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機發明
❶ 氧氣切割機什麼時候發明的
1962年,澳大利亞YULL BROWN (布朗)教授製作了第一檯布朗發生器(即氫氧混合氣按2:1比例由水電解內生成的氫氧發生器)容,由於布朗教授採用的是即產即用的技術,即用多少產多少,並不貯存,並且採用水能滅火的原理製作的濕式阻火器,解決了安全問題。由於Yull Brown 親身示範這種布朗發生器的安全性,從而讓人改變氫氧按二比一混合即會爆炸的恐荒心理。後來的無數實驗證明,氫氧混合氣只有在高壓貯存條件下遇明火或靜電並且在火焰槍噴嘴設計不合理而導致供氣速度跟不上燃燒速度時才會回火,一般情況下都是安全的。YULL BROWN教授的布朗氣發生器就是水焊機的雛形。
❷ 氧氣面罩是誰發明的從什麼時候開始在醫院廣泛應用或者說對待缺氧人群這方面的醫療設備。
氧氣面罩提供了復一個可以制把呼吸需要的氧氣從儲罐中轉入到人體肺部的方法。氧氣面罩可能包裹鼻子和嘴巴(口腔鼻罩)或整個臉部(全面罩)。對於保證人體健康、保護飛行員及航空乘客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編輯本段構造
氧氣面罩主要由塑料,有機硅,或橡膠製成。
編輯本段應用
醫用氧氣面罩
主要性能及結構 貯氧系統是由面罩、貯氧袋、T型三通、輸氧導 醫用氧氣面罩
管以及固定構件組成。 用途 供呼吸困難、缺氧病人輸氧用。 使用方法 氧氣直接注入貯氧袋內,將面罩置於患者面部,密閉口鼻。使用固定構件將面罩固定於患者頭部,進行吸氧。
軍用航空氧氣面罩
❸ 氧氣面罩是誰發明的從什麼時候開始在醫院廣泛應用或者說對待缺氧人群這方面的醫療設備。
氧氣面罩提供了一個可以把呼吸需要的氧氣從儲罐中轉入到人體肺部的方法。氧氣面罩可能包裹鼻子和嘴巴(口腔鼻罩)或整個臉部(全面罩)。對於保證人體健康、保護飛行員及航空乘客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編輯本段構造 氧氣面罩主要由塑料,有機硅,或橡膠製成。 編輯本段應用 醫用氧氣面罩 主要性能及結構 貯氧系統是由面罩、貯氧袋、T型三通、輸氧導 醫用氧氣面罩 管以及固定構件組成。 用途 供呼吸困難、缺氧病人輸氧用。 使用方法 氧氣直接注入貯氧袋內,將面罩置於患者面部,密閉口鼻。使用固定構件將面罩固定於患者頭部,進行吸氧。 軍用航空氧氣面罩 簡介 現代化的戰機,都擁有自動增壓座倉,使戰機在高空飛行時機倉內外壓力相同,同時,飛機在6000公尺以上飛行時,由於外間空氣開始稀薄,飛行員就須要配帶氧氣面罩.呼吸氧氣.。 這些氧氣都是存在機體內的氧氣瓶,飛機在起飛前,地勤人員除了替飛機加油掛彈外,同時也會將混合氧注入氧氣瓶內.。 座倉是密封的,否則在高空高速飛行時,輕微的座倉壓力變化都會危害到飛行員,同時戰機在高速飛行時(尤其是在作戰時),飛行員所承受的壓力和G力都很巨大,此時,除了壓力飛行服自動加壓保護飛行員外,供氧泵亦會自動加壓增加氧氣供應,因為此時飛行員的肺部受壓,呼吸會比較困難,這種自動系統可保障飛行員不會缺氧昏迷.。 由於座倉是根據飛行高度自動調整壓力,因此戰機飛到低空時,飛行員就可以選擇打開空氣交換裝置,讓機外空氣進入座倉,或者是繼續使用氧氣面罩.。 所以,現代超音速戰機的飛行員,氧氣面罩和壓力飛行服都是不能缺少的.。 戰機起飛時,飛行員都會首先使用氧氣面罩,不會選擇呼吸機外空氣,因為戰機在跑道上等候起飛時,都會噴出大量有毒廢氣,為免廢氣進入座倉引致中毒 航空氧氣面罩
❹ 可不可以發明一種高效率的製造二氧化碳轉化氧氣的機器來改變地球的環境
大自然是一部最好的將二氧化碳轉化氧氣的機器。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O2。
你說的專應該人工。
告訴你屬這不是空想,已經是現實。
世界上第一棵人工樹日前在秘魯首都利馬正式啟用,開始為這座污染嚴重的城市凈化空氣。負責研製人工樹的生態公司指出,他們計劃在未來4年內,在秘魯共安裝約400棵這樣的人工樹,幫助凈化城市空氣。人工樹實際上是一台代號為PAU-20的被稱為超級樹的城市空氣凈化器。這棵機械樹雖然沒有主幹、枝蔓和樹葉,但卻可以模模擬正樹木的光合作用,把有害的二氧化碳顆粒轉化為氧氣。超級樹的一位研製人員豪爾赫古鐵雷斯說:智利和墨西哥的城市空氣凈化器的耗電量是48-68千瓦/時,而我們的人工樹只需要大約25個100瓦的燈泡的電量就可以了,每5個小時需要60升水。這棵高4米左右的人工樹可以凈化空氣中的塵埃、病菌和各種細菌,降低汽車尾氣對人體的危害。因此,利馬市民可以享受到清新的城市空氣。埃古倫介紹,這台機器每天的運行成本是6美元,但為它埋單的並不是市民,而是來自各大企業的捐款。
❺ 氧氣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1774年8月1日,是一個陽光燦爛、適於試驗的日子。普利斯特里在一個大玻璃瓶底放了厚厚一層黃色的粉末——水銀灰(即氧化汞),把透鏡聚集的陽光投射到水銀灰上。光照在粉末上形成了耀眼的光點。普利斯特里細心地觀察,突然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粉末微微地顫動、騰躍,似乎有人在向它們吹風。數分鍾過後,在這個地方出現小水銀珠。這可是意外的收獲!
「看來,光是燃素!也許燃素留在玻璃容器中了?」普利斯特里點燃干木條,將它放入玻璃瓶內,想去點燃燃素。氣體燃著了,而且燃燒得更旺,光焰更亮!他迅速地取出小木條,撲滅了火焰,把它再次伸入玻璃瓶內時,冒煙的木條又重新燃燒起來了。
他把這個實驗又做了一次,並用排水集氣法搜集產生的氣體。通過研究,他發現蠟燭在這種氣體中以極強的火焰燃燒;老鼠在瓶中存活時間為相同容積的普通空氣的兩倍。他並用玻璃吸管從放滿這種氣體的大瓶里吸取它,感動十分輕松舒暢。其實,他搜集到的氣體就是氧氣。普利斯特里是第一位詳細敘述了氧氣的各種性質的科學家。但是,由於他篤信燃素說,於是推斷這種氣體必然含有極少的燃素或不含燃素,稱它為「脫燃素空氣」。
普利斯特里正准備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的時候,英國的政治家舍爾伯恩勛爵邀他陪同到歐洲旅行。
到法國巴黎後,普利斯特里立即訪問了法蘭西科學院。在那裡,他向科學家們講述了自己對氣體的研究。在巴黎期間,他還會見了拉瓦錫,在他的實驗室進行了學術交流。
普利斯特里向拉瓦錫揭示了他剛剛發現的秘密,並向他表演了製取這種新空氣的方法。拉瓦錫立即著手研究了它,並由此創立了新的氧氣燃燒理論,揭示了燃燒的本質。因而使「燃素說」徹底破產,使化學生發生了一場革命,開創了化學發展的新紀元。
普利斯特里的職業是牧師,化學只是他的業余愛好。但他卻為這一學科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除了氧氣之外,他還於1772年發現了二氧化氮,1773年發現氨,1774年發現二氧化硫。由於普利斯特里在化學方面的貢獻,1782年,他當選為巴黎皇家科學院的外國院士。
1804年2月6日,普利斯特里卒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諾森伯蘭。
❻ 魚通過腮提取水中的氧氣,為什麼不能發明一種和腮原理一樣的人造「腮」讓人類生活在水裡
人工鰓最大的問題之一是大小。幾乎所有有鰓的動物都是冷血動物,新陳代謝較慢,所以它們比同樣大小的恆溫動物需要更少的氧氣。
一家名為Like-A-Fish的以色列公司目前也正致力於提高人工鰓的效率,早期他們測試一個原型,該裝置的潛在應用領域將是潛艇和水下棲息地,在這些地方,尺寸不是問題。這個人造鰓原型機使用高速離心機來降低密封室中的海水壓力,讓水中的空氣重新逸回到氣態,釋放儲存到安全氣囊中。然而,這款設備也有它自己的缺點,功率太大太依賴於電池電量。
❼ 氧氣是哪一位英國著名化學家發明的
氧氣不是哪位科來學家發明自的物質,而是科學家發現的。因為氧氣是自然界中本來就存在的物質,不是由人創造或改造出來的。
1771—1772年間,瑞典化學家舍勒發現氧氣。1774,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里也發現了氧氣。1774年,法國著名的化學家拉瓦錫確認氧氣是一種元素單質,並於1775年公布。1777年,拉瓦錫命名此種氣體為Oxygen(氧)。
❽ 據報道,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發明了「月球制氧機」,這種制氧機用聚焦太陽能產生的高溫使月球土壤發生化學
A、制氧氣可能用物理方法,也可能用化學方法,如用化學方法的話,原料專中不一定含氧氣,屬故A錯誤; B、水中含有氧元素,可用來制氧氣,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質均有可能,不一定非是水,故B錯誤; C、高錳酸鉀中含有氧元素,能用來制氧氣,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質均有可能,不一定非是高錳酸鉀;故C錯誤; D、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的,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反應前後元素的種類不變,要制氧氣原料中必須含有氧元素,故D正確; 故選D. |
❾ 有一個逗比,他發明了個壓縮氧氣的機器,他用這個機器來潛水,結果他死了。這是為什麼
純氧吸多了對人體有危害,會傷害大腦。只有重症患者無法自主呼吸才需要用到純氧,而且一段時間後就要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