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最新型毒品有什麼
① 最初在中國出現的新型毒品是什麼
最初在中國出現的新型毒品應該就是冰毒,我覺得是在西部地區那邊傳過來的
② 下列哪些毒品屬於新型(合成)毒品。( )(多選題)
冰毒(甲基苯丙胺),K粉(氯氨酮),搖頭丸(MDMA),麻古丸,部分致幻劑。
③ 常見的合成毒品有哪些
所謂「合成毒品」,是相對鴉片、海洛因這一類傳統麻醉毒品而言的。鴉片、海洛因主要取材於天然植物,合成毒品是以化學合成為主的一類精神葯品,它直接作用於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有的有興奮作用、有的有致幻作用,也有的有中樞抑製作用。
又因為是近二十年才在中國出現濫用,並且多發生在娛樂場所,所以又被稱為 「新型毒品」和「俱樂部毒品」。
常見分類如下:
1、冰毒(甲基苯丙胺),外觀為純白結晶體,故被稱為「冰」(Ice)。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具有極強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強烈。因其原料外觀為純白結晶體,晶瑩剔透,該葯小劑量時有短暫的興奮抗疲勞作用,故其丸劑又有「大力丸」之稱。具有較強的成癮性和依賴性。是我國流行較多的毒品之一。
2、麻古,一種冰毒片劑,外觀與搖頭丸相似,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和「咖啡因」。
3、搖頭丸(MDMA),苯丙胺類中樞興奮劑,具有興奮和致幻雙重作用。
4、K粉(氯胺酮),分離性麻醉劑。服用後遇快節奏音樂便會條件反射般強烈扭動,產生意識和感覺的分離狀態,導致神經中毒反應和精神分裂症狀,表現為幻覺、運動功能障礙,出現怪異和危險行為,同時對記憶和思維能力造成嚴重損害。
此外,外觀為白色結晶粉末的K粉,可隨意勾兌進飲料、紅酒中服下,易讓人產生性沖動,所以又有「迷奸粉」之稱。
5、三唑侖,又名海樂神、酣樂欣,淡藍色片。一種鎮靜、催眠葯物,長期服用極易導致葯物依賴。
(3)2014最新型毒品有什麼擴展閱讀:
防止吸毒之思想防止:
無論是青少年還是成年人都應該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識和禁毒法律法規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2)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盲目追求享受,尋求刺激,趕時髦;
(3) 不聽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脫煩惱和痛苦,毒品能給人帶來快樂等各種花言巧語;
(4) 不結交有吸毒、販毒行為的人。如發現親朋好友中有吸、販毒行為的人,一定要勸阻,二要遠離,三要報告公安機關;
(5) 不進歌舞廳,決不吸食搖頭丸、K粉等興奮劑;
(6) 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引誘、欺騙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④ 新型毒品有哪些危害
新型毒品也叫合成毒品,是以化學合成為主的一類精神葯品,它直接作用於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有的有興奮作用、有的有致幻作用,也有的有中樞抑製作用,它的危害有:毒性強烈、對心血管傷害大、造成精神病症狀、康復程度慢、打擊難度大。
1、毒性強烈
新型毒品毒性強烈,會對大腦神經細胞產生直接的、不可逆的損害,導致急慢性精神障礙。
2、對心血管傷害大
這類毒品還會對心血管產生興奮作用,導致急性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嚴重的可產生驚厥、腦出血和猝死。
5、打擊難度大
新型毒品來源與製作,相對「簡易」,成本較低。一些合成毒品,其原料來自於葯店的相關葯品。葯店與監管部門雖採取「限購」措施,防止相關葯品被提煉、加工成毒品,但收效不大。
限購數量,但很難限制購買人群。正由於新型毒品「來得方便」,其「普及面」更大,危害性更深。青少年人群服食合成毒品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⑤ 不屬於新型毒品是什麼
鴉片
其他常見名稱:醫學名阿片,俗稱大煙、煙土、阿芙蓉等,是從罌粟植物中提取的麻醉葯品。
英文名稱:Opium
化學組成:鴉片由生物鹼、糖、蛋白質、類脂化合物及水等成分所組成。鴉片膏中含有多達40種生物鹼,主要是嗎啡,含量為4% ~ 21%,平均為10%。其他的含量較多生物鹼包括可待因、蒂巴因、那可汀和罌粟鹼。
常見的鴉片品種:生鴉片,割開罌粟未成熟的蒴果後流出的白色漿汁凝結成的深褐色膏狀物;精製鴉片,又稱熟鴉片,是生鴉片用水浸泡,加熱、過濾去雜質後凝結成的深褐色塊狀物,久放成黑色硬塊狀,通常包裝在薄布或塑料紙中,吸食時可發出強烈的香甜氣味;鴉片製品,系供醫療使用的合法制劑,常見的有鴉片粉、鴉片酊、鴉片液及阿片片,主要用於止痛及止瀉;罌粟殼,即去漿汁及籽後剩餘的蒴果殼,其嗎啡含量為0.02% ~ 0.05%,雖有一定的止痛、止瀉作用,但長期食用仍會成癮;卡苦,由芭蕉葉纖維曬干、切絲,浸入鴉片液體後,晾乾而成的老式煙絲狀黑色物。
濫用方式:一般為抽吸。
毒性及濫用症狀:鴉片的葯理作用主要是由嗎啡、可待因及那可汀所引起。鴉片具有鎮靜、止瀉及止咳功效,但是嗎啡、可待因、蒂巴因都具有較強的成癮性,屬國家管制的麻醉葯品。鴉片中毒的輕度症狀表現為初為極度興奮,繼而口渴,心煩,疲乏,嗜睡及瞳孔開始縮小;中度症狀表現為深睡,喚醒後意識不清,並伴有惡心現象;重度症狀表現為脈搏變慢,昏睡不醒,體溫下降,反射消失,呼吸變慢,最終因呼吸中樞麻痹死亡。阿片致死量為2克至5克。
成癮及戒斷症狀:面無血色,肌體消瘦,目光無神,瞳孔縮小,失眠,整天無所事事,機體先天免疫功能逐漸喪失,易並發多種疾病,最終死亡。戒斷症狀一般在停葯後4至8小時出現,於36至48小時達到頂峰。典型症狀包括:初時流涎、流涕、流淚、出汗、焦慮、頻繁哈欠、失眠等;繼而厭食、瞳孔擴大、皮膚起雞皮疙瘩、惡心、嘔吐、腹絞痛等;最後血壓升高,肌肉和關節酸痛,出現脫水,全身性不適加重。
⑥ 新型毒品的常見的種類有哪些
「新型毒品」是相對於鴉片、海洛因等傳統毒品而言,主要指那些人工化學合成的致幻劑和興奮劑類毒品,有冰毒、搖頭丸、麻古等。新型毒品直接作用於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能使人產生依賴性。新型毒品是多種精神葯品的統稱。
第一類:
主要為興奮作用。如冰毒,外觀為純白結晶體,吸食後對人的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極強的刺激作用。
使人幻聽幻視、被害妄想症頻繁,能大量消耗人的體力和降低免疫功能,嚴重損害心臟、大腦組織甚至導致死亡。
第二類:
主要為致幻作用。如K粉,吸用70至200毫克便會產生幻覺,一般人只要足量接觸一次即可上癮。
有十分嚴重的後遺症,輕則神志不清,重則可以使中樞神經麻痹,繼而喪命。容易產生性沖動,又稱為「迷奸粉」或「強奸粉」。
第三類:
兼具興奮和致幻作用。如搖頭丸,濫用者服用後可出現長時間難以控制隨音樂劇烈擺動頭部的現象。
外觀多呈片劑,形狀多種多樣,五顏六色,用葯者常表現為時間概念和認知混亂,行為失控,異常活躍,常常引發集體淫亂、自傷與傷人。
第四類:
主要表現為中樞抑制。如三唑侖,催眠、麻醉效果比普通安定強45至100倍,口服後可以迅速使人昏迷暈倒,俗稱迷葯、蒙汗葯、迷魂葯。無色無味,可溶於酒精、水及各種飲料中。
吸毒群體的增加,就意味著生產力的減少、勞動生產率的降低,大量社會資源被浪費,極大地阻礙了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
⑦ 新型毒品的危害有哪些
增加快感,讓人覺得很舒服,量過多就會猝死
⑧ 屬於植物類新型毒品的有哪些
植物類型的病毒是植物體內絕大多數是由核酸構成的核心與蛋白質構成的外殼組成的,極少數還含有脂肪和非核酸的碳水化合物。
植物病毒核酸類型有 ssRNA(單鏈RNA)、dsRNA(雙鏈RNA)、ssDNA (單鏈DNA)和dsDNA(雙鏈DNA)。但絕大多數含ssRNA,無包膜,其外殼蛋白亞基或呈二十面體對稱,或呈螺旋式對稱排列,形成球狀或棒狀顆粒。大多數植物病毒是由單一種外殼蛋白組成形態大小相同的亞基,多個亞基組成外殼。外殼內含有攜帶其全部基因的病毒核酸。有的植物病毒的核酸分成1~4段,分別裝在外殼相同的顆粒中,如煙草脆裂病毒的RNA分成兩段,分別裝在兩種顆粒中,分子量大的一段裝在長棒狀顆粒中,小的一段裝在短棒中,故稱二分體基因病毒;又如雀麥花葉病毒的RNA分成4段,RNA1、RNA2、RNA3和RNA4分別裝在外形大小相同的3種球形顆粒中,故稱三分體基因組病毒。二分或三分總稱為多分體基因組病毒。
植物細胞最外層有以纖維素為材料構成的細胞壁,足以抵抗病毒的侵入,因而植物病毒的特點之一是必須通過寄主的傷口方能侵入。野外農田操作、樹木移植、摘心、整枝、打杈時手沾染含病毒的汁液,均可造成病毒傳染。病毒也可通過嫁接或植物根在土壤砂礫中伸長時所造成的傷口而傳染。但在自然界中,植物病毒最重要的傳播媒介是節肢動物門中的昆蟲(見昆蟲綱)和蟎類(見蜱蟎亞綱)。已知大約有 400種昆蟲可傳播200種以上的病毒,其中以葉蟬和蚜蟲最為主要,僅桃蚜就能傳播約70種病毒。某些昆蟲傳播植物病毒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病毒既能在植物體內、也能在昆蟲體內繁殖。傳播介體除昆蟲外,還有真菌、線蟲、兔絲子等。
⑨ 新型毒品的特點
無色無味。。。