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發明了汞
① 煉金術真的存在過嗎它是現代化學的起源嗎
煉金術存在過,它是現代化學的起源.
煉金術是中世紀的一種化學哲學的思想和實踐,是當代化學的雛形。其目標是將一些基本金屬轉變為金子,發現萬靈葯及制備長生不老葯。現在的科學表明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但是直到19世紀之前,煉金術尚未被科學證據所否定。包括牛頓在內的一些著名科學家都曾進行過煉金術嘗試。近代化學的出現才使人們對煉金術的可能性產生了懷疑。
西方的煉金術
早期的煉金術者的生活時代是從公元一世紀到五世紀。西方最早的煉金術著作是偽托德謨克里特的名字寫的(約公元100年)。西方煉金術認為金屬都是活的有機體,逐漸發展成為十全十美的黃金。這種發展可加以促進, 或者用人工仿造。所採取的手段是把黃金的形式或者靈魂隔離開來,使其轉入賤金屬;這樣賤金屬就會具有黃金的形式或特徵。金屬的靈魂或形式被看作是一種靈氣,主要是表現在金屬的顏色上。因此賤金屬的表面鍍上金銀就被當作是煉金術者所促成的轉化。
煉金術者所採用的一個相當普遍的方法是把四種賤金屬銅、錫、鉛、鐵熔合,獲得一種類似合金的物質。然後使這種合金錶面變白,這樣就賦給它一種銀的靈氣或者形式。接著再給它加進一點金子作為種籽或發酵劑使全部合金變為黃金。最後再加一道手續,或者把表面一層的賤金屬蝕刻掉,留下一個黃金的表面,或者用硫磺水把合金泡過,使它看上去有點象青銅那樣,這樣轉變就完成了。
另一種為早期煉金術者加以廣泛傳播的思想,是一種更原始的觀念,即金屬是兩性生殖的產物,金屬本身就有雌雄之分。這種觀念在伊斯蘭教和中古煉金術里的地位比較重要。
自公元12世紀起,基督教盛行的西方開始翻譯阿拉伯和希臘著作,包括煉金術文獻。希臘煉金術對歐洲的影響遠不及經過了系統化的阿拉伯煉金術所產生的影響。煉制黃金是歐洲煉金術的主要目標。歐洲學者根據伊斯蘭煉金術的理論,作了大量實驗。雖然不可能成功,但為化學的發展與出現積累了大量知識。
伊斯蘭的煉金術
伊斯蘭煉金術體現了一種關於本質的哲學,它與古希臘赫爾墨斯的哲學和中國的煉金術,以及關於礦物和金屬轉變成金的特殊原理都有密切的關系。伊斯蘭教歷史上,穆斯林學者對煉金術的效能長期爭論不休。正統的宗教學者大多反對煉金術,而多數自然學科的學者,盡管他們也不相信一般金屬能變成黃金,卻接受了煉金術的基本觀點。著名的伊斯蘭醫學家伊本·西那 在他的《治療書》中關於金屬構成的學說,便是以煉金術的理論為基礎。
穆斯林最早的煉金術者是倭麥亞王子哈立德·伊本·葉基德。8世紀初,煉金術甚為流行,其代表人物是賈比爾·伊本·哈揚。他的著作《七十本書》和《平衡書》,被視為伊斯蘭煉金術的基礎理論著作,是用阿拉伯文寫成的關於煉金術最重要的文獻。穆斯林醫生兼煉金術拉齊被譽為將煉金術發展為古代化學的奠基人。
中國的煉金術
煉金術在中國古代叫煉丹術。
中國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曾派人到海上求仙人不死之葯。漢武帝本人就熱衷於神仙和長生不死之葯。到了東漢煉丹術得到發展,出現了著名的煉丹術家魏伯陽,著書《周易參同契》以闡明長生不死之說。繼後,晉代煉丹家陶弘景著《真誥》。到了唐代,煉丹術跟道教結合起來而進入全盛時期,這時煉丹術家孫思邈,著作《丹房訣要》。這些煉丹術著作都有不少化學知識,據統計共有化學葯物六十多種,還有許多關於化學變化的記載。
影響
煉金術經過現代科學證明是錯誤的。但作為近代化學的先驅在化學發展史上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通過煉金術,人們積累了化學操作的經驗,發明了多種實驗器具,認識了許多天然礦物。煉金術在歐洲成為近代化學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② 雷酸汞引爆裝置是誰發明的
1862年,諾貝爾抄幫助父親研製高規襲格的硝化甘油。他反復進行試驗,尋找引爆硝化甘油的方法。諾貝爾先將少量硝化甘油放入玻璃管中,塞緊管口,再將玻璃管放到裝滿火葯的金屬管中,將兩個管口封死,其中一個管口內插有導火管。諾貝爾將導火管引燃後,迅速扔到水中。沉悶的爆炸聲證明了諾貝爾得到了他正在尋找的火葯。經過多次的試驗,諾貝爾從中悟出了引爆硝化甘油的原理。諾貝爾決心找出控制硝化甘油爆炸的方法,希望能夠製造出一種理想的引爆裝置,並發掘出爆破動力。諾貝爾鍥而不舍地做著各種試驗。在一次試驗中,諾貝爾的弟弟不幸遇難。倖免於難的諾貝爾在1863年完成了第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雷酸汞引爆裝置。雷酸汞的爆炸力和敏感度都很大,可以單獨與烈性炸葯、氯酸鉀、硫化銻等混合使用,在受到碰撞或摩擦時都會引起爆炸。1864年,諾貝爾取得了這項發明的專利。
③ 日本科學家松本高明發明「人造黃金」的事是真的嗎
金,俗稱黃金,在化學元素家族中「排行」79,密度19.3克/立方厘米(20℃),熔點1063℃,沸點℃,與銀、銅、鐵、錫等同是歷史上最早發現的元素,但黃金以它美麗的光澤,優異的性能和稀缺的資源卻被人類視為「尊貴」之物,特別是幾千年來用它作為貨幣(現今仍是國際上公認的硬通貨)和飾品,倍受人們的青睞。
1980年,美國勞倫斯伯克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又一次把83號元素鉍轉變成了金。他們把鉍置入高能加速器中,用近乎光速的粒子去轟擊鉍的原子核,結果4個質子破核而出,剩下了79個質於,鉍原子的結構便發生了相應的突變,一躍而成為金原子。用類似的方法,他們把82號元素鉛也變成了金。
遺憾的是,黃金目前只能用這樣的人工方法製造,且只能在極少數擁有高科技的實驗室里進行。可以想像,用此法來獲得黃金無疑是「得不償失」。但人類能人工製造黃金這件算本身比金子值錢得多。我們相信,隨著高科技的發展,總有一天人們能夠建立一個經濟上高度可行的系統,使黃金能由廉價金屬方便的製造出來,可是到那時,或許黃金會由「貴族」淪為「庶民」了。
④ 俏十歲面膜[害羞]俏十歲不是一款速效美白面膜,因為它不含汞,這不是廉價面膜,因為它獲得國家發明
多少錢啊,
⑤ 希臘科學家普林尼發明了用水銀精煉黃金的方法,你知道他是用什麼方法把金子和汞分開的嗎
貌似是火燒,我幫你網路一下找到了一個詳細答案:
用水銀來煉金屬於早版期的土法煉金,將權金礦石挖出來,必須先將礦石碾碎,再磨成礦石粉,並利用比重原理,用水把碎石跟金砂分離,這只是完成淘金的過程,煉金的過程則更為繁雜。淘出的金砂必須先以水銀「咬金」,就是利用「物理還原法」,把金砂與水銀混合在一起,以水銀「咬金不咬砂」的特性將金子與砂石分離,再逐步用火燒,回收水銀,既環保又節省成本,而後再加入數倍的銀,將金子置換出來,最後加熱至1300℃,再將純金溶液倒入金模製成純金金條。
⑥ 雷酸汞引爆裝置是誰發明的
1862年,諾貝來爾幫助父親研源制高規格的硝化甘油。他反復進行試驗,尋找引爆硝化甘油的方法。諾貝爾先將少量硝化甘油放入玻璃管中,塞緊管口,再將玻璃管放到裝滿火葯的金屬管中,將兩個管口封死,其中一個管口內插有導火管。諾貝爾將導火管引燃後,迅速扔到水中。沉悶的爆炸聲證明了諾貝爾得到了他正在尋找的火葯。經過多次的試驗,諾貝爾從中悟出了引爆硝化甘油的原理。諾貝爾決心找出控制硝化甘油爆炸的方法,希望能夠製造出一種理想的引爆裝置,並發掘出爆破動力。諾貝爾鍥而不舍地做著各種試驗。在一次試驗中,諾貝爾的弟弟不幸遇難。倖免於難的諾貝爾在1863年完成了第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雷酸汞引爆裝置。雷酸汞的爆炸力和敏感度都很大,可以單獨與烈性炸葯、氯酸鉀、硫化銻等混合使用,在受到碰撞或摩擦時都會引起爆炸。1864年,諾貝爾取得了這項發明的專利。
⑦ 普林尼發明了用水銀精煉黃金的方法,其中金和汞是怎麼分開的
用皮囊過濾。水銀盡可能採用純汞,汞雜質過高,在去汞齊化煉金時會導致回金的品位降低很答多,比如汞中含有金屬鋁,再去作金汞齊化,之後去汞齊化時會造成金和鋁的合金,這樣就很難再分離金和鋁,造成金純度下降很厲害,也就是品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