嚴重過剩,最終會變成微利或無利,那時候才是真正拼實力的時候。

空調產業是一個傳統標准化產業,要革命性創新是十分困難的,例如格蘭仕不銹鋼高級空調在一些沿海城市,長江流域較潮濕的地區優勢十分顯著,而且時尚,但在乾燥地區只有時尚,而產品根本優點難以體現,今後空調主要是在智能化、新材料、款式等上面的變化。目前數字化技術、新材料方面等不管新老牌子,都是站在一條起跑線上,從格蘭仕推出全世界第一台不銹鋼高級空調,世界第一數碼智能四面出風空調等足以證明了這一點。

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覺許多商家、行家都十分看好格蘭仕等這批新生力量,相當部分專家認為中國空調業,甚至是世界空調業由這些新生力量來改寫空調歷史,因為他們實務進取。

國產中央空調產業歷史至少提前40年

曾經為麥克維爾、開利、約克、特靈等美日廠商天下的大型中央空調市場,今年首次被國產品牌打破壟斷。8月28日,由美的集團和重慶通用集團合資成立的重慶美的工業園正式投產,新工廠製造的第一台離心式冷氣機組也於當日下線。一位出席下線儀式的深圳製冷專家對本報記者稱,重慶工業園的投產非比尋常,因為重慶通用公司早在1964年就生產出了中國的第一台離心式製冷機。如今與美的品牌成功嫁接之後,據推算,國產中央空調的產業化歷史進程至少提前了40年。

據介紹,隨著國內大中型建築中央空調的更新換代以及戶式中央空調的快速增長,中央空調這塊市場「蛋糕」正吸引越來越多的眼球。以深圳為例,目前已有2000多幢高樓大廈採用中央空調機組,但至今90%以上的樓宇裝備的都是美日廠商的產品。一些國內企業雖然也推出了螺桿機等中央空調設施,但由於在整機上面投入有限,市場份額一直遠不能同美日廠商相較,現在,這種格局終於有望改寫。

核心製冷技術可叫板美日

美的重慶工業園位於重慶市南岸區茶園新城區,佔地面積800畝,投資總額將超過10億元人民幣。其中一期工程——重慶美的通用製冷設備有限公司是由美的集團有限公司、重慶通用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投資建立,擁有多條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內最完備的柔性大型中央空調生產線,年產離心式冷水機組和螺桿式冷水機組可達到3000台。據專家們介紹,重慶美的通用公司已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空調核心製冷技術——離心式製冷壓縮技術,在中央空調領域擁有獨特的技術優勢。

美的通過這次合資掌握了國內領先的獨立設計、製造離心機組的能力。至此,美的中央空調在多聯機以及大中型水冷式中央空調兩個領域上,都同時具備了向其霸主日本以及美國廠商叫板的實力,一躍躋身世界領先中央空調廠家行列。

國內空調行業發展凸顯分水嶺

美的重慶工業園的投產將成為國內空調行業發展的分水嶺,美的中央空調將憑借在核心競爭力的飛躍提升建立領先優勢,美的集團將由此走向更大的發展。

美的製冷家電集團總裁方洪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製造業的競爭取決於核心競爭力領先所帶來的優勢,包括總生產成本、服務網路、技術研究開發等多個方面的優勢。美的重慶工業園的投產後,外國領先技術在應用上實現了本土化,以更符合中國國情的設計為消費者提供優質貼身的服務。

另外,外國技術壟斷的突破直接導致了總生產成本的下降,從而在面對國際品牌時具有更加理性的成本優勢,從此國內80%以上大型中央空調技術由外國廠商提供的日子將成為歷史。另一方面,美的中央空調在全國擁有35個產品管理中心和70多個區域辦事處,是國內最強大的營銷、技術服務及配件服務網路。同時屬下的產品研發體系還配備了國家級的企業研究中心。重慶工業園的投產使重慶通用的技術、人才方面的優勢與美的集團在經營管理機制、資金、營銷等方面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的整合,強強聯合下,美的中央空調的核心競爭力獲得飛躍提升。

據了解,重慶工業園投產之後,美的已擁有廣東順德和重慶兩大中央空調製造基地,其中廣東順德基地主要生產商用中央空調、家庭中央空調等產品,年生產能力超過30億。而重慶工業園將生產離心式機組、螺桿式機組、風冷熱泵機組為主的大型中央空調。根據集團戰略發展規劃,美的將把重慶工業園打造成國內最大的中央空調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並在3到5年時間內形成產值超50億元,周邊地區配套產業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的大型家電及機電設備製造基地。

據介紹,國內現有正規中央空調生產企業幾百家,市場容量近200億;到2010年前後的中央空調市場總容量將達到500億元。專家分析,隨著國產品牌核心技術壟斷的突圍以及國家相關規范標準的出台,國內市場正在逐步走向規范成熟化,進入了從盲目崇洋邁向理智消費的轉型期。

⑨ 空調製冷發展史

先說一下空調製冷原理
空調器通電後,製冷系統內製冷劑的低壓蒸汽被壓縮機吸入並壓縮為高壓蒸汽後排至冷凝器。同時軸流風扇吸入的室外空氣流經冷凝器,帶走製冷劑放出的熱量,使高壓製冷劑蒸汽凝結為高壓液體。高壓液體經過過濾器、節流機構後噴入蒸發器,並在相應的低壓下蒸發,吸取周圍的熱量。同時貫流風扇使空氣不斷進入蒸發器的肋片間進行熱交換,並將放熱後變冷的空氣送向室內。如此室內空氣不斷循環流動,達到降低溫度目的。

發展史

當前的製冷技術已經幾乎滲透到各個生產技術、科學研究領域,並在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可以說,現代技術進步離開了製冷技術發展是不可想像的。為了讓空調企業的技術人員及時了解空調製冷技術的最新進展,本文以近期間有關空調製冷技術的相關文獻為基礎,對其中的主要內容進行綜合報道,以供大家參考。

1、製冷劑的研究進展
總的看來,可以把製冷劑的發展歷程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自然物質到人工合成的物質;那麼製冷劑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將再回歸到自然物質。
早期的製冷劑是自然界中容易獲得或製取的物質,如乙醚、氨、CO2等。但是這些早期的製冷劑最後都因為製冷設備龐大效率較低,所以在後來出現熱力性能較好的氟利昂製冷劑後,最後在20世紀50年代退出常規製冷系統。
1929年美國通用公司合成出R12,以後很快出現了R11、R22等稱為氟利昂的系列鹵代烴化合物,因其優良的熱力學特性,無毒,不燃燒,極其穩定等性質,很快成為製冷劑的主角,被大量生產和使用,如家用冰箱、汽車空調、小型冷庫都用R12,至20世紀七十年代,包括製冷劑,發泡劑在內的各種鹵代烴的年產量達到數百萬噸,並有繼續增加的趨勢。
但是,氟利昂是一種化學性質非常穩定的人工合成物質,當它們揮發到大氣中以後很長時間不會被自然界分解,而一直擴散到平流層,在大氣層11km至45km處的同溫層與臭氧層相遇,由於在平流層受到強烈太陽紫外線照射,含氯的氟利昂分子(稱為氯氟碳化合物,英文縮寫為CFC)便分解游離氯原子,而氯原子可以催化分解臭氧分子,在反應中氯原子被不斷的放出,所以分解反應不斷進行,氯原子使臭氧層受到破壞、減薄直至消失。由於氟得昂被大量使用,導致近年來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不斷擴大;而且據報道在我國青藏高原上空也出現了臭氧空洞,因此對氟利昂製冷劑的替代勢在必行。

2、國際R22替代技術的情況
在成功地進行了CFC的替代之後,人們更多地把注意力投向HCFC。而其中首當其沖的無疑就是製冷空調行業中應用最廣泛的HCFC中的R22,,該製冷劑自1936年問世以來就以其優越的綜合性能席捲了整個製冷界,並且在設計、製造、運行、維修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成功經驗。
然而由於R22對臭氧層的耗損作用和較高的溫室效應值,1992年的哥本哈根國際會議將其列入了逐步禁用范圍,1995年的維也納國際會議對其規定的禁用日程為,按照履約要求,我國應在1999年7月1日將CFC類物質的消耗量凍結在1995年至1997年的平均水平上,至2005年削減50%,2010年全部淘汰。
嚴格地說,目前還沒有找到任何一種單工質的性能優於R22的製冷劑。而目前R22的主要替代工質包括HFCS類工質和天然工質。雖然對於HFCS類工質的研究已比較成熟,由HFCS類工質組成的非共沸混合物理論上可利用各組分沸點不同實現勞倫茲循環,提高製冷循環效率,但HFCS類工質仍然存在一定的GWP值(全球變暖潛能值),與R22使用的礦物油不相溶,需要使用與之相溶的合成油,並且與乾燥劑、密封材料及其他材料的相溶性也需要進一步研究,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投向了天然工質。天然製冷劑的最大優點在於其GWP值及ODP(臭氧潛能值)值約為0,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並具有優良熱力性能及經濟性,目前研究比較成熟的此類製冷劑包括了R407C,R32/134a,R410a,R134a,以及碳氫化合物R1270等等。

最後附國內製冷發展

國內製冷技術研究的狀況
我國空調製冷行業走的是與我國家電企業相同的從技術引進到仿製的過程,雖然在生產規模上我國空調企業已經比較大,但是在核心技術方面至今沒有擺脫「照貓畫虎」或「拿來主義」的圈子。從發達國家引進技術,我們得到的往往都是一些「過時」的技術。目前相當普遍的現象就是,許多國內空調企業所生產的空調產品,雖然在生產規模上逐年擴大,但沒有走出勞動密集型的模式,可以說沒有真正的自有技術,在綜合實力上處在國際分工的低端。這樣的企業對新出現的製冷技術只能「望洋興嘆」了。
據了解,直到目前尚未有國內企業對新型製冷劑或者新型製冷技術進行深入研究開發並申報相關專利。就是一些看起來比較「敏感」准備開發新產品的,不過也只是在打聽如何能買到成品壓縮機等等。由此可見我國企業目前所追求的不是技術上的領先、而仍然熱衷於為國外高技術製冷企業「打工」,缺少長遠打算。可以說,我們與國外的差距並不僅是技術開發方面的差距,而更在於創新觀念上的差距。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歐美及一些國家已將相關研究納入國家計劃,或是各大公司聯合攻關,有關製冷方面新型循環原理、壓縮機、換熱器的專利層出不窮。

我是學機械製造的,學過製冷學原理,幫你大致整理一下資料,希望滿意

⑩ 變頻空調的發展史

變頻空調的發展史國內變頻空調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 20 世紀 90 年代前期一 2000 年以前),技術產品導入期。一些有能力的空調生產企業,引進變頻技術並推出相關產品,市場也開始認識此類概念以及產品。 1995 年,海信開始變頻技術的積累,並於氣 997 年 4 月推出國內第一台變頻空調。在相關配件的國產化沒有解決之前,價格上昂貴,所以很少能形成規模化銷售。
第二階段( 2000 年至現在) , 市場導入期。以 2 儀幻年 3 月 1 日海信推出「工薪變頻」為標志,變頻空調器開始逐步在國內市場進行推廣,這一方面促使市場機會擴大,另一方面也使不少企業迅速跟進,變頻產品也成為企業形象產品。但國家標準的缺失則使其先天不足。 2006 年 6 月 1 日,國內首部變頻空調能效強制性地方標准 ― 變頻空調能效上海地方標准正式實施。標准規定, 5 級變頻空調能效比. SEER 為 33 ,而國標 2 級節能定速空調對應的 sEER 僅為 3263 ,即只要是合格的變頻空調都是節能的。 2007 年 4 月 16 日,國內第一台變頻空調上市 10 周年的新聞發布會在全國 50 多個城市同步舉行,中國家用電器院的領導參加了會議,號召國內空調企業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共推變頻。 2007 年 4 萬 19 日,海信、日立、三菱電機、東芝、松下五大空調巨頭齊聚上海,宣告成立「變頻空調推廣聯盟」,發動定速空調淘汰競賽,加速變頻空調的普及和定速空調的淘汰,推動中國空調產業升級換代。
2008 年 9 月 1 日起,我國實施第一項變頻空調強制性能效標准,美的、格力、志高等空調企業均大舉進軍變頻市場,空調市場迎來變頻時代!!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