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方程元次水創造的
A. 數學方程中的元次是誰創造的
康熙皇帝。康熙是我國歷史上數學水平最高的一位帝王,他天資聰慧,十分熱愛數學,14歲起跟著從比利時來華的傳教士南懷仁學習數學,是康熙首創「元」、「次」、「根」等方程術語的漢譯名。
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在給康熙講解方程時,由於他漢語、滿語水平都很有限,有些術語講不清楚,解釋很久還是不得要領,康熙就建議:將未知數翻譯為「元」,最高次數翻譯為「次」,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翻譯為「根」或「解」。
南懷仁驚疑地盯著康熙,愣了一會兒,突然按照西方最親切的禮節一下子將康熙緊緊抱住,激動地說:「我讀書和教書幾十年,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還從來沒見過一個像您這樣肯動腦筋的人!」康熙創造的這幾個方程術語,馭繁為簡,准確科學,非常便於理解和記憶。
(1)數學方程元次水創造的擴展閱讀
南懷仁簡介
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年10月9日—1688年1月28日,享年66歲),字敦伯,又字勛卿,西屬尼德蘭皮特姆(今比利時布魯塞爾附近)人,耶穌會傳教士,清代天文學家、科學家,1623年10月9日出生,1641年9月29日入耶穌會,1658年來華,是清初最有影響的來華傳教士之一,為近代西方科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是康熙皇帝的科學啟蒙老師,精通天文歷法、擅長鑄炮,是當時國家天文台(欽天監)業務上的最高負責人,官至工部侍郎,正二品。1688年1月28日南懷仁在北京逝世,享年66歲,卒謚勤敏。著有《康熙永年歷法》、《坤輿圖說》、《西方要記》等。
B. 數學公式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由來的 故事
ax^2+bx+c=0. (a≠0,^2表示平來方)等式兩源邊都除以a,得,
x^2+bx/a+c/a=0,
移項,得:
x^2+bx/a=-c/a,
方程兩邊都加上一次項系數b/a的一半的平方,即方程兩邊都加上b^2/4a^2,(配方)得
x^2+bx/a+b^2/4a^2=b^2/4a^2-c/a,
即 (x+b/2a)^2=(b^2-4ac)/4a.
x+b/2a=±[√(b^2-4ac)]/2a. (√表示根號)得:
x=[-b±√(b^2-4ac)]/2a.
C. 數學方程的元和次分別表示什麼
數學方程的元是指:方程中含有不同未知數的個數;次數是指未知數的最高指數,最高指數是幾,就是幾次。
如:x的平方+y的3次方+z=28,就是一個三元3次方程。
必須含有未知數等式的等式才叫方程。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3)數學方程元次水創造的擴展閱讀: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過「降次」將它化為兩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種解法:直接開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
一般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還是因式分解法,在應用因式分解法時,一般要先將方程寫成一般形式,同時應使二次項系數化為正數。
D. 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元」產生於什麼年代是哪位數學家發明的原來的意思是什麼
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元」產生的年代沒有明確的記錄,據說是康熙皇帝在學習西方數學時回提出的,因當時答沒有可以代替「未知數」的代詞,因此採用「元」為方程的未知數。
公元820年左右,數學家花拉子米在《對消與還原》一書中提出了「合並同類項」、「移項」的一元一次方程思想。16世紀,數學家韋達創立符號代數之後,提出了方程的移項與同除命題。1859年,數學家李善蘭正式將這類等式譯為一元一次方程。
(4)數學方程元次水創造的擴展閱讀:
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決絕大多數的工程問題、行程問題、分配問題、盈虧問題、積分表問題、電話計費問題、數字問題。
如果僅使用算術,部分問題解決起來可能異常復雜,難以理解。而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建立,將能從實際問題中尋找等量關系,抽象成一元一次方程可解決的數學問題。
E. 數學里的幾元幾次的計算是什麼,元是什麼意思次是什麼意思,比如二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是什麼意思
數學里「元」是代表未知數的意思。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一回元),並且答未知數項的最高次數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兩個未知數(二元),並且含有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所有二元一次方程都可化為ax+by+c=0(a、b≠0)的一般式與ax+by=c(a、b≠0)的標準式,否則不為二元一次方程。
(5)數學方程元次水創造的擴展閱讀:
將方程組中一個方程的某個未知數用含有另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出來,代入另一個方程中,消去一個未知數,得到一個一元一次方程,最後求得方程組的解。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方程的系數為有理數、實數、復數或是任意數域中適用;在使用計算機解一元二次方程時,和人手工計算類似,大部分情況下也是根據求根公式來求解。
F. 方程中的元和次代表什麼
^元代表著方程中有幾個未知數,次是代表方程中最高次數,比若說 一個方程 X+Y^2=1,則是二元一次方程。
方程表示兩個數學式(如兩個數、函數、量、運算)之間相等關系的一種等式,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稱為「解」或「根」。求方程的解的過程稱為「解方程」。
通過方程求解可以免去逆向思考的不易,直接正向列出含有欲求解的量的等式即可。方程具有多種形式,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等,還可組成方程組求解多個未知數。
(6)數學方程元次水創造的擴展閱讀:
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將一些函數與其導數相關聯的數學方程。在應用中,函數通常表示物理量,衍生物表示其變化率,方程定義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因為這種關系是非常常見的,微分方程在包括工程,物理,經濟學和生物學在內的許多學科中起著突出的作用。
在純數學中,微分方程從幾個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主要涉及到它們的解 - 滿足方程的函數集。只有最簡單的微分方程可以通過顯式公式求解;然而,可以確定給定微分方程的解的一些性質而不找到其確切形式。
如果解決方案的自包含公式不可用,則可以使用計算機數值近似解決方案。動力系統理論強調了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統的定性分析,而已經開發了許多數值方法來確定具有給定精確度的解決方案。
G. 數學方程的種類
元指未知數的個數
次指未知數的次方(指數)
x-4=3 一元一次
x^2-22=3 一元二次回
x^3-3x-32=3 一元三次
x+y=98 二元一次(通常兩條才能得出唯答一解)
x^2+y^2+z=100 三元二次(通常兩條才能得出唯一解)
^為次方
此外還有分式方程(時有增根,可理解為無解),就是分母為未知數的
望採納
H. 數學方程的" 元""次"是誰 發明的
解:數學方程的元次是康熙首先提出的。
I. 高中數學多元多次方程解法
這是高的代數的一個古老分支,有專門的課程,叫「方程式論」,一般為數學
專業代數方向碩士生開設,幾句話說不清楚,不過可以說個ABC,一元三次方程
已經解決(卡當公式)。一元四次方程也解決。但是都很麻煩,你最好不要接
觸。五次以上的方程一般不存在代數方法求解,(不是沒有找到,而是已經
證明了不存在,這是法國青年數學家阿貝爾與伽羅華的偉大建樹。)。
你只要會用「綜合除法」就可以了,好好准備高考,不必走得太遠。
d^3+2d^2-20d=-24。 d³+2d²-20d+24=(d-2)²(d+6). d1=d2=2,d3=6
[用「綜合除法」求得]。
J. 數學 一元多次方程各項系數
他把這個轉化了下(x(x+3)+1)^5 這個展開式叫二項式展開 裡面會出現x平方的項 一個是x平方乘以3哪一項展開的系數 還有一個是x*x的系數 你自己展開後看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