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布萊克發明

布萊克發明

發布時間: 2020-12-28 16:13:44

① 第一台破碎機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哪國人發明

最早採用連續粉碎動作的破碎機械是公元前四世紀由公輸班發明的畜力磨版,另一種採用連續粉碎動權作的破碎機械是輥碾,它的出現時期稍晚於磨。公元二百年之後,中國杜預等在腳踏碓和畜力磨的基礎上研製出了以水力為原動力的連機水碓、連二水磨、水轉連磨等,把生產效率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這些機械除用於穀物加工外,還擴展到其他物料的粉碎作業上。
近代的破碎機械是在蒸汽機和電動機等動力機械逐漸完善和推廣之後相繼創造出來的。1806年出現了用蒸汽機驅動的輥式破碎機;1858年,美國的布萊克發明了破碎岩石的顎式破碎機;1878年美國發展了具有連續破碎動作的旋迴破碎機,其生產效率高於作間歇破碎動作的顎式破碎機;1895年,美國的威廉發明能耗較低的沖擊式破碎機。
與此同時,粉磨機械也有了相應的發展,19世紀初期出現了用途廣泛的球磨機;1870年在球磨機的基礎上,發展出排料粒度均勻的棒磨機;1908年又創制出不用研磨介質的自磨機。二十世紀30~50年代,美國和德國相繼研製出輥碗磨煤機、輥盤磨煤機等立軸式中速磨煤機。

② 布萊克簡介

威廉·布萊克(WilliamBlake,1757~1827)是十九世紀詩人,英國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義詩人。
主要詩作有詩集《天真之歌》、《經驗之歌》等。早期作品簡潔明快,中後期作品趨向玄妙晦澀,
充滿神秘色彩。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1757年,他出生於倫敦一個貧寒的襪商家庭。由於個性過於獨特,不喜歡正統學校的壓抑氣氛拒絕入學,因而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他從小就喜歡繪畫和詩歌。
11歲起就進入繪畫學校學習了三年並表現出非凡的藝術才能。其父有意讓他師從一位著名的畫家繼續深造,但他為了家庭及弟妹的前途而主動放棄了這次機會,去雕版印刷作坊當了一名學徒。
14歲當雕版學徒,後於1779年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學習美術。
1782年結婚。不久以後,布萊克印刷了自己的第一本詩集——Poetical Sketches。
1784年,在父親過世後,布萊克開始與著名出版商約瑟夫·約翰遜合作。在約翰遜的合作者中包括當時英國許多優秀人物,如:約瑟夫·普萊斯利、瑪莉·渥斯頓克雷福特和托馬斯·佩恩等等。布萊克同瑪莉·渥斯頓克雷福特很快成為了好友,並應邀為其作品創作插圖。
1788年後,他陸續出版了四本詩集。
1825年開始,布萊克陷入疾病的折磨,之後,他決意要在死去之前完成為但丁《神曲》的插圖工作,但是直到死去,他也未能完成這一浩大的工程。直到1827年8月去世前的幾天,他仍然在工作,「叫人用最後的幾個先令去買碳筆」,畫完最後一幅畫把它放下,說道「我已經盡力而為了」。
他一生中一面與妻子相依為命靠繪畫和雕版的勞酬清貧為生,一面繼續從事12歲就開始的詩歌創作並配上自己的插圖出版。威廉·布萊克的一生極其簡單,沒有大書特書之處,只有一些一直延續的簡單事實和緊迫的藝術創作活動。
編輯本段人物解析
他是一位復雜的多重人物:除了詩人,他同時還是畫家、雕刻家。他藝術的一面影響另一面。他用自己發明的方法,把寫的詩和畫的插圖刻在銅板上,然後用這種銅板印成書頁,再給它們塗色。細讀布萊克的作品,我們可以發現,它們是由圖像和文本結合的整體。文本不僅僅是用來說明圖畫,圖畫也不僅僅是用來表現原文。兩者都需要解釋性或推測性的閱讀。
談論威廉·布萊克必然要澄清有關對他的諸多猜測與指責,有人說他是瘋子和魔鬼信仰的杜撰和散播者,像倫敦夜間人們能夠聽到的墓地里走出的勾小孩子靈魂的新年老人,當然,布萊克不可能如拉伯雷與阿萊丁諾一樣對世俗做徹底的思考或澄清,也許他是信仰的迷霧,但那也是飽蘸著痛苦和愛的「紫霧」,布萊克開創了一種借想像力促成的幻覺而進行的思考,從這一點上看,他啟發了艾米莉·狄金森和迪蘭·托馬斯,甚至阿爾蒂爾·蘭波。布萊克是想像力的先知,和經驗的忠實記錄者,我們寧願把他看成從 「魔鬼作坊」里沖出來的最優秀的凈化知覺的學徒。
從童年時代起,布萊克就充滿了豐富的想像力,並且時常經歷幻想。他說他曾看見過綴滿天使的大樹,曾見到過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中的古聖先賢,並給他們畫過畫像。他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用繪畫和詩歌表現出來。他的畫大多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變形人體或表現他幻覺中所見到的人物。如他為自己的詩「歐洲:一個預言」(1794)所作的插圖就是源自他的幻覺。據說,當布萊克住在蘭伯斯時,他曾站在一個樓梯的頂端,看見過類似的一副幻象出現在空中。從這幅畫面上可以看出:混沌初開,一個裸體老人白發白須飛揚,伏在一個黃邊紅里的圓形物體內,伸出左手,在用一幅巨大的圓規測量下面的一片沉沉黑暗。這位神秘的老人顯然是《聖經》里的上帝耶和華。在《舊約·箴言》里有一段「智慧」所說的話,可以佐證。這幅畫不僅構圖和色彩都帶有一種夢幻般的神秘感,而且用意也不是寫上帝的偉大。它表達的是上帝的邪惡,因為他創造了一個黑暗的世界,那幅圓規看起來像是黑暗的暴風雨之夜霹靂的電光。所以他只能是邪惡之神。
布萊克除了自寫自畫之外,還常常為別人的詩文作畫。名為《憐憫》的畫,就是他為莎士比亞的名著《麥克白》的第一幕第七場所作的插圖。麥克白在即將弒君奪位時,內心充滿猶豫和矛盾。他說:「憐憫像一個赤條條的在狂風中飄游的新生兒,又像一個御氣而行的天嬰,將要把這可憎的行為揭露在每一個人的眼中,使眼淚淹沒天風。」布萊克在這里構想了一個神話般的場面:在深沉的夜幕下,「憐憫」這位充滿慈悲的人物,騎著一匹飄逸的白馬「太虛使者」,無聲無息地掠過夜空。大地上躺著一位剛剛生產的母親。她非常虛弱,無力照顧新生的嬰兒。「憐憫」關切地俯下身去,張開雙臂迎接一個新的生命。而這個幼小但充滿活力的新生兒,從大地母親身上一躍而起,撲到「憐憫」的懷中。在「憐憫」的身後,有一個夜的使者,正張開手臂飛翔著,靜靜地掠過夜空。整個畫面顯得那樣寧靜而深沉,充滿著夜的神秘感和博大的包容性。無邊的夜幕,掩蓋著無數的罪惡、不幸、歡樂、憂傷、生命和死亡、溫柔與猙獰······所有的一切,都在它的包容下沉寂,構成了深不可測的神秘內容。
布萊克一生都沒有得到官方或公眾的賞識。在當時人們的眼中,它是個反理性主義者、夢幻家和神秘主義者,一個遠離塵世的人和偏執狂。他的作品沒有受到重視。直到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葉芝等人重編了他的詩集,人們才驚訝於他的純真與深刻。接著是他的書信和筆記的發表,他的神啟式的畫也逐漸普及,於是詩人與畫家布萊克的地位才確立無疑。
時至今日,不少批評家把布萊克列為英國文學史上與喬叟、斯賓塞、莎士比亞、彌爾頓、華茲華斯齊名的最偉大的六位詩人之一。由於他的畫在文藝復興以後,開啟了不重形似而重精神力量的新路,他又被贊譽為「英國藝術方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劍橋大學菲茨威廉博物館(FitzwilliamMuseum)為布萊克開設了專館,且館藏十分豐富;僅在2002年米迦勒學期MichaelmasTerm劍橋大學英文系的課程表中,就有三門有關布萊克研究的課程,它們是:「威廉·布萊克」、「布萊克的復合藝術」(Blake sCompositeArt)和「布萊克的微細特例」(Blake sMinuteParticulars)。布萊克的成就及魅力由此可見一斑。正如王佐良教授所斷言的:對於後來者來說,布萊克是挖掘不盡的———無論從思想、象徵、神話出發,還是從格律、詩藝或繪畫藝術出發,他的作品裡還有大量值得深入研究的東西。

③ 布萊克博士和他的朋友瓦特發明了什麼

18世紀60年代,蘇格蘭化學家布萊克教授也對熱的本質很感興趣。在工業化的格拉斯哥和愛丁堡,熱這個問題尤為重要,因為蘇格蘭和英格蘭在英國化學家布萊克第一個分離出二氧化碳並演示了二氣化碳的特性(他稱之為「固定空氣」)。1707年的合並帶來了富庶的經濟,這就為當地威士忌酒工業開發了良好市場。大型釀酒廠用大量燃料,產生大量的熱,把液體轉變為蒸氣,然後又不得不釋放這些熱量,使蒸汽凝聚成液體。為了經濟地管理釀酒廠,絕對需要知道在這些過程中究竟涉及多少熱量。實際上,需要從蒸汽中釋放大量熱,這直接影響了釀酒廠的收益。

布萊克常常說,他不能理解為什麼釀酒廠的經理們不更多關注有關的科學原理,這些原理顯然對他們的生計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但是在傳統上,純粹科學和技術進步之間的聯系卻很少被意識到,也很少得到支持。甚至今天,每當生意需要緊縮開支時,研究和開發部門經常是首先被削減的對象,經濟衰退時,大學也經常是縮減預算的對象。

布萊克從未發表他的講演稿,在講演中他透徹地討論了自己的思想,但是他的編輯羅比孫(John Robison,1739—1805)卻發表了選自布萊克的筆記本和自己記錄的材料:

「鑒於陽光充足的冬日山巒上的積雪並不立即融化,嚴寒的夜晚也不是立刻使池塘水面覆蓋厚冰,因此布萊克博士確信,大量熱已經被吸收,並且固定在從雪花里緩慢融化的水滴中;另一方面,當水緩慢地轉變成冰時,大量熱從水裡釋放出來。因為,在解凍過程中,當溫度計從空氣移到融雪中時,溫度計往往下降;在嚴寒中,把溫度計插入結冰的水裡,溫度計往往上升。因此,在第一種情況里,雪獲得了熱;而在後一種情況里,水正在重新釋放熱。」

1762年,在大學哲學俱樂部聚會期間,一些教授在格拉斯哥非正式相聚,布萊克進一步討論了他的觀點。他指出,冰在融化時並不改變溫度,但是,冰附近的物質卻變得更冷了,然而冰的溫度並沒有升高。這是怎麼一回事?熱消失了嗎?華倫海特曾經觀察到,水可以冷卻到冰點之下而不結冰,不過此時對水不能有任何擾動,否則它立刻結冰。當發生這種情況時,實際上溫度是上升了!所以,當水凍結,也就是說,它的狀態從液態變成固態時,它放出熱。布萊克看出,水仍然保持液態,因為它含有一定的熱量;當熱被釋放,液態消失,液態的水變成了固態的冰。

由於液態水中的熱不會在溫度計上顯示,布萊克稱之為「潛熱」,表示它存在卻不能用平常的方法來測量。

布萊克還提出一種測量潛熱的方法。他測量融化一定量的冰所需的熱量,然後把這些熱量用於冰融化後所得的水,發現它的溫度上升了140°F。

在1762年至1764年之間,布萊克把冰的潛熱概念延伸到水轉變為汽這一相似現象。他發現,用同樣的火力把沸水轉變為水蒸氣,所需時間是把水從室溫加熱到沸點所需時間的5倍。

此時,一位意想不到的新朋友加入了這一研究,這位新朋友就是為大學製作儀器的技師瓦特。瓦特設計了一種裝置,用於演示布萊克在課堂上討論的潛熱概念並為之提供實驗證據。一個意外的驚喜是,瓦特根據他從布萊克那裡得到的理論啟發,成功地為他正在修理的蒸汽機發明了一種新裝置:分離凝聚器。結果這一發明成為提高蒸汽機效率,使之成為運輸和工業獲取足夠經濟的能源之關鍵。瓦特的蒸汽機以煤或焦炭為燃料,於是工廠可以在任何地方設立,可以遠離河邊,而靠水力開設的工廠必須就設在河邊。蒸汽機不久就用於幾乎所有的工業,從煤礦到冶煉廠,再到紡織廠,以及後來出現的火車和輪船。

特勒維斯克設計的高壓煤車發動機,這種發動機也許類似於1801年他根據瓦特的蒸汽機建造的蒸汽馬車。布萊克對此非常滿意,他樂於給學生們講述瓦特的成就。當瓦特在1769年申請到專利時,他獲得了應有的回報。羅比孫寫道:「布萊克博士從未這樣高興過,就像這些收益是給他自己的一樣。……兩個朋友都認為這一段成功的研究是他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情。」

更早些時候,布萊克還證明過,不同物質的同樣質量,需要不同的熱量(比熱)才能使它們升至同樣的溫度。或者,換一種說法,當兩種重量相同、溫度不同的不同物質放在一起時,其平衡溫度並不是兩個溫度的中點。也就是說,同樣的熱量作用於兩種不同的物質,產生的溫度變化各不相同。布萊克信奉的是熱的流體理論,因此當他得出不同物質具有不同的所謂「比熱」時,他更加相信,培根的(以及後來倫福德重新制訂的)熱動說與比熱的存在是矛盾的。遺憾的是,這一觀點後來成為科學史的一個案例,說明正確的科學有時似乎也不支持一個有效的理論。

④ 布萊克是不是發現了「固定氣體」

布萊克是格拉斯哥大學和愛丁堡大學的化學教授,他的功績不僅在於發現了二氧化碳,而且建立了定量分析方法。

布萊克出生在波爾多,是一位葡萄酒商的兒子,1740年返回不列顛群島接受教育。在格拉斯哥大學和愛丁堡大學完成醫科學習後,回到格拉斯哥開業和教學。他很受學生們的尊敬[學生中有瓦特(James Watt,1736—1819)],有一位學生這樣形容他:「具有強烈而又訓練有素的想像力、專心致志的注意力和嚴謹扎實的推理能力,它們完美地合成一體,成為科學研究的良好稟賦。」

在他後來的歲月里,他的學生寫道:「他的面容繼續煥發出發自內心的滿足感……安逸、真摯和優雅。」

年輕的布萊克當時正在攻克的一項課題是,弄清「喬安娜夫人秘方」中的一個重要成分,該秘方用於處理膀胱結石,就在這一過程中他發現了「固定空氣」。他在實驗中運用了自己發明的定量方法,但他用來描述實驗的許多名詞今天都已不太熟悉。不過按現代的表述方法,布萊克那時發現,碳酸鈣在加熱時會轉變為氧化鈣,同時釋放出一種氣體,該氣體可以和氧化鈣重新組合,又形成碳酸鈣。由於這種氣體可以重新組合,或者固定於它原來所在的固體中,因此他稱之為「固定空氣」,今天我們更熟悉的名稱是二氧化碳。

實際上在此之前別人也對二氧化碳有過研究,但是,布萊克的研究更為全面。他證明了,二氧化碳可以從飲食、從礦物分解、燃燒以及發酵中獲得。關於氣體,他還有一項突破性工作,這就是證明氣體也可以像液體和固體一樣,可進行實驗操作和測試。布萊克認識到,二氧化碳是空氣的自然成分,人體呼出二氧化碳,在二氧化碳里蠟燭無法燃燒。這時他陷入了謎團。置於密閉容器中的蠟燭終將熄滅,這是符合邏輯的,因為燃燒的蠟燭會產生二氧化碳。但是當布萊克用化合物把二氧化碳吸收掉之後,蠟燭在密閉的容器中仍然不會燃燒。他把這個問題交給他的一個學生,讓他作為博士論文來研究這個問題,這個學生名叫盧瑟福(Daniel Rutherford,1749—1819)。

盧瑟福仔細地完成了這一受控實驗並且發現,不僅蠟燭不能在某種氣體中燃燒,而且老鼠也不能在這種氣體里生活。就像他的老師,他也是燃素說的信奉者,相信這種氣體已經吸足了燃素(燃素無法通過空氣進入蠟燭使之燃燒,或者讓老鼠呼吸)。他稱之為「燃素化的空氣」,今天我們稱之為氮。盧瑟福因發現這一「有害」氣體而獲得聲譽,盡管其中的細節是幾年以後由拉瓦錫澄清的。

布萊克的定量方法傳給了他的學生和整個科學界,實踐證明,這一方法和他對二氧化碳的發現一樣重要。因為在對碳酸鈣加熱的原始實驗中,布萊克仔細測量了損失的重量,他才有可能摸清反應情況,而在此之前的有關氣體實驗中,化學家對此卻是一無所知。

布萊克寫道:一旦他發現了固定空氣,「在我面前似乎打開了一個新的也許是無比寬廣的領域。我們不知道大氣中有多少種氣體,也不知道它們各自的特性」。在這里,他似乎預見了與他同時代的卡文迪什和普里斯特利即將取得的發現,還有其他人後來的發現,例如瑞利男爵(Baron Rayleigh,1842—1919)和拉姆塞爵士(Nir William Ramsay,1852—1916)在1904年由於對大氣成分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獎。布萊克在物理學領域里的工作同樣重要,並且對工業革命有著深遠影響。

⑤ 有關於發現和發明的故事是哪些

1、門 捷 列 夫 元素周期律的發現
1867 年,俄國彼德聖堡大學里來了一個年輕的化學教授,他就 是門捷列夫。身為化學教授的門捷列夫大部分時間不是在實驗室度 過,而是將自己關在書房裡。手裡總捏著一副紙牌,顛來倒去,整好 又打亂,亂了又重排。不邀牌友,也不去上別人家的牌桌。 兩年後的一天,俄羅斯化學會專門邀請專家進行一次學術討論。 學者們有的帶著論文,有的帶著樣品,只有門捷列夫兩手空空,學術 討論進行了三天,三天來討論會場大家各抒己見,好不熱鬧,只有門 捷列夫一個人一直一言不發,只是瞪著一雙大眼睛看,豎起耳朵聽, 有時皺皺眉頭想想。 眼看討論就要結束了,主持人躬身說道:「門捷列夫先生,不知 可有什麼高見?」門捷列夫也不說話, 起身走到桌子的中央, 右手從 口袋裡取出,隨即一副紙牌甩在桌子上,在場的人都大吃一驚,門捷 列夫愛玩紙牌, 化學界的朋友已早有所聞, 但總不至於鬧到這種地步, 到這么嚴肅的場合來開玩笑吧? 只見門捷列夫將那一把亂紛紛的牌捏在手裡,三下兩下便整理 好,並一一亮給大家看。大家這時才發現這並不是一副普通的撲克, 每張牌上寫的是一種元素的名稱、性質、原子量等,共 63 張,代表 著當時已發現的 63 種元素。更怪的是,這副牌中有紅、橙、黃、綠、 青、藍、紫七種顏色。 門捷列夫真不愧為玩紙牌的老手, 一會兒功夫就在桌子上列成一 個牌陣:豎看就是紅、橙、黃、綠、青、藍、紫分別各一列,橫看那 七種顏色的紙牌就像畫出的光譜段,有規律地每隔七張就重復一次。 然後門捷列夫口中念念有詞地講著每一個元素的性質, 滾瓜爛熟, 如 數家寶。周圍的人都傻眼了。他們在實驗室里鑽了十年、幾十年,想 不到一個年輕人玩玩紙牌就能得出這番道理, 要說不服氣吧, 好象有 理,要說真是這樣,又有些不甘心。 這時一直坐在旁邊觀看的門捷列夫的老師鬍子氣得撅起來了, 一 拍桌子站起來,以師長的嚴厲聲調說道:「快收起你這套魔術吧,身 為教授、科學家,不在實驗室里老老實實地做實驗,卻異想天開,擺 擺 紙 牌就 要 發現什 么 規律 , 這些元 素 難道 就 由你這 樣 隨便 擺布 嗎???」老人越說越激動, 一邊還收拾東西准備離去, 其他人見狀 也紛紛站起,這場討論就這樣不了了之。 門捷列夫堅信自己是對的, 回家後繼續推著這副紙牌, 遇到什麼 地方接連不上時, 他就斷定還有新元素沒被發現, 他就暫時補一張空 牌,這樣他一口氣預言了 11 種未知元素,那副牌已是 74 張。這就是 最早的元素周期表。 在隨後的幾年中,門捷列夫預言的 11 種元素陸續被發現,乖乖 地住進他的元素周期表,特別是後來發現的氦、氖、氬、氪、氙和氡 又給元素周期表增加了新的一族。 元素世界一目瞭然, 它就像一幅大 地圖,以後化學的研究就全靠這幅指南圖了。

2、 牛 頓
少年時代的牛頓不像高斯、維納那樣,從小就顯露出引人注目的 科學天才; 也不像莫扎特那樣表現了令人驚嘆的藝術稟賦。 他跟普通 人一樣,輕松愉快地度過了中學時代。 如果說他和別的孩子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他的動手能力相當 強。他做過會活動的水車;做過能測出准確時間的水鍾;還做過一種 水車風車聯動裝臵,它使風車可以在無風時藉助水力驅動。 15 歲那年,一場罕見的暴風雨侵襲英格蘭。狂風怒吼,牛頓家的 房子直晃悠,就像要倒了似的。牛頓為大自然的威力迷住了,不禁想 測驗颶風的力量。他冒著狂風暴雨來到後院,一會兒逆風跑,一會兒 順風跳。為了接受更多的風力,他索性敞開斗篷向上跳躍,認准起落 點,仔細量距離,看狂風把他吹出多遠。 1661 年牛頓考上了劍橋大學,盡管在中學里是個優等生,可是劍 橋大學集中了各地的尖子學生, 他的學習成績趕不上別人, 特別是數 學的差距更大。 但是他並不氣餒, 就像他少年時代喜歡思考問題一樣, 踏踏實實地學習,直到透徹地理解為止。 在大學的頭兩年裡,他除學習算術、代數、三角外,還認真學習 了歐幾里得 《幾何原本》 , 彌補了過去的不足。 他又鑽研笛卡兒的 《幾 何學》 ,熟練地掌握了坐標法。這些數學知識,為牛頓後來的科學研 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年後,他從劍橋大學畢業了。1666 年的一天,牛頓請母親和弟 妹到自己房間里來。 房間里黑洞洞的, 只從窗子的一個小孔中透過一 線陽光, 在牆上照出一個白色的光點。 牛頓讓他們注意看牆上的光點。 他手裡拿著自製的三棱鏡,放在光線入口處,使光折射到對面牆上, 光點附近突然映出一條瑰麗的綵帶。 這條綵帶同雨後晴空中出現的彩 虹一樣,由紅、橙、黃、綠、青、藍、紫等七種顏色組成。牛頓和自 己的親人共同觀賞了人工復現的自然景象。 後來, 牛頓又用第二個三 棱鏡把七種單色光合成白光。他用白光分解實驗宣告了光譜學的誕 生。 牛頓在探索光色之謎的同時,還在探索引力之謎。他從蘋果從樹 上掉了下來的事實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而且從數學上論證了萬有引力 定律,並且把力學確立為完整、嚴密、系統的學科。他在概括和總結 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實驗,提出了「運動三定 律」。這三條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共同構成了宏偉壯麗的力學大廈的 主要支柱。這座力學大廈是近代天文學和力學發展的基地,是機械、 建築等工程技術發展的基地, 也是機械唯物論統治自然科學領域的基 地。構造了宏偉壯麗的力學大廈。

3、瓦 特
瓦特出生於英國的格林諾克, 由於家境貧窮沒機會上學, 先是到一 家鍾錶店當學徒, 後又到格拉斯哥大學去當儀器修理工, 瓦特聰明好 學,他常抽空旁聽教授們講課,再加上他整日親手擺弄那些儀器,學 識也就積累的不淺了。 1764 年,格拉斯哥大學收到一台要求修理的紐可門蒸汽機,任務 交給了瓦特。瓦特將它修好後,看看他工作那麼吃力,就象一個老人 在喘氣,顛顛顫顫地負重行走,覺得實在應該將它改進一下。 他注意到毛病主要是缸體隨著蒸汽每次熱了又冷,冷了又熱,白 白浪費了許多熱量。 能不能讓它一直保持不冷而活塞又照常工作呢? 於是他自己出錢租了一個地窖, 收集了幾台報廢的蒸汽機, 決心要造 出一台新式機器來。 從此,瓦特整日擺弄這些機器,兩年後,總算弄出個新機樣子。 可是點火一試,那汽缸到處漏氣,瓦特想盡辦法,用氈子包,用油布 裹,幾個月過去了,還是治不了這個毛病。 一天他又趴到汽缸前觀察漏氣的原因,不小心一股熱氣沖出,他 急忙躲閃,右肩上已是紅腫一片,就像被一把熱刀削過一樣,辣辣地 疼起來,弄得他心煩意亂。他真有些灰心了,這時,是他的妻子給了 他勇氣,妻子用激將法又激起了繼續研究下去的雄心。 他又回到地下實驗室,將過去的資料重新翻閱一番,打起精神又 幹了起來,干累了就守著爐子燒一壺水喝茶。一天,他一邊喝茶,一 邊看著那一動一動的壺蓋。 他看看爐子上的壺又看看手中的杯子, 突 然靈感來了:茶水要涼,倒在杯里;蒸汽要冷,何不也把它從汽缸里 也「倒」出來呢? 這樣想著,瓦特立即設計了一個和汽缸分開的冷凝器,這下熱效 率提高了三倍,用的煤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這關鍵的地方一突破, 瓦特頓然覺得前程光明。 他又到大學里向布萊克教授請教了一些理論 問題, 教授又介紹他認識了發明鏜床的威爾金技師, 這位技師立即用 鏜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決了那個最頭疼的漏氣問題。 1784 年,瓦特的蒸汽機已裝上曲軸、飛輪,活塞可以靠從兩邊進 來的蒸汽連續推動, 再不用人力去調節活門,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蒸 汽機誕生了。

4、錢三強
在法國留學期間, 錢三強在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居里實驗室和法 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從事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工作。 這期間, 錢 三強在原子核物理學領域中做出了很多成就。 首先,他與約里奧·居里合作,用中子打擊鈾和釷得到放射性的 鑭同位素,從它們的 β 射線能譜證明它們是同一種同位素。這對解 釋當時發現不久的核裂變現象是有力的支持。 他還首次從理論和實驗上確定了 50000 電子伏特以下的中低能 電子的射程與能量的關系。 並且與布依西愛和巴什萊合作, 首次測出 了鏷的 α 射線的精細結構,並與電子內轉換的 γ 譜線符合得很好。 他最大的成就是與妻子何澤慧、兩個法國研究生沙士戴勒和微 聶隆合作, 發現了鈾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 這個發現使他們異常興 奮, 但他們並沒有立即發表, 因為當時科學家們一致認為原子核分裂 只有二分裂的可能。 錢三強根據實驗繼續分析研究, 最終得出了能量 與角分布等的關系, 對三分裂現象從實驗與理論兩方面作出了全面的 論述。 經過十幾年的考驗,這一發現已得到公認,尤其是到 50 年代獲 得新的實驗手段後,從第二裂片的同位素質量譜、射程、發射角度等 都說明他的解釋與實驗證據以及電子計算機計算結果相符合。 這一發 現被人們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居里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 化學實驗室第一個重要成果。 在錢三強要返回祖國時,約里奧·居里夫婦送給他一份鑒定書, 上面寫著: 十年期間, 在那些到我們實驗室來由我們指導工作的同代 人中,錢三強最優秀,我們這樣說,並不言過其實。 錢三強回國後培養了一批從事研究原子核科學的人才, 並且建立 起中國研究原子核科學的基地。從 1955 年起,他參加了原子能事業 的建立和組織工作, 將近代物理研究所改良為原子能研究所, 領導並 促進了這一事業的發展以及有關科技工作的開展, 對中國科學院和中 國原子能事業的建設、計劃和學術領導都作出了貢獻。

5、諾貝爾
諾貝爾的父親是一位頗有才乾的發明家, 傾心於化學研究, 尤其 喜歡研究炸葯。 受父親的影響, 諾貝爾從小就表現出頑強勇敢的性格, 他經常和父親一起去實驗炸葯。 多年隨父親研究炸葯的經歷, 也使他 的興趣很快轉到應用化學方面。 1862 年夏天,他開始了對硝化甘油的研究。這是一個充滿危險和 犧牲的艱苦歷程。死亡時刻都在陪伴著他。 在一次進行炸葯實驗時 發生了爆炸事件,實驗室被炸的無影無蹤,5 個助手全部犧牲,連他 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倖免。 這次驚人的爆炸事故, 使諾貝爾的父親受到 了十分沉重的打擊,沒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鄰居們出於恐懼,也紛 紛向政府控告諾貝爾,此後,政府不準諾貝爾在市內進行實驗。 但是諾貝爾百折不撓,他把實驗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繼續 實驗。 經過長期的研究, 他終於發現了一種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質 --雷酸汞, 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葯的引爆物, 成功地解決了炸葯的引 爆問題, 這就是雷管的發明。 它是諾貝爾科學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礦山開發、河道挖掘、鐵路修建及隧道的開鑿,都需要大量的烈 性炸葯, 所以硝化甘油炸葯的問世受到了普遍的歡迎。 諾貝爾在瑞典 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廠, 隨後又在國外建立了生產炸葯的 合資公司。但是,這種炸葯本身有許多不完善之處。存放時間一長就 會分解, 強烈的振動也會引起爆炸。 在運輸和貯藏的過程中曾經發生 了許多事故, 針對這些情況, 瑞典和其他國家的政府發布了許多禁令, 禁止任何人運輸諾貝爾發明的炸葯, 並明確提出要追究諾貝爾的法律 責任。 面對這些考驗,諾貝爾沒有被嚇倒,他又在反復研究的基礎上,發明 了以硅藻土為吸收劑的安全炸葯,這種被稱為黃色炸葯的安全炸葯, 在火燒和錘擊下都表現出極大的安全性。 這使人們對諾貝爾的炸葯完 全解除了疑慮, 諾貝爾再度獲得了信譽, 炸葯工業也很快地獲得了發 展。 在安全炸葯研製成功的基礎上,諾貝爾又開始了對舊炸葯的改良 和新炸葯的生產研究。 兩年以後, 一種以火葯棉和硝化甘油混合的新 型膠質炸葯研製成功。 這種新型炸葯不僅有高度的爆炸力, 而且更加 安全,既可以在熱輥子間碾壓,也可以在熱氣下壓製成條繩狀。膠質 炸葯的發明在科學技術界受到了普遍的重視。 諾貝爾在已經取得的成 績面前沒有停步, 當他獲知無煙火葯的優越性後, 又投入了混合無煙 火葯的研製,並在不長的時間里研製出了新型的無煙火葯。 諾貝爾一生的發明極多,獲得的專利就有 255 種,其中僅炸葯就 達 129 種, 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際, 他仍念念不忘對新型炸葯的研究。

⑥ 布萊克法典是關於什麼的哪位大神能具體介紹一下

布萊克經常來被人稱為「皇家海軍源之父」。 他促使建造了當時英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海軍,由本來的幾十艘船,增加到上百艘。他也是首個在冬季里依然把艦隊留在外海的將領。1652年,他制定了英國海軍的首部法典《戰爭法與海洋條例》(由克倫威爾時期的英國國會頒布),詳列了三十九種罪行和其懲罰——多是死刑。他發明了海軍封鎖和登陸的新技巧和方法。他於年養傷時所寫的《航海指引》和《戰斗指引》,成為了英國風帆航海時代海軍法則的基礎。他也是首個多次成功地在被炮火攻擊的情況下,攻擊海岸要塞的海軍將領。

⑦ 外國的四項發明

1736年,瓦特出生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市附近的一個小鎮格里諾克,他的父親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木匠,祖父和叔父都是機械工匠。少年時代的瓦特,由於家境貧苦和體弱多病,沒有受過完整的正規教育。他曾經就讀於格里諾克的文法學校,數學成績特別優秀,但沒有畢業就退學了。但是,他在父母的教導下,一直堅持自學,很早就對物理和數學產生了興趣。瓦特從六歲開始學習幾何學,到十五歲時就學完了《物理學原理》等書籍。他常常自己動手修理和製作起重機、滑車和一些航海器械。1753年,瓦特到格拉斯哥市當徒工。由於收入過低不能維持生活,第二年他又到倫敦的一家儀表修理廠當徒工。憑借著自己的勤奮好學,他很快學會了製造那些難度較高的儀器。但是繁重的勞動和艱苦的生活損害了他的健康,一年後,他不得不回家休養。一年的學徒生活使他飽嘗辛酸,也使他練就了精湛的手藝,培養了他堅韌的個性。[MRMY.NET收集]
[MRMY.NET收集]
1756年,當他的身體稍有好轉,瓦特再次踏上了坎坷的道路來到格拉斯哥市。他想當一名修造儀器的工人,但是因為他的手藝沒有滿師,當時的行會不允許。幸運的是,瓦特的才能引起了格拉斯哥大學教授台克的重視。在他的介紹下,瓦特進入格拉斯哥大學當了教學儀器的工人。這所學校擁有當時較為完善的儀器設備,這使瓦特在修理儀器時認識了先進的技術,開闊了眼界。這時,他對以蒸汽作動力的機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收集有關資料,還為此學會了義大利文和德文。在大學里,他認識了化學家約瑟夫·布萊克和約翰·魯賓遜等。瓦特從他們那裡學到了很多科學理論知識。1764年,瓦特與表妹瑪格麗特·米勒結了婚。
1764年,學校請瓦特修理一台紐可門式蒸汽機,在修理的過程中,瓦特熟悉了蒸汽機的構造和原理,並且發現了這種蒸汽機的兩大缺點:活塞動作不連續而且慢;蒸汽利用率低,浪費原料。以後,瓦特開始思考改進的辦法。直到1765年的春天,在一次散步時,瓦特想到,既然紐可門蒸汽機的熱效率低是蒸汽在缸內冷凝造成的,那麼為什麼不能讓蒸汽在缸外冷凝呢?瓦特產生了採用分離冷凝器的最初設想。
在產生這種設想以後,瓦特在同年設計了一種帶有分離冷凝器的蒸汽機。按照設計,冷凝器與汽缸之間有一個調節閥門相連,使他們既能連通又能分開。這樣,既能把做工後的蒸汽引入汽缸外的冷凝器,又可以使汽缸內產生同樣的真空,避免了汽缸在一冷一熱過程中熱量的消耗,據瓦特理論計算,這種新的蒸汽機的熱效率將是紐可門蒸汽機的三倍。從理論上說,瓦特的這種帶有分離器冷凝器的蒸汽機顯然優於紐可門蒸汽機,但是,要把理論上的東西變為實際上的東西,把圖紙上的蒸汽機變為實在的蒸汽機,還要走很長的路。瓦特辛辛苦苦造出了幾台蒸汽機,但效果反而不如紐可門蒸汽機,甚至四處漏氣,無法開動。盡管耗資巨大的試驗使他債台高築,但他沒有在困難面前怯步,繼續進行試驗。當布萊克知道瓦特的奮斗目標和困難處境時,他把瓦特介紹給了自己一個十分富有的朋友--化工技師羅巴克。當時羅巴克是一個十分富有的企業家,他在蘇格蘭的卡隆開辦了第一座規模較大的煉鐵廠。雖然當時羅巴克已近50歲,但對科學技術的新發明仍然傾注著極大的熱情。他對當時只有三十來歲的瓦特的新裝置很是贊許,當即與瓦特簽訂合同,贊助瓦特進行新式蒸汽機的試制。
從1766年開始,在三年多的時間里,瓦特克服了在材料和工藝等各方面的困難,終於在1769年制出了第一台樣機。同年,瓦特因發明冷凝器而獲得他在革新紐可門蒸汽機的過程中的第一項專利。第一台帶有冷凝器的蒸汽機雖然試製成功了,但它同紐可門蒸汽機相比,除了熱效率有顯著提高外,在作為動力機來帶動其他工作機的性能方面仍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就是說,瓦特的這種蒸汽機還是無法作為真正的動力機。
由於瓦特的這種蒸汽機仍不夠理想,銷路並不廣。當瓦特繼續進行探索時,羅巴克本人已瀕於破產,他又把瓦特介紹給了自己的朋友、工程師兼企業家博爾頓,以便瓦特能得到贊助繼續進行他的研製工作。博爾頓當時經四十多歲,是位能乾的工程師和企業家。他對瓦特的創新精神表示贊賞,並願意贊助瓦特。博爾頓經常參加社會活動,他是當時伯明翰地區著名的科學社團「圓月學社」的主要成員之一。參加這個學社的大多都是本地的一些科學家、工程師、學者以及科學愛好者。經博爾頓的介紹,瓦特也參加了圓月學社。在圓月學社活動期間,由於與化學家普列斯特列等交往,瓦特對當時人們關注的氣體化學與熱化學有了更多的了解,為他後來參加水的化學成分的爭論奠定了基礎。更重要的是,圓月學社的活動使瓦特進一步增長了科學見識,活躍了科學思想
瓦特自與博爾頓合作之後即在資金、設備、材料等方面得到大力支持。瓦特又生產了兩台帶分離冷凝器的蒸汽機,由於沒有顯著的改進,這兩台蒸汽機並沒有得到社會的關注。這兩台蒸汽機耗資巨大,使博爾頓也瀕臨破產,但他仍然給瓦特以慷慨的贊助。在他的支持下,瓦特以百折不撓的毅力繼續研究。自1769年試制出帶有分離冷凝器的蒸汽機樣機之後,瓦特就已看出熱效率低已不是他的蒸汽機的主要弊病,而活塞只能作往返的直線運動才是它的根本局限。1781年,瓦特仍然在參加圓月學社的活動,也許在聚會中會員們提到天文學家赫舍爾在當年發現的天王星以及由此引出的行星繞日的圓周運動啟發了他,也許是鍾表中的齒輪的圓周運動啟發了他。他想到了把活塞往返的直線運動變為旋轉的圓周運動就可以使動力傳給任何工作機。同年,他研製出了一套被稱為「太陽和行星」的齒輪聯動裝置,終於把活塞的往返的直線運動轉變為齒輪的旋轉運動。為了使輪軸的旋軸增加慣性,從而使圓周運動更加均勻,瓦特還在輪軸上加裝了一個火飛輪。由於對傳統機構的這一重大革新,瓦特的這種蒸汽機才真正成為了能帶動一切工作及的動力機。1781年底,瓦特以發明帶有齒輪和拉桿的機械聯動裝置獲得第二個專利。
由於這種蒸汽機加上了輪軸和飛輪,這時的蒸汽機在把活塞的往返直線運動轉變為輪軸的旋轉運動時,多消耗了不少能量。這樣,蒸汽機的效率不是很高,動力不是很大。為了進一步提高蒸汽機的效率,增大蒸汽機的效率,瓦特在發明齒輪聯動裝置之後,對汽缸本身進行了研究,他發現,他雖然把紐可門蒸汽機的內部冷凝變成了外部冷凝,使蒸汽機的熱效率有了顯著提高,但他的蒸汽機中蒸汽推動活塞的沖程工藝與紐可門蒸汽機沒有不同。兩者的蒸汽都是單項運動,從一端進入、另一端出來。他想,如果讓蒸汽能夠從兩端進入和排出,就可以讓蒸汽即能推動活塞向上運動又能推動活塞向下運動。那末,他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倍。1782年,瓦特根據這一設想,試制出了一種帶有雙向裝置的新汽缸。由此瓦特獲得了他的第三項專利。把原來的單項汽缸裝置改裝成雙向汽缸,並首次把引入汽缸的蒸汽由低壓蒸汽變為高壓蒸汽,這是瓦特在改進紐可門蒸汽機的過程中的第三次飛躍。通過這三次技術飛躍,紐可門蒸汽機完全演變為了瓦特蒸汽機。
從最初接觸蒸汽技術到瓦特蒸汽機研製成功,瓦特走過了二十多年的艱難歷程。瓦特雖然多次受挫、屢遭失敗,但他仍然堅持不懈、百折不回,終於完成了對紐可門蒸汽機的三次革新。使蒸汽機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成為改造世界的動力。
1784年,瓦特以帶有飛輪、齒輪聯動裝置和雙向裝置的高壓蒸汽機的綜合組裝取得了他在革新紐可門蒸汽機過程中的第四項專利。1788年,瓦特發明了離心調速器和節氣閥;1790年,他又發明了汽缸示工器,至此瓦特完成了蒸汽機發明的全過程。[MRMY.NET收集]
[MRMY.NET收集]
1785年,瓦特被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814年,他被法國科學家學會接納為外國會員。

1790年以後,優厚的專利稅使瓦特成為一個很有錢的名人。1819年8月5日,瓦特在希思菲爾德郡的家裡去世,遺體埋葬在漢德沃爾斯郊區的教堂里。
瓦特生活在十八、十九世紀的英國,所以在他的身上不可避免的帶有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他曾經阻撓雙筒蒸汽機和高壓蒸汽機的發明和推廣,還嘲笑別人用蒸汽機來驅動車輛的努力。

瓦特為蒸汽機的推廣使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有力的推動了社會的前進。恩格斯在《自然辨證法》中這樣寫道:「蒸汽機是第一個真正國際性的發明……瓦特個它加上了一個分離的冷凝器,這就使蒸汽機在原則上達到了現在的水平。」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發明家,把功率的單位定為「瓦特」

馬丁·路德·金簡介

1929年1月15日,小馬丁·路德·金出生在美國亞特蘭大市奧本街501號,一幢維多利亞式的小樓里。他的父親是牧師,母親是教師。他從母親那裡學會了怎樣去愛、同情和理解他人;從父親那裡學到了果敢、堅強、率直和坦誠。但他在黑人區生活,也感受到人格的尊嚴和作為黑人的痛苦。15歲時,聰穎好學的金以優異成績進入摩爾豪斯學院攻讀社會學,後獲得文學學士學位。
盡管美國戰後經濟發展很快,強大的政治、軍事力量使它登上了「自由世界」盟主的交椅。可國內黑人卻在經濟和政治上受到歧視與壓迫。面對丑惡的現實,金立志為爭取社會平等與正義作一名牧師。他先後就讀於克拉澤神學院和波士頓大學,於1955年獲神學博士學位後,到亞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得克斯基督教浸禮會教堂作牧師。

1955年12月,蒙哥馬利節警察當局以違反公共汽車座位隔離條令為由,逮捕了黑人婦女羅莎·帕克斯。金遂同幾位黑人積極分子組織起「蒙哥馬利市政改進協會」,號召全市近5萬名黑人對公共法與公司進行長達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決取消地方運輸工具上的座位隔離。這是美國南部黑人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斗爭勝利,從而揭開了持續10餘年的民權運動的序幕,也使金博士鍛煉成民權運動的領袖。
1968年4月4日,金被種族分子暗殺。
美國政府規定,從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3個星期一為小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

迪亞士 1487--1488年 發現好望角

荷蘭是個很小的國家,但卻創造了許多世界奇跡。十五、十六世紀,曾憑借著世界上最發達的造船業和航海技術而稱霸於世,被譽為「海上馬車夫」,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掌權即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同時還是當今世界上11個最主要的發達國家之一。

1620年11月11日,英國102名清教徒(新教派)乘這艘40米長的帆船橫渡大西洋。從南安普頓港起航,同年12月21日抵達了現在的馬薩諸塞州普利第斯港,從此揭開了移民美州的序幕。該產品為緬紅木全手工製作。
以下是網路上資料,以及船模等照片.
http://club.cat898.com/newbbs/printpage.asp?BoardID=41&ID=717071

查理一世身為一個君主,當然希望加強自己的王權。他認為他有權利征自己人民的稅,而且他征稅也不是為了個人享樂,而是為了外交和國防。
查理一世和他父親詹姆士一世是蘇格蘭斯圖亞特家族的人,對英格蘭人來說是外來家族。他們不了解英格蘭的國情,即是,英格蘭的貴族向來反對王權過大,反對國王征過多的稅。查理一世不知適可而止,反而先挑起內戰,反對派貴族只是被迫應戰。
至於查理一世失敗後,大部分貴族不想殺他。是克倫威爾和他的狂熱支持者們非殺他不可,至於這幫清教徒們是善是惡,就有待評說了。

權利法案(英國)

東方法眼按:《權利法案》,全稱《國民權利與自由和王位繼承宣言》(An Act Declaring the Rights and Liberties of the Subject and Settling the Succession of the Crown),是英國憲法中重要的一部法律,由威廉三世於1689年簽署,威廉三世被宣布為「光榮革命」之後英國國王的前提就是必須接受由議會所提出的這部《權利法案》。在1701年英國議會又通過了一部《王位繼承法》,被看作是《權利法案》的補充,這兩個法案確立了英國「議會至上」原則,是超向虛位君主制度的重要一步,議會逐漸成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權利法案》是英國歷史上自《大憲章》以來最重要的一部法案之一,英國的《權利法案》可以被認為是美國憲法的前身。

國會兩院經依法集會於西敏寺宮,為確保英國人民傳統之權利與自由而制定本法律。
1.凡未經國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
2.近來以國王權威擅自廢除法律或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3.設立審理宗教事務之欽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類指令與法庭,皆為非法而有害
4.凡未經國會准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徵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徵收金錢,超出國會准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
5.向國王請願,乃臣民之權利,一切對此項請願之判罪或控告,皆為非法。
6.除經國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徵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為防衛起見,得酌量情形,並在法律許可范圍內,置備武器。
8.國會議員之選舉應是自由的。
9.國會內之演說自由、辯論或議事之自由,不應在國會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彈劾或訊問。
10.不應要求過多的保釋金,亦不應強課過分之罰款,更不應濫施殘酷非常之刑罰。
11.陪審官應予正式記名列表並陳報之,凡審理叛國犯案件之陪審官應為自由世襲地領有人。
12.定罪前,特定人的一切讓與及對罰金與沒收財產所做的一切承諾,皆屬非法而無效。
13.為申雪一切訴冤,並為修正、加強與維護法律起見,國會應時常集會。
彼等(即靈俗兩界貴族與眾議員等)並主張、要求與堅持上述各條為彼等無可置疑之權利與自由;凡上開各條中有損人民之任何宣告、判決、行為或訴訟程序,今後斷不應據之以為結論或先例。

第二次大陸會議
獨立宣言

(American Memory Collection, Library of Congress)

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

英國與其美洲殖民地之間的戰爭於一七七五年四月開始。隨著戰爭的延續,和解的希望逐漸消失,完全獨立已成為殖民地的目標。一七七六年六月七日,在大陸會議的一次集會中,維吉尼亞的理查德德.亨利.李提出一個議案,宣稱:「這些殖民地是自由和獨立的國家,並且按其權利必須是自由和獨立的國家。」六月十日大陸會議指定一個委員會草擬獨立宣言。實際的起草工作由托馬斯.傑佛遜負責。七月四日獨立宣言獲得通過,並分送十三州的議會簽署及批准。

獨立宣言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闡明政治哲學--民主與自由的哲學,內容深刻動人;第二部分列舉若干具體的不平事例,以證明喬治三世破壞了美國的自由;第三部分鄭重宣布獨立,並宣誓支持該項宣言。

大陸會議(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
美利堅合眾國十三個州一致通過的獨立宣言

在有關人類事務的發展過程中,當一個民族必須解除其和另一個民族之間的政治聯系,並在世界各國之間依照自然法則和上帝的意旨,接受獨立和平等的地位時,出於人類輿論的尊重,必須把他們不得不獨立的原因予以宣布。

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類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是經被治理者的同意而產生的。當任何形式的政府對這些目標具破壞作用時,人民便有權力改變或廢除它,以建立一個新的政府;其賴以奠基的原則,其組織權力的方式,務使人民認為唯有這樣才最可能獲得他們的安全和幸福。為了慎重起見,成立多年的政府,是不應當由於輕微和短暫的原因而予以變更的。過去的一切經驗也都說明,任何苦難,只要是尚能忍受,人類都寧願容忍,而無意為了本身的權益便廢除他們久已習慣了的政府。但是,當追逐同一目標的一連串濫用職權和強取豪奪發生,證明政府企圖把人民置於專制統治之下時,那麼人民就有權利,也有義務推翻這個政府,並為他們未來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這就是這些殖民地過去逆來順受的情況,也是它們現在不得不改變以前政府制度的原因。當今大不列顛國王的歷史,是接連不斷的傷天害理和強取豪奪的歷史,這些暴行的唯一目標,就是想在這些州建立專制的暴政。為了證明所言屬實,現把下列事實向公正的世界宣布--

他拒絕批准對公眾利益最有益、最必要的法律。

他禁止他的總督們批准迫切而極為必要的法律,要不就把這些法律擱置起來暫不生效,等待他的同意;而一旦這些法律被擱置起來,他對它們就完全置之不理。

他拒絕批准便利廣大地區人民的其它法律,除非那些人民情願放棄自己在立法機關中的代表權;但這種權利對他們有無法估量的價值,而且只有暴君才畏懼這種權利。

他把各州立法團體召集到異乎尋常的、極為不便的、遠離它們檔案庫的地方去開會,唯一的目的是使他們疲於奔命,不得不順從他的意旨。

他一再解散各州的議會,因為它們以無畏的堅毅態度反對他侵犯人民的權利。

他在解散各州議會之後,又長期拒絕另選新議會;但立法權是無法取消的,因此此這項項權力仍由一般人民來行使。其實各州仍然處於危險的境地,既有外來侵略之患,又有發生內亂之憂。

他竭力抑制我們各州增加人口;為此目的,他阻撓外國人入籍法的通過,拒絕批准其它鼓勵外國人移居各州的法律,並提高分配新土地的條件。

他拒絕批准建立司法權力的法律,藉以阻撓司法工作的推行。

他把法官的任期、薪金數額和支付,完全置於他個人意志的支配之下。

作者: 222.35.11.* 2005-4-7 08:51 回復此發言

--------------------------------------------------------------------------------

2 獨立宣言

他建立新官署,派遣大批官員,騷擾我們人民,並耗盡人民必要的生活物質。

他在和平時期,未經我們的立法機關同意,就在我們中間維持常備軍。
他力圖使軍隊獨立於民政之外,並凌駕於民政之上。

他同某些人勾結起來把我們置於一種不適合我們的體制且不為我們的法律所承認的管轄之下;他還批准那些人炮製的各種偽法案來達到以下目的:

在我們中間駐扎大批武裝部隊;

用假審訊來包庇他們,使他們殺害我們各州居民而仍然逍遙法外;

切斷我們同世界各地的貿易;

未經我們同意便向我們強行征稅;

在許多案件中剝奪我們享有陪審制的權益;

羅織罪名押送我們到海外去受審;

在一個鄰省廢除英國的自由法制,在那裹建立專制政府,並擴大該省的疆界,企圖把該省變成既是一個樣板又是一個得心應手的工具,以便進而向這里的各殖民地推行同樣的極權統治;

取消我們的憲章,廢除我們最寶貴的法律,並且根本上改變我們各州政府的形式;

中止我們自己的立法機關行使權力,宣稱他們自己有權就一切事宜為我們制定法律。

他宣布我們已不屬他保護之列,並對我們們作戰,從而放棄了在這里的政務。

他在我們的海域大肆掠奪,蹂躪我們沿海地區,焚燒我們的城鎮,殘害我們人民的生命。

他此時正在運送大批外國傭兵來完成屠殺、破壞和肆虐的勾當,這種勾當早就開始,其殘酷卑劣甚至在最野蠻的時代都難以找到先例。他完全不配作為一個文明國家的元首。

他在公海上俘虜我們的同胞,強迫他們拿起武器來反對自己的國家,成為殘殺自己親人和朋友的劊子手,或是死於自己的親人和朋友的手下。

他在我們中間煽動內亂,並且竭力挑唆那些殘酷無情、沒有開化的印第安人來殺掠我們邊疆的居民;而眾所周知,印第安人的作戰規律是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格殺勿論的。

在這些壓迫的每一陷階段中,我們都是用最謙卑的言辭請求改善;但屢次請求所得到的答復是屢次遭受損害。一個君主,當他的品格已打上了暴君行為的烙印時,是不配作自由人民的統治者的。

我們不是沒有顧念我們英國的弟兄。我們時常提醒他們,他們的立法機關企圖把無理的管轄權橫加到我們的頭上。我們也曾把我們移民來這里和在這里定居的情形告訴他們。我們曾經向他們天生的正義善感和雅量呼籲,我們懇求他們念在同種同宗的份上,棄絕這些掠奪行為,以免影響彼此的關系和往來。但是他們對於這種正義和血緣的呼聲,也同樣充耳不聞。因此,我們實在不得不宣布和他們脫離,並且以以對待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樣的態度對待他們:和我們作戰,就是敵人;和我們和好,就是朋友。

因此,我們,在大陸會議下集會的美利堅合眾國代表,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義,非經他們授權,向全世界最崇高的正義呼籲,說明我們的嚴正意向,同時鄭重宣布;這些聯合一致的殖民地從此是自由和獨立的國家,並且按其權利也必須是自由和獨立的國家,它們取消一切對英國王室效忠的義務,它們和大不列顛國家之間的一切政治關系從此全部斷絕,而且必須斷絕;作為自由獨立的國家,它們完全有權宣戰、締和、結盟、通商和採取獨立國家有權採取的一切行動。

為了支持這篇宣言,我們堅決信賴上帝的庇佑,以我們的生命、我們的財產和我們神聖的名譽,彼此宣誓。

真正偉大的政治家——華盛頓

"純粹的政治家應當同虔誠的人一樣,尊重並珍惜宗教和道德。"

如果這句話出自張三或李四之口,說不定會引來鬨堂大笑。

因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政治就意味著玩弄和踐踏道德,只有在騙人的時候,政治家的嘴裡才會溜出冠冕堂皇的道德詞句。

不過,幸好說這段話的人,一生中都在盡可能身體力行。

他就是美國的國父之一華盛頓。

正是由於這種政治家裡罕見的品格,使我在想寫一些關於偉大人物的隨筆時,感到應該將華盛頓放在首篇。

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就越發能夠感受到,華盛頓的政治遺產在世界歷史發展中的影響。

遺憾的是,我們對華盛頓更多的只是只言片語的耳聞,認識也大都停留在中學教科書的水平。我們目染的都是康熙微服私訪、雍正神武英明的形象。坐在電視機前,我們好像還是大清帝國的子民。

為了在政治的叢林里,不再總是迷失方向,我們應該消除自己眼裡的梁木。因為世界有著太多的精彩需要我們去欣賞。

華盛頓並非出自鍾鳴鼎食之家,他幼年喪父,17歲就開始獨立謀生,所受的教育甚至不及林肯,頂多不過是小學程度而已。他也有過似乎刀槍不入的奇跡般經歷。22歲就成了弗吉尼亞的總司令,一舉成為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從21歲到26歲,他在和法國人、印第安人作戰。但在此後的16年裡,只不過是弗吉尼亞的一個普普通通的種植園主。

是時勢又一次將他推到了歷史的前台。1775年華盛頓當選為大陸軍總司令。他受命於危難之際,殖民地人民面臨自由還是奴役這樣的大是大非問題,大敵當前,似乎應該小我服從大局,在一位天神般的人物領導下向前進。

但我們沒有在美洲大陸看到歷史上司空見慣的事情。

美國在追求獨立和自由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人們對專制的警惕,對權力的不信任。就連促成華盛頓當選總司令的約翰·亞當斯,也感到局促不安,因為他擔心,樹立創建獨立國家這一事業的象徵人物時,歷史的經驗使他認識到風險非同一般:"凡強者無一不竭力攫取一切他們可能獲得的權力。"

獨立戰爭的歷程,就是今天在我們許多人眼裡,也是不可思議的政治另類。不過,就是我們今天看來仍然是不可能的事情,當時卻是在實踐。短期兵役使得華盛頓的部隊如流水一樣更換不已,為了建立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華盛頓在1776年請求士兵服役期為3年,而大陸會議的代表們

⑧ 世界上第一個內燃機是誰發明的

第一台實際使用過的內燃機,是1859年法國工程師勒努瓦製造的。這是一台煤氣機,效率很低。1876年德國工程師奧托製成了按四沖程原理工作的煤氣機,稱為奧托循環機,這是內燃機劃時代的進步。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