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裝飾
❶ 簡單的創意小發明 小製作
發明者:北京市打鍾廟小學四年級林恆韜(男,11
歲)
發明作品簡介內
充氣雨衣,又名吹氣衣。容
普通的雨衣,穿著起來下擺總愛貼在褲腿上,雨水就會流到褲腿上和雨靴
里,這大概是人們不愛使用雨衣的原因。充氣雨衣在普通雨衣的下擺邊添裝一
條可充氣的、適當粗細的塑料管子。使用時在管子中吹氣,雨衣下擺就被撐
起,避免褲腿和雨靴被淋濕
充氣雨衣製作簡單,如供工廠生產,定受群眾歡迎。
該作品在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和科學討論會上獲一等獎。
❷ 有沒有類似牛頓擺的裝飾品,利用某種原理發明的裝飾品 有一種利用了楞次定律的,也是有鋼球的,是什麼。
好好不能說的
❸ 玻璃是如何生產的最早的玻璃是如何發明的有一種吹出來的玩具叫什麼來著
玻璃是以石英砂、純鹼、長石和石灰石等為主要原料,經熔融、成型、冷卻固化而成的非結晶無機材料。它具有一般材料難於具備的透明性,具有優良的機械力學性能和熱工性質。
一、平板玻璃
平板玻璃是指未經其他加工的平板狀玻璃製品,也稱白片玻璃或凈片玻璃。按生產方法不同,可分為普通平板玻璃和浮法玻璃。
平板玻璃按其用途可分為窗玻璃和裝飾玻璃。
平板玻的用途有兩個方面:3~5mm的平板玻璃一般是直接用於門窗的採光,8~12mm的平板玻璃可用於隔斷。另外的一個重要用途是作為鋼化、夾層、鍍膜、中空等玻璃的原片。
二、安全玻璃
安全玻璃是指與普通玻璃相比,具有力學強度高、抗沖擊能力強的玻璃。其主要品種有鋼化玻璃、夾絲玻璃、夾層玻璃和鈦化玻璃。安全玻璃被擊碎時,其碎片不會傷人,並兼具有防盜、防火的功能。根據生產時所用的玻璃原片不,安全玻璃具有一定的裝飾效果。
(一)鋼化玻璃
鋼化玻璃又稱強化玻璃。它是用物理的或化學的方法,在玻璃表面上形成一個壓應力層,玻璃本身具有較高的抗壓強度,不會造成破壞。當玻璃受到外力作用時,這個壓力層可將部分拉應力抵銷,避免玻璃的碎裂,雖然鋼化玻璃內部處於較大的拉應力狀態,但玻璃的內部無缺陷存在,不會造在成破壞,從而達到提高玻璃強度的目的。
鋼化玻璃是平板玻璃的二次加工產品,鋼化玻璃的加工可分為物理鋼化法和化學鋼化法。
物理鋼化玻璃又稱為淬火鋼化玻璃。它時將普通平板玻璃在加熱爐中加熱到接近玻璃的軟化溫度(600℃)時,通過自身的形變消除內部應力,然後將玻璃移出加熱爐,再用多頭噴嘴將高壓冷空氣吹向玻璃的兩面,使其迅速且均勻地冷卻至室溫,即可製得鋼化玻璃。這種玻璃處於內部受拉,外部受壓的應力狀態,一旦局部發生破損,便會發生應力釋放,玻璃被破碎成無數小塊,這些小的碎片沒有尖銳稜角,不易傷人。
化學鋼化玻璃是通過改變玻璃的表面的化學組成來提高玻璃的強度,一般是應用離子交換法進行鋼化。其方法是將含有鹼金屬離子的硅酸鹽玻璃,浸入到熔融狀態的鋰(Li+)鹽中,使玻璃表層的Na+或K+離子與Li+離子發生交換,表面形成Li+離子交換層,由於Li+的膨脹系數小於Na+、K+離子,從而在冷卻過程中造成外層收縮較小而內層收縮較大,當冷卻到常溫後,玻璃便同樣處於內層受拉,外層受壓的狀態,其效果類似於物理鋼化玻璃。
鋼化玻璃強度高,其抗壓強度可達125MPa以上,比普通玻璃大4~5倍;抗沖擊強度也很高,用鋼球法測定時,0.8kg的鋼球從1.2m高度落下,玻璃可保持完好。
鋼化玻璃的彈性比普通玻璃大得多,一塊1200mm×350mm×6mm的鋼化玻璃,受力後可發生達100mm的彎曲撓度,當外力撤除後,仍能恢復原狀,而普通玻璃彎曲變形只能有幾毫米。
熱穩定性好,在受急冷急熱時,不易發生炸裂是鋼化玻璃的又一特點。這是因為鋼化玻璃的壓應力可抵銷一部分因急冷急熱產生的拉應力之故。鋼化玻璃耐熱沖擊,最大安全工作溫度為288℃,能承受204℃的溫差變化。
由於鋼化玻璃具有較好的機械性能和熱穩定性,所以在建築工程、交通工具及其他領域內得到廣泛的應用。平鋼化玻璃常用作建築物的門窗、隔牆、幕牆及櫥窗、傢具等,曲面玻璃常用於汽車、火車及飛機等方面。
使用時應注意的是鋼化玻璃不能切割、磨削,邊角不能碰擊擠壓,需按現成的尺寸規格選用或提出具體設計圖紙進加工定製。用於大面積的玻璃幕牆的玻璃在鋼化上要予以控制,選擇半鋼化玻璃,即其應力不能過大,以避免受風荷載引起震動而自爆。
根據所用的玻璃原片不同,可製成普通鋼化玻璃、吸熱鋼化玻璃、彩然鋼化玻璃、鋼化中空玻璃等。
(二)、夾絲玻璃
夾絲玻璃也稱防碎玻璃或鋼絲玻璃。它是由壓延法生產的,即在玻璃熔融狀態下將經預熱處理的鋼絲或鋼絲網壓入玻璃中間,經退火、切割而成。夾絲玻璃表面可以是壓花的或磨光的,顏色可以製成無色透明或彩色的。
夾絲玻璃的特點是安全性和防火性好。夾絲玻璃由於鋼絲網的骨架作用,不僅提高了玻璃的強度,而且當受到沖擊或溫度驟變而破壞時,碎片也不會飛散,避免了碎片對人的傷害。在出現火情時,當火焰延,夾絲玻璃受熱炸裂,由於金屬絲網的作用,玻璃仍能保持固定,隔絕火焰,故又稱為防火玻璃。
根據國家行業標准JC433-91規定,夾絲玻璃厚度分為:6、7、10mm,規格尺寸一般不小於600mm×400mm,不大於2000mm×1200mm。
目前我國生產的夾絲玻璃分為夾絲壓花玻璃和夾絲磨光玻璃兩類。夾絲玻璃可用於建築的防門窗、天窗、採光屋頂、陽台等部位。
(三)夾層玻璃
夾層玻璃是在兩片或多片玻璃原片之間,用PVB(聚乙烯醇丁醛)樹脂膠片,經過加熱、加壓粘合而成的平面或曲面的復合玻璃製品。用於夾層玻璃的原片可以是普通平板玻璃、浮法玻璃、鋼化玻璃、彩色玻璃、吸熱玻璃或熱反射玻璃等。
夾層玻璃的層數有2、3、5、7層,最多可達9層,對兩層的夾層玻璃,原片的厚度常用的有(mm):2+3、3+3、3+5等。夾層玻璃的結構,如圖8-1所示。
夾層玻璃的透明性好,抗沖擊性能要比一般平板玻璃高好幾倍,用多層普通玻璃或鋼化玻璃復合起來,可製成防彈玻璃。由於PVB膠片的粘合作用,玻璃即使破碎時,碎片也不會飛揚傷人。通過採用不同的原片玻璃,夾層玻璃還可具有耐久、耐熱、耐濕等性能。
夾層玻璃有著較高的安全性,一般用於在建築上用作高層建築門窗、天窗和商店、銀行、珠寶的櫥窗、隔斷等。
(四)鈦化玻璃
鈦化玻璃也稱永不碎鐵甲箔膜玻璃。是將鈦金箔膜緊貼在任意一種玻璃基材之上,使之結合成一體的新型玻璃。鈦化玻璃具有高抗碎能力,高防熱及防紫外線等功能。不同的基材玻璃與不同的鈦金箔膜,可組合成不同色澤、不同性能、不同規格的鈦化玻璃。鈦化玻璃常見的顏色有:無色透明、茶色、茶色反光、銅色反光等。
三、節能型玻璃
傳統的玻璃應用在建築物上主要是採光,隨著建築物門窗尺寸的加大,人們對門窗的保溫隔熱要求也相應的提高了,節能裝飾型玻璃就是能夠滿足這種要求,集節能性和裝飾性於一體的玻璃。節能裝飾型玻璃通常具有令人賞心悅目的外觀色彩,而且還具有特殊的對光和熱的吸收、透射和反射能力,用建築物的外牆窗玻璃幕牆,可以起到顯著的節能效果,現已被廣泛地應用於各種高級建築物之上。建築上常用的節能裝飾玻璃有吸熱玻璃、熱反射玻璃和中空玻璃等。
(一)吸熱玻璃
吸熱玻璃是能吸收大量紅外線輻射能、並保持較高可見光透過率的平板玻璃。生產吸熱玻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在普通鈉鈣硅酸鹽玻璃的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有吸熱性能的著色劑;另一種是在平板玻璃表面噴鍍一層或多層金屬或金屬氧化物薄膜而製成。
吸熱玻璃有灰色、茶色、藍色、綠色、古銅色、青銅色、粉紅色和金黃色等。我國目前主要生產前三種顏色的吸熱玻璃。厚度有2、3、5、6mm四種。吸熱玻還可以進一步加工製成磨光、鋼化、夾層或中空玻璃。
吸熱玻璃與普通平板玻璃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⒈吸收太陽輻射熱。如6mm厚的透明浮法玻璃,在太陽光照下總透過熱為84%,而同樣條件下吸熱玻璃的總透過熱量為60%。吸熱玻璃的顏色和厚度不同,對太陽輻射熱的吸收程度也不同。
⒉吸收太陽可見光,減弱太陽光的強度,起到反眩作用。
⒊具有一定的透明度,並能吸收一定的紫外線。
由於述特點,吸熱玻璃已廣泛用於建築物的門窗、外牆以及用作車、船擋風玻璃等,起到隔熱、防眩、採光及裝飾等作用。
(二)熱反射玻璃
熱反射玻璃是有較高的熱反射能力而又保持良好透光性的平板玻璃,它是採用熱解法、真空蒸鍍法、陰極濺射法等,在玻璃表面塗以金、銀、銅、鋁、鉻、鎳和鐵等金屬或金屬氧化物薄膜,或採用電浮法等離子交換方法,以金屬離子置換玻璃表層原有離子而形成熱反射膜。熱反射玻璃也稱鏡面玻璃,有金色、茶色、灰色、紫色、褐色、青銅色和淺藍等各色。
熱反射玻璃的熱反射率高,如6mm厚浮法玻璃的總反射熱僅16%,同樣條件下,吸熱玻璃的總反射熱為40%,而熱反射玻璃則可高達61%,因而常用它製成中空玻璃或夾層玻璃,以增加其絕熱性能。鍍金屬膜的熱反射玻璃還有單向透像的作用,即白天能在室內看到室外景物,而室外看不到室內的景像。
最早的玻璃是一個旅行家無意中製成的,他在山上燒火做飯,火把石頭中的二氧化硅煉成了玻璃。
http://www.pep.com.cn/200410/ca569162.htm
那種玩具叫作「琉璃泡泡」,很容易碎裂。
❹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發明,最終背離發明者初衷
背離發明者初衷有高跟鞋、領帶和可口可樂等等發明,演變到現在它們的功能都變了,變的更加符合實際。
背離發明者初衷之一高跟鞋
大家絕對猜測不到,高跟鞋的發明者,他發明了高跟鞋不是為了給女人穿的,而且是為給男人穿的。因為歐洲的男子經常要騎馬,他們腳上原本穿的鞋子,無法在騎馬的時候保持平衡,就有人在想,能不能發明一雙鞋子,來提高騎馬時候的穩定性呢?
背離發明者初衷之三可口可樂
可口可樂是我們日常生活隨處可見的飲料。尤其是夏天來一口冰鎮的可口可樂,別提多爽。可是它剛剛折騰出來的時候,不是飲料,而且為了給美國士兵克服嗎啡上癮,從而發明的一種替代物了。
❺ 漢服文化經歷了一個怎樣的演變歷程
伴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漢服這一傳統服飾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如今,大街小巷間,歷史景點隨處可見身著漢服的年輕人,她們自信地走在街頭巷尾,一行一動均恪守著中華禮儀。在行人或贊嘆或驚訝或不屑的目光,她們淡然處之,展現出漢服的美麗。
國內的漢服復興如火如荼之時,一部分旅居海外的留學生藉助互聯網的快捷,採用快閃這一新興方式與漢服這一傳統服飾結合,在海外唱響對故鄉的贊歌。總而言之,從專家學者到大學生再到普通民眾,他們均在自覺或者無意識地推進漢服文化的復興。
漢服是中國的傳統服飾之一,它不只指漢代時期的衣飾,而是整個漢族的衣冠發飾,它歷史流長悠久,隨著時代的發展展現出不同的特點。
《尚書正義》註:「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而《左傳正義·定公十年》疏則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周公制禮作樂穩定社會秩序,禮節在中國古代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著重要的地位,漢服也不例外,衣冠發飾中都蘊含著禮儀文化,因此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稱。
在我看來,漢服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應該被傳承發展。我們在談論漢服時,其實就是在談論我們的文化,當我們身著漢服時,其實就是在展現我們的文化。「漢服熱」的升溫,它本身就是我們民族對於自身文化的自覺和自信,它完全可以成為我們重建民族自尊和弘揚中華文明的一種重要手段。
漢服的繁雜有可能確實是不適應當今的社會生活。但是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我們發現,每個時代的漢服都有其特定的發展和創新,因此在現代,我們也可以對漢服作出改造和創新。比如改良版的簡易漢服就省去了很多繁瑣,穿著方便。同時,漢元素也被積極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穿搭,很受各個年齡段的歡迎。除此之外,通過國家相關部門的引導,在政府,學術領域,設計力量和民間四者形成合力的基礎之上,再充分發掘民族文化內涵,方能形成優秀且具有示範性的漢服創意產品。
漢服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文化,當你身穿漢服走在大街小巷甚至是異國他鄉,那一刻我相信,你的心中肯定充滿了民族自豪感。五千年的歷史厚重通過你身上的漢服穿過層層時光迷霧來到現代,帶著抵達人心的力量,讓人們領略到漢服的美、領略到我們華夏民族之美。
❻ 陶瓷的發明人是誰啊
陶瓷的發展史是中華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陶瓷的發明和發展更具有獨特的意義,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有著不同藝術風格和不同技術特點。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國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國就是"陶瓷的故鄉"。早在歐洲人掌握瓷器製造技術一千多年前,漢族就已經製造出很精美的陶瓷器。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陶器的國家之一,而中國瓷器因其極高的實用性和藝術性而備受世人的推崇。
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近百年來又出現了許多新的陶瓷品種。它們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粘土、長石、石英等傳統陶瓷原料,而是使用其他特殊原料,甚至擴大到非硅酸鹽,非氧化物的范圍,並且出現了許多新的工藝。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的文獻已將「Ceramic」一詞理解為各種無機非金屬固體材料的通稱。因此陶瓷的含義實際上已遠遠超越過去狹窄的傳統觀念了。
在中國,制陶技藝的產生可追溯到紀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時代,可以說,漢族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陶瓷發展史,漢族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上的成果以及對美的追求與塑造,在許多方面都是通過陶瓷製作來體現的,並形成各時代非常典型的技術與藝術特徵。
歷史陶瓷燒制的地方
早在歐洲掌握制瓷技術之前一千多年,中國已能製造出相當精美的瓷器。從我國陶瓷發展史來看,一般是把「陶瓷」這個名詞一分為二,為陶和瓷兩大類。中國傳統陶瓷的發展,經歷過一個相當漫長的歷史時期,種類繁雜,工藝特殊,所以,對中國傳統陶瓷的分類除考慮技術上的硬性指標外,還需要綜合考慮歷來傳統的習慣分類方法,結合古今科技認識上的變化,才能更為有效地得出歸類結論。
夏朝以前
從傳說中的黃帝堯舜及至夏朝(約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是以彩陶來標志其發展的。其中有較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肅發現的稍晚的馬家窯與齊家文化等等,解放後在西安半坡史前遺址出土了大量製作精美的彩陶器,令人嘆為觀止。相傳堯傳天下於舜,舜傳天下於夏禹,禹則傳給其子,開始了所謂的 「家天下」。夏傳至桀,暴虐無道,商湯將之放遂,自立為帝,所以以征討得天下者,自湯開始。商得天下後統治達六百餘年(約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1世紀前後),一直到紂王。後被武王征伐,紂王自殺,於是天下歸於周。周朝的統治時期大致在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221年,事實上的有效統治在公元前771 年就已結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稱為戰國時期,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崛起,大一統之中國開始,但秦王朝只持續到公前206年,就被漢朝所取代。在這千數百年間,除日用餐飲器皿之外,祭祀禮儀所用之物也大為發展。
漢朝
從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間的漢朝,藝術家和工匠們的創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屬為主,陶器受到了更為確切的重視。在這一時期,燒造技藝有所發展,較為堅致的釉陶普遍出現,漢字中開始出現「瓷」字。同時,通過新疆、波斯至敘利亞的通商路線,中國與羅馬帝國開始交往,促使東西方文化往來交流,從此一時期的陶瓷器物中也可以看出外來影響的端倪。佛教也至此時傳入我國。
六朝時期
六朝時期(公元220年——581年),迅速興起的佛教藝術對陶瓷也產生了相應的影響,在此季作品造型上留有明顯痕跡。公元581年隋朝奪取了權力,結束了長期的南北分裂局面,但它只統治到公元618年就被唐所取代。
唐朝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70年)被分認為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個偉大時期。陶瓷的工藝技術改進巨大,許多精細瓷器品種大量出現,即使用當今的技術鑒測標准來衡量,它們也算得上是真正的優質瓷器。唐末大亂,英雄竟起,接踵而來的是一個朝代爭奪局面,即五代,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公元960年。連年戰亂中卻出現了一個陶瓷新品種——柴窯瓷(蕭窯),質地之優被廣為傳頌,但傳世者極為罕見。
宋朝
陶瓷業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得到了蓬勃發展,並開始對歐洲及南洋諸國大量輸出。以鈞、汝、官、哥、定為代表的眾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窯在全國各地興起,產品在色品種日趨豐富。由於東北的(遼)契丹族和(金)女真族的入侵,宋的統治者被迫南遷,再後則被蒙古族所滅。公元1280年,元朝建立,樞府窯出現,景德鎮開始成為中國陶瓷產業中心,其名聲遠揚世界各地。景德鎮生產的白瓷與釉下藍色紋飾形成鮮明對比,青花瓷自此起興文化在以後的各個歷史時期也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
明朝
明朝統治從1368年開始,直到1644年。這一時期,景德鎮的陶瓷製造業在世界上是絕對最好的,在工藝技術和藝術水平上獨占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此外,福建的德化窯、浙江的龍泉窯、河北的磁州窯也都以各自風格迥異的優質陶瓷蜚聲於世。隨著明朝最後一個皇帝的自殺身亡,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從吳三桂召滿清大軍入關到1911年清室覆滅,滿清統治垂二百餘年。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認為是整個清朝統治下陶瓷業最為輝煌的時期,工藝技術較為復雜的產品多有出現,各種顏色釉及釉上彩異常豐富。到清代晚期,政府腐敗,國運衰落,人民貧困,中國的陶瓷製造業日趨退化。
民國時期
民國成立以後,各地相繼成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機構,但產品除沿襲前代以外,就是簡單照搬一些外國的設計,毫無發展可言。民國初,軍閥袁世凱企圖復辟帝制,曾特製了一批「洪憲」年號款識的瓷器,這批瓷器在技術上不可謂不精,以粉彩為主,風格老舊。由於內戰頻仍,外國入侵,民不聊生,整個陶瓷工業也全面敗落,直到新中國建立以前,未出現過讓世人注目的產品。
編輯於 2015-12-07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
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有幫助,為TA點贊
無幫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3個回答
鈞瓷盛世國禮,坪山鈞瓷非遺傳承基地
如何能買到好的鈞瓷,找到有價值的作品呢?鈞瓷禹州坪山鈞瓷用心做瓷,鈞瓷創新代表企業,好口碑,坪山制
禹州坪山鈞窯有限公司廣告
陶瓷餐具十大名牌有哪些?陶瓷餐具十大名牌京東精品廚具,實力..
陶瓷餐具十大名牌京東精品廚具,內外兼修,處處細節,精益求精,不一般的廚具不一般的生活!
北京京東世紀信息技..廣告
評論
留下評論,萬一火了呢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工業陶瓷加工_專業陶瓷解決方案_值得信賴!
方寸智造廠家直銷,多年專注於非標准先進陶瓷及其它超硬脆材料的工業精密零部件的研發,製造,銷售,服務,一站式滿意解決方案,歡迎咨詢
廣告2019-11-08
陶瓷是誰發明的?
上古時代已有遠古人類發明並開始使用陶器了,至於陶瓷於哪年被誰發明無從考證。 陶瓷發明及發展歷程如下: 商周時期是從陶器過渡到瓷器的漸進階段,也是原始青瓷的發生發展階段。當時有一部分陶器用高嶺土做胎子的原料,這一方面提高了燒成溫度,使胎質堅致,不滲水;另一方面也使胎子的顏色由深變淺,提高了潔自度。器表施一層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合而成的高溫釉,經過1200.c以上高溫燒制後,胎釉結合在一起,使器物具備了瓷器的條件。但當時製作工藝水平低下,胎中還是有一定量的鐵成分,在略低的溫度中燒結,顏色較深,透光性較差。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東漢時期原始青瓷製作精細,胎多為灰白色,施釉方法已改為浸釉法,生活日用器如碗,盤。罐。盤口壺等成為主流。東漢青瓷在造型和裝飾上與原始青瓷很相似,但是在胎釉的化學組成以及燒成溫度等方面則有本質的不同。東漢青瓷胎質緻密堅硬,胎色多為灰白或淡青灰色,瓷化程度較高,敲擊聲音清脆。釉層均勻,胎釉結合緊密,僅個別有剝釉,積釉現象;釉色青綠,也有些為青黃,但釉面勻凈。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為普及,瓷器燒造技術迅速發展。瓷製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樂器以及實用的瓶,壺,罐等各種器皿,幾乎無所不備。五代時的陶瓷造型則較多地沿襲了唐代風格。 (6)發明裝飾擴展閱讀: 陶瓷的保養 1、 日常清潔可用家用洗潔精。 2、 用肥皂加少許氨水或先用等量亞麻子與松節油的混合物,去污性更強,可將瓷磚擦的更有光澤。 3、 如將濃茶或墨水等染色性強的液體灑在磚上面,應立即擦洗干凈。 4、 定期為拋光磚打蠟,取得持久保護作用,時間間隔2—3個月為宜。 5、 如磚面出現少許劃痕,在劃痕處塗牙膏,用柔軟的干布用力擦拭可以把劃痕擦乾凈。 參考資料:網路-陶瓷
5贊·4,109瀏覽2019-08-27
瓷器的發明者是誰?
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於3000多年前。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過渡階段的產物。 中國首先發明和使用的用高嶺土等燒制而成的傳統工藝、日用品。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的先民就已經製造和使用陶器。在制陶工藝發展的基礎上,於35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創造出了原始瓷器。經過長期的改進,在公元 2世紀的漢代末期,燒制出成熟的青瓷。以後,瓷器由中國傳播到其他國家,中國在世界上博得「瓷之國」的稱號。 在長期制陶燒瓷的實踐中,對原料的選擇,坯泥的淘洗,器物的成型,施釉直至燒窯等技術,都有明顯的改進和提高,形成完整的工藝體系。到東漢晚期,終於燒成了成熟的青瓷。中國瓷器的出現,是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
20贊·253瀏覽2019-01-22
陶瓷是誰發明的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 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乾後,用火燒出來的,是泥與火的結晶。我們的祖先對粘土的認識是由來已久的,早在原始社會的生活中,祖先們是處處離不開粘土,他們發現被水浸濕後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曬干後變得堅硬起來。對於火的利用和認識歷史也是非常遠久的,大約在205萬年至70萬年前的元謀人時代,就開始用火了。先民們在漫長的原始生活中,發現曬乾的泥巴被火燒之後,變得更加結實、堅硬,而且可以防水,於是陶器就隨之而產生了。陶器的發明,它揭開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與自然做斗爭的新的一頁,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是人類生產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從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來看,陶器中的精品有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1萬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紅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殼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還有秦代的兵馬俑、漢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產迅猛發展,制陶業趨於沒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種仍然具有獨特的魅力,如宋、遼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壺、琉璃、法花器及廣東石灣的陶塑等,都是別具一格,倍受贊賞。 但是陶器始終是文明初級階段的低級產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註定了它逐漸被歷史淘汰的命運。 瓷器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勤勞智慧的中國先民們點土成金,寫下光輝燦爛的篇章,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亨有盛譽的中華古瓷,已成為世界各大博物館里的明珠,也將越來越廣泛地成為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的研究對象,並受到廣大收藏家和陶瓷愛好者的珍重。 中國瓷器的發明和發展,是有著從低級到高級,從原始到成熟逐步發展的過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已出現了原始青瓷,再經過1000多年的發展,到東漢時期終於擺脫了原始瓷器狀態,燒制出成熟的青瓷器,這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經過三國、兩晉、南北朝和隋代共330多年的發展,到了唐朝中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的進步促進了制瓷業的發展,如北方邢窯白瓷「類銀類雪」,南方越窯青瓷「類玉類冰」。形成「北白南青」的兩大窯系。同時唐代還燒制出雪花釉、紋胎釉和釉下彩瓷及貼花裝飾等品種。 宋代是我國瓷器空前發展的時期,出現了百花齊放,百花爭艷的局面,瓷窯遍及南北各地,名窯迭出,品類繁多,除青、白兩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繪瓷紛紛興起。舉世聞名的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的產品為世所珍。還有耀州窯、湖田窯、龍泉窯、建窯、吉州窯、磁州窯等產品也是風格獨特,各領風騷,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好局面,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 元代在景德鎮設「浮梁瓷局」統理窯務,發明了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燒制出大型瓷器,並成功地燒制出典型的元青花和釉里紅及樞府瓷等,尤其是元青花燒製成功,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宋、金時戰亂後遺留下來的南北各地的主要瓷窯仍然繼續生產,其中龍泉窯比宋時更加擴大,其中梅子青瓷是元代龍泉窯的上乘之作。還有「金絲鐵線」的元哥瓷,應是仿宋官窯器之產物,也是曠世希珍。 明代從洪武35年開始在景德鎮設立「御窯廠」,200多年來燒制出許許多多的高、精、尖產品,如永宣的青花和銅紅釉、成化的鬥彩、萬曆五彩等都是希世珍品。御窯廠的存在也帶動了民窯的進一步發展。景德鎮的青花、白瓷、彩瓷、單色釉等品種,繁花似錦,五彩繽紛,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還有福建的德化白瓷產品都十分精美。 清朝康、雍、乾三代瓷器的發展臻於鼎盛,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高峰。景德鎮瓷業盛況空前,保持中國瓷都的地位。康熙時不但恢復了明代永樂,宣德朝以來所有精品的特色,還創燒了很多新的品種,並燒制出色澤鮮明翠碩、濃淡相間,層次分明的青花。郎窯還恢復了失傳200多年的高溫銅紅釉的燒制技術,郎窯紅、缸豆紅獨步一時。還有天蘭、灑蘭、豆青、嬌黃、仿定、孔雀綠、紫金釉等都是成功之作,另外康熙時創燒的琺琅彩瓷也聞名於世。 雍正朝雖然只有13年,但制瓷工藝都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雍正粉彩非常精緻,成為與號稱「國瓷」的青花互相比美的新品種。 乾隆朝的單色釉、青花、釉里紅、琺琅彩、粉彩等品種在繼承前新的基礎上,都有極其精緻的產品和創新的品種。 乾隆時期是我國制瓷業盛極而衰的轉折點,到嘉慶以後瓷藝急轉直下。尤其是道光時期的鴉片戰爭,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力衰竭,制瓷業一落千丈,直到光緒時稍微有點迴光返照,但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清王朝壽終正寢。長達數千年的中國古陶瓷發展史,並至此落
25贊·1,114瀏覽2016-03-10
瓷器的發明人是誰?
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於3000多年前。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過渡階段的產物。 中國首先發明和使用的用高嶺土等燒制而成的傳統工藝、日用品。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的先民就已經製造和使用陶器。在制陶工藝發展的基礎上,於35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創造出了原始瓷器。經過長期的改進,在公元 2世紀的漢代末期,燒制出成熟的青瓷。以後,瓷器由中國傳播到其他國家,中國在世界上博得「瓷之國」的稱號。 在長期制陶燒瓷的實踐中,對原料的選擇,坯泥的淘洗,器物的成型,施釉直至燒窯等技術,都有明顯的改進和提高,形成完整的工藝體系。到東漢晚期,終於燒成了成熟的青瓷。中國瓷器的出現,是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
16瀏覽2020-04-02
陶瓷是誰發明的?
陶瓷不是某個個人發明的,它是人類進化發展過程中無意發現的產物,人類學會了用火來防禦、用火來燒烤食物,在用火過程中發現了火周圍的黏土燒後變得堅硬,即用這種方式燒制陶的工具、物品和器皿,這就誕生了陶器,陶器和瓷器是兩碼事,陶是用黏土燒制出來的,瓷是用瓷土(石)燒制出來的,各有各的特性,陶的誕生距今約12000年(國外考古發現),原始瓷的誕生距今3000年(國內考古發現),中國是瓷器的發明國,早在商代就有原始青瓷了,但真正意義的瓷是距今700年的南宋末期至元代景德鎮生產的瓷器,它是以高嶺土為原料生產的瓷器,所以它是瓷器的老祖宗,現在也是古瓷造假的老祖宗。陶器的老祖宗在全球各地。
42贊·562瀏覽
瓷器的種類有哪些?瓷器的種類價格?區別
瓷器的種類, 瓷器如果保養不當,會嚴重危害瓷器,不利於瓷器的種類長久保存特別是瓷器精品,更應該精心保養。瓷器的種類的保養必須遵循輕拿輕放,小心謹慎
❼ 馬賽克是什麼意思 是誰發明的啊
就是方格子,模糊化的意思.馬賽克的發展至今已有幾千年,以希臘、羅馬地區最盛行。最早起源於美索不答米亞一帶,當時作畫內容大多為簡單裝飾的花紋,或是生活周遭的事物,顏色上比較單調。後來,基督教的產生造就了製作在牆壁上的馬賽克的發展。 因為希臘馬賽克用小鵝卵石 (pebbles) 和羅馬的大理石嵌片(marble tesserae) ,馬賽克幾乎完全使用在地上,這些牆上的馬賽克壁畫是馬賽克藝術的一大轉變與進步。當時為了宗教服務的目的,投入大量的金錢與人力,一座座教堂內金碧輝煌的壁畫,展現出馬賽克高度成熟的製作技巧。此時金箔及玻璃質的新材料也功不可沒,當時用金箔製作嵌片,在黏貼時故意使每塊接面不平,透過光線照射,產生出斑爛閃爍的效果。 羅馬的公共建設十分發達。它們發明了一種裝飾公共澡堂牆壁的方法,而馬賽克就是羅馬人裝飾牆壁的一種技法,很像我們現在的磁磚貼花:將彩色的石頭敲成小小的石塊,然後像使用顏料般,趁著石灰牆壁未乾時,把石塊崁到牆壁上,組成一幅圖畫。這種裝飾牆面的技法,解決了羅馬人不善於繪畫的窘境;此技法還帶到東羅馬帝國,並且廣泛的運用在教堂壁面的裝飾。 拜占廷的教堂,將羅馬的馬賽克技法,發揮的更加細致,隨著拜占庭藝術的發展下,製作更加精巧;雖然人物的造型比例,擺脫不了羅馬時期的生澀僵硬,但顏色上卻更為豐富鮮艷,因為工匠們細心的注意深淺的變化,竟也讓教堂內的這些石頭崁畫,有了像繪畫般的生命,產生景深的視覺效果,馬賽克竟成為拜占庭藝術中重要的特色。 直到15世紀中大量使用新材質琺琅(smalti)製作壁畫,而這些新的作品更影響了當時繪畫的發展。
由於馬賽克材料的耐久性,不像一般繪畫容易因環境時間而剝落、變色,所以在經歷這麼久的時間,我們都還能欣賞到前人留下美好的作品。
❽ 誰發明的中國結
碼距今七萬至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末期,當時的山頂洞人就已經知道使用骨針版和線的縫補技巧,權將獸皮縫合起來穿在身上蔽體禦寒,也就是說,山頂洞人已經知道如何把的繩子系在一起打結,從此各式各樣的繩結就逐漸的發展出來了。中國早期的文獻對繩結的記載,如易經:「上古結繩記事,後世聖人亦之以書契。」漢鄭玄周易註:「大事大結其繩,小事小結其繩。」
中國結由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周朝人隨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國結為裝飾,而戰國時代銅器上也有中國結的圖案,延續至清朝才是中國結真正流傳於民間藝術的時候,當時多用來室內裝飾、親友間的饋贈禮物及個人的隨身飾物。民國69年(1980),由台灣一群熱愛結繩藝術的朋友廣為收集整理與研究,因為其外觀對稱精緻,可以代表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符合中國傳統裝飾的習俗和審美觀念,故命名為中國結。
❾ 瓷磚誰發明的
這段應該是羅馬人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