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生活中的發明有哪些

生活中的發明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0-12-28 01:44:42

Ⅰ 生活中還有哪些發明是受到了動物的啟發

古人看到魚在水中游,就模仿魚的體形做成船,從此人類就能在水上自由行動了.模仿鳥的飛行,製造了飛機.通過研究狗的鼻子,人類模仿製成了小型、快速、靈敏的自動分析儀——「電子鼻」,可以用於化學、食品工業,也可以用於分析礦井、倉庫、潛艇和宇宙飛船座艙里的氣體成分,還可以用於探礦和作輸氣管道的檢漏.現在還研究成功了「電子警犬」,可以用來測定毒氣,檢測染料、漆、酸、氨、苯、瓦斯及新鮮蘋果和香蕉的氣味,可以測定氣體一千萬分之一的濃度,其靈敏度已達到了狗鼻的水平,還可以用作偵緝工作.通過研究魚的呼吸器官——鰓,人類模仿魚鰓的結構,用兩層硅橡膠薄膜做成了具有鰓的功能的半透明膜,可以作為人在水中呼吸使用的「人工鰓」.人類還根據鱷魚排鹽的機理,製成了高效的「淡化器」,可以用於提取或濃集某些分散狀態的元素…… 蒼蠅的眼睛是六千至八千隻小眼組成的,叫復眼.人類模仿蒼蠅的眼睛,製成了「復眼照相機」.在人造衛星上裝上這種照相機,一次能拍下一千三百二十九張不同的照片,可用於復制電子計算機的特別精細的顯微線路.如果用這種照相機進行郵票印刷的製版工作,在一塊板上印二十五張郵票,一次拍照就可以製成一塊版.而用普通照相機,則要一張一張地拍二十五次.人類研究了卵生動物的卵殼,薄而堅固,耐壓力強.模仿卵殼的外形特點,創造了「薄殼結構」,省料耐壓,廣泛應用在建築工程上.人類通過研究螢火蟲等生物發光,正在進一步造出新型的高效人工冷光源.如果能創造出一種象生物放光的物質一樣,塗在室內牆壁上,白天能接受光照,貯存能量,夜晚就自然地發出光亮來.人們研究青蛙,發現它只能捕捉到運動的東西,而對靜止的事物視而不見,於是發明了電子眼.\x0d這樣的事例太多了,可以說我們今天用到的許多東西都是受到了動物的啟發.

Ⅱ 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由仿生學發明的

1、人工冷光

科學家通過螢火蟲的光,發明了一種不傷眼的光人工冷光。由於這種光沒有電源,不會產生磁場,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2、水母耳風暴預測儀

海上風暴來臨之前,海浪與空氣摩擦產生8~13HZ的次聲波,人耳無法聽到,而水母特殊的聽覺系統可以聽到這種聲音。科學家通過研究,仿照水母的聽覺系統,發明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

3、尼龍搭扣

據說1948年的一天,瑞士發明家喬治喜歡帶著狗外出散步,有一次散步回家,發現自己褲腿上和狗身上都粘滿了一種草籽。草籽粘在狗毛上很牢,要花一定功夫才能把草籽拉下來。喬治感到很奇怪,他運用了敏銳的觀察力,用放大鏡仔細觀察這種草籽。

終於發現,草籽的纖維與狗毛是交叉在一起的,他想,如果採用這兩種形狀的結構不就可以發明一個搭扣嗎?從此,人們的生活中多了一個好幫手——喬治發明的尼龍搭扣。今天,我們穿的鞋有的就是用尼龍搭扣扣上的,背的書包有的也是用尼龍搭扣扣上的。

4、探路儀

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5、電子蛙眼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

Ⅲ 生活中還有哪些從一種動物發明東西

1.人根據蝙蝠發明了雷達
2.人根據鳥發明了飛機
3.人根據蝴蝶發明了迷彩服
4.人們根據海豚製造了5.潛艇和聲納系統
6.
人們根據蒲公英發明了降落傘
7.人們根據蜻蜓發明了直升機
8.人們根據一種會噴水的魚發明了水槍
9.人們根據鋸齒草發明了鋸子
10.
通過變色龍的變色提升了軍事偽裝裝備
11.
通過水母的反沖原理火箭升空就是靠這個的

Ⅳ 生活中還有哪些發明是受到了動物的啟發

1、蝙蝠與雷達

在夜間,或者人為的將蝙蝠雙眼遮擋住,蝙蝠依然可以自由飛翔,躲避障礙物。

科學家根據蝙蝠回聲定位探路的辦法,發明出來了雷達。雷達的作用很廣,我們常坐的飛機,就離不開雷達的幫助,雷達通過天線發出無線電波,無線電波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顯示在電子儀表上。駕駛員從雷達的電子儀表上,能夠看清楚前方是否有障礙物,以及確定航向,今天才有了「盲飛」這個名詞。

2、螢火蟲與人工冷光

科學家發明的電燈照亮了我們的夜晚。但電燈只能將電能的很少一部分轉變成可見光,其餘大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浪費掉了,而且電燈的熱射線不利於人眼。那麼,有沒有隻發光不發熱的光源呢? 人類一籌莫展之際又將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螢火蟲發出的光就不產生熱,所以又被稱為「冷光」。螢火蟲發出冷光不僅具有很高的發光效率,而且發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適合人類的眼睛,光的強度也比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種人類理想的光。

科學家通過研究螢火蟲腹部的發光器,創造了日光燈,使人類的照明光源發生了很大變化。 現在,科學家已利用發明出接近生物光的冷光作為安全照明之用,稱之為「人工冷光」。

3、電魚與伏特電池

除了我們熟知的電鰻,自然界中還有不少魚類都可以放電,人們將這些能放電的魚統稱為「電魚」。
各種電魚放電的本領各不相同。放電能力最強的是電鰩、電鯰和電鰻。電魚放電的奧秘究竟在哪裡?經過科學家對電魚的解剖研究, 終於發現在電魚體內有一種奇特的發電器官。這些發電器是由許多小電板細胞構成的。

電魚這種非凡的本領,引起了科學家極大的興趣。19世紀初,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魚發電器官為模型,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電池。

因為這種電池是根據電魚的天然發電器設計的,所以稱為「人造電器官」。除了電池之外,還有一種想法存在理論可能,但科技不能實現的啟迪:如果能成功地模仿電魚的發電器官,那麼,所有交通工具的動力問題是否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4、蒼蠅與氣體分析儀,氣味探測儀、蠅眼透鏡

我們討厭的蒼蠅被普遍歸類為害蟲,可是蒼蠅的楫翅是天然導航儀。而且,它的眼睛是一種「復眼」,由3000多隻小眼組成,人們模仿它製成了「蠅眼透鏡」。

它是一種用途很廣的新型光學元件,用幾百或者數千塊小透鏡整齊排列組合而成的的鏡頭便製成了「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張相同的相片。這種照相機被應用於印刷製版和大量復制電子計算機的微小電路,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質量。

另外,通過蒼蠅對氣味的敏感屬性,又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太空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所以,我們不能絕對化的把蒼蠅定義為害蟲哦。

5、大雁與導航儀

候鳥的遷徙長則幾千公里。但它們總能准確地到達世世代代選定的目的地。這說明候鳥有極好的導航本領。

科學家認為它們都有各自特殊的感應器官,它們可以利用對磁場、太陽、重力去感知分析自然界不同地域環境因素下的變化去辨認方向和鎖定遷徙路線。研究明白鳥類導航的原理之後,科學家研發了各種導航儀器,為航空、航海、汽車發展做出了貢獻。

Ⅳ 生活中有哪些發明

基於舊的事物經過努力產生新的事物,這就是發明,發明讓生活更好更方面,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發明無處不在。

Ⅵ 生活中有哪些發明

1.彩色電風采:在風扇翼上簡單地貼下彩色的紙張或布條,就可以做出一把五彩風扇。內

2.插座保護門:低位置的插容座萬一被家裡的小朋友碰到可就麻煩大了。不妨給插座添置「保護門」,即美觀又安全。

3.牆壁櫃桶:時下很多人都喜歡在牆壁上裝釘一塊板,動動小腦袋,不妨在木板下方安裝一個隨意拉出木板。一塊木板兩種用法。

發明是應用自然規律解決技術領域中特有問題而提出創新性方案、措施的過程和成果。產品之所以被發明出來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發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製作的新工藝、新方法。機器設備、儀表裝備和各種消費用品以及有關製造工藝、生產流程和檢測控制方法的創新和改造,均屬於發明。

Ⅶ 生活中還有哪些發明是受到了動物的啟發

1、機器人蜜蜂:Robobee

哈佛大學的機器人蜜蜂項目於2013年首次亮相,目前仍在持續研發當中。它的核心來源一個簡單的想法,並且受昆蟲世界的影響而設計,它其實是一架微型無人機。它重175毫克,這個重量要比一枚硬幣還輕14倍,毫無疑問的是,這個微型機器人相當精緻。

Robobee的30毫米的翼展使其成為最小的基於昆蟲的人造裝置,為了設法實行完美的飛行,可能需要超過12年的時間才可完成研究。它將藉助亞毫米級構建元素,設計人員不得不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完成研發諸如旋轉電機、齒輪、螺母和螺栓之類的構件。

他們還必須設計一種方法,以使其能夠迅速做出反應以克服湍流對小物體的巨大影響,為此他們設計了一種可以每秒超過120次拍打翅膀的人造肌肉系統。起初,機器人可以起飛、飛行和著陸,但是現在它們可以粘在水面,在水下游泳,甚至可以潛入水中或從水中跳出來。

由於表面張力引起的力大約是機器人重量的10倍,科學家們增加了一個微小的可燃火箭。該發明的最終目的是使微型機器人能夠成群地運行,然後在作物授粉、搜救、監視任務當中發揮作用。

2、飛蛾眼睛靈感:抗反射膜

飛蛾已經進化出了許多巧妙的適應性,使得它們能夠更好的生存下來,而科學家們也正在從它們身上獲得靈感來開發新技術。

特別的是,它們的眼睛上有一層防水塗層,使得它們在晚上仍能看見東西,這是自然界中反射力最小的表面之一。這意味著掠食者在夜間幾乎看不見它們,但這在很多方面是有用的。

日本的一個研究小組研究了這種塗層的納米結構,並將其用於太陽能電池上,通過捕獲更多的太陽輻射從而提高效率。如今,它也被用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數字設備上,這可以讓我們在陽光下,也能夠更好的看見屏幕上的圖像和文字。

在測試中,這些塗層表面只反射了0.23%的光,而典型的智能手機的屏幕所佔比例是4.4%。因此,利用這項技術,實際上可以消除眩光問題。這意味著,無論你身處何處,都可以輕松的看到屏幕上的東西,根本無需笨拙的調整設備的角度。

3、霧姥甲蟲的靈感:收集露水的水瓶

在納米比亞沙漠發現的一種甲蟲被稱為霧姥甲蟲,它被發現生活在一個極其乾燥的環境中,所以它發展出了一種獨特的取水方式。在清晨,當沙丘被霧氣覆蓋的時候,甲蟲會爬到高處,並以一種能促使露水聚集起來供它飲用的方式來安置自己。

一大清早,當霧氣籠罩著沙丘的時候,霧姥甲蟲就會爬到高處,然後用自己的身體來收集露水,以供自己飲用。而設計師採用了這一點,創造了一種可以收集露水的水瓶。

該發明可以幫助乾旱環境中的人們更為方便的獲取水源。這個設備是由不銹鋼製成的,因而要比周圍的空氣更冷,這會導致水冷凝並收集在上面。它的表面不平整,可產生較大的表面積,使水分聚集在周圍,並全部引導至過濾器,並防止污染物進入基座。設計師希望在缺乏水的環境中大力推廣它,使人們更容易收集到淡水。

4、昆蟲的眼睛靈感:facetVISION相機

隨著配備強大攝像頭的智能手機的普及,攝影技術也正在發生改變,而且是變得越來越好。智能手機的大部分厚度是由相機鏡頭的大小決定的,通常不小於5毫米。但如果它能減少到只有2毫米呢?

一個設計師團隊提出了一種基於昆蟲眼睛構造發明的相機就可以做到這一點。它被稱為facetVISION相機,它實際是由135個小鏡頭組成的。

這些鏡頭所捕獲的圖像會被組合在一起創建一個圖像,這就像蒼蠅等某些昆蟲的眼中所發生的一樣。毫無疑問,隨著昆蟲世界帶來的進一步啟發,微電子技術將變得越來越小,體積將變得更小。

5、寄生蠅為靈感發明的微型天線

有一種小型寄生蠅,叫做Ormia ochracea,其寄生率極高,而且有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聽覺。雌性寄生蠅已經發展出一種特別的寄生能力,通過傾聽雄性蟋蟀的鳴叫,然後在它們身上產卵,從而有效地跟蹤它們。不幸的是,對蟋蟀來說,當卵孵化時,它們的幼蟲會把寄主當作第一餐而吃掉。

而科學家們則在這項能力當中獲取了靈感,並一直在研究這種聽覺能力。他們創造了一種天線設計,用來區分來自精確方向的信號。設計微型天線非常困難,而寄生蠅的聽力和頻率則為科學家們提供的解決方案。如今這種天線的原型已經製作完成,如果項目成功,則可以帶來一個微型天線的全新領域,從而縮小日常設備的大小。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