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的阻礙
⑴ 影響創造力增長的障礙主要有幾個方面英國心理學家沃勒斯提出的創新的四階段
影響創造力增長的障礙主要有:知識、智力、人格。
1、知識: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
2、智力: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英國心理學家沃勒斯提出的創新的四階段理論認為,創新的發展階段一般可劃分為:准備階段、醞釀階段、明朗階段、驗證階段。
(1)創造力的阻礙擴展閱讀:
近代以來人類文明進步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主要得益於科學發現、技術創新和工程技術的不斷進步,得益於科學技術應用於生產實踐中形成的先進生產力,得益於近代啟蒙運動所帶來的人們思想觀念的巨大解放。
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從原始到現代的進化歷程,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不同民族發展的速度有快有慢,發展的階段有先有後,發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根本,民族創新能力的水平是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之一。
⑵ 傳統教育中阻礙學生創造力發展的主要因素
個人認為,傳統教育中阻礙學生創造力發展的主要因素:評判體系重分數,重排名;科目考試中發揮的內容少,死記硬背的內容多。導致學生的思路受局限受約束。自我個性和興趣得不到認可和發揮。學生之間會比誰學習好,比誰分數高,比誰名次靠前,這樣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造成自我封閉,自私自利,不與人交流,不與人合作,不懂得欣賞。因為只要自己學習好了,就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其他的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計,這樣很容易造成人格上的缺失。
創造有利於學生創造力的環境:讓他們脫離開書本,給他們更為廣闊的實踐空間。要學會欣賞,不光要欣賞文人墨客,也要學會欣賞工人農民的勞動智慧與堅強神經。不光要研究專業內部的知識,也要關注專業外部的各種知識與體驗。要學會從生活中汲取營養,獲取靈感。要將知識與人格,學習與生活看做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才能培養出品學兼優,德才兼備,活學活用的學生。
⑶ 影響中學生創造力發展的障礙有哪些
現代腦科學研究證明,人的大腦左右半球功能在認知方面具有單側化 特徵。左腦擅長於語言信息加工和抽象邏輯思維,具有有序性、延續性、 分析性的特徵;右腦擅長於表象信息加工和發散思維,具有無序性、跳躍 性、直覺性特徵。左右腦功能的和諧發展與協同活動是創造力發展的物質 基礎,一切創造毫無例外都是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互補效應。但過去囿 於對人腦功能認識的偏差,中學教育長期受到「左腦優勢」理論的影響, 普遍存在著只強調利用左腦功能、鼓勵左腦活動的單一化傾向。教學過程 大多偏重於學生的語言和邏輯訓練,使左腦承受「過度的教育」,同時忽 視或輕視對右腦的非語言化訓練,使右腦功能的開發利用嚴重不足,從而 使學生的左右腦不能得到平衡、協調的訓練,妨礙了中學生創造力的提高。
這一現象在我國傳統教育模式中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傾向:
1.應付考試、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培養目標 基礎教育的培養目標應 該是以培養人的全面素質為核心,但「片追」的結果使中學教育一是只重 視知識的積累而輕視學生能力的培養;二是單純抓智育而輕視學生素質的 全面發展。學校的美術、音樂等課程不受重視,有著豐富形象思維內容的 語文、歷史等課程,往往變成了單一的語言分析課。從腦功能的開發利用 來看,都局限於對學生語言信息的加工貯存和進行集中思維、分析思維的 訓練,缺乏非語言材料的加工和進行表象思維、發散思維的教育訓練,偏 重於利用左腦功能,而忽視對右腦功能的利用,不利於腦功能的整體開發 和協調發展。
2.古板、單一的教學形式與方法 在相當多教師的觀念中,「師者, 傳道、授業、解也」的傳統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於是教學過程固守於教 師「照本宣科」、學生「照貓畫虎」的模式,具體的教學形式和方法更多 的還是注入式、滿堂灌等。學生只要不斷重復別人的思想就可考及格甚至 考高分,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造力等都沒有得 到正常的培養。這對學生腦功能的開發利用依然是「重左輕右」,不僅不 能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反而窒息人的智能,阻礙創造思維花蕾的自由綻開。
3.「知識化」、「筆試化」傾向的考核內容與方式 中學考核內容中知識性、概念性題多,應用性、發揮性題少,學生考試缺乏復雜認知成 分的參與。考核方式全是筆答形式,缺乏甚至沒有情景性、模擬性、實踐 性等靈活多樣的考試形式。其結果只能考學生的語言、記憶、邏輯思維能 力,很少考學生的表象、直覺、發散思維能力,亦即「考左不考右」。
4.「高分即優」的評價激勵標准 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普遍偏重於考 分,分數高則是「尖子生」、「優等生」,分數低則為「差等生」。教師 所喜歡的往往是那些傾向於左腦思維,能在語言和計算機方面獲得高分的 學生;而那些傾向於右腦思維,對繪畫、音樂、舞蹈、操作技術、小發明 表現出興趣,但考試分數低一些的學生,則常常被認為是「不務正業」。 因此,這種評價標准只能導致「左腦思維者」受到表揚激勵,而壓制了「 右腦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創造力發展受到限制。
⑷ 發揮創造力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盲目從眾心理是制約中華民族創造力最大的障礙!沒有前人做的事情或者經驗積累都不內會去做,容否則會失敗或者得不償失,其它人也會因此而譏諷,這個其實就是懶人的心態,甚至是不思進取,這個就是扼殺了創新和挑戰的進取思維及精神。盡信書不如無書,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需要打破這種觀念的。
⑸ 目前阻礙我國廣告創意向前發展的障礙是什麼
一,廣告人缺乏創新精神.有了一個好的廣告,大家就爭相模仿,真乏味.
二,缺乏幽默感
三,缺乏對日常生活的觀察.
⑹ 你覺得提升創造力需要克服哪些障礙
其實,提升創造力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難,就比如說我們在提高創新能力的時候,一定要克服自己的軟弱性,因為我們在想很多事情的時候都會感覺到自己做不成,所以就不敢去做了,一定要克服自己的這種心理,而且也要堅持下去,畢竟創新能力並不是那麼容易培養的,這樣才能夠慢慢的學會創造。
⑺ 影響創造力開發的障礙有哪些
環境障礙,心理障礙,認知障礙,信息障礙
⑻ 是什麼阻礙了創意和靈感
今天的創意是明天的事業。創意的大小和難度形成正比,思想的規模越大,產生的構想就越大,成功的機會也就越多。
你現在坐的搖椅,並不是無中生有,憑空變出來的,而是工匠努力的結果。即使是身上的物品,如衣服、拉鏈、紐扣、表、靴子等,也都是設計家、製造者、工程師、五金或皮革業員工等人構思的成品。就本書而言,也曾一度是我的一個意念。另外,印刷本書用的紙張、油墨等,也都曾是人類的構想。
自古以來,人類不斷地產生新構想,以解決各種問題,並提供新答案。或許將來會出現一種新的瓶蓋,以取代目前使用的開瓶器;食物只要經過電子處理即可食用,而把冰箱淘汰掉。總之,今天的創意就是明天的事業。事實上,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創造力,只等把它解放出來的一天。
最能了解創意重要性的,要算是那些以創意為商品的大企業了。這些公司的研究人員整天專注於構思,他們深切了解,創意是產生新產品、發掘新市場的原動力。
我們不妨以三M為例。三M以無塵研磨用砂紙起家,後來因發展出耐水性砂紙而震驚了產業界。1930年,三M在不斷創新下,發明了蘇格蘭膠帶,為今日的必需品之一。由於他們不斷地創新,今天的三M公司擁有30家大工廠,生產2.5萬種產品。這些創意即非從天而降,也非從池底鑽出,而是人腦構思的結晶。
每一個大企業的情形都是如此。一個產品通常要經過不斷地測試,沒有問題後,才能形成市場。這些問題都有賴專人去挖掘,並研究解決的辦法。很多實際可行而又出色的構思大都出自這些人的頭腦,他們能獲得高薪是必然的。
每個人都有創造力。只要肯動腦筋,不論在公司、事業,或個人的生涯中,都會產生一些創新構思,這時,最重要的就是觀察力和機敏性。
很多人自認沒有富有創意的構思,持有這種想法,實質是在摧殘自己的生命。這種人即使偶爾產生好的創意,也會因為阻礙而放棄,使它胎死腹中。
是什麼阻礙了他們的創造力和靈感呢?其主要原因是直線式的思維方式阻礙了他們的創造力與靈感!
⑼ 在你自己受教育的經歷中,你認為阻礙創造性個性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什麼急急急!!!500字左右!
暈了,看你題目來已經說了是「自己自受教育的經歷」,用別人的也不行啊。可以提供幾個點給你參考:
1、創造性個性發展需要寬松的教育環境,但就目前的中國國情來看,不太可能做到,因為紀律性始終擺在首位,也因為將來就業也必須講制度,在制度的約束下去創新思維。雖然這兩者可以自己盡量平衡,但是比較難,呵呵。所以愛迪生從小就被老師狠批,他媽媽就把他帶回家自己教育了。
2、創造性個性發展首先要在模仿的基礎上,也就是先有個量的積累,然後才會有所創新。但目前的大部分中小學教師,自己就是在非創造性環境中成長過來的,如何給學生們提供這些資料和啟發呢?
3、中國目前的就業環境對於創造性個性發展也有阻力。雖然老闆們都希望招聘到能創新意識的人,但這類人特別難管理,所以雖然我們個人都希望有個發展自己創造性個性的環境,但我們會發現約束太多。
⑽ 談談新聞工作者提升創造力需要克服哪些障礙
基礎性原則: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沒有深厚廣博的知識,正確的觀點就回難以形成,分析問答題會缺乏依據,創新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所以要教育學生不僅打好扎實的化學基礎,還要掌握豐富的相關學科知識。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自己的學習、研究及今後的實踐中有所創造,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