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隊列誰發明

隊列誰發明

發布時間: 2020-12-28 02:27:42

❶ 我軍疊被子疊成「豆腐塊」,有什麼來歷

講到軍人,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威武,看到軍人很多人心裡都會有一種崇拜感,因為在他們眼裡,軍人代表著崇高、有使命感。如果你參觀過軍人的宿舍的話,那麼你發現軍人宿舍最大的特點就是把被子疊成豆腐塊,但是「豆腐塊」被子自從進入外界的那天起,就伴隨著贊美和質疑,質疑的人大都說「豆腐塊」被子是一種形式主義,疊被子能夠疊出戰鬥力嗎!戰場上用被子能夠殺敵嗎!那麼軍人疊「豆腐塊」被子到底是不是形式主義呢?為什麼軍人一定要把被子疊成「豆腐塊」呢?



首先講一個故事,甲午戰爭爆發之前,清政府花費重金打造亞洲最強的北洋水師,這支海軍艦隊不管在噸位、數量還是火力都在當時的日本海軍之上,日本經過偵察之後,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情況,在北洋水師的戰艦上,中國士兵隨便在晾曬短褲、襪子和被子,日本絕對從這個細節就可以斷定北洋艦隊是一支外強中乾的艦隊,清政府海軍是一支紀律鬆弛、管理混亂的軍隊,這樣的軍隊戰鬥力不強,基於這個情報,日本海軍最終發動了甲午戰爭並最終獲得了勝利。



從這個故事就可以看出,軍隊內務是軍隊紀律的保證,一個連內務都做不好的軍隊戰鬥力從何談起。所以要求軍隊把被子疊成「豆腐塊」從側面來說是要求軍人疊的是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疊成」方方正正的規矩,沒有曲線的規矩,軍人才能恪盡職守,才能聽從指揮,才能打勝仗。內務的好壞其實是可以反映一個人,一支部隊的精神風貌的,試想內務極其臟亂的部隊怎麼能夠做到臨危不亂,有條不紊,聽從指揮呢,這些都做不到,那麼在戰爭中肯定吃敗仗。



同時,「豆腐塊」被子也是中國軍人的優良傳統,解放軍的豆腐塊被子是從黃埔軍校時期學來的,當時黃埔軍校的內務非常嚴格,必須在10分鍾起床、洗漱和整理好內務,然後操練。中國軍隊從弱變強,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敵人,正是因為繼承了先輩的優良傳統,繼承了先輩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讓我們的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而這里的戰鬥力往往都體現在細微之處,細微之處見精神。疊被子看似簡單,卻有著復雜的工序,比造核彈毫不遜色。很多人覺得疊豆腐塊很簡單,其實有的人疊了十幾年都疊不出來那種效果。



部隊作戰的關鍵是保持整體的戰鬥力,所謂的整體戰鬥力就是在平時平時井然有序,戰時銳不可當。古代就有把「軍容孰整」列為軍隊取得的關鍵因素之一。要求軍人必須把被子疊成「豆腐塊」目的就是為了訓練部隊的軍容意識,因為一個賦有著軍容嚴整,具有良好形象的部隊不僅可以產生內部團結,而且對外還可以產生威懾力,尊嚴強軍力,使其聞而懼之。由此可以見「豆腐塊」被子並不是形式主義,而是包含著深刻內涵意義的行為。





❷ 據說踢正步'走隊列是納粹德國發明的'是嗎

是普魯士,不是納粹德國。被視為軍 國 主義和極 權 主義的象徵。
所以,踢正步在現在絕大多數國家也是一個帶有貶低意味的(收西方國家的影響。)。

❸ 羅馬方陣是誰發明的

馬其頓方陣的具體介紹馬其頓方陣分工圖正規常備兵:數量較多,攜帶馬其頓長矛(長13~14英尺,雙手操作,後期的超過18英尺。長矛末端有配重利於平衡,兼做長矛折斷時之備用武器。),直徑2英尺的圓盾。方陣中士兵們手中的盾牌在保護自身左側的同時也掩護了相鄰戰友身體的右側,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後,原先位於第二排的士兵將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整個方陣戰術的精髓就在於全部士兵同心協力、齊頭並進,臨陣脫逃者會受到最為嚴厲的懲罰。輕裝步兵:矛的長度短一些,盾的直徑大一些(可以遮住跪著的士兵的全身),盔甲稍輕一些。機動性更好。騎兵:年輕貴族組成的重騎兵。手持一根馬其頓長矛。等待作戰時,往往將長矛擱在肩上,矛頭稍向下。沖鋒時,長矛向下方刺出。刺中第一個敵人後,往往讓長矛留在他的身體里不再拔出,然後,再用刀劍繼續進行戰斗。等到戰斗勝利結束後,再去找回那些長矛。輔助兵:裝甲很輕甚至無甲,以標槍,弓箭和投石器為主要兵器。馬其頓軍隊編制:馬其頓方陣這種軍事編制跟現代軍隊的編制極其相似。通常64名甲兵組成一個排,128人組成一個連,256人組成一個營,1024人組成一個團,4096人組成一個師(即初級方陣)。初級方陣跟現代的一個師相同,是自成體系的多兵種作戰部隊,它除了重步兵外,還包括(在滿編的情況下)2048名輕裝盾兵,1024名輔助兵和一個1024人的騎兵團,總計8192人。每個聯合方陣由四個初級方陣組成,相當於現代一個小型的軍或野戰軍,約32,000人。這就是亞歷山大典型的遠征部隊的編成情況。優點自身具有很高的機動性,能以完整的橫隊勇猛地沖向敵人,給尚未從騎兵襲擊中恢復過來的敵人以更沉重的打擊。相比重步兵方陣,馬其頓方陣的防守能力略為遜色,但攻擊則凌厲得多,戰敗的雅典人這樣描述,攻到馬其頓人面前的每個士兵都必須同時對付至少十個以上的長矛頭。不難理解,為何雅典人會在馬其頓人的攻擊下迅速潰敗,漫過底比斯人的陣地,仍然不能擺脫馬其頓方陣的追擊--披著重甲的士兵在戰埸上移動的速度還比不上成陣的馬其頓人。缺點但是,馬其頓方陣也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只要設法不讓它有個統一的戰場,並且只攻其兩翼或背面,而不攻其正面,就能置它於死地。一旦對方突破側翼,矛陣中的長矛兵很難抵抗劍兵的進攻。對付密集箭陣的能力弱,無論是輕騎射兵,還是步射集團,只要能驅散輕步兵,列陣的長矛手幾乎是任憑射殺。如公元前371年底比斯的戰略家伊巴密農達在琉克特拉採用集中了縱深達16層的部隊,從方陣的右側打進去,結果就破了斯巴達的方陣。首先這種方陣不是全方位陣型,全方位陣型的全方位防禦的話你想想該怎麼排?大家圍著一個中心面向四面站好……可是這樣除了站在原地不動還能幹嗎?戰場上根據形式要不斷調正方向,進攻時只能面向一個方向,全方位的長矛方陣中世紀後期瑞典長矛兵也使用過,不過那時的戰爭與此時不同,而且瑞典人遇到十字弩的襲擊都很自覺的撤退了,因為全方位防守只能站著不動。全方位的排列也需要花上很長的時間,而且戰斗一開始,誰會這么排兵布陣?羅馬方陣聞名天下的羅馬隊列其基本單位為小隊,每個小隊構成一組。將它與希臘方陣混為一談是種極為普遍的誤解。每橫列20人,縱6人。兩人之間間隔1.8-2米。橫列的各小隊之間約為30米間隔。各小隊交錯排列。整個隊列通常由三個橫列組成。青年兵組成的第一橫列。壯年兵組成的第二橫列。成年並組成的第三橫列。軍團戰術:採用三隊列法。由青年兵組成的第一橫列首先推進,當距離敵人20碼時,將重標槍擲出。同時,軍團開始疏散。往往在標槍擲出之後完成疏散,第一橫隊的士兵開始沖鋒,前兩列士兵與敵人用短劍進行格鬥。後面6-7列士兵投擲標槍。數分鍾後,由壯年兵組成的第二橫列替換,第一橫列後撤休息。由少年兵組成的輕步兵負責掩護軍團的兩翼與背後,同時還要找回可使用的標槍,補充給撤回的第一橫列。一場戰役通常進行數輪替換。成年兵為軍團的後備隊。秦陣秦陣主要是以遠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弓箭為主的,前三列為弓箭手,但他們還有短劍匕首之類的近身武器,後面接著的是手握長矛和長戟的士兵,再後面是騎兵,用於追擊退敵和保護左右兩翼的。對於這種陣,在你還沒靠近它的時候你已經死了一大片了,但那時候中國打仗都這樣的,先放箭再打架的三種陣型為不同時期的產物,首先羅馬方陣是淘汰了馬其頓方陣的其次前兩方陣均未和秦陣有交戰過的記錄最後按文明的發展規律,後者比前者優秀;所以由於秦陣是最後出現的,故理論上它是這三個裡面最好的了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