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是誰發明中

是誰發明中

發布時間: 2020-12-26 20:06:14

❶ 我國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發明者是誰

是蔡倫。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在造紙術發明的初期,造紙原料主要是樹皮和破布。當時的破布主要是麻纖維,品種主要是薴麻和大麻。據稱,我國的棉是在東漢初期,與佛教同時由印度傳入,後期用於紡織。當時所用的樹皮主要是檀木和構皮(即楮皮)。

最遲在公元前2世紀時的西漢初年,紙已在中國問世。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製造成的,由於造紙術尚處於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鬆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於書寫,一般只用於包裝。

直到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

(1)是誰發明中擴展閱讀:

到了東漢,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總結製造麻紙技術的經驗並進行技術革新,組織生產了一批質量更好的麻紙。不僅如此,他還突破了木本韌皮纖維的造紙技術,主持研製成功楮皮紙,使得造紙原料更為廣泛,推動了造紙術與造紙業的發展。

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除麻紙、楮皮紙外,又製造出桑皮和藤皮紙;中原地區則普遍使用竹簾床模具抄造,使得紙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書寫材料。隋唐五代時期是麻紙的全盛時期,而雕版印刷的發明更進一步促進了紙業的興旺。

唐末南方製造出竹紙,這一時期還發明了在色紙面上飾以金銀粉的金花紙、水紋紙和砑花紙。宋元時期皮紙與竹紙由於技術的進步而成為主要紙類,麻紙則因原料問題開始衰落。明朝是造紙術的集大成階段,其技術也被宋應星在《天工開物·殺青》中記載下來。中國造紙術在發明之後,開始向外傳播到世界各地。

❷ 中國的四大發明分別都是誰發明的

畢升
活字印刷
中國約在公元7世紀的初唐時期就已出現採用雕版印刷術印製的書
。唐咸通九年(868)印製的《金剛經》
,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刻印時間的印刷品。
宋仁宗慶歷年間,平民畢升在雕版印刷業已普及的基礎上,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蔡倫
造紙術
東漢元興元年(105)

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具體的沒有,火
葯三國時代開始發明,當時被用來當爆竹,到了宋代才被用來當作軍事用。
指南針也沒有具體的發明者
中國先民已用天然磁石製成指示方向的司南之勺。三國魏時,馬鈞利用磁鐵和差速齒輪製造了能指示方向的機械裝置——指南車。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其《夢溪筆談》中記載了製作指向用的磁針的方法。後來,又發展成磁針和方位盤聯成一體的羅盤。

❸ 中國的4大發明是什麼 由誰發明的

活字印刷術北宋畢升;指南針北宋無記載;火葯唐朝古代煉丹家;造紙術東漢蔡倫。

中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對西方科技發展產生一定影響。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枷鎖。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

(3)是誰發明中擴展閱讀

一、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慶歷間(1041年-1048年)中國的畢升(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

元代王禎成功創制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明代中期,銅活字在江蘇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得到較多的應用。

二、指南針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三、火葯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火葯的發明是人們長期煉丹,制葯實踐結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唐朝末年,火葯已被用於軍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楊行密的軍隊圍攻豫章,部將鄭 (以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帶領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

四、造紙術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

❹ 中國的文字是誰發明的

1倉頡造字
在歷史傳說中,黃帝開創了輝煌燦爛的華夏文化。他集中了一大批有才能的人,他們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據說黃帝的史官倉頡創造了文字,黃帝的妻子嫘祖教會了人們養蠶制絲,黃帝的糧官杜康發明了造酒,黃帝的陶正寧封子發明了燒陶,黃帝的醫官雷公、岐伯發明了醫術,音樂家伶倫分出十二音階,配成樂曲;精通數學的隸首,制定了各種度量衡等等。此外黃帝本人還發明了造車、修建宮室、算術、音律等,這些傳說多不勝舉。
關於倉頡造字還有一個令人噓唏不已的故事。相傳倉頡是黃帝的史官,在他發明漢字之前,人們是用結繩的辦法來記事的。最初,倉頡也是這樣做的,他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不同的牲口、食物等,用繩子打的結代表一個數目,但時間一長,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繩結都記了些什麼,連他自己也忘記了。於是,倉頡就想造出一種簡單易記的符號,記下某件事情。
這樣,倉頡就在當時的洧水河南岸的一個高台上的屋子裡住下來,專心致志地造起字來。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長時間也沒造出字來。有一天,倉頡正在思索的時候,突然看見天上飛來一隻鳳凰,嘴裡叼著的一件東西掉了下來,正好掉在了倉頡面前。倉頡拾起來一看,上面有一個蹄印,可倉頡認不出這是什麼野獸的蹄印,就問正巧走來的一個獵人。獵人看了看說:「這是貔貅的蹄印,它與別的野獸的蹄印不一樣,別的野獸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
倉頡聽了獵人的話很受啟發。他想,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特徵,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徵,畫出圖像,大家都能認識,這不就是字嗎?
從此,倉頡便注意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的特徵來,譬如日、月、星、雲、山、河、湖、海,以及各種飛禽走獸、應用器物等。他按照這些東西的特徵,畫出圖形,這樣就造出了許多象形字來。比如「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圓的模樣繪的;「月」字,是仿照著月牙兒的形態描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影畫的;「爪」字,是觀察著鳥獸的爪印塗的……這樣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倉頡造的字也就多了。
倉頡把他造的這些象形字獻給黃帝,黃帝非常高興,立即召集九州酋長,讓倉頡把造的字傳授給他們,於是,這些象形字便開始流行起來。有了文字,就方便多了,同時,標志著人類進入了文明時代了。
據說倉頡造字以後,驚動了天地鬼神,上帝感動得投下了大米白面,鬼神則驚嚇得在夜裡大聲哭叫起來。

❺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分別是誰發明的

1、指南針: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沒有具體追溯到某一人發明,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

2、造紙術:蔡倫。人們都知道蔡倫造紙,實際上,在東漢蔡倫大規模造紙之前,中國人就已經發明了造紙術,20世紀在中國各地出土的許多西漢時期的古紙片,可以證明這一點。

3、火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4、印刷術: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元代,著名道家學者、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禎發明了木活字,並創造出比較簡捷的適於漢字復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後又發明了金屬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進。

(5)是誰發明中擴展閱讀:

新四大發明是指「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2017年5月,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

2017年12月,入選「漢語盤點2017」活動年度候選字詞五大候選國內詞。 2018年3月5日,委員建議鼓勵移動支付「出海」 新四大發明引領世界潮流 。

理由:「出門不用帶錢包,就帶手機」、「外賣、快遞都非常快」、「高鐵很棒」、高鐵更加舒適,而且可以在旅途中用網路處理一些事情。讓旅途更加充實。

❻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誰發明的哪個朝代

1、指南針: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

2、造紙術:東漢的蔡倫,但在蔡倫之前中國人就已經發明了造紙術,20世紀在中國各地出土的許多西漢時期的古紙片,可以證明這一點。

3、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4、印刷術:根據歷史學家鄧廣銘考證,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元代,著名道家學者、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禎發明了木活字,並創造出比較簡捷的適於漢字復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

(6)是誰發明中擴展閱讀:

中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對西方科技發展產生一定影響。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枷鎖。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

而李約瑟對這四大發明的贊美和強調,使得這一說法獲得了中國的很大認同,並被寫進了教科書。

恩格斯在1857年發表的《炮兵》中寫道:「在中國,還在很早的時期就用硝石和其他引火劑混合製成了煙火葯,並把它使用在軍事上和盛大典禮中」。

火葯最早在公元9世紀晚唐時期的煉丹書籍中就有記載。

公元904年,楊行密軍圍攻豫章(今江西南昌),部將鄭璠命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率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這是火葯最早使用於軍事記載,最早的火葯武器則出現在五代時期的敦煌壁畫。

十世紀五代時期的敦煌(時屬歸義軍)壁畫,目前所知最早的關於火槍和手榴彈的描繪。世界上最早的金屬火銃出土於中國黑龍江,製作年代為1288年,現藏黑龍江省博物館。

❼ 傳說中文字是誰發明的

傳說中文字是倉頡發明的。

《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回,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答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據《河圖玉版》、《禪通記》記載,倉頡曾經自立為帝,號倉帝,是上古時期的一部落首領。倉頡在位期間曾經於洛汭之水拜受洛書。

倉頡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據史書記載,倉頡有雙瞳四個眼睛,天生睿德,觀察星宿的運動趨勢、鳥獸的足跡,依照其形象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7)是誰發明中擴展閱讀

倉頡,古籍中稱倉頡「龍顏四目,生有睿德」。相傳為中國原始社會後期黃帝的左史官 ,倉頡為左史。沮誦為右史。

據歷史記載:軒轅黃帝興起之後,黃帝的史官倉頡、沮誦受鳥獸足跡的啟迪,集中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嘔心瀝血數十載,搜集、整理流傳與先民中的象形文字元號並加以推廣和使用。

繩結雖有大小和形狀區別,但年久月深,難於辨識。後倉頡仰觀奎星環曲走勢,俯看龜背紋理、鳥獸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紋,從中受到啟迪,根據事物形狀創造了象形文字。

❽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分別是誰發明的

造紙術(也稱蔡侯紙)。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改進了造紙術,才使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

11世紀中葉時中國大科學家沈括還對指南針感到匪夷所思,他的《夢溪筆談》介紹了指南針的人工磁化方法、磁偏角的發現和指南針的架設方法。

唐朝中期著名道士清虛子已經掌握了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就是硫、硝、碳三種物質可以構成一種極易燃燒的葯,這種葯被稱為「著火的葯」,即火葯。

印刷術的發明者沒有記載,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發明於唐朝,目前發現最早的雕版印刷成品是一單頁版印度梵文撰寫的《陀羅尼經》,該經是印在亞麻紙上,於650年至670年間出版,且在1974年於西安附近的唐代陵墓出土。

拓展資料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印刷術。

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艾約瑟提出並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❾ 中國的標點符號是誰發明的

在1919年4月份,胡適、錢玄同、劉復、朱希祖、周作人、馬裕藻6名教授很不原因看著「現在的報紙、書籍,無論什麼樣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講文法的區別,連賞鑒的意思都沒有了」。

所以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一次大會上,他們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頒布通行「,。;:?!—()《》」等標點符號。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第53號訓令——《通令採用新式標點符號文》,我國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標點符號從此誕生。

因為古代樂器一般不添加標點符號,否則會給未經訓練的人造成閱讀困難。因此,1919年,馬玉藻,朱熹祖,錢玄同,劉甫,周作人,胡適等人共同提出新標點動議,上海商報於1919年2月出版了胡適的「中國哲學史綱」。

這是第一本用白話和新標點寫的「新書」。 1920年,在陳獨秀和胡適的支持下,王淵在上海一家小型出版社出版並出版了「水滸傳」。這是中國首次使用標點符號發表經典書籍。標點符號的使用在促進漢語白話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9)是誰發明中擴展閱讀:

第一個從國外引進標點符號的人是清末同文館的學生張德彝。同文館是洋務運動中清政府為培養外語人才而設立的,張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學生中的一員。

同治7年(1868年)2月,前駐華公使浦安臣帶領「中國使團」出訪歐美,張德彝也成為隨團人員中的一名。

張德彝有一個習慣,無論到哪個國家,都喜歡把當地的景色、人物、風俗習慣記錄下來,以「述奇」為名編成小冊子。1868年至1869年期間,他完成了《再述奇》。

眼下這本書名為《歐美環游記》,其中有一段介紹西洋的標點符號,雲:「泰西各國書籍,其句讀勾勒,講解甚煩。如果句意義足,則記『。』;意未足,則記『,』;意雖不足,而義與上句黏合,則記『;』。

又意未足,外補充一句,則記『:』;語之詫異嘆賞者,則記『!』;問句則記『?』;引證典據,於句之前後記『「」』;另加註解,於句之前後記『()』;又於兩段相連之處,則加一橫如『——』。

雖然張德彝不是有意識地向國內知識界引入標點符號,甚至帶有反對的口氣,覺得這些標點繁瑣,但是卻在無心栽柳的過程中為中國語言符號的發展帶來了新風。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