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天才與創造

天才與創造

發布時間: 2020-12-29 10:52:44

Ⅰ 為什麼說有些歷史名人既是天才也是瘋子

「一個有創意的人需要在他感興趣的方向有一個優秀的知識背景,並且有一些特立獨行的習慣(成為一個瘋子可不夠)。」——艾薩克·阿西莫夫
創造力是否以冒罹患精神病的風險作為代價?只能說,斯蒂芬森等人指出了精神疾病與創造力在基因上的聯系。雖然這種聯系很微弱,但斯蒂芬森認為,這個結果至少說明高創造力作為一種對社會有益的特徵,卻可能給個人帶來消極的影響。
然而,根據英國《衛報》報道,盡管這一研究報告了顯著的結果,卻並沒能打消同行們對創造力與精神疾病之間關系的懷疑。
斯蒂芬森團隊對「創造力」的定義首當其沖受到了質疑。一方面,文藝工作的從業者是否等同於文藝創造力高還值得商榷;另一方面,文藝方面的創造力只是創造力的一方面,從心理學對創造性的研究來說,文藝工作者的創造力主要是藝術創造力,不同於科學創造力(比如採用新穎的方法解決學術上的問題)[5]。哈佛大學的精神疾病系羅滕伯格教授(Albert Rothenberg)曾經采訪過4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他表示在這些高度具有科學創造力的人身上,就未發現精神分裂或者雙相情感障礙之類的疾病。
其次,基因信息能夠決定的差異也許太小。美國亞特亞大埃默里大學的基因學家卡特勒(David Cutler)認為,精神分裂風險分數所解釋的0.24%變異微不足道,就好比一個無創造力的人與一個極具創造力的人之間距離為1000米,而基因方面的原因帶來的差距僅為2.4米。
此外,對於這個研究,一些研究者也告誡人們警惕一個相當常見的陷阱,即相關不等於因果。羅滕伯格指出,患有精神疾病與從事文藝工作之間的相關性,盡管可能有基因的原因,但也有可能是人們接受精神疾病的治療所導致——精神疾病的治療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藝術療法,經歷過這些治療的患者可能更容易被藝術所吸引,從而才從事相關職業。
大概唯一可以讓科學家們達成共識的是,作為人類智能最好的體現,創造力的內在機制非常復雜。不管是從腦神經的角度,還是從基因的角度,單獨的研究可能都只摸到了真相的一面。在了解人腦如何進行創造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只有不斷累積新的研究數據,人們才能更接近讓他們苦苦追尋的、「創造力」背後的生物學秘密。

Ⅱ 材料二撒切爾夫人說的"天才的創造"是指什麼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曾強調說:英國人不該對香港的回歸耿耿於懷,版她稱贊鄧的構想是「最權富天才的創造。」這一「天才的創造」是指( )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一國兩制」偉大構想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答案是D

Ⅲ 哪裡有天才,哪裡就有愚昧——探討思維與創造力

對那些未受到真正教育者來說,他們認為有些人似乎具有非凡的能力或創造力,被稱為天才。

天才似乎是無法被教會和訓練的,這種能力似乎是建立在無意識和無規律的基礎之上。所有是完全屬於上天的眷顧。

那麼我們是如何理解天才這個概念的呢?我們可以說指那些具有一般人達不到的智商的人,比如智商130以上。顯然我們都知道,智商測試高的人很多,但成就的取得概率並不比普通人高多少。沒有成就是對不起天才的稱號的。

於是我們將天才與創造力聯系在一起,天才就是創造力強的人。這個說法似乎是天衣無縫了,因為凡是取得成就的一種是努力得來的,一種是靠其異於常人的創造力。而巨大的成就是兩者的結合。

作為天才的範本,人們舉出的例子比如愛因斯坦、牛頓、愛迪生,也許達爾文也算;人們還常常也從藝術中進行例證,比如音樂的貝多芬,繪畫的梵高,以及集天才之集成的達芬奇等等,因為藝術力更讓人迷惑,沒有規律性,更能佐證天才的含義。

於是社會上充滿著有關創造力的神秘說法,比如最強大腦中就有很多我們為之驚嘆的天才。實際上這些所謂的天才似乎沒有什麼貢獻和價值,不如用魔術來表明更好。更奇怪的是牛頓、愛因斯坦、愛迪生們並沒有認為自己是天才,他們更喜歡說自己的興趣和勤奮,以及思維的方法。至於藝術天賦,如果人們去查一查這些天才們的人生經歷和所受訓練就可以了解和明白一二(以後有專門文章展開)。

顯然,真正的勤奮因興趣養成,而思維的方法自然是可以學會的。牛頓不僅是提出了三大定律,更是提出了思維的方法,即綜合與分析的邏輯方法和假設、實驗驗證和普遍化的科學方法。

也就是說,我們確實可以有意識有方法的去培養和訓練我們的思維。如果同時引起興趣而引發真正勤奮的行為以及環境的適時支持(這可以歸結為運氣),那麼很多人是會在不同領域取得大小不一的成就的。而不必相反的去神秘化「天才」般的天賦。

對於天才和創造力的誤解,還有更可能的是我們看到這些名人所做出的巨大成就後,為了表示尊敬而給予的贊美。只是這種贊美混淆了事物的本性,以至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如意或不如他人,就用他人的天賦好來搪塞。這樣關於天才的迷惑就更甚了,變成不了了之的認同——」他是天才「。

如何認知創造力,如何將創造力變成讓我們普通人可以學習和落地的知識,或者說如何將智商的提高變成可實際訓練的知識是我們真切關注的。

首先需要清晰的明白一點的是:實際上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進行創造,而且創造力非凡。我們每天的閱讀、寫作、對話和做各種工作,都在腦中不斷創作,那就是創造力。

比如我們看到一個生詞,我們自然會去聯想聯系以前的知識進行猜想,這個過程就是創造的過程,不過是否正確當然與你掌握的先期知識有關。

如果我們不懂英文,看到apple,你自然無從聯想聯系,只能瞎蒙。不過,如果有人拿起一個蘋果,再發音呢?想必你的大腦會迅速運轉,做出正確的判斷直線上升。

如果一個從沒見過和聽說過蘋果的小孩,你告訴他蘋果很好吃,即使他智商測試200,也不能明白。同時,對於」好吃「這個概念或好吃的感覺,是不是會因我們曾經吃過了蘋果,才能對」蘋果很好吃「有更深的理解呢?蘋果的種類不同又會如何呢?

如果,你還有所懷疑,那麼請問我們是怎麼做出聽到敲門聲就自然判斷出有人來了的推理呢?這不正是所謂很多人認為的創造力就該是自然而然發生的,而不是學會的嗎?看看我們的嬰兒是如何學習這些的就很清楚了。同樣如果是抓門的聲音,我們是不是會判斷可能是只狗呢,只不過很可能會思考一下——家裡養狗或鄰居或朋友的狗的先期知道的情況就會參與進來。

科學家們,某領域的專家能迅速做出判斷不過是他們對這個領域的熟識和知識比你多了去了而已。至於大科學家,大藝術家不僅熟悉他的領域,同時能不斷質疑這個領域的現成知識,從更精細的方面去組合,從而發現熟識知識背後更基礎的原因,比如愛因斯坦。而大藝術家雖然不能明說出來,顯然也是感知到了背後的某種原理。不能明說出來是還不到時候,這種天賦都是基於長時間的專注學習練習和不斷探究而得來的,而不是上天給予的。這兩者中間再考慮下具有精湛技術的木工、鉗工、水暖工這些比較直觀的工程技術員們的技能天賦。比如你是博士,很有知識,但估計連抹黑上個螺絲你都上不了,甚至拿不穩。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再反過來說,我們都知道科學家、藝術家常常廢寢忘食的沉浸在他的興趣事物上;也知道很多大科學家藝術家很怪,不懂人情世故。他們哪裡是天才,他們根本就沒那麼多精力,在他們不熟悉的領域就如同傻瓜一樣,不過因其成就我們換了一個說法,贊美的。

這就是創造力的真相,天才的真相了。

總之,如果你再聽到天才這個詞彙,特別是創造力這個詞彙,作為一個受過教育的人根本沒有必要迷惑於自己不如他人,不過是專業專長不同,投入的時間精力不同而已。如此,要獲得成就,我們有平等的機會,關鍵是你選擇什麼以及掌握多少思維的工具以提高效率,最後取得多大成就要看環境的支持和不得不服從些偶然性即運氣了。

Ⅳ 一般等價物概念是誰創造的,太天才了

一般等價物: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充當其它一切商品的統一價值表現材料的商品,它的出版現,是商品生產和交權換發展的必然結果。歷史上,一般等價物曾由一些特殊的商品承擔,隨著社會的進步,黃金和白銀成了最適合執行一般等價物職能的貨幣。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所以談不上是誰創造的,,肯定是人類的智慧,,嘿嘿
所以。。。。它的出現推動了商品交換的發展,促進了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的出現和發展。

Ⅳ 創造性工作主要依賴天才還是勤奮

《天才夢》是她19歲時在《西風》雜志的徵文賽中所創作的一篇散文,因其卓爾不群的才華,使她在文壇嶄露頭角,一些人還把它視為張愛玲的處女作。張愛玲的散文,差不多篇篇盡言自己,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談自己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此刻,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個平凡的、瑣屑的、親近的張愛玲的世界。如《天才夢》中提到自己讀俗氣的巴黎的時裝報告,生活中學織絨線、做家務的失敗,吃鹽水花生,在雙層公共汽車上伸手摘樹上的綠葉等等作為,似乎都是寫我們市井百姓日常的生活呢。只是這些生活我們經歷著,卻沒有留意;即使留意,也沒有形成文字。可張愛玲就那麼輕輕巧巧,看似隨意,甚至有點漫不經心,就把一幅人生寫真圖擺在你面前了。

毋容置疑,她是個天才。3歲能背誦詩,7歲能寫家庭悲劇的小說,8歲能寫烏托邦式的《快樂樹》,中學時期蜚聲校園,在香港大學同時拿到兩項獎學金。這么才華出眾,卓爾不群,她不是天才是什麼?但文中你並沒看出她的驕傲與虛榮。她只是平實地介紹著自己,沒有張揚,沒有炫耀,也沒有隱埋,甚至還告訴你她一本洋洋大作的中途流產,母親對她的不理解與諷刺,自己是生活中的廢物等等,一點都不擺譜,也不作秀。這一刻,你也許很難將此文與那個大紅大紫、桀傲不馴、清高孤傲的張愛玲聯繫到一起。

再看語言。作者是用輕緩的筆觸,平淡地敘述她的天才夢的,語言朴質、平易、乾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與感染力,但時不時又會冒出幾句奢華、睿智、生動、深邃的話,將大俗與大雅、華美與冷寂糅合在一起,恰到好處。文中巧妙的譬喻,形象的描畫,鮮明的對比,隨意的嘲弄,無處不在。如寫自己3歲誦詩時的「搖搖擺擺」,聽詩的滿清遺老「滾下來的淚珠」,雖是簡筆勾勒,不事雕琢,但人物形象卻栩栩如生。在寫彈奏鋼琴時,「那八個音符有不同的個性,穿戴了鮮艷的衣帽攜手舞蹈」。一句擬人,將孩童世界豐富的想像力展現得淋漓盡致。而結尾「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的比喻,又讓你大吃一驚,怔忡不已——19歲風華正茂的歲月,為何會如此滄桑,如此悲涼?但這就是張愛玲的語言——獨特的、極富個性化的語言。

Ⅵ 創造性工作主要依賴的是天才還是勤奮

都要。古往至今,無數的偉人,每一個都創下不朽的成就。這些偉人幾乎都相內信天才是用名容為「勤奮學習」的基石築造起來的高樓。

可想而知,一個不努力學習的人是可以成為偉人的。也許吧,但可能性無限接近於零。就像買彩票中500萬一樣,中彩票的概率是存在的,但概率是無限的,接近於零,不努力學習成為偉人的概率更小。

所以學習需要勤奮,也許有了勤奮,你仍然不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人,但是你仍然有機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人,但是沒有勤奮,甚至會失去這個機會。

(6)天才與創造擴展閱讀:

學習需要勤奮。未來,將面對一個充滿挑戰和挫折的大世界。機遇和危機並存。《增光顯文》一書中寫道:「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學習需要勤奮,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未來多變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學習需要勤奮。三國時期,諸葛孔明是一位精通天文、地理的謀士。但這樣一個聰明的人,為了有更多的課,利用老師的習慣聽公雞在課下判斷時間。毛主席曾經說過,「如果你清點過去的英雄,看看現在。」通過我們的雙手,勤奮學習,創造一個人才時代。

無數事實證明了一個普通的道理:「學習需要勤奮」。

Ⅶ 並非只有天才才能發明創造,所以,是天才但沒發明創造.這個推理屬於何種推理

直接推理,即由根據前提的含義直接推出結論,結論通常是前提含義的另一種說法

Ⅷ 他是一個又創造的天才的鋼琴家的英語翻譯

He is a great pianist with creative talens

Ⅸ 英語翻譯 翻譯片語 1.活著 2.一個運動員 3.一個有創造力的、天才的和不尋常的鋼琴家

living
an athlete
a creativity, talent and unusual pianist

軟體天才——比爾·蓋茨創造了什麼

比爾·蓋茨在1975年創辦了開發計算機軟體的微軟公司,那時他19歲,大學還沒畢業。開始時只是默默無聞的小公司。蓋茨看準了一個好機會,以收取較低版稅的方式戰勝了競爭對手蘋果公司。蓋茨領導自己的公司開發出了行滿天下的Windows操作系統,其中的Win95以上的版本都捆綁了IE瀏覽器。蓋茨並不滿足於佔領操作系統,而是利用這一優勢,積極發展了MSoffice軟體,還開發了Windows NT這樣的操作系統,現在也同樣取得了成功。比爾·蓋茨成了世界首富,他創造了世紀的神話。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