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織的發明是誰

織的發明是誰

發布時間: 2020-12-28 01:26:49

A. 紙的發明是誰

蔡倫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家,造紙術的發明者。在沒有發明紙以前,古代各國人民曾想盡辦法,利用石頭、磚頭、樹葉、樹皮、蠟板、銅、鉛、麻布和獸皮、羊皮等等,文字記錄下來。

在我國商朝時,人們把文字一筆一劃地刻到龜甲和牛、羊、豬等動物的肩胛骨上;隨後,人們又用規格一至的木片(又稱簡)和竹片(又稱牘)來書寫文章;以後,還用以絲織品縑帛為紙來書寫的辦法。東漢時期,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竹簡、縑帛越來越不適應書寫的需要。為了製造一種比較理想的書寫材料,蔡倫在前人利用廢絲綿造紙的基礎上,採用樹皮、麻頭、破布、廢魚網為原料,成功地製造了一種既輕便,又經濟的紙張,總結出一套較為完善的造紙方法,使造紙技術有了悅躍的進步。公元 105 年(元興元年,漢和帝劉肇年間),蔡倫將造成的紙張獻給朝廷,受到皇帝的贊揚。從此,人們都用這種紙,並在全國通稱蔡倫造的紙為「蔡侯紙」。

公元 121 年,東漢朝廷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牽扯到蔡倫,漢安帝劉祜命令他投案。蔡倫恥於受審,即洗浴全身,換上最漂亮的衣服,然後服毒自盡。

公元 8 世紀,我國已經廣泛使用紙,這後的幾個世紀中,我國將紙出口到亞洲各個地方,並嚴保造紙秘密。公元 751 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國發生沖突,阿拉伯人俘獲幾個中國造紙工匠。沒過多久,造紙業便在撒馬爾罕和巴格達興起。就這樣,造紙技術便逐漸在阿拉伯世界各地傳開,那裡開始廣泛使用紙張,後又經阿拉伯諸國傳到北美和歐洲。據史書記載,在蔡倫發明造紙術後的 1000 多年,歐洲才建立第一個造紙廠。雖然現代的造紙工業已很發達,但其基本原理仍跟蔡倫造紙的方法相同。造紙原料十分之七八已為木漿所代替,但造高級印刷紙、卷煙紙、宣紙和打字蠟紙等,仍不外蔡倫所用的破布、樹皮、麻頭、廢魚網等原料。

蔡倫對我國乃至人類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並且這種影響還將持續下去。今天,我們是無法用數量來衡量紙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人類對紙的使用將會延續到何年,更是難以預測。因此,蔡倫(還有四大發明的留下姓名的另一位發明者畢升)理應在為中國和人類歷史進程帶來巨大影響的人物名單里占據首席或近乎於首席的位置。

B. 毛衣編織是誰發明的

毛衣編織的歷史非常的久遠,人類在原始生活中利用樹葉、獸皮來蔽體,後來逐步發展,出現了紡織品。最早的手編毛衣,應該出自古代游牧部落的牧羊人之手。某一天,北風漸緊,天快冷了,某一個牧羊人,也許是一個奴隸,沒有氈做的衣服可以禦寒,他找了幾根樹枝,想方設法將手裡的毛線結成一個片片,一個可以裹在身上禦寒的東西,繞來繞去,他終於找到了訣竅,於是,便有了後來的毛衣。
在中亞游牧民族地區,紡織品的原材料是毛,以羊毛為主。另一種重要的防止原材料——棉花是原產於中南美洲的,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才流行世界,進入中國也是明朝末年的事情。
毛絨線傳到中國,是鴉片戰爭以後的事情,我們看到最早的照片裡面,中國人在冬天不是穿皮袍(里子是各種皮子,外面是綢緞或布)就是穿面袍(里外都是布中間絮棉花),肥肥大大,特別是小孩子,像一個個圓球。最先編織織毛衣的,是來華的外國人,慢慢很多有錢的較時髦的女性也開始學習手工編織毛衣。
到了20世紀初,像上海和天津這樣的沿海租界城市,編織織毛衣已經成了一種時尚。一團絨線,兩根竹針,閑坐在起居室的窗下,陽光透過綉花的白色窗紗,照在女人的肩上,那種舒適嫻靜是說不出來的。在上海,很多專賣毛線的商店都有坐台的師傅,向買毛線的女性傳授毛衣編織技巧,慢慢的,手編毛衣也成為很多女性的謀生手段。「打一手好毛活」慢慢代替「綉的一手好活計」,成為贊揚一位女士心靈手巧的褒獎話。舊上海的月份牌上,總少不了身穿花色旗袍,外套手編白色鏤空花樣毛衣的燙發美女。
不管是絲織品、麻織品還是羊毛織物,都是有經線有緯線,梭織而成的。手工編織毛衣和織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工藝,手工編織毛衣和絲綢等衣服製作相比,有著很大的靈活性。絲綢等衣服從原材料到成衣需要3個過程:紡線、織布、縫制;手工編織毛衣需要兩個過程:紡線和編織,在編織的時候,除了毛線,你只需要幾根細竹針。如果說梭織產品更適用於大規模生產,那麽編織更適合個人勞動。
手工編織毛衣的盛行使毛線工業迅速發展,就是在戰爭年代,很多民族工業都被迫停產,毛線生產工業還是能勉強維持。比如以生產「抵羊」(真正意思是抵洋——抵制洋貨)毛線聞名的天津東亞毛紡廠,基本能夠正常運轉,只不過被迫換了別的商標

C. 中國古代發明織布的女人是誰

中國古代發明織布的女人是黃帝的妻子嫘祖。

有一天黃帝看到一位少女穿著金色綵衣,地上還有一堆蠶繭。黃帝心想人們一年四季都是衣不蔽體,夏披樹葉,冬穿獸皮,所以感覺這是一項偉大的發明,並與這位少女結為夫妻,就是後來被人們稱的嫘祖。後來她向百官、百姓傳授這種技術,讓人們穿衣禦寒。

據考古資料,中國紡織生產習俗,大約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已見萌芽,距今約 2 萬年左右的北京山頂洞人已學會利用骨針來縫制葦、皮衣服。這種原始的縫紉術雖不是嚴格的紡織,但卻可以說是原始紡織的發軔。而真正紡織技術和習俗的誕生流行當在新石器文化時期。

史載,元代黃道婆發明了彈花、紡棉、織布的機具及其技術。黃道婆是元代棉紡織革新家。又稱黃婆。生卒年不詳。

松江府烏泥涇(今屬上海)人。元貞年間,她將在崖州(今海南島)學到的紡織技術進行改革,製成一套扦、彈、紡、織工具(如攪車、椎弓、三錠腳踏紡車等),提高了紡紗效率。

在織造方面,她用錯紗、配色、綜線、花工藝技術,織制出有名的烏泥涇被,推動了松江一帶棉紡織技術和棉紡織業的發展。

(3)織的發明是誰擴展閱讀

黃帝戰勝蚩尤後,建立了部落聯盟,黃帝被推選為部落聯盟首領。他帶領大家發展生產,種五穀,馴養動物,冶煉銅鐵,製造生產工具;而做衣冠的事,就交給正妃嫘祖了。

在做衣冠的過程中,嫘祖和黃帝手下的另外三個人作了具體分工:胡巢負責做冕(帽子);伯余負責做衣服;於則負責做履(鞋);而嫘祖則負責提供原料,她經常帶領婦女上山剝樹皮,織麻網,她們還把男人們獵獲的各種野獸的皮毛剝下來,進行加工。

不長時間,各部落的大小首領都穿上了衣服和鞋,戴上了帽子。想了各種辦法,做了好多嫘祖平時

D. 是誰發明的織毛衣

毛衣從現代意義上講是泊來品,所以其發明人應該在西方。但從原理上說屬於版紡織工藝權。黃道婆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採用紡織機械進行服裝製造的發明家,她的發明使傳統意義上的服裝生產得到革命性變化,後來的英國紡織革命其實就是由紡織機械的產生而興起的

E. 紙的發明是誰

蔡倫
「蔡倫 東漢桂陽(衡陽耒陽)人,字敬仲.和帝時,為中常侍,曾任主管製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

F. 中國古代神話中發明火的是遂人氏,發明織衣和建房子的分別是誰

建造房子:有抄巢氏
第一個教授人們養蠶織衣的:黃帝的正妃嫘祖
相傳有一個春天,一位少女在桑園養蠶時,碰到黃帝。黃帝看到在她的身上穿著一件金色綵衣,閃著輕柔、溫和的黃光,地面上堆著一堆蠶繭。黃帝就問少女身上穿的是什麼,少女就說了植桑養蠶、抽絲織綢的道理。黃帝聽後,想起人們還在過著夏披樹葉、冬穿獸皮,一年四季衣不蔽體的生活,感覺到這是一項大的發明,能讓人民穿衣禦寒。他就與這位少女結為夫妻,讓她向百官和百姓傳授育桑養蠶的技術。這位少女就是黃帝的正妃嫘祖,當時黃帝也已到了三十而立之年。

G. 織布機是誰最先發明的

名揚天下的黃道婆也曾在水南村居住學藝。早在南宋理宗帝年代,年僅13歲的黃道婆為逃避回當童養媳隨商船答漂落到崖州水南村。當時黎族人的棉紡織技術領先於中原漢族,黃道婆就傾心向黎民學慣用木棉絮紡紗,用米酒、椰水、樹皮和野生植物作為顏料調色染線,用機杼綜線、挈花、織布的紡織印染技術,並比歐洲早400年發明出腳踏「三綻三線」紡紗車和「踞織腰機」織布機,提高了織錦質量,成了一名「中國古代偉大的女紡織家」。以「踏車椎弓」織出的黎錦、筒裙的圖案艷麗素雅,有雞花紋、馬尾紋、青蛙紋等200多種,譽為「機杼精工,百卉千華」。

H. 紡織術的發明人是誰

有兩種說法:
神話里說嫫母是紡織術的發明人
相傳黃帝封嫘祖為正妃內之後,嫘容祖就組織一大批女子上山育桑養蠶織絲。但很快又遇到了一個大難題,蠶養了很多,繭也產了不少,但抽絲和織帛卻有了困難。就在這時,群女中有一個身材矮小、皮膚黝黑、面部醜陋的女子發明了纏絲的紡輪和織絲的織機。黃帝得知後,對此項發明大加贊賞,讓她給眾人傳授技藝。後來在嫘祖的撮合下,黃帝娶了這位醜女,作為次妃,這位次妃被後人尊稱為嫫母。
傳說中是黃道婆
大約在元貞年間,黃道婆將在崖州學到的紡織技術進行改革,製成一套扦、彈、紡、織工具(如攪車、椎弓、三錠腳踏紡車等),提高了紡紗效率。在織造方面,她用錯紗、配色、綜線、挈花工藝技術,織制出有名的烏泥涇被,推動了松江一帶棉紡織技術和棉紡織業的發展。棉紡織業的發展,使松江府地區的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後人無不衷心感謝黃道婆的功德。

I. 織毛衣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說起這手工編織毛衣的來歷,確實久遠,最早的手編毛衣,應該出自古代游牧部落內的牧羊人之手容。在遠古時代,人們最初的衣服是獸皮和毛衣樹葉,後來逐步發展,出現了紡織品,在中國,紡織品的原材料是絲與麻,可以說是貴人穿絲賤人披麻;在中亞游牧民族地區,紡織品的原材料是毛,以羊毛為主。

(9)織的發明是誰擴展閱讀

歐洲最早以編織技術擅長的人群,是被西班牙天主教皇室所僱傭的穆斯林織造匠。歷史上,毛料編織技藝的傳播路徑也是從中東出發傳往歐洲,經過地中海貿易的催化在歐洲興盛,再趁著歐洲殖民地的擴張普及到美洲。

可以說哪裡有「穿暖」的需求,織毛衣的技巧就會傳播到哪裡,伴隨羊毛產業的發展,織毛衣也成為歐洲中世紀養活眾多人口的一個重要行業。以英國為例,從12世紀起,「羊毛是中世紀英格蘭經濟的基石」。

溫帶海洋性氣候、白堊質土層,有鹽分的空氣為牧羊業發展提供理想之地,優質的英國羊毛遠銷佛蘭德斯、荷蘭和義大利。羊毛貿易下的羊毛稅構成了英格蘭王室最豐厚的收入——1290年至1294年,英國王室每年的羊毛稅有3萬3千英鎊,占其收入的70%以上。

J. 織花機的發明者是誰

據說西漢時巨鹿人陳寶光之妻發明織花機。

陳寶光之妻曾經在漢宣帝時在大司馬霍光家傳授蒲桃錦和散花綾的織造技術,她所用的綾錦機有120綜120鑷,60日成一匹,匹值萬錢。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