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升發明了
1. 我國宋代的誰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北宋慶歷間(1041-1048)中國的畢升(約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
2. 宋朝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距今已有多少年
畢升於宋仁宋慶歷年間(1041-1048)發明了活字排版印刷術(沈括《夢溪筆談》載:「慶歷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版」),在當時印刷界反響很大。 距今約970年左右.
3. 有人說四大發明有三個都發明在宋朝,是嗎
不能說發明在宋朝,因為有記載的起源早於宋朝。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宋朝在整個社會經濟、文化推動下,科學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兩宋的科技成就不僅成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個高峰,也在當時的世界范圍內處於領先地位,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中國四大發明,只能說在宋代得到改進並應用。
1、指南針:
最早有記載的司南源於戰國時期,其實際年代應記載不足而不可考。其發明者可能來源於百姓生活所發現。東漢時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論衡》中對司南的形狀和用法做了明確的記錄,宋朝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也有人造磁的方法了。
2、造紙術:
紙張很大可能是起源於中國南方,並且和嶺南地區特別是環珠江口周圍,6000多年前涌現的豐富的樹皮布文化體系有密切關系。
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環珠江口包括香港出土大量石拍,其中,深圳咸頭嶺遺址出土的不同時期石拍,科學測年表明距今6800年前或更早,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樹皮布製作石拍,揭示出中國嶺南地區是世界樹皮布文化起源地。
3、火葯:
火葯是中國漢族發明於隋唐時期,源於煉丹術,其發明者也同樣不可考。最早也比較完整的記載來源於孫思邈的「丹經內伏硫磺法」。
4、印刷術(雕版):
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發達的黃金時期,許多道士參與印刷術的研發與創新,並在唐朝中後期開始普遍使用。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宋代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術。
(3)宋代升發明了擴展閱讀:
流傳甚廣的「三大發明」、「四大發明」之說是由培根、馬克思、李約瑟等西方學者提出的,是針對人類發明對近代西方文明的影響而言的。
實際上,中國人的原創性重大發明遠遠不止於此。宋元兩朝達到科學技術的高峰,每80年即出現一項重大發明,清代268年無重大發明。有專家提出了30項重大發明包括:
粟作、稻作、蠶桑絲織、漢字、十進位值制記數法和籌算、青銅冶鑄術、以生鐵為本的鋼鐵冶煉技術、運河開鑿、犁耬、水輪、髹飾、造紙術、中醫診療術、瓷器、中式木結構營造技術、中式烹調術、系駕法、印刷術、茶的栽培和制備。
火葯、水密艙、豆腐、深井鑽探技術、指南針、精耕細作的生態農藝、珠算、曲櫱發酵、火箭、人痘接種、雜交水稻。
4. 我國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我國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有:指南針。應用於北宋航海,到南宋時將指南針與方位盤結合,形成"羅盤"。膠泥式活字印刷術。由北宋發明家畢升於11世紀發明。火葯的應用。宋朝後期研製成功世界上最早的原始炮管和大炮射彈。
5. 宋代在科技發明上有那些突出成就!
指南針最初的裝置方法,都是以磁針為主體。在磁針的形狀和裝置上,人們曾做過多種試驗。據沈括《夢溪筆談》的記載,北宋時有4種不同裝置的針型指南針,即水浮法、縷懸法、指甲法和碗唇法。但人們發現,這四種裝置的指南針都沒有地盤,使用時不得晃動,受到很多限制。於是便將指南針和方位盤聯成一體,這就出現了更便於使用的羅經盤,又稱羅盤針。這是指南針發展史上的一大飛躍。我國古代有關羅盤針的記載,最早見於南宋曾三異的《因話錄》一書。
南宋突火 槍
1259年,宋軍和蒙古軍作戰時,壽春府(今安徽壽縣)的軍民創制了以竹管為筒能發射「子窠」的突火槍。這種「子窠」,用石子和鐵塊製成。筒里除裝「子窠」外,還裝有火 葯。火 葯點燃後,產生很強的氣壓,將「子窠」射出。「子窠」就是原始的子彈。以後管形火器里的「子窠」又發展成為彈丸,槍彈由石彈、鉛彈發展到鐵彈。
元代火 炮
火 炮也叫火銃,是古代用金屬鑄造的以火 葯氣體壓力發射彈丸的管形火 器。插圖元代火 炮是至順三年(1332年)鑄造的,現藏於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它重6.94公斤,長35.3厘米,炮口直徑10.5厘米。炮筒中部蓋面鐫有「至順三年二月十四日,綏邊討寂軍,第三百號馬山」等三行銘文。銅火 炮是裝置在木架上發射的,木架的形狀似一條長板凳。將銃筒嵌裝在板凳上。因為在炮筒的尾部兩側各有一個約2厘米的方孔,這樣通過方孔在尾部穿一根鐵栓,就可以使炮筒固定在木架上。為使火 炮高低俯仰,炮筒下加墊木楔,賦予不同的射角,以求達到需要的射擊距離。宋元時期,我國古代科技發展達到了高峰,如活字印刷術、火 葯武器在軍事上的應用、沈括創制的「十二氣歷」等許多科技成就都居世界領先地位。宋詞成了宋代文學的主流,著名詞人及詞作層出不窮,創造了燦爛的宋元文化①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② 指南針應用於航海事業。
③ 沈括創制"十二氣歷"。
④ 李誡著成《營造法式》一書。
6. 宋朝華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距今已有幾年
970—抄—963年
中國早在11世紀就發明了活字印刷。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曾對世界文明進程和人類文化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活字印刷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是一種印刷方法,使用可以移動的金屬或膠泥字塊,用來取代傳統的抄寫,或是無法重復使用的印刷版。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北宋慶歷間(1041-1048)中國的畢升(?-約1051)發明的泥活字標志活字印刷的誕生
7. 宋朝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距今已有幾年
1041-1048年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距今961年-968年
8.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中,有幾項是在宋代得
造紙術是在東漢普及的,但確切發明時間應在西漢以前
指南針在戰國時期出現
火葯在東晉時出現
印刷術,雕版印刷在宋代以前,活字印刷是宋代畢升發明的
9. 四大發明在宋代的新發明是什麼
1、宋代,勞動人民掌握了製造人工磁體的技術,又製造了指南魚。指南魚是把薄鋼片剪成魚形,長二寸,寬五分,魚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使魚象船一樣能浮在水面上。然後把魚和天然磁鐵放在一起,由於磁體的吸力,鋼片受磁感應也具有磁性。這種人工傳磁方法製成的指南魚比使用司南方便多了,只要有一碗水,把指南魚放在水面上就能辨別方向了。經過長期的改進,人們又把鋼針在天然磁體上摩擦,鋼針也有了磁性。這種經過人工傳磁的鋼針可以說是正式的指南針了。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提到他對指南針的用法做過四種試驗,即水浮法、縷懸法、指甲法和碗唇法。「水浮法」是把指南針放在有水的碗里,使它浮在水面上,指示方向。「縷懸法」就是在磁針中部塗上一些蠟,上面粘一根絲線,把絲線懸在木架上,針下安放一個標有方位的圓盤,靜止時鋼針就指示南北。「指甲法」就是把鋼針放在手指甲面上,輕輕轉動,由於手指甲的光滑,磁針就和司南一樣也能發生指南作用。「碗唇法」是把磁針放在光滑的碗邊上,轉動磁針,便和指甲法一樣發生指南作用。沈括經過精密的觀察實驗,還發現磁針指示的方向並不是正南正北,而是微偏西北和東南,這種發現在科學上叫磁偏角。
2、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慶歷間(1041-1048)中國的畢升(約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元代王禎成功創制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明代中期。銅活字在江蘇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得到較多的應用。
10. 宋代重大發明
活字印刷術:
北宋慶歷年間,布衣畢升在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將原來的正版雕刻改為膠泥雕刻燒制的單字,再排版印刷,省工省力,成本較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所以推廣很快。活字印刷術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歐洲直到400年後才開始使用活字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